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精)

时间:2019-05-12 17:01: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精)》。

第一篇:关于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精)

关于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会泽县娜姑中学 吴兴吉

受学习环境、教学条件的局限,农村初中学生作文能力与城市学生相比明显偏低,主要表现为内容空洞、主题肤浅、语言贫乏。虽然广大农村教师也在辛勤探索,力图改变这种状况,但由于农村教育资源先天性匮乏,加上农村教育思想、教育管理理念明显滞后于城市,所以这些努力的成效仍然不大。其实,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有自己的空间,只要教师能够挖掘资源,采用恰当的拓展策略,学生作文能力偏低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目前中学生学习紧张,加之农村生活较之丰富的城市生活要枯燥多了,这恰恰又是写作的一大忌,因为紧张压抑思维,写作需要生活。那么我们有怎么因地制宜创设文化情境,营造轻松的写作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我认为可采取以下几种做法:一是图文结合创设情境。为了丰富作文课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我常常费尽心机地点缀课堂,把作文课上得生动而有趣。比如在教学《与朱元思书》时,我们先让学生看课文想象写景,再看视频理解文字,然后在悠扬音乐中诵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最后组织学生读课文想画面,再听音乐回忆课文。下课时还布置学生将其改写成写景散文。二故弄玄虚求异创新。一般情况下,学生的习惯性思维,认为上课就那程序,对连续教他们几个学期的教师的细节,就没有新鲜感,激不起兴趣。据说有个老师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出现,他常在上课(尤其是写作课)时故意作些一反常态的举动,使学生在惊讶之余产生写作的冲动。他向来比较注重板书,特别爱把字写得比较大以使后排的学生也能看清。可是有一天,他却故意把一些字写得很小,许多学生直吵着说看不到,但他并不予以理采,依然故我地写着小字,直到最后亮出作文题目——谈谈近视眼,学生才恍然大悟。在那篇作文中,学生对近视眼的危害性谈得真切具体,而且很是深刻。三是就地取材拓宽视野。我们远离市镇,只好因地制宜常组织学生去敬老院、车站等场所参加

当地的社会公益活动。这样也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生活范围,增加情感体验。当然,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还有许多其他方法,这里不一一列举。

二、切实抓好学生写作习惯的培养。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习惯呢?

1.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

俗话说:“字是打门锤”,“字如其人”等均说明书写的重要;据说现在有一些阅作文试卷的高手能平均 19 秒钟阅完一份考生的作文,试想如果这些高手在阅一份字迹潦草的作文试卷时,可能大约只需要 1 秒钟便可以定音吧?(传

说而已不必信以为真)还是让我来打个比方,如果说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是一块美玉的话,那么一篇书写潦草优秀的考场作文则是一块粘满泥土的没有经过打磨的美玉了,有时就给忽略,甚至埋没。能写一手漂亮的字既是书法艺术的造诣,又是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表现,何乐而不为呢?

2.培养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让学生写作时“有米下锅” 要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要写出优秀的文章就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而要观察,就必须深入到实际生活中才能有所收益。这是常识,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经验。日常生活中人、景、物都是千姿百态的,但他们都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和特点。教师应据此教给学生一些正确的观察方法。首先,观察事物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可按南上到下、由下到上、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内到外、由外到内、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整体的空间顺序进行观察。比如班级中的偶发事件,课间很多的趣事,课前同学的很多和表现等。指导学生留心家庭生活,从家庭生活中积累素材。学生要注意收集家庭成员间发生的种种事情。从社会生活中积累,要鼓励学生注意观察社会成员之间发生的问题和一些重大的社会现象。如果鲁迅没有

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又怎能写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情有趣的百草园之景呢? 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语文课本的文章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例子,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使其转化为能力,就必须加大阅读量。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要读得多,书读得多了,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能如有神助。我们还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鼓励学生在不加重负担的前提下自愿订阅或借阅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教师应向学生推荐较好的课外读物, 让学生自愿订阅, 争取每人拥有一种有益的书刊, 同时, 还应解决好阅读课外读物的方法和时间问题, 一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读。教师根据需要可以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 学生或在课堂上阅读, 或去图书馆阅读, 或网上读书。

二、抓好美作欣赏和仿写借鉴。

2008年中考,江西一考生写了一篇题为《有时,我也想任性一次》的文章,我觉得是一篇比较好的考场作文,就拿来和学生一起欣赏。文章形式新颖,结构优美。运用“蒙太奇”的手法截取了自我成长过程中的四幅场景:小时候渴望小熊维尼、小学时同桌离去、中学时选择“音乐培训班”、现在妈妈责备,不屑自己的音乐成绩,以小标题的形式巧妙地组合在了一起。感情真挚,立意深刻。小作者再现了内心真实的想法和选择,而这些,都一次次被父母所回绝,变成了一个任人摆布的“玩偶”,由此让小作都而产生了“有时,我也想任性一次”的想法,做一个自由自在的自我,真实地反映出了当今社会父母对孩子的自由束缚的现状。语言优美,句式灵活,流畅自然。相信,每一位读过此文的读者都会激起内心的情感共鸣。

