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理论考试(新课程、教学设计)辅导(最终版)

时间:2019-05-12 17:49: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理论考试(新课程、教学设计)辅导(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理论考试(新课程、教学设计)辅导(最终版)》。

第一篇:教师理论考试(新课程、教学设计)辅导(最终版)

8.简答题

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要点:

①从培养目标来看,从传授知识、技能,到“三维目标”。②从理念来看,从知识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发展为本。③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

④内容从难、繁、偏、深,到基础性,终身发展所需性。⑤方式从被动接受,到自主、体验、合作、探究、研究等学习。⑥评价:从选拔甄别评价到发展性评价。⑦结构:从分科到综合。⑧策略:从理论到理论联系实践。

(3)拓展:

1.教改与课程关系 2.素质教育与课程关系(4)例题:

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C)。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2.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D)。A.高水平智力B.有理想、有道德

C.有文化、有纪律 D.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下列各项中属于活动课程论特点的是(C)A.重视成人生活的分析与准备 B.重视教材的逻辑组织

C.认为教育即生活 D.强调训练的价值

二、新课程理念和目标(1)知识点:

1.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

2.教学理念:以本论教、以教论教、以学论教、“三理”活用

3.新课程总体目的:实施素质教育 4.课改目的:

基础、现代、选择、终身、简约、自主、操作、实践、科学、创新 5.培养目标: 做人本领、做事本领 6.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2)例题:

1.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思想与方法 B.思想与结果 C.过程与结果 D.过程与方法

2.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课程中的综合活动时间都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C)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3.新课程注重营造一种课程文化是(D)A.高效益、高质量 B.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C.合作、对话、探究 D.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4.本次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从小学至高中设置了以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为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并把上述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D)。A.选修课程 B.公共课程 C.潜在课程 D.必修课程

5.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正处在下列哪个阶段?(C)

A.酝酿准备阶段 B.试点实施阶段 C.全面推广阶段 D.总结评估阶

6.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本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具体目标?(B)A.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B.加强国家层面对课程的管理,建立统一的课程体系 C.改变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

D.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

7.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 ①改变课程功能 ②调整课程结构 ③精选课程内容 ④改进教学方式(D)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发展趋势的是①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②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③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④重视能力的培养 ⑤重视个别差异。(B)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

9.“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根本理念,下列各项说法错误的是(B)A.倡导全人教育 B.重点是课堂互动

C.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 D.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

10.新课程目标取向及精神内核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11.新课程标准中,目标主要是按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来描述的。结果性目标主要用于对“知识与技能”目标领域的刻画,体验性目标则主要用于反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域的要求。(√)

1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13.新课程确立的三维目标是 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3)拓展:

1.新课程与教师行为 2.新课程与教师角色(4)例题: 1.简答题

针对下列学生对老师的期盼,你会树立怎样的教育理念或采取怎样的教育行为?(4分)

例:老师,不要把我们看作记分本上的一个数字。

——要认识到学生是有思想感情的发展中的人。

①老师,请不要单看我的成绩,更要看我所作的努力。

——

②老师,请帮助我学会自己思考自己判断,而不是记忆答案。

——

③老师,请你别在同学面前笑话我。

——

④老师,请你也记住,学生的你是否样样 促进学生知识建构、技能训练、过程体验、方法优化、情感升华者;教育教学的组织、管理、引领者;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者;教育教学研究的研究者。

②转变: A.为学生制订学习计划

B.给予学生必要的自由空间 C.教师监视并引导学生行为 D.教师为全班学生预设目标 5.摸底考试属于(C)A.总结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6.教学的内容除了知识,还有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方法和体验到的情感。(√)

7.教学过程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过程,而不是随机进行的认识过程。(×)

8.应用讲授法,教师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结。(√)9.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意味着一种方式(方法)替代另一种方式(方法)。(×)10.没有教的过程,或许能够学的好,没有学的过程,是绝对学不好的。(√)11.自主学习能力在某些时候可以通过自己“发现”来获得,但是在更多情况下是“教”会的。(×)12.辨析题

新课程强调赞赏每一位学生。因此课堂教学中,无论学生怎么样的表现,都应给予“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真聪明!”等之类的评价。要点:

①新课程强调赞赏每一位学生是正确的。②给予“你真棒”之类评价是可以的。

③学生所有表现都一味用“你真棒”之类评价是不可以的。④评价是有肯定,也有指出问题和分析、矫正。⑤对所有年龄段学生都用“你真棒”评价不好。13.简答题

当今,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什么?(3分)要点:

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14.简答题

什么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要点: 自主学习:

①学生学习态度自愿、自觉、积极、主动、刻苦。

②学生学习行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我选择学习内容,设计学习计划,调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展示交流学习成果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① 在教师的指导下,②根据学习任务和目标,组成4~6人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分工负责学习任务,开展6~8分钟的学习活动,教师指导,形成学习结果,展示交流,师生评价、分析、矫正、总结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学习:

①教师指导下,师生互动。

②发现问题,提出猜测或假设,收集资料或实验,解决问题或验证猜测或假设,分析总结的一种学习方式。15.简答题

为什么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要点:

①教学的目的是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好知识„„

②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生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途径、方式、方法、技能等。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学生会学习的目的。

③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必须要解决学生学习的态度问题,学习过程问题,学习方式问题。而自主学习能解决学生学习的态度问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既能解决学习的过程问题,又能解决学习的策略、方式、方法问题。所以„„

16.简答题

研究性学习要点:

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定研究问题或项目。②申请立项。③教师审批。

④形成研究实施计划或方案。⑤开展实践和研究活动。⑥收集整理资料,总结结题。⑦教师、学生评审,展示交流成果。⑧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研究性学习。⑨研究的主体是学生。17.简答题

发展性评价具有哪些功能?(4分)要点:

①激励功能、②诊断功能、③反馈功能、④优化功能、⑤形成功能(3)拓展:

1.新课程与课堂教学 2.新课程与学习动力(4)例题: 1.简答题

新课程、新理念引领课堂新变化,因此有人提出要重构课堂,对于课堂新变化您有哪些基本认识? 要点:

①传统课堂的优点。②传统课堂的缺点。③现代课堂的优点。④现代课堂的缺点。2.论述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既是促进教学的手段,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目标,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点:

①学生学习需要、兴趣等→动机→动力→行为→结果。

②目标需要→目标性动机→外驱力→有行库不稳定→结果不一定理想。③本体性需要、兴趣→本体性动机→内驱力→行为稳定→结果较理想。

④既有目标需要,又有本体兴趣→有两种动机→两种动力→行为强劲而稳定→结果理想

⑤举例分析:怎样发现需要,激励需要,培养兴趣,调控动机,维持动机,维持动力,强化行为,用成功结果激励动机等。形成良好的学习动力循环系统。

A.教学原则 B.教学过程 C.教学方法 D.课程类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A)

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4.教学设计一般主要包括哪些步骤(C)

A.设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学习资源、学习材料和教学媒体;设置教学环境

B.设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内容;学者学习资源;学习材料和多媒体;设置教学环境

C.设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程序;学者教学形式、学习活动、学习材料和教学媒体;设置学习环境

D.设置教学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学者教学形式、学习资源和教学媒体;设置学习环境

5.下列有关新课改教学活动设计要求的说法错误的(A)A.教学目标的多重性 B.教学资源的多元性 C.教学过程的生成性 D.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6.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的发展,下列各种教育内容与方法使用不正确的是()A.对童年期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具体的指示和浅显的道理 B.对童年期的学生,在教学方法上应多采取游戏教学 C.对少年期的学生,在教学上要特别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D.对青年期的学生,要注重培养学生辩证逻辑的思维能力

7.能够使学生看到事物的因果关系,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的教学方法是()A.演示法 B.讨论法 C.练习法 D.实验法

8.粉笔和黑板还是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教学工具(√)9.论述题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哪些基本要素? 要点: ①教学理念。②教学资源。③学生学情。④教师特点。⑤教师设备。⑥教学环境。⑦教学文化。(3)拓展: 1.教案 2.学案 3.导学案

第二篇:教师职称考试新课程理论试题

教师职称考试新课程理论试题大全

1、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同时代发展的主要特征中,可以看到,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二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只有这样他才能具有能够和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并能终身学习。

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什么? 第一,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第四,倡导建构的学习。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4、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第一,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极大的反差。

第二,传统的应该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5、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有什么特点? 各国的课程改革表现出以下一些共同趋势。第一,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

第二,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三,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6、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什么?

