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材料科学进展》课程学习心得
《材料科学进展》课程学习心得
在大学里我们自由,轻松,我们活的很自得,完全摆脱了高考时的压力。但在这种环境中我们也会对今后的路该怎么走、毕业后干什么而惆怅,对所学专业不甚了解,大有不知路在何方的迷茫。但在几个月的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后,我的心境豁然开朗了,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明确的目标。也许大一对我来说就是一个过渡的过程,我们现在的专业课不再是高中的那种应试了,大学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质的提升,我们需要学会自己去学习、去专研。
虽然这学期的专业课是各位老师从大体上介绍相关知识的,但这却让我受益匪浅。**老师给我们详细的讲了一些基础知识,主要有有以下内容:材料的定义、材料的分类、材料的结构、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个基本要素、与材料相关的仪器与设备、金属与塑料的加工方法、以及四种热处理工艺等,最后一节课他还详细的给我们介绍了复合材料的知识。
**老师的课让我明确了今后专业需要学习的内容,对材料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谢炜老师的课上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让我学会了如何自主学习,他每节课都会留一至两个问题,让我们自己去找相关资料从而找到答案。在自己去找答案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其它一些新知识以及老师没有讲到的知识,这也让我知道了要学好专业课光靠课堂上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讲的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从课后去查找一些资料来补充,这样才能把它学好、学精。***老师的课主要给我们讲了有关金属合金方面的知识。主要内容是镁、铝、铜等金属合金的一些物理性质,如密度、熔点、延展性等。他还给我们详细的讲了一些与我们专业有关的制图软件,如CAD、Prole、UG,其中prole是倾向于塑料模具三维制图的软件,而UG更适合金属材料的制图。在他的课上我最大的收获是明确了我以后从事工作,那就是模具设计。而作为一个模具设计者必须掌握一些制图软件,因此我打算在大一把CAD学好,大二把Prole、UG学好,多掌握一门技术多一份知识,这样对我以后的工作将有很大的帮助。
***老师的课给我们讲了有关电磷光的一些知识,其中主要是讲红光。她给我们介绍了液晶、等离子显示屏的原理以及其优点与不足,据此她还介绍了当今更先进的可折叠显示屏。她上课的PPT几乎全部是英文,虽然其中许多都是专业术语,但经过她耐心解释我们基本上都能听懂。她的课让我对电磷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材料竟然如此神奇,同时也让我扩展了知识面,以后学习中我会更加注意这方面的学习,增加自身的学习水平。还有让我体会到了学习英语对专业的重要性,只有学好了英语才能阅读外国的一些资料,才能了解当前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学科前沿和最新进展,为今后进一步深造、材料的研究开发以及相关投资决策等打下基础。
**老师的课主要给我们讲述了他在国外的所见所闻以及结合自己的研究讲解了相关知识。他上课认真负责并且授课幻灯片条理非常清晰简明,同时具体的实例和图片让我们有了更形象的了解。他的课让我知道原来材料还有这么多可研究的方向,并不像我以前所想的那样学习材料没有什么可做的。
当今世界科技快速发展,目前世界上新材料的品种正以每年大约5%的速度在增长,多相复合材料已成为当前材料研究的重要对象,未来的材料将会向智能化、仿生化、复合化、纳米化、轻量化、高功能化等方向发展,并应用已有的系统化的分子结构和性能等知识和信息,进行分子设计和材料设计,指导合成和制备具有预期性能和使用效能的材料。虽然新型材料也发展很快,但还是跟不上需要,特别是人类开始去探索太空,对材料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考虑其耐磨、耐热、抗腐蚀等性能,还要考虑其轻重、耗能、疲劳强度等问题,这些都是决定卫星、火箭等能否发射成功的关键。就我们中国这几十年虽然发展很快,在材料研发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特别是在航空方面如神九的成功发射。但是我们与国际的一些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差距,例如我国为什么不能自己造出航母,不是我们国家没有钱制造,而是我们制造不出它所需要的先进材料。世界是由材料组成的世界,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和划时代的标志,往往新的材料发现就推动着一个时代的发展。石器的使用使人类进入石器时代,青铜、铁的发现使人类进入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如今高分子材料、智能材料等的研究将把人类带进一个崭新的时代,尤其是智能材料,我个人认为将是材料研究的主要方向。材料是科技进步的核心,没有钢铁材料,就没有今天的高楼大厦;没有专门为喷气发动机设计的材料,就没有靠飞机旅行的今天;没有耐高温复合涂层材料,就没有人类探索外空的飞船;没有固体微电子电路,就没有计算机。因此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对时代的进步以及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作为一名学习材料这方面大学生,我们要努力地去把它学好,为祖国为世界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总而言之,通过这学期材料科学进展的学习,我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不够深还很贫乏,需要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加强、提高,同时材料作为一门应用学科,要学好它,需把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掌握,注意重点,做好笔记,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践,善于归纳总结。材料是一门很重要很有用的学问,也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我现在学到的还只是一点皮毛。但是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借助老师教过的方法,我相信自己能够一点点的进步,直到能够很熟练的掌握它。相信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学好、学精、学通,同时也感谢老师们的细心教导,让我了解了材料科学进展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以及对今后专业的学习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