欣赏完佳作后,我就要求学生仿写,并且提出了仿写的具体要求,学习别人 的写法,写自己的事情,抒发自己的情感,可以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但必须在每个小标题下面都要围绕中心写一件具体的事,文章结构要完整。从收来的作文看,效果较好,学生都能找到写的,都有真情实感。有一个学生写职高分流,去读职高的同学表现较差,以前一直很讨厌他,分别时,他们都流泪了,使他更加珍惜

同学之间的感情。以前上课同学们不听老师的话,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就听,对老师爱理不理的,现在更加尊重老师,认真学习了。有个学生写关爱,先写了同学的关爱,帮同学捡书,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回家后给自己热好饭菜,问自己在学校冷不冷,他说:“穿着妈妈的毛衣一点也不冷,别人还挺羡慕的。”妈妈听了笑得合不拢嘴,在平实的叙事中表达了浓浓关爱之情。

四、鼓励学生创新写出特色

创新作文首要的是尊重自主。让学生说自己的话, 抒自己的情, 写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 创新作文应还学生作文的自主权。学生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 喜欢用什么方式写就用什么方式写。如学生可选择喜欢的话题, 可选择灵活多样的形式, 或记叙, 或说明, 或议论, 或抒情等。同时, 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创新。

我们翻一翻近几年来的中考满分作文, 不难发现, 这些文章写作总在力求凸现一个“新”字。

首先是标题新。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我们常规做法是教师命题, 写“我的老师”、“校园一角”、“桥”等等, 这些老掉牙的题目, 学生写烦了, 很大程度上难以达到练好笔的目的。那么创新题目的第一步, 就是要把命题权还给学生,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写作的需要, 根据自己对众多创新类作文的借鉴, 拟出凝练、新颖, 既能画龙点睛, 又让人耳目一新的题目来。

其次是角度新。有一个全新的题目, 仅仅是创新作文的第一步。接下来, 是要确定写作的新角度。怎样指导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构思作文呢? 一是多向发散, 寻找可写角度。二是捕捉生活、情感、理性等诸方面的瞬间感受, 从各个角度深入挖掘。三是集中选择, 确定最佳角度。再则是材料新。材料是写作的础。俗话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话用来说明材料在写作中的意义和作用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人们常常把文章的主题比作人的灵魂, 把结构比作人的骨骼, 而把材料比作人的血肉。歌德说:“材料选得不好, 一切艺术才能都会被浪费掉。”我们要让学生懂得:新颖的观点要靠材料来支撑, 动人的感情要靠材料来表现, 深刻的道理要靠材料来说明。我们要

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皆学问”的深刻道理, 关注现实生活这个巨大的写作“故事库”,写出让人久读不衰的文章来。

最后是语言新。近几年的满分作文都在语言上占据了先天优势。文章是语言的艺术。古人云:“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这就是说好的内容要靠好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写作文的时候, 注意不断地从个人的文字库存中采撷闪亮的“贝壳”来点缀文章的主题, 使其生动、鲜明, 富有吸引读者的魅力。让学生学会旁征博引诗句、名言、歌词、谚语等, 概括有典型意义的成语、典故,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趣味性。另外, 巧妙的运用修辞方法, 也是使作文语言富有魅力的有效途径。

五、改革传统的批改方法

按传统的过程模式组织教学,大多数教师在作文的批改上都会存在误区。其实,作文批改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全班批,或轮流批,或教师批,或学生批。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自己要转变观念。可以只给学生一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其次,教师也要教育学生转变“我写你改”的旧观念,要使他们懂得:作文是难得“一次成功”的,好文章是靠改出来的;一个不懂改文章的人,将永远是一个作文的“门外汉”。

总之, 改变农村学生作文能力偏低的现状, 使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走出困境, 并非一蹴而就的事, 它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老师们应从实际出发, 尊重农村中学学生作文实际, 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 力求让农村中学生的作文有话可写, 写出新意, 写出特色。

第二篇: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和创新性极强,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之一。成功的作文教学能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失败的作文教学不利于人才素质的培养,必然失去语文课程的奠基作用。经过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调查、实践、学习和分析、研究,我认为:创新是农村语文教学的生命线,创新是农村作文教学的力量之源。

(一)、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作为农村初中的一名语文教师,结合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有着一种比较清醒的认识。虽然有不少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尝试和改革,在快速作文、自能作文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农村地域经济的滞后和学校基础条件的薄弱以及环境条件的制约,作文教学依然走不出误区。仍然停留在写写练练、讲讲评评之中,仅仅表现为一种教学常规或模式。学生的写作水平总是提不高,往往为作文而作文,更谈不上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认真分析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滞后根源,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缺乏系统、全面的素质教育之作文教学理论的指导和培训,走不出应试教育的巢窠。作为作文教学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和主导者的语文教师,不管是近年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还是有着数十年教龄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或中青年骨干教师,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从应试教育走出来的,从根本上缺乏系统、全面的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和培训。观念陈旧、教法呆板,加之受质量压力的影响,作文教学往往只是重复于大量的写、练、评,局限于审题、立意、选材的讲评和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应试训练而已。如此的训练,自然只能培养机械的作文,为了考试而作文,谈不上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更谈不上创新。

