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湘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
新课程教学设计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
第一课 祖国、妈妈2 第二课 春来了4 第三课 愉快的劳动7 第四课 两只小山羊 第五课 小骑手 第六课 母子情 第七课 友爱之花 第八课 快乐的节日 第九课 小骆驼 第十课 船之梦
第十一课 音乐家冼星海 第十二课 喜洋洋
第一课 祖国、妈妈
一、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
2、能认真听赏童声合唱《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并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3、能了解并初步掌握“v”的发声口型。
4、在竖笛吹奏练习中,能掌握“6、3、2”三个音的指法,并为歌曲《牧童谣》作简单伴奏。
二、课时安排:2节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
2、听赏童声合唱《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
3、唱一唱
教学重点:教唱《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并指导学生从音乐中体验、表现爱祖国、爱他*的情感。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把这种“爱妈妈”的具体情感溶入到较为抽象的“爱祖国”的情感之中。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
1、听赏歌曲。引导学生认真聆听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感情等。
2、朗读歌词。播放伴奏带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对祖国、对他*的真挚情感。
3、学唱旋律。采用听唱法和视唱法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学唱旋律。首先让学生听旋律,数音乐旋律34 56 | 5 1 |出现的次数,然后根据乐句特点,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每个乐句1、2小节与3、4小节的接龙视唱。
4、学唱歌词。在旋律与歌词都已熟悉的基础上,让学生跟着琴唱歌词,个别不够准确的地方在纠正。
二、听赏童声合唱《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
1、认真聆听歌曲。
2、说一说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让学生画一画歌曲中“绿水映青山”、“绿叶捧红花”、“小鸟睡在绿树上”、“苗苗长在大地间”的景象。
4、在次听赏并轻声跟唱歌曲。
三、音乐活动:唱一唱v
1、让学生说一说对“鱼”的种类和喜爱等。
2、引导学生掌握元音“v”的发声口型,要求声音集中、统一,逐步建立起高位置的歌唱意识。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明白了“祖国就象妈妈一样”的道理。
五、课后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很快就学会唱歌曲,并很自然地接受了“祖国就象妈妈一样”的道理。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吹竖笛,掌握“6、3、2”三个音的指法和伴奏练习。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吹奏“6、3、2” 三个音
教学难点:熟练每个音的指法,并按好气孔,防止漏气造成变音。教学过程:
一、复习吹奏“
1、5”两个音
二、指导学生吹奏“6、3、2”三个音
1、听一听。老师新吹了三个什么音?
2、看一看。每个音老师的手指按住了哪些孔?
3、吹一吹。学生试着吹这三个音。
4、说一说。学生之间交流学吹这三个音的体会。
5、比一比。分组进行比赛,看哪组音吹得最准,音色最好听。
6、课件游戏:一颗音乐苹果树,学生根据树上掉下的一个个音乐苹果,马上吹出这个音。
三、学唱《牧童谣》并为之伴奏。
1、学生跟琴唱谱。
2、学生跟琴唱词。
3、学生根据教材编排的伴奏谱模仿牧童吹笛的样子为歌曲伴奏。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课后记:
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大部分同学都能吹准新学的三个音,并能为歌曲《牧童谣》伴奏,学生吹奏的兴趣很高。
第二课 春来了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听赏活动,能感受到《杜鹃圆舞曲》的不同情绪,并能用不同标志区分不同乐段。
2、能学会演唱歌曲《春来了》。
3、能参加并学会演唱二部轮唱《两只老虎》。课时安排:2节课。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听赏《杜鹃圆舞曲》及学唱歌曲《春来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在“寻找春天、歌唱春天”的环节中,感受3/4拍子的特点。激发学生欢快、愉悦的情感,并大胆参与表现。
教学难点:
1、感受圆舞曲的特点。
2、用欢快、愉悦的情感演唱《春来了》。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磁带、挂图、卡片、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寻找春天”——听赏《杜鹃圆舞曲》
1、导入(1)律动:学生伴随着《春天在哪里》的旋律高兴地走进教室。(2)师:小朋友,春天在翠绿的山林里,春天在我们的眼睛里,春天也在我们的耳朵里,你们听、、、、、、2、听赏《杜鹃圆舞曲》第一段音乐主题
听一听:(1)聆听第一段音乐主题。(2)提问:小朋友,你们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
说一说:(1)启发学生:“大家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情景?”(2)说一说小杜鹃唱歌的情景。
学一学: 用不同的节奏学一学小杜鹃不同的叫声。
唱一唱: 用小杜鹃“布谷”的叫声摸唱第一段音乐主题。
3、听赏《杜鹃圆舞曲》第二段音乐主题
听一听:(1)聆听第二段音乐主题(2)提问:小朋友,你们在音乐中听出小杜鹃在做什么?(3)听音乐想象。说一说:(1)启发学生:“从音乐中想象到了什么情景?”(2)鼓励学生把想象到的情景说出来。跳一跳: 随着音乐,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情景,用各种不同的动作表现出来。讲一讲:(1)介绍圆舞曲的特点。(3/4拍,圆舞曲)(2)学小杜鹃跳圆舞曲。(两个人手拉手跳,全班围成圈)
4、完整听赏《杜鹃圆舞曲》(1)聆听《杜鹃圆舞曲》,用摆图形谱的方法来辨别两段音乐主题,并摆出结构图: a.听到第一段音乐主题摆出图形(三角形)b.听到第二段音乐主题摆出图形(长方形)c.听到第三段音乐主题摆出图形(三角形)(2)再次聆听《杜鹃圆舞曲》,在表示两段相同音乐主题的图形上填颜色,并说出理由。(3)再次聆听《杜鹃圆舞曲》,并随音乐进行表演。
二、“歌唱春天”——学唱《春来了》
1、导入 师:小杜鹃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2、听:听赏《春来了》
3、说:(1)想象春天的情景。(2)看到春天有什么感想?(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4、唱:(1)摸唱音名(用laluha……模唱歌曲旋律)。要求:用轻快、活泼的声音随旋律模唱。(2)唱歌词(3)演唱《春来了》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四、课后记: 学生已掌握圆舞曲的特点,在歌唱《春来了》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二部轮唱《两只老虎》,并做“老虎回山洞”的游戏。
教学重点:学习二部轮唱(奏)法。
教学难点:声部之间的对应与和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琴、钢琴
教学过程:
一、定向 学生听《动物之歌》边律动边进教室,师生互相问好,导入情景。
二、导学
1、情景导入
师:踏着欢快的乐曲,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森林,小动物们都来欢迎我们。让我们来看一看,第一个出来欢迎我们的是谁呢?(播放多媒体课件)(1)观看森林动物,聆听动物的叫声或脚步声,并进行模仿。
老虎的吼声:2/4 x:|| 小鸡的叫声:2/4 xx xx :||(2)学生用击拍和声音进行模仿,组合成“森林之声”。2/4 x| x x | x x | xx xx | xx xx | x||(3)用上面的节奏,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节奏卡农。师:突然,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让我们来看一看,听一听,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播放课件)画面:由暗变亮,太阳慢慢升起来,各种动物从睡梦中苏醒,两只老虎从背景中慢慢推出,并播放歌曲《两只老虎》。师:发生了什么怪事?
生:来了一只没有耳朵和一只没有尾巴的老虎。师:会唱这首歌吗?
2、熟悉歌曲
(1)学生跟琴演唱歌曲。
(引导学生体会小老虎的动作,用活泼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2)学生用口琴吹奏全曲。
三、掌握
1、学习二部轮唱(奏)
(1)两个声部先后结束的二部轮唱(奏)。
师:两只老虎在森林里玩起了赛跑的游戏,请大家仔细观察,它俩是怎样跑得? 生:一前一后追着跑(先后出发,先后到达)
师:两只老虎一前一后赛跑,有点像我们节奏练习中的哪种形式? 生:“森林之声”的节奏练习(卡农)。
学生分成两组,按节奏念《两只老虎》歌词做卡农练习。师:你们能不能用歌声把两只老虎一前一后追着跑的情景模仿出来?(将学生分成两大组,由组长组织讨论,分别用演唱吹奏口琴的形式把老虎追着跑的情景模仿出来。)
(2)两个声部同时结束的二部轮唱(奏)师:第一次跑完了,没尾巴的老虎不服气,要求再比一次。请你们仔细观察第二次比赛与第一次比赛有什么不同?(播放课件)师:为什么没耳朵的老虎要返回去陪没尾巴的老虎? 生:没耳朵的老虎看到比自己小的没尾巴的老虎落在后面,返回去安慰、鼓励它。
2、模仿与活动
由一位学生选择演唱或吹口琴模仿没耳朵的老虎是怎样跑得。(最后两小节进行反复)
全班分成两部分,用歌声或吹奏口琴进行模仿,第一组反复最后两小节后,两组同时结束。
学生把老虎第一次赛跑和第二次赛跑的情形连起来,模仿一至两次。
四、创作与表现
1、创编歌词
师:两只老虎跑累了,想歇一会儿。森林里有跑来了几只小动物,你们瞧瞧谁来了?
生:四只小松鼠。
把《两只老虎》换成《四只松鼠》,学生创编歌词,并进行即兴表演。
2、表现
学生做“老虎回山洞”的游戏。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模仿同时结束的二部轮唱形式进行游戏;另一组模仿先后结束的二部轮唱形式进行游戏。然后两组互换轮唱形式,再做一遍游戏。学生边唱边做,当唱到最后一拍时,做山洞的同学双手迅速放下,被卡在中间的同学要求表演一个节目。
五、尾声(播放课件)
画面:由亮变暗,小老虎和其它动物渐渐远去,消失在夜幕中,并播放歌曲《两只老虎》
师:小老虎要回家了,让我们用歌声送它们回家吧。学生边边唱《两只老虎》边走出教室。
第三课 愉快的劳动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剪羊毛》,并能用各种身势参与歌曲表现。
2、聆听《铁匠波尔卡》时,能与同学配合,模仿“打铁”的声音、动作,共同参与听赏活动。
3、能积极参与综合表演,从中感受劳动的愉快和丰收的喜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听、唱、拍、跳、、、、、、”等音乐活动中感受各种劳动的场面,体验劳动的喜悦感。
教学难点:解决两声部协调配合问题。教具准备:课件、钢琴、玩具棒 教学过程:
一、“认识劳动的人们”——附点节奏学习
1、律动
听音乐《劳动最光荣》进教室。
2、导入
师:刚才同学们听到了什么歌曲?
生:《劳动最光荣》。
师: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一切。为了生活,人们辛勤地劳动着。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劳动的人们,你看他们在干什么?
