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第七章 压强教案

时间:2019-05-12 17:0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鲁科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第七章 压强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鲁科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第七章 压强教案》。

第一篇:鲁科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第七章 压强教案

鲁科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第七章 压强教案 主题与背景

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是掌握物理规律、了解物理过程、解决有关问题的基础,物理概念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一节,围绕着压力和压强这两个概念进行的,而压强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它不仅贯穿本章的学习,还是后面学习大气压强以及浮力的基础,因此压强的概念在初中物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物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物理学的核心概念、物理规律,掌握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技能;更强调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案例设计思路

一、在课堂教学上首先通过生活事例,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创设学习的良好情景,再通过教师提示,让学生思考、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

二、要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方法,使学生学会如何透过生活中的表面现象去探究规律,得出正确而科学的结论。由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而高效,并且同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乐学、会学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训练。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压力的概念以及压力的方向,正确地画出压力的示意图。

2、能够说明压力与重力有什么区别。

3、能说出压强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单位。

4、能应用压强公式及其变形进行简单的计算。

5、能说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6、能用压强知识解释有关的现象。

7、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压强的概念

难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公式的应用 教具准备:

/ 6

压强小桌、钩码、海绵、铅笔、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教学方法:

1、目标导学法,充分发挥目标教学的导学功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时刻明确学习目标,带着学习目标去学,有的放矢,培养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能力。

2、引导思考法,采用边观察、边引导分析、层层设疑的方法组织教学,有目的引导学生观察、动口说,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物理教学的总目标。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列举生活中的实例:生活中用的针、要磨得很尖,刀要磨得很快。我们的书包带都比较宽,载重汽车的轮子比小轿车的轮子多。大家都注意到这些现象了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指导学生看课本27页的想想议议。

师:该现象与压强的知识有关,今天我们来学习压强这一节。板书:

一、压强 教学过程

(一)压力:

举例分析:(媒体播放图例)

1、书放在桌子上,书对桌子有压力。

2、向墙上摁图钉,图钉对墙有压力。

3、将木块按到天花板上,木块对天花板有压力。师:这几个力有什么共同点? 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生展示观点: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板书:

1、概念:压力是垂直作用在受压物体表面上的力

师提出问题:压力与重力有什么关系呢?可根据上面三个事例分析 小组交流:

1、重力方向怎样?压力方向怎样?

/ 6

2、物体受的压力一定是重力产生的吗?

3、如果压力是由得力产生,压力和重力是什么关系?

4、什么情况下压力等于重力,这时能否说压力就是重力?

归纳总结:压力是物体间的挤压作用,压力不一定是由重力产生的。学生举几个压力的例子。画出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示意图。

(二)压力的效果 学生实验:

1、将铅笔的两端用食指顶住,你有什么感受?稍用力,有什么感受? 学生边实验边体验,并说出你的感受。

2、进行实验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生猜想,说出所选的实验器材,根据P28“观察与实验”,在小组内交流后,选出最佳方案进行实验。

3、学生利用所提供的器材进行实验,教师提出要求:注意实验方法,实验操作要规范,组员要团结协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抽生台前展示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压力关系的实验方案,并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实验结论

展示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说出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板书: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在物理学上,压力的作用效果用压强来表示。板书:压强

(三)压强的计算 师:压强是怎样定义的呢?

回顾速度下定义的方法(某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用类似的方法给压强下个定义

生回答:某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教师板书:

1、定义:某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9例题前的内容,找出压强的符号、公式、单位 抽生板书

/ 6

2、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用字母表示 p=

3、单位:牛/米2,又叫帕斯卡,简称帕

仿照米/秒的意义说出1帕的意义:某物体1米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牛。体验帕的单位很小:

两张作业纸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帕。

两个中等大小的鸡蛋摊成1平方米,对桌面的压强约为一帕。一个人双脚站着对地面压强为1万多帕。例题1:找一生读题:

学生分析:要求压强,需知压力、受力面积 提醒注意:单位,受力面积的选择 抽生板演:

(四)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媒体播放图片,学生分析通过什么方法改变压强

2、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列举生活实例,并进行分析。

三、总结

1、学生自己对照目标看书,自查互查达标情况。本节课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你又有什么新收获?

