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 蹦床里的学问》教案
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2蹦床里的学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橡皮筋、弹簧的体验,知道弹力,弹性的概念。2.探究橡皮筋被拉长的长度与弹力的关系。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尊重证据、乐于合作的科学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弹力的方法。
难点:指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理解在一定的限度内,物体的现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测力计、尺子、弹簧、橡皮筋、斜面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聊一个你们都感兴趣的话题:你们去游乐场玩过么?都喜欢玩一些什么游戏项目呢?(学生说一说)
今天,我们都熟知的一位小朋友来的了游乐场,我们一起来看看他选择的是什么游戏项目。(出示熊大蹦蹦床视频)(板书:蹦床)你们有没有玩过蹦床呢?为什么熊大能够蹦这么高呢?(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蹦得高的原因)(教师适时板书:弹力)真没想到,这小小的蹦床游戏中竟然隐藏着这么一门学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蹦床里的学问。(板书课题)
2.你知道什么是弹性,什么叫弹力?知道弹力是怎么产生的吗?
二、实验
实验一: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从材料超市里选择合适的材料,小组内进行实验,试一试,从哪些器材中能够感受到弹力。
分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师:它们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弹力的呢?(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总结)
教师小结。(课件出示:蹦床、拉力器等物体受到外力时,要发生形状的变化,同时会产生一种抵抗形变的力,这种力叫作弹力。)
过渡:知道了弹力,那怎么判断弹力的大小呢? 实验二:弹力的大小
学生根据“弹力大小实验”记录单从材料超市里选择合适的材料,小组内进行实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课件出示实验记录单,学生从材料超市中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组内讨论自己从实验中发现了什么,选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板书: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三、小制作
师:掌握了弹力的这一特征,下面就请大家利用弹力知识来进行一个小制作吧。
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弹力知识,从材料超市里选择材料,自制一个“小小火箭发射架”。制作过程中,可以结合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并及时纠正:
1.如果我们把弹簧或者橡皮筋无限拉长,会把火箭射出无限远吗?
2.我们前面做出的结论正确吗?有没有需要修正的?
教师适时总结并补充板书:在一定限度内,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介绍“弹性与弹性限度”。(课件适时出示:当外力消失后,它们还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作弹性。弹簧的弹性有一定限度。如果外力过大,撤去外力后,物体的形状不能完全恢复,这种现象为超过了物体的弹性限度。)
补充介绍知识点: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课件出示:在一定限度内,受力伸长的弹簧在取消外力后会恢复原状,这时弹簧的变化是可逆变化。若超过一定限度,取消外力后,弹簧不会恢复原状,这时弹簧的变化是不可逆变化。)
四、知识拓展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弹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自行车、火车减震、射箭、蹦极、跳板跳水等。下面请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弹力的例子呢?
五、课堂总结
原来,弹力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但老师希望大家今后还能把弹力运用于更多的发明创造,让弹力更多地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改善我们的生活。板书设计
蹦床里的学问
弹力
在一定限度内,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教学反思
第二篇:小书包里大学问教案
课题:第6课小书包中的大学问 周次:第六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关注并了解书包,学会合理使用书包,能选择健康的书包。
能力目标:通过搜集书包的资料,提升获取信息、整合资料的能力。通过小组学习,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锻炼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会写相关研究报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司空见惯的学习用品---书包的关注与研究,让学生懂得爱惜自己的书包等学习用品;激发其从小处着眼积极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学习,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锻炼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会写相关研究报告
教具与学具准备:搜集有关书包的各种相关资料,如演变发展、结构式样、品牌、质量价格从相关网站上查找相关资料,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各种书包的资料,学生大胆创新的新颖的书包设计等。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上活动
(一)谜语导入,激情引趣
它是我的好朋友,每个同学全都有,笔墨书本帮我拿,上学天天不离它。
(打一物)【谜底】书包
(拉近学生对书包的亲近感,并激发研究兴趣。)
(二)生活观察,发现问题
1、这个与我们天天相伴相随的朋友,你们用心的了解过吗?谁能介绍一下自己的书包?