3、附点节奏学习
引导学生看图片、讲内容、读儿歌。
工人叔叔敲铁锤,叮 叮.叮 咚,农民伯伯割稻子,嚓嚓.嚓 嚓;司机叔叔开汽车,嘀嘀.嘀哒;环卫工人在扫地,刷 刷.刷 刷。
二、“参与劳动的过程”——学唱《剪羊毛》、听赏《铁匠波尔卡》
1、导入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劳动的人们,他们都在辛勤地劳动。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房子里的人在干什么。美妙的音乐从房子传出,音乐声中有一种劳动时发出的声音,请你仔细听一听,猜一猜。
2、初听《铁匠波尔卡》
3、介绍《铁匠波尔卡》
师:你觉得劳动者的心情是怎样的?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师:有同学见过打铁吗?大家看,年轻的彼特拿着大铁锤和师傅一起打铁。大铁锤“咚”的往下敲是在用力把铁打平,师傅用小铁锤“叮叮”的敲两下是在告诉彼特该打这里了。他们“咚叮叮、咚叮叮”的配合打铁多么有意思啊!
4、参与表现
(1)用“叮”“咚”摸唱主旋律。
(2)打铁的节奏:2/4 x xx | x xx | xx xx | x x || 师:同学们,其实,大小铁锤在劳动的时候必须相互配合。看,这就是他们打铁时的节奏。A.集体读。
B.分组配合读。一组读大铁锤,一组读小铁锤。C.按节奏自由练习
D.请你先读一读,再敲一敲。(3)和着《铁匠波尔卡》音乐,按节奏参与伴奏。
师:同学们做得真不错。让我们都来做做小铁匠。随着《铁匠波尔卡》的音乐开始愉快的劳动。
5、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的心情怎么样?这就是劳动带给我们的快乐!
(二)学唱《剪羊毛》
1、导入 师:下面我们一块儿听一首歌,看看这首歌中的人们在干吗?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2、初听歌曲
3、练习剪羊毛节奏
师:同学们,你们也想剪羊毛吗?让我们也一起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吧!剪羊毛节奏:2/4 x 0 | x 0 | x x | x 0 ||
4、创编活动
(1)用“嘿”声。
师:瞧!那儿有一个老爷爷,他也在笑嘻嘻地剪羊毛呢!他的年纪大了,你们想想老爷爷歌声的速度是怎样的?会发出什么声音?我们一起来学学老爷爷剪羊毛。
(2)跺脚。
师:这边有个小朋友蹦蹦跳跳地过来了。想想会发出什么声音?(跺脚)我们来学学。
5、学唱歌曲
(1)用“lu”哼唱。
师:这真是一派欢乐的景象。不管是男女老少,你说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用“lu”中速地唱一遍。(2)分组找附点节奏,唱乐谱。
师:这首歌中有一个刚才我们练习了的节奏“x.x”出现了很多次,你注意到了吗?请各组分别找一找,并唱一唱。(3)集体跟琴唱谱。(4)引导质疑。
师:剪羊毛可真有意思,但我在平时的生活中就没见过,你们呢?对这项劳动还有什么问题吗?
(5)再听歌曲,引导学生听词。
(6)学生轻声读歌词,解决质疑的问题。(7)教师简介澳大利亚。
(8)学生轻声跟唱歌词。(9)分组互相纠错。
第一组唱第一句,第二组唱第二句、、、、、、提出难点,互相帮助。
6、演唱歌曲
分组用剪羊毛的动作和声音(嚓)为歌曲伴奏。
三、“欢庆劳动的丰收”——综合表演
1、导入
学生听音乐《劳动最光荣》看画面。
师:同学们,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勤劳的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劳动:农民伯伯在田间耕耘,工人叔叔在工厂里挥洒汗水。
2、听《铁匠波尔卡》,参与表演
师:听,铁匠铺中“叮叮咚咚”的声音敲响了,我们也与他们一起打铁吧!
3、演唱《剪羊毛》与参与表演 师:澳大利亚的人们开始剪羊毛了。让我们用愉快的声音来表现他们劳动的情景,各组同学准备好,剪羊毛开始了。
4、听《丰收之歌》,看劳动丰收图。
四、小结
师:劳动可以创造生活,可以创造财富!希望同学们通过自己辛勤的双手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再见!
第四课 两只小山羊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两只小山羊》。
2、能积极参与表演《两只小山羊》的活动,并领悟到互相礼让的道理。教学重点:表演唱《两只小山羊》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生动有趣的声音和动作来表演歌曲。教具准备:CAI课件、小山羊头饰、小木桥、披风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导入
师: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小精灵剧场,我是这个剧场的导演。现在我们正在招聘音乐童话剧《两只小山羊》的演员,你们有兴趣吗?好的,大家先来看看我的招聘启事。(课件展示文字)
2、讲读招聘启事
3、简单介绍剧情
师:这个音乐童话剧共有三幕戏,两只小山羊到底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
二、学唱歌曲
1、学唱第一段
师:同学们,请你们边听边想,第一幕戏发生在野外的什么地方?主人公是谁?(播放动画和第一段歌曲)生:(小桥上,白山羊和黑山羊相遇。)
师:对,这第一幕戏呀,主要表现两只小山羊在桥上相遇了!其实,刚才你们说的就是我们第一幕戏的台词。作为一个演员,台词可是基本功,我们一起来念念吧!
师:我刚才说了,我们这是音乐童话剧,会念还不行,最主要的是你要会唱,我们一起来听听应该怎么唱?(播放第一段歌曲)
师:我们一起来学唱第一段吧!首先请大家学羊的叫声,用咩来哼唱旋律。(学生随乐哼唱)
师:下面我们把歌词加上,谁先学会谁就有希望当演员了!(老师弹琴,带唱第一段)
师:会唱还不够,还要能表演。我首先来友情客串扮演小白羊,谁来扮演小黑羊呀?你们要是觉得我们演得好就给我们掌声好吗?(启发学生表演要神气,还要有动作和造型。)
师:下面我请全体同学和我一起表演一次。(全班参与表演)
2、学唱第二段 师:第一幕戏是最简单的!两只小山羊在桥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进入第二幕的表演,现在卖个关子,我请两为主角先躲起来,你们听听有什么声音,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播放片段录音)
师:是什么的叫声?你们能拍出小羊叫的节奏吗? 师:请大家模仿一下。
师:请你们想想这两只小羊它们这时可能在干什么? 师:下面我们就来模仿它们争吵的声音好吗?看我的手势请第一组的同学扮演小白羊,第二组的同学扮演小黑羊,我点到哪边就请哪边的同学发出声音。(老师带领学生模仿)师:刚才这两只小山羊在争吵,那你在模仿时就要将争吵的动作和表情也表现出来。(学生表演)
师:它们为什么会争吵?请说一说。(启发学生给小羊配音)师:好,我来问问,(点击白羊)白羊要干吗? 生:(白羊要回家。)师:(点击黑羊)黑羊要干吗?(生答要上山岗)
师:你们知道它们要去干什么吗?(跟琴唱第一、二段歌词)
师:这幕戏主要讲的是两只小山羊在桥上怎么样呀?(课件:互不相让。)师:接下来我这个导演来唱群众演员的台词(齐唱),你们来扮演两只小羊(独唱),我们一起来表演。(全班唱一遍)师:作为一个好演员,不光要会演主角,还要会演群众演员。下面我们反过来演,好吗?(全班唱一遍)
师:下面我们来拍第二幕戏。首先请两个小演员上台表演。(学生上台表演,然后进行自评和互评)
师:这两只小山羊站在一起时,它们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启发表演白羊要会家和黑羊要上山岗的表情和动作。)
师:每组派两名代表到前面带领大家一起表演。(全班边唱边表演第二段。)
3、学唱第三段
师:下面我们来看第三幕戏,两只小羊这样僵持下去不是办法呀,你们看它们会怎么办?(课件出示带括号的文字)
师:你们看,两只小羊的什么顶在了一起呀?(羊角)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念这段台词。
师:接下来我们玩游戏。老师的两只手分别代表两只小羊,你们看到白羊就说顶呀顶,看到黑羊就说撞呀撞。(老师演示两种节奏)师:你们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启发学生说出用力顶和用力撞,解决附点节奏,引导学生表演。)
师:两只小羊见这样仍不能分胜负,它们就凑到一起,顶呀撞呀,现在你们来试试。(学生将歌词念一次。)
师:这只小白羊很狡猾,它在顶的时候偷偷用力了,你们看。(手势表演。)师:你们能读出来吗?(解决附点节奏)
师:下面,我们用手势合着歌声表演一下好吗?请仔细听它们是怎样唱的?(播放音乐。)
师:我来做手势,你们来唱好吗?(学生再唱一遍)
师:同学们,它们这样争下去,最后结局会怎样?对了,掉进河里。掉进水中的声音是怎样的? 生:“扑通”一起掉进河里。
师:对!这一段是表现它们掉入水中的情景。(出示歌曲)师:大家想想,为什么最后一句要慢下来? 师:落水的时候要怎么表演?(请学生上台表演。)
三、整段表演
师:好,我们三段戏都排练完了,下面我们要开始正式演出了。你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角色,既可以两人一组来扮演小山羊,也可以几个人为一组来扮演群众演员。(指导学生排练,请第一组学生上台表演。)
师:同学们,如果你在路上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你们会怎么办?通过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启发学生回答:在生活中要懂得互相谦让,团结协作。)师:再请你们想想,两只小羊落入水中后会怎么样?谁来为这个音乐童话剧加个结尾。(学生上台表演,并共同评出最佳表演奖,当场签约。)
师:我这儿只有一个皇冠,给谁呢?(让学生把互相谦让的美德落实到行动中。)
四、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两只小山羊》这首歌,还懂得了在生活中要互相谦让、团结协作才能成功,是吗?今天大家表演得都很精彩,我决定全部聘用你们为小演员,你们高兴吗?好,让我们相逢在下次的小精灵剧场吧!第五课 小骑手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初步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点,能主动参与歌曲表现。
2、在聆听二胡独奏器曲时,感受二胡的音色特点和乐曲所表现的热烈欢快的赛马情景,能主动参与表现乐曲情景。教学重点:
1、能学会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能主动参与歌曲表现。
2、感受《赛马》的基本情绪,并能参与音乐表现活动。教学难点:
1、唱准歌曲中七度和八度大跳音程。
2、听赏时能创造性地表现乐曲的几个场景。教具准备:课件、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
一、初步体验
在《赛马》的旋律中,老师带领学生做骑马的动作走进教室。
1、说一说
师:刚才小朋友们和老师“骑着马儿”,非常神气地走进了教室,小朋友们知道哪个少数民族的人最喜欢骑马吗? 生:蒙古族。
师:对,他们就是人们常说的“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你对蒙古族的生活还了解哪些?(生答)
2、看一看
师: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一为新朋友,让她带领大家到草原上去游览一番。(课件:出现小精灵:“大家好!我是草原小精灵。草原上的景色非常迷人,今天由我当小导游,带大家到草原上好好玩一玩。”)(1)课件呈现草原迷人的风光,并以内蒙古音乐作品《长调》为音乐背景,在音乐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
(2)课件再播放一遍草原风光。提示学生注意聆听其中具有蒙古族音乐风格的音乐背景。
师:你对这个旋律有什么感受? 生:(略)
3、学一学 师:刚才在屏幕上你们看到草原上的人在进行哪些活动?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生答)
师:你能上台来做一做你最感兴趣的那种活动的动作吗?(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并称赞他们是神气的“小骑手、小射手”等。
二、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
1、听一听
草原小精灵:蒙古族的小朋友看到我们来了,高兴地唱起歌来,你们听: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1)学生聆听
