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鄂教版五年级下册《傻二哥》教学设计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
傻 二 哥
武汉小学 张伟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注意“便宜坊(biàn yí fāng)” “吆喝”“玻璃”“钳子”的读音。“巷”的写法。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方面感受傻二哥“傻灵傻灵”的性格特点,感受傻二哥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读中学写,学习本文通过衣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方面感受傻二哥“傻灵傻灵”的性格特点。感受傻二哥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学难点:
读中学写,学习本文通过衣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准备:
电子书包、微课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傻二哥。初读课题,你觉得这个人会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真是那样一个人吗?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翻开书79页,自由地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课文读得怎么样?我来考考你们: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点开电子书包、找到电子课本,找到课后生子表格,点击出示生字词: 吆喝 玻璃 钳子 便宜坊
走街串巷 不嫌麻烦 【“吆喝”“玻璃”“钳子”每个词的第二个字读轻声。“便宜坊”(biàn yí fāng)读音及为什么这么读,简介。(找到“便宜坊”这个词语所在的句子,点击该词语,弹出超级链接的相关图、文)】
2、指导写“巷”(运用电子课本的涂红功能,强调关键笔画)。【“巷”字下面是“巳”字,要封口的】。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傻二哥的?(点击电子课本相关的位置,弹出PPT)
【学生自由谈。学生谈到的,相机在电子课本上勾画出相关语句来;学生没
有谈到的,教师引导补充,再在电子课本上勾画出相关语句来。】
(2)教师结合电子课本上勾画的相关语句梳理、小结并板书:
会做活、爱帮忙 卖药糖
三、细读课文,体会人物特点,领悟写人的方法。
(一)学习第4--6自然段。
1、默读第4-6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傻二哥形象? 抓住关键词句,将想法批注在旁边。(点击电子课本相关的位置,弹出PPT)
2、全班交流,顺学而导。
※他出去卖药糖,总是穿着白布上衣,黑色裤子,挽着袖子,留着偏分头,斜背着一个很讲究的大玻璃瓶子。
重点关注:(运用电子课本放大功能,圈出放大相关的语段,再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点红重点词语)(1)“白色”“黑色” 强烈地对比色,突出了白色的清爽,体会衣着的讲究。(2)联系下文,体会大玻璃瓶子的讲究。点拨:
(1)、从傻二哥卖药糖的讲究,你对他有怎样的认识?
【预设: 外在:很讲究、很注重、很在意自己卖药糖的形象;内在:聪明——了解消费者心理:要干净(“灵”)。】
小结:作者抓住了傻二哥的衣着描写,将一个(整洁、聪明)的傻二哥呈现在我们面前。板书:衣着描写
※先是伸伸腿,晃晃胳膊,咳嗽两声试试嗓子。两只脚一前一后,前腿弓,后腿蹬;一手放在腰上,一手捂着耳朵,这才放声吆喝了。(运用电子课本放大功能,圈出放大相关的语段)
(1)这一句写的是傻二哥卖药糖的什么?(吆喝的准备)(2)自由读,【运用电子课本功能圈画】动作描写的词语,品味它的精妙,体会傻二哥形象【讨论】。
白板点出动词:
伸伸 晃晃 试试 弓 蹬 放 捂 吆喝
【预设:从描写角度:一连串动作、细节刻画生动传神;从形象角度:外在——滑稽、夸张、熟练、一丝不苟,内在——聪明,知道如何吸引顾客......】
(3)读一读,演一演,评一评,体会一系列动作描写的细腻、传神。
(4)小结:作者抓住傻二哥吆喝准备的动作描写,突出了傻二哥的()性格特点。板书:动作描写
※卖药糖哟!吃块糖消愁解闷儿,一块就有味儿。吃块药糖心里顺,含着药糖你不困。吃块药糖精神爽,胜似去吃‘便宜坊’。吃块药糖你快乐,比吃包子还解饿„„(运用电子课本放大功能,圈出放大相关的语段)(1)自由大声朗读,感受吆喝声的“有腔有调”(联系第5自然段的“像唱戏一样,高低音配合”);感受吆喝词的广告艺术(联系第5自然段的“一套一套”)。体会傻二哥的聪明。
(2)(点开天津吆喝音频)播放音频,感受天津的传统文化,感受天津人爱玩爱唱的特点。
※小孩子买糖,经常是为了好看。买去了,想想不好,又来换红的,换绿的,绿的又换黄的,往往要换好几次。傻二哥都耐心对待,不嫌麻烦。
(1)读一读,抓住四个“换”,体会傻二哥的特点。
【预设:耐心;憨厚老实;聪明——知道如何感动顾客)换了又换,换了好几次,这无疑是给自己添了很多麻烦。】
3、过渡:用
一、两个词语跟傻二哥写评语,引导学生将一系列评价傻二哥的词语归结为文中的“傻灵傻灵”。板书:傻灵傻灵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读一读,抓“聪明”和“热心”来体会“傻二哥”的来历。
2、小结:怪不得人们叫他傻二哥。原来这声称呼里,包含了街坊邻居对他的怜爱之情,喜欢之情。让我们带着我们的感受,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吧——傻二哥,再读课题。
四、回归整体,阅读拓展,练笔延伸【微课呈现】。
1.结合文章的首尾,引出作者新凤霞的生平,进行【课外阅读推荐】。(推荐给学生教师在武汉教育信息平台上的个人网页,学生访问上面关于天津文化和作者的相关资料和作品,进行课内外结合的拓展和延伸)
2.结合板书小结人物描写的方法。