2、大家把书包都摆在书桌上,互相观察,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培养观察能力)
3、四人小组讨论有关书包的问题,汇总到班上来。
(三)合作填表,整合思维,共享资源
1、在四人小组内合作填书上表格:
老师总结提示:如何合作高效的填写表格并展示整洁度的不同标准和如何称量书包(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对于合作精神的培养、分工协调能力的形成,会起到很好的促进的作用。)
2、传阅表格,交流发现的问题。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 ①书包多重好?
②比较单、双肩哪种好?
③用名牌书包好于普通书包吗? ④贵的好还是便宜的好? ⑤整理书包有什么窍门?......(四)商讨研究方向
同学们的问题很多,我们要怎样找出答案呢?除此之外,你还想从那些方面了解它?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通过学生的商讨最后总结出本主题活动具体实施可以分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调查: ①书包的发展
②学生书包的使用情况; ③书包市场调查 ④书包与身体健康; ⑤设计未来书包。
(四)奇思妙想,拓展创新
1.通过前面的研究,你一定想让你的书包朋友更完美、更能突出自己的个性,那么快快献出你的创意吧。学生思考一分钟。
2、游戏:比比谁的创意多、谁的创意新?
规则:将全班按座位或男女分为两组,由上节课评出的“整洁之星”一方先说,对方说过的不许重复,在规定时间内说的多的为胜方。
3、将刚才你听到的认为最好的创意,用简明的语言写在书上。(通过游戏活跃课堂气愤,引起竞争意识,养成聆听的习惯。)
二、动手实践,感官互动,培养情趣
俗话说:不能光说不练。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把自己的创意变成现实。看书中的制作步骤及提示,想一想:我们在制作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安全;教授缝纫的技巧;可以请朋友帮帮忙;用自己喜欢的饰物进行包装„„)做一做
评一评。评出“心灵手巧星”、“创意星”、“最佳拍挡”„„
五、拓展探索,以趣引趣
1.我们已经对书包有了深刻的认识,许多同学通过学习和实践,对我们的这位朋友有了更深的感情。
2.将你感兴趣的东西也做个研究,用研究报告进行交流。(学会聆听,提高书面表达能力。)3.成果展示会,评出“智多星”、“科技小标兵”„„
(动手之前先动脑,并掌握基本的使用工具的方法和劳动技巧,扫清制作障碍。)第二课时
成果展示:师:同学们,在“书包的学问”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同学们经过小调查,讨论,辩论,收集相关资料等形式,充分认识到书包的重要性,下面,我们把活动过程中的所有收获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现出来,大家互相取长补短,相信通过这节交流总结课,同学们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第一小组:生1:我们小组通过上网和去图书室搜索有关书包的起源资料,调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曾经用过的书包。总结出各个时期书包的特点:还记得我们七十年代学生背的书包常常是薄薄的布包,偶尔有令人羡慕用花布做成的书包,学生背着很风光。里面的书只有两本:语文和算术,最多就还有一两个练习本,而所谓的练习本多数是薄薄的白纸手工裁剪成十六开后用线装订的,家庭富裕的也只不过是几本田字格罢了,很少见过什么学习资料。
到了八十年代,书包的种类和颜色发生了许多变化。有布的、皮的,突破了以前黄色的单调色彩,可以说是色彩缤纷,它也不是薄薄的了,增厚了不少,当然它的容积变大了,里面的书也不是两本,而是四五本,不少人有了学习资料了。
走进九十年代,书包可以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原来的基础上不但变长增厚,而且包带的数量也有了变化,有原来的一根发展到两根甚至四根,有的还在腰间配根“保险带”。里面的书也成倍成倍的增多,书的数量绝对超过了主人的年龄,仅书就让人叹为观止,什么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社会、自然、手工、音乐、体育、美术„„而配套的辅助资料之类那可就没法在此一一列举了,因为数也数不尽啊!
