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捅了马蜂窝》教学设计(读书指导)
《捅了马蜂窝》教学设计(读书指导)
教学目标:
1、通过“我”打猎途中捅了马蜂窝的故事,让学生们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课文所讲的道理,不要冲动,遇事要冷静,要考虑事情的危险性,不要逞强好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文中的对话,要根据课文内容读出不同的语气。
3、学会书写14个生字。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读书指导。A.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B.教师板书“马蜂”,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马蜂”,它有什么威力? C.教师接着板书“窝”,那“蜂窝”又是什么意思? D.教师继续板书“捅”,如果捅了马蜂窝会怎么样?
E.教师完成板书“了”。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课文的主人公就捅了马蜂窝。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F.读了课文,你有些什么想法?
G.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研究课文。
2、自主学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A.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 4
B.教师询问在自读过程中是否遇到什么困难,学生讨论解决。C.读后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分几个自然段写出来的? D.分自然段读课文。
E.研究谈论:这么长的一篇课文,我们分几个部分来学习比较好理解呢? F.教师小结。
3、细读课文,读中感悟,理解内涵。
(1)研究第一部分,这段主要讲了什么?你认为哪些词语比较重要?为什么?
(2)研究第二部分
A“我”在打猎途中遇到了什么事情?
B“我”看到了什么情景?读一读,这说明了什么?(读,感受孩子们的恐惧。)
C马蜂窝什么样呢?谁来读一下?(3)研究第三部分
A“我”和这群孩子们怎样对话?
B这群孩子对“我”是什么态度?从那里看出来的? C“我”又是什么态度?“我”的内心有怎样的变化? D读出对话中不同的语气。
E我被激怒以后,是怎么做的?画出相关的动作的词语。
F“我”的举动引来了什么样的后果?请结合教材中的插图,说一说当时的情景。
G在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情况,“我”又是怎么做的呢?
H分角色朗读这一段内容,体会孩子们对“我”的刺激,及“我”是如何被激怒而逞强的。
(4)研究第四部分。
/ 4
A“我”被马蜂蜇得怎么样?B此时我又是怎么想的?C你想对主人公说些什么?
(5)教师总结全文
A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能不能说一说,“我”明知道捅马蜂窝是危险的,为什么还要去捅?
B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C读了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能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理解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的道理。
2、认识5个生字、会写 14个生字。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二、指导朗读。
1、演动作,说对话。
选表演好的学生分别扮演逞强好胜的“我”,斜挎皮带的孩子和头发淡黄的孩子,在他们进行对话之后,评价他们的语气、动作、神态是否符合课文中所写的情景。
2、填一填,读一读。
这个孩子的话()得我火冒三丈,我也顾不得什么了,弯腰()起地上的长竿子,朝稻草房檐下()去。
/ 4
无数马蜂像()一样,在我头上()。
三、识字写字。
认读要求会认的5个字,它们分别为半包围结构(屁)和左右结构(抄、捅、棚、橙)的字。
认记字形,会写字。这14个字中大部分是左右结构的字(捅、棚、檐、橙、捂、踢、既、抄),均是左窄右宽的……要写的。
四、练习。
词语转换练习(课后练的习题)
查找资料,如果被马蜂蜇了,我们该怎么办?
/ 4
第二篇:《捅了马蜂窝》教学设计
《捅了马蜂窝》教学设计
双城市永胜乡中心校
赵 爽
设计理念:
体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这一课程性质,以朗读这种有效方式,走入文中的意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发展语言,掌握由现实产生联想这一表达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使学生在精神上受到熏陶感染,丰富学生的情感。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能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分角色朗读对话。
3.通过 “我”打猎途中捅了马蜂窝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文中的对话,要根据课文的内容读出不同的语气。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设置情境质疑导入
播放“马蜂窝”的短视频,再板书课题,让学生带着个性感情读一读,质疑,激趣。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适合的导入情境设置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进入主动学习课堂的氛围中。)
二、带疑学文,个性感知
1、自学课文。
2、汇报收获。
3、按事情发展过程把内容串一串,连一连,用三两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尊重学生的个性情感体验,课堂即是一个集体也是一个个性学习的地方,先让学生自由感悟学习,再加以适时引导即可)
三、研读品趣。领略语言美,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1、找出文中对马蜂窝样子的描写和孩子们见到时的表现。
2、出示课件:体会括号里的词的表达作用,比较AB句式表达的不同,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3、默读课文,找出激怒“我”的句子,画下来。
4、师生指导朗读,读中感悟,悟中体验。体验再朗读。感受语言文字运用。句子A:“你把枪拿来,朝马蜂窝放一枪!”挎皮带的孩子推了我一下说。
(1)提问:这句话对人物的什么描写?