第二篇:科学道德课程学习心得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摘要:本文先阐述了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的内涵,对当前存在的科学道德失范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之后,从科学精神方面,进行自我审视。最后,结合研究生的学习、研究经历,进行一些思考。
关键词:科学道德
学术诚信
科学精神
前言 世纪以来,科研活动已经从以个人的兴趣为中心、强调自由探索和学界自治的业余活动,发展为高度专业化的一种社会建制。随着科研从业人员的不断增多,科研资源相对稀缺,对学术荣誉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各种利益的追求也日益激烈,引发了科研从业人员的价值冲突,产生了导致科研不端行为的职业和社会诱因。国内外不少科研不端行为屡屡被披露,且有蔓延趋势,引起了全球科技界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普遍关注。研究生是我国未来高层次建设人才的主要来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历史重任, 否更好地适应社会,能否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用人才,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研究生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1科学道德与学术问题之内涵
科学道德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体反映在指导科技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规范之中。因此,科学精神是科学道德的思想内核,科研伦理是科学道德在伦理层面的反映,科研不端与不当行为是科研活动中背离科学道德的负面表现,科研规范是科学道德在科研活动中的具体要求和行为指南。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当今社会,学风一般指个体或者群体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的精神风尚和思想态度,包括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在科研领域,学风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科技工作者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科技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其在科技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对科技事业而言,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繁荣发展,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不仅是推动学术研究自身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对倡导求真务实的社会风气,对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对科学道德失范问题的成因分析
近年来,学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并已成为当代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不和谐音符。从总体上看,其成因错综复杂,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技资源配置体系不完善
在科技资源分配上,存在个别机构和专家不适当地占有过多的政府科研经费及科研设施的现象,科技资源共享机制不完善,造成了有些科研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公众对科学界的信任。
在我国的科技体制下之所以长期存在诸多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深层次的原因之一在于缺乏责任追究制度。由于权力与责任不统一,使具有科技决策权的主体不必承担决策失当、失误的责任;由于缺乏责任追究制度,道德失范和学风浮躁问题能够以各种隐蔽的形式出现,而且使认定问题和惩戒责任者都缺乏必要的依据。
二、科学道德建设相对滞后
科学道德建设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忽视内在的科学道德建设和科学道德规范制度匮缺两个方面。
1、忽视内在的科学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人们往往把利益放在第一位,而被认为最神圣的科学研究难免也被污染,学校重视科研能力,重视成果,却忽视学术道德,过分给学生施压,导致各种论文抄袭现象的发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生。
2、科学道德规范制度严重匮缺。目前我国科技界所制定的规范和准则还大多停留在原则层面,还不成体系,也缺乏具体有力的监督机制、约束机制和惩戒机制,这使很多违反科学道德的行为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认定和制约,即使被发现也往往因为惩戒制度的缺位而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制裁。
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我国传统文化,包括传统的道德规范中,包含了诚实、守信、道义等丰富的内涵,并与现代科学精神相一致。诚信,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敲门砖”,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然而,现在社会上过多的重视知识,往往忽略科学道德的培养。
