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网络课程建设的进展和不足
谈网络课程建设的进展和不足 陈庚(《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第2期)
【摘 要】 本文阐述“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的重要意义及取得的成就,分析目前网络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的网络课程开发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网络课程建设;教学设计;创新技术
教育部于2000年5月启动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并先后分三批批准了321个网络课程和资源库建设项目。2003年4月,教育部开始组织项目的验收。笔者有幸参加了其中的第一、二批项目的验收工作,通过观看网络课程的演示、同网络课程的制作者和有关人员交流,有很多感触和想法。本文拟对网络课程的建设谈谈看法和认识,供读者参考。
一、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对推动高教信息化有着重要意义
“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是教育部组织的关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资源建设的最大的一项工作。教育部领导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1999年9月成立了“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专家组”于2000年初召开了“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项目论证会”。2000年5月,高教司发出了“关于实施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的通知”,组织了三次“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立项评审,先后聘请100多人次的专家对120多所高等学校提出的2000多项申请进行了严格的评审。为了保证立项项目的水平,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举办了2次“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答辩会”,根据申请项目的学科水平、已有工作基础、技术路线、开发队伍和项目经费等内容对所有立项项目进行逐个评审。还组织了二次“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研讨会”和一次“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现代远程教育支撑环境软件交流展示会”,围绕新世纪网络课程的建设、开发标准、技术规范、教学设计、实现方法、技术路线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展示,参加的教师超过上千人次。为保证网络课程的建设质量,教育部还对第一、二批的276个项目组织了中期检查。经过两年多的开发制作,大部分项目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并且通过了质量认证,提交验收。
“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对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规模的组织高等学校建设网络课程,充分调动了高等学校的积极性,掀起了一个现代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高潮,使资源建设的规模和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这方面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第一、二批项目已在校内应用或试用的项目166个,促进了教学改革和新教学模式的探索,对高等学校教师转变教学思想观念起到了推进作用。这些项目的建设还培养和锻炼了一批人才,为高等学校今后推广现代化教学手段奠定了人才基础。“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的部分成果已经被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高校网络教育学院采用,对提高远程教育资源质量,支持试点工作和促进优秀教育资源共享发挥重要作用。
二、网络课程建设的进展
从已验收的情况看,较之两、三年前,网络课程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总体感觉良好,屏幕清新明快,内容科学严谨,教学功能比较齐全完整,表现手段向综合型、立体型发展,媒体应用比较适宜。其中部分项目达到国际水平。主要的特点有:
1.学科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完整性
同其他课程一样,网络课程制作的过程中学科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完整性永远是第一位的。已验收的项目中,大部分课程开发的主持人是国内知名专家。学科内容科学、严谨,覆盖面广,跟踪了学术发展的前沿,反映了最新的动态。在这方面,名牌大学尤为突出。这表明“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提出的“名校、名师、名课程”的建设原则是正确的。
2.呈现方式多样化,技术手段运用充分
根据心理学研究,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网络课程是基于新技术的一种教育方式,只有媒体手段运用充分、恰当,才能展示网络课程的优势。本次验收中绝大多数的网络课程对教学内容的呈现不再拘泥于静态的文本、图片和PowerPoint的讲稿,而是趋于多媒体化的综合运用。文本、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呈现手段得到广泛运用,极具表现力。交互技术的使用使学习者可以方便的与计算机进行交互式的学习和练习。有些网络课程嵌入了数学模型,可以进行仿真运算,使网络课程的优势和可用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虚拟实验已经从初期的尝试走向更加完善的开发和应用。
3.注重网络教育的特点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不同,网络教学是一种非面授的教学方式,是以自主学习为其学习特征。网络课程的开发者对这一点的认同感有了新的提升。不少优秀的网络课程开发者进行了认真的教学设计,注意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学习时间的灵活性、自主学习存在的困难等特点,十分重视导航系统的设计,所有课程都具备了传统的课程章节的主目录的线性导航系统,部分的导航系统还更多地加入了非线性的结构,使学习者准确地确定当前的位置,同时能快速、方便地进入下一个学习内容而不会迷航。在网络课程中,一个知识点特别是一些难点和重点,往往有多种媒体来予以详述,便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高质量的“交互”不仅是高质量远程教学的保证,也是使学习活动产生并维持下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大部分课程系统都提供了必要的练习和答案,有的还提供了一些交互性的虚拟实验和函数运算:根据不同的输入,就有不同的输出即时、动态地表现出来,能很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有许多课程在设计中已经开始考虑课程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包括技术的开放和内容的开放。前者指的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课程设计要留有必要的技术接口以备以后的技术升级。后者主要是针对教师的,一方面由于学科内容和相关知识在不断更新,另一方面,由于教育对象的特征也是一个常变的量(不同时期的学生有其各自不同的群体特征和个体特征),也要对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灵活的调整,这些都要求网络课程对教师一方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4.信息量大,素材多
已验收的网络课程的另一大特点就是信息量大,教学资源丰富。相当多的课程文本有上百万字,除了教材的内容外,还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资料、图片、相关的文献以及常用网站的链接,便于学生学习时参考。有的课程制作了上千幅动画、几百个视频,教学效果十分生动。
三、主要不足
尽管网络课程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与成熟的商业软件相比仍有着明显的差距。
1.网络课程的定位和基本要求尚不够清楚
一门成熟的网络课程,可以使学习者主要通过网络方式学习和掌握该门课程的知识。这要求课程的内容与学习者现有的知识有相应的衔接,同时可以满足学习者对内容和学习过程的主要要求。由于目前网络课程的开发者大多数都是网络教学的实践者,而不同学校和不同教师的网络教学实践都不相同,因此,已验收的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功能也有较大差异,定制的痕迹较重。从使用对象来看,有的课程既能够满足本科生层次的教学,也能够满足研究生层次的教学。从使用方式上看,有些网络课程只是作为校内的全日制学生教师授课的辅助教学工具,而有的使用对象是校外的业余制学生,全部课程的教学都在网络环境中完成。定位和使用对象不同,教学环节和教学功能各异,势必使学习者在使用不同的网络课程时产生学习的困难,在今后的推广使用过程中也会遇到障碍。看一本教材,不管内容的优劣,体例总是一样的;再看一个网站,不管设计水平高低,常见的栏目总是相同的,使使用者非常方便。但是,目前的网络课程尚不能做到这一点。应对网络课程的开发做出一些必要的统一规定,有一些基本的要求,使使用者拿到一门网络课程很快就可以进入学习的状态,而不必先花去大量的时间去熟悉学习的方式。
2.教学设计水平仍然不高