2.经济滞后,基础条件差,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阅读教学跟不上时代步伐,难以满足作文教学的要求。作文教学本身有着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需要师生增加知识的储备量,提高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但由于农村经济落后,一般学校办学条件差,图书存量少。要么图书陈旧,要么适应性差,图书室、阅览室开出率低,而学生也因家庭经济条件差,很难添置满足阅读需要的书刊。在信息教育方面,也因农村环境差,上网遥遥无期,自然限制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和信息的获取与储备。

3.生活空间狭隘,视野狭窄,立意、选材难以出新。农村师生生活在乡村,不是平川便是山区丘陵地带,受生活环境的制约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加之,校园教育教学活动的相对集中,一般来说都走不出校园,走不出学校、家庭这个生活区。出门少、阅历浅、视野窄,对外面的精彩大世界缺乏了解,无法感知日新月异的周围世界和新人新事。其结果,导致学生作文的素材贫乏,只能局限于校园师生或学生之间或家庭之中。基于此,也只能完成一些《师生情》或《父母情》等这样的限题作文,对社会新闻只能望洋兴叹,无动于衷。

作文的立意、选材自然难以出新。

4.教学粗放,训练呆板,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综合训练。学生作文难以提高个性化和创新能力。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必然围绕考试这个纲,加大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的训练力度。在教学中往往是对同一题材或体裁作文的反复训练,以求在多练中总结经验、以多取胜。在技巧的训练中,也只能蜻蜻点水,点到为止,如扣题、点题、议论、抒情等。学生长期受累于“技巧点拨式”的训练之中,受制于教师的点拨,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只能机械作文或填鸭式作文,根本谈不上自主作文,失去了作文教学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重形式,不重内容;重环节训练,不重写作积累;重技巧训练,不重基础训练,甚至连标点符号也不能正确使用,语言贫乏,缺乏形象性、生动性和美感。

(二)、作文教学的重点和几点教学实践尝试。

透视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和学生作文能力的现状,对照课程说明的相关要求,不难看出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除进行常规的程式训练和技巧点拨、指导之外,而应把学生素材的积累、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方式的改革作为教学重点,籍此解决学生作文视野狭窄、材料陈腐不新、思维呆板、作文结构形式不新、课外训练少、课堂教学效益差等弊端。

在农村初中,也有不少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作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他们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不同形式激发学生情趣,调动学生的作文灵性,变机械作文为自主作文,取得了较大成功,在一定范围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洋县退休教师张定明老师的自能作文

(三)、对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改革方向的思考。

正因为农村经济滞后,办学条件差,小农意识强等方面原因束缚和制约,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也像其他教育教学活动一样,收着基础条件和人文地理因素的制约。但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是本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因此,农村初中作文教改应克服先天条件的不足,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创造条件,大胆创新,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以提高写作水平。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推进作文教改:

1、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扩大生活范围,主动积极地感知社会生活,提高社会积累,不但解决积累素材、丰富内容的问题,还是学生的生活与社会相结合。

2、创造条条件,利用现有条件,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拓深学生得知识层次。可以开设阅读课和新闻课等,让学生通过书刊或影视教育去了解社会,增进学生的知识储量。

3、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通过自能作文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进而柔化作文难度,培养学生作文的自主性。

4、强化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增

进学生作文的独创性。

5、重视传统文学和当代美文的阅读、诵记,扩大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进学生作文的文学性和语言美,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

6、改进传统的作文批阅方式,指导学生自改或互改,鼓励为主,多角度地激励

学生,变被动作文为主动作文。

第三篇: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思考及对策

成功作文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思考及对策

贵州习水三岔河中学 母建林

内容摘要: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普遍存在重视不够,方法陈旧,故而学生头疼,教者堪忧,效果欠佳;认真反思,不难发现我们现实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众多教师也在潜心思索、苦苦找寻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只要教者安排有序,指导有方,训练有术,学生勇于作文,乐于作文,善于作文,相信师生会走进作文教学的阳关大道。关键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改进措施

时下农村初中学生中,颇为流行这样一句顺口溜:“学生有三怕,即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这虽然是一句戏谑之言,但一定程度上却反映出中学生对作文的烦厌心理。因为怕写作文,所以初中学生大多对作文深感头痛;因为教师指导无序,所以中学生的作文水平难有长足进步。

一、写作现状与分析

初中作文教学效果不佳,令人堪忧,其中重要归因在学生。学生写作究竟存在着什么问题,其原因又何在呢?

1、书写不“规范”,文面“惨不忍睹”

文面,就是文章的“面貌”,它涉及到方方面面,如行款格式,标点停顿,文字书写以及行文中某些“习惯用法”,直接影响着文章表情达意。学生作文中,字迹潦草难以阅读,不讲究行款格式,随心所欲使用和书写标点,乱写错别字的现象普遍存在。此类现象既说明学生缺乏基本写作常识,更反映出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遗憾的是,我们的老师、同学对这些基本常识、写作习惯重视不够。

2、兴趣不浓厚,作文“敷衍应付”