当前,社会各界反映比较强烈的急功近利和社会浮躁问题,在科技领域也有各种形式的表现。例如,社会浮躁常常表现为对科学超过自身水平的过高预期。又如,由于对科学自身规律认识不足,常常缺乏对科研中的“失败”给予应有的宽容。这些对科技工作急功近利的要求,又导致科技领域的短期行为与投机心态。此外,社会上普遍接受的以论文数量来衡量一个科研工作者的能力的评价体系存在严重的问题,是促使科研工作者投机、急功近利的重要原因。
学术行政化的文化造成的对权力的崇拜与屈从,导致科学争论的畸形与创新能力的下降。一些人不择手段地争取名利与地位,放弃真正的科研者的身份,整天忙碌在钩织各种关系网中,企图借此获取优先权和社会荣誉。这类不负责任的做法严重破坏了科学发展的正常秩序,并在某些不恰当的舆论导向下,进一步助长了浮躁。如何解决科学道德和学术问题
科研不端行为中的严重行为表现为:针对杜撰、篡改和剽窃(FFP),但在实际科研活动中存在着大量低水平、不负责任的科研行为。中国科协的一项调查发现,38.6%的科技工作者自认为对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缺乏足够了解,49.6%的科技工作者表示自己没有系统地了解和学习过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知识,这反映了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加强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应该时刻审视自己的科研行为和习惯是否符合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是否有利于自己的长远发展,是否能为科研领域创造积极力量。
科学研究需要科学者保持良好的科研心态和科研诉求,否则就会使科研趋势陷入畸形的恶性循环之中。这就须要国家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科研制度规范,加强监督,严惩科研不端行为,完善科研绩效评价制度,为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开展自主创新提供良好条件。
由于多数科研不端行为往往涉及较为专业的领域方向,非专业人员很难察觉;而且越是高精尖的高技术领域,科学研究过程越是细微、复杂、深奥,只有同一专业领域内的同行研究人员才可能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互相监督检查,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维护本专业的学术规范,识别查处学术不端行为的技术手段,增强对不端行为的抨击。以科学精神引导行为
加强科学道德学术规范是推进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迫切需要。知识界历来被视为社会的良心。高校学生是全社会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之一,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对社会行为、社会风气具有很强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加强科学道德学术规范,从源头上治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形成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建设高度自觉与自信的大学文化,更好地发挥高校在文化引领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犹如一个健全的人不仅要有强健体魄,还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饱满的精神风貌以及独特的个人气质那样,一个发展良好的科研体系和科学共同体自身都应具备特定的精神气质和精神追求。我们在读研究生,将未来我国科技发展的生力军。我国科技的创新、发展、国际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我们要坚持以科学精神指引自己的科研行为。
2011 年,杜祥琬院士在南开大学面向青年学生作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报告时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使命在于追求真理、造福人类,这也正是科学精神的真谛;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由科学精神派生的科学的理性精神,要求科技工作者以有利于社会为原则约束自己的行为;由科学精神派生的科学的实证精神,要求科学研究必须以唯真求实为原则,经得起实践检验。
科学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滋养。这就要求每一位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必须端正治学态度,加强学术道德修养,树立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必须耐得住艰辛和寂寞,坚持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科学方法,矢志不渝地坚持以自己优秀的学术成果为社会、为国家服务;必须正确对待学术活动中的名与利,正确处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以推动学术进步为己任,以国家和民族的振兴为己任,献身于追求真理的崇高事业。同时,必须坚决反对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浮躁学风,更不能自甘堕落地弄虚作假,抄袭剽窃,唯利是图。
在科学精神的指引下,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只有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科学技术才能向着最有利于人类美好发展的方向前进。
科技工作者不仅要研究客观世界的规律,还应该具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关心整个社会和人类的命运,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要看重和爱护自身人格,做到自觉、自尊、自强和自信,尊重别人并且以诚信待人待事,忧国忧民,一身正气;要继承和发扬科技界热爱祖国、奉献人民的优良传统,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奋发图强,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工作者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工程师,需要具体的要素很多:坚守科学精神,要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要养成创新思维等等。但对于刚刚踏上科学之路的我们,首先要具备科研态度才能感悟到科学的真谛,才能在科学道路上找到真理王国。
