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执教人:实小 储姗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乐曲《渔舟唱晚》,感受音乐,想象音乐,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并能运用音乐表情术语进行描述。
2.体会乐曲的情绪与意境,感受祖国古典音乐的美感。3.认识和了解我国民族乐器──筝。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聆听乐曲《渔舟唱晚》,感受音乐,想象音乐,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并能运用音乐表情术语进行正确地描述。
2.体验我国民族乐器──筝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古筝
教学过程:
一、师配乐诗朗诵—《山居秋暝》,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并提出问题。(播放音乐)问题1:同学们,听了老师的朗诵,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同时,你能听出背景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二、介绍古筝(出示幻灯片)
1、筝的命名
2、筝的音域
3、筝的构造
三、师演奏全曲,提出问题 问题2:想象音乐描绘了怎样一副画面?听完后找同学回答。师总结:该曲描绘了古代江南水乡夕阳西下,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划着片片白帆纷纷归航的情景。
四、再次欣赏全曲,提出问题。问题3:全曲可分为几段?(共3段)
五、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画出旋律线。
问题4:谁来描述一下这段音乐表达的内容。(找同学回答)(2)、师生共同分析速度、情绪、意境。(运用音乐表情术语)(3)、出示谱例,学唱旋律。
问题5:这段旋律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3、欣赏第二部分
(1)、师生共同分析速度、情绪、意境。(2)、出示谱例,学唱旋律并找出旋律特点。
4、欣赏第三部分
问题6:边听边想此时,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哪些声音?音乐结束时音量有何变化?你又能想到什么?听完请同学们讨论。
5、欣赏王中山等人演奏《渔舟唱晚》视频,师生共同朗诵古诗《山居秋暝》,感受此曲意境美。朗诵完,师随着音乐简单介绍此曲通过采用筝特有的花指指法和速度、力度的变化等表达不同出不同的意境和情绪。
六、总结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喜欢上我国民族器乐曲,并去主动欣赏更多的民族器乐曲,了解更多的民族音乐语言。
第二篇:《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欣赏课《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介绍民族乐器--古筝,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它怎样体现乐曲表达的 情绪和意境。
2、通过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意境,深化学生对民族乐器丰富表 现力的了解,激发喜爱民乐的情感。
3、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准备: 古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师生问好。
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民族乐器—埙,这节课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古筝,首先请同学听一下那首乐曲是用古筝演奏出来的。
【教学意图:初步了解古筝音色,充分想象】
2、认识古筝: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架古筝。(教室里摆放一架古筝),同学们一定对它充满 了好奇,你们想认识它吗?那么,一起来研究一下吧,从古筝的结构、音色及演 奏方式这几个方面来研究,小组内交流,然后把交流的结果告诉老师。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
【教学意图:通过了解古筝的音色,结构及演奏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师:古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被誉为“东方钢琴”,是民乐之首,以优美典雅为特色,深受人们喜爱。古筝音色清越、高洁、典雅、委婉动听、色彩华丽、富有神韵。轻拂宛如行云流水,重扫势若山崩涛啸。是一种具有独特神韵的独奏乐器,所响之处,烦念尽抛,宁静与松弛由心而生,令人心旷神怡……现在多数演奏的琴为21 弦,它的音域更宽广,表现 力更强。
三、揭示课题
1、揭示课题《渔舟唱晚》介绍题目来源、作者。
师:《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独奏曲,也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本世纪三十年代 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 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腾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中。
【教学意图:了解乐曲背景,丰富学生的知识】
四、引入欣赏
初听,说说听完这首乐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教学意图:初听音乐,初步感受音乐,充分想象】
教师弹奏《渔舟唱晚》
5、分段欣赏 师:同学们分得很好,这首乐曲分为三大段。为了更好的理解欣赏乐曲,下面我 们分段欣赏。
第1部分: 教师演奏通过古筝的花指“吟、揉、按、滑”技巧,演奏第一部分音乐并提问:
1、乐曲中的花指让你们想到了什么?
2、这一部分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速度有怎样的变化?
4、出示谱例,让学生哼唱乐曲主旋律,对比加入技巧后的乐曲有什么不同
【教学意图:分段欣赏,分析细节】
师小结:第一段,抒情的慢板。以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同时配合左手 “吟、揉、按、滑”等装饰技巧,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抒发了作 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第2部分
教师演奏乐曲中的琶音,然后演奏第二部分音乐并提出问题
1、乐曲中的琶音让你想到了什么?
