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力.doc教案

时间:2019-05-12 16:52: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节 力.doc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节 力.doc教案》。

第一篇:第一节 力.doc教案

第一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记住力的概念,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判断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是改变物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感受力的相互性,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心生活中力的现象,乐于用身边的物体进行一些探究实验,感受探究过程,培养探究科学的兴趣。*重点

力的概念与力的作用效果。*难点

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这一节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物理学中的力最初是从肌肉的紧张中得出的。(投2)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用力时的肌肉紧张吧。活动与交流

活动一:手握握力计 活动二:用手举哑铃 活动三:同桌之间扳手腕

二、新课教学

1、力的概念 【交流与讨论】

师:随着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力的概念范围也扩大了,我们看一些力的实例。(投图3)师:提问——每个力的实例中涉及几个物体,分别是什么? 生:看图思考后回答(6人)【活动与探究】

师:单独一个物体能产生力的作用吗? 生:讨论并回答

师:我们用一个手掌试一试看能不能拍响。生:动手试得结论——不能

师:由此可见,凡是讨论力总会涉及几个物体?

生:讨论后回答——两个

师:同学们,在物理学中我们将物体之间的推、拉、举、压、排斥、吸引等统称为物体之间的作用,请大家再仔细观察这些力的实例,你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吗?(投4)生:讨论后回答——都是一个物体作用于另一个物体。师:你能试着说出力的概念吗?

生:讨论后回答——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师:做出评价并板书——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的作用。

师:通过观察我们还发现,在力的作用中涉及的两个物体,总是一个主动施力,另一个被动受力,我们把主动施力的物体称为施力物体,把被动受力的物体称为受力物体。(投5)师:你能说出这些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吗?(投6)生:讨论后回答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活动与探究】

师:下面让我们通过一些活动体会一下施与受力的感觉。活动1:学生用力拍桌子,并谈手的感受(疼)

师:为什么感觉疼呢?

生:思考后回答——因为手受到了桌子给手的力。(投7)师:你能说出这两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谁吗? 生:交流后回答

活动2:学生向上提装满书的书包,并谈手的感受。生:思考后回答——手被向下拉 师:评价学生的回答(投8)

师:你能说出这些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吗? 生:交流后回答

师:你能再举出一些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力的实例吗? 生:思考后回答(如脚踢球脚感到疼,)师:从这些事实可以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生:讨论后回答——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师:评价并板书——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师: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投9)生:思考后回答

师:再来看这样一个问题,你能说出原因吗?(投10)生:思考后回答

3、力的作用效果 【交流与讨论】

师:请大家看这些实例,并思考你是怎样判断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投11、12、13)生:讨论后回答(3人)

师: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由静止变为运动,以及运动方向的改变统称为运动状态的改变,你能用一句话总结以上力的作用效果吗? 生:思考并回答——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师:板书——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活动与探究】

活动1:

师:手捏橡皮泥,让学生说出据什么判断有力作用在橡皮泥上。生:(橡皮泥由圆变扁)活动2:

师:手拉皮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根据什么判断有力作用在皮筋上? 生:(皮筋由短变长)活动3:

生:同桌合作,一人折直尺一人观察,然后观察的同学说出根据什么判断有力作用在直尺上。(直尺由直变弯)

师:如果我们把以上物体的这些变化统称为形状的改变,那么力的另一个作用效果是什么呢? 生:(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师:板书——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三、巩固训练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设计

第二篇:第七章第一节-力-练习题

第一节

基础知识

1.物理学中,力是的作用。

2.当物体的发生改变或

发生改变时,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和

有关,称为力的三要素。

4.用手拍打课桌,手是

物体,课桌是

物体;同时手感到疼痛,说明手受到了

对它施加的力的作用,由此说明力的作用是的。

5.暴风雨来临前,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风力使小树发生了,使落叶的发生了改变。

6.如图所示,用扳手拧螺母时,按通常经验,沿________(“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可使螺母拧紧,沿_______方向可使螺母拧松,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