“作文作文,一提头疼”。这一口头禅形象说明了学生对写作“一怕二厌三应付”的态度。每当教师布置作文,较多学生唉声叹气,愁容满面。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只有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才能激发起作文的灵感,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我想写”的动机,其对写作的满腔热情才能触发文思泉涌,逐渐造就坚韧的写作意志和顽强的写作毅力,满怀信心地去克服重重困难,走向作文成功之路。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并未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上花功夫,他们只顾一味布置作文,收取作文。很多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平淡无奇,甚至味同嚼蜡,难有成功的体验,写作兴趣一点点被磨灭。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头疼、逃避作文。

3、语言运用能力偏低,不能准确表情达意

“语文就应该姓‘语’,语文课一定要重视语言文字的教学与训练。”福楼拜曾经对莫泊桑说:一定要仔细观察从你眼前走过的每一个人,然后分别用最恰当的词语去描述他们。“最恰当的词语”即是要尽可能准确精练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实际呢,一方面因为学生词汇积累不足,另一方面教师又缺乏对学生遣词造句系统的训练,学生语感自然不强,语言运用能力自然偏低,作文不仅文采欠缺,而且作文中滥用误用词语、前言不达后语、表达欠严密等毛病比比皆是。学生作文时常出现“心会而口难传,意有而笔不 1

达”的尴尬处境。

4、教学“重文轻语”,“文”妙而“语”拙

叶圣陶先生在解释“语文”概念时说:“‘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是‘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应试”的需要,学生的写作存在着“重文轻语”的现象,一些学生的书面作文写得不错,但其口头作文

却让人不敢恭维。目前中学生口头作文基本是一种静态的言语活动,学生从教师的命题

出发,力争用清晰的语言、准确的字眼、流畅的语调“说”一篇东西出来,但却不考虑

对谁说,为什么说,怎么说,因而总是采用固定模式“说”文,这种“口头作文”拿到

社会实际生活中去,其交际功能无疑要大打折扣。

5、作文“闭门造车”,文品与人品反差强烈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

泼泼地流个不歇。”农村初中学生,生活圈子有限,交际范围狭窄,“泉源枯竭”,又怎

能“溪水流个不歇”呢?

“质胜于辞,情胜于文。”刘勰也说“情者文之经”。如果学生不关心社会,不到生

活中实践,心中烈火般的激情就得不到激发,他们对生活必漠然置之;如反映在习作里,试想,这种离开社会实情、脱离生活实际的孤陋寡情之作能感动人吗?

对生活缺乏了解,缺乏体验,也造成了当今许多中学生作文虚构的现象。虚构,本

是一种想象能力的表现。但我们的一些学生却在感情上违心虚构,产生了许多矫情枉作。

如果我们的教师视若罔闻,无视于学生这种感情上的虚构,担忧学生将来走上社会,与

人真诚相处、团结协作就成问题。

二、教学现状与分析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水平决定着学生的水平。泰兴市洋思中学有句名言:只

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学生作文中的毛病归因还得在教师身上。教师的教学存在着什么问题呢?

1、教学随意性强,缺乏系统安排

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作文教

学必须立足实际,制订方案,以便分阶段分步骤实施。这个计划不仅应包括整个中学阶

段作文教学的全程训练目标,而且更要落实到每学期的阶段目标以及每堂课的训练重点

和要求。很多老师在开学初制订教学计划时,只是笼统地订一个语文教学计划,作文教

学只是“蜻蜓点水”,有的甚至完全不提,更不必说制订整个初中的作文训练方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作文教学的随意性也很大。一学期有只做一、二篇作文的,有做足

数作文但只批二、三篇的,有临时有事,便到班上随便布置一下作文题目的,还有平时

不做作文,等到学校或上级来人检查时突击布置作文的„„如此等等,都说明了目前许

多老师作文教学上的无序性,这种无规律的“蜻蜓点水”、“突击备战”式作文教学根本

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惰性或应付心态。

2、命题脱离实际,缺乏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计划的盲目无序,必然导致命题的盲目随意。有临时出题目的,有照本宣

科出题的,有拨高性出题的,出的题目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没有与学生的心理发展

同步,没有与学生生活实际接轨,也没有体现由低而高整体训练的作文教学规律,命题

缺乏科学性、实用性、艺术性。这种命题所要求的生活经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没有亲切感,也找不出动情点。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应付式的交差或虚构一番,这

是与“说真话、抒真情”相悖的。如果我们老师深思熟虑,掌握学生身心的发展变化,把握其心态,适时从其喜怒哀乐中捕捉兴奋处、动情点,设计命题,就能为学生创设积

极作文的氛围,学生也能自觉地投入命题规定的范围,最终完成作文。

3、批改欠科学,高耗而低效

“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有多少个教师,就有多少个批改标准。一些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常常忘记自己面对的是一群十几岁的初中学生,往往要求过高,无

视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的实际。有经验的老师则完全会根据学生的实际

情况确定自己的批改标准。钱梦龙先生在接手一个“双差班”后布置的第一篇作文是《我的家》。其要求就两项:(1)、标题必须写在第一行的正中;(2)、文章要分段,家里有

几个人就分几段,每段起始必须空两格。结果,这些平常吃惯了30分、40分的学生,一下子得到了“优秀成绩”,少则80分,多则90多分,学生一下子就有了强烈的成就

感。这种低起点的批改标准无疑值得我们借鉴。

作文批改周期长,也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这主要有老师精批细改的缘故。叶圣陶先生向来不主张由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细改,他说:“学生不明白

