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标-精品教案】2018-2019学年最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复习课》教学设计
《多位数乘一位数复习课》教学设计
民勤县第三中陶丽
一、教材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整理和复习”教材内容包括两方面。1.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进行回顾和整理,使学生用数学思维形成较为系统认知结构,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掌握。
2.具体安排一些适当的练习,在学生回顾整理的基础上对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进行更高一层的巩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在以前的教学中只重视学生掌握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不太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以至于学生虽然会计算,而不回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的知识一点不灵活,太死板。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时,可以用笔算,也可以用估算和口算。现在的数学教学,学生要学以致用,不仅要学会计算的技能,更要学会计算技能的应用,方可解决生活中的数学,在平时要学生多做些口算,笔算,估算的有趣练习。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整理和回顾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理论知识,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
2、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和笔算,会根据具体题目选择恰当的策略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温故知新
2、闯关练习,巩固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习效果自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提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能力,并达到一定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在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生动的集体氛围中学习,给他们充分的创新自由。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进行回顾和整理能准确的进行口算和笔算,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根据不同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估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发散思维,体验算法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多媒体课件应用 设计意图
(一)温故知新 师:同学们,在我们来回忆一下学过的“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学习中,我们学到了哪些内容呢?
生1: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还有估算。
师:很好,口算乘法部分,我们学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以及估算的知识。那么在笔算乘法部分呢?我们学了哪些内容?
生2:我们学了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比如:12×3,18×3。师:你们的回答真完整。谁还有补充的吗?
生3:我们还学了带“0”的笔算乘法,分两类:“中间有0的乘法”和“末尾有0的乘法”
师:说的非常好,带“0”的笔算乘法有哪些特点吗?
生4:如果是末尾带“0”的,不用管0,只要把前面的数相乘,最后再把0添上;如果是因数中间带“0”,就直接用一位数和多位数的各个位上的数相乘,0乘任何数得0。
师:你们回答的真棒。老师把这个单元的知识点梳理了一下,看看这样总结好不好?
数位对齐,依次相乘; 满十进位,对齐数位。0在中间,直接进位; 0在末尾,对其自然数。教师板书: 多位数乘一位数复习
数位对齐,依次相乘; 满十进位,对齐数位。0在中间,直接进位; 0在末尾,对其自然数。生:好。方便我们记忆。
师: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二)闯关练习,巩固算法 1.先来考考大家
(1)0乘以任何数都得()。
(2)15的8倍是(),7个12是()(3)5分=()秒 6时=()分(4)350×4积的末尾有()个0。(5)103×7积是()位数。
(就学生举手来抢答,注意“0”的乘法的特殊性。)2.我是小判官(对的打“√”,错的“×”)
(1)求85与9相乘的积,只能列式为85×9()
(2)两个因数相乘,积一定比每个因数都大。()
(3)一个数的3倍是12,这个数是36()
(4)一个数乘7,其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开火车来回答,交流笔算的计算方法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3.我会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9乘一个三位数,积是()。A 三位数 B 四位数 C 三位数或四位数(2)2600×5积的末尾有()个0。A 1 B 2 C 3(3)2□×4的积是两位数,□里最大填()A 3 B 4 C 5
(抢答,重点强调因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乘法。)4.我来当小老师
(1)一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940,积是多少?(2)一个数除以7,商是8,余数是6,这个数是多少?(3)795与406减去398的差相乘,积是多少?
师:每小题请一位小老师上来,讲解题意,然后让小老师请同学到黑板上来写出答案,做完后小老师作出评价。生:我来,我来······ 5.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
(1)小童每分钟大约走63米,他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9分钟。他家距学校大约有多远?(估算)
(2)每套课桌椅坐2个人,学校新买来400套课桌椅,一共可以坐多少人?(口算)
(3)三年级每个班都是48人,有4个班共有多少人?(笔算)生1:第一小题我会选择用估算的方法计算,因为不知道小童实际每分钟走多远,只能大约的估计。
生2:第二小题用口算,因为看到这两个数字我马上想出得数了。生3:第三小题用笔算,因为口算怕出错,所以笔算的话比较准确,不容易让自己犯错。
师:对于这三个同学选择的计算方法你们是否同意,又还有不一样的意见吗?请回答。
生4:第三小题我可以用口算,因为我口算的准确度已经比较高了。师:都说得好,检查答案的时候,老师还是要求用笔算验证一下!师:看下面的天下第一奇险山-华山,让我们一起去旅游吧!