_____有关;若用同样大的力拧螺母,则把力作用到__

___点更容易将螺母拧紧或拧开,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有关.7.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反映在:①物体由静止

或由运动

;②物体运动由快

或由慢

;③物体运动

改变。

课堂练习

1.力是_______对_______的作用,力不能脱离_______而存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

_的。

2.运动员举起杠铃时,对杠铃有

方向的作用力,以杠铃为研究对象,_______是受力物体,_______是施力物体;以运动员为研究对象,______是受力物体,____是施力物体。

3.溜旱冰时,用力推墙,人反而被墙推开,这说明

也受到的作用力。此时若以人为研究对象,人是

物体,墙是

物体,此现象说明。

第4题图

4.如图(A)所示表示:是足球运动员开出角球,队友上来冲顶,球被对方守门员鱼跃接住。三个运动员对球都有力的作用,这些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足球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变化。如图(B)所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____。

5.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用符号

表示。

6.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物体只有直接接触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C、只有一个物体是不会发生力的作用的D、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7.下列现象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飞机的起飞过程

B、在圆形轨道上的物体做快慢不变的运动

C、在水中匀速下沉的石块

D、汽车在公路上慢慢地停下来

8.用绳系着水桶,手拉绳从井中提起水桶,手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施力物体是

()

A、地球

B、水桶

C、手

D、绳

9.划艇比赛的运动员随着有节奏的号子声,大家齐心合力划动木桨使船快速前进的力是

A.水对船的作用力

B.人对木桨的作用力

C.木桨对水的作用力

D.水对木桨的作用力

能力提升

1.手提水桶,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手也会感到疼是因为

施力的结果。这一现象表明。

2.穿着溜冰鞋的小孩用力推墙,会感到墙在推地,这表明

;同时他由静止向后运动,这又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当人坐在沙发上时,发现沙发陷了下去,这一现象表明。

3.用脚踢足球,球飞走了是由于

施力的结果;脚感到疼是

施力的结果。这一现象说明。

4.风吹草动,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5.如图所示,(a)(b)表示力的作用效果。其中

(a)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b)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

发生改变。

6.在跳板跳水这一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却不同,前者主要改变了跳板的,后者主要改变了运动员的。

7.29、如图3所示,让一条薄钢条的一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它发生如图4中A、B、C、D所示的性变,如果力F1=F3=F4>F2,那么(每空1分,共6分)

(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的图是图

和图.(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图

和图。

(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的是图

和图。

8.竖直抛出的物体,被地球吸引而下落,在下落的过程中,物体和地球并没有接触,这说明

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9.如图所示,将一根弹簧挂在天花板上,某人用方向相同的两个力作用于弹簧,已知F1

10.在下面图(a)、(b)、(c)所示的三个情景中,其中图

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选填“(a)”、或“(b)”];图

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而图(c)则表示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有关。

第三篇:第七章 第一节 力-教学设计

第七章

第一节 力(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知道力的单位:牛顿(N)。

(3)知道物体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4)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5)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或图片,能简单描述出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从而对力形成初步的认识。(2)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和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1)知道力的慨念和单位、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2)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2、难点:

(1)理解“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能“作力的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展示照片,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首先在幻灯片上出示这两张图片,图片中是我们熟悉的运动,同学们想想要想获胜我们是不是就要使用更大的力量?

学生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说一说自己对力的理解。

教师活动: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挂在嘴边的词语,从这一章开始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力”吧。(引入新课板书课题:第一节 力)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情景,把建立的概念和前概念联系起来。从而便于学生认识和理解。

(二)、新课教学

1、力的初步 a、力的概念

学生活动:让同桌做手拉手和手推桌子、手提凳子等活动来体验力。教师活动:出示四张照片(人推车、人用力拉弹簧、人拉开弹弓、人压弹簧)提出问题:“这四幅图片有什么共同特征?” 目的:引导学生归纳出力的概念(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学生活动:举出自己生活中存在力的例子 目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力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吗?,只有一个物体能有力发生吗?”

