XX市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四章教案第1节《初识Excel》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6:2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市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四章教案第1节《初识Excel》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市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四章教案第1节《初识Excel》教学设计》。

第一篇:XX市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四章教案第1节《初识Excel》教学设计

广州市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四章教案第1节《初识Excel》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初一学生经过前三章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的基本技巧,这些知识与技能为本章Excel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很少或从未接触有关数据处理的知识,对Excel的学习是有一定的兴趣,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受到学生个体的知识水平与抽象思维的影响,因此在Excel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认识Excel的工作界面,及其组成;认识行、列和单元格;并能准确录入数据。让学生掌握修改数据的方法和修改工作表标签的操作。通过本节中录入数据的实例,掌握制作数据表的基本方法,为本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Excel窗口的组成,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难点: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区别。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Excel的基本功能;(2)学会启动和退出Excel的操作,认识Excel工作表的编辑环境;(3)理解工作表的行、列和单元格和区域的概念;(4)掌握单元格数据的录入与修改的操作;(5)学会修改工作表标签名的操作。2.过程与方法通过在Excel数据表格中录入数据,初步掌握制作数据工作表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现代信息管理意识,知道使用电子表格进行信息管理可以做到有条理,规范化和高效率,激发学习Excel知识的兴趣。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大多数软件课的教学都是以教师讲授,学生听的方式进行,这有点乏味,但是如果放任学生完全自主学习,又会造成学生毫无目的性的状况,因此,在本节课的讲授过程中,教师以Excel软件的功能简介作为导入,先通过观看视频认识Excel窗口的组成,然后设置录入和修改数据范本的任务,通过自主学习调整列宽与行高,及对工作表的标签改名。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运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数据表范例的基本操作,增加学生对Excel软件有初步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入Excel软件的教学,让学生观察视频了解Excel软件的窗口组成,设置录入数据范表的任务让学生掌握单元格数据的录入与修改,通过设问、探究、演示、练习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Excel软件的窗口组成,掌握数据的录入与修改,列宽与行高的调整,以及数据表标签名的更改。

2、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了解Excel的基本功能教师:展示表格、数据管理、图表等Excel截图。引入:如果要制作这样的数据表可以通过学习本章节后制作出来。学生观看数据图表,了解Excel软件的基本功能。设计引入,并通过身边的例子来让学生对Excel软件的功能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启动Excel的方法提问:启动Excel软件的有哪些方法?学生上机操作实践后回答,并演示启动过程。引导学生掌握Excel软件的启动方法。认识Excel的窗口播放Excel软件窗口组成的视频给学生观看,并提出问题:1.Excel软件的窗口由那些部分组成?2.与以往学习过的软件不同处是,该软件多了哪些部分?观看视频,并结合教材,找出答案。通过视频的观看,直观地掌握Excel软件的窗口组成。提问:1.什么是行、列?2.一个工作表中最多有多少行?多少列?3.什么是单元格,活动单元格?阅读课本,找出答案。通过自主学习,理解Excel软件的行、列和单元格的概念。录入和修改工作表数据布置任务一:输入课本中的范例工作表“趣味运动会比赛名次”,教师巡视,并提出可能遇到的问题:1.单元格的数据输入出错该如何修改?2.A1单元格中的文字输入时为什么会“跑”到B1,c1单元格中去?一个单元格最多可以存放多少个字符?学生上机实践操作,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录入和修改单元格数据的方法。调整表格列宽提问:1.如果想单元格A1不“侵占”后面的单元格,那么该怎样操作呢?如果学生发现了解决的方法,请学生演示调整表格列宽的操作,否则由教师演示。2.如果要调整的是行高,该如何操作?思考、实践后找出解决的方法,并演示调整列宽与行高的操作。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调整表格列宽的操作,并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调整行高的的办法。给工作表标签改名一个Excel工作薄文件内往往包含多少个工作表?我们可以把电子表格的工作簿看作一个作业簿,簿内有多个页面,每个页面就是一个工作表。工作表默认名为Sheet1,Sheet2...为便于识别,可给工作表标签改名。布置任务二:将工作表标签“Sheet1”改名为“初一运动会”。思考:你能发现有多少种修改工作表标签名的方法?学生认真听讲,并上机操作修改工作表标签名。通过比喻,促进学生理解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关系,通过探究,发现和学会修改工作表标签。保存文件与退出Excel提问:如果文件已经录入完毕,需要退出,那么必需先做什么工作?该如何操作?思考、回答问题,并上机操作。根据以往学习的知识迁移到Excel文件的保存和退出。综合练习完成书本后面的实践1.在工作表Sheet2中输入初一计算机成绩。2.把工作表Sheet2标签分别改为“初一计算机”。3.把工作簿以文件名“计算机成绩表”存盘。上机操作。综合应用,巩固技能。3.教学评价

(一)填空题(1)Excel工作表中的一格称为__________。为了标识表中的每一格,根据其所处的位置,每格都有一个名称,如图1所示,我们将当前选中的格称为__________。(2)在Excel工作表中每一格默认的宽度是8个字符,最多可以存放到3200个字符,即每格最多可以存放_________个汉字。

(二)选择题(1)Excel是一种_____

A.系统软件

B.程序语言软件

c.应用软件

D.操作系统软件(2)以下_____不是Excel的功能?