(2)扮演角色,进入情境体验,进行动作表演。谈感悟。(3)把感悟带回文本,再读句子。体会语言运用。句子B:“嗤!”一个头发淡黄的孩子发出了一个无言的嘲笑,用光脚板把一根长竿子踢到我眼前。“他哪来的枪啊?既然那么勇敢,那就让他用竿子捅吧!“怎么?不敢?”
(1)进入情境体验,用语言描述表情变化。谈感悟。(2)带着表情,再读句子。感悟语言运用。
句子C:“你干脆就说不敢得了。还装什么?当然是你呀!除了你,还有谁?
(1)这段中有什么标点符号?把反问改进陈述,体会表达的不同。把感叹句读饱满,体会标点对语言表达的作用。(2)体验人物心里活动。
(3)带着人物心里活动再读句子。感悟语言运用。
句子D:我?我不敢?我是来打猎的!我可不是胆小鬼!这个孩子的话激得我火冒三丈,我也顾不得什么了,弯腰抄起地上的长竿子,朝稻草房檐下捅去。
(1)出示句子。标出重点词
(2)提问:哪个词能准确的表现出“我”此时的情绪?(3)从动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带着体验再读句子。感悟人物心里。
5、分角色朗读扮演捅马蜂窝的过程,体会捅马蜂窝时的恐惧和紧张。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以语言文字运用为中心,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以朗读这种有效方式,走入文中的意境,在角色转换中感悟人物心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使学生在精神上受到熏陶感染,丰富学生的情感。)
四、自学悟趣
1、冲动是魔鬼,大家浏览剩下的部分,看看作者得自些后果?
2、作者被马蜂蜇后心里是怎么想的?让学生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冲动”带来的后果,体会作者心里的同时,自己同时深思感悟。)
五、再回课题,再话课题。
回到课题,用“捅了马蜂窝,你„„”对“我”说几句话。(设计意图:以话课题开始,以话课题结束,但学生的感悟会有大不同,学前是对“捅了马蜂窝疑问重重,学后是对”捅了马蜂窝“感慨重重。)
六、拓展话趣
1、和同学们分享“童年趣事”。
(学生的语言在文本意义激活的同时得到激活,利用这样的氛围,进行语言运用实践自然而然地得以展开,语言表达的能力也在此过程中得到有效锻炼)
板书设计:
捅了马蜂窝
发现马蜂窝
可怕
捅了马蜂窝
被马蜂蛰了
冲动 后悔
第三篇:《捅了马蜂窝》教学实录
《捅了马蜂窝》教学实录
执教教师:双城市永胜乡中心校 赵 爽 设计理念:
体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这一课程性质,以朗读这种有效方式,走入文中的意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发展语言,掌握由现实产生联想这一表达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使学生在精神上受到熏陶感染,丰富学生的情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课文,能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分角色朗读对话。
3.通过 “我”打猎途中捅了马蜂窝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文中的对话,要根据课文的内容读出不同的语气。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设置情境质疑导入
师:上课伊始,我们先来看一段儿视频:(播放一段“马蜂窝”的短视频。)
师:孩子们,从这段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个巨大的马蜂窝。(师板书:“马蜂窝”)师:齐读
师: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吗? 生:我听到马蜂嗡嗡的叫声。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到马蜂窝很可怕。生:马蜂让我觉得很恐惧。
师:孩子们,老师呀,在“马蜂窝”三个字前面再加上两个字,我们来看。(师板书:“捅了”。同时做出惊讶的表情)
师:谁能带着你的感情再来读一读课题? 生:捅了马蜂窝!
