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教案
《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列式计算
2、看图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3、看图说题意,列式计算。
有3个纸盒,每个纸盒里放5只蚕宝宝。(1).你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2).怎样列算式?为什么用乘法算式?
二、学习新知,解决问题
(一)解决“均分”问题
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15只蚕宝宝
?只
?只 ?只
问题:你知道了什么?
要把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问每个纸盒放几只。学生画示意图,展示。怎么解决?引领学生分析问题。问题:为什么要用除法?
引导学生说“因为是平均分,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是几,所以用除法计算。问题:解答正确吗? 验证。
教师示范说思路,同桌之间互相说,指名说,全班齐说。
(二)解决“包含”问题
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 问题:你知道了什么?
每5只蚕宝宝放一个纸盒,问15只蚕宝宝要用几个纸盒。学生画示意图,展示。问题:怎么解决?
引领学生会说:这道题相当于求15里有几个5,用除法计算。教师示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学生列式。
问题:解答正确吗? 验证。
(三)体会内在联系,理解数量关系 1、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2、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 问题:比较上面两道题,你能发现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学生观察、思考。教师总结:
相同点:都用除法计算。不同点:第一题是平均分问题,第二题是包含问题。联系:不管是平均分问题还是包含问题都用除法解决。
三、闯关游戏。第一关: 1、2筒茶叶,每个盒子放6筒,要用几个盒子?
2、把12筒茶叶平均放在2个盒子里,每个盒子放几筒? 第二关:
1、每个花瓶插5根孔雀羽毛,4个花瓶可以插多少根?
2、每个花瓶插6根孔雀羽毛,24根孔雀羽毛可以插几个花瓶?
3、有10根孔雀羽毛,平均插在2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根?
4、有10根孔雀羽毛,插在2个花瓶里,一个花瓶插6根,另一个花瓶里插几根? 第三关:
一根绳子长16米,对折以后,再对折,每段长几米?你有几种计算方法呢?
四、教师小结:我么生活中有很多实际问题都要用除法来解决,希望同学们能认真观察,做一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第二篇: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教案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
(二)【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并且用除法来解决“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解决不同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并加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乘法口诀求商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本课是在学生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基础上,学习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年级的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是比较快的,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提问。但是,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会遇到最主要的障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该类问题。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实际生活,让学生提出各种数学问题,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问题有的可以用加减法来做,有的不能用加减法解决。这样,突出了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同时,加强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区分。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突出“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通过转化,将“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道理迁移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中,从而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学习活动中既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又要让学生合作学习,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个“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几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通过已知条件,找出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解决问题。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情境:42页例题。
2.观察:同学们请看,这幅图中都有什么内容?你从这幅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3.引入: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图片中出现了一个小问题,那么56元到底能买几个地球仪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如何用表内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观察图片,根据生活情景获取数学信息。
① 指导学生再次仔细观察情景图。
② 教师:商店的货物可真不少啊,有小毛绒玩具,有地球仪,有小汽车还有皮球。
③ 思考:哪一件商品是和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有关系呢?
④ 教师:对了是地球仪!这位小朋友去商店是为了买地球仪,其他的玩具都是干扰我们思考的项目,和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没什么关系。
(2)分析问题,确定数量之间的关系,列式解答。
① 思考:一共有56元钱,总数就是56,要买地球仪,我该怎么计算呢?
出示图片分析过程:
② 提示:同学们,你们看,一个地球仪是8元,也就是说每个地球仪都是8元,总数是56元,每一个又是8元,这两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提示:对了!我们找到56元钱里面包含多少个8元钱不就行了吗?
③列式:什么样的算式能够找出:总数56里面有多少个8呢?
板书:56÷8=
(3)计算:
① 复习:好了,谁知道56÷8该如何计算呢?用哪句乘法口诀?
②单位和答语:单位名称(个),答语要完整:可以买7个地球仪。板书补充完整:56÷8=7(个)
答:可以买7个地球仪。
(4)小结:同学们请注意,知道了总数56,和每份数8,求份数也就是每份数的个数的过程,要用除法。
板书:总数÷每份数=份数
2.练习
(1)出示买小汽车的情景图。
① 看一看:小朋友的头挡住了小汽车的价格,我们该怎么样才能知道每辆小汽车多少钱呢?
② 想一想:24元钱和6辆汽车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刚才我们知道了总数和每份数,可以求得份数,那现在情况有什么变化了吗?
出示提示图片:
③ 说一说:24元是总数,6辆小汽车是份数,我们能求出什么?用什么样的算式?
板书:24÷6=4(元)
(三)拓展延伸
⒈小朋友吃药。
你是怎么帮助这个小朋友的?