2、听录音,全班用身体语言模仿“百舸竞归”,并体会喜悦情绪。
3、这部分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速度有怎样的变化?
【教学意图:通过回答老师的问题了解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同时通过肢体活 动,活跃课堂气氛】
师小结:第二部份,音乐节奏加快,情绪趋于热烈,起旋律是从第一段八度跳进 的音调中发展而来。富有韵味的如歌旋律,排比的小分句使乐曲情调活泼,跌宕 起伏,犹如水波荡漾,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相互问候、乘风破浪前进的 欢乐情绪,把打鱼的乐趣展现得惟妙惟肖。
第3部分
教师演奏乐曲中的“双劈”,然后演奏第三部分音乐并提出问题
1、乐曲中的双劈让你想到了什么?同学们来模仿拖劈,由慢渐快
2、这部分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速度有怎样的变化?
4、哼唱这段乐曲开始的主题曲调,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起来唱一唱,观察发 现几个音回旋环绕层层下落,并认识五声音阶。
【教学意图:学生通过模仿,感受乐曲的情绪,速度,力度,通过自己演唱发现 五声音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师小结:第三段,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力度不断加强,运用右手拇指较有力度的“双劈”,音色既明亮又浑厚,再加上“花 指”及“按滑迭用”等古筝特有的各种手法予以辅奏,很好地展现出渔舟近岸、渔 歌飞扬的热烈情景。
尾声
教师展示古筝的“刮奏”技巧,然后演奏尾声部分音乐并提出问题
1、乐曲中的“刮奏”技巧,让你想到了什么?
2、尾声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速度有怎样的变化 师小结:尾声部分,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用右手刮奏,突出古筝 特有的韵味,展现水流在满载而归的小船冲击下,激流拍岸的美妙声响。紧接之 后,逐渐过渡到原来的慢板节奏,营造出一种余味无穷的氛围,描绘出晚霞里渔 舟满载而归的情景。
5、完整欣赏,教师演奏,出示幻灯片
师:现在,我们完整地欣赏一遍这首乐曲,好好品味乐曲给我们带来的美妙感受
【教学意图:再次完整的欣赏,结合画面音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
六、总结。
流行音乐如流星一般璀璨夺目;古典音乐,经历了多少个世纪,依旧被人们缅怀与沉浸。”希望同学们在喜欢流行音乐的同时,也要重视古典音乐,多去了解世界上不同的音乐文化,汲取它们的精髓,去创造更多更美好的音乐作品。
第三篇:小学音乐 渔舟唱晚 教学设计
渔舟唱晚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在《渔舟唱晚》欣赏活动中认识古筝的形制和音色,感受乐曲描绘的夕阳西照下湖面歌声四起,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动的动人湖面。
2.通过聆听乐曲《渔舟唱晚》,了解乐曲曲式结构,能够选择合适的音乐表情术语描述乐曲三部分的情绪变化。
3.感受音乐,想象音乐,通过模唱和律动等方式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2学情分析
《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独奏曲,它的标题选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乐曲的意境优美,好像是一幅水墨画。其表现了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映照在湖面上,远处青山朦朦,白帆点点,随风飘来阵阵欢快的渔歌声,渐渐地,歌声远去,湖边只留下了一片寂静。全曲共分三段。
第一段:用慢板奏出了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并配合左手揉、吟等装饰手法,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湖滨晚景的赞美。
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旋律是从第一段上下八度跳进的曲调中发展而来的。从全曲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在这段中用了清角音(fa),出现了暂时的离调。转入下属调,形成对比和变化,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欢歌、破浪行舟的欢乐情绪。
第三段:用快板奏出一连串模进音符,形象地表现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力度加强,运用了古筝独特的演奏方法表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情景。
