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7:29: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教学设计》。

第一篇:《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教学设计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言语形式(此处指问答句),探究作者内心情感; 2.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3.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水平。教学重点:

知人论世,学习典故的表达作用。教学难点:

体会问答句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功能。教学设计:

一、预习复习1.导入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今天,课前,我们 来复习一下问答句这种语言形式。这儿有三组你熟悉的问答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组问答句从问答的关系上看有什么不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分辨三种问答类型依次是:直问直答,有问喻答,自问无答。

过渡:现在,我们来共同学习一首词,这首词中也有几个问句,它就是《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回忆作者的相关知识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朝代)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别号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辛弃疾词作艺术风格多样,以

为主,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我们上学期学过他的(南宋、幼安、稼轩、豪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介绍写作背景

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二、问题导学 1、朗读此词

听名家朗读――――学生自读―――――学生齐读 2、对照注释,翻译此词 ⑴南乡子:词牌名。

⑵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⑶望:眺望。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⑷北固楼:即北固亭。⑸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⑹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⑺年少:年轻。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兜鍪(dōu móu):指千军万马。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⑻坐断:坐镇,占据,割据。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休:停止。⑼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⑽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⑾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3、赏析词作

①、对照刚才我们在课前学习的三组问答句,请你看看,我们今天的词中是不是也有问句?有,3句。好,请你对照刚才那三组问答句的类型说说,我们要学的这首词中的三组问答句分别属于哪种类型? 何处望神州?自问无答。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有问喻答。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直问直答 ②、依据这三个问句理清词作思路 问江山――――问兴亡――――问敌手 ③、品“问江山”

为什么说“何处望神州 ”是自问无答?作者为什么这样问?

这两句是倒装句法,即前一句可以移到后面去说,后一句可以移到前面去说,成为:“满眼风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

这首词是作者到镇江去做知府时所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想到大好中原已沦陷金人之手,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④、品“问兴亡”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是自问喻答,那作者问了什么?他是怎么回答的? 这一问一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以此透露作者情感:无奈,伤感,抑郁。5、品“问敌手”

“问敌手”这五句涉及到了几个典故,是哪几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因此可以说,上面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在曹刘之上。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如对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分轻视,斥为任人宰割的猪狗。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的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总结:

主旨:表作者通过赞扬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也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写作特点:

一是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而且都是围绕着“登北固楼”的主题,大处落墨,视野开阔:远眺只写风光无际,近处只写滚滚流水;抒情则只集中于慨叹“千古兴亡”的悠远难追;议论则也仅仅赞扬在京口开创伟业的少年英雄孙权,气魄极其宏大雄壮。能在小令中包含如此重大的题材内容,气势又如此壮阔,古今词中实不多见。

二是全词的层次极为分明。整篇三问三答,自相呼应,创前所未有的意境。三是活用典故成语,毫无斧凿痕迹。

三、自学探究

四、展示点评

五、拓展延伸 回答问题:

词的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中神州指什么?这句话有何言外意?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呢?

中原;神州已非我所有;引出下文

末三句用了什么典故,作者在这里表达了什么思想呢?

赞扬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

第二篇:《南乡子__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一、释题导入: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楼。有怀,有所怀念。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

二、整体感知:

1、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存词六百多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2、选自《稼轩长短句》。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3、学习生字:

万兜鍪(dōu móu)..

4、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

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倒装句,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运用设问,自问自答。这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上片写景,以问起句,以答结句,使人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战未休”含义深刻,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却又含蓄深沉。

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雄姿,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

下片怀古,借对孙权的赞美,暗含对当朝的忧虑和讽刺。

四、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

明确:“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不如孙权。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了生命危险。我们这样去体会,就知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真正用意了。他的很多词,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词融经铸史,借古讽今。在写作技巧上有三个特点:一是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二是层次极为分明。三是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

作者通过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也流露出他强烈的爱国情怀。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七、板书设计: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上片写景:望神州、北固楼、千古事、长江流; 下片怀古:万兜鍪、战未休、谁敌手、孙仲谋。

——感慨兴衰、赞美孙权、讽刺当朝。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翻开中国的文学史,说到唐朝,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唐代的“诗”那么说到宋朝呢?对,是宋朝的词。在宋朝有一位大词人,他叫辛弃疾。课前大家都搜集了辛弃疾的有关资料,谁来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好,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词来走近南宋这位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

二、读题,提出疑问

1、出示课题,齐读。

2、找题眼。(大写“怀”能用怀组词吗?)

过渡:登上京口的北固亭,词人在怀念谁?“怀”些什么呢?

