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第5册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5册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小稻秧脱险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气势汹汹”“不由分说”等词语的意思。
2、精读课文,了解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
3、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知道除草剂、喷雾器具有保护稻秧不受杂草侵害的作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长大用科学的志趣。
4、能仿照课文的写法,自编一个童话故事。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和内容的表演,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知道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又是怎样脱离危险的,教学难点:
能根据小稻秧脱险的过程,了解除草剂、喷雾器的作用,继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教学媒体:
教师准备:投影、小黑板。
学生准备:杂草、小稻秧和喷雾器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读生字词:
激烈 争吵 收拾 欺负 杂草 脱险 选用上面的几个词语说一句话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什么?
完成《综合性学案》中第二课时的“困惑扫描——我来质疑”。[设计意图]:复习时,通过读词语(文章内容的关键词)即文章的中心,为复述课文作铺垫。通过谈初读感受,可直人本课阅读话题。
二、精读点拨,凸现重点
1、自读课文1——2自然段。要求:用“——”线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
(投影出示)合作探究
(一)大声朗读课文1、2自然段,说说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
友情提示:
(1)我觉得这真是一群
的杂草,我是从 这几个词读出来的。
(2)面对这些杂草,小稻秧。
小组内汇报交流。全班交流。(1)你理解了那些词语。
气势汹汹:杂草多不多?凶不凶?这就是气势汹汹 蛮不讲理:杂草讲道理吗?野蛮吗?这就是蛮不讲理 不由分说:杂草给小稻秧说话的机会了吗?这就是不由分说 一拥而上:杂草是怎样做的?这就是一拥而上(2)演一演:小稻秧“遇险”时的情景。
学生带头饰到讲台前表演。提醒注意动作、神态。运用好“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一拥而上”等词语。
完成《综合性学案》中第二课时中“我来探究”的第2小题。[设计意图]: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词语的解释上,让学生在表演中来运用动作、神态来展现这些词语的意思,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3)说说小稻秧、杂草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师生表演,体会“争吵”的激烈。
(4)理解词语“激烈”
投影出示:
激烈的()()很激烈
练习用“激烈”说话。
2、面对这群蛮不讲理的杂草,小稻秧怎么样了?
看到小稻秧病了?杂草们又会有什么表现呢?(学生分别回答)
3、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指名评议——指名读——再评议——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读 的主人,在反复的朗读中可以强化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4、有感情地朗读第1——2自然段。
过渡:如果没有人来帮助小稻秧,小稻秧会怎么样?杂草们会怎样?
(投影出示)合作探究
(二)小稻秧是怎样脱险的? 友情提示:
1.用心朗读课文的3、4自然段,划出你感受最深的词语或句子,并在旁边写出你的理解和想法。
2.画出答案后,分小组交流。请组长组织小组成员有条理地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1)自读课文思考:小稻秧是怎么脱险的?画出文中有关语句。
小组交流、汇报。
(2)讨论:“毛毛雨”是指什么?当毛毛雨从天上飘落下来时,有没有引起杂草的注意?你从那些词语可以看出来?理解“警觉地抬起头”。让学生演一演。
(3)你见过除草刹吗?你知道化学除草剂有什么作用?通过查资料,你对除草剂了解多少?说给大家听听。(学生读自己查到的资料)(4)投影出示喷雾器大夫与杂草在一起的图片:(学生自由答)体会一下:喷雾器大夫是怎样对杂草说的? 想象一下,杂草此时会不会气势汹汹? 引读:一个洪大的声音——(5)比较这两个句子中的“收拾”分别是什么意思?
a、你把房间收拾一下。
b、这是专门用来收拾你们的。
引导学生体会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句子里有时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6)听了喷雾器大夫的话,杂草们当时又会想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7)想象一下,“纷纷倒下”是怎样一副画面?它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能不能集体做一个“纷纷倒下”的动作?(学生做)
练习用“纷纷”说话。
纷纷
(8)杂草们纷纷倒下后,小稻秧的心情可能会是怎样的呢?你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来?(自由回答)
杂草们倒下了,小稻秧们该是多么高兴呀!它们会在田里怎样表示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并想象出一定的动作)[设计意图]:采用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种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启发,共同探究,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9)齐读课文第3—4自然段。
三、总结明理
1、读到这儿,你已经学到了哪些知识?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2、请你再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想一想,小稻秧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还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和危险?你愿意怎样地帮助它们?
