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学期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学期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复习
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多位数乘一位数》单元的“整理和复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进行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数学认知结构,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二是集中安排了一个练习,在学生回顾整理的基础上对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进行复习巩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可以用笔算,也可以用估算和口算。过去在教学中只重视学生掌握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不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以至于学生虽然会计算,却不懂得怎么应用,遇到具体问题便束手无策。现在的数学教学,学生不仅要学会计算的技能,更要学会计算技能的应用。如何提高学生计算技能应用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情境来分析思考。我们在教学中多向学生举一些各种情况的例子,也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举一些例子。在教学中出现一部分学生偏重于笔算而忽视口算和估算,我们适当地让这些学生做一些口算和估算的练习。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整理和回顾本单元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
2、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2、闯关练习,巩固算法
3、学习效果自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提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能力,并达到一定的认知水平。整个教学过程注意营造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生动的集体氛围,我充分信任学生,使学生能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活动,并充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给他们充分的创新自由。如:让学生自己回家对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进行整理和复习,在课堂上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合作性、自主性,同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进行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数学认知结构,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难点 对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进行复习巩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发散思维,体验算法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多媒体课件应用 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我们学过的“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学习单元中,我们学到了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生1:我们在第六单元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还学了三位数、四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师:很好,这位多学把“多位数”具体化成了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还有其他同学说说吗?
生2:我们分别学了用口算和笔算的方式来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师:真棒,你是从计算方式方面来谈的,教材也正是这样编写的,现在谁来说说在口算乘法方面,有哪些知识点?
生3:有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教学内容。生4:还包括估算的内容。
师:对,口算乘法部分,我们学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以及估算的知识。那么在笔算乘法部分呢?我们学了哪些内容?
生5:我们学了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比如:11×5,12×5。
生6:我们还学了需要连续进位的乘法和不连续进位的乘法。比如:24×5, 14×5等。
师:你们的回答真完整,还给同学们举例了呢!还有谁要补充的吗? 生7:我们还学了带“0”的笔算乘法。师:带“0”的笔算乘法有哪些特点吗?
生8:如果是末尾带“0”的,不用管0,只要把前面的数相乘,最后再把0添上;如果是多位数的中间带“0”,就直接用一位数和多位数的各个位上的数相乘,0乘任何数得0。师:你们回答的真棒。刚才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把这个单元的知识点梳理了一下,看看这样总结好不好?好在哪里? 教师板书:
¬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口算乘法 估算
多位数乘一位数 不连续进位 笔算乘法 连续进位 因数中间和末尾 有0的乘法
生:好。好在一目了然。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引导学生说学习的收获,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让学生学会整理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闯关练习,巩固算法 闯关获得进入晚会的入场券
师:在没闯过一个关卡,我们都会获得一些小物品,当我们装饰好一棵圣诞树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参加圣诞晚会了,let’s go!闯关任务一:
完成“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闯关练习卡,并讨论、总结出计算秘笈。80×3= 20×9= 300×5= 600×4= 9×20= 7×30= 600×3= 800×9=
学生以开火车形式汇报得数。
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口算整十或整百数与一位数相乘有什么小窍门?(学生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生1:多位数乘一位数,如果0在末尾,相乘的时候可以不看0,然后把前面的数逐位相乘后再添0。
生2:如果多位数只有左起第一位是除0以外的数字,后面的数字都是0,那么可以利用乘法口诀马上算出得数。
教师小结: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0。(出示幻灯片)师:闯关成功,我们获得了一棵圣诞树。继续看下一关!闯关任务二:
完成“估算”的闯关练习卡,并讨论、总结出计算秘笈。32×3≈
88×6≈
289×5≈ 409×5≈
326×7≈
69×7≈
学生分小组汇报得数。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估算多位数与一位数相乘有什么小窍门?(学生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生1:把个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然后与一位数相乘。
生2:我来补充,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方法是只能用于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因为如果是三位数和四位数的话,要四舍五入的就不是各位上的数了。
师:你说得真好!当我们总结方法的时候,要看看这种方法是否可以适用于任何算式。教师小结:估算通常把多位数看成整十或整百,再和一位数相乘。(出示幻灯片)师:这一关也没能难倒同学们,你们真棒!这次看我们找到了什么? 生:是铃铛!
师:好,事不宜迟,我们进行下一关的挑战!闯关任务三:
完成“笔算”的闯关练习卡,并讨论总结出计算秘笈。213×3=
89×7=
507×5= 470×3=
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请几位学生上黑板前进行演算,然后集体订正。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1)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是什么?(2)一个因数中间有0怎么办?(3)一个因数末尾有0怎么办? 师:谁来回答?