目的:让学生明白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教师活动:以人推车为例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并给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概念。

提出问题:“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有力的作用,那么两个没有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吗?” 观察实验:用磁铁吸引铁钉和苹果自由落体运动(磁铁与铁钉不接触)。目的:引导学生得出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能够产生力。

教师总结:物体与物体之间力的作用可以分为接触和不接触两种情况。b、力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筒称牛,符号:N。(常用字母F表示)

(2)、牛顿是英国著名科学家(3)、了解一些常见的值.用手托起一个苹果,手对苹果施加的力大约1N;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

一个质量是50kg的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等等。

2、力的作用效果 教师活动: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弓的形状发生改变、竿子发生了形变、沙发发生了形变 以及竹子发生了形变。

学生活动:举出自己生活中存在力使物体发生形变例子。学生总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教师活动:展示棒球运动的三幅图片并分析棒球的运动情况。学生总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师活动:结合书本上的内容,总结物体从静到动、运动快慢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都是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具体表现。提出问题:“手压桌面、玻璃等固体,力是否产生作用效果?” 演示实验:用锥形瓶做成微笑形变演示器,演示挤压的效果。

目的:使学生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有些情况下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但微小形变依然存在。

教师活动:进一步强调力的作用效果包括两方面“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形变,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结论。

3、力的三要素

教师活动: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1)踢足球时,用力越大,球就飞的越远(力的大小)

(2)踢足球时,球总是沿着所受的力的方向飞去(力的方向)

(3)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时,每次手的位置离门轴远近不同,力的效果也不同。(力的作用点)

教师活动:从“开门”用力大小、方向及作用点的不同。引出力的三要素.

学生活动: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活动1:

①:用手拍打大腿,提出问题:手和腿分别由什么感觉?是否只有腿感觉到疼?。②:让学生用手用力拍桌子。提出问题:手是否感到疼痛?

目的:让学生体验力的相互性体验一下施力和受力的感觉。通过体验引导学生分析手拍桌子时,手对着桌子施力,同时手也受到桌子的反作用力,从而说明物体与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能离开两个物体而存在。

学生活动2:观看图片:两名穿着旱冰鞋的同学,相对站好后,相互推一下,结果两人相互远离滑动。

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两位同学自己会向后退?一位学生推另一位学生受不受力?如果受力,施力物体是谁?”。

目的:观察力的相互性。让学生讨论得出一位学生对另一位学生施力的同时,另一位学生也对这一位学生施加了力。通过设计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对力作用的相互性有了直观的认识,从而降低了对概念理解的难度。最后通过让学生解释现象让学生学会将知识应用于生活。

5、力的示意图

如何简单方便的描述力呢?物理学中常用力的示意图的方式。

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还可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三)小结: 学生通过浅谈收获巩固本节知识结构。

(四)作业:

1、用橡皮泥捏出自己喜欢的动、植物或人物。

2、做课后习题。

第四篇:第一节教案(定稿)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上学期从全球角度了解了地球分为七个大洲,那么我们生活在哪个大洲?(亚洲)现在我们就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和自然状况。

2、讲授新知:

(1)展示“东西两半球图”,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观察图6.1亚洲在世界的位置)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经度和纬度位置。

(2)了解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现在我们来观察观察图6.2亚洲的范围,分组讨论: ①亚洲的经纬度是多少?

②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③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师出示幻灯片,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3)师出示图6.3,引导学生完成P3活动(1)(2)(4)(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提问:你能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它大洲的界线吗?

先引导学生看幻灯片,再让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5)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出示图6.4七大洲的面积比较(万平方千米)。

观察得出: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让同学们进行比较和讨论,得出结论: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6)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中国位于哪个分区?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1、按照地理方位,亚洲分为哪6个地理区域? 东亚、南亚、东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2、中国位于哪个分区? 中国位于东亚。

3、说一说东亚包括哪些国家:

4、说一说东南亚包括哪些国家:

5、说一说南亚包括哪些国家:

6、说一说西亚包括哪些国家:

7、说一说中亚包括哪些国家:

8、北亚地区属于哪个国家的?