A.制作表格

B.各种复杂运算及分析 c.数据管理

D.图像处理(3)Excel的电子表格文件也称为_____

A.工作袋文件

B.工作簿文件

c.工作表文件

D.工作夹文件(4)Excel文件的默认扩展名为_____

A.ppt

B.wps

c.doc

D.xls

(三)判断题(1)第一次新建Excel电子表格文件时,标题栏内显示的缺省文件名是“sheet1”。(2)在Excel工作表中包括了许多行与列,其中列标号为1、2、3„,行标号为A、B、c„。(3)在Excel工作表中行标号为1、2、3„„,最多可以到65536行。4、教学资源:Excel第一节.ppt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作为Excel电子表格的第一节课,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了解Excel软件的窗口,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引导学生发现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区别。本节课采用了探究学习方式进行组织教学,学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总结如下:(1)课堂的引入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景。(2)教学任务明确,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操作能力。(3)本节课对基础差的学生的辅导不足,未能很好地体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如基础差的学生,对工作簿与工作表的概念的区别,工作表标签名的更改出现差错,这还有待改进。

第二篇:初中第一册《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第一册《信息技术》教案

本册安排了信息与信息技术、多媒体世界、电子表格、图像处理四个单元的内容。

第一单元(1—5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

序号

标题

内容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

信息;信息表现形式;信息活动;

信息社会;信息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

计算机发展历程;计算机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系统;计算机的应用;Windows——计算机的管家

Windows的操作界面;Windows的操作;

Windows的资源管理;Windows的帮助;计算机互联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分类;因特网

5.访问因特网

利用网络浏览、搜索、下载信息;

电子邮件、论坛、远程登录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信息、信息活动、信息技术等知识,以及计算机的组成、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原理、上网等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情况有个总体、系统的了解,由此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由介绍信息开始,然后是信息处理的工具,计算机,计算机基本的操作系统,最后是网络原理和上网,依次逐步深入,由浅入深,自然过渡。让学生能处理信息,利用网络处理问题。建议8个课时完成。

第1课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主要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信息与信息技术以及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活动等。接着进一步介绍了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与人们学习、生活的关系。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信息处理的重要作 1 用,从而明确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教材中“信息岛”介绍了常见的几种信息的定义,让学生从多方面认识信息,了解信息。“探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总结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信息活动,理解信息和信息活动,不要求学生做统一的回答,只要答案有理有据即可。“实践与探索”是针对本课内容的两个小活动,是对信息相关知识的一个扩展、延伸和练习。本课有很多有关信息方面的概念,要结合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更好的了解信息的有关内容。

第2课

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本课首先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在不同社会时期的作用。然后进一步介绍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计算机系统都由什么组成,知道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系统。最后让学生思考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都在哪些领域有哪些应用。

第3课

Windows——计算机的管家,本课从启动Windows操作系统开始,使学生通过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构成、Windows的操作、Windows的资源管理、Windows的帮助等内容,熟悉计算机操作环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使学生明白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管家,管理着计算机中的软、硬件资源,并是用户与计算机交互的接口,实现了人机对话。

第4课

计算机互联网络,本课从我们生活中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开始,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分类,既而介绍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因特网的工作原理。通过本课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应用和工作原理。了解怎样构成计算机网络,网络是如何工作的,都需要什么硬件和软件资源。

第5课

访问因特网,通过安排利用网络搜索、收藏“南极科考”相关信息并使用电子邮箱、论坛、远程登录发送信息,网上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处理信息,引领学生掌握利用网络浏览、搜集、下载、传递信息的方法。

本单元作为开课之篇,既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其学习热情和潜能,又要注意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引入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充分理解教材中的概念和内容,灵活地安排教学活动。要理解和挖掘教材中的素材及其价值,并加以分析和提炼。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思考和探索等方式,结合视频教学、实地考察、案例学习、问题驱动及交流展示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信息的基本含义及信息技术的概念,对信息及信息技术应用进行提炼和概括,让学生领略并感受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第二单元(6—11课)