生1: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是,首先个位上的数对齐,如果多位数最后一位数是0,则用多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一位数对齐,再进行逐一乘法计算。
生2:如果0在中间不在末尾的话,还是按照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对齐,然后从个位乘起,0乘任何数得0。
生3:如果需要进位的就在前面一位的横线上写小数字,数字是几表示进位几。生4:如果0在中间,0乘任何数得0,遇到有进位的就把0和进位数相加即可。师:你们总结的都非常棒,看来这一节的内容你们掌握得非常不错!
教师小结: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出示幻灯片)
生:哇,这次我们收集到的是一个可爱的雪人!闯关任务四:
师:这关是完成练习大闯关,请同学们以抢答的方式进行。我数一二三,最快的同学就可以回答问题,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出示ppt
1、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
(1)小童每分钟大约走63米,他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9分钟。他家距学校大约有多远?(估算)
(2)每套课桌椅坐2个人,学校新买来400套课桌椅,一共可以坐多少人?(口算)(3)三年级每个班都是48人,有4个班共有多少人?(笔算)
生1:第一小题我会选择用估算的方法计算,因为我们不知道小童实际每分钟走多远,只能大约的估计。
生2:第二小题我用口算,因为看到这两个数字我马上就想出得数了。
生3:第三小题我用笔算,因为口算怕出错,所以笔算的话比较准确,不容易让自己犯错。师:对于这三个同学选择的计算方法你们是否同意,又不一样的意见吗? 生4:第三小题我可以用口算,因为我口算的准确度已经比较高了。师:恩,但是在检查答案的时候,老师还是希望你能够用笔算验证一下!出示ppt
2、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里。
(1)每支钢笔5元,买78支.400元够吗?()
A、够
B、不够 生1:够,还可以找10元。师: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1:口算。
师:谁用不一样的方法计算的?
生2:我用估算,78元大约是80元,5×80=400。
师:都是好方法,不过如果只是估计400元够不够用,我们用估算的方法比较快捷。(2)6500×6积的末尾有()个零。
A、2 B、3 C、4 生3:B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3:因为6500后面有两个0,而5与6相乘又分出一个0,所以共有3个0.师:思路挺清晰的。
师:我们答对了两题,可以获得一个装饰的小球,继续加油!出示ppt 3.请你判断一下下列竖式计算是否正确? 0 8 7 0 3 × 3 × 4 6 0 2 4 2 8 5 2 生4:第一道竖式错了,错在一位数的3应该对齐三位数里个位上的数字8,再相乘。还有0乘3得0,0+2得2,十位上的得数是2,百位上的得数应是3×2得6,最终得数应是624。师:请你上来黑板给我们写一道正确的竖式。
师:他写对了吗?(对了)那第二道竖式计算是否正确?
生5:不对,虽然它们个位对齐了,可是进位的数字没写清楚,而且他把 4×0=4了,老师我可以也上黑板来写出来吗? 师:好,那你来写!
生5(板书完):这样才是正确的!个位对齐,然后进位数字标清楚,而且中间的0要特别注意,0乘以任何数都得0.师:同学们你们挺清楚了吗?感谢你的提醒,希望大家平时在计算时也要记得。出示ppt
4、提高训练
师:谁来根据图意说说?
生1:剧场能坐870人,已知每张票的票价是8元,现在这场的票都卖完了,问题是这场的票房收入是多少元? 师:说得很好!那谁来列式? 生2:870×8=6960 师:还漏了什么? 生:漏了单位和答。
师:对了,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要记得写上单位和答,这才完整。看这才我们收集到了什么? 生:是小礼物盒!
师:我们终于把所有的关卡都顺利闯过了,现在请大家把我们收集到的东西都装饰到圣诞树上,然后去换取我们的圣诞晚会邀请卡。
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情境来分析思考,提高学生选择和判断算法的能力
引导学生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算法进行对比,找出区别,又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醒,培养学生认真的数学习惯
让学生会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探寻计算的规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三)学习效果自评 师:今天的课收获了什么?