跨入新世纪后,书包的变迁就更让人眼花缭乱了,不用说争奇斗艳的颜色了,光种类就让你目不暇接,什么背背佳书包、公主书包、斜背书包、弧形两用包、“休闲”背包、幼少儿包、拉杆书包、“减负”书包、护脊书包、多用功能包„„
生2:我们还用绘画的形式对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们用的书包(图片展示)师:通过共同的努力你们做的很棒,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很多收获
生3:通过对书包历史的调查,我们发现随着科技的进步,书包功能越来越多,样式越来越新颖。同时对比书包的变化,我们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我们一定会更加珍惜的。第二小组
生1:我们的任务是去商场调查书包的价格、品牌、样式、颜色、材料。通过对市场上书包品牌与价格的比较,我们发现价钱越贵的书包,质量相对好一些,但价格贵的书包并不一定就适合我们。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在选购书包时,要体谅父母挣钱的艰辛,尽量选物美价廉的书包。第三小组
生1:我们小组调查学生书包的使用情况,我们调查了三至六年级共50人。调查的结果是 1、62%的学生喜欢自己的书包;34%的学生无所谓,是听从家长的决定;4%的学生不喜欢。学生喜欢自己的书包,原因精神、漂亮。
2、女孩子喜欢红色、粉红色、玫瑰红等鲜艳的书包。男孩子喜欢蓝色、黑色、墨绿的书包。
3、上了3年学,一次书包也没换的占6%,46%的学生换过1次以上,48%的学生每学期换一次。4、24%的学生从商场买书包,需30元以上,68%从集市买书包,30元以内,8%的学生书包是家长购物时的赠品。
5、书包里最主要的是装学习用品,课本,但少数人装零食、玩具、漫画书等,另外,字典,词典,水彩笔也经常带。
6、书包的整洁度与学习成绩基本成正比,成绩越好的孩子书包的里里外外越整洁。而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书包里的东西也是一团糟。附:书包的使用情况调查内容:
1、你喜欢你的书包吗?为什么?
2、你喜欢什么颜色的书包?
3、你的书包多长时间换一次?
4、你的书包大概多少钱?
5、你的书包里经常装什么东西?
6、你怎样整理书包?
生2: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书包的浪费现象很严重,有的书包还可以继续使用,可很多同学却要家长买新的。同时很多同学不爱惜书包,尤其是男同学几乎开学一个月书包就变了样。所以我们要多向同学们、家长们、全社会呼吁:我们应该杜绝浪费,养成节俭的习惯,养成呵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未来的书包科技越来越发达,书包也有所改变。下面由我来向大家介绍几种。
一、手机书包
这种书包虽然外表与手机丝毫不差,其实,这个是书包。你要写作业时,要打开“作业面板”,有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科作业,取出手写笔就可大写特写。登记作业时,老师机器人会发送光波,书包会用感应器接收,记录下当天作业。交作业时,把作业发送到老师机器人的大脑,老师机器人会自动批改,改完后又会传送到你的书包。
二、警报书包
这个书包有一个特别的功能——警报。只要有人想偷你的东西,它就会先麻敝他的手,让他不敢再偷。如果他又来偷,书包会响起警报,在离这最近的保卫机器人就会把他抓起来。
三、飞行书包
这种书包可以带你在天空中飞行。书包底下有两个火焰喷口,这火焰不会伤人,因为加了一种特殊药水。如果想飞行,就按背带上的红色钮,如果想在风中飘荡,就按绿色钮。这就不会因交通堵塞而赶不回家。
四、隐身书包
在遇到坏人时,就可以用上它有特异功能——把你隐藏起来,就不会遭到坏人的攻击。你喜欢哪种书包?想要的话,就快快提起你的“马良神笔”吧 活动的结果与评价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关注并了解了书包,学会合理使用书包,能选择健康的书包。通过搜集书包及其内部文具的资料,提升获取信息、整合资料的能力;通过小组学习,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锻炼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一项活动,评价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整个活动的每个环节,我都十分重视个体、小组、活动本身给予评价。活动结束后,我对整个活动进行调查问卷做了小结,表彰了积极参与活动的每一位同学。我把学生的自我评价简单归纳以下几点:
1、我在小组中最主要的贡献是: 参与研究计划的拟订;围绕任务提出子课题;负责收集资料;负责整理资料;负责设计排版;负责当中心发言人;一人身兼多职。
2、我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 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交流;一个人同时完成多项任务;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有了提高;思考问题更全面、更深入;个人能力、特长得到发挥;学会了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体验到了研究的乐趣。
第三篇:弹簧里的学问教学设计教案
《弹簧里的学问》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探究活动感知物体的弹性和弹力;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专题;能够表达交流自己的体会、发现与见解;能够设计、制作与弹性、弹力有关的小玩具。