多媒体世界

序号

标题

内容 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

媒体与多媒体;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图形图像

图形图像的概念;图形图像的数字化;

数字图像的压缩和加工处理; 8.声音

声音的数字化;音频的加工处理 动态图像

视频的形式;数字视频的压缩和加工处理;

什么是动画,简单的动画制作 图文处理

在Word中编辑文字、图文混排;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

在PowerPoint中编辑多种媒体形式的信息;

多媒体一般理解为多种媒体的综合。多媒体技术不是各种信息媒体的简单复合,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声音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计算机的使用领域,使计算机由办公室、实验室中的专用品变成了信息社会的普通工具,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管理、学校教育、公共信息咨询、商业广告、军事指挥与训练,甚至家庭生活与娱乐等领域。学习多媒体和多媒体技术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内容,是中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所必需的内容。

本单元介绍了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的概念、特点和作用。通过活动了解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媒体特点、格式及采集、加工的方法。介绍了多媒体工具的应用,并引导学生制作多媒体作品。建议6个课时完成。

第6课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安排了多媒体和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含义,多媒体技术的特征、应用、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多媒体技术发展趋势等内容。这一课是学生学习多媒体知识的出发地。要让学生们通过感知生活中的多媒体,对多媒体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采用比较形象、声文并茂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第7课

图形图像,本课安排了图形图像的概念、数字化过程、压缩、数字图像的加工处理等内容。了解图形、图像的概念,知道什么是矢量图,什么是位图,两者的区别,分别有什么文件格式。图像在多媒体方面的作用,能对图像进行加工,达到不同的效果。

第8课

声音,从声音表达信息开始,引入模拟音频和数字音频,介绍声音和音频的关系。在“信息岛”中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数字音频格式,几种格式的应用等。安排了使用Adobe Audition音频处理软件编辑音频的活动,学习对音频文件加工处理等。

第9课

动态图像,视频和动画都属于动态图像,两者的产生原理很相似,两种媒体形式都是活动画面。本课介绍了模拟视频和数字视频的区别和转换,数字视频的文件格式、压缩、编辑处理等,了解常用的视频文件格式,学会使用视频编辑软件加工处理视频。

第10课

图文处理,通过制作“多彩的中学生活”电子报纸这一活动,使学生熟悉并掌握图文处理软件Word的应用,包括如何输入文字、插入图片、绘制表格,图文编排和打印输出的方法。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调动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积极性,通过调动愿望——认识操作——完成任务——提高巩固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们掌握Word软件的 3 应用。

第11课

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是本单元的综合活动课,通过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来体会各种媒体有机结合、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共同表达信息的效果,以及学习在PowerPoint中如何合理搭配各个媒体,从而让学生对多媒体演示的整体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把握。

教师在教学本单元时,要把知识性内容和操作性内容结合起来,可以采取各种教法,比如:让学生们进行感性认识,观看图片、多媒体演示、实物,自己动手操作,然后体会总结出知识性内容;操作性的内容,就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去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尝试着操作,不要限制他们,等等;可以先给学生们提出一个疑问或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带着疑问或兴趣开始教学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地解决疑问、加深认识,最后结束课程的时候,由教师进行点拨和引导,让学生自我总结。

第三单元(12—16课)电子表格-——Excel 序号

标题

内容数据的计算

认识Excel;

在Excel中使用公式、函数等进行数据计算;数据的排序

在Excel中对数据排序; 在Excel中筛选有用的数据; 分类汇总与数据透视表

在Excel中将数据分类汇总; 图标的制作和修饰

在Excel中制作数据图标;

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需要对数据(文字、数值、符号等)进行处理,以便为决策提供依据。电子表格可以输入输出、显示数据,可以帮助用户制作各种复杂的电子表格文档,进行繁琐的数据计算,并能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各种复杂统计运算后显示为可视性极佳的表格,同时它还能形象地将大量枯燥无味的数据变为多种漂亮的彩色图表显示出来,极大地增强了数据的可视性。电子表格有着很广泛的用途,用于各种“表格”式数据管理的领域,如财务、行政、金融、经济、统计和审计等众多方面。Excel是基于中文Windows操作系统的电子表格软件,它既有功能强大的各种处理模块,可以进行数据计算、分析和统计,完成多种多样的图和表的设计;同时它又具有友好的图形界面,易学易用的按钮式操作,使用户能轻松地处理数据,是当前十分流行的数据处理工具。本单元通过一系列现实生活中的数据统计活动使学生来熟悉电子表格——Excel的功能,学会运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的计算、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工作。学完本单元,学生能够运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利用图表直观地表现数 4 据。建议5个课时完成。

第12课

数据的计算,通过统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情况的活动任务,熟悉电子表格工具,掌握输入数据、添加表头和数据求和等操作。