传统的授课方式主要是采用面授,教师在教室中的面授其实只是教与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教师的辅导答疑、学生的自学、练习、实验、交流等等都是教与学过程的一部分。对于网络方式教学,网络课程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方式主要靠自学,网络是交流的主要途径,学习的模式应该说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从已验收的网络课程看,教学手段是新的,但教学模式仍然陈旧,不是以学为主,还是以教为主。总体来看,教学设计的水平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学设计的第一个层面是在网络课件本身。这里,首先要澄清一个概念:何谓网络课程。美国新教育百科辞典“课程”条目说:“所谓课程是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其中包含了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乃至评价方法在内的广泛的概念”[1]。《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对网络课程的定义是:“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2]。由此可见,一门网络课程应该包括网上的教学资源和整个教学活动。因此,我们目前称之为“网络课程”的教学资源只是网络课程的一部分,叫做“网络课件”更为恰当。
网络课件的设计首先要考虑远程学习的心理学特点。网络教学具有远程教育的师生时空分离的特征,要充分注意“远程开放教育中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即学习者是学习的认知主体,学习的过程就是积极参与,主动选择,意义建构的过程”[3]。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十分必要,但还远远不够。关键是一定要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发生并持续下去才有可能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在网络课件中,应有比较详细的关于本门课程学习方法的介绍,适合于自学的学时安排,循序渐进的课程内容的引入,及时的练习题以便于学习者检测自己的掌握程度。笔者更推崇这样的导航方式:为学习者设计一个个的学习单元,每个单元有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多种媒体呈现的学习内容、常见问题的解答、自测的练习题、对学习者学习状态的评价、强制的时间要求等等。这样设计似乎是打击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但殊不知,对一个对所学内容一无所知的人来说,让他自己挑选学习内容是多么的困难,难免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况且,可以有多种导航方式供学习者自我选择。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习者充分利用时间,学到所需的知识。
教学设计的第二个层面是系统的整体设计。如前所述,网络课程的第二部分是教学活动。教学设计的工作不应当仅仅限于课件之内,教学组织形式也应提前考虑好。教师是否要定期地检查学生学习的进度、是否要求学生参加教师组织的网上讨论、是否要通过网络提交作业、教师如何给有疑问的学生答疑、怎样组织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如何更好的利用网络的资源、最后的考试如何实现,等等。这些与网络课件的开发都有连带的关系。网络课程的设计有着相当深奥的学问,绝不比普通的面授来得容易。当然,这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就可以掌握,要靠长时间的实践和摸索。从已验收的情况看,有较长时间的网络教学的实践者课程开发的水平高一些。这也告诉我们,网络课程的水平提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毕竟,网络教学还是一个新鲜事物。
3.缺少创新性技术,交叉学科新成果应用不多
网络教学是建构在新技术的基础之上的,网络课程则是综合运用新技术和知识精华的高端产品。网络课程应该及时地吸收最先进的技术成果和知识工程的研究成果。遗憾的是,在验收的课程中,这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在目前的网络教学中,远程的辅导答疑、作业批改、考试都是难点。一个占用带宽不多、使用方便可靠的一点对多点语音答疑系统对教师和学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说通过文字的答疑对其他学科还仅仅是不够方便,那么语音答疑系统对语言类的教学就是不可或缺的。通过网络的作业提交和批改已经可以做到,但要求学生和教师都要有文字和符号快速录入的本领。其实,我们一直在寻找着更为便捷的人机交互方式,以提高学习和办事的效率。通过互联网的考试难点在于怎样保证考试的质量,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国外的同行也不能断定在远端的考生没有作弊的现象。因此,需要我们在网络教学中做创新性的技术研究。“这里的创新性技术研究是指面向教育需求探讨新技术的综合应用方式,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对信息技术本身进行创新,包括硬件及软件技术的创新(而不仅仅是对现成技术的应用),以新技术发展推动教育技术的进步。”[4]这类研究具有了基础性探索的特征,不仅对整个教育技术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体现了对技术发展的学术贡献。在这方面取得进展是网络教育工作者和网络课程开发者的历史使命。
近年来,人工智能和知识工程的研究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在已验收的网络课程中应用水平却不高,智能答疑、智能学习、智能检索甚为鲜见。远程学习是自主学习,学习者的知识水平大不相同,起点参差不齐。如果应用人工智能的手段,在学习之初及学习的过程中对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及时地进行评估,就可以为学习者设计一个适于他的、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免去了将浩如烟海的学习资源从头学习一遍,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此外,实验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突破口。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得相当一部分实验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完成,况且,有很多实验本来也不可能实际去做。这样,对提高学习水平也是十分有利的。
需要指出的是,已验收的个别网络课程存在着滥用媒体的现象。网络课程中常用的媒体有五种:文本、图片、动画、语音、视频。不同知识点的最佳教学表现方式是不一样的,要有一个合理的搭配,不但使学习者容易学懂,还要帮助他们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同时也要尽可能地节约资源。
在此,笔者想着重指出,上述的这些不足是前进中的问题,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现这些问题,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我们在解决上述不足时有所突破,网络课程建设的水平将迈上新台阶。
四、两点思考
1.网络课程的建设如何持续进行
目前,网络课程的开发制作方式有两大类:由教师本人开发和由专业制作公司会同教师共同开发。第一种开发方式对教师的要求高,教师要掌握比较全面的网络课程开发技能。而第二种方式充分发挥了教师和专业开发人员各自的优势,类似于工业化的生产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软件制作周期短,水平高。因此,许多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的网络课程开发都在朝这个方向移动。但是,这种的制作方式也有明显的弱点:网络课程的开发需要不断地积累,一方面是技术的积累,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网络课程的技术应用也要不断更新,版本要不断地升级。更重要的是,网络课程的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诸如学生的问题和教师的答疑等内容要有积累,各种学术文献也要不断地搜集。如果依靠专业公司开发,就需要有机制上的保证。同时,一门课程积累的内容越多,对初学者来说可用资源的比例就越小,难免造成浪费。
笔者考虑,今后的网络教学应该有两种途径:一是诸如目前的高等学校网络教育学院的网站。在这个网站上,有要求学生学习的各门课程,可以满足学习者学习的基本需要。一是应该有一些课程的专门网站。由于有长期的积累,这些网站的教学内容非常的丰富,不但可以满足远程学历教育的需要,也可以作为校内全日制学生教育的补充,同时还可以为继续教育和全社会的终身学习服务。这样,就使网络教育的功能大大得到扩展,使真正优秀的教育资源得以共享,对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水平很有好处。课程专门网站不可能是一两个教师能够完成,需要有一个团队,甚至一门课程的教师都要参加。这样,就产生了一个以信息化为纽带的新型的教学集体。而网络课程的维护和不断地升级也就成了这个新型教学集体的一项任务。在一些高校,某些课程的新型教学集体已经逐渐形成,授课、辅导答疑、作业提交和批改、考试通过传统的面授和网络教育形式组合完成。这应当成为我们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倾向。
2.提高教师在应用教育技术方面的水平
通过“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的实施,使一大批教师得到了锻炼,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大大地提高,教育观念有了进步,但是,如何使从事高等教育的几十万大军在这方面都能够上一层楼,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要解决教师的基本信息技能。对未来的教师来说,基本的信息技能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不会操作计算机就是新的文盲不是危言耸听。近年来,教师队伍的加盟者计算机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仍有一些科类的教师信息技能远远不能满足新世纪的要求。不难想象,本身对信息化知之甚少的人对完成信息时代的教育使命是有缺欠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建立信息时代的教育观念。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学校的教育要“授之以渔”成为更现实的要求。我们要教会学生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获取更为有用的东西,要教会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能力,要在课程中整合进信息技术。这些,都有赖于全体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这样,才能使“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得以实现,才能真正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因此,提高教师在应用教育技术方面的水平是我们现在就要着手抓紧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得以提高,新世纪的教学改革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对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必将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今后的教育将出现怎样的变化,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3] 黄荣怀.论网络教学过程的四个关键环节.[4] 张建伟.当代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的基本架构.作者简介:陈庚,北京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100044)。
