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语文创新成果

时间:2019-05-12 17:1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培语文创新成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培语文创新成果》。

第一篇:国培语文创新成果

初中语文国培作业创新性成果——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方案

在这次国培学习中,我对阅读教学有了新的认识。“阅读与文本对话,也是在与人对话。”从前也在作者简介上做过很多功夫,力图让学生能够知其人,明其文。文章与文人是不能分割的,一次又一次地阅读文章,一次有一次地走进文人,每一次都会有新的体会。每一次了解文人的经历,都会对他的文章有新的体会。

我选的文章《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经典散文,而文章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闲人”二字表达出文人复杂的思想感情。所以,我搜集了更多相关苏轼的文章,了解他的人生,走进他的内心。发现他的豁达并不是一种天赋,而是后天的应运而生,人生中每一次贬谪都是他“羽化成仙”的台阶。在设计终稿里,我加入了对苏轼人生经历的细致梳理,让学生能够有条理、更直观地看到他人生一次次被贬谪的经历,体会苏轼面对人生挫折时的积极心态。这样,学生在读他的文章,对他复杂的内心也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而文中叙事和描写的内容,学生容易理解,对文章的赏析没有太多的变化,主要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品味作者的心境。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时候,水到渠成地对学生的人生观的培养,让学生明白只有在挫折中历练,在磨难中成长,才能走出自己不一样的人生。

最后,我还选择里一篇苏轼的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体会作者内心的寂寞,凄苦,彷徨,从而进一步理解苏轼在黄州贬谪期间,内心由苦闷到豁达也需要一个痛苦的过程。在引导学生了解了苏轼,喜欢了苏轼之后,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阅读他的诗词,阅读他的人生。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活动设计(初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并能当堂背诵课文。学习本文记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文中的描写月色运用的写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写作背景体悟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过程与方法:诵读法。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写景的特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品味结尾抒情句所蕴含的情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言:

有一个人,他与屈原比,多了一分自我,少了几分愚忠;与陶潜比,多了一分经历,少了几分寒闲;与韩柳比,多了一分豁达,少了几分悲观;与李白比,多了一分责任,少了几分狂漫;与杜甫比,多了一分大度,少了几分怨言。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角——苏轼。下面请允许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苏轼的文章——《记承天寺夜游》。(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默读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来学习本课。

三、新课:

1、简介作者:请同学们说说你了解苏轼的哪些信息?(指名回答后教师补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2、读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品读《记承天寺夜游》。(1)听读课文:要求听准字音,画出句读;(2)自由朗读;

(3)指名读:分层读,完整读;(4)齐读:体会文章内容。

3、疏通文意:请同学们根据书下注解和学过的文言词语疏通文意,如果遇到难题,请小组同伴帮助解决。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有小组长提出来。

出示幻灯片,强调重点词语。

4、赏析文本:

(1)解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解读文章。同学们觉得想要解读文章,从最先哪里入手呢?(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找出题目中给出的信息:时间、地点。

(2)分析第一层叙事部分:那么文章中那些文字也介绍了这些信息,是否补充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此题)

明确:文中交代了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起因---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经过、结果---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就是谢了:苏轼与张怀民月夜漫步。

(3)赏析写景句:那么苏轼二人在亭中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呢?齐读写景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苏轼笔下的美景。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里的景色么?(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那样澄澈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你觉得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引导学生赏析语句,可以小组讨论。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光的透明、澄澈;动态与静态的结合,生动地描绘出竹柏摇曳的姿态,表现出月色的皎洁;运用倒装句,增强比喻效果,意趣横生;无一”月“字,却无一字不写月,语言含蓄、凝练。

(4)体会文章情感:作者看到了如此的美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去读这一句呢?为什么?