第13课

数据的排序,通过排列雅典奥运会奖牌榜的活动任务,学会运用Excel进行数据排序,以及学会根据表达信息的需要设置不同的表格格式。

第14课

数据筛选,通过统计各国游客入境情况的活动任务,学会运用Excel进行数据筛选(自动筛选、自定义筛选、高级筛选)。

第15课

分类汇总与数据透视表,通过对我国2003年城市国际旅游情况汇总的活动,学会运用Excel进行分类汇总。通过统计运动会比赛成绩的活动,学会利用数据透视表和生成数据透视图来呈现信息。

第16课

图表的制作和修饰,通过制作网龄与网络认识图表,学会利用图表的形式描述数据,掌握图表的制作和修饰方法。

本单元学生通过完成感兴趣的、和现实密切联系的活动任务,学习运用Excel处理数据。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景,提出任务,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分析,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任务。教师也可以采用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作为活动任务。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与数学知识相联系,探寻数据处理的规律。体会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中数据处理工作的帮助。

第四单元(17—22课)图像处理——Photoshop 序号

标题

内容 图像合成与分层图像

认识 Photoshop; 使用选取工具合成图像;

认识 Photoshop中的图层;认识 Photoshop中的路径

Photoshop中的路径含义;路径的使用; 调整图像色彩色调

Photoshop中的色彩调整工具;

20认识通道

通道的作用和使用;蒙版;绘制图画

Photoshop中的绘图工具;图层样式;制作公益广告画

综合实践课

目前,人们所说的图像处理,指的是对图像进行某些加工,使之能够输入计算机,并用计算机完成存储、编辑、组织、展示、传输等操作的过程。图像处理任务要在软件的支持下才能完成,用图像处理软件可以查看、编辑、存储、绘制、管理图像文件。目前,能够用来处理图像的软件很多,例如,Windows系统中的“画图”程序、“照片编辑器”程序,Photoshop,PaintShopPro以及国产图像处理软件“金山画王”等。本单元安排了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认识和使用,Photoshop重要的功能就是图像合成,本单元首先介绍了图像合成的方法,图像选取的工具总结等,然后是图像色彩的处理和通道的使用,最后介绍到Photoshop的绘画功能等。学生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学会图像处理,能够对图像进行色彩、亮度和大小进行调整,能实现多张图片的合成,并且能运用Photoshop绘图。建议6个课时完成。

第17课

图像合成与分层图像,本课介绍了认识Photoshop,安排“我和埃菲尔铁塔合个影”这一活动,学习使用魔棒、仿制图章、抽出等工具完成照片的合成。安排“合成宽幅风景图像”和“制作皮影效果图像”等活动,练习图像合成的三种形式。从中了解Photoshop中的图层、选区等概念。

第18课

认识Photoshop中的路径,通过制作“鼠标小汽车”,熟悉并运用Photoshop中的路径,了解路径的作用,并进一步学习使用Photoshop中的选取工具选取图像。

第19课

调整图像色彩色调,学习使用Photoshop的对比度、色阶、色相等工具调整图像的色彩色调,进一步体会色彩与表达信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锻炼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

第20课

认识通道,本课安排制作“蝴蝶掌心舞”的图画这一活动,介绍了Photoshop中通道的功能和用法,通道在调整颜色方面的作用等。涉及到蒙版的使用和功能等,主要学习艺术图画的处理。

第21课

绘制图画,绘图是Photoshop的一个功能,本课通过绘制一幅“美丽家园”图画,学会使用Photoshop中的绘图工具绘制图画。

第22课

制作公益广告画,本课主要让学生学习使用Photoshop制作生活中用到的公益广告画,体会Photoshop这个工具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同时提高学生对公益活动的认识程度。

教师应运用适当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任务完成中学会图像处理,引导学生灵活运用Photoshop这一工具。用Photoshop很容易制作出具有某种效果的作品,学生很感兴趣。教学时,不仅使学生掌握用计算机处理图像的基本技能,更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适 6 时地渗透、总结知识与方法。教材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逐层深入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先介绍用Photoshop合并图像并进行初步编辑加工的操作方法,然后介绍用Photoshop处理图像的常用操作,最后学会使用Photoshop绘图,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逐步积累、螺旋上升。教学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完成同一任务或操作,注意培养学生多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单元涉及了一些美术知识,应指导学生合理地运用美术知识来创作美观协调的作品,适当地把一些美术知识整合到本单元的教学中,探索信息技术教学与美术教学的整合方式。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改编、套用或重新设计教材中的有关实例或任务,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第三篇:第1节 质量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

3、了解天平的构造,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

1、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对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估测的能力。