同学们去华山旅游,成人票每张125元,儿童票每张60元,有8个老师,45个学生,买票一共要用多少钱?
师:谁来给我们算算我们需要多少钱,并帮我们去买票,买完票后一起出去旅游。
生:争先恐后的举手来回答问题。在计算时多位数乘一位数,如果0在末尾,相乘的时候可以不看0,然后把前面的数逐位相乘后再添0。师: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要记得写上单位和答,这才完整。师:我们的现闯关成功了祝贺大家!
(三)学习效果自评 师:今天的课收获了和有什么不足同学们互相交流交流。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可能性10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可能性 10
教学内容:
体念、判断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课本P105、例
1、例2,练习二十四的第1~3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可能发生的结果和可能性的大小作出判断,并正确使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与同学进行交流。
2.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及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学会判断哪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哪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教材分析:
可能性是《标准》中“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 “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决策。本节课,教材首先安排了摸彩球的活动,先猜后摸,通过猜测、操作、验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一定能摸出红球”和“不一定能摸出红球”的条件,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感知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然后教材呈现了几组生活中的事件,如教师节的日期,扔硬币,推断天气等,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一定”或“不一定”等词语描述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让学生了解现实世界中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对“等可能性”的理解;让学生能够利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每组用的同型不同色的小球;转盘原材料;记录表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介绍两种颜色的乒乓球。
师:你喜欢什么颜色的球?如果我把一只黄球与一只白球放在这个口袋里,让你来摸一摸,你能摸到你喜欢的颜色吗?
生:大概,可能摸到。
二、初步认识可能性大小
1.猜一猜。
师:老师带来的口袋里放了放5个黄球和1个白球,如果让你来摸一摸,你估计情况会怎么样呢?
生1:很容易摸到黄球。
生2:也可能摸到白球。
生3:我认为摸到黄球的次数会多一些。
师:情况真是这样的吗?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知道自己猜得对不对?
生:动手摸一下就知道了。
2.试一试。
师:那我们就来亲自动手试一试吧。
教师呈现活动要求:“每人每次任意摸出1个球,记录员记录摸得的结果,把球放回口袋摇一摇,换下一位继续摸。每组一共摸20次。”
师:按照要求,摸球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1:不能抢。
生2:不能偷看。
生3:是任意摸、随便摸的意思。
„„
小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3.说一说。
师:请按小组汇报一下,并说一说你们是怎样统计的。
生1:我们是用打勾的方法统计的;
生2:我们是用画横线的方法统计的;
生3:我们是数正字的;
师:能介绍一下你们小组是如何用数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的吗?
学生介绍方法。
师:你们觉得数正字的方法怎么样?
生1:简洁,一目了然。
生2:一个正字五画,数起来很方便。
师生根据统计表共同分析结果。
4.议一议。
师:通过摸球活动,你觉得能验证你刚才的猜想吗?
生:能。
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
生: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黄球多比白球多,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就比白球的可能性大。
师:也可以怎么说?
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黄球小。
教师板书:可能性 大小
三、理解等可能性
1.变式思考,明晰概念。
教师出示图并提问:口袋里装着5个黄球和一个白球,任意摸,情况会怎样呢? 生:摸到白球
师:一定是白球吗?
生:不一定,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师: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会怎么样呢?
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黄球大。
2.实验比较,加深感悟。
教师出示图并提问:如果把口袋里的球换成4个白球、2个黄球呢?
生1: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黄球大一些。
生2:黄球摸到的次数可能比白球少。
师:让我们来继续通过试验验证我们的想法吧。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针对各小组的不同情况,分别给予指导。
统计各小组摸到不同颜色球的情况,记录并分析。
师:同样是可能性有大有小,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1:摸到黄球和摸到白球的次数相差没那么大了;
生2:因为白球和黄球相差没那么多了,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也就没那么大了。
3.促进迁移,深化理解。
教师出示图并提问:如果是3个黄球和3个白球,任意摸球,又会怎么样呢? 生:可能摸到白球,也可以摸到黄球。
师:现在摸到这两种球的可能性是„„?
生:一样的,相等的。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它们的个数一样的。
生2:球的个数相等,被摸到的可能性相同。
„„
教师板书:相等
4.引发探究,鼓励创新。
教师出示口袋,里面放着5个白球。
师:要使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比白球大一些,怎么放黄球?
