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课学程图表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时间:2019-05-12 17:33: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与社会课学程图表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与社会课学程图表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第一篇:历史与社会课学程图表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历史与社会课学程图表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的综合性来自相关内容的联系。包括生活主题与史地知识的联系;历史与地理学科概念的联系;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区域历史的纵向联系;区域之间的横向联系;重大事件的因果联系;史地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等等。基于这一课程特点,笔者认为设计与运用学程图表教学,即通过指导学生构建图表型知识框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构图方法,过程中把零碎的和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内容结构化、形象化,并把当前学习内容和自己原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这对于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完善学生的思维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很有价值,为此,笔者也作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一、学程图表教学的设计

学程图表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有共同点,同样需要考虑教学的起点、目标和策略,同时又有不同点,特别重视结构图表在教学中的运用。要实施好学程图表教学,前提是有好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起点的设计

为了提高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从什么地方入手,课堂教学活动展开的起点是什么?建构主义理论有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可把它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在一个新的学习周期开始时,学生脑中并不是一片空白,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奥苏伯尔也说过:“教育心理学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就是知道儿童已经知道了什么。”这就启示我们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历史与社会老师导入新课时常常会就上一堂课的内容抽背几个问题,而不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真正的思维基础出发设计教学。我们需要通过找准课堂教学的真正起点,来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案例1]:《唐的盛衰》教学片段

一上课,老师出示了两张照片:唐太宗李世民和武则天(当时电视正在热播《武媚娘传奇》)。同学们一片哗然,从他们当时的表情中看出欣喜、好奇和渴望清晰全面了解唐朝这一段历史的心态。

在这种情景下,老师问:认识他们吗?学生几乎齐声回答:“当然认识。”老师又进一步:“那就让大家伙都来说说你对唐朝知多少。”“好!”接着学生们一个接着一个,各抒已见……,教师在倾听学生的发言中初步认识到了学生已有知识的特点――凌碎、不深刻、不全面、模糊不清等,从而基本确定了教学导向。

在此基础上,老师又让同学们讨论:唐朝的盛出现在哪几个皇帝在位时?“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有几个同学很快说了出来。“很好”老师说,“但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分析唐朝的盛与衰。”这时,同学们兴趣盎然地打开了课本。

从案例1可以发现,要把握教学的起点,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在学习新课之际,周围的环境和他们的个人经历,能够提供多少相关信息?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甚至把学生推向“零起点”,学生不可能对你的设计感兴趣,更不可能实现与你的交流与共研。

(二)教?W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它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学程图表教学亦是如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至少要明确行为主体和行为动词,即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进度;行为动词必须是可自主建构、可自主探究、具体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

[案例2]《隋的兴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a、了解隋的统一和覆灭,说说它对历史进程产生的主要影响;b、知道大运河的概况以及发展演变过程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a、通过读图思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掌握隋朝的建立、统一和强盛以及大运河的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大运河的探究学习,感受人民群众创造了灿烂的历史,认识到今天它在我国南北水路交通上的重要作用。

显然,这样设计教学目标,行为主体是学生,而行为动词也很明确是指向学生的,并且对于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有了明确的目标导向。

(三)教学策略的设计

学程图表教学策略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依据学习任务分析、学习对象分析、教学目标阐述和教学过程的分析而使用的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它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教学策略具有多方面的含义,包括媒体的选择、方法的确立、活动的组织、反馈的方法、成绩的评定等等。

学程图表教学策略的设计主要研究教学顺序的确定、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组织形式的选用、教学方法的选择等一些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是解决“如何教”、“如何学”和“先教什么”、“后教什么”的问题。如在《概述二战结束以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这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构建出了图①,让学生构建大框架,理顺教学内容,然后按经济、政治、主题和组织的先后教学顺序,运用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学习。例图②图③

(四)图表形式的设计

学程图表的建构形式有多种,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学情和教学内容的性质选择与设计。

1.串联式图表

例1:表A―《罗马帝国的兴衰》

分析:对表A,学生本身对世界古代史接触甚少。利用这种按时间先后串联式的图表,无论是对古代四大文明古国的发展历程还是对罗马的发展史都能一目了然,学生易接受易。地域角度也可用,如《古代印度》佛教传播路线时,即可用表B这样的串联式图表。从内容的逻辑角度也可用如C这样的图表。

2.并联式图表

分析:在教学过程中,碰到不是从属关系的内容即并列关系的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并联关系把它们排列起来,这样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更加容易。