第二篇:现代汉语网络课程建设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对现代汉语有一个系统的、理性的认识,明确学习现代汉语的意义,了解关于语言、汉语、汉语方言的一些最基本的理论知识,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掌握学好现代汉语的方法;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各方面的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进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懂得分析语音结构规律,深刻理解推广普通话,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树立规范化意识。掌握朗读的技巧,具备说好普通话和推广普通话的能力。提高使用汉字的水平和用词能力,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具有较强的理解、分析和运用汉语的能力,为他们日后从事语文教学和语言文字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素质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语言理论素养、较高的汉语文化素质和较强的汉语表达能力。
本课程在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具体的语言事实中概括出规律,反对为理论而理论,为分析而分析,不要在术语和概念上兜圈子。在内容的选择上,既要注意稳定性,又要能反映新的科学研究成果。遇到尚无定论的问题,以通行的说法为依据,不必做专门性的讨论。教学方法以启发式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基本理论的讲授应贯彻“少而精”的教学原则,给学生讲清重点、难点和疑点。练习方式力求多样化,练习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三分之一。通过口头训练、书面练习和任务驱动的运用汉语综合活动,使语言实践能力和语言现象分析能力的训练落到实处。通过练习缩短理论与运用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知识能融会贯通。激励学生热爱并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能够将汉语理论与鲜活的语言实际相联系,用“研究”的眼光进行学习,勤于思考,敢于质疑。要求将学习由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开列适量的参考书,指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符淮青:《词义的分析和描写》,语文出版社,1996年 高更生、王红旗:《汉语教学语法研究》,语文出版社,1996年 郭 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商务印书馆,2002年 胡明扬、沈阳、贺阳:《语言学概论》语文出版社,2000年 *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陆俭明主编:《现代汉语基础》,北京线装书局,2000年 陆俭明:《陆俭明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陆俭明、马真:《汉语虚词散论》(修订本),语文出版社,1999年 陆俭明、沈阳:《汉语与汉语研究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罗常培、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商务印书馆,1981年 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 马庆株:《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 马 真:《简明现代汉语语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沈 阳:《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 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王理嘉:《音系学基础》,语文出版社,1991年 王理嘉、符淮青、马真、李小凡:《现代汉语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吴竞存、梁伯枢:《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与分析》,语文出版社,1992年 袁毓林:《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赵元任:《语言问题》,商务印书馆,1980年 周有光:《世界文字发展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年 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1985年 朱德熙:《朱德熙选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注:标“*”的文献需重点阅读)
教学大纲:
现代汉语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现代汉语》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新闻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对现代汉语的理论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为他们学习其他课程以及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语文教学工作和现代汉语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础。
二、课时安排
周四课程,一学年。
三、教学与考核方法
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普通话比赛,社会语言文字使用状况调查,语言使用问题讨论等。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或采用开卷考试、口试等形式。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
以本学院人员参加编写的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二版)为教材。
主要参考书目:(各章参考书目见下)
1.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
2.钱乃荣主编《现代汉语》
3.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现代汉语》
五、分章大纲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了解现代汉语的基本情况与基本特点,现代汉语共同语的标准与形成,现代汉语方言概况,现阶段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明确语言规范化的意义;提高对祖国语言的自豪感,提高进行语言规范的理论水平和行动的自觉性。
二、各节讲授重点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
1.语言的概念、性质与构成(1)什么是语言
(2)语言的交际工具性质
(3)语言的构成要素
(4)口语和书面语
2.现代汉语的含义
(1)广义:相对于古代汉语而言
(2)狭义:仅指共同语
3.共同语和方言
(1)什么是共同语
(2)什么是方言
(3)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
4.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形成
(1)历史上的方言
(2)历史上的共同语
(3)北方方言的影响与白话文的流传
(4)白话文运动与国语运动
(5)共同语的最终形成 5.普通话的定义与标准
(1)什么是普通话
(2)普通话的语音标准
(3)普通话的词汇基础
(4)普通话的语法标准
6.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
(1)方言形成的一般因素
(2)现代汉语各方言区的分布
(3)现代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
7.现代汉语的特点
(1)现代汉语的语音特点
(2)现代汉语的词汇特点
(3)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
8.汉语的历史地位
(1)汉语的悠久历史
(2)汉语在历史上对其他语言的影响
9.现代汉语的使用
(1)现代汉语在国内的使用
(2)现代汉语在国外的作用
A.国外华人的使用
B.联合国工作语言
C.作为外语在国外的使用
第二节
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1.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
(1)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的内容
(2)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的意义