师:请大家带着问题听,蒙古族小朋友在干什么?(2)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歌词。
2、念一念、敲一敲
师:下面让我们也当一回神气的小骑手、小射手、小摔交手。请随老师的鼓声有节奏地念一念这写歌词。
(1)生在老师的鼓声的指挥下,模仿老师有节奏地念词。
(2)生一边有节奏地念,一边跟着歌词内容做自己想做的内容。(3)选择乐器和节奏型,边念词边进行敲击。(双响筒、铃鼓)(4)
一、二组边念词边律动,三、四组用打击乐器为他们加油。
3、唱一唱 草原小精灵:大家想成为真正的小骑手吗?那就先和蒙古族的小朋友一起来学学这首歌吧。
(1)听歌曲(2)唱旋律
难点教学“6.i 2 , 6.i 1”七度、八度音程主要通过摸唱和教师的手势来引导。(3)自学歌曲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唱准,并引导学生在歌唱速度以及七度、八度音程和下滑音处体会感情。
三、合作、表现
1、敲一敲、跳一跳
2、师: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表现这首歌曲?(生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全班分成表演、用打击乐器伴奏、用筷子伴奏等小组。(1)讨论、创编:各小组根据各自的任务进行讨论,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更好地表现歌曲。
(2)分组展示:每组派一位代表说出自己的观点和表现的最佳方案,并整组展示。
(3)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并得出最佳方案。
(4)集体展示:播放《我是草原小骑手》的音乐,全体同学大胆表现。
四、扩展、延伸
师:草原人的生活是如此的多姿多彩。同样,草原儿女创作的音乐也丰富多彩,有热烈奔放的,有优美抒情的,也有深沉感人的。在这堂课结束前,让我们再听赏一首由草原歌手腾格尔演唱的《天堂》。
五、小结
师:今天,咱们在草原小精灵的带领下一起感受了草原上迷人的风光,并体验了草原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下节课老师再带领大家继续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各种有趣的蒙古族人民的民俗风情。
在《我是草原小骑手》的音乐中,学生律动出教室。第二课时
一、导入——激趣
课件播放《我是草原小骑手》的MTV,学生律动进教室。师:草原的景色让我们流连忘返,这节课继续让小精灵带着我们感受草原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
二、整体听赏——想象画面 学生聆听全曲。
师:这首乐曲的名字老师要先保密,让我们接下来听它的第一乐段。
三、分段欣赏
1、第一乐段:听——配图、敲击
师:这里有两幅图,大家边听边思考,如果要你给这样的音乐配上画面,你会选择哪一幅?为什么?(1)聆听第一乐段。
(2)给音乐配上相应的画面。
(3)总结出相通之处,即二者所营造的氛围都是热烈奔放的。(4)揭示主题——二胡独奏《赛马》。(5)敲一敲
a.出示第一音乐主题,启发学生观察节奏特点。b.老师敲鼓带领学生用筷子模击节奏。c.随音乐即兴伴奏。
引导一部分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伴奏,没有打击乐器的同学敲击筷子伴奏,并引导学生站起来到教室里寻找声源,如拍击桌、门、凳等,鼓励学生大胆表现。d.让学生说一说敲起这样的节奏有什么感觉,说一说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场面。
2、第二乐段——敲击、吹奏
(1)聆听第二乐段(课件出示第二部分音乐主题)聆听要求:
a.边听边想象相应的画面。
b.如果你听到的是轻快活泼的音乐,可用相应的舞蹈动作表示。
(2)检查课前布置的从日常生活用品中寻找声源的情况。学生展示自己所带的物品和各种不同敲击方式。
a.课前要求所带日常生活用品能敲击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如用调羹敲碟子等。b.鼓励学生用与他人不一样的方式敲击,看是否能发出不同的声音。(3)敲一敲
a.老师弹奏第二音乐主题,请学生用自己准备的乐器伴奏。b.比较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在节奏、速度上有何变化。(4)奏一奏
学生用竖笛吹奏第二音乐主题。(5)说一说
a.比较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在情绪上有何变化。b.听到活泼轻快的旋律,你想到怎样的画面?(6)敲一敲
一部分学生用竖笛吹奏第二音乐主题,一部分学生用自备乐器伴奏,再次表现轻快活泼的旋律。
3、第三乐段——跳
(1)聆听第三乐段:师指出第三乐段有再现了第一音乐主题。
(2)在聆听的过程中鼓励大胆想象赛马场景。(3)随音乐用舞蹈动作表现。
四、完整听赏——创作、表现
1、讨论(以《赛马》为背景音乐)
学生针对不同乐段用何种相应的方式表现进行讨论,如:打击乐器伴奏、视奏、舞蹈、情景表演等。
2、评价
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并相互评价,归纳出最合适每个乐段的方式。
3、创编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各自的任务进行创编。
4、参与、表现
完整地伯父播放音乐,学生根据不同乐段的情景用相应的方式进行表现。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大草原是美丽的,大草原上的音乐又是如此动听,以后有机会,希望大家到大草原上去,亲身体验一下那充满情趣的生活,亲耳听听那里人们演奏的动听的旋律。第六课 母子情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游子吟》,并从中感受母子情,得到爱的教育。
2、能积极参与活动《献给他*的爱》,并从中体验和表达对母亲的深情。教学重点、难点:充分感受、体验、表现母子情。教具准备:CAI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走进教室。
二、感受母子情——学唱《游子吟》
1、导入 师:上课之前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影片,请大家在看完影片后谈谈自己的感受。(播放《妈妈再爱我一次》片段。)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说得都对,从这段影片可以看出,母爱是天下最伟大的爱。其实自古以来,妈妈给予自己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爱。今天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一位古代的妈妈,请大家看这张图片,说说这张图片上描绘的是什么?(课件展示图片)师:图片上的这个儿子就是我国唐朝的著名诗人孟郊,他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游子吟》。
2、读 师:(听老师朗读古诗《游子吟》)你们也想试试吗?(全班读)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诗歌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你喜欢其中的哪一句?为什么?(生答)
师:那就让我们带上对诗歌的理解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3、唱 师:看来大家都背诗歌深深地打动了其实被打动的不光是你,还有许许多多的儿女们。有一为作曲家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好的表达这种感情,为诗歌谱写了优美的旋律,使它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游子吟》。师: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用歌声来表达这种爱。(1)教师范唱歌曲
师:你们觉得老师唱得怎么样?好在哪里?(学生回答)(2)学生用“lu”音轻声跟唱旋律。
师:乐曲中有没有我们以前没有见到过的音符?(引导学生说出有前倚音的地方)(3)前倚音的教学。
师:这个音是我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你们看它的形状像什么?(老师和一位同学牵着手)大家看,它的形状就好象妈妈紧紧地拉着小朋友的手,害怕他离开自己的那种依依不舍的感觉。它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前倚音。那么我们在演唱的时候也要注意将这两个音符连起来唱,就像妈妈和她的孩子紧紧连在一起。(教师范唱)
师:你们也来试试好吗?注意要唱出母子之间依依不舍的感觉。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有很多前倚音?为什么?(生答)
师:既然前倚音在歌曲里起到了这么重要的作用,那我们一定要把它唱得更好,对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唱唱前倚音,老师唱前面的曲子,你们接后面的前倚音。(4)学唱歌曲 师:刚才大家在唱前倚音的已经充分感受到了母子情,其实歌曲的旋律同样也表现了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深厚感情,你们看。
(课件出示歌曲的第一乐句)现在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我来唱前半乐句,你们就是我的孩子,请你们接后半乐句,好吗?妈妈开始招呼自己的孩子了。师:孩子们快来呀!(引导学生接后半乐句)师:同学们真聪明,那我们就一起来玩妈妈呼唤孩子的游戏吧。老师把歌曲分成了八个小乐句,这边是乐句妈妈也就是后半乐句。现在我请小组长上来选择你们组想唱的乐句,每组唱一句。师: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在游戏之前先练习一次。听到你们的那个余句,就请这组的同学赶紧站起来一起唱这一乐句,看哪组同学反应最快。(学生做游戏)师:动人的旋律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母子之间深厚的感情,现在让我们唱着歌词,再来感受孟郊对母亲深深的爱。(5)轻声地演唱全曲。
师:这样一首感人的歌曲,我们应该带着一种怎样的情绪来演唱呢?(深情地)师:那请大家带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来演唱歌曲。
4、演
师:前面我们在唱前倚音的时候,大家都唱得很好,可是刚才加上歌词一唱,好象没有前倚音了,你们听。(教师唱两种,让学生比较。)师:你们觉得哪种更能表达妈妈和孩子之间依依不舍的感情呢?那我第二种有没有唱前倚音,你们也来试试。(再次演唱歌曲)
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表达情感,老师来当演员,请一位同学和我配合一下,我们来演妈妈和游子,你们来唱。(师生表演)
师:你们也想试试吗?我们边唱边来演一演。同桌的同学商量,一位演妈妈,一位演游子。(学生自由表演)
师:看了大家深情的表演,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妈妈。记得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出水痘,病情很严重,妈妈为了照顾我,整整两天两晚没睡觉,一直守侯在我身旁,不让我的小手到处抓。现在想起来,我仍非常感激我的妈妈。我想你们的妈妈一定也非常爱你们。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想让大家都来说说自己的好妈妈。谁先说?
生:、、、、、、师:前面的演唱,我们体会的是孟郊对母亲的爱,现在请大家带着对自己他*的爱,再次深情地演唱歌曲。
三、表现母子情(活动《献给他*的爱》)
1、导入
师:同学们,从你们的歌声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对母亲的爱,相信你们的妈妈听了一定会很高兴。诗人孟郊写下了千古绝句来回报妈妈。你想怎样报答妈妈呢? 生:、、、、、、2、爱
师:你们知道他*的节日除了“三八”妇女节,还有一个什么节?(引导学会上说出母亲节)
师:那么过节的时候,你想怎么想妈妈表达你的心意呢?现在虽然不是母亲节,但是我们今天感受到了深深的母子情,我想大家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妈妈说。老师这给大家准备了明信片,你们把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老师帮你们转给你们的妈妈,好吗?