作者新凤霞通过描写傻二哥卖药糖的衣着和动作描写(板书:描写方法),形象地刻画了他“傻灵傻灵”的性格特点。读来让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板书:人物特点)
3、布置课外观察与练笔的作业。
(点击电子课本相关的位置,弹出PPT)请你运用本课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试着写出一两段话,表现人物的特点。
板书设计
傻 二 哥
人物特点: “傻灵傻灵”
描写方法: 衣着描写 动作描写
第二篇:五年级下语文说课稿-傻二哥-鄂教版【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傻二哥》
一、说教材
《傻二哥》是以童年往事为话题的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回忆性的散文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刻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善良、聪明、热情、穷而有志的年轻人的形象。文章从傻二哥吆喝的内容;傻二哥的特点;傻二哥的衣着;傻二哥吆喝前的准备;傻二哥有耐心,不怕麻烦五个方面把这样一个卖药糖的劳动者“傻灵傻灵”的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语言生动活泼,细腻传神。
教学本课我预计两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重点学习1-3自然段。第二课时, 走近傻二哥,感受他的傻灵傻灵,学习4-7自然段。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读,我确定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一是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傻二哥“傻灵傻灵”的性格特点;三是体会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这三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重点语句体会傻二哥的“傻灵傻灵”。教学难点是领悟并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说教法设计
教有多法,贵在得法。本课我将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朗读感悟法、讨论法和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读自悟、想象交流,在读中感悟语言文字和人物形象。
五、说学法设计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课堂上,我会引导学生借助课外资料,抓重点词句,采用图文结合,读、想、议、说、演结合的方法逐步学习课文,入情入境,自悟自得。
六、说教学过程
在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体会“傻”的含义,而课文4至7自然段通过衣着、动作等从“傻样儿”和“傻事”两个方面来突出主题,表现人物,所以我预设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首先播放傻二哥卖糖的吆喝声,创设情境,带着学生走进旧时天津的小巷,来到傻二哥身边。
(二)认识“傻样”,体会“傻灵傻灵”
xiaoxue.xuekeedu.com
和孩子们一起回顾:同学们,你们听,这是谁在吆喝?对,是傻二哥在走街串巷卖药糖呢!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至3自然段,知道作者新凤霞和大伙儿说傻二哥——傻灵傻灵。可是我们“只闻其声,未见其人”,傻二哥到底是什么样儿?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他的“傻灵傻灵”呢?请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划出描写傻二哥外表和装束的句子,说说他留给自己的印象。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傻二哥外表和装束上的特点,当学生说到“讲究”一词时,出示句子。瞧,“白布上衣”、“黑色裤子”傻二哥真是个朴实的年轻人;再看四个动词“穿着”、“挽着”、“留着”、“斜背着”用词不重复,都非常准确、形象地描绘出傻二哥的样子;“偏分头”、“很讲究”说明傻二哥对待自己的工作非常认真,一点也不马虎。指导学生细细地品读句子,读出傻二哥外表和装束的“讲究”。
傻二哥卖药糖还有一套专门的工作服呢!他在家里穿得破破烂烂,去卖药糖时,就把这套干干净净的衣服换上了。这装束显得很正规,很正式,他想吸引人来买药糖。看来这傻二哥还真灵,聪明着呢!
接着还是抓住“讲究”这个词,让学生浏览课文除了衣着装束讲究还有什么讲究?学生再体会玻璃瓶细节设计上的讲究。
衣着讲究,发型讲究,连卖药糖用的玻璃瓶也很讲究,傻二哥可真是动了一番脑筋啊!学生一步步地走进文本,从心底里感受到了傻二哥的“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所以在这一环节我指导学生自主朗读,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味,体会文章人物形象。
(三)、了解“傻事”,体会“傻灵傻灵”
第五、六自然段的学习中,我让学生默读,找出傻二哥在卖药糖时吸引人的地方,划出相关的句子并作上批注。
重点品读傻二哥吆喝前准备的句子。一开始,我范读。再让学生自主研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找出表现动作的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多样性及重叠词的作用。接着让学生表演读,谁来试着吆喝一下?他们一边读一边模仿,身临其境,一起感受这段描写的栩栩如生。
吆喝就吆喝,干嘛还这么卖力地做准备工作呢?原来,他是想吸引大家,就像戏剧开幕时会敲锣打鼓一番。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傻二哥可真是傻灵傻灵啊!