尾声:音乐在高潮处突然收住,尾声旋律缓缓流出,这是第二段旋律中的一个乐句的紧缩,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力度减弱,好像最后一个涟漪消失在月色之中,湖边只留下一片幽静,意境深远。《渔舟唱晚》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古曲。被改编成许多不同的演奏形式,如长笛独奏、钢琴独奏、小提琴独奏、管弦乐合奏等,特别是小提琴独奏《渔舟唱晚》,更加突出了音乐的歌唱性,其中的慢板主题优美流畅,成为广为流传的旋律之一。中央电视台在“天气预报”中也运用了这段主题,使它的影响更加广泛。一位外国竖琴演奏家听了这首乐曲之后非常赞赏,称它为一首“富有东方风味的世界名曲”。3重点难点
1.通过聆听乐曲《渔舟唱晚》,感受音乐,想象音乐,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并能运用音乐表情术语进行正确地描述。
2.体验我国民族乐器──筝丰富的音乐表现力。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渔舟唱晚
播放与《渔舟唱晚》意境相同的视频片段,师:这个小视频的画面里都有什么?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用一句话来形容看到的场景和意境? 师:刚才我们通过看的方式,感受到了一幅引人入胜的夕阳山水画。那么这幅画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最合适?现在我们就用听的方式去感受一下。活动2【讲授】渔舟唱晚
1、初听全曲,播放《渔舟唱晚》
①师:乐曲给你的整体印象如何?从音乐中你看到什么样的画面?你能否用一段话描述音乐中的画面? ②学生静听全曲,想象乐曲描绘的画面。
③学生分享听赏心得,教师适时引导,突出动态画面,如歌声四起,渔夫满载而归等。④师:这首乐曲清雅、欢快、旋律优美。音乐更有想象力,更富有动感。这是一幅动静相宜的山水画,余晖映红,晚霞斑斓,波光闪烁。晚风欢送的归航的渔船,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荡桨归舟。岸边早已聚集着渔民的亲属,他们翘首伫立。看,船帆,一艘、两艘、三艘…….数不清的渔船进入岸边人们的视线,听,晚风送来了船上渔民欢庆丰收的歌声,岸边的人们心潮激荡,和着船上居民的歌声唱起了丰收渔歌…… ⑤引出课题,介绍《渔舟唱晚》名称的由来。师:这是近代筝演奏家娄树华在1936年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的,并引用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的诗句。“彭蠡”即指的是鄱阳湖,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5.欣赏动画,分辨音乐结构。
师:下面我们将音乐与画面相结合,体会乐曲所描绘的夕阳西下,渔夫载歌归舟的优美意境。听一听乐曲是由几部分构成的? 全曲欣赏
1.欣赏第一部分。
(1)师:现在请大家分段欣赏。先听《渔舟唱晚》第一部分音频。
(2)运用表情术语来描述第一部分的情绪。(温柔的、安静的、优美的、如歌的、悠扬的,也可选择自己的词语表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随琴视唱歌谱。(出示《渔舟唱晚》第一部分主题谱例)(4)师:同学们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这段旋律呢?学生讨论。(5)师:这段旋律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怀? 教师总结:这段旋律音乐用舒缓典雅的慢板奏出悠扬如歌的旋律,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湖光山色。抒发了作者对湖光晚景的赞美之情,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渐渐西沉的夕阳,轻拂湖面的涟漪,缓缓移动的帆影和轻声歌唱的渔民。(6)哼唱旋律。
师:请同学们跟录音模仿古筝的音色,用“咚”音哼唱第一部分的旋律。2.欣赏第二部分。(1)聆听第二部分, 师:如第一部分相比,第二部分的情绪有什么变化?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用表情术语表述第二段的情绪。(热烈的,活泼的,欢乐的)(3)师:从宁静、优美到热烈、活泼,乐曲是如何变化的?(4)跟琴视唱曲谱,并画旋律线。(感受旋律的大跳和节奏的加快)(5)随乐律动,模仿船夫荡桨归舟的样子,用律动感受八分三连音小分句的音乐形象,如同水波荡漾,跌宕起伏。
(6)教师小结:音乐节奏加快,情绪趋于热烈,富有韵味的如歌旋律和排比的小分句使乐曲轻快活泼,描绘了水波荡漾,渔民们摇着桨、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3.欣赏第三部分。