欣喜:能够欣赏美景的喜悦之情。

抑郁:被贬之后的苦闷和忧伤。(出示幻灯片,学生默读苏轼被贬的经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内心的抑郁之情。)

旷达:虽被贬却能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出示幻灯片,展示苏轼人生的重大事件,体会作者旷达的胸襟。)

(5)苏轼在黄州经历了思想的飞跃,从苦闷到旷达乐观,他面对人生困境的态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同学们脚下的路还很长,谁能说我们就会一帆风顺呢?当我们遇到了挫折,我们要怎样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作者的旷达胸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出示幻灯片补充总结。)

四、小结:回顾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小结,并再次出示教学目标。最后让我们带着我们品读出的情感,再次跟读课文,能够背诵的同学请尽量背诵全。

记承天寺夜游(终稿)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并能当堂背诵课文。学习本文记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文中的描写月色运用的写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写作背景体悟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过程与方法:诵读法。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及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的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布置预习作业,利用现有资料了解苏轼其人及写作背景;反复阅读文章,熟读成诵;查阅工具书,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言:

有一个人,他与屈原比,多了一分自我,少了几分愚忠;与陶潜比,多了一分经历,少了几分寒闲;与韩柳比,多了一分豁达,少了几分悲观;与李白比,多了一分责任,少了几分狂漫;与杜甫比,多了一分大度,少了几分怨言。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角——苏轼。下面就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苏轼的文章——《记承天寺夜游》。(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出示幻灯片)

• 掌握文中文言词语的含义。背诵课文。

• 学习本文记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的方法,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 体悟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应该用怎样的心态面对人生中的挫折。

三、新课:

1、简介作者:请同学们说说你了解苏轼的哪些信息?(指名回答后教师补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2、苏轼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如此高的造诣,他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欣赏的呢?你了解多少?(引导学生了解苏轼的政治生涯,出示幻灯片)21岁高中进士:“奋励有当世志”、“致君尧舜,此事何难”。38岁任密州太守:抵抗蝗灾;常山求雨;整肃流贼。40岁任徐州太守:抗洪救灾,力挽狂澜。43岁任湖州太守。

44岁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49岁任登州太守:教习水军,加强海防建设。53岁任杭州太守:筑苏堤。55岁被贬颍州太守:振济淮浙流民,治理颍州西湖。56岁任扬州太守:改革税务,识破道士巫术。58岁被贬惠州:建议捐资修建铁索桥。

61岁被贬儋州:打凿东坡井,解决当地百姓饮水问题

3、苏轼的这些经历你读出了什么呢?

引导学生了解他人生坎坷,但却仍积极向上,在地方为官政绩斐然。他一生四次被贬官,值得一提的是他第一次被贬黄州,是他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介绍写作背景(出示幻灯片)。

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将他逮捕入狱。经过一百多天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由于其好友范镇、张方平等极力营救,十二月,苏轼终于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生活上无经济来源,无房,便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里亲自动手改建了一座五间房,自名“雪堂”;无地,便在黄州城东小山坡开垦荒地,自号“东坡居士”。

几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在黄州所写的文章《记承天寺夜游》。

4、读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品读《记承天寺夜游》。(1)听读课文:要求听准字音,画出句读;(2)自由朗读;(3)指名读;

(4)齐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疏通文意:请同学们根据书下注解和学过的文言词语疏通文意,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苏轼游承天寺的所见所感。

6、赏析文本:

(1)赏析写景句:那么苏轼二人在亭中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呢?齐读写景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苏轼笔下的美景。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里的景色么?(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讲解文言词语:交横,盖)

我们用这么多笔墨写出了月夜亦真亦幻的美景,而作者只用了18个字就表现出来了,我们来学习一下,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引导学生赏析写景句)然后找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光的透明、澄澈;动态与静态的结合,生动地描绘出竹柏摇曳的姿态,表现出月色的皎洁;运用倒装句,增强比喻效果,意趣横生;无一”月“字,却无一字不写月,语言含蓄、凝练。

(2)作者为什么会欣赏到这么美的景色?(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心境,理清文章的思路)