3.发散式图表

分析:对于有些历史概念外延比较大的内容,我们可以用发散式图表进行排列,例表a唐代文化,从广义角度讲涉及的内容很多,以发散式图表,可以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又如表b从空间角度来讲,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几个政权,学生经常搞混,运用这样的发散式图表,学生一目了然。尽管是发散式,但发散又是有规则可循的,那就是按地域空间位置发散。

二、学程图表教学的实施

(一)加强师生互动,先学后教,培养学生自主整理、建构知识能力

首先,自主学习。学生依据教师呈现的教学目标阅读课本,尝试自编图表框架,教师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以引导点拨。

其次,小组合作。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编撰的图表框架,依据同学编著的图表框架或结合组长提供的参考图表框架,学生加以有选择的修补和改进。

再次,集体完善。教师选择学生中具有典型性的框架图表进行展示,并集体对之进行完善,完善的方式往往采用追问式教学。

还是以《唐的盛衰》教学为例:

分析:从例4可以看出,总体上,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总体思路还是有一些的,但不成熟、不清晰、不具体。如学生2的图表太过简单,虽然三个皇帝是按时间顺序排列,但只有三个皇帝名称,不清楚什么知识内容,有什么关系。学生1和学生3,虽然认识到了盛与衰,但没有依据课本内容的重点来设计,本课时的重点应是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也即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措施,但图表没有明确显示。所以还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来深化。

分析:从例2看出:小组合作后的图表比较全面,思路也比较清晰,也有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但知识点之间的分类和联系的揭示不够明确,也即图表体现的思维层次不够,只是简单的知识点罗列。所以还需进一步集体完善。

分析:集体完善后的图表,对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内容即唐太宗的治国措施进行了分类比较,并对唐朝盛世时期的皇帝和盛世名称作了梳理,指出了唐玄宗后期的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样的图表,学生既掌握了知识点,又认识到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二)设计超链接,由主生支,激发学生自主分析、探究问题能力

教学进程到重点和难点突破的阶段,需要作进一步拓展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学程图表下的子图表或图片文字等,这时候就会自然用到多媒体中的“超链接”功能了。

一方面可利用学生课前收集到的图文资料,或者学生自身原先积累的资源,让学生在自建的框架图表里作进一步的充实。另一方面可链接老师事先找来的图文资料,让学生有选择性地或批判性地分析、建构。

例7:仍以《唐的盛衰》为例:

分析:例7图表中,我们看到了几个笑脸图案,这些就是超链接的对象符号,笑脸符号集中在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之处,即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每个超链接都可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

君民关系(链接)――阅读教材;

君臣关系(链接)――讲故事;

政治体制(链接)――子图表;

文化教育(链接)――文字材料探究分析。

表中最后一个笑脸符号可链接历史与社会图册或教材的图文。

(三)搭建知识阶梯,铺路架桥,提升学生归纳整合能力

有一部分学生不愿意自主学习,原因之一就是看不懂教材,无法自主学习。根源在于学生头脑中的旧知识和教材中的新知识无法顺畅地联系。为此,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先于学习任务呈现提供一种引导性材料,设计有助于学生理解新问题的阶梯,引导学生将新的知识纳入到旧知识的体系中。

例8:分析解说三省六部制内容时的教学片段:

师:唐朝时为什么说是“沿袭和完善”三省六部制,而不是“创立”呢?

生1:因为隋朝时就创立了!(教材中没有这一知识)

师:嗯,不错!那隋朝是哪个皇帝在位时创立的呢?

生2:应该是隋文帝吧?!

师:为什么?

生3:老师,我知道!另一个学生争先恐后说,因为教材里有说到,隋文帝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并且他在位时,隋朝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师:讲得很不错,能联系学过知识来思考推导,但历史知识光推导还不够,我们还需查阅资料去求证。

师:说到隋朝,那还记得隋朝是谁建立的?两个著名的皇帝分别是?隋朝不仅创立了三省六部制,还创立了什么?隋朝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一项巨大的工程是什么?……。

老师的复习追问,学生温故而知新,将所学新知识也纳入到旧知识的体系中去。

搭建起来的知识阶梯,是教学目标中知识点的罗列,也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思维的体现,更是学程图表教学的完美结局。

(四)指导学习路径,拓展延伸,增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学程图表教学中,教师根据有关理论和自己的经验,编制出一节课的学生活动项目和顺序,形成图表。有了这种路径,学生在课堂中就能有的放矢,就知道如何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另外,通过优化学生活动项目与顺序,课堂自主学习还会有更高的效率。我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是地理部分,我们在教学时不仅充分利用社会图册中的地图、图画、图文资料,我们还可以按一定的路径组织学习。不仅让我们会使用各种形式的地图,而且也让我们认识不同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色,当然这在八年级上的早期区域文明的教学中也适用。如:(表3)