2.课本43页第3题:
3.二年级同学参加跳绳比赛,一等奖的奖品是54本故事书,二等奖的奖品是72本。比赛结果一等奖有6人,二等奖有9人。
(1)一等奖的同学每人可得多少本故事书?
(2)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全课小结:说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第三篇: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主备人:苏玉瑶(实验小学)
(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相;(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一体会和理解数量之间;
3、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难点:使学生掌握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的思考方法;课前活动:听《小猴子下山》的故事片听完后全班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相关的练习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一体会和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3.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的思考方法。课前活动:听《小猴子下山》的故事片 听完后全班讨论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因为小猴子做事三心二意,所以最后只好空着手回家。教育孩子们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让课的时候要专心听讲,不能东张西望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小猴子第一次下山,因为做事三心二意,所以只好空着手回家。过了几天,小猴子又下山来了,它来到山脚,遇到了三只小猴,它们一起来到另一块玉米地里,掰了一堆玉米。
(出示课件小猴分玉米的图)
师:看,这就是它们掰的玉米。谁来说一说,现在这四只小猴遇到了什么问题?(4只小猴在分玉米,怎样分才公平?)
生:平均分。
师:什么是平均分?用自己的方式举例说一说。
生:把9根小棒平均分成3分,每份3 根,就是平均分。师:平均分用什么法来计算?(除法)今天我们就用前面学过的除法知识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蚕宝宝的图片。)
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蚕宝宝)蚕宝宝多可爱呀,老师也特别喜欢蚕宝宝。
2、教学例3第1题。(1)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例3的第1题。)
师:老师也养了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指名学生读题,全班读题。
师:读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板书:知道了什么?)生:把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师:说得真好,分蚕宝宝的时候,最关键的是怎样分?(平均分。)
师:谁愿意说说什么是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2)分析解答。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答呢?(教师板书:怎样解答?)请你在练习本上把你的想法用画一画的方法表示出来。
学生活动,教师巡察,了解学生画图的情况,并选取典型案例,全班交流。
师:用算式怎么表示?学生独立完成,并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学生板演:15÷3=5(只)
师:很多同学都是这样解决问题的。谁来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
生:将15只蚕宝宝平均放在3个纸盒里,求每个纸盒里放几只?这道题的意思就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来计算。
师:你说得真清楚。(3)回顾检验。
教师(指板书:)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先一起说了说:“知道了什么?”,然后大家一起交流了“怎样解答?”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解答正确吗?(相机板书:解答正确吗?)教师引导学生用乘法来检验,并用课件演示。
3、教学例3第2题。
(课件出示题目: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学生自由把题目读2遍.师:你知道了什么?
师:问题是什么?(教师相机板书:要用几个纸盒?)师:这题应该怎样解答,请你在练习本上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可以先画一画,再写出算式。
学生活动,教师巡察。集体交流。
师;解答正确吗?教师引导学生用乘法来检验,并用课件演示。
4、比较例3两题的异同点。
师:比较上面两题题,你能发现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吗?
(1)同桌互相讨论,交流。(2)汇报讨论结果。师生小结: 不同点:
左图已知总只数与盒数,求每盒的只数。右图已知总只数与每盒的只数,求盒数。相同点:
①是求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②计算商时都用到乘法口诀“三五十五”。
师生归纳总结解决平均分的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5.练一练,课本24页的第一题。
三、活学活用,解决问题.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用学过的除法知识,帮老师解决了分蚕宝宝的问题.那现在我们用今天学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去帮小动物们解决它们遇到的问题.1.小猴分玉米.(课件出示小猴分玉米的情景图).(1),现在我们先来帮小猴解决分玉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看题,弄清题中的信息和问题,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自主列式计算.(2)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2.长颈鹿造房子.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帮小猴解决了分玉米的问题,那现在我们去看一看长颈鹿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一起帮它解决,好吗?(课件出示长颈鹿造房子的问题.)先让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列式.集体订正.3.小兔拔萝卜。
师:同学们,有一天有两只小兔到菜园里拔了48根萝卜。看,(课件出示情景图.)它们要把萝卜装在筐里,我们帮它们算一算,可以装成几筐.学生自由读题,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集体订正.4.小松鼠做游戏。
师:同学们,原来小白兔把两筐萝卜送给了动物学校。我们也一起去动物学校看一看,小动物们正在做什么。(课件出示大象老师和小松鼠们做游戏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大象老师和小松鼠们正准备做游戏)师:大象老师有什么要求呢?(大象老师要把小松鼠分组做游戏,每组只数相同。)我们先来数一数有几只小松鼠,可以怎样分呢?同学们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算一算。然后集体订正,教师相机填完课件上的表格。
四、师生小结,全课结束。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数学知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走出课堂,老师希望你能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四篇:《表内乘法(一)解决问题》教案
五环导学——《表内乘法
(一)解决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比一比、画一画、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获得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的方法。
3、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
利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
四、教具学具:
课件、竖式练习本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铺垫助学)
1、将学生按座位分成左右两组,进行口算比赛,看哪组读题准确,计算正确,声音整齐洪亮。(课件出示口算题)
第一组题:
5×3= 4×4= 1×6= 2×3= 6+2= 5+5= 第二组题:
2×4= 6×2= 1×3= 5×5= 3+6= 4+4= 对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激励性评价。
2、课件出示两道算术题(显示两道题的占格方法),学生在竖式练习本上根据算术题画图。要求占格正确,画面清晰、工整。
5×3 6+2
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二)教学例7(合作探究)
1、教师出示例7中第一个问题:(1)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教师:仔细读题,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这道题问题是什么?