为什么改,你改了也没有用,有的根本不认真看,真叫做劳而无功,至少是劳而不得。”

杨初春老师的“快速作文法”提倡“评阅浏览自改法”,学生在短时间完成后,老师立

即抓紧时间把全班作文浏览一下,发现普遍性和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在全班讲评和进行

个别指导,然后让学生互相修改或自改。这样,不但能把老师从繁琐的作文批改中解放

出来,而且能有效地加大作文的训练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鉴赏能力。

4、缺“成功教育”,伤学生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学

生作文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一无是处。对好作文,尚可“鸡蛋里挑骨头”;对较

差的作文,则应力求找出其“闪光点”,哪怕就一丁点的进步,都应毫不吝啬地加以肯

定。“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这样容易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轻易在作文本

上写上“一塌糊涂”“一窍不通”等,无疑是一盆盆泼向学生的凉水,浇灭着学生作文的希望之花。

作文评讲,很多老师只读评优秀之作,而忽视了大部分学生的微小“闪光点”。如

果老师讲评时注意对“差生”倾斜,褒扬他们作文中的小小优点,这样那些原来作文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受到成功激励后,内心的喜悦难以言喻,作文积极性就会倍增,作

文训练形成良性循环,作文水平自会得到提高。

5、脱离生活,闭门造车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刘国正先生说:“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

起的„„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学生只有投身于生活,在生活

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写作积累过程中时刻注入社会生活的活水,作文教学这棵树才

会枝繁叶茂,结出丰硕的果实。一些老师脱离生活的纯技巧作文指导,实在是事倍功半。

因为即使有再绝妙的技巧而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也是不可能激起写作的冲动,产生写

作灵感的。

“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生活,写就无从说起。”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

我们应该谨记。

6、重文轻道,跛足而行

语文教育自古以来就很重视“文道”结合。只可惜为了应试,一些老师只注重培养

学生的写作技能,认为技能提高了内容是可以随意填塞的。于是,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一些不健康思想也不进行疏导教育,忘记了自己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

7、重教轻写,纸上谈兵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善读善写,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

功倍。”可见,教师经常“下水”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写作。但现实却不容乐观。语

文教师虽具备一定的写作技能,但写作作为一种技能,必须在反复实践中才能形成,才

能提高。不大动笔的教师和经常“下水”的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取向和心态有很大差异。前者由于缺乏对写作心理的深刻体验和把握,往往更多的是居高临下的理论知识的灌输,更多的是对技法的迷信,更多的是束缚灵性和创造的教条,写作显得生涩、神秘,让学生望而生畏。后者把自己写作的体验推及到学生身上,往往更能把握住写作的关键,将写作化难为易,化苦为乐。

三、改进现状 提高效率

现实的作文教学中确实存在诸多不足,我们应敢于面对,立足农村实际,积极寻找对策,致力于作文教学研究,投身于作文教学改革,极力扭转作文教学中“高耗低效”之弊端。

1、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不断积累丰富素材

没有丰富的生活,哪有精彩的作文?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语文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全面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用心感受大自然;启迪学生留心学校、家庭、社会人与事;指导多观察,多思考,多记载,并及时建立“生活素材库”,以备作文时搜寻提取甚至信手拈来。

2、加强学生练笔训练,有序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每学年作文一般不少于14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学生练笔包括读书笔记、美文摘抄、日记周记等多种形式。教师应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美文,既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更能让学生学习优美词句,逐渐丰富自己的文采。新教材每篇课文后都有“读一读,写一写”,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内容大做文章。那些需要掌握的词语不仅要求学生正确朗读,正确书写,更重要就是要灵活运用。怎样运用?最好的办法就是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这样可谓一举多得。

3、作文命题,力求灵活宽泛,促进有“话”可说

言之无物是学生作文的一大弊病。为何如此?大多因为作文题目学生生疏,没有亲切感,学生没有写作激情,未能触动创作灵感,自然不可能“文思泉涌”。如果拟题灵活宽泛些,学生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就可以选择熟悉的可感的题目作文。学生有话可说,内容自然充实有力。

4、作文指导,变教师说教为学生各抒己见

半个多世纪来的作文指导,都是一读范文,二给命题(材料),三作讲解(从审题立意到选材安排),四提要求。这四步曲,唱腻了,师生双方都没有兴趣。如此指导,学生写出的作文从立意到构思,甚至遣词造句,都大同小异,千篇一律。如果改为学生各抒己见,情况大不一样。所谓各抒己见,就是教师少指导,学生先思考,然后各自谈谈自己的见解,这样一个学生的见解可以启发其他同学的思维,同时不同的思维相互交流、碰撞,就会产生智慧的火花,不同学生就会写出不同的作文,甚至有见地的作文。

5、作文批改,变孤笔批阅为群笔修改

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师的一大沉重负担,白天改不完晚上改,在校改不完回家改。教师花的精力和时间很多,学生所得却很少。如果变老师一支孤笔批阅为学生几十支笔修改,立即会出现崭新局面,立即会产生教学“共振”的最佳效果。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组织他们互相批改。”变孤笔为群笔的具体做法是:小组内互改→小组间互改→分小组面批→二次创作→小组内互改→小组间互改→分小组面批→成功作文与佳作积累。