2、师生一起小结本节内容

四、拓展延伸

列举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五、测试 测试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压力就是重力

B、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的重力 C、竖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D、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压物体表面,指向物体内部

/ 6

2、压强是描述()的物理量。压强的定义是()。计算公式是(),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1帕的意思是()。

3、下列关于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为()。A、压强跟压力成正比 B、压强跟受力面积成正比 C、压强和压力大小是相等的

D、压强的大小决定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4、在面积为1米2的方桌上放有一底面积为1分米2重为80牛的柱体,求柱体对桌面的压强。

六、作业:课后练习2、3、4 板书:

一、压力:

1、概念:垂直作用

物体表面

2、作用点:物体表面 方向:

3、影响作用效果的因素: 压力大小 受力面积

二、压强:

1、物理意义:

2、定义:

3、公式:p=

4、单位:帕斯卡

教后反思:教学时,仅靠教师一个人去表演,学生将失去学习兴趣,丧失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就成为教学的主旋律。教学中我将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先由学生自己去动手动脑去探索,将抽象化为具体,极大

/ 6 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受知识的获得过程,同时也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又类比了速度的概念,将压强的概念难点得到了很好的突破。

/ 6

第二篇:八年级物理 《压强》公开课教案 沪科版

《压强》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压力不同一于重力 ②理解压强的概念

③理解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④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⑤了解增大和减少压强的主要方法(2)过程与方法

①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探索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加强实验能力。

③了解改变压强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能力,使物理走向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成功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学的重、难点:(1)教学重点:压强概念

(2)教学难点:概括实验结论引出压强概念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探究式教学、对比法

教学中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联系学生的实际,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把各知识点涉及的内容、问题展示给学生,以学生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为主。通过学生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学生总结和以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积极性。

2、学法:

(1)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和动手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能力。

(2)从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中,归纳得出结论。

(3)通过对比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4)联系其它学科,学会学科联系、聚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5)把探索到的知识加以应用,解决相关问题。让学生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复习及引入新课(2分钟)

1、复习:力的作用效果及三要素。

2、引入新课:

学生随堂实验:用拇指和中指按住一端已削的铅笔,让学生感受两手指的感觉,并观察手指凹陷程度。

爱心 用心 专心

教师说明:压力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形变不同说明压力作用效果不同,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二)探究解疑,收获新知

1、压力的教学(5分钟)演示:书压在气球 问:气球为什么变化?

引导:这个力的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各是什么?力的作用点在哪里?方向如何?从而给出压力的概念。指明:压力作用点在受力面上,方向垂直指向受力面。

教师在下列的图中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分别画出重力和压力的示意图,边画边强调压力作用点及方向。

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压力与重力是不同的两种力。

2、压强教学(20分钟)

衔接:压力的作用就是改变物体形状。物体形状变化越大,说明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提出问题:压力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猜想与假设:探究活动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的质疑并提出猜想,而学生猜想应建立在已有的经验上,为了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设计两个小实验:

实验一:书压气球,再压几本书。实验二:用粉笔头、针分别扎气球。

问:压力作用效果一样吗?它可能与什么有关?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老师提供器材,让学生讨论自行设计实验)。

明确①先让学生明确多个因素影响某个物理量变化莫测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②沙子铺在桌面要1㎝以上; ③杯子正反放可改变受力面积;

④杯子中成反放时杯底加砝码可改变压力大小。教师提供器材:细沙、空玻璃杯、砝码 教师可在黑板上板书以下内容:

实验一: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 的关系,若控制 不变,改变,看压力作用效果是否发生变化。

实验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 的关系,应控制 不变,改变,看压力作用效果是否发生变化。

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学生自行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可能得出以下结论(若没有,教师可提出)(用小黑板展示):(1)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2)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受力面积一定时,重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4)重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让学生讨论,共同分析错误之处。

3、压强概念及计算公式(15分钟)

衔接:物理上用压强P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那么什么叫压强?

