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走进神话》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等方法,感受盘古雄伟、高大的英雄形象,体会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2.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的内容。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内容神奇、想象丰富的特点,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
教学准备:
1、主题阅读丛书《精卫填海》、《碧螺姑娘的传说》等。
2、相关课件。
一、检查预习,以学定教
师:孩子们,喜欢读神话故事吗?你读过哪些神话故事? 师:知道神话故事是怎么来的吗? 师:神话故事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主要描写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好的向往。
师: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想一想,盘古为什么开天地?又是怎样开天地的?结果怎样呢?
师:这就是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请你按这样的顺序再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你看这样概括就简单多了。
二、品读点拨,随文得法(1)盘古开天的的原因 师: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看看很久很久以前的宇宙是什么样的?请你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听,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找到哪一个? 师:你找到了哪个词?
师:知道什么是“混沌”吗?
师: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查字典。在字典中混沌有两种解释,请你读: 师:出示:“混沌”① 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② 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
师:根据课文内容,是哪一种意思?①
师:混沌就是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这就是盘古开天地的原因。板书“混沌” 师:在这混沌一片的宇宙中,有个叫盘古的巨人正睡觉。
师:出示: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指名读,——齐读。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一起读这神奇的画面——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神奇的人,神奇的事,这就是神话的特点——神奇。(板书)(2)盘古开天地的经过
师: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是怎样开天地的呢?哪里又让你感受到神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用你喜欢的符号,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师:你看,这位同学已经做端正了,相信你也能跟他一样。师:谁来读一下你画出的句子,盘古醒后:
出示: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师:这一劈,天地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请你来读一读变化后的句子。师:读着读着,你有什么发现?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发现的孩子。
师:这些词准确生动的写出了天地神奇的变化和天与地的不同。天轻而清,地重而浊,女生读上半句,男生读下半句。
师:这一刀劈下去,天地就这样劈开了,这件事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开天辟地”。板书。
师:天地劈开后,盘古又干了什么?
出示:天地分开后,盘古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师:盘古就这样一顶,一蹬,天地又发生了神奇变化。请你读。
师:盘古就这样头顶着天,就这样脚蹬着地,随着天地的变化,十丈、百丈、万丈的越长越高,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形成了。
师:此时,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盘古?——板书:顶天立地(3)盘古开天地的结果
师:盘古倒下后,身体又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请你认认真真的读读第四自然段。师:看这一幅幅画面多么神奇,它变成一首优美的诗歌,我读上句,你读下句 师: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 师: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 师:他的双眼,变成了── 师:他的四肢,变成了── 师:他的肌肤,变成了── 师:他的血液,变成了── 师:他的汗毛,变成了── 师:他的汗水,变成了──
师:这变化许许多多,这就是神话的另一个特点,丰富的想象。板书:想象 师:喜欢读这个故事吗?按这样的顺序(指板书),用自己的话,和你同桌练习复述故事。
师:能有条理的把故事复述出来,并加上了自己的想象。
三、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呀!今天我们走进了神话,领略了神话的神奇风采。那么让我们就用刚才学习神话的方法一起进入主题阅读丛书《精卫填海》。
要求:默读课文,发挥丰富的想象,精卫为什么填海——怎样填海——结果怎样,也就是起因、经过、结果用这样的方法简单复述这个故事。
1、生自读学习。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四、巩固延伸,学以致用
1.回家自读《碧螺姑娘的传说》,用这节课学过的方法复述给家长听。2.课下互相交流自己的奇思妙想。板书设计: 盘古开天地
起因————经过————结果 混沌
开天辟地
化作万物 顶天立地
创造宇宙
第二篇: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内容与学情分析】
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富有奇丽色彩的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创造美丽宇宙的过程,歌颂了盘古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本文语言极具特色,第二段的对偶句和第四段的排比句带有鲜明的语言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对孩子有很强的感染力,是孩子们学习语言的典范。神话故事本身具有的丰富的想象力,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仿说、仿写练习。【学习目标】