生1:这节课我掌握了口算、笔算、估算的小窍门,我觉得记住这些小窍门而且运用上它们,我的计算起来比较顺利。
生2:我知道了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计算要注意些什么。生3:我学会了做笔算题不能粗心,做完要检查,不当小马虎。
生4:我把老师的板书抄下来了,我觉得如果没学完一个单元就做一个这样的总结,我能更清楚的知道自己学过了哪些东西,哪些懂了,哪些还没懂
第二篇: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
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www.5y
kj.co
m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
《总复习——计算专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五册《总复习》第一课时。
教材简析:本单元的复习包括了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为了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对教材进行了整合处理。其中,计算作为整个学期学习的重点,我安排了一节计算专题复习课。万以内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的基础。因此,通过总复习,应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稳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有了更大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万以内的加、减法、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有关知识,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和笔算,计算能力与估算能力都得到提高。
2.通过专题复习,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改错题、挑战题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计算兴趣,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计算认真、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2.难点: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错题集、练习题。
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即知识信息活动的组织、个人活动的调整、活动过程的随机检查。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要点。
同学们:在我们的计算王国里有四大家族,你知道是哪四大家族吗?(出示“+、—、×、÷”)。我们都知道,计算是我们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数学技能。本学期的数学学习计算占了大半壁江山,本节课我们将对计算进行一次总复习。(板书课题:计算总复习)课前我们已经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谁能来帮我们介绍一下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计算知识?
【设计意图】课前已经给学生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梳理知识的方法,给学生以引导和示范。以课前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提前整理知识点,让学生整理知识点的时间更充分,课上也能进行充分的交流。这样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把握会更清晰。此设计不会让整理知识点环节因为课堂时间的限制,匆忙开始,匆忙结束,让整理环节流于形式。
二、实际应用。、师:哇,原来我们这个学期学了这么多的计算知识啊!下面请大家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1)文具店里,张明买了6支钢笔,每支20元,一共要付多少钱?
(2)超市里,妈妈买了238元食品和184元生活用品,带500元够不够?
(3)公园里,2位老师和33名学生乘观光缆车上山顶游玩,每辆缆车限乘4人,至少需要多少辆缆车?
(4)菜市场里,晓兰买了124元的海鲜,付给售货员阿姨150元,应找回多少钱?
【设计意图】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认为这部分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所采用的方法也较为单一,就是让学生记住运算顺序和方法,然后进行反复练习,导致学生对学习计算内容兴趣不高,影响计算的正确率和合理性。其实计算和生活紧密相连,在教学中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可以使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轻松掌握算理,合理进行计算,并能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看来,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用到计算。有位小迷糊经常要帮妈妈买东西,可是他的计算经常会出错,今天他带来了他的作业本,你能帮他改一改作业,找出错题并说出错误原因吗?
3、批改作业之前,先思考:你用什么方法检查他的作业是否正确?(1、重新算一次。
2、验算。
3、估算)
4、通过批改小迷糊的作业,你有什么想对小迷糊说的?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设计,出示学生在计算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情况,让学生在分析中得到反省和进步。
三、计算挑战赛:、你们的发言真是让小迷糊受益匪浅,小迷糊说:“我一定会多加练习,细心计算,认真检查。相信我这个小迷糊很快就不迷糊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小迷糊想验证自己努力的成果,想与大家进行一次计算挑战赛,接受挑战吗?
(攀登高峰、计时赛)
2、更高一级的挑战赛竖式谜
□
□
□
□□□
□
+
□
-□□7
×
□)□□
□
□9
□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个体差异,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挑战赛,第一层次是通过挑战赛,检查与自我检查学生对计算方法能否熟练运用以及是否具有良好的计算习惯。第二层次,安排了四道拓展题。依据新课程理念“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安排了这一层次的练习,让这部分学生能领会数学思想方法,能举一反三的解决问题,并通过这部分学生带动另一部分学生。让全班同学在体验加减法、乘除法之间联系的同时,更熟练的掌握计算方法。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复习,你认为计算时要怎样做才能算得又快又准?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0页第2题,第121页第4、6题,第124页练习二十六第3、4、6、8题
教材简析:
有关加减法以及乘法的解决问题,学生是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在题型上还是以前所学过的那些题型,不同的只是计算由原来的百以内变成万以内的计算,乘法由原来的一位数乘一位数,变成多位数乘一位数,因此学生掌握的情况还是比较好,基本能掌握它们的解题方法;我把复习解决问题的重点放在有关有余数的除法的题型,在有余数的除法题型中很多要结合生活实际,而现在的学生就是缺乏生活经验,因此,整个复习的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情景学习,让学生结合情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解题分析能力,并能正确选择方法,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黑板和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
背景:每年我们学校寒假都要开展冬令营,冬令营主要以开展活动为主,开展活动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我以上个学期的冬令营为背景来导入本节课。
一、情景导入(出示)
谈话导入: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以前冬令营的照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冬令营的一些精彩瞬间,冬令营开展了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有出外爬山锻炼身体,传递爱心游戏、精彩的舞狮表扬、品尝着自己亲手包的饺子、欣赏精彩的节目表演、为自己亲人送上亲手做的钥匙扣等等,每一次活动的成功组织,都需要精心的策划安排,其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解决,来保证活动能够成功完成。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组织策划一次去儿童游乐场游玩活动,又会出现哪些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完成的任务。(出示课题)计划这次活动经费1200元,包括来回车费、门票、两项游玩项目(坐船、旋转咖啡),其它的游玩项目小组承担费用,每个小组的活动经费200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喜欢的一些生活情景导入,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二、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我们班共有42人,、解决车费问题
收费项目
单价
总价
车费(每人)
4元
门票(每人)
5元
租船(条)
5元
旋转咖啡(每人)
7元
合计(元)
——
师
师:小组讨论,来回车费一共需要多少钱?(注意:来回是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2×4=168(元)
师问:这步求到的是什么?