四、巩固案 我会写。友情提示:
小稻秧脱险后会对喷雾器大夫说些什么呢?喷雾器大夫又会对小稻秧提些什么建议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读写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此项训练,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低年级学生敢想敢说的心理特点,启发学生想象,练习写话。板书设计:
18、小稻秧脱险记
遇险
喷
洒
除草剂
脱险
第二篇:2012第5册教学反思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第五册语文科第一单元《
》教学反思
三(2)班
周锴中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在《小摄影师》阅读教学中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规定的情境,在感悟语言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品析词语,揣摩情感。
“吩咐”一词在文中包含着的内涵:高尔基被小男孩的天真可爱所感染,因而也就听从“吩咐”,任其“摆弄”。从中足以看出高尔基的童心童趣和对小男孩的喜爱。如果忽视这一点,则其中所包含的情感是学生很难体会出来的。因此,我在教学时紧扣“吩咐”一词让学生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理解,再通过说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把理解语言和体会情感结合起来,揣摩出其中包含的高尔基对小男孩子的喜爱之情,这就是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二)朗读体验,领悟情感。
情感是附载在语言文字这一客体之中的。因此,它需要靠读者在读中去感知与感悟。如果说“吩咐”一词着重表现的是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的话,那么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两句话则集中体现了高尔基对整个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并且这种情感是那样的强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教学时,我没有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朗读,通过朗读去体验、去感知、去感悟,通过反复朗读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高尔基对待记者的冷淡和不见,对待小男孩的热情和“一定”要见这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正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达到了“在读中有所感悟”的目的。
(三)激发想象,升华情感。
有了这种体验和感悟,“高尔基为什么不愿见记者而热切希望小男孩能再来”这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但还不能就此打住,而是让学生再读全文并进一步思考:“小男孩会再来吗?”激发学生的想象,进一步把他们引进课文规定的情境之中。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并且给学生提供了展开想象的空间,学生会自然地由此想到高尔基还会等待小男孩来吗?小男孩再来时会是怎样的情景,进而进行续写的习作训练,让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更加深刻。在他们积极的思维中,引起情感的共鸣,让高尔基对下一代的浓浓爱意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第五册语文科第一单元《
》教学反思
三(2)班
周锴中
《爬天都峰》一课教学,有两点我觉得很成功。
一、针对课题提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实践证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学生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学生很乐意提问,并且一般问题都能在当时解决,这不仅鼓励了爱提问题的同学,更激励其他同学课前认真预习。重点问题是“他们是怎么爬上天都峰的”,梳理出这个问题,作为重点进行学习讨论。以学生问题定教学重点,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二是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突出了本单元训练重点。如第二自然段教学,通过多种读书方式,教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从中体会到什么,有什么感受,再用画一画,评一评,读一读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导感悟。对“小妹妹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启发学生紧紧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解——从抽象的“奋力”,到具体的“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再到“终于”包含的艰辛与喜悦,有词句意思的理解与指导,有读的训练,有情境、形象的想象,有情感体验的表达。课文没有直接、明显地写老爷爷怎样受小妹妹勇气鼓舞,下决心爬上天都峰的,对他为什么也能爬上天都峰的理解难以具体。这一环节教学,我采用静心读书、独立想象、自由练说、表演读等方式,借助前面学习的方法和认识基础,启发学生联系天都峰的特点、老爷爷的年纪和话语来合理想象,既扩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具体理解了老爷爷的话的内涵,顺利解答了问题,又较好展现了启发想象这一“放”的教学环节,落实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发展了语言。
但是由于我在课堂上过分投入,没仔细看时间,因此有拖堂现象。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第五册语文科第一单元《
》教学反思
三(2)班
周锴中
《花钟》是一篇很美的文章。根据教材内容,我对教学目标有了这样的“定位”——通过该课的学习,学生要会认8个生字,正确理解“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娇嫩”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其中,难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课文中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同的花卉开放的时间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有趣的花钟。按照 以课题来质疑—释疑—用课文中描写花的词语穿插进入课文—总结的思路,先让学生自己在课文里找出花钟是什么,再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想了解花钟里有哪些花,进入第一自然段的讲解,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并例举了牵牛花等九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让学生理解到作者能把花钟写的这么美来自于平时的留心观察和认真思考,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美并会质疑思考。