2、愿意去研究生活中有关弹性的现象,养成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体验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乐趣。(德育目标)
3、认识到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物体发生变形时会产生弹力;了解弹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教学重难点
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了解弹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教学准备
课前和学生一起准备各种弹簧、橡皮筋、玻璃球、圆珠笔、弹簧拉力器等探究材料,为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准备,同时引导学生在课前对弹簧等物体进行必要的观察,激发学生们探究的兴趣,为课堂探究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玩具,想不想一起玩一下?(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到讲台前打开玩具盒子)师:咦,怎么跳出来了呢?谁能解释一下?(学生解释原因。)师:(翻转盒子)果真有个弹簧!课前布置大家收集各种各样的弹簧玩具,大家带来了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弹簧里的学问,板书课题。[用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导入新课,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要研究的内容上,同时为后面学生自己设计弹力玩具提供一个范本。] 活动二;利用弹簧做游戏,有什么发现?
师:各小组把收集到的各种弹簧玩具放在一起,玩一玩,看看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学生玩弹簧,老师参与小组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或小组间交流游戏方式,让学生尽情体验游戏与活动所带来的快乐,并从中有所发现。)师: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
(学生分组交流本组玩弹簧玩具或游戏的名称、玩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发现的问题)师:弹簧有力量吗?弹簧在什么情况下有力量呢?(学生根据试验现象及生活经验交流)
师:当我们把弹簧压缩或拉长时,它就会产生一种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就是弹力。我们周围的物体,除了弹簧能产生弹力外,还有那些物体也能产生弹力?试着找一找。(学生自由研究、讨论,发现产生了弹力的物体。)
师:很多物体都能产生弹力,弹力有没有大小呢?弹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猜测)
师:你能想一个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吗?动手试一试吧!(学生利用试验桌上的材料进行分组试验。实验结束汇报结论。)师: 弹力的大小与用力的大小有关,那弹力有没有方向呢?他的方向朝哪呢?请大家体会一下。
(学生自由研究,体会弹力的方向与用力的方向相反)[在教学中顺应学生的兴趣指向,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有所发现,并对所提出的和弹性、弹力有关的问题进行思考、假设;然后再让学生去有目的地玩游戏,以此来验证自己的假设,使学生对弹性、弹力有所感悟,再通过在表达交流中阐述自己的发现、体会与收获从而使学生意识到“什么是弹力”。在活动中着力培养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善于表达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意识到玩中有科学。] 活动三,了解生活中的弹力现象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弹力?(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弹力应用。)
[引导学生交流时着重分析这些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怎样产生了弹力。] 活动四:自由活动
1、我们来设计利用弹力原理的玩具。
师:弹力可以帮助人们做很多的事情,大家想利用弹力,设计一个小玩具吗? 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玩具?
(学生小组交流设计计划、并交流展示设计成果,教师给以相应的评价。)
[根据学生的爱好及手中准备的材料,引导学生设计利用弹力工作的玩具,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兴趣及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自我评价
[组织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与探究从“我的实验,我的发现,我的设计”三个方面进行小组内的评价。] 拓展活动
1、设计,制作“从高处丢鸡蛋摔不破的装置”
师:同学们刚才设计的一个个弹簧玩具非常有新意。这里有一个鸡蛋,你能不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设计一个装置,让鸡蛋从高处落下来摔不破?