另一方面,八、九年级的?v史与社会主要是让我们认识、比较、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古今中外历史事件,学会用历史的、辨证的观点去看待这些人和事,并学会解决历史的和现实的问题。我认为,我们不仅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方面入手,鉴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我们还要将它们更具体化。如:(表5)

三、实践的效果与分析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学程图表教学是适合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的一种好方法,尤其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的意义价值。

(一)促进学生思维创新

学程图表的制作要求学生思考某些知识还可以与哪些知识相联系,或是批判其他图表中知识的选择和连接,在交流中更新自己的图表结构。因此,学程图表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及他人的质疑与批判,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新。

(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程图表一个很大优点在于,它能提供关于所学知识的可视性图表并可随时修改。学生如果对知识不理解,知识点间关系不清晰,是很难将相关知识点组织成层次清晰、关联准确的图表的。构建图表,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回顾与提炼的过程,达到灵活迁移知识的目的。

(三)提升知识系统化水平

构建学程图表可以统整学习的知识,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在解决认知冲突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重建,明确了新知在旧知基础上发生、发展的过程,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网络,避免学生以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在头脑里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四)增强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

合作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同伴那里得到更多知识,更能培养他们和睦相处,协力工作的良好品质。另外经常合理的评价可以激发各组奋勇争先的积极性,不仅形成组间竞争,也增强了个人进取向上的竞争意识。

同时,采用学程图表教学要求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持之以恒,坚持下去,边学边教,边教边学,教学相长,过程中也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准和能力。

当然,历史与社会课学程图表教学实践还有许多问题,还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研究,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从“有效”真正达到“高效”。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2]《义务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3]《中学历史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期.[4]胡庆芳著,《优化课堂教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第二篇:《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在学生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已经对社区有了一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并且初步学会了运用地图学习知识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开始对社区功能的学习。所以在本课时,学生主要通过地图和表格,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知道社区的分类。

2、学生通过地图的阅读,认识社区的功能和分类。

能力目标:

1、通过教材地图的阅读分析,训练学生的使用地图的能力。

2、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小组内的团队精神。

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比较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学生感悟农村和城市的区别。

3、通过比较北京四社区,学生结合生活,感知自己生活的社区属于哪一类型的社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社区的分类以及自己生活的社区的属类。

四、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比较法、实践法

五、新课讲授: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时间

导言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使用地图,也了解了社区的一些基本知识,今天我们运用地图来学习社区的分类。

学生进入上课状态

1分钟

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

请大家按照小组形式,比较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区别。

学生小组合作,根据教材的地图,比较王村平面图和明阳小区平面图有哪些不同;然后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区别。

15分钟

城市社区内不同特色的社区

根据课本知识,比较北京是四个社区的特点。

学生根据教材分析北京市ABCD四区主要有哪一类建筑物,请你模仿课本,给上述四个社区命名。

10分钟

说说你家属于哪中特色的社区

请你结合生活,说说你家和上述四中社区哪一个相似,并说明原因。

学生结合生活,说说你家和上述四中社区哪一个相似,并说明原因。

7分钟

社区之间的联系

社区之间是不孤立的,他们是相互联系的,请你根据生活实际找到一些证据证明。

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找到证据证明社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5分钟

小结

你来说说今天学了什么知识。

学生小结,上缴今天的讨论报告。

1分钟

课外调查

请你选择你了解的社区,并说明该社区属于哪一种特色的社区。

1分钟

第三篇: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初二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我们教育界有一句老话叫“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所以,教师平时知识的积累是很重要的。我坚持看书学习,特别是注意收看电视新闻、专题报道,阅读报纸杂志,以扩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上课时补充一些教材之外的材料。我收集资料的办法多种多样,或做索引,或剪报,或抄录于卡片和笔记本,或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作业做得好的我也保留下来。我把这些资料归纳分类,使用起来很方便。讲到这个问题就感到左右逢源,轻松自如。可见,教学者,欲教必须先学,作为教师,应该教到老,学到老,教学相长永远是个真理。

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总结:

(一)社会课的语文教学法

在社会课中引入语文教学方法,是完全可行的。自古文史相通,社会与文学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任何文学作品都产生于一定的社会背景并反映某一个方面的社会现实,因此,对社会的表述不仅可以借鉴,而且必须借鉴文学的方法。另外,把一些语文教学方法运用到社会课之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指导学生围绕社会教材的章、节、标题来抓中心,写出提纲和要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考试中,我也采用作文的方法,把论述题改为“社会小作文”,或写读后感,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实践证明,社会教学参考语文的教学方法 是很有益处的。

