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物理9.2液体的压强教案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的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重点
1.液体的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课时安排:l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压强计、大烧杯、水、盐水、刻度尺
教学过程
1.引入课题
【老师】我们有不少同学会游泳,当你站在齐胸深的水中,有什么感觉?
【学生】感觉像有东西压在胸口上.
【老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吗?我们知道,物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对支持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体也要受重力作用,而且还有流动性,是否对支持它的物体也要产生压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2.新课教学
2实验 研究液体的压强(板书)
观察实验
A.观察课本P158图10-9实验装置没注入水之前橡皮膜的情况,请学生回答.
橡皮膜是平的.
B.将水逐渐注入玻璃管中,请同学注意观察橡皮膜的变化.
向玻璃管内注入水后,橡皮膜向下凸起,说明水对容器底部有压强,随着水的深度增加,橡皮膜凸起的程度越来越大,说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观察实验
取侧壁有三个开口的容器,在开口处扎上橡皮膜,向容器中注入水,观察橡皮膜凸起的程度,请同学回答看到的现象及说明的问题(如图所示)
水对侧壁也有压强,水越深压强越大.
1.水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板书)
前边我们谈到,当人站在齐胸深的水中时,感觉像有东西在胸口,这说明液体不仅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有哪些规律?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学生分组实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
A、由老师介绍压强计,介绍过程中用手按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让学生观察U型管外边液面出现高度差,用力越大,高度差越大,因此,U型管外边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橡皮膜受到的压强的大小. B.要求学生打开课本P158~159,认真看书,了解实验的目的、器材及实验方法、步骤.
C.要求学生将课本P159表格画在笔记本上,以备实验中记录数据.
D.明确各组实验中用的是哪种液体.
E.提问同学对实验还有什么问题,教师答疑后开始实验,实验中教师在学生中巡视,进行指导,确定选择哪些组的数据.
F.实验结束后请同学说出自己的实验数据,用投影仪将填入数据的P120表格打在屏幕上进行比较分析(表格见后边板书设计).
请同学们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一下,液体压强有哪些规律?我们先来分析液面下3cm、6cm、9cm的压强.
液面下越深的地方压强越大,说明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
我们再来看液面下3cm处的压强.
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压强大小相等.
我们比较一下同是液面下3cm处,不同的液体:酒精、水、盐水压强大小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
在同一深度,盐水的压强最大,水次之,酒精最小,说明液体压强还与密度有关,在同一深度,密度越大的液体压强越大.
通过上边的讨论,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归纳总结,教师写出板书.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向各个方向压强大小相等.
4.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在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板书)
(三)总结、扩展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研究了液体的压强,认识了液体压强的规律,在对液体压强规律的认
识上我们要特别注意,对同一液体,液体的压强只与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多少无关.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帕斯卡在1648年表演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找来一个大木桶,装满水,盖上盖,封闭好.他在桶盖上插了一根细长的管子,从楼房的阳台上向细管里灌水,结果只用了几杯水就把水桶压破了,今天我们也可以做一个类似的实验.
观察实验
找两个啤酒瓶,一个去掉瓶底,一个只要瓶嘴,然后在瓶嘴处扎上橡皮膜,在去掉瓶底的瓶内注满水,橡皮膜略有凸起(如图所示).把一个接有1.5m长乳胶管的橡皮塞塞在瓶嘴中,通过漏斗向乳胶管内注水,会看到瓶嘴上扎的橡皮膜凸起,甚至胀破(如图所示).
请同学们课后认真分析一下,为什么帕斯卡只用了几杯水就把木桶胀破了?为什么刚才的实验中非常少的水就可以把橡皮膜胀大.
九、板书设计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
(第2课时)
一、课时安排:1课时
二、教具学具准备:连通器装置、橡皮管连接的U形管、茶壶、三、教学步骤 船闸挂图、录像机、录像带.
(一)明确目标
1.常识性了解连通器的原理.
2.知道连通器的应用,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的例子.
3.知道船闸是连通器的应用之一,知道船只通过船闸的简单过程.
(二)教学过程
1.旧课复习,引入新课
(1)旧课复习
①简述液体压强的规律
②写出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
(2)引入新课
如图1所示的容器,甲、乙两管横截面积相等,等于1厘米2,内装水,水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为20厘米,问:A、B两处受到的压强各是多大?