2、通过用天平测量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的物理量。情感目标

1、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通过对物质质量的测量,获得成功的喜悦。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来测质量。难点: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教学用具

天平,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启动课堂

一、课前感悟

1、物体所含________的多少叫质量,通常用字母________表示。质量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

2、天平是测________的常用工具,天平的两臂长度相等。因此,当两个盘中物体的质量________时,天平就会________。如果一个盘中是质量未知的物体,另一个盘中是质量已知的砝码,天平________后,砝码的质量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

二、引入新课

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自学导航 1.质量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我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性质就引入的质量这个物理量。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符号:“m”表示。

(2)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2.质量的单位

(1)国际单位:千克(kg)

(2)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3)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看P103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3.质量的测量——天平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天平(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3)天平的使用

天平的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A.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B.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教师强调:

1、调节平衡螺累母按: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

2、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3、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

4、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 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重了,则应改用移游码。

5、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4)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A.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B.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知识梳理

一、质量

1.什么叫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

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进率:1000进

二、质量测量

1.实验室测量质量工具:天平2.天平的使用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3)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并调节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读数 三.使用天平注意事项:P103:1;2 技能迁移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实验过程如下 A.计算出两次称量的质量差,就是要求的液体的质量 B.调节天平使横梁平衡

C.将一只空瓶放在天平左盘,称出它的质量 D.称量完毕,把砝码全部放回砝码盒内

E.将待测液体盛入瓶内,放在天平左盘,称出瓶和液体的总质量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训练

1、一枚小小的大头针比最小的砝码的质量都要轻,那我们该如何利用天平去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请运用所学知识具体说明做法。

2、某工厂专门生产小铁球,凡合格的球质量都相等,而不合格的球要比合格的球的质量要重一些。有一天质检员误将1个不合格的球混入7个合格的球当中,肉眼无法区分,现旁边有一台托盘天平,如果用天平对一个个球进行测量又显得太繁琐了。试问你能用什么最为简捷的方法把球挑出来?请详细说明你的理由与具体做法。

作业

课外阅读链接:了解质量的由来和不同质量单位的关系 http://#4(质量单位换算表)http://wvw.01wujiao.net/show.php?id=12(质量单位及国际千克原器)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要注意“物体”、“物质”、“质量”三者的联系与区别。

在实际生活中还用到了市斤,它不是法定的计量单位.我们要注意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第四篇:第1节 质量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正确说出质量的单位和进率,并能正确地进行质量单位换算。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改变。了解常见的测量的工具,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1.2过程与方法 :

通过观察、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学生通过对托盘天平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介绍杆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改变。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2.2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6.1 引入新课 【师】

在我们生活中,大家一定是以为,铁块比木块或者棉花要重。这样理解其实是不够严谨的,棉花其实也可以和铁块一样重。

【生】不相信

【师】不信的话,我们来进行今天的课堂内容,学了之后大家再来回顾这个题目。

6.2 新知介绍

一、质量及其特性

【师】

我们首先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概念——质量,那么我们物理上讲的“质量”与日常生活中表示产品优劣的那个“质量”是一回事吗?

【生】不是。

【师】在物理上为了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师】一颗铁钉、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一块木板、一把铁锤,能否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分类的理由是什么?

【生】

(1)铁钉和铁锤为一类,它们都是铁制成的;木板和米尺为一类,它们都是木材加工成的。

(2)一把铁锤和一颗铁钉都是由铁这一种物质构成的,但两者所含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一把铁锤比一颗铁钉所含的铁多;一块木板和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都是由木材这一种物质构成的,但两者所含木材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一块木板比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所含的木材多。

【总结】(1)铁钉和铁锤、木板和米尺,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体。构成这些物体的铁、木材,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质。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2)在物理上为了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要注意“物质”和“物体”的区别。物体有一定的形状,占据一定的空间,是有体积和质量的实物。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例如:桌子是物体,构成桌子的物质是木材,还可以是铁。再例如:大小两个铁球是由铁这种物质构成,而质量代表这种物质的多少,大铁球的质量就大于小铁球的质量。“质”指物质,“量”是物质的多少的意思。

有了质量的概念,就可以对各种不同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进行比较。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去粮店买米,告诉营业员自己要买多少米,实际上他表达的是质量的大小。物理学中的“质量”与日常生活中表示产品优劣的那个“质量”含义是完全不同的。

【师】

把书卷成筒状.它的形状改变了,它的质量是否改变? 【生】没有

【师】把书由讲台拿到教室后面.它的位置改变了,它的质量是否改变?拿到月球上呢? 【生】没有

【师】装满水的矿泉水.当这瓶水结成冰时,它的质量是否改变? 【生】没有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上述的这些情况,质量之所以没有改变,主要是因为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总结】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变化。【例题】我国的天宫一号空间站在轨运行时,空间站内的宇航员和带到太空的食物处于失重状况,可飘浮在空中.它们的质量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