生1:摆6个。
生2:摆6-9个。
师:这几种摆法中,哪一种只多那么一点点?
生:应该摆6个。
师:要使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比白球大得多,怎么放呢?
生:摆1个,2个,3个都可以。
师:你们也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提出类似的问题吗?
生:摸到的黄球的可能性和摸到的白球的可能性差不多。
生1:6-7个。
生2:摸4-5个也行。
生3: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相等,要摆几个黄球?
生4:5个。
四、体会等可能性的公平性
1.感受等可能性在实际生活的运用
播放录像:足球比赛抛硬币选择场地的情境。
师:谁知道裁判在干什么?
生:用抛硬币的方法选场地,还可以确定谁先发球。
师:你觉得用抛硬币的办法决定场地和谁先发球,是不是公平合理呢?
生1:因为硬币有两个面,只要两个队长选择一个面就可以了,很方便。
生2:抛到正面与反面的可能性一样的,就比较公平。
师:类似于这样的公平竞争的方法还有哪些呢?
生1:铁锤、剪刀、布。
生2:掷骰子。
„„
2.设计等可能性。
多媒体播放两学生下棋场景,两小朋友正用掷骰子的方法决定谁先走棋。
画外音:“掷到六点朝上就你走,掷不到六点就我走。”
师:如果是你,你愿意按这个规则与他下棋吗?
生1:不愿意。因为六点只有一面,甩不到六的有好几面,不公平。
生2:六点很难抛到,1、2、3、4、5很容易抛到。
师:如果你来下棋,同样用掷骰子的方法,你能设计一个公平的规则吗?
生1:如果掷到单数就你走,扔到双数就我走。
生2:如果掷的点数大,你大你就走。
生3:如果掷到1,2,3面,你走,如果掷到4,5,6我走。
生4:如果掷到单数,或是双数也可以的。
师:为什么这些规则你愿意接受呢?
生:因为它们的可能性相等。
五、综合应用可能性大小的知识。
师:老师前两天我去逛商场,看到商场里正用转盘搞一场“转、转、转,转出幸运星”的有奖促销活动,我们来看一看。
电脑出示转盘
教师先指导学生观察转盘,并说一说转动这个转盘,结果有几种可能。
师:如果你是商场的经理,你会制定怎样的中奖规则?
生1:绿色没有奖,红色一等奖。
生2:绿色三等奖,紫色二等奖,红色一等奖„„
师:我注意到,你们都是把红色定为一等奖,为什么呢?
生1:因为转到红色的可能性比较少。
生2:一等奖奖品贵,应该由少数人得,不然老板就亏了。
„„
师:其它几个商场的老板看到这个转盘,也都想用转盘搞一场有奖促销的活动,不过每个商场老板的想法不太相同。你能不能根据老总的要求来设计一个转盘?
分小组按要求制作转盘。
交流各组制作的转盘。
师:如果你是消费者,你最希望去转哪个转盘?为什么?
生1:我最希望转我们自己的转盘。
生2:我最希望转这个,因为获奖的可能性很大。
生3:是,要求中奖的可能性很大,不中奖的可能性很小。
师:如果你是老板,你希望设计哪个转盘?
生:当然希望是得大奖的人数少的了。
师:想想这几个转盘都是按哪个要求制作的?
生:中奖和不中奖的可能性相等。
师:在生活中,象这样的事例是随处可见,关键是要靠我们用明亮的双眼去寻找、去发现,用你智慧的大脑去分析、去判断。
六、作业
练习二十四的第1~3题。
板书设计
可能性
确定事件:一定√
不可能×
不确定事件:可能○
教学反思
《可能性大小》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里的学习内容。本节课我通过猜想——验证——判断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不确定的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在教学中我有以下思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不确定现象。
各类抽奖活动,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又能和可能性的问题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我在教学开始时,设计了一个抽奖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抽奖活动。在摸球中发现摸出的红球比摸出的绿球多,从而提出问题,让学生积累到关于预测的可能性的经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可能性大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的空间。
教学中,我为学生设计了多次的摸球环节。第一个摸球实验是让学生摸可能性不同的情况,学生操作后发现当两种球个数不同时,哪种摸到的可能性大。在做第二个实验时,整个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定标准,自己进行实验,学生在操作完成后,两种球个数相同时,摸到的可能性也相同,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运用比较分析,设想判断等方法,理解并掌握了可能性大小是可能预测的。
第三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吨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
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 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方法:展示,讲授,交流。
问题导入: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 1克与 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
一筐苹果约重20()小兰体重约25()
一个鸡蛋约重50()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8()
(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
卡车的载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互动合作:
一、初步认识“吨”
吨是什么意思?到底有多重?