(二)社会课上的辩论赛

课堂讨论一直是社会教学的难点,每次讨论前,我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要求每个人都按题意写成小论文或辩论稿,正方和反方各推举4名代表,在班上进行辩论,各自陈述意见,再自由争论,最后归纳总结。最后由老师进行裁判并具体分析双方的辩论得失。在世界古代史教学中,我组织的课堂讨论题目是:“顺境逆境孰利孰弊”,正方的观点是“顺境利于成长”,反方的观点是“逆境利于成长”,他们为了驳倒对方,翻阅了很多书,讨论的场面十分热烈,往往是时间已到,很多人仍言犹未了。

(三)社会课的抽签提问法

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但如何提问,则要讲究艺术性。我采用的是抽签提问法。抽签,机会要均等,使人人都感觉到自己有可能被抽中,因而认真看书,积极动脑筋想问题,不敢懈怠。所抽的签可用纸片做,每张纸片上只写一个学生的名字,装入信封中。提问时当众抽签答完后将签装入另一个信封。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及答题水平,每次提问都打分(不公布),记入平时成绩。提问既可以让学生口头回答,也可以让学生作书面回答和写在黑板上,以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四)社会课上的热点问题

社会与政治部分家,教学内容还涉及现实社会的一些“热点”和“焦点”问题,要启发学生从社会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有人也许会认为这样做,上社会课会离题,扯得太远了。其实不然,首先,从社会的角度讲现实问题,是符合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教学原则的;其次,学生对现实问题比较关注,也感到比较困惑,如果我们从本学科的实际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有说服力的讲解,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效果将是不言而喻的。

上面所谈到的,是我上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的一些做法,有一些还停留在想法阶段,还是十分粗浅的。教海无涯,学无止境,我会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以上的几个方法是我在教学海洋边拾到的几个贝壳。

林冰淑

2015-1-25

第四篇:历史与社会生活化教学初探

历史与社会生活化教学初探——潘略辉

《历史与社会》生活化教学初探

温州第四中学 潘略辉

摘 要:《历史与社会》的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寻找教材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创设生活化的课堂,让课堂回归生活。教师应在课前充分挖掘生活化资源、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以及把生活化学习延伸至课后。关键词:历史与社会

教学

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捕捉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将抽象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经验之上,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陶冶情操,获得有活力的学科知识、技能、方法,并能学以致用,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学科教学的生活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那么究竟如何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落实纲要所提倡的这种“课程生活化”的理念呢? 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备课要充分挖掘生活化资源

1、教师按生活化教学的需要,改造教材

创设生活化的学习内容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前提。由于教材中呈现的史实、地理特征、案例很多是与本地区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原有知识背景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理解和领会教材编者意图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现有经验和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一定的改换、增添、删选即“重编”。

第一,替换教材中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材料,使知识具有亲切感。例如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二“感悟沧桑巨变”,教材是选用学生比较陌生的蓝田人家园今昔变化材料,因此在教学中我大胆对教材进行改造选用我们自己家乡今昔变化的材料,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第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补充相关资料,使知识具有真实感。例如在教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四“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的时候,我补充温州过年的传统习俗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习俗的传承与变迁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贴近本地生活。

第三,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社会热点问题巧妙结合,使知识具有时代感。例如教师在讲九年级教材中的联合国、欧盟、世贸组织这些内容时可与伊拉克问题、伊朗核问题、温州打火机进入欧盟遭遇壁垒等问题相结合,从而使枯燥的知识贴近社会生活,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2、学生按生活化教学的需要体验生活,积累经验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如果教学中教师不是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就无法建构起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选好“生活点”。如对《屈辱的岁月》一节中“鸦片战争”的教学可以有很多种教法,但按生活化教学的要求,就要选准离学生生活近的,学生所熟悉的一个点,这个点是什么呢?通过认真钻研教材发现这个点就是“毒品”,我就选择了出现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学生所熟悉的吸毒这一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前要有目的地收集当代吸毒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及危害,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上课时,我紧紧抓住学生所熟悉的吸毒这个敏感、引人注目的问题,作为进行情感教育及探究知识的“启情点”,然后才讲述鸦片的危害和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以此来说明历史上中国禁烟的正义性,抵抗英国侵略的合理性。学生带着课前收集的资料,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活味更浓。既实现了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又充分发挥了历史与社会学科教育的社会功能。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

教学的生活化关键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教学实践表明,生活化教学应具备五基本环节:

1、激活生活经验,启迪设疑

教师将教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相融合,并设计成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借助课前收集的资料和以往的生活经验加以解决。由于学生只能找到一些简单的办法,不能将问题彻底解决,从而进入一种“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不能”的悱愤状态。例如:在教“时区与日界线”一节时,我设置了一个生活情境:有一轮船自西向东航行,船上有一个孕妇顺产了一对双胞胎,先出生的小孩诞生于西十二区,后出生的小孩诞生于东十二区,可是先出生的小孩却要叫后出生的小孩为哥哥,先出生的小孩却成了弟弟,这是为什么呢?这时学生的脸上露出困惑的表情,教师顺势提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日界线。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的空间,使他们的思维泛起涟漪,从而拉开了教学的帷幕。

2、创设生活情境,探究新知

设疑导入使学生感受到旧有的知识经验不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从而产生学习新知识的紧迫感。但是《历史与社会》中的历史部分内容具有历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过去性,生动的历史场景、活生生的历史人物都与我们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所以,教师在讲授时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及特点,运用多种手段再现历史,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距离他们遥远又不容易记忆的历史知识,精心创设模拟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进行积极的自我体验与自主探究,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如在讲授《丝路明珠:楼兰》这一节时,可以将角色扮演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创设一个超越时空的模拟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楼兰昔日因丝绸之路而辉煌,也因之而消亡的历史沧桑。步骤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事先准备好的关于丝绸之路、楼兰古国的文献资料,丰富学生学前理解。步骤2: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张骞出使西域图》、《楼兰古国遗址图》、《楼兰美女复原图》等图片;播放歌曲《楼兰姑娘》、视频《楼兰遗梦》和电视剧《汉武大帝》剪辑片断等。通过这些经由现代教学技术处理的再创性历史实物创设一种虚拟历史场景,刺激并丰富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在超越时空的情境中体验历史的真实。步骤3:角色体验:假如你是一个商人,请你想像和描绘出你穿越时空沿着丝绸之路进行买卖的情形。步骤4:引导学生结合上述同学的模拟表演,以4 人小组进行讨论以下问题:古楼兰国的消亡对今天有何启示?你对今天的西部大开发有何建议?等。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将这节课的所思所想写成一篇小论文,通过写文章使学生将交流讨论中的见解、观点内化为自身的情感体验,实现意义的生成,自觉树立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信念。

3、迁移应用实践,培养能力 获取知识的目的是应用知识,但要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首先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因此,在学习新知识后,教师要为各层次的学生设计巩固练习题,同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生在学完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的第二单元第二课的“人口警钟须长鸣”之后,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去回答。如温州市区的交通问题、住房问题、就业难问题、老年化问题、资源短缺与环境恶化问题,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人口数量过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消除学生“多子多福”的落后传统观念,树立优生优育的先进理念,从而把遵守计划生育政策内化为自觉行为。这样的生活化教学就可以把抽象的学科知识还原于生活,使知识在实践中得以验证和完善。学生通过学用结合还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享受学以致用的快乐。

4、总结知识方法,发展思维

总结能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思维方法科学化,使情感体验逐步升华为价值观、人生观。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地总结学习过的知识、使用的思维方法以及涉及到的人生道理。例如在上《变革与争霸》新授课后,我及时指导学生总结管仲改革与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结果、影响,用“比较法”分析改革对于社会进步的作用,深化理解标题“变革”与“争霸”的关系,并进一步延伸到今天我们国家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引导学生学会区别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与今天的改革目的是不一样的,当时的改革是为了争霸的需要,而今天的改革开放为了发展我国经济,改善人们生活,提高综合国力,为构建和谐世界作出贡献。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发展情感体验,实现历史与社会课三维目标的共同发展。

5、大胆畅想质疑,回归生活

生活化教学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畅想和困惑,让他们大胆质疑非常重要。例如学生在学习九年级第四单元第一课《看不见的手》时提出:股市的涨跌是不是也是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在操纵?我们应该怎样炒股?总之,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通过学以致用让知识服务于生活。

三、课后延伸生活化

要促进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发展,教师必须不失时机地通过布置课外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资料或者通过社会实践,亲自体验课堂所学内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能力。这样就使学科教学由课内延伸至课外,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中一展风采,达到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享受了学以致用的快乐。同时,学生也认识到今天在学校里学习就是为将来生活做准备,从而增强了作为“社会人”的责任感。作业类型可以分以下几种:

1、生活化开放型作业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变单一机械的书本作业为有声有色的生活化作业,“作业过程生机盎然”才能激发学习动力。如讲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节内容时,我针对平阳水头镇皮革工业的水污染问题,要求学生写小论文提合理化建议,向平阳县政府、人大、政协就污染问题建言献策。开放的问题,多元的思维,收获了丰富的“金点子”,培养了学生作为“社会人”的责任感。