师:老师呀,从我的朗读中听到了惊讶的语气,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生:马蜂窝那么可怕,谁那么大胆敢捅马蜂窝!这让我感到很震惊。
师:谁还愿意带着你的感情读一读? 生:捅了马蜂窝?
师:老师好像听出来疑问的语气,是这样吗?那你又是怎样想的? 生:我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这件事是真的吗?马蜂窝那么可怕,为什么要捅呢?
师:孩子们,你们还想说什么吗? 生:谁捅了马蜂窝? 生:为什么要捅?
生:捅了马蜂窝后,事情有怎样的结果? „„
师:嗯,看到这个题目呀,大家有的惊讶,有的怀疑,有的同学有一连串的问题要问,那么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带着各自不同的感受去走进这个故事,到文中去探寻答案。自己来学习这篇课文,一会告诉老师你的学习收获。
二、带疑学文,个性感知
师:好了,孩子们,我们汇报一下你的学习收获。生1:“我”是因为一时冲动才捅的马蜂窝。
生2:捅了马蜂窝以后,我的脸肿得不成样子,眼睛也看不清了„„ 生3:课文写的是“我”7岁那年的发生的事,我本来是来打猎的,不想却捅了马蜂窝。„„
师:孩子们,现在谁能把大家说的话,串一串,连一连,按事情发展的过程用三两句话概括一下课文内容。生1:课文写的是我7岁的时候跟随爸爸和爷爷去打猎,在村子中无意发现了一个马蜂窝,被孩子们的话激怒,一时冲动捅了马蜂窝,最后被马蜂蜇了。
生2:故事写的是我在村子里和孩子们凑热闹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马蜂窝,因为孩子们说我是胆小鬼,我为了证明我不是胆小鬼,一时冲动捅了马蜂窝。
师:出示课件:我 _______________,发现了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
谁能根据你的理解填一填。
生3:我跟随爸爸和爷爷去打猎时,发现了马蜂窝,因为被孩子们激怒了一时冲动,所以捅了马蜂窝,结果被马蜂蜇了。
三、研读品趣。领略语言美,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师:从刚才的视频中我们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了马蜂窝的可怕,那么文中是用怎样的语言来描写马蜂窝的呢?
生:稻草房的屋檐下,露出一个黑糊糊的马蜂窝的一角。几只身上有黑条纹的橙黄色马蜂,在附近飞来飞去,有时钻进稻草房檐下。师:(随机出示课件)“黑糊糊”是写马蜂窝的什么?“黑条纹、橙黄色”是对马蜂什么描写?“飞来飞去、钻进”又是对马蜂的什么描写? 生:“黑糊糊”是写马蜂窝的颜色,“黑条纹,橙黄色”是写马蜂的样子,“飞来飞去,钻进”是对马蜂的动作描写。师:括号里的这些词呀,会使表达更具体。师:我们继续交流。生:其中一个孩子突然把另一个孩子 往板棚跟前一推,被推的孩子 尖叫了一声,急忙转过身逃走,好像板棚里关着一只老虎似的。师:(随机出示课件)这两个句子哪个表达更好一些,好在哪里? 生:尖叫了一声,急忙转过身逃走,好像板棚里关着一只老虎似的。更能表现出孩子们看到马蜂窝时的恐惧。师: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生:它们嗡嗡地从头上飞过时,孩子们赶紧蹲下,用衣袖捂着脸。师:出示课件:大家看看这两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好些,为什么?
