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教案 《水的净化》(共5篇)

时间:2019-05-12 17:3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教案 《水的净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教案 《水的净化》》。

第一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教案 《水的净化》

课题三

水的净化

【目标要求】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沉淀、吸附、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2.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实验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对水净化方法的学习,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3.把学到的知识用以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重点:

1.水净化的方法。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难点:

1.水净化的方法。2.过滤的操作方法。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 【实验准备】

药品:雨水、自来水、纯净水、蒸馏水、明矾、肥皂水、活性炭 仪器: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铁架台、铁圈、酒精灯。

课时:一课时(附课件3.3)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图片情景导入:鲁滨逊流落在荒岛上,他只能从池塘中取得一些泥水。这些泥水可饮用吗?他能否从中提取洁净的饮用水?

洪灾过后,有些灾区自来水还没来得及恢复供应,面对污浊的河水,这些水可否饮用?为什么? 2.讲授新课

多媒体展示: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

讲解:通过自来水厂净化的过程,我们知道水中的杂质分为可溶性和不溶性两大类。

一、除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板书)1.静置(板书)

[演示实验1]用一杯泥水和一杯加入明矾的泥水静置一段时间,比较

现象:水中杂质沉到水杯底部,上层水较澄清;加入明矾的泥水静置的时间更短,上层水更澄清。

2.吸附沉淀法(板书)

说明:明矾有吸附作用,明矾溶于水后产生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

提问:经静置后,水中的杂质能全部沉到水杯底部而水特别澄清吗? 回答:不一定,这与时间长短有关,与杂质种类有关。你有什么简单的办法能使浑浊的水变得清澈吗? 3.过滤(板书)

多媒体展示:过滤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提问:(1)过滤的注意事项? 一贴二低三靠。

(2)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那些? ①滤纸破损 ②滤液边缘高于滤纸边缘 ③仪器不干净等。(3)河水过滤后,滤液可以喝吗?

不能,因为过滤不能去除可溶的杂质及微生物。

二、除可溶性杂质(板书)1.吸附(板书)

讲解:活性炭吸附池也起到除杂质的作用,因为活性炭有吸附性,它可以除去一些可溶性的杂质,如带颜色的小颗粒、气味等。

提问:经过静置、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后的水变得相当澄清,所得的水是纯水吗?

讲解:经过静置、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的水变得相当澄清,但所得的水不是纯水。经过这些手段后只除去了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和异味,但由于种种原因,自然界的水里混有多种可溶的杂质、细菌和病毒,仅用静置、沉淀的方法,还不能将全部杂质去除。那么,应该怎么办? 2.煮沸和蒸馏(板书)

生活中可通过煮沸,杀灭水中的大部分细菌,并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可见通过蒸馏,既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又能够降低水的硬度。

给液体加热,使它变为蒸气,再使蒸气冷却,凝聚成液体,这种方法叫做蒸馏。通过蒸馏,可以把沸点不同的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如工业制氧气),也可以把挥发性液体与溶解在液体中的可溶性杂质分离开来(如蒸馏水就是用蒸馏的方法得到的)。

注意:蒸发与蒸馏的区别。(谐音:发与留)过渡:什么是硬水?

用有些地区的井水、河水或泉水洗衣服,放很多肥皂粉,衣服仍洗不干净?或用井水、窖水烧水时,常有水垢?

三、硬水和软水(板书)

1.定义: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提问:硬水和软水如何区别?(课件图片)2.硬水的危害:

⑴生活中的危害:长期饮用硬水有害人体健康 ;洗衣洗不净。

问题:不同地方的水质是不一样的,水的软硬程度也是不一样的,长期使用硬水对身体健康是有害的,那么长期饮用蒸馏水对身体健康是否有益呢?

讲解:对身体健康不利,虽然蒸馏水是卫生安全的,但缺少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而自然界的水中含有不少微量元素。

⑵生产中的危害:锅炉烧水,水垢过多浪费燃料,引起 爆炸。3.硬水的检验

肥皂水法:在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泡沫少,有大量浮渣的为硬水。4.硬水软化的方法:

⑴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⑵实验室常用蒸馏的方法得到蒸馏水以降低水的硬度。⑶在工业上常用离子交换法和药剂法来得到软水。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了解到: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静置、吸附、过滤、蒸馏等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硬水易生水垢,与肥皂作用不易起泡沫,硬水通过多种方法可以软化为软水。【小资料】水污染