最后,我再创设情境:请大家看看这幅图,如果当时你就站在傻二哥身边,看到这样认真的一招一势,这样专注的一举一动,你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对待卖药糖这份不起眼的工作,傻二哥却用尽了心思,干得有模有样,有滋有味,让学生透过文字和画面说出自
己的感受。
xiaoxue.xuekeedu.com
他卖药糖的时候还有哪些地方吸引了你呢?于是,带着学生们再去品品他那五颜六色的药糖。同桌讨论,悟出作者从颜色味道来写出药糖吸引孩子的原因。
然后再自读第六自然段,感受因糖的颜色多,换来换去,傻二哥是怎样不怕麻烦。再一次回扣“傻灵傻灵”。他热心的傻劲中无处不透着“灵”,傻而聪明不正是“傻灵傻灵”吗?这时,我和学生一起有感情地配乐朗诵4至6自然段,表达对傻二哥深深的敬意。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通过4至6自然段的重点学习,从多个角度使学生理解了这“傻”的真正含义,使傻二哥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清晰、生动起来,最后进行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知道吗?他的傻劲还不止课文中说的这些,他的家是怎样的呢?(看一段补充资料)看完补充资料再次掀起学生情感的高潮。他们会说,傻二哥就是靠卖一块、两块药糖来养家糊口,多不容易啊!他做事认真不取巧,对人有一股热心的傻劲儿,真是“穷而有志”!同时也明白:结合课外资料来理解课文也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好方法。
齐读第七自然段,学生们知道:傻二哥就是靠着这般傻灵傻灵在母亲去世后带大了三个弟弟,正是靠着这般傻灵傻灵解放后在糖厂工作,还当上了业余演员。
回看课题,我问:“傻”字带有贬义,指“头脑糊涂,不明事理”、“死心眼,不知变通”,这篇课文为什么要以“傻二哥”为题呢?和学生们一起探讨后总结:课题中的“傻”是贬义褒用,傻二哥就是这样一个“傻”与“灵”合为一体的人物,我们也应该学习傻二哥的热心和聪明,拥有他这样的傻劲,做个像他这样的傻人。
最后,我会指导学生整体回顾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作者对傻二哥形象的塑造力透纸背,从他穿的衣服、使用的用具、吆喝前的准备、吆喝的音调、吆喝的内容到他对顾客的态度都细细写来,而且善于围绕中心选取材料,使人物形象完整而丰满。这样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七、说作业设计
我布置的作业一是让学生学习本课刻画人物的方法,仿写一段话,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表情;二是读读作家新凤霞的作品。
八、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应该是教材重要内容通过教师有目的地构思巧妙画出的图形。这节课,我的板书简洁明了,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体现文章的主题思想。
14傻二哥 “傻灵傻灵”
热心 聪明
xiaoxue.xuekeedu.com
以上我的教学设计,主要采取读中感悟的方法,使学生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形象。同时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高段语文教学要初步领悟文章表达方法的要求,我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形式,体会表达效果,掌握写作方法,让人文内涵在语言的品味与表达中自然渗透。
第三篇:《傻二哥》课例及教学反思
《傻二哥》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江夏区第一小学 王立红
师:在新凤霞的笔下,有这样一个卖药糖的,他的吆喝很讲究,有腔有调的;他非常聪明,会做很多活,差不多什么都会修;有这样一个卖药糖的,他爱给人帮忙,一帮就帮到底,有一股热心的傻劲儿。他就是 生:齐读课题:傻二哥
师:由于他这股傻劲儿,大家忘了他的聪明,给他起了个有趣的名字,叫他“傻二哥”,说他
生:“傻灵傻灵”的
师:上节课,我们从课文的1~3自然段中看到一个善良、热心能干、乐于助人的傻二哥,这节课,我们将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走进旧时的天津,继续去感受傻二哥的“傻灵傻灵”。请同学们翻开书第79页。
默读课文第4-6自然段,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傻二哥的“傻灵傻灵”,做勾画批注。学生默读、动笔勾画、作批注、写体会。师巡视
生:文中的第4自然段,他出去卖药糖,总是穿着白布上衣,黑色裤子,挽着袖子,留着偏分头,斜背着一个很讲究的大玻璃瓶子。
师:这一处写了傻二哥的什么?你怎么能从他的外貌描写中体会到他“傻灵傻灵”的。生:我能体会到傻二哥的傻灵傻灵 师: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生:“白布上衣”“黑色裤子”我从这里体会了他是一个朴实的人
生:我从“穿着”“挽着”“留着”“斜背着”这些词生动地写出了傻二哥的傻样,用词准确。
生:我从“偏分头”“很讲究”体会到了傻二哥对待自己的工作非常认真,一点也不马虎。
师:傻二哥的衣着讲究只不过是穿了一件干净的衣服,也只不过是挽着袖,留着边分头,也不过就是斜背着一个很讲究的大玻璃瓶子,你怎么就能体会到他的“傻灵傻灵”呢?
生:我从衣着讲究体会到傻二哥的聪明,我从总是体会到傻二哥家里很穷,只能穿着这一套干净的衣服,顾客们才能放心地买他的药糖。师:同学们真会读书,能不能把你的这种体会送到文字中去。生读:他出去卖药糖„„很讲究的大玻璃瓶子。师:你读出了对傻二哥的赞美之情,谁还想试试。生读:他出去„„很讲究的大玻璃瓶子
师:傻二哥使用的工具很讲究,请同学们大屏幕,谁来读读文中第4自然段描写傻二哥背着一个很讲究的大玻璃瓶子的那一处,如何讲究?
生读:瓶口上有一个很亮的铜盖子„„旁边还挂着一把钳子,是为夹糖用的。师:你们体会到什么?