生:A比较好,“赶紧”一词准确写出孩子们紧张的心里,不能去掉,“捂”比“遮”更符合孩子们当时见到马蜂时的恐惧表现。师:是呀,那么可怕的马蜂窝,谁敢捅呀!“我”也是被孩子的话激怒了,一时冲动所以才捅了马蜂窝。那么,让老师困惑的是:孩子们到底说了怎样的话把我给激怒了,现在我们就默读课文,找出激怒“我”的句子,画下来。师:谁画好了。
生:“你把枪拿来,朝马蜂窝放一枪!”挎皮带的孩子推了我一下说。师:(随机出示课件句子)这段话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 生:语言和动作描写。
师:这段话中有一个动词“推”,这一个动作,到底会起到怎样的作用呢?我们情境再现一下,表演一下这个情境,切实感受一下。谁愿意扮演“我”的角色?谁愿意扮演“挎皮带的孩子。” 生积极参与,选两名代表
师:你(生A)在表演时,要注意被“推”了一下时内心的感受,然后告诉同学们好吗? 生:好。
师:你(生B)在表演时,注意你“推”他时你在心里想着什么。学生表演。
生A:我感觉他在挑衅我。生B:我觉得他没有枪,他在吹牛。师:我们把这种感受带到文中,再读一读。
(读指名读中感悟,再读句子。体会语言运用。)师:我们继续交流。
生: “嗤!”一个头发淡黄的孩子发出了一个无言的嘲笑,用光脚板把一根长竿子踢到我眼前。“他哪来的枪啊?既然那么勇敢,那就让他用竿子捅吧!“怎么?不敢?”
师:读得真好,你在读这句的时候我注意到了你的表情变化,到前面来再给大家读一读,大家注意他的表情有什么变化。生带着表情为大家朗读。
师:谁来用语言描述一下他的表情。
生:我注意到也撅着嘴,斜着眼睛,高抬着下巴。(师作表情,生笑。)
师:好,我们就带着这样的表情再来读一读这一段,看看效果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生1读。生2读。
(带着表情,再读句子。抓住时机,感悟语言运用。)
师:还找到了哪些句子?
生:“你干脆就说不敢得了。还装什么?当然是你呀!除了你,还有谁?
师:(随机出示课件)这段中有什么标点符号?把反问改进陈述,体会表达的不同。
生:你干脆就说不敢得了。不用再装了。当然是你呀!除了你,没有别人。改后不如反问语气强烈。
师: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注意不同的标点符号发挥的作用,读能把这些标点符号“读”出来!生1读 生2读 齐读
(把感叹句反问句读饱满,体会标点对语言表达的作用。)师:孩子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
生1:他根本就不敢,承认就算了,我们不会为难他的。生2:不敢就承认胆小,还硬撑什么呢?
师:好,我们就带着这样的心里,再来读一读。带着人物心里活动再读句子。感悟语言运用。师:我们把孩子们的对话整体的分角色的读一读。(课件出示,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
师:孩子们,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把我给激怒了,文中有一个词最能表现“我”这时的情绪,是哪个词? 生:火冒三丈。师:火是什么火!? 生:怒火!
师:怒火一下子冒出来了。一时冲动,做出了什么行为? 生:我也顾不得什么了,弯腰抄起地上的长竿子,句子D:我?我不敢?我是来打猎的!我可不是胆小鬼!这个孩子的话激得我火冒三丈,我也顾不得什么了,弯腰抄起地上的长竿子,朝稻草房檐下捅去。
师:(出示课件:我也顾不得什么了,弯腰捡起地上的长竿子,朝稻草房檐下探去。)大家看,老师呀,一时粗心打错了两个字,谁最细心,看看是哪两个字?
生:“抄”字,老师打成了“捡”字,“捅”字打成了“探”字。师:那么这么一改,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呢?