(2)学生各自写自己最想对妈妈说的话。
四、小结
师:今天,大家不仅学会了一首感人的歌,还为妈妈献上了一份爱心。我相信妈妈们一定会很高兴。等你们将来长大出门求学,或者外出工作成了真正的游子时,一定别忘了你的妈妈,要记得为妈妈献上自己的爱心;别忘了还有关心你的祖**亲,要记得为祖**亲奉献自己的力量。学生边献卡片边唱着歌曲走出教室。
第七课 友爱之花
教学目标:
1、能在音乐游戏中认识八分、十六分音符及其组合,并知道其时值。
2、能与同学配合,学会演唱二部练习曲《王老先生》。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在演唱和听赏活动中,体验和表现歌曲的情感,知道“友爱”是人类美好的情感态度。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二声部合唱中协调配合,帮助学生建立相互倾听声部,共同平衡声部音量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师:今天,农庄里发生了一个意外事件,究竟是什么事呢?让我们来看看吧!(CAI播放动画短片)师:原来是粗心的小鼹鼠吓跑了刚刚下完蛋的母鸡,现在它正要把鸡蛋送还给母鸡的主人——王老先生,让我们也来帮帮它吧!
二、导学铺垫
情境一:拜访王老先生
1、读读拍拍(课件展示王老先生的家)
师:我们来到了王老先生的家,让我们跟他打个招呼吧!生:王老先生你好,我们来看您了!(CAI画外音:“喔,是你们呀,欢迎欢迎欢迎!)
师:看来王老先生挺喜欢我们的,一连说了两个欢迎。让我们学着王老先生读一读。(边拍手边读欢迎 欢迎欢迎)
师:我们是不是应该表示感谢呢?(边拍手边读谢谢 谢谢谢谢)
2、情景表演
分角色读读拍拍。
3、节奏创编
师:来到了这么美丽的地方,你能用一个词说说你的心情吗?
三、引导掌握 情景二:帮助王老先生
1、音乐游戏一“读儿歌“——复习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
师:刚才的节奏是由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组成的,它们都是音符之家的成员。这两种音符我们现在还不认识,可是我们认识其他音符之家的成员,你们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
(CAI出示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师:还记得那首音符儿歌吗?(全班读儿歌)
音符之家兄弟多,听我跟你说一说,老大名叫全音符,三条尾巴跟着它,记住它要唱四拍,就像有人高声喊,哎———;二分音符是老二,一条尾巴拖出来,记住它要唱两拍,就像猫儿喵喵叫,喵—喵—;四分音符要认得,光溜溜的没尾巴,记住它只唱一拍,让我们开心地唱出来,嘿嘿嘿嘿。
2、音乐游戏二“称天平“——认识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1)让课件中音符自我介绍。
(2)利用课件中的天平演示八分、十六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之间的时值关系。(3)师生唱一唱。
3、音乐游戏三“找朋友“——音符时值组合
(1)通过讨论,学生手拿带音符的手卡在小组内找到与四分音符时值相等的音符组合。
(2)师生唱一唱。(3)评价、讨论。
4、音乐游戏四:修补鸡窝——二声部视唱(1)情境
师:王老先生的鸡舍坏了,想请你们帮帮忙。(出示鸡舍)师:鸡舍砖块上有音符,买来的砖块上也有音符,只要你能将音符“对号入座“就修好了!
(2)方法: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3)做一做。(4)唱一唱。
5、学唱《王老先生》(1)歌词教学
师:鸡舍修好了,让我们去告诉王老先生吧!咦?他在干什么?(CAI出示到节奏的第一声部歌词。)学生自己试着读词,检查纠正。(2)曲谱教学
师:你能试着唱一唱曲谱吗?学生跟琴视唱。
(3)歌曲教学
师:请你自己唱一唱吧!(CAI播放伴奏带,学生试唱歌词)(4)二声部教学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首《王老先生》的歌曲,你们听一听,看和你们刚才唱的有什么不同?(CAI播放二声部活动曲《王老先生》)全班演唱二声部。(5)完整演唱歌曲《王老先生》。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用我们学到的新知识,帮助了王老先生,你们觉得开心吗?(开心)老师也非常开心,希望早将来的谢谢中你们能不断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下课!
第八课 快乐的节日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我们大家跳起来》。
2、在音乐活动中,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风格,能按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进行身势动作的创编。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集体舞。
教学重点: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学会《我们大家跳起来》这首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小步舞曲的风格,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教具准备:CAI课件、钢琴、碰铃、舞板 教学过程:
一、定向
1、导入
(CAI课件展示:生日快乐的音乐与画面。)
师:同学们,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请大家参加我的生日舞会,你们愿意吗?让我们大家跳起来吧。
2、随乐集体律动。(3/4拍子)
二、导学铺垫
师:刚才大家跳得很高兴,那你们想知道18世纪欧洲的皇室贵族们开宫廷舞会的情景吗?
1、听赏《小步舞曲》
初听:简单介绍音乐家巴赫。
第一遍:安静地听(CAI出现欧洲风景画面)。第二遍:边听边介绍巴赫(CAI出现巴赫头像)。复听:体会小步舞曲风格(CAI宫廷舞会片段)。
师:你们从参加舞会的人的表情和服饰上能看出什么?(端庄、彬彬有礼、华丽)师:小步舞是当时流行于贵族中的宫廷舞蹈,跳舞时人的姿态要高雅、端庄。(学生模仿舞蹈姿态。)
随乐模仿:老师带着学生模仿小步舞的舞步。第一遍:看舞步模仿(CAI出现舞步模拟动画)。第二遍:随乐模仿(播放〈小步舞曲〉)师:谁能说出“小步舞”的舞步特点? 小结:小步舞曲一般是三拍子。3/4 X X X | X X X | 强弱 弱
强 弱 弱
2、体会并掌握三拍子乐曲的强弱规律
师:既然是舞会,就离不开乐队,同学们请拿起乐器,一起来演奏吧!(1)打击乐器伴奏:
a.随乐敲一敲,让学生自主地体会三拍子乐曲的强弱规律。b.个别学生示范。(用不同的乐器,要求敲出强弱规律)c.选择强弱敲一敲。(2)身势动作创编:
师:刚才小乐手们用乐器表现了三拍子的特点,还能用其他方法表现吗? a.自由创编身势动作。b.身势动作接龙。
三、学唱歌曲
师:真是一群聪明的小乐手。听,舞会上传来了美妙的歌声。
1、范读与范唱
2、学唱歌词
师:大家学唱了《我们大家跳起来》这首歌,你们觉得哪里最不好唱?
3、指导学习难点:第二、四乐句
4、分组演唱,体会舞曲风格 一组同学演唱时,其余学生用乐器和身势动作为其伴奏;老师指挥,并适时指导。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当一次宫廷乐手和歌手好吗?记住,要高雅端庄。(师弹琴,学生边唱边用乐器和身势动作伴奏。)
四、创造与表现
师:舞会马上要开始了,参加舞蹈的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1、创编
学生分组随乐自编动作。
2、展示
每组派两名代表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
3、评价
学生互相评价,老师作指导性评价。
4、集体表演
师生自由选择角色,全班集体表演。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说说)大家的收获真不少,谢谢大家与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最后让我们一起来跳一曲小步舞,尽情享受这美妙的音乐吧!
全班在集体舞中离开教室。
第九课 小骆驼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八分音符,感受八分音符在歌曲中停顿的时值。
2、能学会唱歌曲《小骆驼》。
3、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小骆驼》伴奏。教学重点: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骆驼》。教学难点:感受八分音符在歌曲中停顿的时值。
教学准备:CAI课件、歌单、脚印谱、打击乐器若干。教学过程:
一、走进沙漠的准备
1、听一听,动一动 师:请大家听着音乐和我一起动一动!
2、比一比,说一说
师:同学们,课前我让大家去搜集有关骆驼的资料,你们都准备好了吗?下面就请每一个大组派一位代表来给大家说一说。师:大家搜集的资料真丰富。下面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骆驼生活的环境——沙漠。(课件展示沙漠)师:沙漠虽然充满艰险,但也是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你们想不想去沙漠探险呢?那就让我们加入“沙漠之旅”的队伍吧!
二、沙漠中的脚印
1、听一听、走一走
师:让我们学着小骆驼走路的摸样出发吧!
(随《小骆驼》旋律集体模仿小骆驼在沙漠中行走。)
2、听一听,认一认
师: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沙漠。快听,这是什么声音?
(课件:播放由远而近的驼铃声。)学生自由回答。
师:原来是一只小骆驼正在向前走。它每走一步,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课件:一串骆驼的脚印,每个脚印上都有音符)
师:看到这一串脚印,你们有什么疑问吗?(自由提问)师:我们一起来听听脚印上的音符吧!(课件:根据脚印的顺序播放旋律,播到一个音符,这一个音符的脚印就变颜色,写有八分休止符的脚印变成红色。)师:小骆驼先迈出哪只脚?(左脚)那是不是每走一脚都有音乐声?(红色脚印没有声音)
师:你们知道这些红色脚印上的符号是谁吗?它可有话要对我们说。(课件:摸样圆又胖,坐着小横杠。歌中遇到我,小嘴快闭上。)
师:它的名字叫八分休止符,就像路上的红灯,遇到了歌声要停下来,不出声。师:这一串有音符的脚印到底是不是通往沙漠的路呢?让我来为大家探探路吧!
3、走一走,唱一唱
(1)教师用手指代替骆驼的左右脚在脚印谱上边走边唱。(2)学生自由练习。(3)跟琴齐唱脚印谱。
(4)出示歌曲第一乐句曲谱。
(5)学生边划拍边唱第一乐句曲谱。
三、沙漠中的风沙
1、听一听,说一说
师:小骆驼一直不停地往前走。这时沙漠中发生了变化,你们听!(课件:播放沙漠风暴的音响效果。)
师:谁来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想象并回答。)
师:想一想,小骆驼遇到了风沙,是继续向前走还是退缩呢?(不怕困难,向前走。)
师:它的脚印会变得怎么样?(艰难、沉重)
2、学一学,走一走
师:谁来学一学骆驼艰难的步伐!(请学生模仿)师:看看小骆驼是怎么走的?
(课件播放:2.1 | 2 — | 1.6 | 6 —)
走 啊走,走啊走 师:大家一起来走一走。(集体模仿小骆驼一边走一边唱。)师:是什么使得小骆驼遇到了风暴还往前走呢?(学生回答)师:因为前面有绿洲,有草儿有花儿,还有清清的水。师:让我们来听听小骆驼的想法吧!