生1:我从“总是”体会到傻二哥是个靠卖药糖养家糊口的穷孩子。
生2:我从“讲究”一词体会到他衣着讲究,卖药糖的工具讲究。为能多卖药糖在工具上花了很多心思,为的就是多挣钱。
生3:我体会到傻二哥的聪明。
师:傻二哥在自己的衣着和使用工具上可见傻二哥的用心良苦,是多么聪明啊。文中还有哪一处能体现傻二哥的傻灵傻灵
生:读第五自然段重点句,先是伸伸腿,晃晃胳膊,咳嗽两声试试嗓子,两只脚一前一后,前腿弓,后腿蹬,一手放在腰上,一手捂着耳朵,这才放声吆喝了。我是从这一处体会傻二哥傻灵傻灵的。
师:这一处描写了什么? 生:描写了傻二哥的动作
师:请同学们圈圈画画,描写了傻二哥哪些动作?
生:“伸伸”“晃晃”“试试”“弓”“蹬”“放”“捂”“吆喝”这些动词生动准确写出了傻二哥的傻样。
师:大家用心看文中的这幅图,看看傻二哥这样认真的一招一式,这样认真的一举一动,联系这两句的上两句和下两句体会说些什么?从这些动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从这些动词里看到了傻二哥真是傻劲十足。师:他真的傻吗? 生2:我从“走街串巷”一词仿佛看到了一个勤劳乐观的傻二哥,我仿佛看见他为了多挣钱,起早贪黑,走遍了天津的大街小巷。
师:你体会得真好。板书:勤劳乐观,一个傻灵傻灵的傻二哥在我们脑海中活灵活现,作者是抓住的什么来突出人物这一特点的呢?(外貌和动作)是啊,抓住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表现人物特点是本课一大特色,读到这儿,我不由得对这位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热心能干而又乐观的傻二哥产生敬意,我想用我们的语言来表达处这份敬意。同学们愿意和老师合作吗?(师生合作读第5自然段的(1~8句)。
生:他实际上很聪明自己设计吆喝的动作吸引孩子们,能多卖一些药糖,多挣点钱。师:你真会体会,傻二哥其实很聪明,他对工作是这样一丝不苟。
师:吆喝得还真讲究,我仿佛看到一位傻灵傻灵的傻二哥活灵活现的出现在我脑海中,来把我们眼中看到的带到文字中,读出来吧!
生读
师:引读,傻二哥怎样卖药糖?
生:傻二哥走街串巷卖药糖最吸引人的是他的吆喝,看见小孩们多了 师:他就做吆喝的准备了
生:先是伸伸腿„„这才放声吆喝了„„招来很多人看他 师:晚上
生:他开亮了红色绿色的灯泡„„吸引了很多小孩子 师:从这一处,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傻二哥?
生:我可以看出一个自信勤劳乐观的傻二哥。读出傻二哥的自信。板书:勤劳乐观 师:这段里还介绍药糖的五颜六色可真不少,请一位同学读这一处,你能体会到什么,请看大屏幕,谁来读这一处?
生:比如绿色的,是薄荷的,有点凉味;金黄色,是橘子的,有点橘子香味;大红色的是红果的,有点甜酸味。
师: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生:药糖的颜色多,味道多。
师:这里为什么要用这么多文字写糖的颜色和味道? 生:作者从颜色、味道来写药糖吸引孩子的原因。
生:为下文写小孩因糖的颜色多,换来换去,傻二哥不怕麻烦做出铺垫,突出傻二哥的聪明,会吸引顾客。(指名男女生分读)
师:从衣着和使用工具上可见傻二哥的用心良苦,是多么聪明啊!文中还有哪一处是写傻二哥的傻灵傻灵的呢?
生:文中第6自然段傻二哥卖药糖,有耐心,不怕麻烦„„不嫌麻烦。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1:我体会到傻二哥可真傻,药糖一经卖出,哪还有拿来换的,可傻二哥居然给人家换了。
师:嗯,体会得不错,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吧!
生2:这里用具体事例突出傻二哥童叟不欺,对顾客很和气,从不大声吼叫,有耐心不怕麻烦
师:你用你的朗读把傻二哥的这种耐心表现出来吗? 生读第六自然段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又看到了一个有耐心,不怕麻烦的傻二哥,回顾4、5自然段一个傻灵傻灵的傻二哥在我的头脑中活灵活现的,作者是抓住什么来突出人物这一特点的呢?
生:抓住了人物的外貌、动作。
《傻二哥》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江夏区第一小学 王立红
师:作者用生动的动词写出了傻二哥的外貌、动作真是细腻传神,是最值得同学们学习和借鉴的,傻二哥就是靠着卖一块、两块药糖来养家糊口,多不容易呀!他想多卖药糖是为什么呢?是想过上好日子吧,是要发财吗?我们来看看这份资料。看了之后,你心里一定不平静,你对他在卖药糖时的打扮,工具方面的设计,一定会有新的认识,说说你的想法吧?出示:傻二哥是一个靠卖糖养家糊口的孩子„„他小小年纪,一边做买卖,一边照顾有病的哥哥,还带着三个弟弟,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他住的那个院子里都是穷苦人家„„事事都少不了他。
师:看到这段文字,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生:他很苦。
师:面对生活的艰苦,他总是坚强地面对却是那么 生:乐观
生:穷而有志 板书:穷而有志
生:做事一丝不苟,对人有一股热心的傻劲儿。师:回顾第3自然段中差不多他什么都会修说明他怎样?