(1)欣赏《渔舟唱晚》第三部分音频并讨论。(出示《渔舟唱晚》第三部分主题谱例)师:请同学们边听边想,与前两部分比较,第三部分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可以选用哪些表情术语?速度作出了怎样的变化?描绘了什么样的内容?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音乐结束时音量有何变化?你能想到什么?(2)师生交流。
教师小结:第三部分是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随音乐仿佛听到了交织在一起的浪花的飞溅声、摇橹的吱吱声、渔民的歌声和收获后的笑声……,随着音乐的渐慢渐弱,渔民收网归航,湖面上又恢复了原有的宁静。(3)这段音乐采用了筝特有的“花音”奏法,使我们感到声音华丽流畅,韵味十足。以声势伴奏的形式参与第三部分的赏听。
伴奏+律动:2/4xxx~~丨xxx~~丨xxx~~‖(音符用拍手伴奏,花音用模仿律动。)
四、完整欣赏
再次欣赏《渔舟唱晚》.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欣赏的乐曲《渔舟唱晚》,让同学们体会到了乐曲的情绪与意境,感受了祖国古典音乐的美感,并认识和了解了我国民族乐器──筝。希望课后同学们再找一些关于筝的乐曲来欣赏。
第四篇:渔舟唱晚教学反思
渔舟唱晚教学反思
渔舟唱晚教学反思 1
根据小学音乐课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性研究的课题,本课我运用的是信息技术情境下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渔舟唱晚》是由古曲改编而成,意境悠远,对于小学生而言,欣赏这种古典的器乐曲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在这节课的课堂设计中,精心组织和设计了多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难题。
本节课,我一开始就利用演奏古筝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并用音乐语言导入课堂,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很好的创设了教学情境,吸引了学生。随后通过采用音画结合的教法,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创造性,在强调欣赏的同时分析乐曲,让学生听了想,想了说,说了动,动了画。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参与中,课堂自始至终有很浓的音乐气氛。在分段欣赏时,我通过课件播放和亲身演奏的方法,帮助学生想象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使直观、生动、感性的图象与抽象、理性的音乐节奏、意境有机联系起来,还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关注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四要素,明白了不同的音乐语言表示不同的情景,提高了学生音乐鉴别能力和分析能力。
整节课层次清楚,教学效果明显,我从学生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中就看出他们已经读懂了音乐,受到了感染,进入了意境。特别是欣赏配乐沙画表演时,响起了学生的阵阵掌声,透过掌声我深深感觉到学生被民族音乐的魅力所震撼。但由于这首乐曲比较大,所以一节课是远远不能够诠释音乐的、对于这种乐曲的欣赏教学怎么样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热情呢?我想只有用新课程理念做指导,深挖教材、合理设计,反复实践,总结方法,欣赏教学一定会有更大的飞跃,这既是我努力的方向,也是我追求的最终目标。
渔舟唱晚教学反思 2
古筝独奏《渔舟唱晚》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下、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我们的民族乐器古筝,并激发他们的聆听兴趣,我首先请学古筝的同学结合古筝的图片,向同学们介绍古筝的结构及演奏手法,接着聆听乐曲,让会弹奏古筝的同学,继续担任小老师,上台跟着音乐,徒手模仿弹奏乐曲,接下来让他们分别视唱两个主题旋律,请其他同学在黑板上板书图形谱。接着集体跟着音乐模仿弹奏乐曲,当听到第二个乐段出现时,让他们边模仿弹奏,边一起哼唱主题曲调,进一步感受乐曲优美、舒缓、宁静、悠长的音乐风格及古筝特有的音色。
为了让孩子们喜欢我们的民族音乐,聆听此曲后,又让他们聆听了《高山流水》、《浏阳河》、《战台风》等古筝曲片段,听后小组讨论谈感受,并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民族乐器,它们的模样、音色有什么不同。通过此活动,激发他们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做个民族音乐传承的小使者!