68×2=336(元)
师问:为什么要乘以2
2、解决门票问题
师:游乐场门票一共需要多少钱?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2×5=210(元)
师问:车费和门票一共多少钱?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10+336=546(元)
3、解决租船问题
师:每条船坐5人,需要租几条船?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2÷5=8(条)……2(人)
8+1=9(条)
师问:其中8加1,这里的1条是指哪里的?
师:每条船的租金是15元,一共需要多少钱?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5×9=135(元)
师:现在一共用去多少钱?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46+135=681(元)
4、解决浪漫咖啡问题
师:坐完了船,我们来到浪漫咖啡杯,又会出现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考虑?
生自由发言
师问:场上只有6个咖啡杯,每个咖啡杯坐6人,够不够?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2÷6=7
6<7
不够
师:不够,怎么办呢?
生自由发言
师问:一共需要多少钱?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2×7=294(元)
师问:现在一共用去多少钱?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94+681=975(元)
师:计划这次活动的经费是1200元,现在我们实际用去975元,比计划节约了多少钱?
师:“节约”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回答。
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200-975=225(元)
师:节约下来的经费,我们就留到做为下次活动的经费支出,接下来的时间交给各组自己安排游玩项目。
(设计意图:整个复习过程,我以学生组织的一次活动为主线,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明白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三、实践操作
出示:泉林山庄的其它娱乐项目及其收费标准
收费项目
单价
八爪鱼(每人)
5元
摩天轮(每人)
6元
滑草(每人)
5元
碰碰车(每人)
8元
激流勇进(每人)
0元
3D电影(每人)
5元
师:每组活动经费200元,小组可以自由支配选择游玩项目,请各组把本小组 的经费支出情况填入下表。不能超出你们小组的活动经费200元。(出示)
小组活动
各小组分别汇报本组的经费支出表
设计意图: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老师完全放手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的平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学会了如何组织策划活动,如何合理支配经费,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四、总结
师: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掌握得非常好,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我们这次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保证了我们这次活动的成功完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班上同学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好,并能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收费项目
单价
总价
车费(每人)
4元
42×4=168(元)
68×2=336(元)
门票(每人)
5元
42×5=210(元)
租船(条)
5元
5×9=135(元)
旋转咖啡(每人)
7元
42×7=294(元)
合计(元)
——
975元
210+336=546(元)
546+135=681(元)
294+681=975(元)
1200-975=225(元)
42÷5=8(条)……2
42÷6=7
(人)
8+1=9(条)
6<7
www.5y
kj.co
m
第三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杨武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2012--2013)教师: 张 贤
七年级是初中的起始年级,打好基础至关重要。故此,特订出教学计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杨武中学七年级(6)班现有43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22人。我对部分新生的调查摸底,发现本班新生数学成绩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虽然不乏高分,但普遍成绩较差.数学不及格的人数达到半数以上,甚至多名学生数学成绩是十几分.从小学毕业试卷分析可以看出,相当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仅仅局限于单纯的简单计算,缺乏灵活运用的能力;知识点掌握不牢固,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5.本章重点是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运算是初等数学的基本运算,掌握好有理数的运算,是学好后续内容的重要前提.6.本章难点是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特别是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本章通过日常生活事例引入代数式的概念,进而导出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概念,并对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进行探究,加深学生对式的理解和对数的认识,为解一元一次方程作好铺垫,也为整式乘除打下基础.本章重点内容理解单项式、多项式及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并将其熟练地应用于整式的运算中.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均是列方程,构建方程模型,重视数学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4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8.本章的重点是如何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互相转化,来发展空间概念以及一些重要的概念、性质等.9.本章的难点是建立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熟悉图形的表示方法,掌握几何语言的认识和运用.五、具体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备课,精心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上好每一堂课,阅好每一份试卷,搞好每一节辅导,组织好每一次测验.2.把握好与小学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目标要求,不要随意拨高.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6.强化有理数的运算,形成熟练、准确的运算能力.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习资源.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9.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向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数学特长生.10.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学困生逐渐赶上.让学生的数学成绩平衡、和谐、可持续发展.六、教学进度