师:善良 勤劳 乐观 穷而有志 这正是傻二哥带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在傻二哥热心的傻劲中无处不透着“灵”,“傻”而“聪明”不正是“傻灵傻灵”吗?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表达对傻二哥的深深敬意吧
师生(引读4-6自然段)
师:傻二哥就是靠着这股“傻灵傻灵”的劲在母亲去世后带大了三个弟弟,正是靠着这股“傻灵傻灵”的劲解放后在糖厂工作,还当了业余演员,请大家看课题,为什么作者要以“傻二哥”为题?
师点拨:课文以“傻二哥”为题,是有其艺术匠心的,文中的,文中的傻二哥聪明、勤劳、乐于助人,从哪个角度看,他都不傻,说他“傻”是因为他爱帮人忙,有股子热心的傻劲儿,课题中的“傻”是贬义褒用,傻二哥就是这样一个“傻”与“灵”合为一体的人物。学到这,结合生活谈谈你们对傻二哥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新感受。
生:我们要学习傻二哥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德。生: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生:做一个乐观向上、乐于助人的人
师:板书:人 人字的结构就是一撇一捺互相支撑,只要我们互相扶持创造和谐,人人都象傻二哥一样,世界会更美好,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信念和向往,带着对傻二哥的敬佩之情再读一次课题
生:齐读课题 傻二哥 师:作者笔下的傻二哥形象逼真,性格鲜明,把他卖药糖时的穿着、姿态、神情、吆喝声写得活灵活现。文章写了傻二哥这个普通的人物,选取他“傻灵傻灵”的五个方面,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很感人,希望大家把描写人物的外貌及动作的两个细节处背下来,今后你描写人物的作文就有素材了。有的同学描写人物时感到无话可说,读了这篇课文,大家一定茅塞顿开,深受启发。很多同学也跃跃欲试,请同学们翻开书第82页第三题,读下面句子,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尝试这样的方法,写一两段话,写在日记本上。
下课 板书设计: 傻二哥→“傻灵傻灵”
穷而有志
善良 助人
热心能干 勤劳乐观
教学反思:《傻二哥》是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14课,本单元围绕“童年往事”这一主题,要注意教学的整体性,加强阅读与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课前注意引导学生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课文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充分读书,在读中感知、感受、感悟、理解、品味,课后推荐作家相关作品,指导学生课文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在这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刻画人物方法,引用课外资料,充实文体,体会人物形象的深刻内涵,激发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并掌握其中的写作方法,读中学写一个人物片断。
在教学设计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我品读重点词句通过一个大的问题来引领学生学习,即要求学生找出“从哪些地方看出傻二哥的傻灵傻灵”。找出文中来体现人物这一特点的细节,从而引领学生细读文本,引导学生咬文嚼字,进行细细体味,把文章读后的本领,如从一系列动词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与多样性,从“总是”一词体会傻二哥是个穷孩子。从“讲究”一词体会傻二哥为多挣钱养家而在衣着和工具上的良苦用心,从“走街串巷”体会到傻二哥起早贪黑,走遍天津的大街小巷卖药糖。用自己设计的吆喝声和动作来招揽顾客,表现了傻二哥的勤劳乐观与聪明。有耐心,不怕麻烦,即突出了傻二哥的“傻”,药糖一经卖出,哪有想换的,可傻二哥跟小孩子们换,可见他的“傻”。他对顾客从来不大吼大叫,童叟不欺,有求必应,对人宽容,又可见他的“灵”。
二、重视朗读训练,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文读得比较充分,形式也很多样,如,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自由读文,说说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傻二哥?找出文中的中心段及文眼“傻灵傻灵”。细读课文时,用一个大的问题引领学生,即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表现傻二哥傻灵傻灵的句子,指名学生个别读,师生合作读,以及齐读,在阅读过程中,我还充分发挥文中插图帮助阅读的指导作用,看图读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既训练了朗读,又理解了内容。
三、重视了学生语文实践活动,增强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
当学生们学完课文后,我让孩子们小结出: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体现人物特点?整合这一特点?归结出文章的写作特点,并引导学生积累动作、外貌这两个细节处,指名学生背诵,再要求学生写一人物的两个片断,学生从这课中能深受启发,茅塞顿开。
当然,本课中也暴露一些缺点,如本课教学的课题的回扣,应是“傻与灵”的结合,“傻”实际是贬义褒用等,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师应真情投入,一唱三叹,应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这点老师把握得还不够。
第四篇:傻二哥第五自然段段落教学设计
《傻二哥》第五自然段段落教学设计
德才小学 许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2.引导学生理解傻二哥“傻灵傻灵”的人物特点,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化人物形象。
3.体会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傻二哥“傻灵傻灵”的特点。
2.体会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从傻二哥干干净净的白衣黑裤,时髦的偏分头,讲究的大玻璃瓶感受到他的性格特点,作者细致的外貌描写已经在我们心中刻画出一个“傻灵傻灵”的人物形象。现在,咱们继续去看看,傻二哥还有哪些吸引了我们?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默读第五自然段,说说傻二哥的哪些地方最吸引你?