三、读词,自主学习

1、请大家拿出你的课文纸,把这首词多读几遍。借助注把词读通,读顺,再读出节奏。(生自由读)

2、检查读词

3、合作读。

4、交流读懂的部分。

四、品词精讲点拨,解决问题 作者登高有怀,他“怀”的是什么呢? 交流:

1、“怀”英雄。(副板书:孙仲谋)交流孙权。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2、学习下阕

a、理解:万兜鍪。齐读。

b、理解坐断江南战未休。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孙权?

师小结:这“怀”是怀念的怀。(板书:念)他为什么会想到这些人呢?(孙权?)咱们继续学习。登上北固楼,作者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

3、学习上阕

请大家默读词的上阕。交流汇报:

看到了滚滚长江奔腾东去

理解:满目风光北固楼。能描述一下这满眼的风光吗?(生叙述)小结过渡:这满眼风光如今早已不再。出示资料

如果你是南宋的统治者,你应该怎么做?

过渡:是啊!可当时的统治者早已不想再战。有诗为证。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就曾这样写道:

出示:(齐读)

激情读词

你读到了南宋统治者怎样的生活?这正是当局真实的写照。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什么会想起孙权了吗?

A、激情读上阕

触景伤情,这怀里还有作者那挥之不去的忧伤,这份“怀”是“伤怀”的怀。(板书:伤)B、激情读下阕

小结:这“怀”是“怀才不遇”的感怀。(板书:感)

五、课外拓展,巩固提升 导读辛弃疾的其他诗词

今天,读罢辛弃疾的这首南乡子,我想你一定对辛弃疾有了更深的了解,你一定读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板书:爱国情怀。)

第三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接受课文的艺术感染,提高审美鉴赏能力。2.领悟本课的主旨,学习词作中常见的借景抒情和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3.引导学生与“苏词”作对比,辨析两首词的异同。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把握作品主旨,领悟作者思想感情,体会词作是有感而发的产物。

(三)情感与价值观:理解词作与时代、国家背景及个人遭遇的密切联系,接受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二、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重点:知人论世,把握作品主旨,领悟作者思想感情,学习典故的表达作用。教学难点:体会问答句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功能。

三、教学策略分析 1.教学方法:揣摩和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在熟读的基础上,探究作者内心情感;通过学习言语形式(此处指问答句),展开讨论,体会典故及借古讽今的写法对作者情感表达的作用 2.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我们刚刚赏析过宋词中豪放一派苏轼的词风,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宋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让我走近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来看看同为豪放派,他的词风和苏轼有什么不同?

(二)识人知境

自由说说对辛弃疾的了解和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

1.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有《稼轩长短句》。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2.背景:辛弃疾身处南宋偏安的时代。当朝主和,只思自保,不积极抗争,收复国土已渺无希望。辛是主战派,一生积极从事抗金事业,但无法施展抱负。京口,今江苏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宋开禧元年,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便写下了这首词。

(三)品词析情 【一读音韵】 1.释题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标题点明作词缘由。2.诵读

借助注解把词读通,读顺,划出节奏。

指导诵读,齐读检查。【再读解义】 全词以三问、三答构成,问答贯穿全文,以此理解词的内容。1.一问:“何处望神州”?答曰:“满眼风光北固楼”。思考:为何而问?问答中的弦外之音你能读懂吗?(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何处望神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2.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答曰:“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思考:二问何事?问答中抒发了怎样的情?(这是更进一步的质疑。京口一带千百年来发生过多少事情,兴亡之变该有多少,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不胜感慨,充满感伤之情。)

3.第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答曰:“曹刘。”

思考:三问为何由孙仲谋而发?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雄姿,谁配称他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也是对懦弱庸碌的掌权者与主和派的严正斥责。)【三读析情】

说说作者想籍此词表达怎样的情感? 1.上阕写景:望神州、北固楼、长江流。

(在历史上京口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触景伤情,这怀里还有作者那挥之不去的对中原故土不能收回而念念不忘的忧伤,这份“怀”是“为国伤怀”的怀。)2.下阕怀古:万兜鍪、战未休、孙仲谋。

(因为孙权曾在此建功立业。这句话隐含着当朝不如当时的东吴孙权,并寄希望于下一代。这一愿望代表了南宋子民的呼声,也是对懦弱庸碌的掌权者与主和派的严正交流。这里的“怀”是壮志难酬的不甘心,是“怀才不遇” 的感怀。)小结:——感慨兴衰、赞美孙权、讽刺当朝。今天,读罢辛弃疾的这首南乡子,我想你一定对辛弃疾有了更深的了解,你一定读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对当朝的不满、对失地难收的忧伤以及壮志难酬的不甘心。