水污染也是导致缺水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的水污染已十分严重。资料显示,近年来全国年排放污水量近600亿吨,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1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污染严重。许多原本清澈的江河湖泊之水被污染至已不宜饮用。由于对水资源无节制索取、不合理开发,造成水土流失、湖泊萎缩、江河断流、水体污染、土地沙化、生态恶化,人为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人类把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海洋,造成近岸海水中的营养物质过多,某些很小的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海水变色,一般变成红色或接近红色,被称分‘赤潮”。赤潮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海洋灾害。受到赤潮污染的鱼和贝类等海洋生物,会因缺氧或呼吸器官堵塞,导致窒息死亡。死亡后的动物有的还能继续分泌毒素,毒害或杀死其他的海洋生物。

随堂练习:(见课件)作业: 1.课前预习:

(1)收集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水污染的情况。(2)调查你自己家的用水情况。板书设计:

一、除不溶性杂质的方法 1.静置 2.吸附沉淀法

3.过滤:一贴二低三靠。

二、除可溶性杂质 1.吸附 2.煮沸和蒸馏

三、硬水和软水

1.定义: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硬水的危害:

3.硬水的检验:肥皂水法。

4.硬水软化的方法:⑴煮沸。⑵蒸馏。教后记: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学案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九年级 主备课人: 审稿:九年级化学备课组 课型:新授课 时间: 班级: 姓名: 预习案

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是由 和核外 构成的,而原子核是由 和 构成的。

2、核外电子排布特点:

(1)、各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 个;

(2)、最外层不超过 个(除第一层不超过 个);(3)、能量低的优 排满,依次再排能量逐步升 的电子层里。

3、原子结构与元素的分类和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1)金属元素:最外层一般少于 个电子,易 去最外层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2)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 或 4个电子,易 到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3)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 个电子(除氦 个),称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活泼。

行课案

学习目标:

1.会说出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2.会指出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重点、难点:

重点: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的排布 难点:1.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2.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一、原子的构成: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 和核外带负电的

构成的。

而原子核是由 和 构成。

在原子核中,质子带 电,中子 电。在原子中:

(1)核电荷数 == ==(2)原子核带 电荷数 == 核外电子带 电荷数(故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特点: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这种分层运动也叫。

1、核外电子排布特点:

(1)、各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 个;(2)、最外层不超过 个(除第一层不超过 个);

(3)、能量低的优 排满,依次再排能量逐步升 的电子层里。

2、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3、原子结构与元素的分类和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1)金属元素:最外层一般少于 个电子,易 去最外层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2)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 或 4个电子,易 到电 子,化学性质活泼。

(3)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 个电子(除氦 个),称稳定结构,化学性质不活泼。

【结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 有着密切关系。

检测案

1.已知原子的核电荷数,可以确定它的()

A、原子质量 B、质子数 C、中子数 D、电子数 2.原子核(普通的氢除外)是()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不能再分

3.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A、中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D、原子质量

4.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A、原子 B、分子 C、电子 D、原子核 5.构成氧原子的微粒有()A、8个质子,8个中子,16个电子 B、8个质子,8个电子 C、8个质子,8个中子,8个电子 D、8个原子核,8个中子 6.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B、原子是不可以再分的最小微粒 C、任何原子其体积和质量都相等 D、原子的质量与体积比分子小

7.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A、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B、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原子是静止的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8.原子核外有19个电子的某种原子,假如它失去一个电子后,剩余部分()A、不显电性 B、显正电性 C、显负电性 D、无法确定 9.化学反应前后必定改变的是()

A、原子的种类 B、分子的种类 C、原子的质量 D、原子的数目

10.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核内质子数

B.核外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 11.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代表原子的是

()

12.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

13.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具有稳定结构但不是原子的是()

14.下列各组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对元素是

()

反思与补充:

第三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教案__《水的组成》

第四单元

课题一 爱护水资源一 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1:水的分布

海洋水 大气水

地球水 湖泊水 生物水

地下水 河流水

2: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a 可利用淡水资源有限(不到总水量的1%),且分布不均b 人口增多,用水增加

c 水污染现象严重

d 用水浪费现象严重

第四篇:九年级化学 第5单元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五单元

课题 1━ 质量守衡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质量守衡定律

2、理解: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衡定律

能力目标:

1、锻炼动手能力、形成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

1、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组实验,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猜想、分组实验探究、讨论、归纳。【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必备的仪器和药品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我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的特征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质,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与反应物硫和氧气的质量之和之间有无变化呢?

二、猜想与假设

学生讨论:分组交流,讨论。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有变化,则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生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生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讨论的情况来看,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那么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我们不妨用实验来验证。

三、假设的检验及推理

1、制定计划

师:把学生分成三组:

一组:进行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的测定。

二组:进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三组:进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2、进行实验。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自行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能积极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实验。

3、收集证据。

学生;根据现象进行讨论、归纳,然后请各小组长代表本组对所做的实验进行小结,得出结论。

四、发现规律

生:三个小组的小结情况:

一组:磷燃烧后有白烟生成即生成了五氧化二磷,但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二组:铁在硫酸铜溶液中反应,铁丝上附着红色物质;溶液有兰色变为浅绿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仍不变。

三组:无色氢氧化钠溶液与兰色的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兰色絮状沉淀,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还是不变。

师:通过学生小结发言,教师归纳、评价得出质量守衡定律,请一个学生叙述。生: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生: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会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呢?