(全班交流,老师预设)
1.吆喝的动作
a.你说到的是本段的第三四句话。(出示句子)哪些动作吸引了你? 板书动作(多指名,把动作说全)
b.傻二哥的动作深深地吸引了你,你看得非常仔细,你也来演一演吧!
c.(学生表演)通过你们的笑声我已经知道你们也被深深地吸引了。说说他的哪些动作让你们乐不可支?
d.“伸伸腿”、“晃晃胳膊”、“咳嗽两声”“试试”
师: 看前面两个动作,你们什么时候看到过或自己做过?(运动员比赛前)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热身、活动筋骨)按道理,热身后一定会有剧烈运动啊,他呢?(没有,只是吆喝)那他这样做有必要吗?为什么这么大张旗鼓地去做?(吸引人来看)傻二哥轻轻地就吸引了一大批人。
谁再来做做“伸伸腿”的动作?(学生做)看看我这叫“伸伸腿”吗?(踹 蹬踢)我这明明就叫“伸伸腿”啊,“伸”不就是把弯曲了的肢体变直吗,这不是变直吗?(力度不大,所“伸伸腿”更准确)
师:如果换成“伸腿”、“晃胳膊”呢?(师做动作)叠词写出了连续的动作,作者的用词十分准确。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过渡:还有那些动作让你们觉得有趣?勾画下来,选一两个词品一品。
“弓”、“蹬” “放”、“捂”
师:傻二哥的出场亮相可是非常郑重其事的,特别是“弓”和“蹬”是特别有力度的,你再试试?(学生读这句话)很用力呢。
师:这样用力放声吆喝,猜猜多远的人可以听得到?(40、50米)傻二哥离看热闹的人只有1、2米远,而他的吆喝却能让几十米外的人听得见,他真的是吧这里当成戏台了,他要让离得最远的观众都能听清,你看他的打扮、热身、出场,到放声吆喝,都是以一个演员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而他呢,只不过是个卖药糖的!怎么样,有趣吧。谁来读一读?(指名读1——4句)
师:不管多么好笑,可他成功了。大人小孩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他看热闹。
2.吆喝的腔调
a.过渡:傻二哥吆喝的动作吸引了你,谁还被傻二哥吆喝的腔调吸引了?板书 腔调
b.你们能说一说他的吆喝怎样吸引你了?
c.你们能模仿这样的腔调吆喝吗,赶紧自己练一练吧!
d.谁来试着吆喝两嗓子?
e.大家评一评,他吆喝得怎样?(高低音配合)
f.你们激发了许老师的兴趣,我也想吆喝吆喝,想听吗?
g.大家评一评,老师吆喝得怎样?(多指名)
h.我想,傻二哥一定比我吆喝得更好,他一吆喝,就招徕那么多人看他。他的目的达到了吗?(达到了)他不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吗?他聪明吗?
3.晚上药糖瓶子的显眼
a.过渡:他的聪明绝不仅仅表现在吆喝上,大家接着往后看,你们能读出来吗?还能找出表现他聪明的语句吗?(灯泡,盖子)板书 糖瓶
b.小孩挤着来买我们可以理解,怎么大人也跑来看热闹啊?
e.(帮助理解)当时解放前,人们的生活还很贫困,电灯并没有普及,人们点得更多的煤油灯和蜡烛,所以——(学生说)大人们都感到新奇和有趣。傻二哥真是——聪明!
f.再加上他可不是这一个地方买呢,他行走起来,那就是城市里的一道风景线啊!这样一来,白天靠吆喝,晚上靠发亮的糖瓶,傻二哥的生意能不兴隆吗?
g.谁用赞赏的语气来读一读?(指1名)傻二哥真是个生意精!
4.药糖的颜色和味道
a.过渡:其实大家都知道,这药糖没什么好吃的,那为什么这么多人围着看,围着买呢?(五颜六色的好看)
b.你喜欢什么颜色?(生答)是什么味道?(指2名说,读出你的喜欢)傻二哥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
c.傻二哥出来卖药糖,绝不是只带几种颜色的,他准备的颜色和味道多着呢。板书:色、味只有准备更多的颜色和味道,才能满足不同顾客的需要,说说看,傻二哥还会带什么颜色和味道的药糖?
d.出示:比如()的,是()的,有点()味。
师:能把你的喜欢读出来吗?(点3名)
e.知道吗,你们想要的这些颜色、味道,傻二哥全都准备在玻璃瓶里了!你们想去买,去尝一尝吗?