爱心 用心 专心

回答:时间相同时,比较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v对比:要求学生把压强与速度对比,得出概念公式

st

受力面积相同时比较压力→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P衔接:PFsFs

中,F单位是N,s单位是㎡,则P的单位是什么?

讲述:物理学中为了纪念帕斯卡,同它的名字命名为压强单位。阅读: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信息。

联系迁移:帕斯卡简称“帕”,请一学生对“帕”进行注音,从而得到符号Pa,则1Pa=1N/㎡。讨论:100Pa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巩固:有些同学对压强概念理解不透彻,可能作如下回答(若没有,教师提出让学生讨论分析):每㎡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00Pa。

联系迁移:教师利用语文学科知识对其划分主谓宾,助学生理解并结合概念总结,助学生理解压强概念。

每㎡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00Pa,很显然压力单位不是Pa。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完成第145页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P

4、课堂小结(2分钟)

(1)按板书顺序,并再次强调总结学生错误之处及易错部分。(2)学生自己归纳本课内容。

5、布置作业(1分钟):下课后设计课本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方案。

三、板书设计

第八章 压强 第一节 压强

一、压力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压力不同于重力的两种力

3、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压力、受力面积

二、压强

1、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概念: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

3、公式:PFsFs中“s”的含义:施力物、受力物公共接触面积。

4、单位:帕Pa 1Pa=1N/㎡

四、教学反思

爱心 用心 专心 3

第三篇:最新沪科版_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压强教案

第八章

科学探究能力要求:

1.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2.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3.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压强

4.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5.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科学内容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全 章 概 述

压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液体压强是本章的难点。“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训算”,指的是如果知道压力、受力面积、压强这三个量中的两个,能够通过概念的理解或公式的变形计算出第三个,不要求与其他公式综合进行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这项要求,既是为了使学生深入学习压强的概念,更是为了使学生能把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关于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只需知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即可,重在用来解释实际问题。

本章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液体压强的知识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经验较少,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实验,如液体的压强是探究型课题,而其他如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等也都要在实验中观察、分析与总结,从而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还包括压强在生活、生产和现代高科技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感受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探究和实验基本上贯穿本章各节。每一节的编写也都采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本章在科学探究方面要求学生经历用分析论证的方法探究出液体的压强与密度和深度有关,然后再用实验教学验证。课时安排:

5课时

第一节 压强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压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感受、演示实验、观看课件、图片和日常生活的讨论获取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感受、实验中,体会到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和有效的利用规律。重点

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 难点

压强公式的应用。教具

海绵、砖、图钉、锥子、细线、肥皂、砝码、教法

导读法 实验法 演示实验法 讨论法 训练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想一想:

1.人在松软的雪地上滑行时,脚会陷下去,而有了宽宽的滑雪板,运动员不仅不会陷进雪里,而且还能在雪地上滑行,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2.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

二、进行新课 做一做:

拿出你们的三角板,按图8-2的方法做一做。感受一下压力的作用效果。上面的例子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_。

⒈压力 画一画:

① 请同学们画出下列各图(板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②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压力作用在接触面上,压力的方向跟接触面_________,指向_________ 物体。

③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_________。

④大家按过图钉吧?从你们的实践中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那么在相同的压力的情况下,不同的接触面积,压力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_ ?