(课件播放:2 0 2 0 | 1 2 2 0 | 3 6 1 6 | 6 —)
前
面
有青草,前面有水
喝。
前
面
有歌声,前面有花
朵。
师:想一想这时候小骆驼的脚步会变成怎样呢?(学生模仿,并说出原因,然后集体边走边唱。)
3、走一走,唱一唱
师:我们也应该学习小骆驼。让我们沿着它的脚印去迎接风沙吧!(集体演唱第二、三乐句,并配上不同的脚步。)
四、沙漠中的绿洲
1、看一看,听一听
师:走着走着,突然眼前一亮。看,我们这是到了哪儿呀?(课件:播放沙漠的绿洲的图片。)
师:原来我们和小骆驼一起,不怕困难,不怕艰辛,终于走出了大沙漠,来到了一片绿洲。师:小骆驼高兴得边走边晃动着脑袋,脖子上的驼铃摇得叮当直响,你们听!(课件播放最后一个乐句。)
2、走一走,唱一唱
师:我们也来学着小骆驼高兴的神情摇一摇头吧。
3、试一试,唱一唱
师:大家想一想,骆驼声的大小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呢?(学生说自己的处理方法,并以小组的形式范唱。)(根据歌曲内容选择一种强弱处理,大家唱一唱。)
师:绿洲中不但有清澈的水,美丽的花,还有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呢!我们听听吧!(播放歌曲《小骆驼》)
4、听一听,唱一唱
(1)学生用“叮”模唱旋律。(2)分小组自主学唱歌谱。(3)依谱唱词。
(4)学生加上表情和动作演唱《小骆驼》。
五、沙漠中的演出
1、选一选,试一试
师:小骆驼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绿洲,慝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我们来听听吧!(课件:你们能把这一次难忘的沙漠之旅用歌声和乐器声表现出来吗?)师:正好我准备了一些打击乐器,你们选一选,看哪些乐器适合模仿沙漠中的三个场面。选好后,试一试,敲一敲。
2、唱一唱,演一演
师:小骆驼非常满意你的表现,它盛情地邀请你们加入它的骆驼队。(学生以自愿的形式充当小歌手、小乐手,和骆驼队合着音乐边唱边演。)
六、沙漠中的收获
师:今天我们的沙漠之旅圆满结束,通过这次沙漠之行,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在你们的成长路上,还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我希望你们能像小骆驼一样不怕困难,敢于迎接挑战,做个坚强的孩子。
第十课 船之梦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船之梦》,体验歌曲美好的意境,;能与同学合作,学会简单的二部合唱。
2、在听赏大提琴独奏《梦幻曲》中,能积极参与想象活动,体验音乐的情感。
3、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为歌曲《船之梦》伴奏。教学重点:学会合唱歌曲《船之梦》,并体会其意境。教学难点:《船之梦》最后一句合唱的教学。教学准备:CAI课件、小画板、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随着《划船歌》律动“划船”进教室,师生相互问好。
师:刚才,同学们划得很开心,你们看(指CAI课件)这里也有两位小朋友在划船,他们在海上划呀划,随着风浪飘呀飘,他们划到哪儿去呢?
(展示《船之梦》的情景画面,同时播放《船之梦》的音乐,画面上出现歌词。)
二、引导掌握
1、熟悉歌词
(1)师:这只小船往哪儿去呢?小朋友看见了什么? 生甲:小船去了神秘的椰子岛。生乙:小朋友看见了可爱的小矮人、、、、、、(2)老师有感情地轻诵歌词:“摇呀摇我的船之梦,在那遥远的天边轻轻飘荡、、、、、、”随后根据歌词进行扩展,描述歌曲的意境,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闭上眼睛随着音乐进入到歌曲的情境中展开联想。(3)再次聆听歌曲《船之梦》。
2、熟悉旋律
(1)用梦幻般的声音随旋律用“u”哼唱两遍。
师:小船在海上摇呀摇,激起了一朵朵美丽的浪花,这些浪花给我们带来美妙的音乐。(将括号中的音写在浪花状的音乐卡片上,通过课件播放出来。)师:让我们来唱一唱吧!
(2)学生用“lu”自由唱一唱括号中的音。
(3)全体分声部合唱:一组用“u”轻声唱曲谱;另一组用“lu”轻声唱括号中的音。
3、学生加词跟琴演唱
(1)随乐轻声唱主旋律部分的歌词两遍。(2)随琴唱一唱括号中的歌词。
(3)两声部合唱:一部分唱主旋律;另一部分唱括号中的词。
三、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为《船之梦》伴奏
1、拍一拍,找一找
请学生自由拍一拍下列节奏,找出难点。
X—— 0 X X X 0 0 X 0 0 XX X X X X X
2、分组合击
分组合击上例节奏,看哪一组拍得最整齐、最准确。
3、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并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型表现歌曲的意境。碰铃 X—— 手铃 0 X X 响板X 0 0 三角铁X 0 0 沙锤 XX X X 铃鼓X X X(学生选择乐器时,CAI课件播放《梦之船》音乐。)
4、分组表现
各小组用本组选择的打击乐器和节奏为歌曲伴奏,分组展示,互相评价。
四、创设情境,表现歌曲《梦之船》 集体表演。全体同学围坐成一艘大船(“梦之船”)的形状,老师请几位同学坐在船的中央划船,其他同学跟着一起摇。到目的地后,请几位同学下船和“小矮人”一起跳舞,同学们一边表演一边演唱。
师:刚才,我们坐着“梦之船”去了神秘的椰子岛,看到了可爱的小矮人,和他们一起唱了歌,跳了舞。现在这只美丽的“梦之船”又要起航了,它要上哪儿去呢?你们倾听音乐,尽情想象吧!(播放音乐《梦幻曲》)
五、听赏表现
1、聆听大提琴独奏《梦幻曲》
(1)师:谁听出《梦幻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2)介绍大提琴。
2、设问引导
师:乐曲《梦幻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境?用了什么速度?
3、随乐自由表演
(1)师:小朋友从小就有许多美好的梦想,也做过许多美丽的梦,你们都梦见过什么? 生:、、、、、、师:现在,同学们边听《梦幻曲》,边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们的梦随《梦幻曲》表演一下。
(2)随乐自由表演。(课件播放公鸡鸣叫声;喔喔喔—)师:今天,同学们坐着“梦之船”,随着美妙的“梦幻曲”,甜甜地做了一个梦。听,公鸡叫了,东方亮了,让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去实现美丽的梦想,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吧!第十一课 音乐家冼星海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音乐家冼星海的简要生平及其主要代表作品,并从听赏、演唱冼星海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作品的风格特点和影响力。
2、能学会演唱《只怕不抵抗》、《酸枣刺》两首歌曲,感受抗战时期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和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教学活动中感受冼星海作品的风格和时代特点。教学难点:歌曲《只怕不抵抗》第一乐段与第三乐段的变化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黄河大合唱》中的一个片段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这段表现黄河奔腾不息的雄伟音乐,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著名音乐家的经典之作,大家想了解这位音乐家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
二、学习冼星海的生平及作品欣赏
1、冼星海和《风》
(1)让学生默读连环画部分的文字。
(2)老师提问,学生抢答: a.冼星海曾在哪个国家留学? b.留学时的生活情况怎样?
c.他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创作《风》这首作品的? d.这首作品得到了怎样的评价?(3)听赏《下山虎》
a.结合课本图片讲解“下山虎”的寓意。b.聆听乐曲《下山虎》。
c.学生说说自己听音乐时的感受。
三、学唱歌曲
1、学唱《只怕不抵抗》。(1)简介歌曲的背景
这首歌写于1937年,反映了当时抗日根据地儿童高昂的抗日情绪和勇敢、活泼的性格。
(2)采用听唱法学唱。重点是将第一二段进行对比,不要把这两段混淆了。(3)参与表现。唱熟后,让学生随歌曲踏步行进,进一步体验歌曲所表现的抗日小英雄的形象。
2、学唱《酸枣刺》。(1)聆听歌曲,体验歌曲的风格以及所表达的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音乐家冼星海了解了多少?请大家一小组为单位,说说自己的脑海里收藏的有关冼星海的内容。学生自由讨论。然后听着歌曲《只怕不抵抗》出教室。
第十二课 喜洋洋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2、初步体会合唱的效果,养成良好的合唱习惯。
3、在听赏乐曲时,能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并能用碰铃等打击乐器参与表现。
4、能认真完成《音乐万花筒》板块中的综合活动。教学重点:
1、演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2、《音乐万花筒》的综合活动。
教学难点: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中的二部合唱。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1、进行“打哈哈”发声练习。如:
6 6 6 | 6 6 6 0 || 5 5 5 5 | 5 5 5 0 || 哈哈 哈哈 哈哈 哈 哈哈哈哈 哈哈 哈
2、练习歌曲合唱部分的旋律片段。
3、全班分成两组,分别唱两个声部的旋律片段。注意演唱时音量不能过大,同时注意聆听对方声部的演唱。
4、分声部演唱合唱部分。
5、师问:演唱这首歌曲时,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 生:活泼、欢快。
师:对,那就请大家带着欢快的情绪演唱整首歌曲。
二、听赏民乐合奏《喜洋洋》
1、导入听赏
歌曲的情绪既可以通过旋律来表现,又可以借助歌词来传递,那么乐曲有是怎样来表现某种音乐情绪呢?
2、整体听赏
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并初步认识笛子、二胡、木鱼。
3、分段赏析
分别听赏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然后让学生说说两个乐段音乐情绪的表现特点。第一段旋律欢快,热情洋溢;第二乐段旋律舒展流畅,非常抒情。
4、参与表现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三、综合活动《音乐万花筒》 第一阶段:复习
1、唱一唱
将学生分成四组,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歌曲复习,每首歌只唱第一段。
2、听一听
还是以组为单位,播放乐曲的主题音乐,学生进行抢答。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篇:湘版音乐小学三年级下册蝉虫歌教学设计
湘艺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九课《蝉虫歌》
教学设计
黑井镇小学 李长恒
教学内容:湘艺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九课《蝉虫歌》(演唱)教学目标:1.在听、唱等活动中进行探索和合作。
2.了解和学习循环呼吸的合唱方法。
3.同伴合作生动地演唱《蝉虫歌》,体验侗族大歌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合作演唱《蝉虫歌》。教学难点:合唱时各声部的音准把握。教具:课件、电子琴、打击乐器“双响筒” 教学过程:
一、练一练(发声练习)
1.音阶练习(加入柯尔文手势):
(1)课件出示柯尔文手势音阶。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能把它唱准确吗?(指名试一试)。
(2)同学们请你用“嗯———│”的形式跟着老师的琴声唱一唱,加上柯尔文手势;“噜———│”的形式跟着老师的琴声唱一唱,加上柯尔文手势;“啦———│”的形式跟着老师的琴声唱一唱,加上柯尔文手势。
(3)跟着老师的琴声唱一唱音阶,加上柯尔文手势。(声音由低到高)2.模拟小虫子、流水、鸟类声音(循环呼吸的合唱方法)
(1)同学们,在神奇的大自然中,各种小动物、流水、风声也是一种音乐。你会模拟那种声音,学一学给大家听听好吗?(雨点敲击房顶 噼里啪啦;油在锅里 滋滋;小鸟叽叽;蜜蜂嗡嗡;老鼠吱吱)(可以用 “4/4 × × × ×│ 或者 2/4 × ×│”的节奏形式)
(2)教师适时选择一种模拟声音,比一比看谁唱的时间长?(3)怎样才能把这一个声音唱的更长能?(多人合作同时唱,自由换气后接着唱)板书:循环呼吸
3.模拟练声的同时,加入歌曲《蝉虫歌》第二声部5—12小节音节。(2/4 6— │6— │6— │6— —│6— │6— │6— — │哎6— │)........