教学内容 课时 1.1正数和负数 2课时 1.2有理数 4课时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4课时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5课时 1.5有理数的乘方 4课时 小结 2课时 2.1整式 3课时
2.2整式的加减
4课时 小结 2课时
3.1从算式到方程 4课时
3.2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4课时 3.3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4课时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4课时 小结 2课时
4.1多姿多彩的图形 4课时 4.2直线、射线、线段 3课时 4.3角 3课时 4.课题学习2课时 小结 2课时
期末复习考试 10课
张 贤
2012.9.1
第四篇: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六神中学升华提供
巨龙腾空去,灵蛇蛰伏来。新的一年的教学工作随着新春佳节的度过又开始了。在新的一学期里,应该有一个新的打算、新的目标、新的起色、新的气象,并取得新的成绩。三年级是承上启下的年级,学生的身心状况和认知能力都有一定的变化,正确地诱导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因此,数学教学一定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规律,潜心教学,与时俱进。
特订出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政治工作报告》提出的关于教育方面的要求为指针,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准绳,继续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学要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感受能力,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她)们将来成为具有适应当今社会、科技、文化、经济发展、工作生活所必备的数学知识和良好社会竞争力的公民。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使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使学生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使学生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名学生,其中男生×人,女生×人。通过上学期的教育与学习,1
学生的一些基本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已经初步养成了自己独立思考、动手、动脑的正确学习习惯,对待学习的态度良好。但是有一少部分学生过于活泼好动,纪律观念还不够强,无集体意识,缺乏合作精神,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积极主动地学习习惯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教学内容包括: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难点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9.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10.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双管齐下,促进学生学习成绩持续、平衡、全面、和谐、有个性地发展。
六、教学进度
单元内容课时周别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5课时第一周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3课时第二至四周 第三单元统计4课时第五至六周 第四单元年、月、日5课时第七至八周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5课时第九至十周第六单元面积7课时第十一至十三周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3课时第十四至十五周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4课时第十六周第九单元数学广角2课时第十七周第十单元总复习4课时第十八周期末复习检测10课时第十九至二十周
第五篇: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例2。教材分析:
本例采用天平的原理,让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同样重,从①图看出1个西瓜4千克,从②图看出4个苹果1千克,思考:一个西瓜和多少个苹果同样重?运用等量代换,即16个苹果天平才能平衡。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排列、组合、推理、统计、概率等数学思想方法,但本节课的知识比较抽象,如果学生想像有困难,可以充分利用课件、学具等教学辅助手段,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相互之间的等量关系。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学会根据已知信息寻找事物间的等量关系,能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问题。
2、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猜想、分析等过程认识到“换”是按一定规则进行的,解决问题时找出这个代换的规则。
3、让学生初步体验代换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和现实价值,并能通过教学活动增强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已知信息寻找事物间的等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西瓜图、砝码、苹果卡片若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发探究。
(课前播放幻灯片2,大风车儿童游乐园五一期间特举行开心欢乐送优惠活动。)
师:大风车儿童游乐园五一期间特举行开心欢乐送优惠活动。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你在五一假期里想到大风车儿童游乐园去玩吗?之前要做哪些准备呢?
师:小明和小红也准备在五一假期里想到大风车儿童游乐园去玩,看看他们在做哪些准备呢?