三.小结。
(指板书)从傻二哥的吆喝,从他的糖瓶的装饰,从他总是带着五颜六色的药糖,我们看出,傻二哥有很多生意经,表面上看着傻,其实他聪明的很哪!难怪,街坊邻居都说他——“傻灵傻灵”的。
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第五篇: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1白天与黑夜
年级及学期
五年级下学期
相关领域
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教学分析
《白天与黑夜》在《课标》中属于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课标中涉及的主要概念是:13.在太阳系中,地球、月亮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具体的学习内容为:13.1地球每天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等有规律的自然现象。5~6年级的学习目标为:知道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与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知道地球自转轴(地轴)及自转的周期、方向等。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昼夜与四季》中的第一课。是学生在亲身经历了有规律的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发现伴随着昼夜交替现象,太阳的东升西落、影子的长短和方向、一天中的气温和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总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是有规律的。在此基础之上,根据已有经验对昼夜交替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提出合理的猜想,初步建立日地关系模型;设计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排除其中不正确的模型;通过交流和分析资料最终发现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科学解释只有一种,那就是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最后,了解极昼和极夜现象及有关动物的行为。
在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比较中培养了学生的比较和分类能力,在探究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类、空间想象、模型思维和逻辑推理等能力。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科学知识:
1.通过模拟实验能说出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自转一周大约是24小时。
科学探究:
1.能根据昼夜交替相关的自然现象,提出日地之间运动关系的猜想。
2.能通过建立模型和模拟实验收集证据,并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发展模型思维能力。
科学态度:
1.在探究过程中积极与同伴交流,认识到有依据的解释很重要,形成对天文学的研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学生基于生活体验,了解人类通过认识地球运动规律来解释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学生基于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观察,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
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的情况和从资料中获取的信息,修正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课件。
2.教师演示材料:地球仪、电灯(手电筒)、不干胶贴画。
3.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地球仪、电灯(手电筒)、不干胶贴画。
(二)学生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铅笔。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设计意图
教学环节
学生根据经验建立日地关系模型,在实验过程中收集证据。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比较、分类、空间想象、模型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训练。
建立日地关系模型,设计模拟实验验证。
发现有规律的自然现象,并用语言描述。
学生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将气温、影子长度变化规律与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规律关联起来。在此基础上获得更多的事实证据。
明确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明确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同时强化比较、模型建构思维方法的重要性。
创设情境,聚焦问题:
昼夜交替现象
科学实践:
探究昼夜交替现象的奥秘
拓展与应用:
极昼与极夜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激发学生探究昼夜交替现象的兴趣。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
意图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出示单元页,谈话:关于昼夜与四季,你有哪些了解。
明确:昼代表是白天,夜代表黑天;四季代表春夏秋冬。
2.出示从同一角度拍摄的同一景物在白天和夜晚的对比照片,提问:昼夜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的出现有什么规律?
板书:昼夜交替
3.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白天与黑夜》。
板书:1白天与黑夜
学生观察后说出自己知道的和昼夜、四季有关的生活经验。
学生回忆自己发现的昼夜规律,并简单描述。
预设学生的发现可能会涉及:
(1)昼夜长短是在变化的。
(2)同一时间,地球上有的地方是白天,有的地方是黑夜。
(3)一天中不同时刻的温度不同。
(4)太阳、月亮在天空中出现的时间和位置。
(5)阳光下(月光下)影子的长短和位置不同。
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很多自然现象都和昼夜交替有关系,引出本课研究主题。
科学实践
探究昼夜交替现象的奥秘
一、发现有规律的自然现象
(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和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1讲述:在昼夜交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位置也是不断变化的。请你认真思考下面的问题:
(1)一天当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2)一天当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度、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组织学生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的描述方法转化为太阳照射角度的说法,并板书记录。
板书:
生活中的现象
时间
早上
中午
傍晚
太阳照
斜射
直射
斜射
射角度
影长
长
短
长
(二)讨论一天当中气温的变化
1.过渡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除了会引起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位置的变化,还会引起什么变化呢?请你想一想,这些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2.教师出示一天中温度变化的折线图,帮助学生回忆从早上到中午到傍晚的气温变化规律。
组织学生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教师板书记录。
时间
早上
中午
傍晚
太阳照
斜射
直射
斜射
射角度
气温
低
高
略低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将气温、影子长度的变化与太阳照射的角度关联起来:
(1)一天当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怎样的?气温的变化与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之间有什么联系?
(2)气温的变化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组织学生汇报。
4.小结:
(1)一天当中,气温是由低到高再到低这样有规律的变化,影子则是由长到短再到长这样变化的。
(2)这些有规律的变化都和太阳的照射角度有关:早晨太阳斜射,气温低,影子长;中午太阳直射,气温高,影子短;傍晚太阳又斜射,气温略低,影子长。
(三)讨论其他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
1.过渡语:提到白天,同学们立刻就想到了太阳,如果提到夜晚,你一定会想到月亮。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组织学生汇报。
2讲述:夜空中的月亮和太阳一样,也是每天从东边升起,向西边移动并落下。
板书:月亮
东升西落
3.提问: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有规律的变化与交替现象有关系?