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速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8、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9、什么是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10、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加强学科的综合性。第二,设置综合课程。第三,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11、新课程中的分科课程具有什么特点?

第一,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太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摒弃了以往分科课程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从而使分科课程的目标也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位的转向。

第二,在课程内容上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

12、这次课程改革设置了哪些综合课程?

1)《品德与生活》(1——2年级);2)《品德与社会》(3——6年级);3)《科学》(3——6年级);4)《历史与社会》(7——9年级);5)《科学》(7——9年级);6)《艺术》(1——9年级);7)

第三篇:教师考试新课程理论试题及答案

教师考试新课程理论试题及答案

试题目录

1、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什么?

4、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5、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有什么特点?

6、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什么?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8、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9、什么是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10、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1、新课程中的分科课程具有什么特点?

12、这次课程改革设置了哪些综合课程?

13、实施综合课程要注意哪些问题?

14、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哪些内容?

15、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是什么?

16、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17、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二者什么关系?

18、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9、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如何?

20、怎样理解“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

21、我国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22、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

23、国家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24、为了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25、本次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6、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27、怎样理解学生是发展的人?

28、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29、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30、新型师生伦理关系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去努力?

31、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

3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内涵是什么?

33、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

34、教师尤其应该尊重哪六种学生?

35、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努力?

36、尊重学生,怎样才能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37、怎样赞尝每一位学生?

38、怎样帮助学生?

39、自主学习具有哪些特征?

40、什么是合作学习?

41、什么是探究学习?

42、灵活开放与生成发展的课堂运行机制包括哪些内容?

43、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4、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有哪些弊端?

45、面对新课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应如何重建?

46、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47、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8、新课程提出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49、新课程提出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50、新课程提出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51、新课程提出考试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52、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情评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53、实施发展性评价有哪些建议?

54、在课程评价改革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55、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56、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的指标体系包括哪些方面?

57、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58、新课程倡导质性的评价方法,有哪些意义?

59、对成长记录袋进行评分,应注意哪些问题? 60、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61、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哪四个工作环节?

62、反映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哪些内容? 63、如何开展教师自评?

64、推行学生与家长参与教师评价的重要原则是什么?

65、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了哪些变化?

66、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和原则是什么? 67、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是什么?

68、怎样理解国家课程?

69、怎样理解地方课程?

70、怎样理解校本课程?

71、怎样理解课程资源的含义? 72、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有哪些?

73、课程改革为什么要强调课程资源的作用?

74、开发和利用教学活动资源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7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76、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77、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及设计流程是什么?

78、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是什么?

79、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具体方式有哪些? 80、校本课程实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81、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的制订包括哪些方面?

82、怎样理解课程资源? 83、学校课程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84、学校课程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85、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试题及答案

1、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同时代发展的主要特征中,可以看到,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二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只有这样他才能具有能够和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并能终身学习。

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什么?

第一,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第四,倡导建构的学习。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4、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第一,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极大的反差。

第二,传统的应该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5、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有什么特点?

各国的课程改革表现出以下一些共同趋势。第一,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

第二,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6、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什么? 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速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8、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9、什么是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10、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加强学科的综合性。第二,设置综合课程。第三,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11、新课程中的分科课程具有什么特点?

第一,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太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摒弃了以往分科课程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从而使分科课程的目标也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位的转向。

第二,在课程内容上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

12、这次课程改革设置了哪些综合课程?

1)《品德与生活》(1——2年级);2)《品德与社会》(3——6年级);3)《科学》(3——6年级);4)《历史与社会》(7——9年级);5)《科学》(7——9年级);6)《艺术》(1——9年级);7)《体育与健康》(7——9年级)

13、实施综合课程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知识的锁碎化问题。第二,教师的知识和经验问题。第三,管理的问题。

14、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哪些内容?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须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15、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是什么?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16、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整体性。第二,实践性。第三,开放性。第四,生成性。第五,自主性。

17、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二者是什么关系?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具体地说,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不家务事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为使“研究性学习方式”尽快深入人心,有必要设置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再者,即使各门学科有效渗透了“研究性学习方式”,也有必要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

18、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面临任务是: 第一,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

第二,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迅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第三,加信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19、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如何?

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

2)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应适应普能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

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20、怎样理解“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

第一,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第二,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三,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第四,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21、我国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大致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等各部分。在目标的陈述上,都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22、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

一、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二、突破学科中心

三、改善学学习方式

四、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弗的操作性

五、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23、国家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一是根据本学科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划分具体的划分具体的学习领域。二是根据本学科的内容特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状况划分学习水平,这种学习水平不一定与学年水平相重合,在不同的水平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

三是在各学科课程目标的陈述方面,使用明确的行为动词,以精确表述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表现出来的学习结果。

四是确立了恰当的评价系统。

24、为了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第一,要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之间的关系。

第二,要恰当处理学校结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之间的关系;

第三,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第四,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第五,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第六,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 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25、本次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首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再次,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26、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7、怎样理解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8、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29、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作。

30、新型师生伦理关系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第二,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第三,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31、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 第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不家务事学习的促进者。

第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第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第四,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会型的开放的教师。

3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内涵是什么?

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第二,教师是不家务事人生的引路人。

33、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 第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第二,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第三,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第四,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34、教师尤其应该尊重哪六种学生?

1)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2)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3)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

35、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努力?

1)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2)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3)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36、尊重学生,怎样才能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1)不体罚学生;2)不辱骂学生;3)不大声训斥学生;4)不冷落学生;5)不羞辱、嘲笑学生;6)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37、怎样赞尝每一位学生?

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赞赏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 4)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38、怎样帮助学生?

1)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

2)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 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7)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

39、自主学习具有哪些特征?

1)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订学习制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

3)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40、什么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相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

41、什么是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实际社会生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42、灵活开放与生成发展的课堂运行机制包括哪些内容? 1)提前进入情境的“预演”机制。2)呈现材料,融入经验的“体验”机制。3)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4)见机而作的临场应变机制。5)“场外交流”的信息沟通机制。6)课后反思的“回授”机制。

43、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一、主动性;

二、独立性;

三、独特性;

四、体验性;

五、问题性。

44、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有哪些弊端?

第一,以“分”为本,盛行分数管理。第二,以“章”为本,形式广义泛滥。第四,以“权”为本,权立至上。

45、面对新课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应如何重建?

第一,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第二,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

第三,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46、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一、重视发展,淡化化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二、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人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三、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四、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元化。

五、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47、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一)评价内容——仍然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二)评价标准——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三)评价方法——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仍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

(四)评价主体——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五)评价重心——仍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48、新课程提出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

3)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

49、新课程提出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1)打破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

2)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

3)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50、新课程提出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1)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2)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51、新课程提出考试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1)在考试内容方面,应加强与社会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推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3)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4)关于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倡导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惟五录取标准的做法,应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52、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情评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一)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二)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

(三)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趋势。

(四)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

(五)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

(六)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

(七)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53、实施发展性评价有哪些建议?