2、生活化实践型作业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课有许多章节的内容可以布置生活化实践作业,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实现情感内化。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综合探究四《来自家乡的报告》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探寻温州》参观考察菜单,让学生选择合适的任务进行实践体验生活。在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前,教师要向学生明确以下事项:(1)结合课本知识,明了社会参观考察的基本要求,写好考察提纲;(2)让学生自愿结合组成4 人考察小组,做到任务清楚、分工明晰、责任明确;(3)考察任务必须在1 周至2 周内完成,考察成果可以是纯文本报告、DV摄影及PowerPoint 演示文稿等形式。各小组上交考察报告后,教师精心组织一次“《探寻温州》专题报告会”,让学生在小组间交流、讨论各自的心得体会,然后组织学生、家长和教师对考察成果进行多元互评。这种实践型作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可以增强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人文素质。

3、生活化研究型作业

在学习七年级下册《创业有方,诚信无价》这一章节时,教师会面临这样的困境:教材虽然尽量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说明创业的学问及诚信的重要性,但学生仍然不能有效地理解文本的旨意。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可以布置一次生活化研究型作业,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主题为“找回身边的诚信”的社会调查活动。要求:各小组事先拟好调查访问提纲;调查时可采用笔录、录音及摄影摄像等形式作真实的记录;调查结束后,对记录进行整理,如果每个成员都有记录,应当互相核对,务求记录准确教师在学生完成调查访问后,收集好学生的调查报告,精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交流、总结和归纳,从而加深对这次调查活动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悟到诚信的重要性,并将诚信内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

4、生活化选择型作业

在学习七年级上册《身边的故事》这一章节后,教师可布置学生回家收集相关材料,说明家庭或者社会生活变化的历程,收集我们日常生活中衣、食、住、用、行等方面的物品或工具,在不同年代的图片、实物,如收集家庭在不同时期拍摄的照片,收集以前使用的粮票、油票、布票、肉票、煤票等各种票证。同时学生也可以说一个故事、写一首诗歌、画一幅画来表达生活的变化。学生选择其中一项即可,这样的选择型作业会使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都得到发展。

总之,实施生活化教学实践使我感悟到:教学必须让学生课前做好调查准备,积累生活经验;课上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课后运用所学的知识为生活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以创新精神与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第五篇:历史与社会教学案例

八年级下思想品德《隐私和隐私权》教学案例

一、案例主题与背景

当面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应试教育观念和氛围的影响下,存在着课堂设置单

一、课堂教学高耗低效、教学模式与手段相对落后等现象,从而导致学生们对思想品德课堂失去了兴趣,许多学生不爱上思品课。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初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还处于发育成长的阶段,兴趣和情感的激发是支撑学习的主要动力。因此,应当根据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结合思想品德学科和政治法律知识的特点,创设最佳思品课堂教学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初中思想品德这一学科应更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教学情景创设将更注重在思政教学中的运用,在新改过程中把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最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够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本次案例研究,旨在探讨情景创设法在思政教学中的作用和有效表现方式,并能从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使思品教学更加有效、生动。

在案例研究过程中,以多位教师集体备课和听课的研究方式,探讨情景创设法在思品教学中的作用和情景创设法的有效表现形式,力求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将情景创设法应用到平时教学当中去,提高思品教学的高效,展现灵动的课堂效果。

二、案例描述

经过集体备课,八年级下思想品德《隐私与隐私权》课堂实录如下:

课前小游戏:真心话大冒险(师生之间相互问任何问题,必须如实回答,拒绝回答要接受惩罚)教师先让学生主动举手向老师提问,学生受约束不敢提问,教师请一位学生回答。师:你身高是多少?

学生1:167厘米,那老师你体重多少呢? 师:最近一次是92斤,不知道长胖了没有。(此时学生主动举手人数开始多起来,游戏继续。)学生2:老师,你有没有男朋友? 师:这个我保密,你爸爸的工作是什么? 学生2:建筑工程师。

师:我先来问你,你的QQ号码是多少,密码又是什么? 学生3:我拒绝回答。

师:拒绝回答是要接受惩罚的,你想清楚了? 学生3:想清楚了。

师:你问什么宁愿接受惩罚也要保守自己QQ的密码呢? 学生3:因为这是我的隐私。

师:那我们先来接受惩罚吧。(面向全班同学大声说“我是最聪明的”,全班学生情绪高涨)刚才我们同学说有些内容涉及到自己的隐私即使要接受惩罚也不愿和大伙儿分享了,那同学们你觉得什么是隐私?(那私人领域包括什么呢?那个人私事包括什么呢?)