4.组织学生汇报
板书:影响生物活动
二、建立日地关系模型,设计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一)建立日地关系模型
1.过渡语:这么多有规律的变化都和昼夜交替现象有关,请你想一想,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请把你的猜想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的上部。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看看哪种猜想更合理。
要求:提出你的想法的时候,可不能就说我认为是……你要告诉大家你是依据什么提出这个想法的。
针对学生在表达过程中没有说出依据或者条理不清晰的,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表达才对:语言要通顺;我认为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是……(用一些现象进行进一步的解释);用关键词解释图意;用序号表现出层次。
3.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梳理日地关系模型,明确地球的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板书:
太阳
地球
不动
不动
不动
自转
不动
公转+自转
不动
公转
围绕地球转动
不动
(二)设计、开展模拟实验,筛选各种模型
1.过渡语:同学们根据经验,对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做出了猜想,并建立了相应的模型,接下来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可是我们并不能按照自己的需要来控制太阳、地球的运动,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组织学生汇报。
2.出示电灯和地球仪,讲述:同学们想到电灯可以发光,用它来代替太阳;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比例缩小后制成的,用它来代替地球,我们还可以在地球仪上的某个位置(例如北京)贴上一个不干胶贴画,来代表这个位置上的人。我们用具有相似特征的材料来代表太阳和地球,以保证实验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这样的实验就是模拟实验。
3.请一组学生进行演示,在演示过程中以全班讨论的方式规范学生的操作,并整理出明确的实验要求。
(1)灯到地球仪的距离应该以灯能照亮半个地球仪为宜。
(2)灯和地球仪的中心应该在同一水平线上。
4.组织全班开展模拟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的下部。
5.组织交流模拟实验现象,筛选模型。
汇报实验现象,教师板书。
板书:
太阳
地球
昼夜交替
不动
不动
否
不动
自转
是
不动
公转+自转
是
不动
公转
是
围绕地球转动
不动
是
6.谈话:其实在人类认识地球的不同阶段,这些想法都曾出现过,尽管有些想法已经不符合现在人们的一些认识了,但是它在当时就是合理的,这也是科学发展的规律,总是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着。
三、明确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1.提出问题: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发现不止一种模型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可实际情况只有一种。教师出示资料,请同学们认真整理这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说一说你认为哪个模型更符合实际,并说明理由。
2.组织学生交流,排除不正确的模型。
根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这一事实可知“太阳围绕地球转动”模型不正确,应该排除。根据地球围绕太阳运转一周是一年的事实与一昼夜24小时不符,应该排除。根据一昼夜24小时可以知道昼夜交替和地球自转有关,而且地球在不停自转的同时还在围绕太阳公转,可知“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模型与事实相符,正确。同时也可以排除“地球自转”这一模型。
板书:
太阳
地球
昼夜交替
符合实际
不动
不动
否
否
不动
自转
是
否
不动
公转+自转
是
是
不动
公转
是
否
围绕地球转动
不动
是
否
四、总结
1.请几名学生说一说昼夜交替的成因。
2.讲述:除了围绕太阳运转,地球还不停的自转,昼夜交替现象正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
学生思考。
学生描述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和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位置的变化,说出影子长度、位置和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关系。
学生思考。
学生观察后描述一天中气温的变化,简要描述出变化的趋势,并结合太阳能热水器一课知识的说出太阳照射角度会影响热量的吸收,从而意识到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照射角度有关。
学生思考。
学生描述太阳照射角度和气温、影子长度的关系。
学生通过说、画、做动作等多种方式来表示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学生明确月亮在天空中是自西向东运动的。
学生举例,预设:
(1)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例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2)对动植物的影响。
学生记录自己的想法。
组内对信息进行加工后建立日地关系初步的模型,并画图记录。
学生明确在各种模型中太阳、地球是如何运动的。
学生根据经验寻找解决办法。预设学生能够利用发光的电灯、蜡烛灯代替太阳,利用地球仪来代替地球。
学生明确什么是模拟实验。
在交流过程中明确实验方法。
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并及记录。
如实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可能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的模型。
将观察到的现象与事实进行比较,并最终确定与事实相符的模型。
用自己的话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明确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和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引导学生将气温、影子长度变化规律与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规律关联起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建立日地关系模型,而且也为第2课、第3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引导学生意识到不仅太阳有东升西落的现象,月亮也有东升西落的现象。
收集更多的有规律变化的现象,为提出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建立日地关系模型提供必要的事实基础。
学生基于经验做出各种猜想,在整理的过程中进行分类练习,培养他们的分类思维方法,借助分类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在此基础上建立日地关系模型,并明确模拟实验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模型思维能力。
明确实验方法,规范实验操作,从而获得真实有效的实验数据。
学生收集、整理实验现象。
学生以实验现象为基础,在分析、比较、推理的基础上,从客观实际出发,在比较、排除的过程中筛选出符合实际的日地关系模型。
明确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同时强化了比较、模型建构思维方法的重要性。
拓展
与
应用
极昼与极夜
1.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的地方,每天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出现,地球上每个地方都是这样的吗?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教师出示极昼和极夜的照片,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你见过这样的现象吗?哪里会出现这种现象?
组织学生汇报
2.教师简单介绍极昼和极夜现象后出示极地动物的生存状态图片,提出问题:极昼和极夜现象对动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组织学生汇报
3.课后思考:极昼和极夜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它们与地球的运动有什么关系?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回答。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回答。
学生明确课后任务、思考。
了解极昼和极夜现象,了解不一样的昼夜现象,从而对极昼和极夜现象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全面看待问题。
板书设计
1白天与黑夜
昼夜交替
太阳
地球
昼夜交替
符合实际
不动
不动
否
否
不动
自转
是
否
不动
公转+自转
是
是
不动
公转
是
否
围绕地球转动
不动
是
否
生活中的现象
时间
早上
中午
傍晚
太阳照
斜射
直射
斜射
射角度
影长
长
短
长
气温
低
高
略低
月亮
东升西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