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思想,可遵循行动研究的方法开展工作。第一,学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并了解教育评价发展的特点与新理念。第二,组织有关人员,开展讨论。

第三,反思已有的教育平价工作,寻找与新课程倡导的教育思想相一致的地方,进行经验总结。

第四,采取行动,具体实施在讨论和反思基础上形成的新评价工作计划。第五,进行阶段性评价,采用多方面信息,总结经验,分析问题,丰富、补充和改进评价工作方案。

54、在课程评价改革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要善于从以住的工作中总结经验与教训。2)要善于借鉴和学习他人的经验。

3)有效选择工作的突破口,分层推进评价改革工作。

55、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1)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2)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

3)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4)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56、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的指标体系包括哪些方面?

(1)道德品质。(2)学习能力。(3)交流与合作。(4)个性与情感。

57、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第一,促进“全面发展”不等同于追求“全优发展”。第二,评价技术的有限性和教育追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58、新课程倡导质性的评价方法,有哪些意义?

(1)质性的评价方法通常记录了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品或者思考等描述性的内容,而不仅仅是一个分数,不仅具体直观地描述出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而且较好全面反映了学生发展的状况。这种评价方法对于新课程倡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2)因为质性的评价方法多以描述和记录为主,即可真实、深入地再现学生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那么,质性的评价方法无疑提供了非常有效的评价手段。因此,质性的评价方法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59、对成长记录袋进行评分,应注意哪些问题?

(1)评分者的选择。由教师评分,还是由学生评分。

(2)评分方式的选择。把成长记录袋作为整体来评分,还是将各项目单独评分,然后计算平均分。

(3)评分结果报告与交流。

60、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首先,它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其次,多元智力理论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再次,多元智力理论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61、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哪四个工作环节?

一、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二、设计评价工具。

三、收集和分析反映教师教学和素质发展的资料和证据。

四、明确促进教师发展的改进要点,制定改进计划。62、反映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哪些内容?

(1)职业道德;(2)了解学生,尊重学生;(3)教学设计与实施;(4)交流与反思。

63、如何开展教师自评?

(一)帮助教师对自评及其价值建立正确的认识,创设具有支持性的教师自评氛围。

(二)帮助教师掌握科学的自评方法。

(三)慎用自评结果,不宜与奖惩挂钩。

(四)与他评结合,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64、推行学生与家长参与教师评价的重要原则是什么?

重要原则之一,学习信任学生和家长。

重要原则之二,学习分析看待评价结果,珍惜相互了解的机会。重要原则之三,校方应综合分析多方信息,不要草率地下结论。重要原则之四,学生、家长参与教师评价时需要引导。65、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了哪些变化?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视角的变化对我国现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及其相关的教学管理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

首行,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其次,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再次,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66、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和原则是什么? 第一个筛子是教育哲学,即课程资源要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宗旨反映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第二个筛子是学习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学生学习的内容条件相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第三个筛子是教学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教师教育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

67、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是什么?

第一,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确定或揭示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把给予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第二,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

第三,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和各种活动场馆、专用教室等的合理建设;

第四,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以了解他们已经具备和尚未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及素质并据此确定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

第五,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各种机构、各种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专门人才等资源;

第六,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68、怎样理解国家课程?

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国家课程的开发主要是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性质与培养目标,制定各个领域或科目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编写教科书。它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的主体部分,涵盖的课程门类和所占课时比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比是最多的,因而在决定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69、怎样理解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地方课程在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基础教育的地域特点、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方面,有着重要价值。70、怎样理解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国家或地方课程计划、学校教育哲学、学生需求评估以及学校课程资源,强调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特别是使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71、怎样理解课程资源的含义?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例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它们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要素。

72、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有哪些?

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士资源等。

73、课程改革为什么要强调课程资源的作用?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不仅设置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而且强调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形成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丰富教学模式。这些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状况。对于学校教师而言,不仅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课程资源的支持,而且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也离不开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特别是像综合实践活动,它虽然是国家规定课程名称和课时、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但具体实施的内容和形式则完全要由学校来决定,是在实践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这就需要对课程资源有充分的认识和便捷的获取途径。否则,课程改革的许多目标就会落空。74、开发和利用教学活动资源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 2)确定学生的现在发展基础和差异; 3)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4)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5)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6)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7)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

7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验证、修订并正式颁各学科课程标准。2)形成教材编写,审定和选用的有效机制。3)形成三级课程管理的具体工作机制。4)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5)初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6)促进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水平。76、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1)具有明确的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2)具有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机构。3)具有钻研精神和专业技能的教师队伍。4)具有科学的课程评价体制。

5)具有基本的办学经费和必备的教育设施与设备。77、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及设计流程是什么?

第一项,成立校本课程发展委员员。

第二项,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依据。第一,国家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指导性文件;第二,学校教育哲学或办学宗旨;第三,学生需求的评估;第四,社会学校课程资源的评估。第三项,校本课程总体目标。第四项,校本课程总体结构。第五项,《课程纲要的撰写》。78、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是什么?

第一,校本课程是我国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弥被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

第二,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需求。

第三,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科研能力的提高。第四,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79、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具体方式有哪些?

1)课程选择;2)课程改编;3)课程整合;4)课程补充;5)课程拓展;6)课程新编。

80、校本课程实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校本课程的原型评价;2)校本课程的试验;3)选择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4)校本课程的时间安排。

81、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的制订包括哪些方面?

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条例。82、怎样理解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主要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83、学校课程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2)坚持权利与责任相统一。3)正确处理好三类课程的关系。4)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84、学校课程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1)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2)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3)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85、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体,学生、教师和学校成为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的主要考察对象,因此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主要包括:

1)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2)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3)促进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

第四篇:网球理论考试辅导

国际标准网球场端线外空地至少有(_____)米。“A.8.23B.6.40

C.3.66

D.1.07” B 2 国际标准网球场边线外空地至少有(_____)米。“A.8.23B.6.40

C.3.66

D.1.07”

C 3 网球双打球场球网的宽度是(_____)米。“A.23.77B.18.27

C.12.80

D.10.97”

C 4 单打支柱之间的宽度是(_____)米。

“A.23.77B.12.80

C.10.97

D.10.05”

D 5 网球场地的单打边线长度是(_____)米。

“A.23.77B.21.52

C.11.885

D.8.23” A 6 网球场地的双打边线长度是(_____)米。

“A.23.77B.21.52

C.11.885

D.8.23” A 7 网球场地的底线宽度是(_____)米。

“A.36.57B.23.77

C.12.80

D.10.97”

D 8 网球单打球场的宽度是(_____)米。

“A.23.77B.12.80

C.10.97

D.8.23”

D 9 网球双打球场的宽度是(_____)米。

“A.23.77B.12.80

C.10.97

D.8.23”

C 10 网球场地一个发球区的宽度是(_____)米。

“A.6.40B.4.5

C.4.115

D.1.07”

C 11 网球场地一个发球区的长度是(_____)米。

“A.6.40B.4.5

C.4.115

D.1.07” A 12 球网中间的高度是(_____)米。

“A.0.914

B.1.07

C.1.115

D.1.37” A 13 球柱的高度是(_____)米。

“A.0.914

B.1.07

C.1.115

D.1.37”

B 14 球场固定物包括球网、网柱、单打支柱等,(_____)不是球场固定物。

“A.看台

B.移动座椅

C.滚动的球

D.司线员”

C 15 正式比赛时,男子单打和(_____)采取5盘3胜制。

“A.女子单打

B.女子双打

C.男子双打

D.混合双打” 16 运动员每胜一球得1分,先得(_____)分为胜1局。

“A.2

B.4

C.6

D.7”

B 17 运动员每胜一局,至少胜对方(_____)分。“A.1

B.2

C.3

D.4”