五、解释与讨论

师:教师先演示有关“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的动画课件,给学生必要的启迪。

学生:讨论、归纳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师: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物质的质量之和之所以不变,是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没有变。生:质量守衡定律是否对所有化学反应都适应呢?

六、反思与评价

生:继续分组进行实验

实验1:蜡烛燃烧前后天平的变化,实验2:铝箔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

用心

爱心

专心 师生讨论:

1、上面两个实验的结果与你实验前的预测相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2、对于磷燃烧的实验,如果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如果在燃着的铝箔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师:归纳、总结。

再以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例,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只要是化学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衡定律。

七、迁移与应用

迁移:提供一组题目进行反馈。

应用:用质量守衡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化学现象。

八、课后作业:书:P94习题1-3

九、课后记:本节课以实验为引导,效果较好,学生接受难度不大。

课题 2 ━ 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条原则,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2.过程与方法: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运用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再对学习素材进行比较分析与归纳概括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比较体会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感受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简约之美;结合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的教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求学的品质。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意识。【教学重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磁性小黑板、磁性卡片、试管、锌粒、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教学程序】 [提 问]:从一写到一万要花多长时间?

这是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目,走了捷径。在化学的学习中也有捷径可走。[提 问]:大家知道哪些化学反应?怎样用无声的语言表达出来? [学生演排]: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锦囊妙计]: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比较分析,导入新课]:体会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一简便、国际化;化学方程式突出的特点: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概念),同文字表达式一样能告诉我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提问过渡]:既然化学方程式有这么多优点,如果能将前面所学的化学反应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多好!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呢? [探究活动一]:尝试书写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比较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一:写; [发现问题]:化学式前加不加数字?加几? [直观信息]:观看水电解的微观拟人动画。[分析]:两个水分子生成了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在水和氢气的化学式前加上数字2(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加在化学式前的数字叫计量数,寻找合适的计量数的过程就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书写步骤二:配。[探究活动二]:数一数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中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关系 [提出问题]:为什么反应前后各原子数目相等? [回顾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那么质量呢? [研究活动三]:算一算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计量数的乘积。[归纳分析]: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书写方程式的原则──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配平的目的就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使方程式中前后各原子的数目相等。怎样配平? [探究活动四]:尝试配平两个化学方程式。[讨论与交流]:配平的心得技巧。[对比分析]:书写步骤三:注。[探究活动五]:化学方程式纠错。[展示评价]:展示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对错例的分析,找到另一原则──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用心

爱心

专心 [探究活动六]:能力升级,化学方程式拼装游戏。[评价质疑]:评价小组合作成果。提出问题:反应中的信息是否都反映在方程式中? [演示实验]:锌粒与稀盐酸的反应。[分析讲解]:在氢气化学式后面加上“↑”表示生成的气体。[演示实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提 问]:怎样标注反应中生成的沉淀? [提 问]:是否只要生成了气体或固体都要标注箭头? [交流讨论]:提供学习素材,分析箭头的使用原则。[评价反思]:评价学生归纳的使用原则,反思前面所写水电解方程式的完整性。在求新知的过程中完善前面的学习成果。[探究活动七]:课堂小结,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学力升级]:学案1.2. 附:板书设计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书写步骤:

1.写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配平: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目相等 3.注明反应条件

★书写时应遵守:l.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尊重客观事实。

课题三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反应物、生成物的计算 能力:掌握解题格式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思想教育: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意义,学会科学地利用能源。

【教学重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教学方法】 教学演练法。【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我们知道,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和质量关系。那么,在工、农业生产中如何通过质量关系来计算产品或原料的质量,充分利用、节约原料呢?

下面我们学习根据化学议程式的计算,即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物质变化的一种方法。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产生求知欲。问题导思,产生学习兴趣。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小结】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由于化学方程式是计算的依据,所以化学方程式必须写准确,以保证计算准确。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下面几句韵语加以记忆。

化学议程式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 关系式对关系量,计算单位不能忘;

关系量间成比例,解、设、比、答需完整。理解记忆。在轻松、愉快中学会知识,会学知识。【投影】随堂检测(见附3)

检查学生当堂知识掌握情况。独立完成检测题。及时反馈,了解教学目的完成情况。附1:课堂练习一

1.写出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现有0.4克氢气在氧气燃烧可生成多少克水? 2.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 ,计算各物之间的质量比为_______ ,那么,3.2克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________克二氧化硫.附2;课堂练习二