明确:文中交代了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内心的苦闷和悲伤无法入眠)起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经过、结果---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学习文言词语户、欣然、念、遂、相与。)(3)体会文章情感:作者看到了眼前如此的美景,有抒发了怎样的感慨呢?请你揣摩作者的心理,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欣喜:能够欣赏美景的喜悦之情。抑郁:被贬之后的苦闷和忧伤。(出示幻灯片,学生默读苏轼被贬的经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内心的抑郁之情。)旷达:虽被贬却能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出示幻灯片,展示苏轼人生的重大事件,体会作者旷达的胸襟。)

(4)拓展延伸:

①苏轼在黄州经历了思想的飞跃,从苦闷到旷达乐观,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

②学习《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出示幻灯片)学生听读朗读录音,提问,你从词中读出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残月、疏桐、幽人、孤鸿营造了弥漫天地间、挥之不散的清冷、寂寞。恨的内容:小人当道,才美不得重用,无人理解的忧愤。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摧残。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等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

③作者这首词也是在黄州所做,我们可不可以猜想一下,它们的前后顺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在面对坎坷是也曾痛苦、彷徨,后来能够通过自然景物来排解内心的悲伤变得豁达、超脱。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5)联系实际:他面对人生困境的态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同学们脚下的路还很长,谁能说我们就会一帆风顺呢?当我们遇到了挫折,我们要怎样做?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作者的旷达胸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出示幻灯片补充总结。)

四、小结:回顾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小结,并再次出示教学目标。最后让我们带着我们品读出的情感,再次跟读课文,能够背诵的同学请尽量背诵全文。

五、作业:根据我们学习的写月的方法,请同学们自己收集描写月的句子,并简单赏析它的精美之处。查找资料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定**》两首词,体会作者的豁达胸襟。

板书: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叙事:时间 地点起因 经过

写景:月色——如水

竹柏——藻荇

闲人:忧愁 豁达 超脱

第二篇:国培创新性成果

在学生的生活中教数学

教学已经三年了,并且一直带数学课。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小学数学很难。尤其是我们这些乡下教师。因为我们的学生所处的环境都比较闭塞,学生的认知能力真的很有限,给他们讲那些抽象的东西,他们真的很难理解。所以,我经常会拿生活中的实例去给他们上数学课,这样,他们理解起来会更容易点。比如我很少用书上的例题,感觉那些例题都是根据城市学生生活来编的,根本不贴近我们农村学生的生活,所以还没学习他们理解起来就困难。比如少年宫啊,旅游,环保啊,这些离我们的孩子生活太远。我感觉我最大的创新性成果就是将农村生活运用到农村教学中去。我简单的举些例子:

案例一:在五年级,讲“双归一”应用题时,书上给的例子是奶牛产奶的问题。可是我们的学生连奶牛都没见过。于是我让学生们去捡板栗,板栗是我们这的特产,家家都有。我安排几个学生用几天的时间去捡板栗,然后把捡到的板栗总重量称出来。这就变成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了。再让学生去求每个学生每天捡多少板栗。因为贴近生活,学生都很感兴趣,都愿意动脑筋。而且捡来的板栗还可以当奖品奖给学生,这样更好的活跃课堂。

案例二:在给二年级学生讲统计,这本是个很抽象的东西。我把这节课内容拿到班会上去讲,通过让学生选班干部,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统计出每个班干部候选人所得的支持数,从而让学生在现实案例中理解并掌握统计。

案例三:在给五年级讲长方体、正方体时,我会让学生在家里带很多长方体正方体的盒子到教室,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对比,找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让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我觉得这是每个教室都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虽然这不算个非常创新的教学方法,但真正用心将它用在教学中的教师肯定不多。我希望我们教师用好生活这个大教学工具,让学生更清楚明白的掌握新知识。