2.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和内容
(1)规范化的意义
(2)规范化的内容
3.推广普通话
(1)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2)推广普通话的工作
第三节
现代汉语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1.学习现代汉语的意义
2.学习现代汉语注意的问题
三、本章参考书目
1.李荣《中国的语言和方言》(《方言》1989年第3期)
2.詹伯慧《现代汉语方言》,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
3.语文出版社编《语言文字规范手册》 第二章
语音
一、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明确语音的基本性质与基本概念,掌握普通话语音的发音原理,掌握普通话语音系统和音位系统,以及语流音变;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发音水平和理论水平;具有初步的审音、记音能力;提高语音规范化的意识。
二、各节讲授重点
第一节
语音概说
1.什么是语音
(1)定义
(2)对定义的解释
2.语音的物理性质
(1)语音与声音
(2)音高
A.什么是音高
B.音高与音波
C.音高与发音
D.音高在汉语中的作用
(3)音强
A.什么音强
B.音强与音波
C.音强与发音
D.音强在汉语中的作用
(4)音长
A.什么是音长
B.音长的形成 C.音长在汉语中的作用
(5)音色
A.什么是音色
B.音色与音波
C.音色与发音
D.音色在汉语中的作用
3.语音的生理性质
(1)肺和气管的作用
(2)喉头和声带的作用
(3)口腔和鼻腔的作用
4.语音的社会性质
(1)语音与意义的结合由社会决定
(2)语音的系统由社会决定 5.语音的基本概念(1)音素(2)元音和辅音 A.什么是元音、辅音 B.元音和辅音的差异(3)音节(4)声母 A.什么是声母 B.声母与辅音的不同(5)韵母 A.什么是韵母 B.韵母与元音的不同(6)声调 6.汉语拼音方案(1)古代的记音方法(2)注音字母
(3)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4)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5)汉语拼音方案的作用 7.国际音标(1)什么是音标
(2)国际音标的制定与修改(3)国际音标的记音原则(4)宽式与严式记音
第二节 声母 1.声母的发音部位(1)什么是发音部位(2)普通话的发音部位 2.声母的发音方法(1)什么是发音方法(2)按阻碍方式的分类 A.塞音 B.擦音 C.塞擦音 D.鼻音 E.边音
(3)按声带颤动与否的分类 A.浊音 B.清音
(4)按气流强弱的分类 A.不送气音 B.送气音 3.声母发音辨正
根据学生来源不同,说明方言与普通话声母在类和值两方面的差异与对应,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在发普通话声母时的缺点。
第三节 韵母 1.元音的发音(1)元音音色的形成(2)舌面元音舌位图 2.单元音韵母
(1)什么是单元音和单元音韵母(2)舌面单韵母(3)舌尖单韵母(4)卷舌单韵母 3.复元音韵母
(1)什么是复元音和复元音韵母(2)复元音的发音特点(3)前响复元音韵母(4)后响复元音韵母(5)中响复元音韵母 4.鼻音尾韵母(1)什么是鼻音尾韵母(2)前鼻尾韵母(3)后鼻尾韵母 5.普通话韵母的结构
韵头、韵腹、韵尾 6.普通话韵母的四呼分类
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 7.韵母与韵(1)押韵与“韵”(2)十三辙与十八韵 8.韵母发音辨正
根据学生来源不同,说明方言与普通话韵母在类和值两方面的差异与对应,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发好普通话韵母水平。
第四节 声调 1.声调的性质
(1)语音性质(音高的相对变化)(2)作用(区别意义)2.调类和调值(1)什么是调整类(2)什么是调值
(3)调值的标写——五度标调法 3.普通话的调类和调值 4.古今调类的比较(1)古代的四声与平仄(2)古今调类对应关系(3)关于入声的性质与演变 A.入声的性质 B.入声的演变 5.声调发音辨正
根据学生来源不同,说明方言与普通话声调在类和值两方面的差异与对应,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发好普通话声调的水平。第五节 音节
1.汉语音节的结构
2.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
3.汉语音韵配合规律
4.音节的拼写规则
(1)改写
(2)省写
(3)隔音符号
(4)标调
(5)连写
(6)大写
第六节
音变
1.连读变调(本部分内容也可以放在声调一节中讲授)
(1)什么是连续变调
(2)上声的连续变调
(3)“一七八不”的连续变调
(4)去声的连续变调
(5)形容词重叠的变调
2.轻声
(1)什么是轻声
(2)轻声的语音性质
A.音强和音长的变化
B.音高的化
(3)轻声对音色的影响
A.对声母的影响
B.对韵母的影响
(4)轻声的作用
A.有些能区分意义
B.有些能区分词性
C.有些能区分词和词组
(5)读轻声的规律
3.儿化
(1)什么是儿化
(2)儿化的发音规律
(3)儿化的作用
A.有些能够区别词义
B.有些能够区别词性
C.一般地表示细小、亲切、喜爱或者轻蔑的感情色彩
(4)读儿化的规律
4.语气词“啊”的音变
第七节
音位
1.什么是音位
2.音位的分类
3.音位变体及其分类
4.归纳音位的标准
5.普通话的元音音位
6.普通话的辅音音位
7.普通话的声调音位
第八节
朗读和语调
1.朗读的作用与技巧
2.停顿
3.重音
(1)什么是重音
(2)语法重音
(3)逻辑重音(语用重音)
4.句调
第九节
语音规范化
1.语音不规范现象的产生原因
2.异读词的整理
三、本章参考书目
1.罗常培、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商务印书馆,1981年。
2.董少文《语音常识》,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三章 文字
一、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现代汉语书面符号系统――汉字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知识,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分析及运用汉语汉字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汉字规范化的意识。
二、各节讲授重点
第一节
汉字概说
1.什么是文字
2.汉字的起源
3.汉字的性质
(1)世界文字的类型
(2)汉字的表意性质
(3)汉字表意的优缺点
4.汉字的使用和影响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
1.汉字形体演变概况
2.汉字形体演变的特点和规律
(1)隶变在汉字形体演变中的意义
(2)汉字形体演变的规律
3.现行汉字的形体类别
4.印刷体的字形、字号
第三节
汉字的构造
1.汉字的结构单位
2.笔画
(1)什么是笔画
(2)基本笔画与复合笔画
(3)笔画的组合 3.偏旁
(1)什么是偏旁
(2)偏旁的分类
4.部首
(1)什么是部首
(2)部首含义的变化
5.笔顺
(1)什么是笔顺
(2)笔顺的规范
6.造字法
(1)象形
A.什么是象形
B.象形的特点
(2)指事
A.什么是指事
B.指事的特点
(3)会意
A.什么是会意
B.会意的特点
(3)形声
A.什么是形声
B.形旁和声旁的位置
C.形旁和声旁的变化
D.形声的特点
(5)六书说与现代汉字
第四节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1.汉字改革的历史过程与地位
(1)汉字改革的起因
(2)汉字改革的过程
(3)汉字改革的历史地位
2.汉字笔画的简化
(1)简化汉字的过程
(2)简化的方法
(3)目前存在的问题
3.异体字的整理
(1)异体字的类型
(2)异体字的精简过程
(3)异体字的精简原则
(4)目前存在的问题
4.汉字的标准化
(1)定量
(2)定形
(3)定音
(4)定序
5.汉字的排序法
6.汉字的计算机输入编码
第五节
正确使用汉字
1.规范汉字的标准
2.当前社会上的不规范用字现象
3.使用规范汉字中注意的问题
4.纠正错别字
三、本章参考书目
1.殷焕先《汉字三论》,齐鲁书社,1981年。
2.梁东汉《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年。
3.周有光《世界文字发展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第四章
词汇
一、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对词、词汇、词义等内容的讲授,使学生掌握词汇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运用所学分析具体的词汇现象,提高析词、辨词、赏词、用词等词汇环节的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
二、各节讲授重点
第一节
词汇和词汇单位
1.什么是词汇
广义的词汇与狭义的词汇。
2.语素
(1)语素的含义
(2)语素的分类:自由、半自由、不自由
2.词
(1)语素的含义
(2)语素的分类:自由、半自由、不自由
3.词
(1)词的含义
(2)词的构成 A.单纯词
①联绵词(双声词、叠韵词、其他)
②叠音词
③音译外来词
B.合成词
①复合式(联合型、偏正型、补充型、动宾型、主谓型)
②重叠式
③附加式(词缀+词根、词根+词缀)
3.语素、词和字的关系
4.简称和数词缩语
第二节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1.词义的性质
(1)概括性
(2)模糊性
(3)民族性
(4)客观性
(5)社会性
(6)主观性
2.词义的构成(1)理性意义
(2)色彩意义
①感情色彩
②语体色彩
③形象色彩
(3)语法意义
第三节
词义的分解
1.义项
(1)什么是义项
(2)义项的分类
①基本义
②转义(引申义、比喻义)
(3)单义词和多义词
(4)同音词以及与多义词的区别
2.义素的分析和运用
(1)什么是义素
(2)义素分析的步骤
(3)义素分析的运用
第四节
词义的聚合――语义场
1.语义场
(1)语义场的含义
(2)语义场的层次
(3)语义场的种类
①类书义场
②顺序义场
③关系义场
2.同义义场和同义词
(1)同义义场
(2)同义词的差别
①理性意义方面的差别(意义轻重、范围大小、个体与集体、搭配对象)
②色彩意义方面的差别(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
(3)辨新同义词的方法
(4)同义词的作用
3.反义义场和反义词
(1)反义义场
(2)反义义场的类型
①互补反义义场
②极性反义义场
(3)反义词的不平衡性现象
(4)反义词的自由泳
第五节
语境和词义
1.两种语境
(1)上下文语境
(2)情景语境
2.语境和词义
(1)根据语境解释词义(2)语境使词义单一化
(3)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4)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