3.在空气中燃烧3.1克磷,可以得到多少克五氧化二磷? 4.电解1.8克水,可以得到多少克氢气? 5.实验室加热分解4.9克氯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附3;随堂检测

1.电解36克水,可以得到_____克氧气.____克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得到44克二氧化碳.2.24.5克氯酸钾完全分解后可能得到_______克氧气.3.8克灼热的氧化铜与足量的氢气反应后,可以得到_______克铜.4.6.5克锌与足量的衡硫酸完全反应,可生成________克氢气.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五篇: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的性质

【学习目标】

知道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了解氧气的主要化学性质,能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化学反应,能准确描述磷、木炭、硫、铁丝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问题与讨论)(1)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为什么? 2氧气

(1)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从它的色、态、味等角度去描述(2)下列事实说明了什么? 鱼能在水中生活 学生阅读教材P34页第一段话,完成下列内容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1)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 色、味的气体。

(2)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比空气的密度。

(3)氧气 溶于水。

(4)在降低到一定温度时,氧气会变为 色的液体和 色雪化状的固体,讨论1: 如何证明一瓶气体是氧气?

方法是 ;现象是 ;结论是

(二)化学性质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能使燃着的木条,这说明氧气能,能和多种物质发生反应。1 演示“硫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1)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 的 色火焰,而在纯氧气中剧烈燃烧时发出 的 色火焰。都放出,都生成一种带有 气味的气体。它们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但原理一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2)燃烧匙中硫开始燃烧时的状态是(填“固态或液态”)。(3)实验开始时先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水,其目的是 2演示“木炭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1)现象:木炭在空气中只能被烧,而在纯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 光,都放出,都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它们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但原理一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演示“铁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1)现象:铁丝在空气中 燃烧,而在纯氧气中 燃烧,火星

生成一种 固体,热量。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2)实验成功的关键:① ②

③ ④

小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 的气体,能支持燃烧,在高温时它能与磷、硫、铁丝和木炭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三)氧气的用途

讨论: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① ② ③ ④

【课堂检测】

1、在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燃烧匙中的红磷能否用木炭、硫和蜡烛代替?(填“能或不能”下同),理由是 ;

燃烧匙中的红磷能否用细铁丝代替?,理由是。

2、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其作用是 ;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②硫在氧气中燃烧时要在集气瓶底部也放少量水,其作用是 ③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时集气瓶底部也放少量水,其作用是

3、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下图所示,关于这三个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放出热量B.生成物都是固体 C.都产生蓝紫色火焰D.都生成一种气体

4、下列物质中不能在氧气里燃烧的是()A、氮气 B、木炭 C、红磷 D、铁

5、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 D.蜡烛燃烧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7、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8、集气瓶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某一种: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 ③空气 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A.①或② B.②或③ C.①或④ D.③或④

教(学)后反思:

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导学案——第二课时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与缓慢氧化

备课学校 香口中学

【学习目标】

1、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2、认识化合反应的基本特征。

3、巩固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过程】

学生对教材35页“讨论” 通过分析归纳:

(1)化合反应是指

; 其特点是。

(2)氧化反应是指。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

,说明它具有 性。

(3)剧烈氧化(燃烧)和缓慢氧化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联系

在生活中,缓慢氧化的例子很多,如、、、、等。

【巩固与提高】

1、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溶有氧气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2、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供给呼吸

B.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C.具有可燃性

D.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3、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B.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 C.燃料燃烧一般离不开氧 D.氧气可用于食品保鲜

4、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空气成分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4、属于缓慢氧化的变化是

A.木炭燃烧 B.食物腐败

C.蜡烛燃烧 D.汽油燃烧

5、下列化学反应与实验现象相符合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6、下列关于O2和C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7、下列针对说法解释错误的是„„„„„„„„„„()A.氧气助燃——焊接金属 B.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C.氮气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D 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立即熄灭——二氧化碳

8、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成分里的氧气,应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A.细铁丝 B.红磷 C.硫粉 D.木炭

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D.硫酸铜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

10、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它属于可燃物 B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则它属于空气污染物

11、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所属反应类型”,描述正确的是()A 铁丝-----火星四射---------化合反应

B 硫---------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氧化反应 C 蜡烛-------发出白光,瓶壁有水雾-------化合反应 D 磷------产生大量白雾-----------氧化反应

12、在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及实验完毕洗涤试管时,有多种不当的操作会引起试管破裂,请举两种:、。

13、由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放瓶塞的操作方法可知,生活中喝茶,茶杯盖应 放在桌子上才更卫生些。

14、根据①颜色②状态③气味④味道⑤硬度;直接鉴别下列各组物质,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1)白酒和白醋(2)食盐和白糖(3)铁丝和铜丝。

教(学)后反思:

下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教案  《水的净化》(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教案 《水的净化》(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