第三篇:语文国培2014研修成果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要想从小把保护地球的思想植入学生幼小的心灵,仅靠说教是不行的,还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本课教学我试图“以情动人”,唤起学生对地球母亲的热爱,激发他们保护地球母亲的决心。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裹着、渺小、范围、恩赐、慷慨、滥用、枯竭、贡献、威胁、目睹、和蔼可亲、晶莹剔透、相互交错、生态灾难、生态环境。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搜集地球相关资料,如:地球遭破坏的一些数据,资料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重点练习,品读感悟 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首先让学生找到能表现出地球可爱的句子,自己读一读,然后教师引导──在茫茫的宇宙中,出现了一个裹着水蓝色的“沙衣”的晶莹透亮的地球,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是那么美丽,那么亲切,让学生把地球的美读出来。接着让学生再深入理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的比喻意义。文中把地球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这样,学生再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么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时,就能对地球母亲的喜爱之情融入自己的朗读中。(边读边想象地球的样子)(2)让学生感悟地球是渺小的。

(3)教师先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情况,让学生只觉地球的渺小,接着让学生找出地球渺小的数据和有关的比喻,理解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最后让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2.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可爱,同时又是那样容易破碎。课文的哪些部分写出了地球母亲容易破碎?

3.仔细阅读第三、四自然段,认识人们无节制地开采和破坏所造成地后果。(1)请大家读读第三、四自然段, 说说这部分让你看到了怎样的地球?(2)是谁造成了地球的这些变化?请用文中的话告诉我们!

a.理解“地球是无私的……枯竭”这句话。抓重点词“不加节制”体会人类地自私。

b.指导学生读这句话。(指导读出气愤、可惜等语气)c.理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威胁”这句话,明白“本来”的意思,如果去掉它,行吗?为什么?

(3)知道什么是“生态灾害”吗?举例说说。

(4)教师出示“全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让学生感受我国环境状况。

(5)看!所有一切的生态灾害都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给人类的行为发出了严重的警告。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好这段。

(补充学生课前搜集到的地球实破坏的相关资料,更全面了解到地球的易碎)

(二)、学习”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感悟“只有一个地球”。

1、让学生自由读文,你明白了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枯竭”一词的意思。

讨论: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解重点词语“至少”,体会文章用词的严谨。再理解重点段落)

2.请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3.我们这个地球可爱又易碎,为了保护这一个地球,我们都行动起来,写写保护地球的标语吧。(生可以独立完成,可以自由组合。)如:精心保护地球,造福子孙后代。还大地绿色,让天空蔚蓝。人人齐动手,保护大地球。为了生存,保护地球。除了脚步印,什么也别留下。

孩子们写的宣传口号真好!很有感染力、号召力。地球妈妈听到这些话肯定会很欣慰。让我们再来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美、小 自然资源有限 唯一的研修说明

通过几位老师提的建议,我觉得很好。既然是用多媒体上课,就应该合理利用资源。视频与图片的效果比老师讲更具有说服力。特别是这课,把地球遭破坏前后的视频与图片进行比较更能起到警醒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激情!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有激情,才能更好地带学生走进课堂,这是我缺乏的,在这里谢谢各位给我提的建议!

第四篇:国培创新性成果

《分数的初步认识》创新性成果

一、生成过程

数学课堂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兴趣是学习效果体现。还要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教学时,尽可能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通过学习,我在课堂教学时,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总结。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法,由老师的教变学生的学,由教师的讲变学生的自学,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宗旨,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体现了知识一技能的结合,使学生学习效果有明显变化,教学效果初见成效。

二、创新体现

教学内容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终稿 教材分析

小数点的初步认识是本单元第一节教学内容,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步学习会感到困难,教师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并通过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其理解一些简单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其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练习,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并让学生在经历数学的过程中,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

小数的意义,小数的结构和读法及写法。教学难点:

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中秋节爸爸妈妈是用什么方式度过的?