(5)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
第六节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上)――词的总汇
1.基本词汇
(1)基本词汇的含义
(2)基本词汇的特点
①稳固性
②能产性
③全民常用性
2.一般词汇
(1)一般词汇的含义
(2)一般词汇的特点
3.古语词
4.方言词
5.外来词
6.新词
7.行业语
8.隐语
第七节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下)――熟语的总汇
1.成语
(1)成语的特征(意义的整体性、结构的凝固性)
(2)成语的来源(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及语句、口头熟语)
(3)成语的构造
(4)成语的运用
2.惯用语
(1)惯用语的含义及特征
(2)惯用语与成语的区别
3.歇后语
(1)歇后语的含义
(2)歇后语的种类
第八节
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
1.词汇的发展变化
(1)新词的产生
(2)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
(3)词义的演变
①词义的扩大
②词义的缩小
③词义的转移
④义项的增多
⑤义项的减少
2.词汇的规范化
(1)词汇规范化的原则
(2)词汇规范化的工作
①方言词的规范
②古语词的规范
③新词的规范
三、本章参考书目
1.周祖谟《汉语词汇讲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
2.张永言《词汇学简论》,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年。3.刘叔新、周荐《同义词语和反义词语》,商务印书馆,1992年。4.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商务印书馆,1995年。5.符淮青《汉语词汇学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6.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7.詹人凤《现代汉语语义学》,商务印书馆,1997年。
第五章
语法
一、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生掌握汉语语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单位、基本关系和分析的基本方法,提高对汉语语法特点的认识,提高对汉语语法规律的理性认识,增强语法意识;能够正确运用汉语语法规律,并能够对不合乎语法规范的现象作出理性的分析,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二、各节讲授重点
第一节
语法概说
1.语法和语法体系的不同含义
2.语法的性质
(1)抽象性
(2)稳固性
(3)民族性
3.语法单位
(1)语素、词、短语
(2)句子
①什么是句子
②句子和短语、词的区别
③句子的类型
4.句子成份
(1)主词和谓语
(2)动语和宾语
(3)定词、状语、补语
(4)句子成份之间的层次关系
第二节
词类(上)
1.词类的划分
(1)什么是词类
(2)划分词类的标准
(3)实词和虚词的区分
2.名词
(1)名词的种类
(2)名词的语法特征
(3)时间名词和方位词
3.动词
(1)动词的种类
(2)动词的语法特征
(3)判断动词
(4)能愿动词
(5)趋向动词
4.形容词
(1)形容词的种类
(2)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3)名、动、形的区别
5.区别词
(1)什么是区别词
(2)区别词的语法特征
(3)区别词与名词、形容词的不同
6.数词
(1)数词的种类
(2)数词的语法特征
7.量词
(1)量词的种类
(2)量词的语法特征
8.副词
(1)副词的种类
(2)副词的语法特征
(3)副词的区别
①与形容词的区别
②与时间名词的区别
③与连词的区别
9.代词
(1)人称代词
①第一人称
②第二人称
③第三人称
(2)指示代词
(3)疑问代词
(4)代词的语法特征
(5)代词的任指和虚指
10.拟声词
(1)什么是拟声词
(2)拟声词的语法特征
11.叹词
(1)什么是叹词
(2)叹词的语法特征
12.实词的运用(也可以在讲各类实词时讲授)第三节 词类(下)
1.介词
(1)介词的语法作用
(2)介词的种类
(3)介词与动词的区别
2.连词
(1)连词的语法作用
(2)连词的种类
(3)连词的区别
3.助词
(1)助词的语法
(2)结构助词
①结构助词的分工
②结构助词“的”的特点
(3)动态助词
①动态助词的语法作用
②着
③了
④过
(4)比况助词
(5)其他助词
4.语气词
(1)什么是词气词
(2)语气词的分类
(3)语气词的语法作用
(4)与助词的区别
①与助词的区别
②与拟声词的区别
③与叹词的区别
5.虚词的运用(也可在讲各类虚词时分别讲授)
6.词的兼类
(1)汉语中词类与句子成份的对应关系
(2)汉语中词的兼类现象
(3)兼类与非兼类的区别
第四节
短语
1.短语的分类
2.短语的结构类别
3.短语的功能类别
4.多义短语
(1)什么是多义短语
(2)多义结构的两种类型
第五节
句子成份
1.主语和谓语
(1)主语的类型与构成(2)谓语的类型和构成(3)主语意义类型
①施事主语
②受事主语
③当事主语
2.动语和宾语
(1)动语的构成(2)宾语的构成(3)宾语的意义类型
①受事宾语
②施事宾语
③当事宾语
3.定语
(1)定语的构成(2)定语的种类
(3)定语与“的”的使用
(4)多层定语
4.状语
(1)状语的构成(2)状语的类别
(3)状语与“地”的使用
(4)多层状语
5.补语
(1)补语的构成(2)补语的意义类别
①结果补语
②程度补语
③状态补语
④趋向补语
⑤数量补语
⑥时间处所补语
⑦可能补语
(3)补语和宾语的区别
(4)补语和宾语的语序
6.中心语
7.独立语
(1)什么是独立语
(2)插入语
(3)称呼语
(4)感叹语
(5)拟声语
8.句子成份的分析方法
(1)句子成份分析法
(2)层次分析
第六节
句类、句型
1.句类
(1)陈述句
(2)疑问句
①是非问
②特指问
③选择向
④正反向
(3)祈使句
(4)感叹句
2.句型
(1)主谓句
①名词谓语句
②动词谓语句
③形容词谓语句
④主谓谓语句
(2)非主谓句
①动词性非主谓句
②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③名词性非主谓句
④叹词句
3.“把”字句
(1)什么是“把”字句
(2)“把”字句的特点
4.“被”字句
(1)什么是“被”字句
(2)“被”字句的特点
(3)“被”字句和“把”字句的联系与转换
5.连谓句
(1)什么是连谓句
(2)连谓句的类型
6.兼语句
(1)什么是兼语句
(2)兼语句的种类
(3)兼语句与连谓句的区别
7.双宾句
(1)什么是双宾句
(2)双宾句的特点
(3)双宾句的区别
8.存现句
(1)什么是存现句
(2)存现句的种类
9.变式句
(1)什么是变式句
(2)变式句的种类
10.省略句
(1)什么是省略句
(2)省略句的种类
11.句子之间的变换
(1)句类之间的变换
(2)句型之间的变换
第七节
常见的句法失误
1.搭配不当
2.残缺和多余
3.语序不当
4.句式杂糅
5.歧义
第八节
复句
1.什么是复句
2.复句和单句的区别
3.复句的类型
(1)并列关系
(2)顺承关系
(3)解说关系
(4)选择关系
(5)递进关系
(6)转折关系
(7)条件关系
(8)假设关系
(9)因果关系
(10)目的关系
4.多重复句
(1)什么是多重复句
(2)多重复句的分析
5.紧缩复句
(1)什么是紧宿复句
(2)紧缩复句的内部关系
6.复句运用中的常见错误
第九节
句群
1.什么是句群
2.句群和复句、段落的区别
3.句群的类型
4.多重句群
5.句群运用中的常见语病
第十节
标点符号(略)
三、本章参考书目
1.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商务印书馆,1998年。
2.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1998年。3.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1998年。4.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98年。5.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印书馆,1999年。6.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商务印书馆,1998年。
第六章
修辞
一、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修辞学知识,对汉语修辞的概貌有一个大体了解;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修辞能力;对不适当的修辞现象能进行修改,并从理论上加以解释。
二、各节讲授重点
第一节
修辞概说
1.什么是修辞
2.修辞的三种含义(修辞义与修辞手法的区别)
3.修辞与语境的关系
4.修辞与语音、语法、词汇的关系
第二节
词语的锤炼
1.意义的锤炼
(1)意义锤炼的原则、方法
(2)意义锤炼与咬文嚼字的区别
(3)意义锤炼与语言自然的关系
2.声音的锤炼
(1)音节的匀称
(2)韵脚和谐
(3)平仄调配
(4)灵活运用双声叠韵
第三节
句式的选择
1.句式选择的原则
2.长句和短句
(1)长句和短句的特点
(2)长句化短句的方法
3.整句和散句
(1)什么是整句和散句
(2)整句和散句的特点
4.主动句和被动句
(1)什么是主动句和被动句
(2)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表达
(3)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转换
5.主动句和否定句
(1)什么是肯定句和否定句
(2)多重否定
(3)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转换
6.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1)什么是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2)口语句的特点
(3)书面语句式的特点
第四节
辞格(一)
1.辞格概说
(1)什么是辞格
(2)学习辞格的意义
2.比喻
(1)什么是比喻
(2)比喻的基本类别
(3)比喻的变化
①连喻
②强喻
③弱喻
④反喻
⑤互喻
⑥回喻
⑦缩喻
(4)比喻的使用
3.比拟
(1)什么是比拟
(2)比拟的类别
(3)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4)比拟的使用
4.借代
(1)什么是借代
(2)借代的类型
(3)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4)借代的使用
5.拈连
(1)什么是拈连
(2)拈连的特点
(3)拈连与比拟的区别
(4)拈连的使用
6.夸张
(1)什么是夸张
(2)夸张的类型
(3)夸张与比喻的合用
(4)夸张的使用
第五节
辞格(二)
1.双关
(1)什么是双关
(2)双关的类型