2、教师出示例7中第二个问题:(1)有两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
教师:再认真读第二道题,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这道题问题是什么?
3、比较这两道题,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学生:两道题都是说桌子的事情,问题都是求一共多少张桌子,两道题的条件都有4和5。
4、让学生说一说第一题的数学信息是什么?(教师板书:数学信息:)学生:4排,每排5张
教师:从这道题中,同学们找到了两个数学信息,我们现在把这两个数学信息,分别圈起来。
(教师板书: 4排 每排5张)
5、让学生说一说第二题的数学信息是什么? 学生:一排5张,一排4张
教师:我们再把第二道题的数学信息圈起来。(教师板书: 一排5张 一排4张)
教师:大家仔细观察两道题中的数学信息有什么不同,请你在算术练习本上利用画图的形式把这两道题表示出来,看谁能快速、工整的表示出来。
学生根据题意进行画图,教师巡视收集典型案例。
6、展示学生作品,请同学说明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教师:第一题中,同学们画图的形状不同,表示的意义一样吗?这些图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教师:第二题中,同学们画图的形状不同,表示的意义一样吗?这些图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7、课件展示两道题的直观图。(顺思导学)
教师:两道题中都有4和5,你能结合图,说一说在这两道题中,4和5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教师:在这两道题中,4和5之间分别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这两道题该怎样列式,请你把它写出来。学生念一念自己的算式,注意单位名称。课件出示两道题的算式。
教师:两道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但题目给的条件中,4和5表示的意义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
8、教师:我们做题最后关键的一步是什么?是检查,我们不仅要检查图画的对不对,还要看看算式能不能正确地表示图的意思,最后算算得数是否正确。大家现在就认真的检查一下你的算式是否正确。
(三)小结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四点:
1、认真读题,弄清知道什么,把数学信息找出来。(找)
2、画图能帮助我们理解题目的意思,还能帮助我们思考。(画)
3、利用所画的图,列出算式解答。(列)
4、我们还要检查列式、答案是否正确。(查)学生读,教师板书:解决问题过程: 找——数学信息; 画——根据数学信息画图; 列——列算式解答;
查——检查列式、答案。
(四)巩固练习:(应用促学)
1、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1)教师:按照圈、画、列、查的方法在书上写这道题,可以在书的空白地方画图。
(2)让学生说出圈的文字信息是什么?课件演示圈的文字。(3)课件出示画的图,让学生说一说那幅图符合题意,并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计算。
图1
教师:为什么用乘法?
2、练习
图2 教师:请你从6×4、6+4、6-4三个算式中任选其中一个,讲一个生活小故事。
(五)课堂小结:(梳理评学)
教师:同学们,在今天这节课上,我们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现在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按照怎样的步骤进行?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你有什么好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完善小结。
六、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数学信息:(1)4排
每排5张(2)一排5张
一排4张
解决问题的过程: 找——数学信息 画——根据数学信息画图 列——列算式解答 查——检查列式、答案
第五篇:《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目的要求:
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掌握这种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5里有几个3?
14是7的几倍? 15是3的几倍?
14里面有几个7?
2、有12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 学生列式解答后,请学生回答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图上有多少人在唱歌?多少人跳舞?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有35人唱歌,7人跳舞,唱歌的是跳舞的几倍?
2、读题,分析,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问题问什么?谁和谁比?要解答这个问题一定要找出哪两个条件才能计算?
3、说明:我们把35位唱歌的人一份一份的分开,把几人当作一份呢?也就是说,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呢?唱歌的和跳舞的比,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这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列式时,7人作什么数? 板书:35÷7=5
(二)完成“做一做”
1、读题,先让学生把题意理解清楚,给世纪末条件?求什么问题?
2、引导分析:要求“踢球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4、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二
四、总结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要用除法来计算。板书设计
例3
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