二、探究新知,建构概念。
1、课件播放与主题图相关的视频短片(幻灯片3、5)
师:从短片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教师向学生说明:在本例中,我们假设每个西瓜同样重,每个苹果同样重。】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写出信息:(幻灯片4、6)
1、1、2、从以上信息中,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那几个苹果与一个西瓜同样重呢?也就是说这个西瓜可换回多少个这样的苹果?)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互相说一说。
小组汇报:怎么想的?(教师板书,课件演示:西瓜换苹果的思考过程。)
生1:一个西瓜4千克(等于4个砝码),1千克(1个砝码)等于4个苹果,我们把一个1千克(1个砝码)换成4个苹果。西瓜重4千克(4个砝码),总共要换4次,因此是16个。(幻灯片8)
生2:因为1千克(1个砝码)和4个苹果的重量相等,4个砝码就和16个苹果一样重,把4个砝码换成16个苹果,一个西瓜和16个苹果的重量相等。(幻灯片9)
师小结:根据重量相,我们借助砝码作为中间量,从而得出一个西瓜的重量等于16个苹果的重量。在生活中借助中间量进行等量代换的思想一直应用到现在。
[设计意图:直接出示立体例题,让学生根据水果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推理,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放手让他们自己观察,充分地与小伙伴交流,并让学生说一说换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探究等量代换的具体策略。从而初步感受简单的等量代换的思想。]
三、尝试运用,解决问题。
师: 小明和小红来到儿童游乐园,他们看到了什么呢?(课件出示:游乐园的小动物正准备分组玩跷跷板游戏,组。)
我们先看一看
这一组家畜是按什么方法进行跷跷板游戏的?
为一组,为一(课件出示,完成教材等109页“做一做”。)
(幻灯片12)
师: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2头羊的重量=1头猪的重量)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翘翘板是平衡的。
师:图示“做一做”图2,并问:这幅图又告诉我们什么呢?(4头猪的重量=1头牛的重量)
师:牛儿有一个问题请大家帮忙,有信心帮它解决吗?2头牛的重量=()头羊的重量?(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两种不同情况的代换过程)生1: 1头猪的重量=2头羊的重量,4头猪的重量=8头羊的重量,8头羊的重量=1头牛的重量,16头羊的重量=2头牛的重量。(幻灯片13)
生2: 4头猪的重量=1头牛的重量,8头猪的重量=2头牛的重量,1头猪的重量=2头羊的重量,二八十六,所以16头羊的重量=2头牛的重量。(幻灯片14)
师小结: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往下走,一种是从问题入手,一步一步往回走,同学们分析的都很有道理,你们在做题的时候可以选择你认为简捷的方法来算。
[设计意图:这个题比上一题多了一步,学生会出现多种思维过程,老师都给予简单的介绍,但我没有作出评价,让学生有不定势中产生定势。从学生的心理年龄出发,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让学生尝试运用初步体会的等量
代换的数学思想,帮助小动物解决体重大比拼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分析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辨析交流,深化提高。
师:小明在跷跷板乐园还看到了一些家禽课件出示,完成教材第111页第4题。
也在玩跷跷板,多媒体(幻灯片15)
师:出示量=1只鹅的重量)
并问从这幅图上知道了什么信息?(2只鸭的重师:出示并问从这幅图上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4只鸡的重量比2只鹅的重量轻一些)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翘翘板倾斜了重的一边会更低)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么,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学生互相交流后回答)
师:谁先来说一说讨论的结果?(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出现相应幻灯片演示推理过程)
生1:2只鸭=1只鹅,4只鸭=2只鹅,4只鸡 < 2只鹅,所以4只鸡 < 4只鹅,因此1只鸭比1只鸡重。(幻灯片16)
生2:1只鹅=2只鸭,2只鹅=4只鸭,所以4只鸡 < 4只鸭,因此1只鸭比1只鸡重。(幻灯片17)
生3:4只鸡 < 2只鹅,2只鸡 < 1只鹅,2只鸭=1只鹅,所以2只鸡 < 2只鸭,因此1只鸭比1只鸡重。(幻灯片18)
(提示:直接比较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比较困难,可以转化为2只鸡和2只鸭,或4只鸡和4只鸭的比较。)
师: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教材第111页第4题练习,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拓宽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灵活应用的解题能力。]
五、应用新知,自主练习
1、换一换,你真行。(幻灯片19)
△+□=240 △=□+□+□ △=()□=()
2、古代的等量代换。
课件出示,“远古时候的物品交换”,提问:老爷爷:我今天带了一只鸡,可以换些什么呢?学生交流汇报。
(幻灯片20)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他们真正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六、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通过上面的一些活动,我们发现,在生活中,经常用这种找中间相等的量的方法来进行互相代换的。我们可以用这种代换的方法来解决许多数学问题。
2、课后练习:完成P111页第3题、第5题。
附:教学课件《数学广角之等量替换》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