照图8-3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从而得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因此,压力作用效果不仅跟_________ 有关系,还跟_________ 有关系。所以,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就需要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⒉压强

①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_________。

②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F/S。

③单位:牛顿/米2 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1MPa=1000 KPa=1×106 Pa=106N/m2。

3.课堂练习:单位换算

(⒈)1.56MPa =_________ = Pa;⒉ 78000 Pa =_________ = KPa。听一听:

教师讲解

(2.)例题:课本P145例题

解题时注意面积的单位一定要换算成平方米,得出的压强单位才是帕斯卡。课堂练习2:

某同学的质量为40千克,他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20cm2,求:他走路时和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分别是多少?

⒋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

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会被压坏。砖能承受的压强大约是_________ 帕,混凝土是_________ 帕等等。

课本P146图中减小压强图是___,增大压强图是___。从这些图中,你能说出怎样才能增大压强吗?又怎样才能减小压强吗?讨论。

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压力方向总与重力方向一致 B.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C.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D.压强是物体表面上受到的压力

三、小结本节主要内容和方法

四、作业布置

1、课本P147中的作业1、2、3、4题。【教学反思】

1、压力的定义、大小、方向理解很容易,压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注意压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2、压力的作用效果中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压 强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巩固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过程与方法:

1、知道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并能对一些简单现象进行解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懂得物理知识不仅有趣,更是有用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什么叫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2.什么叫压强?写出计算压强的公式和压强的单位。3.回答第1课时布置的思考练习题。

4.说出你测物理课本1张纸对桌面的压强的办法。

以上问题,均由学生回答,由另外的学生补充、纠正。然后由教师进行评讲。

二、进行新课

1.根据学生对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两种情况放在细砂陷入细砂深度不同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玻璃杯对细砂的压力不变,玻璃杯对细砂的受力面积发生了变化,使玻璃杯对细砂的压强发生了变化。(板书: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

2.讲述

(1)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将会被压坏。(2)举例:房屋建设中,楼层修得越高,楼体对地面的压力就越大,如果墙基的受力面积不足够大,楼房对地的压强就很大,可能会使地面下陷,楼房倒塌,造成损失,所以修建高楼大厦,必须加宽地基,以减小楼房对地面的压强。

(3)读图:学生阅读课本图8—

12、8—15,读后说一说履带拖拉机和雪上飞机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减小压强的?教师对学生回答补充、完善后板书“在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减小压强。”

3、巩固练习(课堂讨论)

(1)请同学们利用小组讨论的机会,说一说你是怎样答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回答:为什么啄木鸟尖嘴变钝了,就不能成为“森林医生”了?为什么说骆驼是“沙漠之舟”?

(2)继续讨论比较梯子和木板,哪个对冰的压强小?

4、归纳本课内容

(1)教师复述本课的学习过程

老师复习提问→讲述→同学们随堂实验和老师的演示实验→同学们的分组讨论。(2)学生自己归纳本课内容:说一说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并各举1~2例。(3)教师小结: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减小压强;压力不变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增大压强。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实际中,要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采取恰当的办法来减小或增大压强。

三、小结:你学到了什么?

四、作业布置

1、想想议议P147中的第5题及“请提问”

2、同步练习上的相关题。【教学反思】

1、压强的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

2、压强的计算题较难,特别是步骤的书写

第二节科学探究: 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知道连通器和它的原理;了解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知道帕斯卡原理及其教学目标应用。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复习探究问题的方法,师生合作,同学讨论,并在实验中经历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会在实验中记录必要的数据,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重点 1.液体压强的研究方法及探究过程

2.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连通器的特点 4.帕斯卡原理

难点 1.理解液体压强公式

2.理解在连通器里各液面相平的原理

教具 演示用: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200mL 的量筒、玻璃板,连通器、酒水壶、船闸挂图。教法

讨论法、探究实验法、归纳法、阅读自学法、讲授法、理论联系实际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什么叫压强?写出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

2.压强的单位是什么? 15帕斯卡表示什么意思?