(7)按照地理方位,亚洲分为6个地理区域。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各有特色。请看图6.6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反映了当地怎样的地理环境?(展示图片,说出那里的气候、居民生活、交通工具等特点。)(8)展示各图,比较亚洲和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的差异,并完成表6.1

第五篇:第十章第一节 浮 力 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第十章

第一节

浮 力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浮力及浮力产生的原因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3、知道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知道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

2、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三、教学难点: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五、教学用具:木块、石块、水、盐水、烧杯、弹簧测力计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请思考:为什么人能漂浮在死海海面上悠闲的看书,船可以浮在水面,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轻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动呢?这些都是有关浮力的问题,学了浮

教师提问:下沉的石块受浮力作用吗?

2、称重法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 学生活动2:同学们分组实验。

教师要求:①明确实验目的是判断浸没在水中和酒精中的石块是否受

到浮力,以及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②石块要用细线挂牢。读取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时,石块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

学生思考:①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石块在空气中静止不动,受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是

怎样的?说出石块在空气中重多少牛。

小结:石块受到竖直向下的 和竖直向上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细线。二力的关系是

彼此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石块所受的重力。

②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石块浸没在水中的读数是多少牛?

此时,浸没在水中的静止石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各力的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两次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之差说明了什么?

小结:石块此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施力物体是地球;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施力物体是 细线;另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施力物体是水。石块

静止不动说明:石块受到的重力=石块受到的拉力十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由于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拉力的大小

就是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所以石块受到的重力=石块在水中秤的读数十浮力。弹簧测力计两次读数的差就是浸没

的压强要大于液体对上表面的压强。长方体上、下表面的受力面积是相同的,所以,液体对长方体向上的压力F2大于液体对它向下的压力F1。

结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不同,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4、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学生活动4: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根据日常生活我们知道,木头在水中漂浮,但石块在水中会下沉。、人在水中会下沉,但在死海中却能漂浮在水面。人在水中越往深处走就越感到浮力大。由此引导学生猜想

1、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密度有关?

2、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3、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4、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1、把石块悬挂在弹簧测量计的挂钩上,把石块浸在水中,改变石块浸入水中的体积,观察测量计的示数变化。

现象:石块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测量计的示数变化越大。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石块所受浮力的大小跟石块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将同一个石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改变石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观察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

(2)把物体浸入液体中,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3)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F示

四、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浮力的大小只与物体浸入液体部分的体积及液体的密度有关,而与物体浸在液体内的深度无关

下载第一节 力.doc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节 力.doc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一节班会课教案

    第一节班会课教案 成德炎 开学在即,又将迎来新的一届学生入学,他们将带着好奇踏进校门,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带着满腔的热情踏入这还显陌生的环境。面对这一群充满豪情和斗志的小......

    第三章第一节教案(精选合集)

    第三章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 教学目标: 1、 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 进行制备细胞膜实验。 3、 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第一节教案大全

    师:我们在第一章中学习了地球的圈层结构,探索了内部圈层,也了解了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哪几个呢?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作为地理圈层之一对于人类生存的意义重大。从......

    第一节功教案

    第一节 功 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 2 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3 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重点: 难点: 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

    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常德外国语学校2011年教案·七年级生物 编者:初中生物备课组 第1章周围的生物世界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生物 一、导入明标(2分钟) 【课前导入】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在优美的音......

    第三课第一节教案

    课时:6 时间:9.19 第一节学生回眸传统 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家的民族。 2了解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和讲究家庭秩序。 3了解中华文化和家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中华民......

    第一节 金属钠教案

    通过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同学们有没有看过吹气生火的魔术。表演者对着......

    第一节语文课教案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懂得课前该做哪些准备,课上该如何表现,课下该如何作 业。 二、通过自我介绍、师生互动让学生认可教师 三、通过对话交流对学生进行初步了解,教师的适时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