1.能正确认读“混沌、猛劈、缓缓、逐渐、四肢、肌肤、滋润、血液、创造、祖宗”这十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3.初步感知对偶和排比的句式特点,能展开想象,模仿第四段的句式进行仿说、仿写。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重点语句的表达特点,并能展开合理的想象。难点:运用第四自然段的句式仿写一段话。【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检查预习情况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我们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课题。2.检查词语
(1)出示生词,检查认读情况,随机指导。混沌
猛劈
缓缓
逐渐
四肢
肌肤
滋润
血液
创造
祖宗
(2)理解词语“混沌”是什么意思呢?“宇宙混沌一片”是什么样子?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抓住重点句子,品味语言特点。
这混沌一片的天地被盘古劈开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画出文中句子。(1)课件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句子,通过读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句子中的反义词及同义词,感受对偶句的特点,体会句式的工整。)(2)出示课件:______的东西,______上升,变成了天; _______的东西,______下降,变成了地。
“这样,还会不会读?”,加上手势,想象着画面,再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想象句子描述的画面,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三、精读第四自然段,体会重点句的表达特点。1.默读课文,画出文中你喜欢的或感到有特点的句子。
2、课件出示重点句子。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它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1)老师引读,随机理解以下词组“飘动的云、隆隆的雷声、辽阔的大地、奔流不息的江河、滋润万物的雨露”,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2)同位互相读读。通过朗读,你们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书实践中逐步感知排比句在表达上的特点,不讲“排比句”术语,只是体会文中连续用几个“他的什么变成了什么”,能让我们感受到盘古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
(3)指名读,其他学生听后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文字,想画面,落实三年级阅读教学的训练重点)2.展开合理的想象,练习仿写
(1)盘古的身体仅仅只发生了这些变化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
(2)想象一下,盘古的身体还有哪些部分会发生变化?运用下列句式写话。
“他的_______变成了_______的_________,他的_______变成了_______的_________,他的_______变成了_______的____(3)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3.回归整体,朗读全文,感受盘古的奉献精神,把故事将给同学听。
四、布置作业
1、上网搜集《盘古开天地》的视频观看,进一步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
2、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篇: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8《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8《盘古开天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其中的难写字,引导学生会读书。2.感悟利用“反义词”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3.初步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一个方法——中心句。
4.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热爱五千年文化。教学重难点:感悟利用“反义词”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进行读写结合。
一、导入新课
1.师:你们认识他们吗?
(播放孩子们熟悉的动画:《西游记》《小哪吒》《葫芦娃》)师:他们都有着神奇的本领,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在古代中国神话中,还有一位巨人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 2.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3.师板书课题。生书空.a指导“盘”的笔顺齐读课题。B指生读,齐读。二.检查预习
课前同学们已经做了预习,课文读通顺了吗?词语会读了吗?那老师就来考考你。
出示词语: 肌肤 四肢
滋润 辽阔
逐渐 缓缓
一丈 血液
(师有重点的指导,如部首相同的词进行联想、用缓缓造句,理解词义)
三、整体感知,提炼中心。
1、把词语送回课文,分段读文,读的同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的同学任务更重:听对错,并且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你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对啦,这句话概括了整篇文章的内容,我们把它叫做整篇文章的中心句。齐读
师:这句话就像这篇文章的眼睛,看到它我们就知道了课文写了什么,像这样的句子就叫做——中心句。以后想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以试着找找文中有没有——(生)中心句
3、指导书写“创造”a什么是创造?理解不准确,相信随着我们深入的学习课文,会有更深刻的理解。b深入学习课文的好办法就是带问题来读书,围绕盘古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你想到了哪些问题?(怎么?前?后?)
四、精读课文
1、创造之前什么样?在文中找一找,“混沌”什么样?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还有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上怎么解释的?自读,哪个意思更符合在这一课使用?理解了吗?我们会继续关注这个词的。
2、那么,我们知道了盘古在创造之前,宇宙是——
在这混沌之中,盘古一睡就是十万八千年,有一天,他醒了,他是怎么创造的?默读,在第几段。学习第二段
3、自由朗读,这一段写了盘古干了什么?指生朗读,你知道抡起是什么意思吗?做做拿和抡的动作,你发现了什么?