生1:“抄”字和“捅”字更能表现出当时我冲动的情绪,更为准确。生2:“捡”字和“探”字表现上较平淡,不能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我的愤怒和冲动。一“抄”一“捅”写出来了当时心里的冲动劲。师:好,老师听从大家的意见,把这两个字改回来。让我们带着这股冲动劲再读一读这段句子。
齐读。
四、自学悟趣 师:可是呀,冲动是—— 生:魔鬼。
师:是呀,我的冲动带来怎样的后果呢?下面呢,我们找一名同学来读一读“我”捅了马蜂窝的后果。师:谁来读一读这部分。生读。
师:从你的朗读中让老师感受到,那股冲动劲儿已消失得无踪无踪,剩下的只是身体上的疼痛和内心的懊悔。
五、再回课题,再话课题。
孩子们,我们再回到课题:用这个课题:捅了马蜂窝_________对主人公说点什么吧。
生1:捅了马蜂窝,你得到教训了吧,以后做事不要再冲动了。生2:捅了马蜂窝,你受到惩罚了了,以后做事不要逞强了,遇事要冷静。
生3:捅了马蜂窝,你受伤了吧,以事遇事要冷静,不要再做傻事了。„„
六、拓展话趣
1、和同学们分享“童年趣事”。
师:是啊,孩子们,以后不要再做傻事了,但,这就是童年啊,童年的我们好奇,童年的我们天真,童年的我们会因为一时冲动做出许多傻事和蠢事,但是,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只有经历才会让我们成长啊,等你们长大以后,你们会发现这些经历都将成为我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和美好的回忆。那么,在你的身边每天也一定发生着许许多多这样的故事是吗?我们来交流一下好不好?
生1:有一次我看见小伙伴跨过栅栏,我也跟着跳,结果,脚扭伤了。师:嗯,看来,别人能做的事,我们不一定能做,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量力而行才行。
生2:星期天,我们几个人骑自行车出去玩,结果,边骑边聊,得意忘形了,路边的一个砖头绊了一下,我摔了一跤。
师:活动时,在高兴的同时别忘记安全第一,这个大家可别忘记。生:„„
师:孩子们,看来大家对于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急着要和大家分享,那么下节课我们就开一个“童年趣事”故事会好不好?大家想知道老师童年做过的糗事吗?那咱们下课见吧。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第四篇:《捅了马蜂窝》教学设计(精读细品)
《捅了马蜂窝》教学设计(精读细品)
教学目标:
1通过我打猎途中捅了马蜂窝的故事,教育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遇事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后果。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捅”、“棚”等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词义。教学重点、难点:
明白课文揭示的道理:遇事不要冲动,要冷静,要考虑事情的后果,不要逞强好胜。
体会不同时间里人物的心理变化。教学准备:
收集马蜂的资料、图片。教学流程:
一、释文题,引入课文。
1.大家都知道写马蜂窝就是写马蜂居住的地方,那么谁能把你收集的关于马蜂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2.马蜂如此厉害,如果有人招惹它,捅了马蜂窝,轻者伤,重者丧命,太可怕了!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男孩七岁时就捅了马蜂窝,结果怎样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吧。(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理清脉络,初知文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按照怎样的顺序发展的?
3.汇报交流。(板书:看——捅——伤,事情的发展)4.引导学生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4个部分。
/ 3
三、精读细品,释内涵,悟情理。1.学习第1部分,想想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这个32字的文章开头,虽然只是一句话,却是捅马蜂窝这个故事的序。想一想它在全篇中的作用。
2.你认为哪些词语比较重要?为什么?
“7岁”——时间“恳求很久……才……”——不容易 3学习第2部分。
1)默读第2部分,了解故事的起因,是怎样发生的? 2)“我”当时是何种心理?从哪句话、哪个词看出来的? 反复朗读体会孩子们面对马蜂窝的恐惧。4.学习第3部分。
1)分角色对话。从对话中体会“我”为什么明知道捅马蜂窝是危险的,可是还去捅呢?
2)情景再现。表演我当时是怎样一步一步被激怒,用逞强好胜来证实自己勇敢的。
3)边读边体会“我”的内心有怎样的变化?(自得——胆怯——愤怒)
4)“我”被激怒之后,是怎样做的?画出相关的语句。5)“我”的举动使事情有了怎样的发展?说说当时的情景。6)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我”又是怎么做的呢?
7)从“本能”一词可以体会到,作者是否知道捅马蜂窝的后果有多严重? 8)小结: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作者对事情的结果是始料未及的,只知道捅马蜂窝是危险的,但是对危险到什么程度和怎样逃离危险这些生活经验一无所知。
2、学习第4部分。
/ 3
1)“我”此时是怎样的心理?(板书:悔恨)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我”被马蜂蜇得怎么样? 3)、(出示爷爷的话)读文理解,体会含义。
4)、通过本文学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想对主人公说点什么呢?