生1:中秋节那天爸爸妈妈给我买了好多食品,其中就有月饼。师:我相信秋节大家都过的愉快。

师:如果现在只有一个月饼,爸爸说让你和弟弟吃,怎样分呢? 生2:一人吃一半。

师:用什么数表示呢?(小组讨论)

生3:老师,你提出这个问题太难了,我们解决不了。请老师告诉我们吧!

师:好,老师告诉大家—个新的数——“分数’<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

1、认识分数

师:相刚才说的一半用分数“1/2”表示。“1”是分子,“—”教分数线,“2”是分母。这个分数表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1/2”表示其中的一份。

2、认识1/2.师:(.拿起一张圆形纸卡)我们把它当作一个月饼,你能表示出这个月饼的1/2吗?

生1:(用剪刀把圆形纸片剪成大小差不多的两半)把一个月饼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圆的1/2,。师:其他同学同意他的做法和说法吗?

生2:老师,我认为他剪成的两半有大有小。所以,他手里举的一半不一定是这个月饼的1/2.师: 你能检出这个月饼的1/2吗?(生2先把圆形纸对折,再用剪刀眼折痕剪开)

生: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1/2。

师:小朋友,你们同意谁的分发?(全体学生折纸操作,师板书:平均分)

生3: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半就是1/2.生4:不一个月饼分成大小一样的两半,其中的一半就是1/2.师;你们同意吗?

师:板书1/2,然后叫学生读再教写法。师:除了1/2,谁能再举几个分数?(3)认识1/4.师;要得到这块饼的1/4应该怎样分? 生1: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生2:把刚才的半块平均分成两半。师演示课件并板书1/4.归纳1/4的具体含义: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四分之一,写作1/4.3、教学例2

师: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拿出来折1/4.师:谁能说说1/4的折法

学生各自说明了自己1/4的折法。

师:那么,五分之一、六分之一、八分之一等怎样折? 学生说明这些分数的折法。

4、教学例3(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师拿出一个 1/2和一个1/4

(1)想一想、比一比,哪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学会合作。

(3)师出示课件演示,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4)师总结 板书 1/2 大于1/4。(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93页的“做一做。”

2、说分数

要求按“把……平均……其中的一份是什么的几分之一”这种规定句式来讲。

如:把一下西瓜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西瓜的五分之一。(同桌那种相互出题,由对方解答。)(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学生对 “ 1/2”这个分数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修正、充实的过程。

在认识1/2后,教师以一句“除了1/2,谁能再举几个分数”为学生创设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并根据学生的需求自然引入认识分数“1/3”。学生提出来学习中碰到的疑问:“怎样才能在圆形纸上表示出?”学生通过尝试操作、探索研究这一环节,顺利解决了这一实际问题。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发现新分数,认识分数,他们感到分数就在身边,并获得一次一次成功的体验。三、创新价值

这个教案和初设教案的相同点是教学环节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教法有所改变。初稿教案上课是直接导入新课,终稿开课是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这样导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接触到一个新的知识——“分数”时,学生感到新奇,能使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初设教案课堂上老师拿一个早已分好的圆,先讲什么叫分数及分数的构成,再讲平均分等以及1/

2、1/

3、1/

4、1/5等知识,结果学生听后一塌糊涂。终稿设计做了修改,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材料折1/2,然后师由“1/2”引出“分数”、分数的结构、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再由“1/2”引出“平均数”等知识内容,这样通过学生的操作从中学习知识,这比老师满堂灌要强百倍,省时省力,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还有,课堂上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发言热烈。

我觉得一个好的教案设计,不仅要看教案设计内容,更要看它的使用价值。它的使用价值就是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学生理解了所学知识,就能按时、正确地完成作业。

第五篇:2012国培计划创新性成果

标 题: 小学数学创新性成果要求

发布者: 小学数学专家(发布时间: 2012-9-27 18:07:10)创新性成果要求:

请学员在“教学设计预案”基础上,经过网上班级的主题研讨和成果交流,经再认识、再修改、再提升形成的创新性培训成果,作为终结性考核依据,在培训活动结束时提交。

2012国培计划创新性成果

宝鸡市小学六班:郑铁柱

在五年级的教学内容中,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代数的思想,同时也解决中小学衔接的问题,但是如果只介绍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学生的计算技能下降;与课标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矛盾;影响了学生完整知识体系的建立;影响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后续学习以及对方程优越性的认识。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寻找一条最佳得教学方案。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抛弃原来根据四则运算的互逆关系解方程的方法,改为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那么,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与根据四则运算的互逆关系解方程那种方法学生更易掌握?