课文中第一自然段描写花开了的语言特别生动。我教学时把这一段作为重点,让学生通过听、读、辨,自己发现问题,自己随着动画上的花钟充分地去理解文本,体会花钟的有趣。这样就能够很好地激起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美的欲望,也体现了新课标自主探究的精神。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绽开了笑脸,从梦中醒来,欣然怒放,在暮色中苏醒,舒展开自己的花瓣等,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通过这样的语言活动,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然后,我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让学生用这样的写法来描写秋天的动植物。由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创设了生动直观的情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效果较好。在课堂教学中以“读”为本,本课思路清晰,语言很美,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感悟词句的优美,我力求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如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默读、引读、齐读、配乐读、做动作体会读等,再通过欣赏鲜花的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丽,朵朵鲜花争奇斗艳,激发学生对花的喜爱,培养他们的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
本课整个构思清晰,指导学生朗读这块效果较好,词语都在学生的朗读中得到体会,能让学生真正明白什么叫花钟,花钟的用途是什么,并教会他们语句表达方法上的优美需要抓住哪些,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但不足之处也有很多,在引导的时候语言的简短性较欠缺,在第一自然段的把握上出示时间的幻灯片略显多余,可以省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上到第二自然段我要学生自己选取一种花来讨论与光照、温度、湿度的联系时,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再展示和引导,这是很遗憾的地方,而且锻炼学生说的机会不多,可以尽量放开让学生来谈来讲,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空间。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平时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不足,教前设想的不够充分,以后要多听其它老师的课,多吸取别人的经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第三篇:苏教版语文第5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50人,男生26人,女生24人。本班学生都能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按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识记字形,初步学会结合词语理解词义,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能正确朗读课文,但距离感情朗读还有一段差距,能认识自然段,认识句号、逗号、问号、叹号等标点符号,已学会写铅笔字,写字姿势基本正确,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执笔方法不够正确。
本班中有10个学生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有待这一学期进一步加强教育。
二、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的。教材把《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第三学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解成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并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组成单元。各单元按教学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本册课本共8个单元,每单元3至4篇课文,1个习作训练和1个单元练习,全册共有必学课文24篇,选学课文4篇,习作训练8次,单元练习8个。单元练习主要是复习本单元学过的内容,但在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上有适当的扩展。
三、本册教学总的目的要求: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初步学会辨别学过的同音字、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初步学会按部首查字典,能确定部首,检索汉字,看懂意思。初步学会独立识字。
2、会读写370个左右的词语,懂得意思,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会给部分学过的词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3、学会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开始学写毛笔字,能正确执笔,学会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能临帖写毛笔字。
4、能听懂别人讲的一件事,边听边记住主要内容,并能复述。学会打电话、问路等应对用语。
5、会正确、流利地朗读本学期教学的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部分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会默读课文,能说出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理解课文。能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懂得句子的意思。认识冒号。了解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方位顺序连句成段的句子。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学习革命前辈和英雄模范,养成勤奋学习,遵守纪律、尊敬老师,团结友爱的好品德。初步知道,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实践真知,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四、教学措施:
1、教学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教学目标。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新闻记者学表达,从读中学写。用好例文,让学生从中学到写作的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4、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6、认真备课后,再上课,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五、教学进度
第四篇:闽教版第5册 unit 5 lesson 10 教学设计
闽教版第5册
unit 5 lesson 10 教学设计
福州市花园小学:卢瑜雯 教学目标:
词汇: library, bank, get to 句型: How can I get to the…?