生:一些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秘密;总有许多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师:是的,隐私——隐和私,那些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秘密,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 的纯个人私事就是隐私(隐私 不愿公开 纯个人私事)。

师:我们来做一道隐私的数学题:隐私=丑事(提醒:明确隐私并不等于丑事隐私并不等于 丑事),但当我们的的隐私被他人侵犯时,你当时的感受如何,想说些什么? 生:愤怒、难受、恼怒„„

师:由此可见当隐私被他人侵犯时,影响了我们正常的生活、学习,为了尊重和维护公民的 隐私,因此(出示法律依据1:《宪法》第39条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 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那么什么是隐私权呢?

(出示定义: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师:从定义你是否能判断:

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侵害隐私权的现象„„(提示: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透过电视、电脑、电话等,教师在黑板板书)好了。隐私权到底包括哪些内容,拿什么理去判断正确与否呢,不是是老师说了算,是法律说了算,让我们进入据理力争。争做法律王国的荣誉公民。想想看要获得这个殊荣需要什么条件: 师:想获得,必过三关:

学生活动(说规则:小组合作完成3个活动)

【环节一

天天向上】

师:现在是天天向上新闻播报时间:

在一天深夜,某地派出所以“扫黄”为名,在无搜查证的情况下,对某小区住房进行全面搜查。有人认为该派出所的行为是合法的,因为他们有搜查权;天天向上节目组一致认为派出所的行为是非法的,因为他们没有依据法定程序搜查。请问是否合法?为什么? 找出法律依据:法律依据2:

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住宅。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提问:请问哪些机关可以合法搜查?怎么才算合法?有没有特殊处理?(当隐私权的任何一项内容与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公开他人的隐私,都不属于侵权行为; 小结:解题三步曲;

师:有法就好,同学们这其实就是隐私权的哪一项内容?私人生活安宁权 师:那为了尊重和维护此内容,我国法律还任何规定:

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监听、监视,执法人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

再挑个!

【环节二 校园贴吧:搞不明白】

(1)判断师:你是否搞得明白。他们的行为有没有侵犯公民的隐私权呢?

(2)找出法律依据:我国法律规定3: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禁止他人非法搜集、传播、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

(3)看图三,提醒2: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执法机关依法调查和公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不属于侵权行为:T:这又是隐私权的另一项内容:个人信息保密权;(静态的)《刑法修正案》情节严重的行为规定为犯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环节三 一呼百应(动态的)】学生角色扮演

A:嘿!你说这年头,还有啥“噱”头,同学写写信,我妈次次拆,想想小时候,妈妈说合法,我也没办法。哎,郁闷!

B:这年头很正常,我们写信他们看,父母看子女,老师看学生,领导看下属,还有啥隐私,你信妈妈看,妈妈说合法,你还真当真,哎,傻蛋!(1)打出他俩对话中合法的或者不合法的行为

(2)找出法律依据:法律依据4: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公民有权对个人有权对个人的通信内容保密,禁止他人擅自查看。

提醒3: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拆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开拆。师:这个通信仅仅是指信件吗? 生:不是,还有电话、邮件。

师:对,很好,主要是指有关公民自己个人信息的一切通信,但是不能滥用。(犯罪嫌疑人)师:张老师这个人比较显掰,我总是想如果有一天我有所成就,我就把我的个人经历写成自传,是属于侵权行为吗?(私人隐私利用权)生:不是。

课堂作业:判断学生黑板上的行为(学生均能准确判断对错)过渡到 【维权前沿】

【小组合作讨论】选择其一讨论:该怎么维权;明确运用法律维护隐私权(诉讼和非诉讼)我们每个人都不希望个人的隐私权被他人侵犯,因此当务之急还需要增加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师:【教师小结】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还他人的隐私一片净土。那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是文明进步、法治、和谐的社会。

【收获之园:

一项体验、两个概念、三条勿忘、四条依据】 学生认真听讲

三、案例分析

本节课,教师将多种教学情境的表现方法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向我们展现了情境创设法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情景创设法有角色创设情境、具体活动情境、多媒体情境及实物情境。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多且合理有效地运用情境创设法来展开教学内容,使学生更能直观地接受学科知识,并能在体验中应用所学知识。虽然这节课情境创设比较多,但从整体教学效果来说,我校教师提出了不同意见。就此听课结束后我们围绕着“探讨情景创设法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及表现形式”进行讨论。与会老师共同讨论得出情境创设法在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新课程背景之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而情境教学正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之一。

2、有利于学科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佳情境的创设,形象地再现历史场景,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情感,运用现代技术及语言,能够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情景,使学生通过形象受到感染,强化爱憎情感。

3、有利于掌握、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实质。借助教学情境的创设,向学生传授历史基础知识,也更助于学生理解实质、把握内涵。