D 18 进入抢7时,前面已经打了(_____)局比赛。

“A.6

B.8

C.10

D.12”

D 19 进入抢7时,将进行的是第(_____)局比赛。

“A.7

B.9

C.11

D.13”

D 20 比赛采用长盘制时,一盘至少需打(_____)局。“A.4

B.6

C.7

D.9”

B 21 比赛采用短盘制时,一盘至少需打(_____)局。“A.4

B.6

C.7

D.9”

B 22 比赛采用短盘制时,一盘最多需打(_____)局。

“A.6

B.7

C.12

D.13”

D

C

比赛采用长盘制时,一局至少需打(_____)分。“A.4

B.6

C.7

D.13” A 24 比赛采用短盘制时,一局至少需打(_____)分。“A.2

B.4

C.6

D.7”

B 25 发球方赢了4分保住发球局,那么该球员至少发了(_____)分球。“A.4

B.5

C.6

D.7” A 26 发球方赢了4分保住发球局,那么该球员最多发了(_____)分球。“A.4

B.5

C.6

D.7”

C 27 发球时,(_____)为发球失误。

“A.抛球后,球直接落在底线上

B.一只脚越过底线

C.击球的瞬间,双脚同时跃起

D.挥拍后未击中球,但同时用手接住球”

D 28 如果(_____),那么接发球方得分。

“A.发球员同时抛起两个球

B.一发失误

C.二发触网落在中线上

D.二发脚误”

D 29 双打时,如果(_____),判接球方得分。

“A.发球员发球位置错误

B.球发出后滚网落在界外

C.发球时接球方未做好准备

D.二发球触及球柱后,又弹回场内”

D 30 双打时,如果(_____),判发球方得分。

“A.接球方接球位置错误

B.二发时,球发出后滚网落在界内

C.发球时,接球方未做好准备

D.接发球滚网后落在界外”

D 31 发出的球,在落地前触及(_____),判发球失误。

“A.球网

B.中心带

C.球柱

D.网边白布” 32 假如(_____),判对方失分。

“A.击出的球滚网后,落在对方界内

B.在球未落地时,将球击过网

C.在球第二次落地前,将球击过网

D.对方还击空中球失败”

D 33 当比分为(_____),应在1号发球区发球。

“A.15-0

B.30-15

C.30-30

D.40-0”

C 34 当比分为(_____),应在2号发球区发球。

“A.15-15

B.30-15

C.30-30

D.40-15”

抢7时,比分为(_____),双方应交换位置。

“A.2-2

B.3-3

C.4-4

D.5-5”

B 36 抢7时,比分为(_____),应在1号发球区发球。

“A.2-1

B.3-3

C.4-1

D.5-0”

B

C B

抢7时,比分为(_____),应在2号发球区发球。

“A.2-2

B.3-1

C.4-4

D.6-5”

D 38 当球反弹后回过网去,追击该球的一方(_____),可判击球方得分或重赛。

“A.受到对方阻碍未能击球

B.在网前抛拍击中该球

C.在网前过网击中该球

D.进入对方场区击中该球” A 39 在双打比赛中,运动员的第一发球,打中自己的同伴,该球应判(_____)。

“A.失误

B.重发

C.失分

D.以上都不是” A 40 网球的发球方法基本上有(_____)。

“A.平击发球

B.侧旋发球

C.上旋发球

D.以上都是”

D 41 发球员第一次发球失误。在第二次发球时,接球员正在整理衣服,这时发来的球落在发球区内,接球员将球接住。裁判应判(_____)

“A.重发球,并且只有一次发球机会。

B.重赛,并有两次发球机会

C.发球员得分

D.以上都不正确”

B 42 发生下列(_____)情况时,判脚误。

“A.发球时,球拍与球接触前瞬间,脚踩线

B.发球时,球拍与球接触前或接触瞬间,双脚离地跳起

C.任何一脚悬空摆越端线而未触及场区的地面

D.以上情况都是” A 43 网球比赛的基本要素是(_____)。

“A.角度、速度、高度

B.速度、高度、深度

C.深度、高度、角度

D.角度、速度、深度”

D 44 网球打法一般分为(_____)。

“A.底线型

B.上网型

C.综合型

D.以上都是”

D 45 网球运动的主流打法是(_____)。

“A.底线型和上网型

B.上网型和综合型

C.底线型和综合型

D.以上都不是”

C 46 在运动员发球失误时,司线员要呼报(_____)。

“A.Fault

B.Out

C.Net

D.Service” A

在运动员往返击球时球出界,司线员要呼报(_____)。

“A.Out

B.Fault

C.Net

D.Service” A 48 在运动员发球触网后落在界内,司线员要呼报(_____)。

“A.Out

B.Fault

C.Net

D.Service”

C 49 在球两次落地前未能还击,裁判员呼报(_____)。

“A.Fault

B.double Fault

C.Not Up

D.Out”

C 50 在比分为30-30时,报分为(_____)。

“A.Thirty-Thirty

B.Thirty-All

C.Deuce

D.以上都可以”

B 51 在比分为40-40时,报分为(_____)。

“A.Forty-Forty

B.Forty-All

C.Deuce

D.以上都可以”

C 52 在发球员踩线时,呼报为(_____)。

“A.Out

B.Fault

C.Foot Fault

D.Foul Shot”

C 53 在发球触网落在界外时,呼报为(_____)。

“A.Fault

B.Foot-Fault

C.Let

D.Net” A 54 比赛在红土球场上进行,一远边线司线员呼报“out”,主裁判怀疑该球是界内球。此时他应(_____)。

“A.判重赛

B.要求司线员检查球印

C.亲自检查球印

D.判击球方得分”

C 55 司线员比赛期间看到有球滚到身边,他应该(_____)。

“A.不理睬该球

B.捡起该球交给捡球员

C.招呼捡球员过来捡走该球

D.举手示意主裁” A 56 球场上的永久固定物包括:_____

“A.球网、球柱、单打支柱、网绳或钢丝绳、中心带及网带。

B.挡板、看台、场地周围固定的和可移动的椅子以及占有者、场地周围和上方的固定物。

C.处于各自预定位置的裁判、司网裁判、脚误裁判、司线员和球童。

D.以上都是。”

D 57 双打比赛中发球员发出的球擦网柱后并触及接球方网前运动员身体。裁判应判(_____)“A.发球得分

B.发球失误

C.重发球

D.重赛”

B 58 单打比赛中,发球员发出的球擦单打支柱后落在有效区域。裁判应判(_____)。“A.发球得分

B.发球有效

C.发球失误

D.重发球”

C 59 发球时,发球员向上抛起两个球,判(_____)。

“A.发球失误

B.如果是二发,判失分

C.重发球

D.以上都不是”

C 60 抢7局中,一方连发三个球,则应判(_____)。

“A.第三个发球无效

B.发球方第三个球失分

C.对方连发三个球

D.不做更改,继续比赛”

C 61 发球员在一发时拍弦断了,发出的球落在界外。那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A.裁判员判他一发失误

B.他继续二发

C.他可以取一块备用球拍继续比赛

D.他不可以换拍”

D 62 发球员在二发时拍弦断了,发出的球落在界内,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A.重发球

B.双误

C.继续比赛

D.接球方得分”

C 63 赛前抽签得胜者有权首先选择(_____)。

“A.球权

B.场地

C.要求对方选择

D.以上都是”

D 64 高水准的发球,它的力量源泉来自于(_____)。

“A.手腕的动作

B.前臂的内旋

C.腿部的动作

D.肘部的伸展”

C 65 一个好的二发战术是(_____)。

“A.稳定

B.变化不同的旋转和速度

C.不要发浅球

D.以上都正确” D 66 打双打时非常重要的是(_____)。

“A.站在比单打发球时还要靠近中心点的地方发球

B.尽可能的站在离网远的地方发球

C.使你的对手从下向上截击

D.以上无一正确”