既然如此,课标中为何要把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的方法改为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呢?在新课程改革时,一些专家认为小学用算术思路解方程,到了中学却是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来教学解方程,小学的思路对中学代数起步教学有一定影响。因此,在小学阶段改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用意在于与初中的教学接轨。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又该怎样开展解方程的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以四则运算的互逆关系解方程为主,等式性质解方程为辅向学生介绍这两种不同的方法。既让学生扎实掌握解方程的技能,又使他们的算术思想和代数思想都有所发展。这样或许能够避免单纯教学算术思路或代数思路解方程而产生的种种问题。

经过这些天的认真学习,反复推敲自己的原稿,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现将其重新进行归纳整理进行设计,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 终稿更能激发探索动机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通过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使他们觉得贴近生活,生动有趣,再从图片中入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了他们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自然而然的驱使孩子们更加积极主动的探求知识。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自主探索能力。

二 通过教学实践反思,终稿在上课的时候,尽量的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学习中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加深对乘法意义的印象。

五年级数学《解方程》教学设计

一、内容分析:

《解方程》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代数”教学的起始单元,对于渗透与发展学生的代数化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节课教材在编写上为了实现中小学的衔接,改变了以往利用“加减法逆运算和乘除法逆运算”而是利用天平原理即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经验(逆运算)来解方程,对于今天运用天平的原理来解方程,造成了极大的干扰,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力图直观,让学生在直观的操作与演示中自主建构。同时借助观察、操作、猜想与验证,一方面来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同时也让学生抽象方程,解释算理中来经历代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及数学素养。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掌握了求未知数x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通过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使学生掌握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解方程的一般步骤,解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教学,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学习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1)“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理解比较简单的方程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复习铺垫

1、(出示实物)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杯水,杯重100克,水重X克,一杯水重多少?

2、在天平的右边放了多少砝码,天平保持平衡呢?(教师边讲边操作100克、200克、250克)

3、请你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4、这个方程怎么解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设计意图:从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入手,引出课题,引导学习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理解归纳

1、概念教学:认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概念

(1)、(出示课件)那你猜一猜这个方程X的值是多少?并说出理由。

(2)、同学们的想法太棒了!我们一起探索验证一下。请看屏幕,怎样操作才使天平左边只剩X克水,而天平保持平衡。

(3)、你能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吗?这时天平表示未知数X的值是多少?

(4)、根据刚才的实验,我们来认识两个新的概念---“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课件显示X=150的下画线)指着方程100+X=250说:“X=150是这个方程的解。(课件显示:方程的解)

100+X=250

100+X-100=250-100

指着方框说:“这是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课件显示:方框的左边的箭头与解方程。)

师:在解方程的开头写上”解:“,表示解方程的全过程。(课件显示:解:)师:同时还要注意”=“对齐。

师:都认识了吗?请打开课本第57页将概念读一次,并标上重点字、词。(5)、你们怎么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6)、“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解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讲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合作,达到培养学生自主、互助的精神。]

2、教学例1。

(1)、请自学第58页的例1的有关内容。[学生独立学习例1的有关内容,设计意图: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学习,让学生发现](2)、四人小组讨论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3)X+3=9这个方程怎么解?我们可以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帮助理解,请看屏幕。球在天平不好摆,老师在天平上用方块来代替它。怎样操作才使天平的左边只剩X,而天平保持平衡。

师: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

师:这时天平表示X的值是多少? 师: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

师:“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就是解这个方程的方法。

(4)、这个方程会解。我们怎么知道X=6一定是这个方程的解呢?(验算)验算方法是什么?