此题要求学生在下面做,另让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做,做后进行评讲
由以上计算讲述,容器甲、乙两部分底部连通,我们把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析书课题:
四、连通器 船闸),由此引入新课.
2.新课教学
(1)连通器(板书)
①定义(板书)
观察图,讨论得出连通的定义.
(板书)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②连通器原理
演示连通器装液体的实验a.平放 b.斜放 c.其中一容器上端开口用手堵住 d.换盛其他液体.学生归纳现象总结出连通器的原理.(板书)静止在连通器中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在同一水平面上.
④应用(板书)
学生分组展示讲解自己课前查阅到日常生活中连通器的应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学生的讲解让他们学生深入讨论一些实例的原理如:茶壶壶嘴为什么比壶身略高?排污管下面为什么要留图中的一段U形管?
让学生分组讨论利用连通器的原理能否设计一个水平仪,能否应用该原理进行小发明,小制作?让学生互相启发,鼓励学生课后进行创新发明.
十、随堂练习
1.如图所示,连通器中注满水,如果在A处开个小孔,水会喷出来吗?为什么?
2.建筑施工中,用装了水的U形管可以找出水平面,试说明其道理.
3.给如图所示的容器中加水,则水能达到的最高位置是()
A.A容器顶端 B.B容器顶端
C.C容器顶端 D.无法确立
第二篇:八年级物理9.2《液体的压强》限时训练
9.2《液体的压强》限时训练
推荐时长:25分钟
1、对于公式p=F/S和p=ρgh的适用范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F/S只适用于固体压强的计算
B.p=F/S只适用于柱形液体压强的计算
C.p=F/S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压强的求解,p=ρgh只适用于液体压强的求解
D.关于液体压强的求解,p=F/S和p=ρgh均可使用,但由于ρ和h容易直接测得,所以通常运用p=ρgh求解
2、如图所示的容器中装有水,A、B、C 三点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pA、pB、pC,比较三者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pA>pB>pC
B.pA<pB<pC
C.pA=pB>pC
D.pA=pB<pC
3、你听说过“木桶效应”吗?它是由如图所示的沿口不齐的木桶装水所形成的一种“效应”。那么用该木桶装满水后木桶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大小取决于()
A.木桶的轻重
B.B木桶的直径大小
C.木桶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
D.木桶最长的一块木板的长度
4、在装修房屋时,工人师傅常用一根灌有水(水中无气泡)且足够长的透明塑料软管的两端靠在墙面的不同地方并做出标记,如图所示,工人师傅这样做的目的是()
A.把水管当刻度尺用
B.把水管当气压计用
C.为了找到两个相同高度的点
D.为了测量两个水平距离
5、将同一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现象如图所示。这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
A.甲液体的密度一定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B.甲液体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C.甲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乙液体的密度
D.无法判断
6、如图所示,向两支同样的试管中注入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发现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甲、乙两种液体对试管底部的压强()
A.甲大
B.乙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7、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图,前后两次放置时,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是和,瓶子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分别是和,则()
A.,B.,C.,D.,8、小明给妈妈的透明茶壶添水后,放在桌子上,如图所示。妈妈看到后问:“怎么才加了半壶水?”小明说:“我担心再多加一点,水就从细细的壶嘴溢出来了。”妈妈说:“你试试加点水看看。”于是小明反复加了几次水后明白了:茶壶的壶嘴和壶身组成__________,壶嘴和壶身中的水面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所以不必担心再加少许水会溢出来
连通器
高度总是相同
9、如图所示,柱形容器中盛有水,水中A点的深度为________m,A点受到水的压强为________Pa,将水全部倒入一底面积更大的烧杯中(水没有溢出),则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________原先容器底部受水的压强(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0、某同学在“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实验中,选择如图所示的器材,容器正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在甲的左、右两侧倒入深度不同的水后,橡皮膜向左凸起;在乙左、右两侧分别倒入水和某种液体后,橡皮膜相平。
(1)甲实验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_______有关;
(2)乙实验中左侧水对容器底的压强_______(“大于”“小于”或“等于”)右侧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3)若测得图乙中左、右两侧液面到薄膜处的深度分别为12cm和15cm,则右侧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g/cm3
11、小明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前,他注意到U形管两边的液面已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通过
反应出来的.这种方法叫
.