渔舟唱晚教学反思 3
以往传统的古筝教学,往往是按照“范奏――讲解――练习――指导”这样的模式来进行教学,曲子的处理也是按照老师要求的强弱快慢来完成,依样画葫芦地弹奏好一首曲子。长此以往,学生自学一个曲子时就不会自己去处理,不懂得怎样表现出乐曲的韵味。
筝弹出韵味来,这是习筝者时刻追求的。筝这件乐器所以能够传留至今并能发扬光大,就是它的鲜明民族风格和醇厚的音韵特色,如单是音的堆砌,毫无声色,毫无修饰,那能算作音乐吗?音乐是一种感情的表达,让音流动起来,表达出意境、情趣及各种丰富的感情变化,让人感动,引起共鸣,这是音乐要达到的目的。所以囿于单纯的技术演练,会使筝的演奏误入歧途。单纯技术观点的形成也是由于不理解音乐内容,缺少音乐修养所致。
让音乐感人,必须弹奏的细腻,做到细腻,必先对音乐内容的有好的理解。
一、 认真研究分析作品、了解作品。
首先要反复读谱,认真研究分析作品,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作品表现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意图,也要让他们了解该作品的风格、艺术特点特色、技法特点、调式、和声复调、曲式结构、乐段、句法的划分、力度层次和高潮处理等。
二、 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和理解音乐内容。
创设情境就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得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案例中录像所描绘的景色与乐曲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浓郁的氛围,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渔舟唱晚》的艺术形象变得鲜明生动,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学生产生想像和联想,如身临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学生充分理解了乐曲的内容,强烈地感受到乐曲的意境,他们看到了“夕阳西下,湖面上静静的,非常美丽”;“看到了湖面上波光粼粼的景象”。他们“感觉到“好像微风在轻轻吹过来”;“曲子里的滑音好像是桨在水里面划动的声音,我觉得渔翁们很开心”;感觉“船开得越来越快,船头的波浪在哗哗地拍着船,还溅到了船上面”。
通过情境的`创设,他们感受和理解了音乐的内容、所含的感情,并用熟练的技巧表现出来,这样演奏出来的音乐才是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
三、 音由心间出,功夫在弦外。
古筝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学生感受和理解乐曲内容的同时,要趁热打铁,及时加以巩固。案例中用一段文字来描绘乐曲的情绪发展,让学生感受到了古筝丰富的文化底蕴。在学生感受和理解乐曲的同时,要趁热打铁,及时加以巩固。案例中用一段文字来描绘乐曲的情绪发展,让学生感受到了古筝丰富的文化内涵。然后再让他们进行练习,最拿手的片段展示。只有对乐曲长期演奏并不断推敲、琢磨、加工使其更臻完美,才能更准确地掌握古筝演奏要领。一个演奏者的文化修养和实践,对他的音乐表现力具有重要意义。所谓“音由心间出,功夫在弦外”。
我们在古筝教学中,只要教者有心,学者有意,定可从那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渔舟唱晚教学反思 4
《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独奏曲,是小学音乐第九册的一首欣赏曲目。它的标题选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乐曲的意境优美,好像是一幅水墨画。其表现了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映照在湖面上,远处青山朦朦,白帆点点,随风飘来阵阵欢快的渔歌声,渐渐地,歌声远去,湖边只留下了一片寂静。
在这节课的导入环节中我借助多媒体设备,不仅仅将古筝的图片呈现在同学们面前,我还运用“mp3 sound cutter辑工具,将图片与音频来作一个进一步处理与制作,使之成为图片与声音构成的生动场景,让音乐变的更具形象化,从而创设出教学情境,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情不自禁的投入到教学中来。我认为课堂的导入环节是拉开一堂课的序幕。就像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好的课堂导入就变成了磁石,可以把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课堂导入也可以成为思想的电光实火,能给学生思想以启迪,提高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课堂导入还可以变成一部巨著的提要,读懂了提要就抓住了巨著的精髓。所以信息技术在优化课堂教学当中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提供良好的教学导入;还可以提供给学生正确的感知形象;又可以提供陶冶情感的素材;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提供解决难点的方法,直接提高了教学效率。而在这堂课中,我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借助多媒体工具选择图片及”mp3 sound cutter音频作进一步的处理和制作,使之成为图片与声音构成的生动场景,让音乐变的更具形象化,从而创设出教学情境,给学生们带来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
而在本节课的讲授环节中,我则利用多媒体资源制作出不同乐段的音频供同学们分段欣赏;运用打谱软件制作三个部分的主题谱例;制作ppt课件,根据《渔舟唱晚》这首古诗的诗词内容,插入故事情节图片以及《渔舟唱晚》的音乐,制作出《渔舟唱晚》的动画故事,并配合音乐让同学们进行配乐朗诵,将孩子们的目光始终吸引在课堂的教学环节当中,让孩子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本课的讲授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分段欣赏乐曲,通过每段乐曲速度和力度的不断变化让学生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和表达的情绪与意境,能够随琴学唱主题旋律,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