方式跟唱。
3.歌曲后半部分模拟声音练习。刚才学习了“循环呼吸”的演唱方法,现在大家划拍来试唱一下第5—12小节。注意,快速吸气后跟上大家。
4.划拍试唱完整的第二声部。
3.合唱反复练习。(1)先感受每个声部的第一小节,老师用琴声给学生感受音高;(2)划拍合唱。
六、打击乐器伴奏
如果加入我们常用的打击乐器,歌曲会变得更加好听,下面我们就用打击乐器“双响筒”为我们伴奏歌曲吧。
1.简要说明:“双响筒”打法一拍敲一次。2.尝试用“双响筒”为合唱伴奏。
七、小结
欣赏原生态侗族大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侗族大歌中显现出来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音。若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多找一些有关侗族大歌来欣赏。
第三篇:三年级下册音乐《小船》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音乐《小船》教学设计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可爱的家》。
设计思路:本课时选取两首歌曲,一首《小船》,大调式,明朗温馨,另一首《布娃娃》,小调式,忧伤动人,通过学唱《小船》,欣赏《布娃娃》,这样两首歌曲进行对比,感受到有家的温暖,以及没有家的孩子的辛酸,从而对自己的家人更加珍惜,并且对没有家的孩子多了一份怜惜和爱心。这样的情感体验都是通过对歌曲的演唱,对音乐的聆听来实现的。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船》,欣赏童声合唱《布娃娃》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温馨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深情的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认识全音符,了解四四拍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3、通过欣赏童声合唱,感受令人伤感的旋律和歌词,启发孩子们珍惜自己的家人并且关爱其他没有家的孩子。
重点:感受《小船》温馨优美的意境,深情的演唱歌曲。感受《布娃娃》忧伤的情绪,珍惜家人的爱,对没有家的孩子能多一份爱心。难点:指导学生唱好弱起拍,注意倚音的演唱。教具准备:钢琴、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调动情绪并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上一节音乐课,你们开心吗?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快乐一下吧!
播放课件第一张幻灯片,播放歌曲《快乐宝贝》伴奏录音。学生随伴奏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快乐宝贝》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歌曲,由此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你们每个人都是快乐宝贝,那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们是谁的宝贝呢?(学生会回答是爸爸妈妈的宝贝)
教师:你们都有一个可爱的家,回到家里,有爸爸疼妈妈爱,所以你们才是快乐的宝贝,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首表现温馨家庭的歌曲《小船》
二、学唱歌曲《小船》
1、播放第二张幻灯片,出示歌曲《小船》,并播放歌曲,让学生完整的聆听全曲。听歌曲时,保持安静,教师不做介绍,和学生一起认真聆听。
设计意图:听,是感知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在课堂上完整的聆听,有助于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2、讨论歌曲
教师:刚才听了这首歌曲,你们感觉怎么样呢?
播放第三张幻灯片,出示四个选项:温馨优美,欢快活泼,热情激动,深情柔和。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选出恰当的答案。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
教师:在演唱这样温馨优美,深情柔和的歌曲时,我们应该怎样控制自己的音量和速度呢?
学生可以回答出不大不小的声音,不快不慢地速度。教师总结:应该用中等力度,中速来表现这样的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歌曲,让学生先有了美的体验,从而领会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认识全音符、四四拍
教师:请小朋友看一下,歌曲《小船》的拍号是什么? 播放第四张幻灯片
我们先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全音符。一个全音符等于四个四分音符的时值,正好是四四拍的一个小节。教师带领大家一起唱出全音符,并同时用手拍出四拍。
四四拍就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它的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带领大家拍出一个小节的节奏。× ×× × × 教师:小朋友都很聪明,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有一列四四拍的音乐小火车开过来了,可是被交警给拦住了,原来这里面有错误,把车厢中的节拍改正就可以出发了,你们能帮这个忙吗?
出示第五张幻灯片,和学生一起把每小节逐一数出拍数,改正其中的错误。
教师:好了,现在小火车可以开走了。
设计意图:通过小火车的形象加深学生对四四拍一小节的认识
4、学唱歌曲《小船》
播放第六张幻灯片,播放歌曲《小船》,让学生再次聆听歌曲,这一次让学生跟着录音轻声哼唱。
设计意图:第二次听全曲,让学生模唱,熟悉歌曲的旋律。第三次播放歌曲,带领学生一边模唱一边拍手,在每小节的强拍和次强拍分别在身体的左右两侧各拍一次,并随节奏轻轻摆动身体。设计意图:让学生随节奏摆动身体,感知音乐的律动,在强拍和次强拍上拍手,强调每小节的强拍和次强拍,感知四四拍的强弱规律。让学生跟着教师随琴声学唱歌曲
通过三次听、唱歌曲,学生能大概唱出部分歌词,对于细节的部分,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反复模仿,唱好倚音以及弱起节奏。指导学生用中等音量有气息支持的歌唱。结束句注意唱足全音符的时值,以及区分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不同。
设计意图:对歌曲难点部分不做过多讲解,只以模仿为主,化难为易,降低学习难度。
5、歌曲处理
学生有感情的完整的演唱全曲,注意控制音量与气息。
6、表演唱
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来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其他小朋友也跟着一起轻声唱,献给亲爱的爸爸妈妈。
三、欣赏童声合唱《布娃娃》
1、初听全曲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这世界上还有一些孩子是没有家的,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下面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请欣赏《布娃娃》。播放第七张幻灯片,播放歌曲《布娃娃》
学生初听全曲,感受歌曲的令人伤感的旋律及歌词。
2、讨论歌曲
教师:听了这首歌曲,你的感觉是怎么样呢? 学生可以回答难过,忧伤,感动等等。教师:歌曲中的布娃娃代表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出没有家的孩子
教师:这首歌曲让我们知道不是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呢? 孩子们的回答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3、再听全曲
再次聆听全曲,并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加深对歌曲的感受。教师小结:对没有家缺少爱的孩子,我们可以多给他们一点关心,多给他们一点温暖,在语言和行为上多给一点关爱,让他们也感受到家的温暖,同时,对我们自己的家人,亲爱的爸爸妈妈,更要多一份关心,多一分体贴,更加珍惜我们可爱的家。
设计意图:通过对《布娃娃》的欣赏,以及两首歌曲情感上的对比,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小船》带给我们温馨的家的感受,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家人,推已及人的对需要关心的孩子多一份关爱之情。
四、结束部分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演唱《小船》,献给我们最亲爱的爸爸妈妈。设计意图:再次演唱歌曲,学生有了更深的情感体验,能够更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
布置甜蜜作业:播放第八张幻灯片,让学生回家给爸爸妈妈一个拥抱,对爸爸妈妈说我爱你,并把《小船》唱给亲爱的爸爸妈妈听。最后,祝天下小朋友都有一个温馨的家!
第四篇:三年级音乐下册七、四合院教学设计
意图
一、导入新课。
1、复习音阶。1 2 3 4 5 6 7 do re mi fa sol la xi
2、教师弹音阶,学生跟音阶演唱,注音声音不要太尖。
二、学习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认识时间吗?
学生回答
2、师:你们都认识哪些钟表?都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回答
3、师:你在钟表店里都看到了谁?他正在干什么?图画里出现了哪些钟表? 学生回答
4、欣赏《情满四合院》。
学生听音阶演唱,注意声音要柔美。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导 入 新 课
创 设 问 题 情 境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1)初听音乐,学生体会旋律。(2)学生复听乐曲,思考问题。
师:乐曲是怎样用高低、长短、强弱的音响来表示大小钟表的?用线联一下。(3)最后听全曲,学生完成问题。
(4)教师播放音乐,让学生随音乐作律动或即兴表演。
三、学习歌曲。
1、初听歌曲,学生听音乐体会歌曲情绪。
2、学生齐读曲谱。
3、学生听音乐哼唱曲谱。
4、加入歌词。
5、学生弹奏旋律,学生听旋律单音唱歌曲。
6、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学生体会歌曲。
7、教师播放歌曲伴奏,学生听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学生聆听音乐
学生回答
学生聆听歌曲
学生哼唱旋律
学生听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倾 听 音 乐
学 生 回 答
哼 唱 歌 曲
板书设计
音乐的不同音响效果:
高 低 长 短 强 弱
课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了解时间的规律,钟表的类型。
课题 七、四合院
课型
新授课
总课时 2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情满四合院》是一首北京风格的三弦独奏,初步认识三线的形状,感受三弦的音色。
2、知道《四合院》是一首具有北京风格的歌曲。
教学重点
歌曲《北京四合院》
教学难点
歌曲的学习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歌曲的复习。
教师播放歌曲《北京四合院》的录音,学生听音乐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二、歌曲《北京四合院》。
1、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聆听了《北京四合院》这首乐曲,乐曲中出现了许多钟表的声音是吗?
学生回答
(2)师:那么,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钟那?
学生回答(有座钟、挂钟、石英钟、闹钟等……)
(3)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你们说钟是用来干什么的那?
学生回答
(4)师:对,钟是用来表示时间的,学生准备上课,听音乐唱歌。
学生回答
学生:钟是用来表示时间的。
歌 曲 的 复习
创 设 问 题 情 境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北京四合院》好吗?