(3)双关的使用
2.仿词
(1)什么是仿词
(2)仿词的种类
(3)仿词的使用
3.反语
(1)什么是反语
(2)反语的种类
(3)反语的使用
4.婉曲
(1)什么是婉曲
(2)婉曲的种类
(3)婉曲的使用
(4)婉曲与双关、反语的区别
第六节
辞格(三)
1.对偶
(1)什么是对偶
(2)对偶的种类
(3)对偶的使用
2.排比
(1)什么是排比
(2)排比的特点
(3)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4)排比的使用
3.层递
(1)什么是层递
(2)层递的特点
(3)层递与排比的区别
(4)层递的使用
4.顶真
(1)什么是顶真
(2)顶真的使用
5.回环
(1)什么是回环
(2)回环与顶真的区别
(3)回环的使用
第七节
辞格(四)
1.对比
(1)什么是对比
(2)对比的类别
(3)对比与对偶的区别
(4)对比的使用
2.映衬
(1)什么是映衬
(2)映衬的类别
(3)映衬与对比的区别
(4)映衬的使用
3.反复
(1)什么是反复
(2)反复的种类
(3)反复与重复的区别
(4)反复的使用
4.设问
(1)什么是设问
(2)设问的使用
5.反问
(1)什么是反问
(2)反问与设问、询问的区别
(3)反问的使用
6.通感
(1)什么是通感
(2)通感的类别
(3)通感与比喻、比拟、夸张的联系与区别
(4)通感的使用
7.警策
(1)什么是警策
(2)警策的种类
(3)警策的使用
第八节
辞格的综合运用
1.辞格的连用
2.辞格的兼用
3.辞格的套用
第九节
修辞中常出现的错误
(可安排在各有关辞格的“使用”部分中讲授)
第十节
语体风格
1.什么是语体
2.语体的分类
3.公文语体的特点
4.科技语体的特点
5.政论语体的特点
6.文艺语体的特点
三、本章参考书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
2.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天津人民出版社,1963年。
3.王希杰《汉语修辞学》,商务印书馆,2004年。
4.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商务印书馆,2013年。
教师简介
马梅玉
出生年月:1985年4月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2010年)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学位:博士
学术领域:汉语发展史,古典文献学 教育经历:
2007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文学院,获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院,获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院,获博士学位。2012年6月入西安交通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代表论文:
1.《〈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校读札记》,《古典文献研究》2007年第十一辑; 2.《〈大和蟠龙山寿圣寺住持古庵和尚塔铭并叙〉考释》,《中国典籍与文化》2009年第4期;
3.《论苏轼的六朝文学观》,《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4.《四库提要零笺》,《文献》2012年第2期;
5.《叶德辉〈石墨镌华〉题跋考辨》,《图书馆杂志》2012年第4期; 6.《〈书史会要〉版本问题研究》,《国学研究》2012年第二十九卷。主持课题:
1.20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明代书学文献整理与研究”(编号11YJCZH252);
2.2011全国高校古委会资助项目“《东观馀论》校证”(编号1144)。学术交流:
1.2011年6月22—23日,参加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的“纪念张舜徽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32届年会”,提交论文《书史会要版本考述》;
2.2011年10月27日—29日,参加在西北大学举行的“新世纪中华文学史料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文学史料学会第五届理事会”,提交论文《新辑苏黄逸札六首考略》。获奖情况:
1.南京大学“优秀研究生”称号(2008);
2.南京大学潘雪平助学金(2008)、赵安中奖学金(2009); 3.第十一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博士生三等奖(2010); 5.南京大学程千帆奖学金(2010);
6.南京大学文学院2010届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奖(2010)。
第三篇:对照党章谈不足
对照党章谈不足
对照党章中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我认真审视自己,反思自己,发现了以前没有发现或是没有重视的一些问题。
首先,关于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虽然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思想理论,但还未对此产生完整透彻的理解,对此的认知仍停留在表面,今后还应多与老党员们交流,聆听他们对这些理论的深层次理解,并将其与实践联系在一起,运用于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及党的基本知识没有做到烂熟于心,只是基本了解,还应巩固与加强对党的了解认识。对于自己科学文化及业务知识,虽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态度调整,已有明显进步,但应继续努力,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为今后建设祖国奠定了好的知识基础。除此之外,法律知识较为欠缺,有待进一步地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应继续加强自己的理论学习,并将其转化为为人民服务的力量支持,多关注党的最新路线方针,紧跟党的步伐,做到与时俱进。
其次,关于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在平时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还是有懒惰的思想存在,不能时时起到先锋模范的作用,尤其在学习方面,大一上学期还出现了大幅下滑的的情况,虽然及时改正,今后应以此为戒,绝不再犯此类错误。对于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这些内容仍主要停留在思想方面,今后应注意多实践,将思想实际化,落到实处,切实为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关于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发现这条自己完成的相对较好,但仍有进步的空间。例如,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之时,不能在第一时间作出抉择,虽然最后经受住考验,但今后还应继续提高自己的觉悟,谨记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
第四,关于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说一不
二、服从,就是我对党组织也是对自己的承诺。但当自己对于党组织的要求存在不同意见时,未能及时的主动与党组织交流,当自己的想法未能采纳之时,虽能积极调整,但可能由于思想境界还有待提高而不能十分迅速调整好思想。还应多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与敌人作斗争解放全中国时对命令绝对服从、说一不二的精神。
第五,关于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当看到或听到有损党组织的行为和言论之时未能及时制止,今后应勇敢对有损党组织的行为提出反对意见,维护党的尊严,树立党积极向上的形象。并认真学习老党员们对党无比忠诚的态度,学习他们言行一致的作风,不断完善自己。
第六,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虽然经常开展自我批评,能够意识到问题所在,但纠正并不十分及时,有时存在放任自己惰性的情况,今后不仅应及时反思自身问题,更应及时改正问题,杜绝任何理由拖延对自身问题纠正工作。对于生活中出现的其他消极腐败问题,应勇于揭露,不能姑息,不怕牺牲,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第七,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作为积极分子以后,虽积极参加团内推优入党工作,但并未正式严肃的与优秀团员们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交流,帮助他们继续端正思想,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今后应加强与优秀团员之间的沟通。对于群众提出的意见,还应更加及时的向上级汇报,为群众谋利益。更加关心群众,从人民群众热切盼望的具体事情做起,尽心尽力帮助解决群众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学生工作做得更深、更细、更实。
第八,关于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还应将思想层面的觉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切实做到向广大群众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当国家发生危难之时,第一时间挺身身而出,尽自己所能帮助国家、帮助群众共渡难关。要有不怕牺牲的精神,遇事冲在在前方的觉悟。
总之,对照党章后,我发现了以上的不足之处,找到了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今后,我要对照党章,高标准严要求自己,努力改正自身不足,不断完善自己,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第四篇:谈工作、谈不足、谈办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繁荣镇域经济、构建和谐xx具有深远意义。
一、谈工作
1.关于1-5月经济运行指标
2.关于项目引进落实