4、有利于学生培养综合能力。情境教学把历史知识的信息通过辩论、演讲、参观、访问、社会实践等方式,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学生与社会之间交流传递,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思维的主观能动性,发展自己多元的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为将来适应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也有教师指出情境创设法应用上的不足,教学过程中存在是滥用导致课堂教学凌乱,多用情境创设可能会将教学重难点主末倒置,过多的情景创设容易使学生过于积极好动,不利于教师班级的管理。

四、拓展与反思

本次教研活动将教学实践和探讨交流相结合,组织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将教师在学校教学过程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作为出发点,以教师为主体,强调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研究和构建以“提升教研层次、共享集体智慧、立足实践研究、提高教学效率”为宗旨的思品教学活动。本次教研活动最大的特点是具有目的性、研究性、和递进性。此活动注重教师在活动中理论结合实践,注重专家引领,注重全体教师共同参与过程中的合作研究,注重教师的经验交流和共同探讨。在研训活动结束之际,我们教师对此次研训活动有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研训主题直面现状,倾听心声,反思教学。在研训活动之前,校教研组组织调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记录、汇总,与个别教师交流讨论确定主题;学校聘请专家讲座,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第二,有序推进,逐层递进,优化研训。在本次研训活动中,教师参与面广,全校社会教师在活动中都有研究所得,研究也就不会只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广大社会与历史学科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中,起到“理论学习促底蕴”“课堂实践促内化”“设计交流促提高”的良好效果。

第三,深入反思,收获启示,提升研训。在研训活动的过程中,校教研组组织多次的教师座谈会,以交流反思在培训过程的经验和不足,及时做好整理、记录工作,使教师收获启示,提高研训活动的效率。

关于情境创设法在思品教学中的运用和设计,通过案例研究和集体讨论,我们认识到,思想品德课不是为了学科而存在,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而存在。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就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思品教育教学的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目标和人文目标。

在反复实践和探讨中,我们得出思品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应多结合本地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从学生身边的所见所闻着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活动更加顺利开展。相比虚构的教学场景,取材于现实生活材料创设的情境,更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去关照社会实际,以理性的眼光和知识去看待身边的社会现状。

当面的历史教学在应试教育观念和氛围的影响下,存在着课堂设置单

一、课堂教学高耗低效、教学模式与手段相对落后等现象,从而导致学生们对历史课堂失去了兴趣,许多学生不爱上历史课。而初中历史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初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还处于发育成长的阶段,兴趣和情感的激发是支撑学习的主要动力。因此,应当根据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结合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初中历史与社会这一学科应更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教学情景创设将更注重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在新改过程中把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最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够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本次研训活动,旨在探讨情景创设法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并能从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历史教学更加有效、生动。

在研训过程中,除了探讨情景创设法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之外,还讨论了情景创设法的内涵、原则和具体表现形式,力求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将情景创设法应用到平时教学当中去,提高历史教学的高效、灵动课堂效果。

下载历史与社会课学程图表教学的设计与实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与社会课学程图表教学的设计与实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设计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设计 增城市永宁街第一小学 刘伟军 我做班主任以来,一直兼教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教育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到这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教学中如何施......

    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学设计与实施 课程目标  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对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形成整体性认识; 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能够针对具体教学任务进行规范的教学设计; 初步掌握课堂......

    《画龙点睛——excel图表》教学设计与反思

    《画龙点睛——excel图表》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者:学科专家 发布时间:2011-01-18 作者: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 应筱艳 [背景材料] 案例主题:内容选自浙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下第20......

    《图表的建立与编辑》教学设计.

    《图表的建立与编辑》教学设计 曹恒来 教学目标 1 . 知道图表的概念,了解各种类型图表的特点。 2 . 使用“图表向导”创建、编辑、修饰图表。 3 . 能从图表中获取数据信息。......

    《数据图表与分析》教学设计(含5篇)

    《数据图表与分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对应于《纲要》中“信息的发布与交流”模块,承接前两节的Excel的数据的加工操作,在表格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基础上,通过与文字和表......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浅谈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浅谈 ——激真情、明是非、导实行李 光 民 徐州市王新庄小学 2009年12月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浅谈 ——激真情、明是非、导实行 王新庄小学 李光民......

    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七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历史与社会》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及其它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从有利于教学相长的目的出发,在促进学生的生活经验,整体、历史......

    历史与社会(5篇模版)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4分) 阔步走向民族复兴的明天——新中国60华诞 材料一:新中国60华诞国庆阅兵彩车系列: 图一:“毛泽东思想标语”方阵图二:宪法单行本模型主题彩车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