6、作文评讲,变一人点评为师生共赏

传统作文评讲是唱独脚戏,一人点评众人听:朗读优秀作文、剖析典型病例、指导修改等。这实际上是“满堂灌”、“填鸭式”在作文教学中的反映。结果,自然滋生厌恶情绪。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无论是优秀习作,还是典型病例,都可以变

教师一个人评说为师生各抒己见,共同评析。

师生共赏评析是学生“显山露水”的好机会,也是品评和接受品评的好方法。人人动脑筋,个人显其能,大家有长进,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就能普遍获得提高。

四、主打话题作文,进行系统训练。

参照“话题作文100题演练”,从第五周起,力争每周训练一个话题,指导学生写成功作文,走阶段性“一劳永逸”,三年后“以不变应万变”的作文成功之路。

实践表明,只要教师安排有序,指导有方,训练有术,学生勇于作文,乐于作文,善于作文,我们的作文教学自然事半功倍,低耗而高效。

(作者:联系电话*** 邮编564601)

第四篇:山区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山区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砚山县阿基中学

赵鑫

内容摘要:

现在的大部分农村初中学生,他们在学习语文时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那就是作文,不会写、找不到材料来写,面对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任务时,要么是能拖就拖,要么就是胡乱写上几句“流水账”来应付了事,抄袭作文书上的范文来充当等等,学生的真情实感得不到尽情的抒发,即使抒发也是那种无病呻吟似的虚假情感,所以学生就慢慢变得怕写作文、甚至是不会写作文了。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和一份沉沉的责任,那要如何来改变这一困境呢?

关键词:初中

作文

教学

思考 正文:

现在的大部分农村初中学生,他们在学习语文时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那就是作文,不会写、找不到材料来写,面对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任务时,要么是能拖就拖,要么就是胡乱写上几句“流水账”来应付了事,抄袭作文书上的范文来充当等等,学生的真情实感得不到尽情的抒发,即使抒发也是那种无病呻吟似的虚假情感,所以学生就慢慢变得怕写作文、甚至是不会写作文了。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和一份沉沉的责任,那要如何来改变这一困境呢?下面就谈谈我自己粗浅的几点思考:

形成这一困境的原因: 这一困境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家庭教育的滞后。农村的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大多是小学毕业,初中和高中毕业的寥寥无几。这样,家长的文化水平本来就不高,再加上他们丢下书本、知识那么长的时间了,他们对学生的教育大多是“到学校不要打架、好好学习”等等之类的行为教育,再要求他们对孩子进行学习上的指导,无疑是纸上谈兵了。近年来,农村中大多家长都外出打工,其子女大多是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居住,这也是造成这一现状的重要因素。其次是学生视野的狭窄,对外面的信息了解比较少。农村的孩子,他们对外面世界的了解大多都是依赖电视,现在因为上学和住校的原因,所以他们看电视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所以对外面的了解也就越来越少了,而要说让他们走出去,那也是不现实的,他们的生活本来就不富裕,来学校读书的生活费用都要靠国家补助,他们的家庭又何来的钱让他们走出去呢?再次是学校、老师对学生作为能力培养的不重视。大多农村中学,对学生的作文课虽然也有安排,但是作文课的授课教师都就是这个班的语文老师,作文课被侵占成文化课的现象非常普遍,而大多语文老师认为作文嘛,没什么可讲的,多让学生写写也就行了,所以课堂作文讲解也就被侵占了,学生的作文能力大多都靠学生自己去摸索、总结,教师的讲习少之又少。

面对这些造成现在学生作文能力低下的原因,我认为我们农村的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补救或者是教学。

一、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关

要想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切实的提升,我认为首先应从学生的基础知识抓起,写对字、说通顺句子,一篇优秀的作文,首先是文字必须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讲清楚作者要传达的信息,否则错别字连篇,让读者满头的雾水不知所云,这即使你的立意再好、表达的思想如何的新颖、感情的抒发如何丰满,都变成了空中楼阁。因此文从字顺才是一篇作文的最根本要求,也才是组织作文的最根本基础。并且初中学生的语文教学,学生掌握生字生词也还是一个比较重点的要求,因此,我们不能只是一味的要求学生写好作文,我们应从基础抓起,从学生对字形抓起,就如我们老师经常讲到的“字好的作文不一定是好作文,但是好作文字一定不会很坏”。

二、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而作文更是语文学科中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重要表现方式,然而,学生对于作文这一语文中最能体现语文特点的部分又是那么的怕和无奈,所以我们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是要像语文知识课那样改变作文的课堂。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老师必须先“归还”被侵占的学生作文课,改变以前那种一味的只是学生自己摸索的作文“不作为”模式,真正让作文课成为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课堂;其次是要摒弃教师头脑中那种“作文能力的培养,不过是多让学生写写、练练”的老掉牙的观念。精心备好每一节作文课,力求讲练得到有机的结合,最终形成能力。再次是我们在作文课堂的教学中,也应力求做到让知识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作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一上作文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用作文本身来吸引学生,而不是只是靠用那些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要求老师在作文作业的布置上多加斟酌,应从学生自己身边写起,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样,学生对作文的害怕心理才会逐渐的淡化;才会有兴趣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也才会让学生写作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