a抡的目的是为了?一个抡字让我们感受到盘古在开天地的时候很 b那就让我们读出盘古的力气,他在抡斧猛劈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好自信的盘古,让我们用自信的语气来读读。
4、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读: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了地。大家再仔仔细细地观察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A两个qing意思一样吗?怎么个不一样? B师生分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C这几组反义词,把天地分开的过程写清楚了。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要注意这些词,男女生分读可加动作,让大家知道原来天地就是这样形成的呀
5、在这天地分开之前,这些“轻而清,重而浊”的东西都是—用书上一词:混沌。这次我们真的理解了它今后,我们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
6、盘古一把斧头就分开了天和地,神奇吗?这个过程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开天辟地,前所未有的壮举,(板书,生写在段旁做批注)学习第3自然段。
在课文第三段中也藏着一个成语,谁能根据课文内容,用一个成语给概括出来。引导学生看插图盘古动作(板书:顶天立地)
1、盘古这样顶天立地,是一天吗?是一年吗?是?不知过了多少年。他为什么不休息一下?他担心什么?所以他就——
引读:一百年过去了——千年过去了——万年过去了——盘古还是— 盘古为开天辟地耗尽了心血,流尽了汗水,终于把天地分开了,于是——天和地逐渐成形了,他也累的倒了下去。盘古倒下之后,他的创造之路停止了吗?他又做了什么? 学习第4段
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用书上一句话来说一说。真不错,你们已经学会用中心句来理解课文了。
2、那盘古的身上倒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同桌互读
3、你觉得这些变化神奇吗?有了这些神奇的变化,才形成了美丽的宇宙,一个变化就是一幅美妙的画。
4、教师读一个变化,生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5、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象,眼前要出画,通过你的读再展现出来。
6、你现在知道盘古创造的宇宙什么样了吗?什么样啊?
现在就让咱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宇宙,仔细的看美美的读,再次感受这变化的神奇和宇宙的美丽。(师生配乐读)
7、盘古身上是不是只有这些变化?你从哪里知道的?还会发生那些变化呢?生仿写。
我们知道了,原来盘古就是这样把自己的整个身体都奉献了出去,化作这美丽的宇宙。(板书,身化万物)
大家看课本插图,这就是盘古,他开天辟地,他顶天立地,他身化万物!面对这么一位坚持不懈的巨人,你想对着他说点什么吗?(板书奉献伟大)
师: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齐读最后自然段。
回去以后,把这个神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可以用书上的语言,也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自己的理解,这就是你的——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美丽的神话──盘古开天地!孩子们,在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盘古开天地只是其中的沧海一栗,推荐一个。板书设计: 18.盘古开天地
中心句
开天辟地
顶天蹬地 伟大 奉献
化作万物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定稿)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使学生第一次认识神话这种文学形式,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神话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其热爱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情感。《盘古开天地》想象丰富,脉络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围绕“创造”这个中心,讲述了一个叫盘古的巨人,用斧头开天辟地,用身体顶天立地,最后化作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神奇故事。【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读好词,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利用“反义词”理解词语的方法。
3.初步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一个方法——中心句。4.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热爱五千年文化。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激发学生阅读深化故事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感悟利用“反义词”理解词语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行读写结合。【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故事,导入新课
1.用课件出示“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图片,让学生猜故事。2.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设计意图:出示的图片都是孩子们熟悉的神话故事的人物,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时,再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课题,使学生一开始就处在一种轻松和主动的学习氛围中。)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1.出示词语,学生读词
(1.指名读火2.齐读3.火眼金睛快速读。)肌肤
四肢
滋润
辽阔 逐渐
缓缓
一丈
血液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身化万物 2.老师重点指导多音字“血”的读法。3.老师帮助学生理解“一丈”。
(设计意图:一是为了检查学生预习时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对一些词语可以借鉴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来解释。如“一丈”。同时积累一些与课堂学习有关的四字词语,如“开天辟地、顶天立地、生化万物。)
三、整体感知,提炼中心。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出示读书要求。读书要求:
a.读准确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读一读。b.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2.通过朗读指导学生找出中心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朗读中提炼中心,这是一种读书方法的渗透,使学生懂得把厚书读薄,同时也把握了故事是围绕——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3.初步理解中心句中的重点词“创造”的意思,指导书写“创造”。
(二)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围绕“创造”质疑。2.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