2、初听歌曲,学生体会情绪。
3、指导学生学习歌曲的节拍(2/4拍)
4、学生识谱。
5、教师弹伴奏,学生听单音演唱旋律。
6、加入歌词。(学生齐读歌词)
7、复听歌曲,学生体会情绪。
8、教师播放歌曲录音,学生随音乐演唱歌曲。
9、教师弹歌曲伴奏,学生听音乐唱歌。
10、教师播放歌曲伴奏,学生听音乐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歌曲伴奏。
1、学生认识乐器。
(三角铁、碰钟、串铃、双响筒)
2、教师敲击乐器,学生体会乐器的不同声响。
3、学生分组,分别敲击乐器。
4、学生边听音乐变为歌曲伴奏。
学生聆听音乐
学生视唱旋律
学生听歌曲伴奏有感情的唱歌。
乐器学习活动
聆 听 音 乐
演 唱 旋 律
认 识 乐 器
板书设计
1、教学过程。
2、出示乐器。
课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第五篇: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游子吟》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
第七课《游子吟》教学设计
鹿泉区大河镇山前小学
王文佳
教材背景与分析:
《游子吟》这首歌是根据唐代诗人孟郊的诗歌写成的吟唱给慈母的颂歌。也是一首亲切真挚的人性美颂歌,抒发了母子之间的深厚情感。作品充分表达了人类共有的母子亲情。歌曲舒缓优美的旋律,深深拨动着天下儿女的心弦。歌词用了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缝衣细节,正是这些最细微而且人们常常经历和体验过的平凡细节,将母亲的慈爱之情尽情地体现和流露了出来。诗人以“三春晖”比喻慈母之爱的广阔深厚,以“寸草心”比喻儿女对慈母的报效之情,以此进行着亲情教育。
整堂课以母子情深为依托,让学生在朗诵、听赏、感受、探讨学习演唱、音乐情景表现等活动中将音乐旋律和音乐情景画面、音乐情感紧密融合在一起,最终达到感受母子情深,感恩母亲的目的。
我国著名作曲家颂今倾情为古诗谱曲,歌曲为4/4拍子,七声徵调式,由四个乐句和尾声构成的一段体曲式结构,第一二乐句旋律深沉平稳,轻柔优美,表现了母亲对游子的无限慈爱,第三乐句在高音区回旋,情绪较为激动,表达了儿女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深情,第四乐句运用了第三乐句的歌词,重复了第二乐句的旋律,引起了全天下儿女的思考,波动了天下儿女敬爱母亲的心弦,结束句由一个长音构成,抒发了儿女对母亲的无限深情,全曲使人倍感亲切,爱意绵绵。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他们的听觉判断能力还比较弱,于是我安排了听旋律的相同与否的教学环节,使得他们的听觉能力得以提高。他们好奇心强,很善于模仿,也很善于思考。在学习诗歌朗读中肯动脑筋,敢于发言,阐述不同的意见。并能够理解歌词含义,带着真切的感情去唱歌。他们能机即兴模仿一些表演动作等,兴趣很浓厚,并都能够积极参与音乐的各种活动。
他们能配合老师思考和解决一些问题。互相配合、协作表演小品剧的能力也逐渐增强了。从整体水平来看,音乐模唱能力还是很不错的,主动给音乐打节奏也没有出现多少错误。所以学习音乐的水平也相差不是特别明显,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还是学得相对不错,但是部分同学在音乐的听觉上稍有差异,对于曲调旋律完全一样的乐句和曲调旋律比较相似的乐句判别得不够准确,今后需要加强歌曲听觉感受、感知能力和旋律听辨能力的训练。教学方法:
启发法、模唱法、听辨法、情境感染法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学会用连贯、轻柔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游子吟》,了解前倚音的作用与唱法,唱准附点音符,能感受到每个乐句在演唱时声音上的强弱对比和衬托作用。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歌曲学习过程中能积极思考和探讨知识,能积极参与表现音乐活动,顺利解决唱歌中所遇到的问题。乐意参与创编歌曲的音乐情境,从表演中体验创编的乐趣、美的熏陶。使学生能力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在学唱歌曲过程中感悟到母子的深厚情谊,边学边受到情感陶冶、感染和启发,认识母爱的伟大,得到爱的教育。懂得感恩、回报和孝敬自己的妈妈。
教学重点:
学生在学唱歌曲中,对附点音符节奏和唱法的掌握以及对前倚音唱法的掌握,知道前倚音的装饰作用。通过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深刻感悟、体验母子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
对于4/4拍节奏中附点音符的打法和唱法的掌握,以及前倚音的唱法和作用,进行歌曲音乐情境内容的创编。教学准备:电子琴、课件、课本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问好,用练习发声的方式问好。
教师先带领学生放松一下,让学生欣赏感人歌曲《鲁冰花》的音乐片段,要求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随着老师一起做能表达歌曲情感的身体律动动作。(教学意图:是为了为了活跃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训练学生听音乐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今儿引出问题:你们想一想这首歌曲的情感表达得怎么样?学生回答很真挚,深切。教师:所以我们今天的歌曲学习中也要带着真挚、深切的情感去唱歌。
播放歌曲《鲁冰花》,教师让学生随着自己一起作相应的身体律动。
2、教师引导: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鲁冰花》是一首感人的歌曲,也是歌颂妈妈的歌,大家听完后感觉歌曲的情感唱得怎样?唱得好不好?歌唱者是带着发自内心、用真挚深切的情感来唱的对吗?所以你们在今天这节课的唱歌学习中也要带着自己内心的真挚情感去唱歌,好吗?
那么请大家探讨一个问题:妈妈对儿女们的情感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生答:满满的爱;是母爱。师生:是无限无私的母爱。
教师:回答得好。母爱是天底下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每个人的妈妈都很爱她的孩子。因此“对母爱的赞颂”也是这个世界永恒不变的话题。在我国古代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孟郊就以“母爱”为题,写下一篇感人肺腑、千古流传的诗句《游子吟》,他是为了表达对母亲的什么样的感情而写的?因此感动了千百年来无数儿女的心。大家对这首诗歌熟悉吗?
3、朗读古诗(播放背景音乐课件)
教师:首先请你们带上真挚深厚的情感,一边随着优美的背景音乐一边听着别人的范读一起来朗读古诗《游子吟》吧。同时还要体会一下诗歌所表达的情景内容和古诗的情感韵味。
学生开始齐着朗读古诗。
师及时评价:诗歌朗诵得很整齐,但是语气上没有发挥抑扬顿挫,情感表达得不够充沛和投入。希望你们在今后的朗读中酝酿好感情并带着这种感情去读,带着抑扬顿挫的技巧来读,相信你们朗读技巧一定有所提高。
教师:有位作曲家颂今为了让诗歌能更深刻地表达母子的深厚情感,把这首诗歌谱上了优美的旋律,使它成了一首更加动听的歌曲。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唱的歌曲——《游子吟》。
4、直接点题并板书课题
引入课题: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由孟郊的唐诗而谱成的歌曲《游子吟》。(板书课题)
这是一首赞美古代母亲对儿子伟大母爱的歌,希望大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你们有信心把这首歌曲很快学会吗?
二、新课教学
(一)看一看,想一想
现在先来聆听一遍歌词范读和曲调范唱。体会歌曲表达的内容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教师:请你们在听的时候要能想象和联想出诗歌所描绘的形象逼真的情景,用恰当的动作姿势来表现诗歌的场景内容。
师引导:首先请大家看着图片一起来说一说这首诗歌的大致意思。师生分别讲解第一二句、三四句、五六句的含义意思:慈祥的母亲点着蜡烛,手里拿着针和线,正在为即将远去的儿子连夜赶制身上穿的衣服;第三四句意思: 她的儿子明天就要离开她去很远的地方出行,临行前她很快地飞针走线密密缝制着,其实母亲心里非常担心,生怕儿子到期迟迟不能回还。第五六句意思:谁能说这悠悠小草的寸心怎么能报答得了春天阳光对它的灌溉和养育啊!
寸草的寸:指微小的意思,比喻儿子;三春晖:指春天和煦的阳光,比喻伟大母爱。也就是说母亲对儿子的母爱使儿子无以报答。(1)请回答问题
然后提问:这首诗歌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内容?母亲对儿子和儿子对母亲都是什么样的情感?一起说说。表现和歌颂了什么样的情感?
思考1:先说母亲对儿子的情感? 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师生归纳:(板书)非常关爱、十分担心、牵挂并且依依不舍。
思考2:儿子孟郊对母亲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提示:儿子看着这样的情景触景生情(深受感动、同时对母亲更加感激、尊敬和爱戴)。师生一起归纳:儿子对母亲是怀着无限感激之情的,同时也表现出儿子要用行动要报答母亲爱的美好心愿。歌颂表现了母子之间的生生相惜的深厚情感和骨肉亲情。这种生生相惜的、依依不舍的母子亲情,让我们都非常感动。(2)听老师随背景音乐有节奏、有感情地范读歌词
大家请看着书,听老师随着背景音乐的舒缓节奏和动听旋律,有感情地按节奏地朗读一遍歌词。
启发学生仔细阅读这首歌的歌词,体会思考:歌词在最后末尾为什么要重复写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呢”?生:为了渲染和加深母子之间的深厚感情的。教师:这会给你怎样的感觉呢?使歌词非常押韵,读起来感觉朗朗上口。(3)教师指导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这是歌曲的基本节奏示意图,请看一下这是几分之几拍的节奏呢?学生:4/4拍。
教师:谁能打打其中的一条节奏呢?
教师用“哒哒哒”来示范打节奏,让学生严格按照老师打的节奏来读歌词,要求把歌词的节奏读得准确无误。
初次聆听歌曲范唱。(请大家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用手或身体的动作姿势轻轻打着拍子。再听范唱时请您随着音乐用“啦啦啦”或“噜噜噜”来模仿唱歌曲旋律和节奏。)
(二)再次聆听,随着老师给歌曲划4/4拍子的指挥图示。再次听一遍歌曲,请大家各自伸出手模仿并随着老师的指挥图示动作一起为歌曲划拍子。记住你划的拍子,要与歌的节奏合拍、一致。看哪个同学划得最好?
让学生齐着划拍子,教师嘴里一边用1、2、3、4来给歌曲卡节奏。
思考:通过划拍子,你们明白为什么要用1、2、3、4的口号给这首歌曲划拍子了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因为它是一首四分之四拍的节奏。
指名让做得好的学生单独示范。
让划得差的学生也再打打拍子,帮助其纠正错误。
问题1: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中速稍慢)那么用快的速度去唱歌合适吗?生:不合适,不利于把母子之间依依不舍深厚情感表达出来。
问题2:通过听两遍歌曲之后你们觉得这首歌曲是欢快活泼的情绪呢?还是深情柔美的情绪?还是自豪神气的情绪?学生回答:深情柔美的。
(三)学打歌曲的节奏
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以下是这首歌的基本节奏。现在老师打节奏,请你们先跟着打节奏,然后严格按照节奏朗读歌词。你们觉得这首歌曲的节奏是几分之几拍的节奏呢?四分之四拍。它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呢?强
弱
次强
弱。这里有没有附点音符在里面呢?
教师:这是歌曲的基本节奏示意图,我用“哒哒哒”来打歌曲的每一条基本节奏,请你们先来模仿打节奏,打好后,再严格按照节奏读歌词。(强调:一定要对应歌词的节奏来朗读歌词。)看谁能把节奏读得最准确、节奏感最强?
(四)反复学习演唱歌曲。
1、仔细听老师弹唱曲谱,让同学们也学习唱歌谱。(唱一遍)
教师:请跟着老师唱准歌谱,然后再请你们试着添唱出歌词。
2、教师仍然一个乐句一个月局地唱歌谱,再让学生试着添上歌词大声地去唱。
3、教师:下面我一个乐句、一个乐句地教唱,请带着真切的感情去唱。下面老师完整地范唱一遍。大家打着拍子体会着歌曲字里行间的情感内涵。下面老师再来完整范唱一遍,请大家带着真挚的感情跟着老师大声地学唱。这一遍唱的好多了。
4、教师:考考大家的听力,请仔细听好,老师所弹奏的是哪句歌词所对应的旋律或歌谱?这首歌好学吗?下面我再考考大家,看谁听得更认真、更专心、更仔细?