C 67 在技术动作的产生过程中,最佳的生物力学的顺序依次为(_____)。

“A.从身体小的部分到大的部分

B.从身体大的部分到小的部分

C.从身体正中的重心开始

D.从头部往下开始”

B 68 “网球肘”是网球运动常见的伤痛,其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_____)。

“A.技术动作不够合理,如直臂击球等

B.发力时腕、肘部的翻转太剧烈,使局部肌肉受力太大

C.运动时间过长,超负荷练习

D.以上都是”

D 69 提高网球技术,最具有积极意义的方法是(_____)。

“A.增加练习时数

B.保证练习质量、提高练习效率

C.以上都是

D.以上都不是”

B 70 网球比赛中的基本打法有底线型、上网型和综合型。上网型打法的代表人物是(_____)。“A.费德勒

B.德约科维奇

C.拉夫特

D.纳达尔”

C 71 双打理想的接发球路线是(_____)。

“A.打中路球

B.打发球者的脚下球

C.调高球过网前者的头顶

D.以上都是”

D 72 男子网球选手新一代“天王”代表人物是(_____)。

“A.桑普拉斯

B.萨芬

C.费德勒

D.费雷罗”

C 73 二十岁以前,五次夺得大满贯赛事冠军,成为网球史上最年轻的世界排名第一的选手是(_____)。

“A.格拉夫

B.辛吉斯

C.海宁

D.克里斯特尔斯”

B 74 网球运动自我锻炼的原则是(_____)。

“A.形成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

B.提高持续击球能力,做到自然、协调、放松

C.形成自己的技术风格和特长

D.以上都是”

D 75 在单淘汰赛制中,有32名运动员,一般设立(_____)位种子选手。

“A.4

B.6

C.8

D.12”

C 76 在雅典奥运会上(_____)夺得女双金牌,是中国在奥运会上获得的第一块网球奖牌,为中国网球运动取得历史性突破。

“A.郑洁与晏紫

B.李婷与孙甜甜

C.李婷与李娜

D.郑洁与李婷”

B 77 我国网球运动在2004年(_____)奥运会上获得第一块网球女双金牌,取得历史性突破。

“A.希腊

B.雅典

C.盐湖城

D.巴塞罗那”

B 78 1989年的法国网球公开赛,17岁的美籍华裔选手(_____),成为此项赛事的最年轻的单打冠军,这是第一位亚洲血统的选手获此殊荣。

“A.王钰

B.张德培

C.孙鹏

D.以上都不是”

B 79 在国际著名网球比赛中,(_____)是在红土球场上举行的赛事。

“A.温布尔顿网球锦标赛

B.法国网球公开赛

C.美国网球公开赛

D.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

B 80 网球运动的起源及演变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网球孕育在法国,诞生在(_____),开始普及和形成高潮在美国,现盛行全世界。

“A.阿根廷

B.英国

C.西班牙

D.澳大利亚”

B 81(_____)年在雅典举行的第一届奥运会上,网球的男子单打和双打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A.1872

B.1896

C.1928

D.1968”

B 82 大型网球比赛一般采用(_____)赛制进行比赛。

“A.单循环

B.分组循环

C.单淘汰

D.主客场制”

C

奥运会的网球比赛共设(_____)项目。“A.男子单打、女子单打两个

B.男子双打、女子双打两个

C.男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单打和女子双打四个

D.男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单打、女子双打和团体五个”

C 84 单打支柱的高度为

“A.1米

B.0.914米

C.1.07米

D.1.37米”

C 85 赛前的准备活动不超过

“A.10min

B.5min

C.2min

D.没有限制”

B 86 练习发球可以在

“A.每一个球员发第一分之前任何时候进行;

B.比赛第一分开始之前的准备活动;

C.每一盘的开始;

D.只要对手同意,可以在比赛的任何时候进行;”

B 87 球在比赛中破了,则该分应

“A.重赛

B.重发球

C.主裁判定

D.运动员定” A 88 在一场比赛的开始,抽签获胜方可以

“A.只能选择发球或接发球

B.只能选择发球、接发球或场区

C.选择发球、接发球、场区或要求对方选择

D.既选择场区,又选择发球、接发球权”

C 89 双打比赛中,决胜局球员接球次序错误,若在第二分进行后发现,其接球次序应

“A.按错误的次序维持到赛完此局

B.立即纠正错误

C.立即纠正错误并重赛

D.决胜局换边时再纠正” A 90 比赛因雨暂停,此时球员可以接受指导吗

“A.是

B.否

C.需经裁判长同意

D.需经主裁同意”

B 91 发球时第一发球触网后,未着地前触及接球员的衣服,应判

“A.重发球

B.重赛

C.接球员失分

D.发球员失分” A 92 单打比赛中,发球员第一发球失误,第二发球碰到单打支柱后,进入有效发球区,应判“A.发球员失分

B.第二发球重发

C.该分重赛” A 93 在无占先的非决胜局中,当发球员发第7分时,应站在哪边

“A.由发球员决定

B.右边

C.左边

D.由接球员决定”

D 94 在正常的比分中,30:40意味着什么

“A.发球方获胜

B.接发球方获胜

C.双方都可能获胜

D.下一分获得者胜这一局”

C 95 什么决定接发球员是否已经准备好了。

“A.接发球员的准备动作

B.发球员发球,接发球员必须准备

C.发球员问接发球员是否已经准备好

D.裁判员示意发球员,接发球员已准备好” A 96 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下手发球动作是犯规

B.如果发球员挥拍而没有触到抛出的球是犯规

C.如果发球员挥拍抛球,然后用手接住球是犯规

D.当球落地弹起后再发出是合法的”

B 97 对手上洗手间时球员可以接受指导吗?

“A.是

B.否

C.须经裁判长同意

D.须经主裁判同意”

B 98 当一对双打选手正在接发球时,谁可能叫发球出界?

“A.只有接球员

B.只有接球员的同伴

C.要么接球员,要么接球员的同伴

D.发球员或发球员的同伴”

C

下面哪种说法正确:当球在本方场区反弹回对方场区时。

“A.球员的球拍可以越过球网击球。

B.球员不能越过球网击球。

C.球员击球后可以用球拍触网。

D.如果风使球慢下来,球员可以过网击球。” A 100 球员对球场上所发生的事实问题,有权向裁判长或监督提出申诉

“A.是

B.否

C.需由教练决定

D.需由对手决定”

B 101 当一个明显出界的球被在底线后的运动员击了一下,应如何裁判:

“A.此分重赛

B.击此球的运动员失分

C.接此球的运动员赢此分

D.接住此球的运动员失分”

D 102 一个击到线上的球,在此边的运动员应该

“A.喊好球并继续比赛

B.重赛

C.喊出界

D.不要说话继续比赛”

D 103 主裁改判司线员的裁决时,司线保持沉默,但球员质问时,司线员应

“A.呈现原来判决的手势

B.向运动员进行解释

C.继续保持沉默

D.更改判决”

C 104 如果一个运动员在单打比赛中站在错误的位置发球,该如何裁决

“A.此分算,下一分应站在正确位置。

B.此分重赛。

C.此分算,发球员继续站在错误的位置直到此局结束。

D.发球员此局算输。” A 105 司线员判决错误,应

“A.将错就错

B.该分结束后报告主裁

C.若运动员提出疑议后更改

D.立即更改,并报出正确判决”

D 106 球员不满司线员的判决,提出抗议,主裁应

“A.可以改判

B.询问司线员

C.重赛

D.维持原判”

D 107 司线员在比赛进行中,只要呼报出界球“out”,而靠近线的好球则

“A.呼报“界内”