(2)比较a、b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应选用图中的根据图中的、两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4)接着小明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
不变.
(5)小明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丁所示.比较丙、丁两次实验,小明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 .原因是:
.
12、如图所示,质量为0.2kg,底面积为2×10-2m2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中盛有0.2m高的水;求:
(1)容器中水的质量;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3)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第三篇:9.2液体的压强教案
《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 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形形色色的连通器。2.过程与方法
◎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 尝试采用不同实验方法探究问题,增强创新意识和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 能联系生活、社会实际,解释相关现象,提高科学技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难点:正确理解液体的深度,能从题设条件中分析出隐含条件。【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好实验器材:薄塑料袋、盛水的容器、、矿泉水瓶两个(一个瓶身扎竖直方向扎三个小孔,各异底部挖空、侧壁扎一小孔、瓶底瓶盖包上橡皮膜的各一只)。【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展示有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坝上窄下宽,为什么潜水需要不同的装备,还有海洋馆的潜水员,被压扁的深海带鱼,看起来非常厚重的潜水艇,是不是在水里面存在一双无形的打手对这些东西有压力作用呢?是不是就可以说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呢?)引出本节课的课题-----------§13.2 液体的压强 二.新课教学
(上节课我们学过固体的压强,一物体由于对另一物体表面有压力作用,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小我们把它叫做压强,满足公式PFS,那液体的压强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做几个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一)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演示实验(做实验前可想让学生猜想实验现象,明确观察目的,做好观察的思想准备。)1.用封膜的矿泉水瓶做实验:
①竖直放置,装入水,发现下端的橡皮膜向下突出,说明液体由于重力作用,对容器下方有压强。
②水平放置,装入水,发现两端的橡皮膜向外突出,说明液体由于流动作用,对容器侧面有压强。
③用塑料袋装水时,它会胀起来,让学生感知液体会产生压强,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 用扎了孔的矿泉水瓶做实验 ①矿泉水瓶装有水,让学生观察到水从小孔流出来,且处于不同位置的小孔流出来的的射程
都不一样。(可先将三个小孔封上,让学生一个一个思考他们的射程。)让学生知道射程不一样的原因是因为液体的压强不一样,液体的压强跟深度有关。且压强随液体的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②在矿泉水瓶另一边再扎一个小孔与其中任一个小孔等高,观察水的射程相等,说明同一液体的深度,压强相等。
引导学生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2)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也可引导学生猜想(4)在相同深度,液体的压强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二、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通过以上了实验,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那液体的压强到底有多大呢?接下来我们以水的压强为例,同学们猜想一下,水的压强会和那些因素有关?
三、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容器叫做连通器。
2.连通器里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3.举例分析连通器:茶壶、锅炉的水位计、花洒、水塔与自来水管。4.介绍连通器的应用之一——三峡船闸。四.巩固练习:
1.在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各图中的操作。
(1)比较图中代号为______的三幅图,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方向的压强相等。
(2)比较图中代号为_____的两幅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__________。
(3)比较代号为______的三幅图,可以知道: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两只容器中分别盛有相同高度的酒精和水,A、B、C三点中,液体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则pA、pB、pC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
提高题:
3.如图两一样的试管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不同种液体,液面恰好在同一水平线上,则管底受到液体的压强()
A.P甲=P乙
B.P甲
C.P甲>P乙 D.无法比较大小
五.布置作业:课本P73---
1、2。
六.教学后记:
第四篇:物理:9.2《液体》教案
液
体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液体的微观结构特点;知道液体的各向同性和流动性可用液体的微观结构来说明。2.知道生活中的表面张力现象。
3.知道生活中的浸润和不浸润现象,了解毛细现象。4.了解液晶的特性及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液体的表面张力现象,解释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交流讨论生活中表面张力现象的实例。
2.通过实验,观察浸润和不浸润现象,探究浸润和不浸润现象产生的原因,交流讨论生活中浸润和不浸润现象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认识到物理学对人类生活的巨大贡献,培养热爱物理,热爱生活的情操。★教学重点
1.液体的三种特殊物理现象。
2.液晶的特性及其在现实技术中的应用。★教学难点
液体产生三种特殊物理现象的原因。★教学方法
观察、实验、阅读、讨论和讲解法 ★教学用具:
如课本图45页9.2-3系有棉线的金属丝环,课本图9.2-4的系有棉线的金属丝环,肥皂水一杯,清水一杯,酒精灯、缝衣针、棉纸;洁净的玻璃板、石蜡板、水银、水,内径较细的量筒两只、水槽、水银槽、内径不同的细玻璃管几支。投影仪、投影片、CAI 课件、录像资料。★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液体的性质介于气体和固体之间,它一方面像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不易压缩,另一方面又像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这些性质都是由液体的微观结构决定的,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液体的有关知识。
(二)进行新课 1.液体的微观结构
教师介绍:液体分子也像固体一样是聚集在一起的,且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不像固体中的微粒那样强。
[多媒体模拟液体的微观结构情况]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思考题。(投影)阅读思考题
(1)为什么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且不易压缩?(2)为什么液体具有流动性?(3)为什么液体的扩散比固体快?