(板书:

验算:方程的左边=6+3=9 方程的右边=9

方程的左边=方程的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小结: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设计的意图: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保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当堂检测

师:现在老师看看同学们对于解方程掌握得怎么样。(出示课件)*判断题

A.X=3是方程5X=15的解。()B.X=2是方程5X=15的解。()

*考考你的眼力,能否帮他找到错误所在呢? X+1.2=4X+2.4=4.6

X+1.2-1.2=4-1.2=4.6-2.4 X=2.8=2.2 *填空题 X+3.2=4.6

X+3.2○()=4.6○()X=()

*将课本59页做一做的第1题的左边一小题写在单行纸上。

[设计意图:通过操练练习与游戏练习形式组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轻松松中,及时有效地巩固强化概念。]

(4)小结:解含有加法方程的步骤。(口述过程)

(四)、拓展延伸。

(1)解方程X一2=15(课件显示)

师:看来,解加法方程同学们掌握得很好,老师得提高一点难度,敢挑战吗?

师:这是一个含有减法的方程,你能根据解加法方程的步骤,尝试完成。(指名XXX同学到黑板板演,其他同学在单行纸完成)[学生试着解方程并进行口头验算](2)集体交流、评价、明确方法。(3).提炼升华

师:谁能说说解含有加法和减法的方程的步骤?(随着学生,课件显示全过程。)解方程的步骤: a)先写“解:“。

b)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c)求出X的值。d)验算。

(五)、全课小结,评价深化

1、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2、以小组为单位自评或互评课堂表现,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3、对老师的表现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己去想去说,去回味知识掌握过程的舞台,这样将更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总结失败原因,发扬成功经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解方程

例1:

X+3=9 X-2=15

解:X+3-3=9-3 解:X-2+2=15+2

x =17

x=6

验算: 方程左边=6+3=9

方程左边=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下载国培语文创新成果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培语文创新成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培成果分享

    “国培计划(2017)”—河南省实验幼儿园乡村教师访名校网络研修校本培训方案 根据河南省实验幼儿园“乡村教师进名校”活动的总体要求,为使此次培训圆满完成,并使我园教师实施新......

    数学国培最终创新性成果[推荐阅读]

    最终创新性成果 成果生成过程阐述: 结合本次国培学习的收获与感悟,经过认真对前期教学预案(作业)再次进行了反思、论证和推敲之后,我对拟解决的问题有了更深层的想法与认识,同时结......

    国培小学音乐创新性成果

    国培小学音乐创新性成果 ——试论小学生“喊唱”的危害 小学生喊唱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主要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长期喊唱会损伤声带,导致声带长期充血,严重时化脓,长小结子;......

    国培培训成果范文合集

    2016年年初,我参加了云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培训项目。其他教师一起学习、一起交流、一起探讨,专家老师的精彩讲座,让我的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与多位教......

    国培研修成果

    国培研修成果 这次,我很荣幸参加了2015年小学数学教师国培计划学习。最近我进行了国培计划学习。观看并聆听了多位教育专家、名家的生动精彩的教育专题讲座,使我在新思潮、新......

    物理国培成果

    物理国培成果 二郎中学:吴畏 通过这次培训,我学习了很多知识,比如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对待我们这些农村的学生,现在的网络很好,不过每个学校的管理都不一样,导致很多老师想做点事情都......

    2014国培研修成果

    2014国培研修成果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岩脚镇第一小学 付秀江 2014国培学习,使我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各学科知识得到了提高,对于师德的理解有了新感......

    2013国培研修成果

    让音乐艺术常驻学生心间 ——教学《彼得与狼》有感 [背景分析] 本文借用“艺术音乐”一词,试图将所阐述的内容既区别于通俗流行音乐又不仅仅指古典音乐,而是一切优秀的、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