B.作界内手势

C.呼报+手势

D.不理会”

B 108 换球时刚好要进行决胜局,不能换球,主裁应在次盘的第几局再换球

“A.4局

B.3局

C.2局

D.1局”

C 109 避震器应装置在拍线没有交叉的地方,数量为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没有限制”

D 110 三盘二胜的双打比赛在一盘结束后,原来站在右边接球者,可改站在左边接球

“A.对

B.错

C.需经主裁同意

D.由教练决定” A 111 第二发球,司线员报出界的同时主裁作出改判,接球员虽有击球动作但未能击到球,则:“A.重赛

B.第二发重发

C.接球者失分

D.请示裁判长”

C 112 在比赛进行中,有一个球滚入场内时该如何裁判

“A.此时立刻停赛

B.只有当球滚入本方区域的运动员可以叫重赛

C.比赛继续

D.双方运动员都应该立即要求重赛”

D 113 信任制比赛中,在有争议的情况下,谁是最终决定者

“A.教练

B.比赛中的运动员

C.任何清晰看到比此问题的人

D.此分自动重赛”

B 114 运动员什么时候换场地

“A.每一局后

B.每一盘后

C.当总局数相加为偶数时

D.当总局数相加为奇数时”

D 115 在平局决胜制时,什么时候交换场地

“A.当分数相加为奇数时

B.6:6平时

C.下一盘开始前

D.每6:6平时并且下一盘开始前”

B 116 运动员在右区发球,虽然脚踩中点的假定延长线上,但在他挥拍击球时却提脚进入规定的区域,裁判应判

“A.重发球

B.脚误

C.合法发球

D.重赛”

B 117 单打决赛最后一分球远边线员报出界,运动员甲将获冠军。裁判员觉得是压线球,报分前运动员乙提出疑问,说是好球,应改判。此时,裁判员应判

“A.重赛

B.好球

C.出界

D.由裁判长决定”

B 118 运动员甲上网扣杀,收不住脚,在球第二次落地前,用球拍支撑了一下对方球场地面(身体衣服未触网)。这时主裁应

“A.如乙未能有效还击,则判甲得分。

B.如乙有效还击,则比赛继续进行。

C.判乙得分。

D.视甲回击情况而定。”

C 119 在ATP双打比赛中,运动员可以去几次洗手间(三盘两胜)? “A.每名运动员可以去一次

B.每对运动员可以去一次

C.每名运动员可以去两次

D.每对运动员可以去两次”

D 120 在女子单打比赛中,一名运动员在准备活动期间去了一次洗手间。他还可以去洗手间或更换衣服几次?

“A.无。

B.一次。

C.两次。

D.三次。”

B 121 在大满贯男子比赛中,一名运动员以被给予了三次处罚(警告、罚一分和罚一局)。随后在比赛中,他大声地喊:“这真他妈的是一个可恶的赛事!”此时主裁判应如何处理? “A.不予理睬

B.在下次换边时提醒该运动员注意

C.给予其违反行为准则的处罚,罚其失一局

D.请裁判长或监督到场,主裁判就该运动员的行为向裁判长或监督汇报”

D 122 在国际网联男子巡回赛硬地双打比赛中,主裁判负责呼报所有的线(采用的是一人裁判制)。在对打过程中,有一球落在了底线附近,此时裁判的视线被挡住,而“运动员对落在底线附近的球没有任何反应”,比赛继续进行。此时裁判应该如何去做? “A.停止比赛,重赛该分

B.呼报该球出界

C.继续比赛。如在该分结束后运动员提出异议,在重赛此分

D.继续比赛。即使在该分结束后运动员提出异议,该分也不可重赛”

D 123 第一发球失误后,捡球员很快将球拾起,并朝自己的位置跑去。而发球员没有等捡球员跑到位,便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发球的动作。主裁判看到这种情况应如何处理?

“A.如果发球员提出异议,则让其重发两次。

B.无论如何都应重发两次。

C.重发第二次发球。”

C 124 在比赛进行中,主裁判看到球击到了运动员的手(持拍手),主裁判应该如何处理? “A.该运动员失分。

B.该运动员得分。

C.继续比赛。” A 125 在国际网联男子巡回赛室外硬地比赛中,当下起小雨的时候,主裁判检查场地并发现球场上特别滑。然而看上去雨象是就要停了,而且场地也很快就可以使用了。此时主裁判应如何去做?

“A.宣布:“暂停”,并允许运动员离开场地

B.宣布:“暂停”,不允许运动员离开场地

C.中止比赛,并要求运动员呆在场地上”

B 126 一名运动员离开球场去洗手间,同时有司线员陪同。该运动员走进去时遇见其教练员,然后该教练员对运动员进行了指导。此时司线员该如何去做? “A.不予理睬。

B.当运动员和司线员回到场地后,将发生的事情向主裁判汇报。

C.告诉运动员他违反了行为准则,并在回到场地后向主裁判汇报发生的事情。”

C 127 接受治疗的运动员在接受治疗时脱下了袜子和鞋。当三分钟治疗时间结束后,主裁判应如何宣报?

“A.“时间到”(TIME)

B.“治疗结束,准备开赛”(treatment

Complete)

C.“治疗结束”,并在运动员于事宜的时间内穿好袜子和鞋之后,宣报“准备开赛””

C 128 一名运动员对司线员的呼报非常气愤。他盯着司线员,并故意将球拍朝他用力地摔去。在此之前,该运动员并未违反任何行为准则。主裁判该如何处理? “A.不做任何处理

B.下次交换场地时,对该运动员进行口头提醒

C.根据行为准则,裁判“警告一次”

D.请裁判员或监督来商讨是否立即给予运动员“取消比赛资格”的处罚”

D 129 第一盘的比分是7:5。该盘结束后,运动员坐到休息椅上进行盘间休息。在主裁判宣报“准备开赛”后,双方运动员交换场地,出现了站错场区的现象(应回到第一盘结束时各自的场区)。该错误在比赛完一分后才发现(15:0)。此时该如何处理?

“A.立即交换场地,并重新开始该局比赛。

B.立即交换场地,比分为15:0。

C.在该局结束后交换场地。

D.三局结束后再交换场地。”

B 130 双打比赛中,发球员第一次发球击中本方同伴身体。这时应判? “A.接发球得分

B.判发球方失误

C.发球方失分

D.重发球”

B 131 发球员第一次发球失误。在第二次发球时,接球员正在整理衣服,这时发来的球落在发球区内,接球员将球接住,裁判应判: “A.重发球,并且只有一次发球机会

B.重赛,并有两次发球机会

C.发球员得分” A

运动员甲第一次发球失误,第二次发球时,球在空中与临场的球相撞,裁判应判为: “A.重发球

B.重赛

C.双误”

B 137 单打比赛中最后一分球,司线员报出界,运动员甲应得分获胜。此球裁判员觉得是压线球,但报分前乙提出异议,说是好球。那么,裁判员应判为:

“A.重赛。

B.好球。

C.出界。”

B 138 运动员上网扣杀,收不住脚,在球第二次落地前,用球拍支撑了一下对方球场地面(身体衣服均未触网)。这时主裁应:

“A.坚持判出界。

B.看对方是否接到球,再作决定。

C.继续比赛。” A

比赛进行中,球落在甲方端线处。主裁判认为是好球,甲认为是出界而未还击。甲失分后,向主裁申诉,主裁判报分后,令比赛继续进行,甲拒绝比赛。这时主裁应:

“A.请裁判长来处理。

B.按三级罚分制来处罚。

C.请该运动员的教练来处理。”

B 140 比赛在硬地场上进行,一方队员在远边线处打“out”,主裁判怀疑该球是界内球。此时他应判:

“A.重赛。

B.请司线员上场检查球印。

C.接球方失分。”