逐渐展示大约重是1吨的物品,让学生从常见的物品重量比较中,对1吨的重量的初步认识。
1吨到底有多重呢?其实1吨=1000千克,吨用“t”表示。板书:1吨= 1000千克,1t= 1000kg。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许多重量已知的物体,请向大家介绍一下。那有没有同学带来以“吨”做单位的物体呢?说明原因。
在生活中你一定看到过可以用“吨”做单位的物体,能简单的说一说吗?学生举例
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与你所认识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讨论后得出:以吨为单位的物体都非常大而且非常重。通常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重量用“吨”来做单位。
初步认识了吨之后,老师这里有一些物品,请你们为他们选择一种合适的单位。
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二、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 3吨=()千克8000千克=()吨
让学生任选一题解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2.师强调:因为1吨是 1000千克,3吨是3个 1000千克,3个 1000千克就是 3000千克,所以3吨= 3000千克。因为 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 克,所以 8000千克是8吨。
3.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标注限重量1吨,十三个成人,出示问题: a.如果是孩子可以乘坐几人?
b.如果全班同学都要乘电梯,至少要坐几次?(根据本班的人数)
展示交流:
用一辆载重6吨的卡车运输建筑材料如下。
要使运输次数最少,该怎样运?小组同学合作,看哪一个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方案最好。
品种水泥黄沙石子砖头钢材
重量 2500千克4吨6吨9吨2500千克
巩固拓展: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2.讨论:“每两个重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 1000”这句话对吗?
明确:“每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与“每两个重量单位”的不同。使学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单位间的基本进率关系式有两个,即: l吨= 1000千克,l千克= 1000克。扩展出的关系式有一个,即:1吨= 1000000克。
布置作业:
练习三:2.3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吨= 1000千克,1t= 1000kg。
3吨=()千克8000千克=()吨
第四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填一填说一说教学设计
填一填说一说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巩固时间的认识和计算。
2.能力目标: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逐渐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养成从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巩固时间的认识和计算,逐渐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教具准备:
时钟模型、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制作作息时间表
1.师:说一说什么时候上早仔自习,什么时候出早操,什么时候上第一节课? 师:像这样比较固定的事情发生的时间就可成为作息时间。
2.出示学校课程表的结构
学生回忆自己每天要做哪些固定的事情,一般在什么时候做。
3.仿照课程表的设计思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作息时间表。
4.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比较,看看别人的作息时间表中有哪些比自己合理的地方。(如是不是自己睡觉太晚了,起床太晚了,是不是有很多时间白白浪费了等等)
5.学生进一步休整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师:你们都会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了,但严格地遵守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更为重要。希望你们能督促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合理、有效地安排和利用时间。
二、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完成某些共同事件所需的时间。
1.统计小组成员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
列出统计表后,对表中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和讨论,如有的同学用的时间少很少,而有的同学花很长时间,原因是什么,请作业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介绍一下经验。师:希望你们能从刚才的事件中养成按时、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
2.统计每位同学的睡眠时间。并说一说计算睡眠时间的方法。根据统计结果看看谁的睡眠时间最长,谁的最短,大家的睡眠时间是否够。请大家课后想办法去查一查。
3.统计同学们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看电视、看书的时间。
4.小结:一寸光阴一寸金,请你们是时间生活中要合理地安排学习、锻炼、娱乐、休息的时间。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四第8、9、10题。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1教学设计(实用)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2.能力目标:
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3.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
2.为什么推拉门中间做成平行四边形?而不用其他图形呢?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二、展开
摆平行四边形,提出要求:
1.同桌合作,学生动手摆出两个平行四边形
2.搭好后说说“你们认为怎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它有什么特点?”。3.生汇报:两组对边相等;容易变形(动手拉一拉)……。4.师:现在你们能解释“为什么推拉门中间做成平行四边形吗?” 动手拉一拉 看看结果会怎样?
5.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见课件)
三、围一围、画一画 1.在钉子板上围平行四边形(1)生独立动手操作
(2)反馈。在反馈中再次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3)小结:围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1)生独立画一个平行四边形。(2)反馈交流
(3)总结交流方法,学生总结、电脑示范。
四、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