问题的提出: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

二、进行新课 1.演示、讲述

(1)演示实验:将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筒内(倒水前,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倒水前,也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侧壁筒口相平),又请同学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外凸出)。

(2)讲述: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教师板书)介绍压强计:

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金属盒口的橡皮膜(不宜重按,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2.归纳小结实验情况

(1)讲述:这节课通过老师演示实验和同学们分组实验,知道了液体压强的产生和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同学们很有收获,今后还要继续努力,发扬这种研究问题的精神,认真学好物理知识。

(2)请同学们整理好自己桌上的器材。3.液体压强的应用:

学生观察连通器,自己阅读课本,找出连通器的特点、在生产中应用。并用探究出的压强知识,推导其原理。(教师引导)

4.液体压强的传递:自学阅读,师提问:帕斯卡原理内容是什么?液体压强的传递的应用有那些?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解释液压机,液压千斤鼎的工作原理。

三、课内小结,形成知识网络。

师生根据板书内容共同小结,结合本节的重难点,回忆所学,加深记忆和理解,形成知识网络。

四、作业布置:

1、课本P154中的作业1、2、3、4题。

【教学反思】

1、液体压强规律的结论需要同学熟记,而且会应用

2、液体压强公式还可以适用于固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空气的力量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硬气压强产生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硬气压强存在的事例;能用硬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过程与方法: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的大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知道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大小可以用气压计来测量.重点

认识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大气压强的实验测定方法、大气压高度变化的规律,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难点

托里拆利实验原理及大气压变化的不均匀的理解 教学用具

两个铁皮圆形容器、水、酒精灯、皮吸盘、马德堡半球实验、托里拆利管、水银、刻度尺、空盒气压计 教学方法

讨论法、分析法、讲授法、练习法、读书自学法、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提问学生有关压强的问题并引入主要议题

二、进行新课

1、大气压强:

(1)请同学们阅读一下课本158页的“马 德堡半球实验”与同学讨论,从中能得到的哪些信息?(学生回答:证明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大气压强很大)。

(2)讲授地的周围让厚的空气层包围着,包围着的地的空气层又叫大气层,我们就生活在大气海洋的底层。

大气层的厚度大约有几,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组成,其中,大部分气体分布在跳高地表现几的范围内

空气,也像液体那样能够流动,同样,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也都有压强。大气对当在它里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3)能够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有很多,如覆杯实验:

A、先让硬纸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了硬纸片并倒置过来,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现象是硬纸片没有掉下来)B、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杯内的空气,盖上硬纸片,把杯子倒置过来,你会发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硬纸片没有掉下来杯中有水不会洒出)。

那么请同学们思考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回答:硬纸片没有掉下是因为 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了空气杯内水对硬纸片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抵得住了硬纸片,所以硬纸片不会掉下来。)

2、大气压强的测量:

马德堡半球实验人们对大气压的大小获得了深刻印象,但是大气压到底有多大 呢?这个问题在奥托.格里克做的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之前 的11年,早已经由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解决了,他用课本158页的图8-40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出了大气压的值,由于条件所限请同学们阅读一下此实验,然后总结所学知识。(学生阅读并认真思考(二)化

(1)讲解大气压强的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大小与海拔高度有关。有什么关系呢?(2)请同学们阅读一下课本158页的8-41并讨论一下得到的信息。(学生阅读并认真思考)。

3、课堂练习:

1.让学生完成探究同步训练23页“探究训练”1-9。

2.让学生完成课本162页1、2、3题,重点讲解,注重学科结合。

大气压强的变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分析讨论本节所学,并要学生学会以知识结构的形式写出本节所学内容。复习知识点,完成探究其它内容;小结:你学到了什么?

四、作业布置:

1、课本P162中的作业1、2、3题。【教学反思】

1、托里拆利实验较难理解,学生理解的不好,不容易掌握

2、大气压在生活中应用

第四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感知、领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验到通过探究获取知识的快乐,并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的态度与价值观。重点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用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用具

乒乓球,吸管、小纸船、大饮料瓶(装水、带管)、两张纸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讲解、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点拨、讨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满载乘客的飞机,是怎样飞上天空的?水翼船为什么会在水面飞速前进?点出要知道就必须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二、进行新课

流体:液体和气体都具有流动性,统称流体。它们的压强与流体的流动有关吗?