C 141 一个好的二发战术是:

“A.稳定B.变化不同的旋转和速度C.不要发浅球D.以上都正确” D 142 一个好的穿越球战术是:

“A.如果可能,仅全力打一个过网较低的穿越球。

B.打一个弧度高的穿越球。

C.打一个落点深的斜线穿越球。

D.挑一个浅的但角度大的高球。” A 143 打双打时非常重要的是:

“A.站在比单打发球时还要靠近中心点的地方发球。

B.尽可能的站在离网远的地方。

C.使你的对手从下向上截击。

D.以上无一正确。”

C 144 最理想的技术动作是:

“A.在不导致受伤的情况下,有效地结合力量与控制,运用在击球动作和跑动中。

B.符合人类运动学和生物力学原理的。

C.帮助运动员取得最好成绩的。

D.以上都不是。” A 149 罚分制是对违反运动员行为准则的运动员进行处罚的方法,具体分为:

“A.警告,严重警告。

B.警告,罚失一分。

C.警告,罚失一分,罚失一局。

D.警告,罚失一分,罚失一局,取消比赛资格。”

D 150 司线员的手势要及时、准确、大方,呼报和手势的顺序是:

“A.先呼报、后做手势。

B.先做手势、后呼报。

C.呼报的同时做手势。” A

151 64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时,抽签应设_____ 名种子。

“A.8

B.9

C.10

D.12” A 152 国际网联将裁判长分为:

“A.铜牌裁判长银牌裁判

B.金牌裁判长银牌裁判长

C.铜牌裁判长金牌裁判长

D.金牌裁判长铜牌裁判”

B 153 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_____ 年在古奥运会发祥地举行的。

“A.1896,希腊

B.1900,希腊

C.1896,巴斯达

D.1900,巴斯达” A 154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格言是_____。

“A.团结、和平、友谊、向困难挑战

B.更快、更高、更强

C.参与第一、胜利第二

D.提高运动水平,不断进取,挑战自我”

B 155 国际职业网球联合会的英文缩写为______。

“A.ATP

B.WTA

C.PDF

D.IAAF” A 156 击球深度是指运动员击球过网落在场内,其球的落点距离对方______远近的程度。“A.端线

B.发球线

C.边线” A 157 上网截击的握拍方式通常采用______。

“A.大陆式

B.东方式

C.西方式

D.半西方式” A 158 在反拍抽击球时,要想使球速加快,应在_____击球。

“A.球弹起后的上升期

B.球弹起后的最高点

C.弹起后的下降期” A 159 网球的步法基本以______和滑步为主。

“A.垫步

B.跳步

C.交叉步”

C 160 网球单项比赛中,运动员______接受教练员的指导。

“A.可以

B.不可以

C.没有具体要求”

B 161 发球时,球抛得太靠前了,可以______。

“A.重新抛球

B.移动到球的位置去击球

C.站在原地击球” A 162 对付接发球上网者最有效的方法是______。

“A.挑高球战术

B.提高一发的命中率

C.放小球战术”

B 163 _______多样化促进了运动员的技术更加全面地发展。

“A.比赛场地

B.球拍

C.球线” A 164 通常所说的拍面打开是指击球时拍面与地面所形成的角度______。

“A.为90度

B.大于90度

C.小于90度”

B 165 接发球员站位时,接第一发球站位比接第二发球站位_______。

“A.稍后些

B.稍前些

C.无变化” A 166 初学底线正,反手技术时,应以击球时的_______。

“A.稳定性为主

B.深度为主

C.力量为主” A 167 在比赛中运动员应在_______交换场地。

“A.随时

B.单数局结束之后

C.赢球之后”

B 168 用正,反拍强有力的抽击球,调动对方大角度跑动,是采用_______的战术。

“A.反攻战术B.拉攻战术

C.对攻战术

D.对拉战术”

C

第五篇:教师职称考试新课程理论问答题及答案

教师职称考试新课程理论问答题及答案

1、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什么?

4、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5、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有什么特点?

6、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什么?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8、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9、什么是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10、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1、新课程中的分科课程具有什么特点?

12、这次课程改革设置了哪些综合课程?

13、实施综合课程要注意哪些问题?

14、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哪些内容?

15、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是什么?

16、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17、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二者什么关系?

18、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9、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如何?

20、怎样理解“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

21、我国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22、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

23、国家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24、为了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25、本次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6、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27、怎样理解学生是发展的人?

28、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29、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30、新型师生伦理关系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去努力?

31、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

3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内涵是什么?

33、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

34、教师尤其应该尊重哪六种学生?

35、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努力?

36、尊重学生,怎样才能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37、怎样赞尝每一位学生?

38、怎样帮助学生?

39、自主学习具有哪些特征?

40、什么是合作学习?

41、什么是探究学习?

42、灵活开放与生成发展的课堂运行机制包括哪些内容?

43、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4、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有哪些弊端?

45、面对新课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应如何重建?

46、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47、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8、新课程提出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49、新课程提出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50、新课程提出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51、新课程提出考试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52、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情评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53、实施发展性评价有哪些建议?

54、在课程评价改革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55、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56、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的指标体系包括哪些方面?

57、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58、新课程倡导质性的评价方法,有哪些意义?

59、对成长记录袋进行评分,应注意哪些问题? 60、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61、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哪四个工作环节?

62、反映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哪些内容? 63、如何开展教师自评?

64、推行学生与家长参与教师评价的重要原则是什么?

65、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了哪些变化?

66、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和原则是什么? 67、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是什么?

68、怎样理解国家课程?

69、怎样理解地方课程?

70、怎样理解校本课程?

71、怎样理解课程资源的含义? 72、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有哪些?

73、课程改革为什么要强调课程资源的作用?

74、开发和利用教学活动资源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7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76、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77、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及设计流程是什么?

78、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是什么?

79、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具体方式有哪些? 80、校本课程实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81、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的制订包括哪些方面?

82、怎样理解课程资源?

83、学校课程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84、学校课程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85、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同时代发展的主要特征中,可以看到,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二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只有这样他才能具有能够和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并能终身学习。

2、第一,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第四,倡导建构的学习。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4、第一,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极大的反差。第二,传统的应该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5、各国的课程改革表现出以下一些共同趋势。第一,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第二,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三,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6、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速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7、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8、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9、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10、第一,加强学科的综合性。第二,设置综合课程。第三,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11、第一,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太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摒弃了以往分科课程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从而使分科课程的目标也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位的转向。第二,在课程内容上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12、1)《品德与生活》(1——2年级);2)《品德与社会》(3——6年级);3)《科学》(3——6年级);4)《历史与社会》(7——9年级);5)《科学》(7——9年级);6)《艺术》(1——9年级);7)《体育与健康》(7——9年级)

13、第一,知识的锁碎化问题。第二,教师的知识和经验问题。第三,管理的问题。

14、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须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15、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16、第一,整体性。第二,实践性。第三,开放性。第四,生成性。第五,自主性。

17、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 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具体地说,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不家务事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为使“研究性学习方式”尽快深入人心,有必要设置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再者,即使各门学科有效渗透了“研究性学习方式”,也有必要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

18、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面临任务是:第一,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第二,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迅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第三,加信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19、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2)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应适应普能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20、第一,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第二,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三,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第四,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21、大致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等各部分。在目标的陈述上,都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22、一、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二、突破学科中心。

三、改善学学习方式

四、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弗的操作性

五、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23、一是根据本学科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划分具体的划分具体的学习领域。二是根据本学科的内容特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状况划分学习水平,这种学习水平不一定与学年水平相重合,在不同的水平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三是在各学科课程目标的陈述方面,使用明确的行为动词,以精确表述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表现出来的学习结果。四是确立了恰当的评价系统。