三、练好日记、随笔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随着课程的增多,课程安排也就越来越紧密,而大多学校队学生的作文要求也比较低,大部分是每月两个作文,并且山区农村学生的写作自觉性也相对较弱,一般就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再者他们一般的课程作业、家务劳动(因为大多父母外出,随爷爷奶奶生活)比较重,而我们如果只是一味的依赖课堂上的那点时间就要求学生把学到的作文知识最终形成运用的能力,那无疑使不切合实际的,这需要老师去关注学生的生活,我认为可以每天要求学生记一记日记、写一写周记,平时读到好的文章时准备一本笔记本,记下比较好的句子。这样一来,既可以增加了学生习作的时间,也锻炼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最主要的是这样不会占据学生太多的时间,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也会起到比较大的帮助。摘抄可以让学生逐步学到优秀的文章的表达,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四、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山区农村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视野狭窄,觉得难于找到作文材料,因而也就无法再喜欢写作文,对于这个难题,我个人认为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生活中来观察积累。他们对于外面的世界不了解、对于新闻时事不了解,但是他们对于身边的事情很了解,而我们的作文并不是一定要写外面的世界、外面发生的新闻时事,我们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件用心写出来也同样精彩,也同样可以写出山区农村中学生自己的特色作文。当然,这就需要老师多花一定的时间、精力来对学生进行观察的指导,让他们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这样一来,学生就会逐渐地收集和整理出自己的材料,最终形成自己独立的材料库,也就为以后的作文积累了素材基础。其次是我们老师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多关注一下新闻时事,可以组织他们看一看每晚的《新闻联播》;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的时候,让学生在网上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若你看了,有点什么感悟或者想法,就要求学生马上用笔记本记下来,方便以后写作用到。这样,就可以不断地弥补我们收集材料难这个难题了。

五、打开学生视野,放飞他们的思路

对于学生的接触面狭窄的难题,我认为除了帮助学生解决材料之外,还应该帮助学生把自己的思路尽量打开,要引导学生改变作文就是语文课的作业这个观念,要通过我们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作文它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其实把它述与文字的形式,就是作文,解开作文的谜团,解开作文的神秘面纱,还原作文的生活本质。让学生明白作文其实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平时在教学学生作文写作知识的同时,也应注重给予学生一定的美文欣赏,当然这美文的欣赏并不只是单纯的听、看、读,而更重要的是分析学习人家的成功之处,这时就要我们教师适度的引导了,引导学生去学习人家的构思、组织材料的能力。当然,平时还应布置一定的中外名著让学生在平时下去读一读,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又可以让学生学到一些课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

除此之外,适度的组织一定的课外体验活动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可以通过这类活动来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作文的乐趣,有可以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

六、注意呵护学生抒发的情感

我们平时对学生的要求都是:要有真情实感的抒发,但是我们有的学生在作文中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但是自己的感情可能与老师的审美观点有所冲突或者是有点前卫,这样的学生往往会在老师讲解作文时受到批评或打击、嘲讽。比如:有的学生在作文中表达了自己对某位老师的看法或者是对某个女同学的爱慕之情,这部分作文就会被老师打击。如果经常这样被老师打击,学生还会说真话、抒真情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才会导致了学生现在这种假话套话满篇的情况。

基于这种情况,就要求老师要有一颗高尚的心,懂得为学生保守他们的心中秘密,看到学生有自己一定的不同看法,应学会去包容他们,应从另外的方面去引导他们的思想,有必要时更要懂得其他方法的应用。努力让学生放心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越来越相信老师,才会写出自己最真实的作文。而这种作文不就是老师所要达到的吗?

当然,对于山区学生作文的能力的培养、提升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老师要摈弃那种急于求成的心理,多给学生一点时间、一点成长的空间、一点自我表达的自由,再加上老师的悉心指导,山区农村的孩子也一定会写出比较优秀的作文来。

总之,山区农村的学生,因为自身条件等的限制,所以才导致了现在这样尴尬的作文现状,因此作为山区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师,我们的身上就更加多了一份责任,只要我们对学生再多一点细心、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指导,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会得到质的提升。

第五篇:浅谈农村初中作文教学

浅谈农村初中作文教学

我是一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十多年,在教学中,我认为最大的难点就是作文。特别是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因为农村学生阅读少,见世面少,没开阔眼界,再加上新教材的作文也在不断地更新、改编,对于发展变化缓慢的农村来说,学生更适应不了作文的新要求,所以作文教学更难了。

农村中学学生作文的现状:知识面窄,不善表达,导致作文大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话说不清,句子不通顺,无法确切表达自己的意思,能够让人顺畅地读完全篇的,是少之又少,要想找到一两篇句通意顺,情感丰富、表达生动的文章,那更是难上加难,字里行间极难看出学生写作的冲动和激情。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农村学生自身原因