在评价环节中我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作品,教师举例使学生感受了音乐中的动与静之后,学生便根据自己的音乐体验,在因特网上搜寻以动为主的音乐以及以静为主的乐曲,同时将自己的收集成果展示给全班欣赏。这样,不仅即时反馈了学生对静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也使学生从一个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一个主动学习者,更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欣赏了许许多多的曲目,使课堂容量在不知不觉中大大的增加了。
通过上这节课,让我学会了结合音乐学科特点以及本校实际情况,运用信息技术提升自身教学水平,能够初步掌握PPT、Word、excel等软件的操作基础,能够为音乐课堂教学打造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运用技术优化音乐教学信息的呈现,优化教法,实现“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用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改善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和意义,提升整体教学水平,优化交流方式、培养孩子的成就感。而以往的音乐教学太枯燥,乐趣太少。很多学生喜欢音乐确不喜欢音乐课,很多学生流行歌曲唱的很好音乐课上的歌曲却唱的不尽人意,这都是因为传统的音乐教学太过于枯燥,没有更多信息技术的融入导致的。很多学生都是满怀着憧憬来到音乐课堂,期望着老师能够带他们在音乐的殿堂里遨游;期望着能够通过音乐触碰心灵但是 只凭着老师的“三寸不烂之舌”空洞的讲解,尽管说的天花烂坠也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利用此次磨课到的知识备好每一节课。今后的音乐课,包括唱歌课还有欣赏课我都会广泛阅读浏览网上优秀教师提供的Flash、语音、视频等素材,结合学生的欣赏水平、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找出需要增加的教材以外的资源,借助Overture打谱软件、ACDSee图片编辑等软件,精心制作教案。
渔舟唱晚教学反思 5
根据小学音乐课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性研究的课题,本课我运用的是信息技术情境下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渔舟唱晚》是由古曲改编而成,意境悠远,对于小学生而言,欣赏这种古典的器乐曲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在这节课的课堂设计中,精心组织和设计了多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难题。
本节课,我一开始就利用演奏古筝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并用音乐语言导入课堂,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很好的创设了教学情境,吸引了学生.随后通过采用音画结合的教法,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创造性,在强调欣赏的同时分析乐曲,让学生听了想,想了说,说了动,动了画。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参与中,课堂自始至终有很浓的音乐气氛。在分段欣赏时,我通过课件播放和亲身演奏的方法,帮助学生想象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使直观、生动、感性的图象与抽象、理性的音乐节奏、意境有机联系起来,还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关注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四要素,明白了不同的音乐语言表示不同的情景,提高了学生音乐鉴别能力和分析能力。
整节课层次清楚,教学效果明显,我从学生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中就看出他们已经读懂了音乐,受到了感染,进入了意境.特别是欣赏配乐沙画表演时,响起了学生的阵阵掌声,透过掌声我深深感觉到学生被民族音乐的魅力所震撼。但由于这首乐曲比较大,所以一节课是远远不能够诠释音乐的、对于这种乐曲的欣赏教学怎么样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热情呢?我想只有用新课程理念做指导,深挖教材、合理设计,反复实践,总结方法,欣赏教学一定会有更大的飞跃,这既是我努力的方向,也是我追求的最终目标。
渔舟唱晚教学反思 6
《渔舟唱晚》是一首筝独奏曲。这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经过在不同层次上的反复聆听及亲身体验、合作参与后,使学生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得出音乐的旋律进行及节奏变化与音乐所表现的情绪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再次合作,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欣赏教学,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实践能力均有提高;思维及反应能力较前敏捷;自修心增强;研讨气氛形成。
本节课,我一开始演奏古筝导入课堂,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很好的创设了教学情境,吸引了学生.随后通过采用音画结合的教法,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创造性,在强调欣赏的同时分析乐曲,让学生听了想,想了说,说了动,动了画。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参与中,课堂自始至终有很浓的音乐气氛。在分段欣赏时,我配上解说词朗诵,帮助学生想象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使直观、生动、感性的图象与抽象、理性的音乐节奏、意境有机联系起来,还引导学生通过关注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四要素,明白了不同的音乐语言表示不同的情景,提高了学生音乐鉴别能力和分析能力。