24、第一,要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之间的关系。第二,要恰当处理学校结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之间的关系;第三,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第四,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第五,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第六,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25、首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再次,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26、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7、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8、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29、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作。

30、第一,树立教育民主思想。第二,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第三,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31、第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不家务事学习的促进者。第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第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第四,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会型的开放的教师。

32、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第二,教师是不家务事人生的引路人。

33、第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第二,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第三,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第四,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34、1)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2)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3)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 35、1)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2)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3)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36、1)不体罚学生;2)不辱骂学生;3)不大声训斥学生;4)不冷落学生;5)不羞辱、嘲笑学生;6)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37、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3)赞赏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 4)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38、1)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2)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7)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39、1)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订学习制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

3)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

40、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相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

41、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实际社会生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 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42、1)提前进入情境的“预演”机制。2)呈现材料,融入经验的“体验”机制。3)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4)见机而作的临场应变机制。

5)“场外交流”的信息沟通机制。6)课后反思的“回授”机制。

43、一、主动性;

二、独立性;

三、独特性;

四、体验性;

五、问题性。

44、第一,以“分”为本,盛行分数管理。第二,以“章”为本,形式广义泛滥。第四,以“权”为本,权立至上。

45、第一,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第二,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第三,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46、一、重视发展,淡化化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二、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人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三、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四、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元化。

五、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47、(一)评价内容——仍然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二)评价标准——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三)评价方法——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仍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

(四)评价主体——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五)评价重心——仍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48、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3)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 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49、1)打破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2)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

3)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50、1)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2)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51、1)在考试内容方面,应加强与社会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推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3)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4)关于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倡导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惟五录取标准的做法,应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52、(一)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二)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

(三)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趋势。

(四)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

(五)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

(六)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

(七)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53、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思想,可遵循行动研究的方法开展工作。第一,学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并了解教育评价发展的特点与新理念。第二,组织有关人员,开展讨论。第三,反思已有的教育平价工作,寻找与新课程倡导的教育思想相一致的地方,进行经验总结。第四,采取行动,具体实施在讨论和反思基础上形成的新评价工作计划。第五,进行阶段性评价,采用多方面信息,总结经验,分析问题,丰富、补充和改进评价工作方案。54、1)要善于从以住的工作中总结经验与教训。2)要善于借鉴和学习他人的经验。3)有效选择工作的突破口,分层推进评价改革工作。55、1)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2)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3)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4)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56、(1)道德品质。(2)学习能力。(3)交流与合作。(4)个性与情感。

57、第一,促进“全面发展”不等同于追求“全优发展”。第二,评价技术的有限性和教育追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58、(1)质性的评价方法通常记录了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品或者思考等描述性的内容,而不仅仅是一个分数,不仅具体直观地描述出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而且较好全反映了学生发展的状况。这种评价方法对于新课程倡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2)因为质性的评价方法多以描述和记录为主,即可真实、深入地再现学生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那么,质性的评价方法无疑提供了非常有效的评价手段。因此,质性的评价方法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59、(1)评分者的选择。由教师评分,还是由学生评分。(2)评分方式的选择。把成长记录袋作为整体来评分,还是将各项目单独评分,然后计算平均分。(3)评分结果报告与交流。

60、首先,它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其次,多元智力理论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再次,多元智力理论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

61、一、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二、设计评价工具。

三、收集和分析反映教师教学和素质发展的资料和证据。

四、明确促进教师发展的改进要点,制定改进计划。

62、(1)职业道德;(2)了解学生,尊重学生;(3)教学设计与实施;(4)交流与反思。

63、(一)帮助教师对自评及其价值建立正确的认识,创设具有支持性的教师自评氛围。

(二)帮助教师掌握科学的自评方法。

(三)慎用自评结果,不宜与奖惩挂钩。

(四)与他评结合,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

64、重要原则之一,学习信任学生和家长。重要原则之二,学习分析看待评价结果,珍惜相互了解的机会。重要原则之三,校方应综合分析多方信息,不要草率地下结论。重要原则之四,学生、家长参与教师评价时需要引导。

65、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视角的变化对我国现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及其相关的教学管理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首先,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其次,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再次,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

66、第一个筛子是教育哲学,即课程资源要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宗旨反映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第二个筛子是学习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学生学习的内容条件相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第三个筛子是教学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教师教育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

67、第一,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确定或揭示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把给予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第二,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第三,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和各种活动场馆、专用教室等的合理建设;第四,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以了解他们已经具备和尚未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及素质并据此确定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第五,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各种机构、各种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专门人才等资源;第六,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68、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国家课程的开发主要是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性质与培养目标,制定各个领域或科目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编写教科书。它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的主体部分,涵盖的课程门类和所占课时比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比是最多的,因而在决定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69、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地方课程在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基础教育的地域特点、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70、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国家或地方课程计划、学校教育哲学、学生需求评估以及学校课程资源,强调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特别是使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71、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例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它们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要素。

72、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士资源等。

73、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不仅设置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而且强调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形成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丰富教学模式。这些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状况。对于学校教师而言,不仅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课程资源的支持,而且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也离不开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特别是像综合实践活动,它虽然是国家规定课程名称和课时、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但具体实施的内容和形式则完全要由学校来决定,是在实践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这就需要对课程资源有充分的认识和便捷的获取途径。否则,课程改革的许多目标就会落空。74、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2)确定学生的现在发展基础和差异;3)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4)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5)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6)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7)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75、1)验证、修订并正式颁各学科课程标准。2)形成教材编写,审定和选用的有效机制。3)形成三级 课程管理的具体工作机制。4)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5)初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6)促进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水平。76、1)具有明确的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2)具有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机构。3)具有钻研精神和专业技能的教师队伍。4)具有科学的课程评价体制。5)具有基本的办学经费和必备的教育设施与设备。

77、第一项,成立校本课程发展委员员。第二项,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依据。第一,国家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指导性文件;第二,学校教育哲学或办学宗旨;第三,学生需求的评估;第四,社会学校课程资源的评估。第三项,校本课程总体目标。第四项,校本课程总体结构。第五项,《课程纲要的撰写》。78、第一,校本课程是我国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弥被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第二,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需求。第三,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科研能力的提高。第四,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79、1)课程选择;2)课程改编;3)课程整合;4)课程补充;5)课程拓展;6)课程新编。80、1)校本课程的原型评价;2)校本课程的试验;3)选择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4)校本课程的时间安排。

81、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条例。

82、课程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主要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83、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2)坚持权利与责任相统一。3)正确处理好三类课程的关系。4)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84、1)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2)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3)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85、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体,学生、教师和学校成为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的主要考察对象,因此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主要包括:1)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2)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3)促进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

下载教师理论考试(新课程、教学设计)辅导(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理论考试(新课程、教学设计)辅导(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新课程理论测试题

    南古学区教师新课程理论测试题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 1、相对于传统教学评价来讲,新课程所提倡的评价更加倾向于过去所忽视的( )评价 A、终结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量化 D、......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与新课程知识

    l、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1)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 (2)试点实验阶......

    新课程理论考试模拟试题

    2010年教师职称考试新课程理论考试模拟试题及含答案 一, 单选 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C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 ②培养环境意识 ③......

    新课程教学理论学习心得

    新课程教学理论学习心得 姜振华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观念、行为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教师从知识权威逐步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

    新课程教学理论学习心得

    新课程教学理论学习心得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理念、内容、方法也被愈来愈多的师生所接受。这场深刻的教育改革,对于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来说,既是一次考验,也是......

    新课程理论

    新课程强调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

    新课程理论

    一、新的教学观 1、教学目的的新演变——新的教学目的观 (1)双基观: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 (2)智能观:加强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3)素质观:加强基础,增强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

    教师新课程理论(共5篇)

    1、什么是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我国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