“抓落实的关键是跟进”,这一年来,镇主要领导分别跟进未动工项目,与项目投资者密切联系,并实施项目跟进汇报制度,及时掌握情况,同时镇招商办派出专人对未动工项目进行“贴身跟踪”服务,积极协助投资者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充分调动了投资者的积极性,确保引进项目在短时间内动工兴建。到目前为止,xx镇去年引进的xx、xx蛋品加工厂、xx米粉厂、xx300亩造地项目5个项目已全部动工并已建成投产;今年引进的xx奶牛养殖项目计划投资800万元,正加紧厂房建设,预计年内可完工;xx项目计划投资1.2亿元,占地100亩,已完成签约,正办理征地手续。
3.关于统筹城乡发展
①推进城镇化建设牢固树立“经营集镇、民资建镇、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规划引领发展,着力打造具有xx特色的“生态镇、经济镇、文化镇”。一是加快集镇建设。我镇始终把集镇建设作
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改造了废弃的旧农贸市场,建立了经营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的“xx”生活超市,投资30多万元新建了xx文化大楼,文化广场绿化、亮化工作全面结束,投资1000余万元新建了集垂钓、休闲、娱乐为一体的x山庄,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xx镇集镇品味,城镇魅力陡然提升;二是加强设施配套。在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采取上级拨一点、财政配套一点的滚动投入办法,累计投入470万元,高起点规划实施了105国道xx集镇段扩宽工程、管线下地工程、自来水厂扩容工程,改变了集镇多年来交通拥堵状况和用水困难,集镇面貌有了新的改观;三是强化集镇管理。实行定期巡查制度,坚决杜绝私搭乱建现象。强化城管功能,大力度整治镇容镇貌,实现全天候保洁,镇区环境明显改善,集镇整体形象不断提升。今年确认了xx卫生院外迁、xx粮管所改造、农行xx营业所改建等工程,镇区服务功能将进一步完善。
②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21世纪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新时期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重大举措。xx镇按照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围绕“生产发展、生话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目标,以“三清三化(划)三改”为主要内容,精心选择了xx、xx、xx等48个自然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进行亮点打造,重点整治了xx国道、xx公路主干道环境脏、乱、差现象,一批“道路硬化、房屋美化、四旁绿化、卫生洁化、秩序优化”的魅力村庄呈现在xx国道和xx公路两侧,生态xx日益唱响。05、06、07、08、09连续五年,xx镇被xx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
③城镇绿化及垃圾处理工程近年来,我镇坚持把城镇绿化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以推进“森林城乡、花园xx”建设为契机,全
力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目前,全镇绿化覆盖率达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主要街道绿化普及率达100%。集镇垃圾处理工程进展顺利:投资25万元新建了xx垃圾中转站,采用“户集、村收、镇运、处理”的运作模式,实现了垃圾无害化处理。主干道沿线聘请了专职保洁员,为保洁员配备了保洁车、扫帚等必要的卫生保洁工具。镇政府拨专款保障了保洁人员工资,并建立保洁员绩效考核机制,定期对卫生保洁工作质量和效果进行考评,并把考评情况与个人工资挂钩,作为对保洁员队伍进行奖惩的依据,充分调动广大保洁员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了一支规模宏大、充满激情的保洁员队伍。
二、谈不足
1.经济总量小近年来,xx的发展变化是巨大的,但经济总量依然偏小,经济欠发达乡镇的地位仍未改变。加快发展、做大总量,仍然是我们当前最首要、最紧迫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把壮大镇域经济作为重要突破口,以镇域经济的超常规发展促进全镇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2.项目落实慢、推进难在近年的招商引资过程中,我镇虽然引进了一批项目,但有些项目前期工作不到位,工作进展缓慢,导致项目落实慢。有些小企业征地后无钱搞建设;有些租房企业虽然拿到了土地,但是还想积累一点资金后再开始造厂房;还有部分原先属于看好的项目,后因受市场因素变化成了差项目,这三类情况导致项目推进难。
3.土地流转及用地指标瓶颈制约近年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发展平台,打造特色经济,建设和谐xx”的发展战略,以招
商引资为主要抓手,促进了全镇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但是,在当前越来越严格的土地政策下,我镇有限的用地指标已难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庞大需求,土地供应偏紧和土地使用成本偏高已成为制约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
三、谈办法
1.转变工作作风
工作作风是党风的重要方面,人民群众看我们党,既要看党的纲领及党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要看我们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要不断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使广大干部真正做到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把思路变为举措,把举措变为行动,把行动变为成果;不断强化干部干事意识,使广大干部真正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胆识体现在“敢干事”上,把能力展示在“会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不断强化干部服务意识,用“马上办”、“正在办”、“办好了”的实际行动作为服务客商、服务基层的承诺,为富民强镇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全力抓好项目的落实与推进
(1)搜集项目信息一方面“走出去”开展拜访重点客商活动。奔赴上海、浙江和苏南地区拜会重点客商,在紧盯项目的同时带去xx人民的深情厚意。另一方面“请进来”举行形式多样的联谊会,邀请在外创业成功的家乡人士参加,畅叙乡情、亲情、友情,广泛收集项目信息。
(2)在谈项目抓落实对正在洽谈的项目,明确专人紧盯,采
取请来考察、登门拜访等形式,以尽快完成签约。
(3)已落实项目抓推进对正在建设的项目,要倒排工期,明确每个阶段的形象进度,年内能竣工投产的,决不能拖到明年。对没有开工的项目,要逐环节研究落实开工条件,简化征地、拆迁等手续,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做好协调工作,促成能开工的项目立即开工。
3.抓民生工程,促进社会和谐
(1)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逐步完善市政公用设施,提升城镇形象,消除要素制约,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营造优越环境。
(2)加快城镇化进程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有利于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有利于加快第二、三产业发展,加速镇域经济现代化;有利于转移农村人口,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从而迅速壮大镇域经济,推动全镇经济跨越式发展,(3)推进新农村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发展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进一步深化结构调整,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进一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以新农村建设为动力促进镇域经济快速发展。
(4)促进科技兴农,实现富民目标进一步增强依靠科技进步
推动镇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理念,围绕“科技兴农”、“科技引领”、“科技富民”等一系列富民战略,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繁荣为基本目标,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调整农村科技工作方向和重点,努力推动技术跨越,提高农业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为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提供科技支撑,为富民强镇,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网络的弊端和不足
网络的弊端和不足:
一、网络因不受现实的制约,在网络中的随意性很强,各种可能都有发生。二,上网的人是鱼龙混杂,良莠难分,什么人都有,心态各异。在网络聊天中,有的人信誓旦旦地撒着弥天大谎,以满足他(她)的虚荣心。有的人为讨好异性的欢心口吐莲花,巧舌如簧;有的人污言秽语,俗不可耐,形同畜类;更有的人巧设骗局,暗藏祸心,以卑鄙的手段某财劫色……
三、有的人上网的时间短,没有经验,思想单纯,心理准备不到位,心理防线让人一攻既破。
四、网络的监控力度不够完善,对各种违法乱纪的坏人打击不力,让他们有可乘之机,在网上散布一些垃圾信息,龌龊的画面及不文明的图象。
五、对一些游戏的制作商和销售商政府及相关单位没有较完善的监管制度和切实有效的打击力度,有的游戏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伤害等等。
六、有些人利用网络对人身进行攻击、漫骂、侮辱,发泄不满,制造对他人的恶劣影响。
七、好多中学生把网络当作了逃避现实的方式,为他们逃课提供了借口,以至于沉溺于虚拟的世界,危害了身体,甚至连心理都扭曲变态了。
八、网吧是许多犯罪的滋生地,很多善良的孩子就是从这里一步一步走向违法乱纪的。在这里学会了撒谎、吸烟、喝酒、交异性朋友,甚至诈骗、勒索、偷盗。疏远了和父母的亲情,和朋友的健康的友情,葬送了自己的前途命运,也破灭了亲人的希望。成为危害社会的一大毒瘤。
对心理和身体都未完全定型的中学生来说,光课本上的知识就应付不过来了,哪有时间上网来扩大知识面呢?