四、回归整体,明写法。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2、结合板书归纳本文的另一条写作线索。
3、布置作业:查找资料如果被马蜂蜇了,该怎么办? 4总结。
/ 3
第五篇:《捅了马蜂窝》教案设计[小编推荐]
指导青年教师 捅了马蜂窝
西河镇中心小学 汪庆丰
教材分析
在这篇以“童年趣事”为单元主题的主题课文里,苏联作家瓦.切尔绍夫以清新的格调记叙了自己在童年时代经历过的一件难忘而教训深刻的趣事。即“我”七岁时随爷爷、爸爸去打野鸭时,出于虚荣心的驱使,为了在村里孩子的面前证实自己的勇敢,逞强好胜,用长竹竿捅了马蜂窝,结果被马蜂蛰伤,脸肿得变了形。文章赞扬童心无忌,童趣纯真。同时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后果。
设计理念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一是让学生了解课文是以并行的写作线索(明线,按故事的发展顺序;暗线,作者的心理变化展开);二是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所揭示的道理。教学设计从读入手,以读为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了解人物的个性与心理,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在读中感知、感悟、悟情、悟理,培养学生读文捕获信息的能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我打猎途中捅了马蜂窝的故事,教育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遇事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后果。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认识“捅”、“棚”等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难点
明白课文揭示的道理:遇事不要冲动,要冷静,要考虑事情的后果,不要逞强好胜。
体会不同时间里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
收集马蜂的资料、图片。
教学流程
一 释文题,引入课文。
1大家都知道写马蜂窝就是写马蜂居住的地方,那么谁能把你收集的关于马蜂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2马蜂如此厉害,如果有人招惹它,捅了马蜂窝,轻者伤,重者丧命,太可怕了!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男孩七岁时就捅了马蜂窝,结果怎样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吧。(板书课题)
二 自读课文,理清脉络,初知文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按照怎样的顺序发展的?
3.汇报交流。(板书:看——捅——伤,事情的发展)4.引导学生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4个部分。
三 精读细品,释内涵,悟情理。
1.学习第1部分,想想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这个32字的文章开头,虽然只是一句话,却是捅马蜂窝这个故事的序。想一想它在全篇中的作用。
2.你认为哪些词语比较重要?为什么?
“7岁”——时间
“恳求很久„„才„„”
——不容易 3.学习第2部分。
1)、默读第2部分,了解故事的起因,是怎样发生的?
2)、“我”当时是何种心理?从那句话、哪个词看出来的?
反复朗读体会孩子们面对马蜂窝的恐惧。4.学习第3部分。
1)分角色对话。从对话中体会“我”为什么明知道捅马蜂窝是危险的,可是还去捅呢?
2)情景再现。表演我当时是怎样一步一步被激怒,用逞强好胜来证实自己勇敢的。
3)边读边体会“我”的内心有怎样的变化?
(自得——胆怯——愤怒)
4)“我”被激怒之后,是怎样做的?画出相关的语句。
5)“我”的举动使事情有了怎样的发展?说说当时的情景。6)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我”又是怎么做的呢?
7)从“本能”一词可以体会到,作者是否知道捅马蜂窝的后果有多严重? 8)小结: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作者对事情的结果是始料未及的,只知道捅马蜂窝是危险的,但是对危险到什么程度和怎样逃离危险这些生活经验一无所知。
5.学习第4部分。1)“我”此时是怎样的心理?(板书:悔恨)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我”被马蜂蛰得怎么样? 3)(出示爷爷的话)读文理解,体会含义。4)通过本文学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想对主人公说点什么呢?
四、回归整体,明写法。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2、结合板书归纳本文的另一条写作线索。
3、布置作业:查找资料如果被马蜂蛰了,该怎么办? 4总结。
五、板书设计:
5、捅了马蜂窝
事情的发展
心理变化
看
好奇
捅
得意——愤怒
伤
悔恨
事情的结果
遇事三思而后行
这是做事成功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