(四)回顾品鉴

1.说说这词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一是把借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二是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三是巧设三问三答,层次极为分明。

2.苏、辛的这两首词都是借景抒怀的典范之作,有何共同与不同之处? 共同之处:都是都面临长江,浩浩江水使他们都不能自已地激起了对古今兴衰的历史回忆与感慨,都记起了令人追忆的英雄人物。

不同之处:所借之景不同:苏词是古赤壁遗址,辛词是镇江京口北固亭;

所忆人事不同:一个指挥赤壁之战,一个坐断东吴;

所发感慨不同:苏词惆怅沉痛,辛词昂扬激越。

(五)拓展提升

自读稼轩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 北固亭怀古》,比较一下,两首词在内容、风格和写法有何不同?

第四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郑皓文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名句。

2、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志。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楼。有怀,有所怀念。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

二、整体感知:

1、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存词六百多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2、选自《稼轩长短句》。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3、学习生字: 万兜鍪(dōu móu)..

4、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

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倒装句,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运用设问,自问自答。这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上片写景,以问起句,以答结句,使人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战未休”含义深刻,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却又含蓄深沉。

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雄姿,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

下片怀古,借对孙权的赞美,暗含对当朝的忧虑和讽刺。

四、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

明确:“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不如孙权。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了生命危险。我们这样去体会,就知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真正用意了。他的很多词,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词融经铸史,借古讽今。在写作技巧上有三个特点:一是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二是层次极为分明。三是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

作者通过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也流露出他强烈的爱国情怀。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七、板书设计: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上片写景:望神州、北固楼、千古事、长江流; 下片怀古:万兜鍪、战未休、谁敌手、孙仲谋。

——感慨兴衰、赞美孙权、讽刺当朝。

第五篇:部编版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公开课导学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公开课导学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⑴

何处望神州⑵?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⑶?悠悠⑷。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⑸,坐断东南战未休⑹。天下英雄谁敌手⑺?曹刘⑻。生子当如孙仲谋⑼。

(1)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2)神州:这里指沦陷的中原地区。

(3)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4)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5)年少:年轻。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万兜(dōu)鍪(móu):犹言千军万马。兜鍪,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6)坐断:坐镇,占据,割据。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休:停止。

(7)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8)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9)“生子”句: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一、知人论世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二、课前预习

读完《南乡子》,你有什么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有什么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教学过程:

读“望”:通读全词,读准字音:万兜(dōu)鍪(móu),读通词义,读出情味。

品“望”:析“望”中深情。请大家默默地思考,把你认为有深情的地方做好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品:典故之中有深意。结合背景思考作者的言外之意。

故事一: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

故事二: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

故事三: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寻“望”:

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析“望”之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文人的家国之“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岳飞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

四、.抒“望”:

曾经,我在《南乡子》中,我望见了你——辛弃疾。

你凝望着这片破碎的山河,黯然神伤。你流下了两行热泪,却无人为你拭去。

英雄难觅,故土难收,知音难遇,痴情难寻。错误的年代,却成就了你惊艳世人的人生。

现在,我在《沁园春·雪》中,我望见了你——毛泽东。

你凝望着这片壮美的山河,嘴角含笑。

长城内外、白雪皑皑,是你眼中的锦绣河山;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你胸中的凌云壮志。你是英雄、是豪杰,你是真正的一代天骄。

曾经,我在《_________》中,我望见了你——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我在《_________》中,我望见了你——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载《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答案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含五篇)

    篇一: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答案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

    永遇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导学案(学生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学生版) 第一课时 编者:王伟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了解时代背景;掌握豪放词的特点; 2.掌握重点字词句,赏析全词; 3.诵读全词并背诵。......

    部编版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孟子说:“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家国情怀,是古代文人士子最浓烈的精神底色。《新课标》指出,语文应......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2、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咏史怀古”向来是迁客骚人、仁人志士借以抒怀的范式。或托古讽今,或叹逝伤今,或以感怀身世抒写幽思,或以凭吊先贤激励后......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范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语文组 闻剑斌 一、 教材分析 学习本首词主要是进一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体会辛弃疾与苏轼豪放词风的异同。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体味作......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实录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实录 授课时间:2012年11月9日上午第一节 授课地点:青岛市城阳一中 【教学过程】一、由一首词导入(ppt出示)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一、导入(显示幻灯1) 学习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郭沫若在辛弃疾祠前题的对联 二、解题 (显示幻灯2) 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