知识点:质量是指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位置、形状、状态等均无关系.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位置、形状、状态等无关.空间站内的宇航员和带到太空的食物处于失重状况,但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变,故质量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

二、质量的测量与天平

质量的基本单位是kg,常用单位还有g(克),t(吨);mg(毫克)。1kg=1000g; 1000kg=1t 1kg=1000000mg 下面是一些生活中常见物质的质量:

10-3 kg=6×10-3×103 g=6 g 一元硬币:m=6×一个鸡蛋:m=50g 成人:m=70 kg 生活中常用的单位有:公斤、斤、两,1千克=1公斤=2斤=20两。【例题】下列物体质量最接近50 g的是()。A.一个鸡 B.一本九年级物理教材 C.一张课桌 D.一头大象

【分析】根据生活中对于一些物体质量的认识,同时利用单位的换算可以得出符合条件的选项。一斤是500 g,一两是50 g。一个鸡蛋大约就是一两即50 g,故A正确;而物理教材课本约为0.25kg;课桌约为25 kg;一头大象约为6 t。

答案:A 天平是物理实验中重要的测量工具,那么怎样用它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呢?使用它有些什么技巧呢?

常用的质量测量工具:

【师】我们来认识下天平的构造和结构。【师】天平的构造主要有:

分度盘及指针、托盘、平衡螺母、标尺、游码及砝码。砝码的取用一定要用镊子。

【天平的使用步骤】 ①把天平水平放置。

②调节天平平衡。(通过平衡螺母的调节:首先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其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盘的中线处。)

③天平平衡后,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物左码右)【师】先加质量大的砝码还是先加质量小的砝码? 【生】先取小于但最接近物体质量的砝码。④使用游码,调节天平达到平衡。

【师】游码能分辨出更小的质量,那么在天平标尺上,一个小格相当于多大质量的砝码呢?

【生】0.1g 【师】读数时,是以游码左边还是右边所对应的刻度线为准呢? 【生】左边对应的刻度线为准。【师】物体的质量如何计算呢?

【生】物体质量=砝码的总读数+游码的读数。

⑤称量完毕,要清点砝码,并装入盒内。同时要把天平、被测物体排放整齐。【总结】 天平使用顺序: 水平放置

调节平衡:①游码归零;②调节平衡螺母。

测量:①左物右码;②从大到小增减砝码;③物体质量=砝码+游码。

整理器材 【师】

若横梁左边高右边低,应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哪边调? 【生】将左边的平衡螺母向左调,或者将右边的螺母向左调。

【例题】某同学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天平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当他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这时应该在天平右盘中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砝码;当他在天平右盘中放入50g、20g和5g的砝码各一个,并将游码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指针恰好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_______。【分析】 知识点:根据天平的使用规范天平称量前,不平衡时应调节平衡螺母;调节平衡螺母时要“左偏右移,右偏左移”.在使用时应先通过增减砝码使天平平衡,或移动游码使之平衡,读数时左盘物体的质量=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使用前,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称量时,指针偏向左,说明右盘质量小,应添加砝码;读数时一定要认清分度值.被测物体的质量m=50g+20g+5g+2.4g=77.4g.

故答案为:左;增加;77.4g.

【例题】一本书的页码是180,用天平测量其质量是270 g,则每张纸的质量是______kg。

【分析】

知识点:通过题目中的页码,确定这本书的纸的张数,根据总质量与每张纸质量的关系结合单位的换算即可确定答案.

书的页码是180,可以确定这本书共有90张纸.

90张纸的总质量为270g,则每张纸的质量m=3g=3×10-3kg 10-3 故答案为:3×

【师】这种方法就是累积法,适用于一些质量小的物体的称量计算。

课堂小结

在物理上为了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变化。质量的基本单位是kg,常用单位还有g(克),t(吨);mg(毫克)。

天平是物理实验中重要的测量工具 天平使用顺序: 水平放置

调节平衡:①游码归零;②调节平衡螺母。

测量:①左物右码;②从大到小增减砝码;③物体质量=砝码+游码。整理器材

课后习题

1、一只苹果的质量大约为0.15,一个人的重量约为500. 答案:kg;N

2、填上合适的单位:某中学生的质量为50﹣60

.一个鸡蛋的质量为50

答案:kg;g

3、小明用天平测了一鸡蛋的质量,当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鸡蛋的质量是

g.

答案:62.4

4、(1)天平在称量时,待测物体应放在天平的盘;天平平衡时,所加砝码与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

g.