(4)为什么说只有晶体才能叫做真正的固体? 学生解答思考题:
(1)因为液体中的分子也像固体分子一样聚集在一起,且分子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所以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且不易压缩.
(2)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比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小,液体分子可以在液体中移动,这是液体具有流动性的原因.
(3)由于分子在液体里的移动比在固体中容易得多,所以液体的扩散比固体的扩散快.(4)非晶体的微观结构跟液体非常类似,可看作是粘滞性极大的液体,所以严格说来,只有晶体才能叫做真正的固体。2.液体的表面张力 [学生每两人一组实验] 实验一:
把一根棉线的两端系在铁丝环上(棉线不要张紧),然后把环浸入肥皂水里,再拿出来环上就布满了肥皂水的薄膜,这时薄膜上的棉线是松弛的。
用针刺破棉线左侧的薄膜,观察薄膜和棉线的变化。
重做这个实验,再用热针刺破棉线右侧的薄膜,观察棉线和薄膜发生的变化。实验二:
把一个棉线圈系在铁丝环上,使环上布满肥皂水的薄膜,这时膜上的棉线圈是松弛的。用热针刺破棉线圈里的肥皂膜,观察棉线圈外的薄膜和棉线圈有什么变化。[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在实验一中,刺破棉线左侧的薄膜,右侧的薄膜就会收缩,使棉线向右弯成弧形;刺破棉线右侧的薄膜,左侧的薄膜就会收缩,使棉线向左弯成弧形。
在实验二中,刺破棉线圈里的肥皂膜后,棉线圈外的薄膜就会收缩,使棉线圈张紧成圆形。教师:从上述二个实验中,我们看到了肥皂膜有一种收缩趋势,这里必然存在着力的作用,那么上述情况中棉线受到怎样的力呢?
学生:在实验一中,棉线受到肥皂膜的拉力,实验二中,棉线圈受到肥皂膜的沿圆环半径方向的向外拉力。
教师:为什么会存在这样一种力,而导致液体的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呢,这是因为表面层的位置而决定的。
[介绍表面层]
教师: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
[投影]液体表面附近分子分布的示意图,[用课本图9.2-5在实物投影仪上投影即可]
教师:从分子分布密度来看,在液体的表面层与液体的内部有什么区别?
学生:表面层的分子分布比内部疏些。教师:表面层的分子分布之所以比内部疏些,是因为处于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只显著受到液体内侧分子的作用,其外侧气体分子的作用与之相比可忽略不计,故受力不均,这样使速度较大的分子很容易冲出液面,成为蒸汽,就造成表面层分子较稀疏。
教师:液体表面层与内部的分子分布疏密不同,又造成了它们分子相互作用的怎样的不同特点呢?
液体内部分子较密,分子和分子间几乎是紧挨着的,稍远一些就相吸,稍近一些就相斥,分子间经常保持平衡距离,决定了液体分子不像气体分子那样可以无限扩散,而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和旋转。
液体表面层由于分子较稀,分子之间距离就较大些,彼此之间的斥力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在这个特殊层中分子间的引力作用占优势,所以液体表面层中,任何两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牵引力,这就造成液体表面层具有收缩趋势。
[投影] [师据图说明]
上图所示是在液面上画一条分界线MN,把液面分为①和②两部分,由于液体表面层中的引力作用,液面①对液面②有引力F1的作用,液面②对液面①有引力F2的作用,F1和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总结]像F1、F2这种液面各部分之间相互吸引的力,叫做表面张力. 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面有收缩的趋势. 3.浸润和不浸润
[演示]取一块洁净的玻璃板,分别插入水银和水中,然后再取出来,观察现象. [现象]玻璃板从水银中取出来后,玻璃板上没有附着水银;玻璃板从水中取出来后,玻璃板上会沾上一层水.