(设计意图:深入学习课文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带着问题来读书。”当学生找出中心句后,我让学生围绕中心句提问题,接着梳理问题,重点讨论:盘古是怎样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文本再读课文。)
四、精读课文,在读中启动思维的发展。
(一)解决“盘古为什么要创造宇宙?”的问题。1.提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理解“混沌”的意思。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如果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词语,教师可引导学生查字典,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正确的解释。
(二)解决“盘古怎样创造宇宙?”的问题。
1.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默读课文,思考相关的问题。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按学生找到的顺序,依次教学相关的段落。2.读中品词析句,感受盘古的精神与表达的精妙。
(1)学生汇报交流,相机出示下列句子,引导学生重点研读:
①理解“抡”的意思。
②比较“拿”“提”“拎”与“抡”的不同,感悟盘古的力大、神勇,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③指导朗读,感受盘古劈开天地的力量和勇
气。
①调动学生生活积累,理解“轻”与“清”意思的不同。
②引导学生读书并有所发现。
③交流学生的发现,感悟理解词语的方法及语言表达的精妙。a.通过“清”理解“浊”的意思,感悟利用反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b.在朗读中,感悟课文通过几组反义词,把天地形成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
C.结合句子,进一步理解“混沌”的意思,体会联系上下文也是深入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2)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开天辟地)
(3)引导学生在读懂第三段的基础上,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顶天立地)3.指导朗读,展开想象,感受神奇和美丽。
(1)学生自读,找到自然段的中心句,体会中心句的作用。(2)边读边画出盘古身上发生的变化,感受变化的神奇。(3)指导朗读,把文字变成脑海中的画面,感受宇宙的美丽。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抓住“飘动的云”“奔流不息的江河”等词语展开想象,感受美丽。
(4)拓展想象,丰富美丽。
①师:盘古的身上是不是只有这些变化?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②启发想象,练习说话。(出示句式)
盘古的(),变成了()的()。
学情预设与教学策略:在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想象要合理、丰富。(5)有感情朗读课文,感悟盘古创造的宇宙的美丽。
五、回归整体,升化认识。
(一)围绕板书,说说盘古是怎样创造的,明晰“创造”的含义。
(二)朗读、品味中心句。
(三)教师小结。1.归纳本节课的学习方法。2.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把这个神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18.盘古开天地
前(混沌)开天辟地 创造 顶天立地 后(美丽)伟 大 化作万物 无私奉献
第五篇: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盘古开天地-人教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
xiaoxue.xuekeedu.com
《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我在教学时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传说中的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为主线展开教学,在朗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那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回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
一、课题的引出联系学生的生活积累,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我先播放孩子们熟悉的动画:《西游记》、《小哪吒》、《葫芦娃》,让孩子们猜出孙悟空、哪吒、葫芦娃这些神话人物,在他们兴趣盎然的时候马上引出了课题,激发了他们对新的神话人物——盘古的好奇心,也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二、抓住重点,创设情景,感受人物形象。
在这堂课上,“以读代讲”贯穿始终,读得充分,读得多样。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盘古开天辟地。在教学时,我抓住“抡”“劈”这两个词语,与“拿”“砍”进行比较,让学生懂得课文中的这两个字更准确地写出了盘古分开天地的艰辛与决心。并让学生在朗读时加上自己的动作,让学生感受这些词语的恰到好处。课文描写天地变化时用了这段话“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应用了大量的反义词,我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这些词语的所妙之处。我还创设一定情景,让学生体会盘古为了让天地成形,做了怎样的付出。“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老师引读: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就这样顶天蹬地。一年过去了,生接读……
一百年过去了,生接读……
一万年过去了,生读……结果“盘古也累的倒了下去。”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感受盘古开天地的伟大、勇敢、坚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有效合作,激发想象,感受神话魅力。
在教学“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变成什么”这节时,我采用了引读、师生分
xiaoxue.xuekeedu.com
句读,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朗读氛围。同时随机摘录了这一节中的优美的词组,通过美读,为下一环节学生仿写“他的()变成了()。”一句话做了知识的铺垫。
不过纵观整堂课,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一、课堂容量太大,上课的节奏有些快。整堂课先是导入新课,接着是检查字词的预习,再就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最后学习课文的1—5自然段,几乎一节课学完了整篇课文,知识容量很大,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有点赶时间,少了给孩子们品读、“消化”的时间。
二、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虽然有示范,有激情导语,学生能有一定的表现力,但读的形式比较单一,大部分是齐读、引读、指名读。如果读的形式再多一些,学生的兴致可能会更高。还有我却忽视了让学生边读边想,没有很好地将语言文字与画面想象结合起来。如果当时注意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场面,同时,激励学生把想象到的画面,用恰当的语气读出来,可能效果会更好。有了这一举措,不仅有帮于学生对文本进行内化,也教会了学生朗读的方法与技巧。
精心的付出,就会有收获。那份收获会使我更加充满信心地迎接每一天,面对每一次挫折,永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