做8-50,8-51两个实验,让学生观察、讨论为什么会这样,是由哪个因素决定的,能得出什么结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让学生做8-52的“迷你实验”,并进行解释,同学互相补充,引发学生兴趣。问:飞机的机翼形状有什么特点?这个形状对飞机起飞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

(图示讲解)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时(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上方的凸起空气流动的路程大,流速大,压强小,而下面平直,空气流动的路程小,流速小,压强大。这样,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当飞机的滑行速度达到一定值时,机翼所受的升力超过飞机的自重时,飞机就起飞了。

看8-53,讨论鸟儿滑翔时和升力与飞机的升力有什么相似之处? 让学生看8-54,讨论为什么水翼船会在水面飞速前进?找学生代表解释。小结

三、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你感到有什么不足?让学生列出知识点和知识结构。

四、作业布置1、2、【教学反思】

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学生掌握的都很好,运用的也很好

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本P165-P166中的 作业1、2、3、4题。课本P166-P167中的本章练习1、2、3、4题。

第四篇:八年级物理压强知识点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2)F不变,S↓(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 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第五篇:八年级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3.理解船闸的工作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多媒体演示及生活中的经验说明液体压强的存在.

2.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液体压强的理解.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及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探究实验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学会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模型. 教学难点

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题的提出: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本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

二、新课教学 1.液体的压强

(1)演示实验:有一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下端扎有橡皮膜,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

将少量红色的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红色的水倒入玻璃圆筒,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问:橡皮膜向下凸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水对侧壁有无压强?演示:把水倒入侧壁在不同深度开有三个小孔的圆筒,观察水是否会从小孔流出,能流出说明什么问题?

由于水具有流动性,对阻碍它的器壁是否也具有压强?

讲述: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

2.学生分组实验:

(1)讲述设问: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这有什么规律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自己来研究,找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侧壁(不宜重接,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教师示范一遍.

(3)讲述实验目的:探究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让学生把橡皮膜放入溶液中,看看在各个方向,各个深度是否会有压强?

学生实验后得出结论:液体内部是有压强的. 2.连通器

(1)连通器的定义

问:展示图片问:这些装置形状、大小不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导学生回答出: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板书连通器的定义)

(2)连通器的规律 设问:连通器内盛有液体时会出现什么情况?提示学生注意观察连通器的各容器中水面的高低关系后演示:

三、小结

根据板书内容明确所讲内容的重点、难点

四、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

1.水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4.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5.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2)原理:静止在连通器中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在同一水平面上.

(3)连通器液体相平的原因(4)应用 6.船闸

教学后记:

下载鲁科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第七章 压强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鲁科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第七章 压强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物理下册 气体压强教案1 苏科版

    气体压强(第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实验探究大气压强的存在并能举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例子。 理解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大气压强的教案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巴彦港镇中学 赵雪莹 大气压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掌握大气......

    八年级物理下册 液体的压强教案 苏科版(范文大全)

    液体的压强教案 苏科版物理 [课题名称]: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观察实验,认识到液体内部与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物理八年级下苏科版9.1压强2教案

    第九章 压强与浮力 9.1 压强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2. 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

    八年级物理下册9.3大气压强教案教案

    9.3大气压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实验,检验大气压的存在。能通过实例说出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简单描述托里拆利实验,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量级......

    八年级物理《压强》说课稿(5篇范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压......

    八年级物理下压强课件

    学习物理需要理解相关的概念才能够学好,下面一起去阅读小编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压强课件吧,希望能帮到大家!八年级物理下压强课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

    八年级物理教学案例--压强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压强 背景 《压强》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内容,压强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在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这节课是整个单元的一个基础。本节教学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