这首《渔舟唱晚》给我们描绘了一个非常美的画面,但是,这个画面是存在于学生的想象之中的,如何让学生想像并表述这个画面呢?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如“柔和、温暖、宁静”等表述第一部分的音乐,要求学生创编表现“柔和、温暖、宁静”的动作,想像“夕阳映万顷碧波”的情景,第二部分音乐“激动、快乐、热闹”,表要求学生创编表现“激动、快乐、热闹”的动作,现了心情喜悦的渔民悠悠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通过两部分音乐的对比感受一静一动,以及律动的感受,动静结合,体会音乐要素给我们展现的丰富性。乐曲的第三部分音乐时回归宁静,深入感受渔民捕鱼归来的画面的变化,体会中国渔村渔民的幸福生活。
第五篇:音乐鉴赏课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音乐鉴赏课《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潘桥中心学校 潘正容
教学目标:
1、介绍民族乐器——古筝,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它怎样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2、通过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教学重点:
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准备:
古筝、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认识古筝:
师:这是什么乐器?(教师里摆放一架古筝),同学们一定对它充满了好奇,你们想认识它吗?那么,一起来研究一下吧,从古筝的结构、音色及演奏方式这几个方面来研究,小组内交流,然后把交流的结果告诉老师。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
师:古筝是我国古老的乐器,2000多年前战国时代发明了它,后来流行于秦国,有16弦琴和21弦琴两种。
今天我们要欣赏一首非常好听的古筝曲。
三、初听音乐
1、教师弹奏全曲: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欣赏,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听到乐曲有明显变化时举手示意。
2、板书课题,介绍题目来源、作者。
师:《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独奏曲,也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腾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中。
3、引导学生为乐曲分段
师:音乐和我们的文章一样,是有乐段的,请大家用心地听一遍,根据乐曲的速度变化来为乐曲分段。
四、分段欣赏
师:这首乐曲分为三大段。为了更好的理解欣赏乐曲,下面我们分段欣赏。
第一部分:
教师演奏古筝的花指---“吟、揉、按、滑”技巧,并提问:
1、乐曲中的花指让你们想到了什么?
2、这一部分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速度有怎样的变化?
师小结:第一段,抒情的慢板。以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同时配合左手“吟、揉、按、滑”等装饰技巧,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第二部分
教师演奏乐曲中的琶音,并提出问题
1、乐曲中的琶音让你想到了什么?
2、听录音,全班用身体语言模仿“百舟竞归”,并体会喜悦情绪。
3、这部分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速度有怎样的变化?
师小结:第二部份,音乐节奏加快,情绪趋于热烈,起旋律是从第一段八度跳进的音调中发展而来。富有韵味的如歌旋律,排比的小分句使乐曲情调活泼,跌宕起伏,犹如水波荡漾,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相互问候、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把打鱼的乐趣展现得惟妙惟肖。
第三部分
教师演奏乐曲中的“双劈”,并提出问题
1、乐曲中的双劈让你想到了什么?
2、这部分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速度有怎样的变化?
师小结:第三段,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力度不断加强,运用右手拇指较有力度的“双劈”,音色既明亮又浑厚,再加上“花指”及“按滑迭用”等古筝特有的各种手法予以辅奏,很好地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情景,尾声
教师演奏古筝的“刮奏”技巧,并提出问题
1、乐曲中的“刮奏”技巧,让你想到了什么?
2、尾声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速度有怎样的变化
师小结:尾声部分,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用左右手交替刮奏,突出古筝特有的韵味,展现水流在满载而归的小船冲击下,激流拍岸的美妙声响。紧接之后,逐渐过渡到原来的慢板节奏,营造出一种余味无穷的氛围,描绘出晚霞里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
五、完整欣赏
师:现在,我们完整地欣赏一遍这首乐曲,好好品味乐曲给我们带来的美妙感受吧
六、课外拓展
师:听了《渔舟唱晚》,你觉得古筝善于表现哪种类型的乐曲?
师:现当代的古筝演奏家赋予古筝更广阔的表现力,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现代古筝曲《东海渔歌》,它表现了东海波澜壮阔的美景和渔民们捕鱼是的欢快情景,让我们来体验一下古筝气势磅礴、活泼欢跃的另一面吧。
七、总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通过生活实践创造了极其丰富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它体现了中华的民族气质和民族精神,是我国古老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希望大家都去关心它、发现它的美,如果你有能力,也可以用乐器去表现它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