(小组同学分组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进行设计、制作“从高处丢鸡蛋摔不破的装置的方案。)
2、引导学生课外继续完成“从高处丢鸡蛋摔不破的装置”的制作,并进一步探究有关弹力的问题,如设计制作简易弹簧秤等物品。
[把探究活动引伸到课外,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验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快乐。] 教学评价
纵观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处理可以看出几点:(1)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材料的准备,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思维和行为特征,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了宽松的、开发的、和谐的氛围。按照“游戏——问题——假设——体验——结论”的思路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自主、探究、合作。(2)开放性。这节课在开放性上主要表现为内容的开放、活动形式的开放和评价上的开放。教学内容上一切从人们的实际生活出发,不生硬套用教材。活动形式的开放,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为主,方式灵活多样。评价上开放,体现为评价的多样性和过程化,并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表现做出及时的、恰当的评价,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3)把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4)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明显提高,探究的欲望有所增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开发。
第四篇:学问教案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创造学思想录》,创造性思维就是我们常说的“智慧”,这种“智慧”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以丰富的“知识”和“学问”为基础的。今天我们来学罗家伦的《学问和智慧》。(板书标题与作者)罗家伦,五四运动学生领袖,先后留学美英法德等国,回国后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是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他在研究中国教育时,发现了许多认识上的误区,本文就是针对人们把学问和智慧混为一谈而写的。
[第一环节,衔接第十课并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预习了没有?
生(齐声):预习了。
师:这是一篇议论文,读议论文首先要读出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同学们预习过了,来说说罗家伦通过这篇文章要表达一个怎样的观点?
生:学问与智慧是不同的,学问不能离开智慧,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我们需要学问,但我们更需要智慧。
师:林英英同学所讲的最后一句才是论点,阐明学问与智慧是不同的,分析学问不能离开智慧,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都是为了提出“我们需要学问,但我们更需要智慧”的观点。
师:这篇文章讲的是学问和智慧,那什么是学问,什么又是智慧?请一个同学就自己平时的认识来说说。
生:学问是自己从书本上生活中所学到的知识,智慧就是把这些学来的知识进行合理运用。
师:请同学们花两分钟时间精读课文第一段,看看作者是怎么理解学问和智慧的,不过文中是以比喻的方式进行阐释的,要求同学们用平实的语言分别给学问和智慧下定义。(生精读课文2分钟)
生1:学问是积累的知识,智慧是发现和创造的能力。
生2:学问是一种工具。
师:将两个同学答案组合起来就是我们要的定义。学问是人生必备的工具,是知识的积聚。学问是工具(板书),这积聚的知识是用于创造成功人生的工具。智慧是一种能力(板书),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这在文中的一些语句可以得到印证。
师(抽句朗读):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学问好比是铁„„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它本身却是人生的工具。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智慧是炼钢的电火„„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把握关键]
师:这里有四个问题:①为什么有学问的人未必有智慧?②为什么有智慧的人不见得有学问?③为什么学问离不开智慧?④为什么智慧离不开学问?分别由一至四组同学来完成,各组同学花两分钟时间精读相关段落,然后小组讨论作者用哪些事例和道理来论证这一观点,再举一个课外的例子或名句进行补充论证。(生先默读两分钟,再小组讨论。)