(2)如图乙所示,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答案:左;71.2;右

5、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测量一种矿石的质量.

调节天平平衡后,小明用天平测量矿石块的质量,如图1所示,指出实验操作中的错误:

.改正错误后,小明用正确的方法称矿石块的质量,平衡时放在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矿石块的质量m为

g.

答案:用手拿砝码47.4

[1]作业布置

1、完成配套课后练习题

板书

在物理上为了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质量的基本单位是kg,常用单位还有g(克),t(吨);mg(毫克)。

天平是物理实验中重要的测量工具 天平使用顺序: 水平放置

调节平衡:①游码归零;②调节平衡螺母。

测量:①左物右码;②从大到小增减砝码;③物体质量=砝码+游码。整理器材

第五篇: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道并能用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什么是惯性,能够列举生活中有关惯性的现象。

2.教学重点/难点

“理想实验”法,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让学生确信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内涵。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警察叫司机系安全带,为什么?

2.亚洲飞人柯受良驾车飞越黄河,他凭什么有这种胆识去飞越气势磅礴的黄河呢? 师: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研究有关“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

二、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知道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可见力和物体的运动有密切的关系。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个观点——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他的观点一直维持和统治人们的思想近两千年,直到三百年前伽利略才提出了新的观点——物体运动不需要力。你同意谁的观点呢?请各小组自主探究。

投影:自主探究提示:

(1)观察课本,想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从这些现象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吗?(2)结合生活体验回答下列问题:①怎样能够使静止的足球运动起来?②足球离开运动员的脚以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速度有何变化?③骑自行车时,如果停止蹬车,自行车运动情况会有什么变化?

因此,你认为物体的运动是不是一定需要力来维持?物体的运动和物体受力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

(3)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都对物体的运动和受力关系进行了研究,你同意谁的观点?

2、展示交流合作学习成果

师:你是同意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还是同意伽利略的观点?说出你的理由。生1:静止在课桌上的书,用力一推由静止变为运动,不推,重新变为静止。可见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生2:骑自行车时我们停止蹬车,车仍然继续运动;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在空中飞行;掷出去的铅球能继续向前运动,可见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生3:物体的运动有时需要力,有时不需要力来维持。

生4:我们组也认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如汽车刹车后仍能继续滑行一段距离。

3、疑难解析,评价激励

师:爱因斯坦曾把一代一代科学家探索自然奥秘的努力,比作福尔摩斯侦探小说中的破案过程,有时候明显可见的线索却把人们引向错误的判断。也就是说,光凭经验来做判断常常是靠不住的,在探究运动原因的“侦探小说”里,亚里士多德正是由于凭借生活中明显的线索引出了错误的判断。

师:引起亚里士多德错误观点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交流。

生:自行车停下,停下不是没有受力,而是受到了摩擦力才停的。因此,引起亚里士多德错误观点的“罪魁祸首”是摩擦阻力。

师:现在假设你是伽利略,你会寻找怎样的“侦察”方法去推翻这维持两千年的“错案”? 师:物体不受力时能否继续运动需要实验来验证。

三、牛顿第一定律

1、设计实验方案(1)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师:下面请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屏幕上的提示设计出实验方案。

1、明确探究实验的对象、条件:要探究运动物体不受力时,运动情况会怎样,实验时我们应该把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物体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根据实验目的可知:实验应观察运动的物体在不受(阻)力时运动情况,你打算怎样创造“不受(阻)力”实验条件?

2、回忆以前做过的“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如图1所示,把玻璃罩中的空气抽出,我们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这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思考以下问题:

(1)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能使玻璃罩内达到“绝对真空”吗?

(2)既然做不到“绝对真空”,你是根据什么现象推断出真空不能传声的?当玻璃罩中的空气越来越少时,我们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测:假如玻璃罩内没有空气,我们就会听不到声音,这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3)受这种方法的启示,你能否设计实验,探究运动物体“没有阻力作用”时怎样运动?

3、结合课本,分析图2所示的实验方案。

思考:(1)为充分“显示”阻力对物体运动情况的影响,每次实验时应该控制哪些因素相同?如何改变物体受到的阻力?