教师:请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范唱。
让学生思考回答:这首歌曲中哪两句歌词的音乐旋律很相似?那两句歌词的音乐旋律完全相同?教师举个例子示范一下。
5、请你们想想用什么方法和技巧去唱,能更好地表达歌曲的细腻情感?(目的是让学生展开充分思考,来帮助解决问题。学生们想出办法:在每句歌词末尾的字后面加上衬词,比如“啦啦”、“噜噜”、“啊”等。)播放歌曲录音,老师做一个添加衬词的游戏看唱出的效果验证是否有感人的效果。比如:请在每一句歌词的后面加上衬词“啦啦”或者或“啊”,但是不会改变歌曲的节奏。
再有就是“每句歌词末尾的字在唱的时候多拐几个弯”能把歌曲情感表达得更细腻、委婉、动听。这个想法让学生们下去自己或者大家一起来试唱一下。
师:刚才同学们探讨得很好,下面再次完整地跟着录音来学习唱歌。这么好听歌曲,谁想来单独唱一唱?
(五)共同探讨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情绪处理
这首歌曲共有四个乐句组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两句话合起来是一个乐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由于这首歌在情绪处理和感情表达上有更加真挚的需要,请你在听歌曲的同时将这首歌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声音强弱做一个对比、并把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声音强弱来对比一下,哪句要唱强一些,哪句要唱弱一些呢?哪个乐句是歌曲的高潮部分?高潮部分应该唱成怎样的效果?(强烈一些)结尾处应当唱成什么样子?声音由强逐渐到弱的回归。
请你们反复跟着我唱。一定要带上真挚的情感去唱,把歌曲唱得更婉转、动听一些。
再次请带着亲切真挚的情感完整地演唱歌曲。
(六)学习前倚音,指导学生唱好歌曲中的前倚音和附点音符 引导学习:这首歌曲曲谱有好几个地方用到了特殊的音符前倚音我们来认识一下。
前倚音:是一种装饰音,作用是可以增添旋律色彩,丰富音的表现力,具有装饰性。大家看它的形状像什么?就像妈妈紧紧拉着小孩子的手。写法是把较小的前倚音写在普通音符的左前方或左上方。它在演唱时占用主音符的时值非常少,也就是在演唱时间很短,一般是一滑而过或一带而过。比如:
教师:在简谱中常常为了感情表达需要增加上前倚音。
看一看,本课歌谱中有几处歌词的汉字所对应的音符左上方出现了前倚音?加上前倚音后的歌曲会增加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不加前倚音的歌曲会有利于感情表达吗?
学生分小组探讨后共同总结:加上——会使歌曲曲调唱得更加深情、细腻、委婉、动听,更能淋漓尽致地表达歌词的情感内涵。不加——会唱得干吧、乏味、苍白无力。所以我们在唱的时候一定要把前倚音唱好。
(七)指导学生再次随着音乐把这首歌曲完整地演唱1遍。(一定要带着饱满的感情,并把歌曲感情唱得深情、婉转动听一些。)
提问:大家学会唱歌曲了吗?学生响亮回答:学会了!
(八)教师小结,启发感悟
你从歌曲学习中领悟出了哪些道理?懂得了什么?分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回答(略)
师生共同总结:母爱是天下最无私最纯真的爱;母爱是最伟大、最真挚、珍贵的爱;母爱也是人间真情中最值得人们留恋和回忆的爱。
教师:懂得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对妈妈的爱。如:帮助妈妈干活儿、分担忧愁、想办法等等。
(九)让学生分组进行音乐情景表演
1、请学生各自自由结组,两三个人一组,即兴表演《游子吟》小品剧。
2、请各组同学来思考如何创设一下哪些母子送别的情境场面内容,可以加上语言,合适的动作表情。
3、问题:这首歌曲除了唱歌外,还可以用其它什么样表现形式来表达歌曲感人的内容情景呢?
生:舞蹈、绘画、表演小品剧本等形式。教师:如果大家要做画的话,我请同学们下去业余时间自己画一副诗配画,表现母子情深的内容画面,交上来给我看好吧。
教师:请大家即兴地设计编排一个小品剧片段来展演诗歌的意境好吗?也就是像演电视、电影一样,用自编小品剧的形式来展演表现歌曲的情境,请快速的设计创编一下吧。看哪一组表演的最感人、最形象逼真?
5、编好了吗?请你们这两组同学上来,一个扮演母亲,一个扮演儿子。表演缝衣服穿衣服、送别、依依不舍等情景。其他人自己约定好谁演妈妈、谁们演儿女可以吗?
6、紧接着展示《游子吟》的小品表演视频,让学生在一边观看视频表演的感悟中即兴模仿着做表演动作。
教师:请大家看着这个视频来做一下模仿动作,然后自己创编动作,两人互相配合来演一演吧。也许在表演方法上会受到一定启发。(大家各自看着视频即兴来做模仿表演的动作,孩子们很热情很投入,做的很像那个样子。母亲缝制衣服的动作和母亲给孩子穿衣服、对孩子关爱的动作。还有孩子亲近和孝敬母亲的动作也都表演的很不错,很感人。
评价一下哪一组表演得更好呢?学生激烈的讨论和评价,各自发言。
三、总结本课内容: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演唱游子吟的歌曲,相信大家能从中受到启发教育和情感陶冶吧,大家一定有所收获。您的收获是什么,留为作业下去写一写交上来。
布置课后作业:大家还知道哪些赞美母亲的诗句和格言以及歌曲?请你们在课余时间搜集一些关于母爱的诗句、格言和歌曲、故事等,然后抄写下来念给爸爸妈妈和老师听好吗?
播放课件:列出老师搜集的关于母爱的格言以及关于母爱的诗句,教师领着学生读一遍。
四、教学拓展延伸
教师:父母陪伴和扶育我们从小到大,把最好的爱给了我们。请你们说说说你们长大后想怎样孝敬和爱戴你的父母?“孟郊能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报答母亲。母亲节就快来了,那小朋友们能做什么汇报妈妈呢?”
学生:我要积极得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干家务活儿等等。为母亲分忧解难,并在长大后汇报给妈妈对自己的爱。
教师:很多人长大后,整天忙于工作和应酬,很少有空陪伴父母。其实父母在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我们,当父母身体日趋年迈行走不便时、当父母生病时、他们生活不能自理时做儿女的应当怎么办?父母情绪不好的时候你们该怎么办?我们应当怎么为父母分忧解难?这一些列问题的发出,让孩子们大动脑筋。
五、结束本课教学 教师:探讨了这么多的内容,老师会被你们这份对妈妈的孝心和爱心所感动,那么就再一次让这动听的歌曲伴随着大家下课吧。再次播放《游子吟》和《鲁冰花》歌曲。
学生们带着喜悦笑容、唱着歌、手拉手纷纷愉快地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游子吟》是一首唐代诗人孟郊作词的歌曲,描写儿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无言的爱的抒情歌曲。我在教学歌曲《游子吟》时,采用了导入、导读、听赏范唱、律动、打节奏、按节奏读歌词、教唱歌谱、学生填词唱、师生一起共同学唱,考听力、判断旋律的是否相同与相似、前倚音的认识、带着深情去唱歌、指导学生进行创编歌曲情境的表演等一系列教学环节组成整堂课的格调。
教学过程具体是这样走下来的:通过教师用其它赞送母亲的歌曲引入教学,接着指导学生听范读并使用背景音乐让学生一起朗读,在背景音乐的带动下,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感悟体会母亲与儿子之间的深厚情谊,从而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有节奏的融入到朗读古诗中来;然后是反复听唱歌曲旋律和模唱歌曲,并试着给歌曲打节奏,在学生对旋律比较熟悉之后,教师进行深入指导让学生带着个人的理解与感情学会有感情地演唱;然后让学生探讨说一说自己对歌曲的感悟,畅谈受到的启发和教育;紧接着教师再次用播放一段《游子吟》表演视频,即兴诱导和启示学生来进行诗歌内容情境表演,以深入地展现歌曲情感内容。最后教师评价学生的学生情况,对于表演优秀的,让学生即兴自由结成搭档,一个演母亲,其他的演孩子,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用自己编创的小品来展示和表演歌曲情景内容从而受到启发和教育。同时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唱音准也得到了提高,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对音乐的听觉和辨别能力。
这堂课的值得欣慰的地方是:注重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并很深刻地渗透情感教育,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感而发,受到教育,并产生思想共鸣。
另外,我在教学中我以情感教育为主线,注重提高学生在歌曲演唱中的情感表现,教学中渗透了“母慈子孝”的人文思想,使得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我个人感觉这节课教学思路清晰,过渡自然。以歌唱中讲解和感情抒发并重,使得教学环节层层推进,并辅以其他教学活动相互融合,使学生充分感受伟大而深沉的母爱。
还有,老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都运用了和蔼可亲的语态与学生交流,拉近了师生间距离,从而创设一个充满爱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中,教师自己能投入到情景中去,也能带着学生入情入境,共同受到母子互敬互爱深厚情谊的感染熏陶。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指导学生看着指挥图示跟着老师划拍子,将简单的音乐知识融入到诵读歌词的节奏中;并让学生一起用心体会歌词意思,然后以情带声,让学生有感情、有节奏的跟着背景音乐朗读歌词,有助于学生情感抒发。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上,我采用让学生听辨、自悟和理解等方式来突破难点。另外我还通过把对所唱歌词的声音强弱对比方式来教唱每个乐句,来突出歌曲要求的情感表现。并用拟人和比喻的方式,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前倚音,记住学会了前倚音唱法。
另外一个优点就是,整个教学环节比较紧凑,通过反复听唱歌曲和模唱旋律,学生对于歌曲的旋律比较熟悉,音准也得到了提高。在拓展环节中孩子们由演唱《游子吟》产生联想,联想到生活中父母对自己无限关爱的感人环节。整个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兴趣很浓厚,能够身临其境地学习。这节课主要以情感陶冶、情境感悟为核心,以使学生受到耳闻目睹的情感感染教育为目的,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正确引导学生去领悟母爱的伟大意义,学会感恩自己的父母。使其得到感情上的共鸣并受到教育。总之,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突出母子情的主题,达到了教学目的。
这堂课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导入的时间过长,教师的肢体语言不够丰富,语言不够有亲和力,而且课堂的应变能力比较薄弱,语言有时候出现啰嗦和重复一个话题。再一个,巩固知识的时间用得太长。第一、二、三、四乐句没有感情的强弱对比,学生唱得生巴巴,没能充满感情。高潮处也没有能够唱得激动响亮起劲,因为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审美,而审美的关键却是激发孩子情感的共鸣。没有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在演唱歌曲中表达儿女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心愿不强烈;结束句也没有唱得意味深长。前倚音的教学是一个难点,前倚音是指在大音符的左前方,紧靠着一个小音符,就像妈妈紧紧和她的孩子连在一起。小音符唱四分之一拍,大音符唱四分之三拍,可同学们总是唱不准,要么小音符唱长了,要么小音符省略了。失败的原因可能是教法不形象。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让抓住孩子的心,调动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是我教学的重点,对于音乐老师而言,除了具备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外,更需要有良好的课堂教学能力和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