写作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写作不仅需要学生努力去写,更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现在的学生在小学本来基础就差,大多为留守为儿童,缺少父母的辅导,沉迷于网吧、游戏厅、电视等,和学习夺时间,视写作文为一种负担,不愿努力,作文应付交差了事,日积月累,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作文水平直线下降。

(二)、农村特定环境原因

作文本应来源于生活,可是,当今农村的初中生年龄小,绝大部分是寄宿制生活,生活范围极其狭窄,在校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很少接触社会。这样的生活,使他们无处找写作的素材,又怎么会获得写作的激情呢?因此,写起作文来,内容枯燥,千篇一律。很少有学生对生活特别富有观察力,大多数学生对生活抱冷漠的态度。他们觉得除了分数什么都“没意思”,什么都与自己无关。这样,学生写作和社会生活脱节,自然无法积累写作素材的,也根本不可能写出好文章来的。

(三)农村教师方法原因

为了写好作文,学校教师和学生都付出了不少的艰辛。有的教师主张多写多练,熟能生巧;有的教师主张由说到写,降低难度;有的教师主张创设情景作文教学,让学生愉快作文;有的教师主张采用作文速成教学方法,让学生快速掌握作文写作技巧。这些都不失为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也的确使作文教学效果大为改观,但学生作文水平还是始终不见有明显的提高。是学生写作少了,还是教师的作文教学方法有问题?由于有的学生平时阅读少,语言积累少,在这种缺乏积累的情况下,无论教师怎样改进和完善作文教学方法,无论学生一天练习作文多少遍,都是无济于事的。

尽管学生起步较晚,基础差,条件受到限制,老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效果不佳,但不能放弃学生的写作,必须坚持下去,因为作文是语文知识的综合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老师要调整思路,找到问题,对症下药,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用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就会喜欢作文,就会积极主动去写作文,他们就会把自己身边有趣的、难忘的、高兴的事写出来。很多学生都把作文当作一个沉重的负担。他们一说起写作文就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其实这些都是学生的正常反应。特别是农村孩子,由于见识少,在平时的生活中没有注意和思考,没有积累好丰富的习作材料,写起作文来就无话可说。如果教师提前布置好作文题目,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观察、了解、体验要写的内容,丰富作文材料,这样就让学生在作文中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了。他们完成一篇习作后,能得到教师的肯定和同学的夸奖,让他们有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就提高了他们的习作兴趣,学生将会把下一次作文写好得更好。

(二)、用生活加强学生的参与性

因地制宜创是解决条件限制的重要方法,应该让他们学会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东西,写身边的人,如爸爸、妈妈、老师和同学;喜欢的动物植物,如家里的小猫、小狗等都可以写;身边的事,如帮妈妈做家务,干农活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可以让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很多同学都要参加农村种菜,在作文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劳动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给菜施肥、锄草、浇水等过程中你又学到了什么?最后指导学生写出文章,这样既学到了农技知识,又扩大了写作的范围,有真情实感。

(三)、用老师铸就学生的知识性

学生的写作要靠教师的引领,所以教师应加强学习,积淀相当的文学的基本功。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率先做到,而且要做得比学生更好。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前列主动收集作文教学的相关的前沿信息,加以归纳、综合、整理,使之适应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还应该多进行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写作的文章,教师应该先“下一下水”,这样才知道“水”的深浅,不要老站在岸上呼来喝去,怨这怨那。同时,教师应努力营造写作的氛围,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比如:作文题目的命制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是否有话可说等。作文课是否一定要在连续的两节课内完成。可否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及时进行写作实践等。其次,教师要比较系统地教会学生写作的方法。如:话题作文拟题的方法,开头和结尾的方法,结构创新的方法,以及审题、选材、立意、剪材、拟提纲、修改等方法。

虽然农村作文教学道路任重道远,但只要理清思路,抓住问题的关键,有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农村作文教学水平定会再上新台阶。

四川省蓬安县利溪初级中学 伍前明 电话:*** 邮编:637873 QQ:1171449373

邮箱:1171449373@qq.com 地址:四川省蓬安县利溪初级中学

下载关于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美术教育是实施美育工作的得要途径,这对于启发智慧、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教育部近几年进行教育改革......

    农村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农村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经过我们广大教师的努力,我们农村语文教学在学生的语言积累、阅读理解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与县城学生差距不是很大。但在作文......

    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 注重作文素材的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使学生有东西可写是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那么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呢?1,细观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指导学生热......

    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江宁秣陵初级中学 刘玲 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针对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许多弊端,笔者试着对主要问题作了一些考察分析,并摸索......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需要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需要“生活化” 风石堰镇中学 刘玉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广大农村初中教师对语文作文教学进行了许多探索,学生的写作能力,交际能力、语文综合素养都有了较......

    浅谈农村学校初中作文教学

    浅谈农村学校初中作文教学    作者:来源:今日中国教研 2013年5期      字号:大 中 小显示汉语拼音 打印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反映了学生语......

    浅谈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

    浅谈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 摘 要:作文教学往往是语文教学的弱项,尤其是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更是语文教学的弱项,农村中学作文教学陷入了“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困境。本文结合当前......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6

    知之好之,不如乐之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探索之快乐作文 防城港市防城区滩营中学 盘永昆 〖摘要〗:本文就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进行探讨,阐述一咱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为核心的教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