[总结]液体附着在固体表面的现象叫浸润现象.液体不附着在固体表面的现象叫不浸润现象.
[演示]把玻璃板、蜡板分别插入水中取出,观察现象. [现象]水能浸润玻璃板;水不能浸润石蜡板. [结论]同一种液体,对一些固体是浸润的,对另一些固体可能是不浸润的.例如:水能浸润玻璃,但不能浸润石蜡.
教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同种液体相对于不同固体可能浸润也可能不浸润,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其浸润,又是什么原因使其不浸润呢?
[学生阅读课文46页第四段]
教师:液体跟气体接触有表面层,液体跟固体接触有附着层,什么叫附着层? 学生:当液体与固体接触时,在接触处形成一个液体薄层,叫做附着层.
教师:与表面层相比,附着层的分子分布情况,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总结]
表面层中分子分布较稀,距离较远,分子间表现为相互吸引作用.
附着层里的分子,一方面受液体内部的分子作用,另一方面受固体的分子作用,由于受到固体分子作用,附着层里分子的分布,比起表面层来,总是较密些,分子间距离较远些,分子间作用力可能显示出斥力,也可能显示出引力.
[教师]解释浸润和不浸润现象
附着层分子分布比表面层密,但是比液体内部是稀还是密,分子间作用显示引力还是斥力,要根据固体分子对液体分子的作用比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弱还是来强来决定.
如果固体分子对液体分子引力比液体分子间的引力弱,那么附着层内分子的分布虽然比表面层密,但仍比液体内部稀,这样在附着层里分子间表现出引力,跟表面张力相似,附着层就有收缩趋势,形成了不浸润现象.
如果固体分子对液体分子的引力比液体分子间的引力强,那么附着层里分子的分布就会比液体内部更密,这样在附着层里分子间表现出斥力,跟表面层情形相反,附着层就有扩大趋势,形成了浸润现象.
[演示](1)将水装入小内径量筒里;(2)将水银装入小内径量筒里。观察液面有什么不同。
[现象]水装入内径小的量筒中时,水面成凹形.水银装入内径小的量筒中时,水银面成凸形. [教师解释现象]因为水能浸润玻璃,所以在跟量筒内壁接触处,附着层中的斥力使接触面扩大,从而水面向下弯曲,相反,因为水银不能浸润玻璃,所以在跟量筒内壁接触处,附着层中的收缩力使接触面缩小,从而水银面向下弯曲.
[学生阅读课文46页“说一说”,了解生活中的浸润和不浸润现象,并举例。] 4.毛细现象
[演示实验,并进行实物投影]
把几根内径不同的细玻璃管插入红色的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把这些不同的细玻璃管插入水银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把几根细管插入水中时,看到管中的水面比容器中的水面高,且管的内径越小,管里的水面越高;
如果插入水银中,管中的水银面比容器中的水银面低,且管的内径越小,管里的水银面越低.
[总结]浸润液体在细管里上升的现象和不浸润液体在细管里下降的现象叫毛细现象.
能够发生毛细现象的管叫毛细管.
教师: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呢? [学生阅读课文第47页第二段] [投影]
(1)当细管插入浸润液体中时,浸润液体跟毛细管内壁接触时,引起液面的弯曲,使液面变大,而表面张力的收缩作用要使液面变小,于是管内液体随着上升,以减小液面,直到表面张力向上的拉引作用跟管内升高的液柱的重力达到平衡时,管内液体停止上升,稳定在一定的高度.
(2)当细管插入不浸润液体中时,由于附着力小于内聚力,液体沿管壁下降,形成凸形弯月面,其表面张力的合力竖直向下,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管内液体下降,直到下降液柱的重力等于表面张力的合力为止.
[学生阅读课文47页“说一说”了解生活中的毛细现象,并举例。] 5.液晶 [放录像]介绍并比较固态、液晶态和液态的分子排列示意图. [教师介绍]
从分子排列可以看出,液晶态是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中间态.
在这种状态下的物质,一方面像液体具有流动性,另一方面又像晶体,分子在特定方向排列比较整齐,具有各向异性.