(2)为什么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3)小车在不同材料的平面上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4)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5)设想一下,如果水平面足够光滑(没有任何阻力),小车的运动情况会怎样?(2)展示交流合作学习成果

师:下面请**组来展示实验计划与实验方案。

生:我们知道地球上完全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我们可以使物体受力逐渐减小,观察物体运动情况,进一步推理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这种方法叫理想实验法。实验时我们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观察小车分别在毛巾、棉布、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进一步推理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我们设计的实验表格:

师:我想问一下,实验中为什么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生:为了让小车的起始运动情况一样,也就是小车的起始运动速度相同。

师:很好,同学们的方法很精彩。通过观察小车在毛巾、棉布、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并推理得出小车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实验中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同学交流或请教老师。

2、进行实验

师:同学们注意了,老师发现有几个组的小车不是沿直线下滑。那几个组的学生都在频频点头。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一下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决? 学生交流讨论。生1:可能是小车的前后轮不在一条直线上。生2:可能木板表面不平。生3:小车的前轮在滑行时运动。

师:同学们思考得很全面,那该怎样解决呢? 生1:换小车。

生2:用光滑平整的木板。生3:让斜面的坡度小一些。

师:很好,那我们按照改进的方案重新做实验,并把实验的结果填在表格中。学生继续实验。

3、展示探究结果

师:同学们都做完了实验,下面我们请同学们展示实验的结果和结论。投影实验结果:

生:根据以上结果,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的摩擦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的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假如水平面对小车完全没有摩擦,小车将一直运动下去。

视频观看:目前的一项体育项目——冰壶球运动,由于球运动过程阻力很小,能以几乎不变的速度前进。

师:在我们今天看来是非常简单的道理。在它发现的最初往往是非常艰难的,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和信念,没有足够的事实和理论依据去支持你,许多人可能会放弃,但伽俐略没有放弃。

4、阅读理解 师: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将一直运动下去,那静止的物体如果不受力,会怎样呢? 生:永远保持静止。

师: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总结得出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下面请同学们阅读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师: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适用范围为一切物体,条件为不受力。

师: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同学们还有补充或疑问吗?

生:我补充一下,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推理得出的,这种方法叫理想实验法。

师:你补充的很好!

生:牛顿第一定律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吗? 师:是的,牛顿第一定律适用于一切物体。

四、惯性

师:牛顿第一定律还指出一切物体都具有一种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惯性。

1、思考、讨论下面两个问题:

(1)为什么立定跳远不如急行跳远跳得远?

(2)参加百米比赛的运动员到达终点为什么很难立即停下来?

2、演示实验:将小木块放在小车上,小木块随小车一起运动,小车突然停止,木块飞出。

学生讨论分析。

3、试一试:请你在地面上用力竖直向上跳起,观察一下,落地点将落在起跳点的前边、后边还是起跳点上?

想一想:(1)当你在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车厢内竖直向上跳起、落下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前方、后方还是起跳点上?(2)当你在火车车厢内竖直向上跳起后,火车突然加速,你落下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前方、后方还是起跳点上?

4、精彩展示

课前选出6个学习物理困难的学生,两人一组,提前练习下面3个实验中的一个,课上让他们精彩展示。

(1)将纸条压在玻璃板下,猛然抽出玻璃杯下的纸条。

(2)将6个象棋子叠起来,让两个学生展示迅速击打最下面一枚棋子。

(3)在装有水的杯子上放一硬纸片,纸板上放一鸡蛋,迅速击打鸡蛋下的硬纸板。学生讨论分析。

师:大量事实表明,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5、观看视频,小组讨论。

让学生观看拍打灰尘、锅炉工人填碳、足球的“香蕉球”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冲刺终点,驾驶员系安全带等方面的视频片段。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上述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师:惯性的应用十分广泛,对人类有利的一面我们要加以充分利用,例如,斧头松了,利用惯性可将斧头牢牢地套在斧柄上;跳远运动员助跑后,利用惯性能跳的远些;柯受良利用惯性飞越黄河等。

师:当然,也有对人类不利的一面,如开车不可超速,驾驶员系上安全带等。

课堂小结

1、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请用你喜欢的图示方法表示出来。

学生思考交流并尝试画图。

2、各小组推出代表进行展示、交流。学生在互评、自评中取长补短,知识框架得到修正、完善。

3、引导学生寻找知识的脉络和内在联系。

板书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条件、注意事项、结论、推论 2.牛顿第一定律:解读 3.惯性:实例

下载XX市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四章教案第1节《初识Excel》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市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四章教案第1节《初识Excel》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1节_透镜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2.能在图中标出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3.能说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4......

    第1节 透镜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2.能说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能正确解释会......

    第1节__杠杆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能识别出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的计算。 3.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

    第1节__浮力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3)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了 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收集、交......

    第1节 电能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道电能的来源及电能的应用 2.能够读懂电能表上的参数信息 3.知道电能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4.会用电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 教学重点/难点 电......

    第1节 温度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道常用温度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第1节 电压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电压。 2、知道电压的单位。 3、会正确使用电压表测电压。 2.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使用电压表并能准确读数。 2、指导学生按要求正确......

    第1节 电压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 2、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其换算,了解生产、生活中常见电压值。 3、知道电压表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