生1:(朗读第2段前半部分议论文中是怎么论述有学问的人未必有智慧)孔乙己是个读书人,自然就有学问,但他缺乏智慧,不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因而导致不能进学甚至不会营生,落了个悲惨命运。
生2:赵括熟读兵书,但没有实战的智慧,被后人戏为“纸上谈兵”。
师:两个同学举课外的例子非常恰当,对文中支持这一观点的语句找得很准确,但不宜照读,应该用概括性语言回答,比如:文中举了食古不化的人、西洋所谓有学问的笨伯、中国的“两脚书橱”等例子来议论有学问的人未必有智慧。
生3:文中举了庖丁解牛的例子来议论有智慧不见得有学问。远古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凭借自己的智慧发明了生产工具、火的应用等。还有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建造了金字塔、赵州桥等宏伟建筑。甚至在日常生产中无处不闪现着劳动的智慧。
生4:文中举了孟德尔、达尔文的例子,赫胥黎、爱因斯坦的话以及没有智慧的书来论证学问离不开智慧。一个老板让两个大学生上街买豆子,结果甲是老板吩咐一件跑一遍,为简单的几个问题连跑了几趟市场;而乙回来的时候是带回了有关豆子的所有行情。学问离开了智慧只能当跑腿。(以上内容在整理时作了扼要概括。)
生5:文中采用浮光掠影、肥皂泡、建筑材料等比喻来论证智慧离不开学问。三国时,吴国猛将吕蒙骁勇善战,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他缺少学问,每次讨论国家大事时,像一根木头似的,不知该说什么。后来在吴王孙权的劝导下,渐渐接触了书籍,最终成了一个有勇有谋的将军。
[第三环节,小组探究,延伸课外]
师:经过刚才的讨论,同学们不但理解了各段意思,还能延伸到课外去。现在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
1、2两段讲的是两者概念不同,3-6段讲的是两者关系。第二部分运用了摆事实、讲道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板书:
概念不同
学问:工具
智慧:能力
有学问未必有智慧
有智慧不见得有学问
两者关系
学问离不开智慧(摆事实、讲道理、对比论证)
智慧离不开学问(比喻论证)
[第四环节,归纳总结,理清思路]
师:本文说理形象、语言充满智慧。请同学们精读最后一段第一句话。按以下模式仿写一句。若把学问譬
第五篇:《4. 洗衣服的学问》教案2
《4.洗衣服的学问》教案
教学目的
过程技能:
1、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实验。
2、能够通过请教大人、查阅资料等方法,掌握去污迹的常用方法。科学知识
1、知道不同的污物需要不同的洗涤用品清洗。
2、了解肥皂去污的道理。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控制变量的重要性。
2、体验到利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提高生活质量的乐趣。
教学要点
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实验。
教学材料
烧杯、角勺、水、粉碎好的肥皂粉(或调制好的浓肥皂水)、洗衣粉、植物油、沾有“污物”的布条(浅色)、筷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可以拿着一件衣领沾有污垢、衣襟沾有油迹、衣袖沾有墨汁、衣角沾有血迹的衣服,沮丧地说:今天,老师打扫卫生,不小心把衣服弄脏了,你们瞧,这衣领沾有污垢,这衣襟沾有油迹,这衣袖沾有墨汁,这衣角沾有血迹,哎(大叹气),怎么办呢?
2、实验探索
(1)提问:哪一种污迹用哪一种洗涤用品效果好?并将猜测的结果填写在表格中。(2)讨论: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如选择布条上污迹的大小、浸泡布条的水量多少、倒入肥皂、洗衣粉、草酸的多少)
(3)谈话:在这个实验中,其他条件都要一样,只有洗涤用品不一样。学生只有明白了控制条件,实验才能做得科学规范。
(4)学生操作: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表格中,并将结果与猜测比较,从而认识一些科学事实。
3、分组实验探索
(1)小组选择不同的污物。(如圆珠笔油迹组、蓝墨水组、红墨水组、血迹组等等)。(2)小组实验:按照上述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开展探究。(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把大家共同的意见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4、交流研讨,拓展认识
(1)汇报交流:先说实验用的污渍,再说猜测,实验结果又是怎样的?(2)思考并尝试解释污渍是怎样被去除的。(3)阅读相关资料。(4)课外研究。
5、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不同污渍用哪种洗涤用品最好的问题。看来,洗衣服里也有大学问。同学们回家后,把你们的收获和妈妈交流,也可以向妈妈讨教一些小窍门,写成科学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