[学生活动]
阅读课文,并解答思考题。
思考题:(1)所有物质都存在液晶态吗?(2)什么样的分子的物质容易具有液晶态? 学生:不是所有物质都具有液晶态,且大多数的液晶是人工合成的。通常棒状分子、碟状分子和平板状分子的物质容易具有液晶态。
教师:液晶分子的排列是不稳定的,外界条件的微小变动都会引起分子排列的变化,因而改变液晶的某些性质.
[放录像]
(1)有一种液晶,加上电压时,液晶变为混浊状态,去掉电压时,液晶变为透明状态.(2)有一种液晶,温度升高时,液晶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来改变颜色,温度降低时,又按相反方向改变颜色.
教师总结:液晶的温度、压力、摩擦、电磁作用等的改变,都可以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这种性质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
学生阅读课文并叙述液晶的用途.
总结:利用电压对液晶的影响,可以制作电子手表、电子计算器、微电脑及其他仪器的显示元件.
利用液晶随温度变化改变颜色的性质可以用来探测温度、检查肿瘤和检查电路中的短路点.
[放录像]具体展示液晶的应用.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课堂总结、点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1.液体表面层具有收缩趋势,这是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结果。
2.表面张力的本质是分子引力,这是因为表面层的分子较稀,距离较大,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合力表现为引力作用的效果。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液体表面积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
3.知道了生活中的浸润和不浸润现象,了解了毛细现象。4.了解了液晶的特性及应用。 ★课余作业
完成P49“问题与练习”的题目。★教学体会
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附:补充练习
1.关于液体和固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比固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强 B.液体分子同固体分子一样,也是密集在一起的 C.液体分子的热运动没有长期固体的平衡位置 D.液体的扩散比固体的扩散快
2.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的原因是______ A.液体可以流动
B.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小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 C.与液体接触的容器壁的分子,对液体表面分子有吸引力 D.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 3.关于下列现象中,哪些主要是表面张力起了作用 A.小缝衣针漂浮在水面上 B.小木船漂浮在水面上 C.荷叶上的小水珠呈球形
D.慢慢向小酒杯中注水,即使水面稍高出杯口,水仍不会流出来 4.下图所示的几种情况,哪些是浸润现象______
5.用内径很小的玻璃管做成的水银气压计,其读数比实际气压______ A.偏大
B.偏小
C.相同
D.无法判断 参考解答: 1.B、C、D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是液体分子密集在一起的缘故,但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不像固体微粒那样强,所以选项B是正确的,选项A是错误的。
液体具有流动性的原因是液体分子热运动的平衡位置不固定,液体分子可以在液体中移动,也正是因为液体分子在液体里移动比固体容易,所以其扩散也比固体的扩散快,所以选项C、D是正确的。
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B、C、D 2.D
3.ACD
4.BC
5.B
第五篇:八年级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
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3.理解船闸的工作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多媒体演示及生活中的经验说明液体压强的存在.
2.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进一步加深对液体压强的理解.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及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探究实验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学会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模型. 教学难点
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题的提出: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本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
二、新课教学 1.液体的压强
(1)演示实验:有一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下端扎有橡皮膜,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
将少量红色的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红色的水倒入玻璃圆筒,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问:橡皮膜向下凸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水对侧壁有无压强?演示:把水倒入侧壁在不同深度开有三个小孔的圆筒,观察水是否会从小孔流出,能流出说明什么问题?
由于水具有流动性,对阻碍它的器壁是否也具有压强?
讲述: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
2.学生分组实验:
(1)讲述设问: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这有什么规律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自己来研究,找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侧壁(不宜重接,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教师示范一遍.
(3)讲述实验目的:探究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让学生把橡皮膜放入溶液中,看看在各个方向,各个深度是否会有压强?
学生实验后得出结论:液体内部是有压强的. 2.连通器
(1)连通器的定义
问:展示图片问:这些装置形状、大小不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导学生回答出: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板书连通器的定义)
(2)连通器的规律 设问:连通器内盛有液体时会出现什么情况?提示学生注意观察连通器的各容器中水面的高低关系后演示:
三、小结
根据板书内容明确所讲内容的重点、难点
四、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
1.水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4.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5.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2)原理:静止在连通器中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在同一水平面上.
(3)连通器液体相平的原因(4)应用 6.船闸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