使自控能力差的同学沉溺网中,不能自拔,花费大量时间上网,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2.网络良莠并存,容易接触不良网页,如色情、暴力等。又因为学生常常容易受人影响、自控能力差、分辨能力弱,他们常常会因为网上不良内容而走上犯罪道路。
3.长时间上网容易造成大脑缺氧,从而造成精神萎靡、眼睛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造成近视。
4.一些长期长时间上网的学生容易产生孤独症,整天沉溺于幻想中脱离现实,而当他真正面对社会和人群的时候,就会因为想像和距离的问题产生退缩感,不敢正常与人沟通。
5.许多中学生因为打一些暴力游戏使自己模糊了真人与游戏对象的区别,常常无意识地模仿游戏来对待身边的人。
6.长期上网需要大量金钱,没有钱的时候,自控能力弱的人会采取违法的方式,不择手段地获取金钱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7.网吧这些上网的地方往往是无业游民、瘾君子、罪犯的藏匿地点,在这些地方逗留时间太久往往会出意外,或受人引诱。
8.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9.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
10.青少年在充分享受着网络时代的快捷与方便的同时,其身心也正承受着网络负面效应的煎熬。信息网络对于玩酷追星、宣展自我、极富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年轻一代而言,是一个“挡不住诱惑”的新奇世界。由于网络技术尚存在着一些不成熟、不完善之处,加之网络管理、规范的相对滞后,信息网络对青少年网民心理的负面作用也日渐凸现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是需要我们审慎对待的。
11.一些青少年网民过分迷恋与网上的“ 人——机”式交往,爆炸般的网络信息,会加大青少年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引发“信息污染综合症”等心理障碍。
12.长时间的上网会使一些青少年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产生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心理,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吸食者”,染上“网成瘾症”等心理疾病。患者的行为与吸毒成瘾类似,一接触因特网就兴奋异常,没机会接触就寂寞难耐。可见,网瘾问题的心理危害不容小视。
13.青少年的自制力、理性发展都还未达到成人状态,所以很难控制自己,容易导致网瘾问题的出现。
14.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
15.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与现实的社会生活不同,青少年在网上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不仅满足了青少年尽早尽快占有各种信息的需要,也给人际交往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虚拟世界的这些特点,使得不少青少年宁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而无限制地泡在网上将对日常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荒废学业。
16.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当前,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两点,一是某些人实施诸如诈骗或性侵害之类的犯罪;另一方面就是黄色垃圾对青少年的危害。据有关专家调查,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网络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据不完全统计,60%的青少年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但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从而深陷其中。
17.据一项调查显示,不少的中学生成了小“网虫”,沉湎于网上,将90%的时间用到网络游戏上,做了网络的俘虏,为网络所累,痴迷于“网吧”、“聊天室”不能自拔。据2000年4月《广州日报》报道,一名15岁的中学生为了上网玩“随心所欲”网络游戏,竟然杀害自己的表姐,以达到占有她电脑的目的。青少年沉浸到网络的虚拟化生活空间中,容易患上“网络上瘾症”,“网络疏离症”等新型的精神性疾病。一旦回到现实社会就产生一种孤独感,成天高唱:网络是我家,我的眼里只有它。这样对心理造成严重损害。同时在生理上小学生正处于快速发育时间,但是他们一上网就是四、五个小时,不仅眼睛超负荷运转,危害视力。对青少年的身体也有不良影响。
18.长时间进行网上交友聊天、网络游戏,浏览不健康的色情、暴力等内容,使得未成年人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造成心理焦虑、脾气暴躁、性格扭曲,对其它一切事物失去兴趣;而家长严管时就极易使孩子走向另一个极端,造成亲子关系破裂和犯罪现象的发生。
19.绝大多数上网者,都是全神贯注,长期盯住屏幕,眼睛得不到休息,眼球离屏幕越来越近,导致视力急剧下降;身体长时间坐在屏幕前而得不到活动,尤其是长时间沉浸于极端紧张和刺激的超级游戏中,导致废寝忘食,夜不归宿,进而四肢无力,精神恍惚,直至身体被彻底拖垮。
使自控能力差的同学沉溺网中,不能自拔,花费大量时间上网,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目前,社会上盈利性网吧越来越多,越来越红火,甚至有些不法商人没有营业许可证,也私自找一个隐蔽的地方营业,他们不管是否成年,只要有钱,他们就会接待。这样导致很多的中小学生长时间迷恋于网吧,既影响学习又危害身体。
由于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有限,网络的虚拟化让他们感到新奇,被网上一些刺激性、欺骗性的内容、画面所迷惑。再者迷恋网吧需要消费,中小学生本来就是消费者,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他们,常常为没钱上网绞尽脑汁,也许会去偷、去抢,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还有的孩子为了上网,在家人和老师之间编造谎言,这些现象屡见不鲜。一些青少年沉迷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网络游戏固然精彩,但那只是让人消磨时间的,而有些人却沉迷其中,游戏中充满暴力和凶杀,因为没钱去上网而去偷,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各种五花八门的网络游戏吸引着正处于好奇心的中职生。许多同学旷课跑到网吧中去玩《传奇》、充《梦幻》、打《泡泡堂》、聊QQ。有的甚至直接晚上通宵,睡在网吧,吃在网吧。这样,不但损坏了身体,还浪费宝贵的时间,浪费了父母亲的水汗钱,辜负了父母的一片期望,更耽误了我们大好青春。在社会上因网络游戏所引出的案件数不甚数,:武汉的一位母亲千里寻子“"广州一小孩为玩游戏残杀自己的祖父”…… 所以我认为网络的弊大于利。
但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构成潜在威胁。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青少年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这使得他们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突,使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倾斜,甚至盲从西方。长此以往,对于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必将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国家的政治安定显然是一种潜在的巨大威胁。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当前,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在两点:a.某些人实施诸如诈骗或性侵害之类的犯罪;b.黄色垃圾对青少年的危害。据有关专家调查,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网络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据不完全统计,60%的青少年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但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从而深陷其中。调查还显示,在接触过网络色情内容的青少年中,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网络犯罪已变成了青少年标榜自己的武器。而始作俑者就是那些网上的聊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