Go straight.It’s on the right.功能:进一步学习问路与指路的英文表达法。教学准备
1.单词卡片 library , bank , zoo , park , supermarket , school 2.PPT课件和library和bank 的图片 3.VCD 教学步骤:
Step1: Warm up
A: Greeting
B: Sing a song
Step 2: Presentation
A: Review the words:Turn left ,Turn right , Go straight, school , supermarket , park , zoo
B :Teach the new words: bank , library
C: Teach the new sentence: How can I get to the bank/library? Go straight.It’s on the right and practice.D: Make a dialaugue by techer and students
E: Play a game
Step 3: Teach lesson
A: Listen to the radio
B: Listen to the radio again
C: Listen to the radio and read after him
D: Read the text
E: Fill the bank
Step 4: Summary
Step 5:Homework 教学反思:本次授课的内容是闽教版第五册Unit 5 Lesson 10,对于本课教学我采用的逐层递进的方式进行教学,第一步是复习第九课的单词,这样可以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紧接着我单词的教学,由图片导入到本环节,操练采用从易到难的方式进行。第二步为句型教学,整个环节由易道难分为三个层次进行,第三步为课文教学和课堂小结。对于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首先是亮点方面;1.将桌椅摆成一副简单的十字路口的样子,这样有助于学生的操练2.评价方式采用了爬山的方式,将涉及本课的单词摆成一座小山,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这样能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单词又是一次复习的过程。3.整节课孩子们能够跟上老师的思路,课堂气氛积极活跃。不足之处:1.老师说的太多,我们教学的目的是:“教是为了不教”,应该还课堂与学生,这样才能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2.课件上人物的朝向不是十分清晰,这样会导致学生在指认上出现混淆。3.个别单词没有及时正音而且单词操练力度不够。
第五篇:小学语文第5册语文园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表达自己对他人的赞扬。
2.注意写好与中心相关的制,注意把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知道审题
1.出示题目
2.审题 小学语文第5册习作4 **真好教案教学设计
“**”指人物,可以是姓名,也可以是称谓。“真好”指的是本文的中心所规定的范围,也就是反映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表达作者对这个人的赞扬之情。
3.从你熟悉、了解的人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二、指导练习,明确要求
1.阅读《他真好》第一稿
(1)思考小作者在短文中邪道了哪些内容?结合板书
(2)读一读文章结尾部分/article/,体会小作者写这篇短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结合板书
(3)出示“习作要求”一思考:根据这一要求,这篇短文是否做到了?
板:材料——中心
(4)讨论如何修改这篇短文。
2.阅读《他真好》第二稿
(1)读短文,与第一稿作比较,有什么不一样?
删去了与中心无关的材料,补充了与中心相关的事,抓住了表现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把它写具体了。
(2)出示“习作要求”二
(3)讨论:与第一稿相比,第二稿中第二件事一中心相关,写得好在哪里?划出表现王松林急人所急,乐于助人的句子,看一看这些句子是不是抓住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写的。
三、会回忆生活,指导选材
在生活中,我们熟悉和了解的人们,有许多令人钦佩和赞扬的事,选几件具体地介绍给大家。
四、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板书:
材料——中心
下课后,操场上热闹的情景(*)
“我”找同学借字典,但没有借到。(*)
“我”向王松林借字典,他帮“我”借到了,(#)赞扬王松林急人所急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