一、诚信品性
诚信的科研品行是科技工作者立身之本,立业之基。我国老一辈科学家既是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又是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他们的实践表明,在科技领域取得成就,不仅需要丰富的科技知识、创新的思维能力,还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格、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每一位科技工作者,应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技工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作者的优良传统,努力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尊严,努力成为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严谨治学的力行者,优良学术道德的传承者,让科技工作成为太阳下最干净、最值得尊敬的职业。
二、严谨作风
在科研工作中,每一个实验过程、每一条实验记录、每一个实验结果都来不得半点马虎,都需要科研人员如实记录,仔细整理,认真分析,得出结论。我们要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培养成自己的的职业习惯,融化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开展科技工作,必须自觉把创造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尊重科学规律,又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不懈奋斗、勇攀高峰,锲而不舍抢占科技制高点。要做好十年磨一剑的思想准备,耐得寂寞、受得挫折,淡薄名利、甘为人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努力在平凡中体现价值,在长期艰苦探索中寻求科学的真谛。钱学森一辈子提倡学术民主,反对“权威”学术专权。1964 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学院的一位年轻人郝天护给时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钱学森写信,指出钱学森新近发表的一篇关于土动力学的一个方程的推导有误。当时钱学森在力学界已是绝对权威,但收到这封青年的来信后,不仅亲笔回信,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更鼓励郝天护将自己的观点写成文章,推荐发表在《力学学报》上。钱老多次通过学术讨论、谈话和写信等方式,指导过许多人搞科学研究,写学术论文。即使他曾给别人的论文给予了很多指导意见,也坚决反对别人把自己的名字放在文章的作者中。他说,科学论文只能署干实活的人,这是科学论文发表的惯例,好的学风务必遵守。学术研究是一项十分严肃的事情,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绝不可缺。回顾钱老的一生,处处展现了一位科学家认认真真做学问的严谨学风。虽然钱老已经离我们而去,但希望科学精神不要离我们而去。
审视我们自己的学习和科研经历,大部分失败或平庸的科学工作很大部分原因是缺乏严谨的科学精神。对表面现象的不求甚解和对肤浅知识的妥协使得我们很少愿意深入研究,这也是中国传统思维的缺陷。
三、科学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古话,它强调了办好事情工具和方法得当的重要性。遵循和掌握严格的科学方法是我们工科学生的的谋生之道,是确立个人知识结构的保障。只有掌握了基本的科学方法,并且在实际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科研工作中不断运用,才能逐步达到运用自如的水平。要想成为合格的科学工作者、工程师,要秉承科学规范,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先进适用的科学方法。要加强学习,努力借鉴国内外优秀科研团队的创新成果。
四、责任意识
科技工作者是知识的创作者,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知识的应用者。著名学者钱三强指出,“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 科学工作者的责任意识首先体现在爱国精神上,科学家要为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福祉贡献才智和精力。其次,还要对科学研究的社会影响负责。
五、人文素养
伟大的科技工作者都是具有丰厚人文素养的知识分子,这种人文素养不仅有助于融合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塑造他们的完善人格和高尚情操,而且能够引导科技工作者对人类未来进行深入思考、对社会福祉深切关怀、对科学技术的终极价值有准确把握,从而为他们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带来无穷的创造力。这种人文情怀体现在科技工作者的学生生涯中,就是他们不仅在本学科本专业具有造诣和建树,而且胸怀广阔,能够担当社会责任,自觉把个人的知识和专业特长很好地应用到社会实践中来,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研究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崇高使命,其自身是否具备诚信品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还关乎中华民族的未来。因此,加强研究生学术诚信、科学道德教育势在必行,但这必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只有这样,研究生整体素质才会不断提高。我们应该从自我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坚守道德底线,自觉坚守学术诚信,时刻用学术道德来指导自己的学术实践,为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第三篇:分析化学进展 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姓名:
《分析化学进展》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开始了解分析化学的光电气色四大研究领域。侯xd老师和吴p老师着重给我们介绍了光领域如原子光谱等;肖d老师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给我们介绍了电化学方面;ly老师介绍了当今的研究热点纳米材料;李ml老师介绍了他们课题组的研究方向--理论计算化学;还有其他几位老师的精彩讲解都让我受益匪浅。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让我对分析化学有了不同的认识,对我后面的学习和实验有很大的帮助。现在我主要是就吴p老师关于“磷光量子点在生物传感和成像中的应用”,再结合目前自己的研究工作谈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吴p老师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磷光量子点在生物传感和成像中的应用。
一 磷光的普遍性
首先吴老师举了几个生活中常见的磷光现象的例子:夜明珠,鬼火,荧光棒等。我现在的工作主要是荧光方面,所以我就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加上吴鹏老师的讲解,比较荧光和磷光间的不同来学习。
荧光:当处于基态的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光后,即分子获得了能量,其价电子就会发生能级跃迁,从基态跃迁到激发单重态的各个不同振动能级,并很快以振动驰豫的方式放出小部分能量达到同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以辐射形式发射光子跃迁到基态的任一振动能级上,这时发射的光子称为荧光。
磷光:受激发分子的电子在激发态发生自旋反转,当它所处单重态的较低振动能级与激发三重态的较高能级重叠时,就会发生系间窜跃,到达激发激发三重态,经过振动驰豫达到最低振动能级,然后以辐射形式发射光子跃迁到基态的任一振动能级上,这时发射的光子称为磷光。
磷光是一种缓慢发光的光致冷发光现象。当某种常温物质经某种波长的入射光(通常是紫外线或X射线)照射,吸收光能后进入激发态(通常具有和基态
不同的自旋多重度),然后缓慢地退激发并发出比入射光的波长长的出射光(通常波长在可见光波段),而且与荧光过程不同,当入射光停止后,发光现象持续存在。发出磷光的退激发过程是被量子力学的跃迁选择规则禁戒的,因此这个过程很缓慢。所谓的“在黑暗中发光”的材料通常都是磷光性材料。因此,相较于荧光,磷光分析的最大优势在于能避开生物体的自发荧光和散射光的干扰。
二 磷光量子点发展历史
量子点(quantum dots, QDs)是纳米级半导体材料,它的电子排列相当紧密,由于量子限量化效应可以激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量子点吸收能量较高的光波后产生能阶跃升,当电子从高能阶的状态降到低能阶的状态时,会发射出波长较长(偏红光系)的光。不同粒径的量子点会发射出不同波长的荧光,例如硒化镉(CdSe)粒径在 2.1 nm 时发出蓝色荧光;粒径 5 nm 时发出绿色荧光;当粒径接近10 nm时,它所激发的荧光就接近红色。相较于传统的有机染料分子,量子点具有荧光亮度强、光稳定性佳、以及用单一波长的雷射便可以激发出多种不同波长的发射波的特性。发射波是一狭窄且对称的波形,且可重复激发,因此荧光时效可以持久。这些特性吸引了科学家的重视,量子点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样性,深具取代传统染剂的潜力。目前量子点的用途相当广泛,可用于蓝光雷射、光感测组件、单电子晶体管、记忆储存、触媒、量子计算等。在生医工程上可制成各种荧光标签,应用于生物检测的基因条形码或蛋白质条形码。
三 基于荧光量子点的化学传感器
以量子点为基础的新颖的荧光传感器因选择性高,可快速、灵敏的检测分析物而被广泛应用。
3.1 直接利用量子点进行的光学探测传感器
以量子点为基础的荧光传感器主要应用量子点优良的光学性能,在分析检测方面有极大的优势。量子点已直接应用到金属离子(如Cu2+,Ag+,Hg2+)的检测中,这是由于金属离子可以直接改变量子点的光学信号,而通过光学信号的改变
就能对金属离子进行分析检测。
3.2 “猝灭一打开”式量子点荧光传感器
“猝灭一打开”(off-on)式的荧光量子点传感器是现在的新颖量子点荧光探针。这种“off-on”探测系统的主要原理是,首先通过某种物质将量子点探针的荧光信号猝灭“off”,然后在下一步通过被分析物的作用在使其荧光恢复“on”。很显然,这种通过荧光猝灭打开的量子点传感器较传统单一的量子点猝灭传感器在灵敏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有三种设计“off-on”量子点传感器的途径:(1)通过调控电子转移的方法(2)分离猝灭物质的方法(3)量子点解离的方法。
3.3 FRET量子点荧光传感器
在生物探测体系中,基于量子点的荧光能量共振转移(FRET)的探针被广泛应用。FRET的探针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实时检测分子的结合,因此基于量子点的FRET探针可以用来研究分子反应的数量。
四
细胞成像
2005年Wright等用不同颜色量子点标记了呼吸道和胞病毒表面的F和G蛋白,对病毒进行了多色成像,为病毒感染早期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利用量子点的光学性质,生物分析,生物成像等性质展开研究,关于量子点近年来的学术论文有321多篇,2013年有152篇,分析应用有35篇,成像分析有15篇,可以看到这一块的研究现在还不是很热,这一块的前景还是很不错的。
五
学习心得
从吴老师的整个授课过程来看,我也学到一个研究应该从本质,发展,创新性及应用来展开。在开展一个工作前,要阅读大量文献,对自己所要做的工作有足够的背景知识,对专业术语有足够的敏感程度。要到达这些,就需要大量文献的阅读,所以对搞科研工作的人来说就要耐得住寂寞,唯有耐得住寂寞,走得近科学的世界。现在我们刚接触分析,还达不到这种境界,只能是慢慢向这个目标靠近。现在的工作主要是荧光方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先找了这方面的综述,集
中看综述,对这一块有一定的认识。参照已有文献,在文献的基础之上,自己动手操作重复试验,在重复实验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从开学到现在,我一直在重复这个过程,这个过程也比较艰难,好的结果是有了新想法,实验还有一定的结果,前面的努力没有白费;反之,大多数时候都是不好的结果,很难得有一个想法,试完之后没结果,这种时候往往是很令人沮丧的,但科研这条路大多数都是这种时候,所以作为一个科研人得学会在逆境中成长,缓解自己的压力,时刻让自己有充沛的精力去做实验。
分析化学进展课让我从不同的老师的研究领域了解分析,对我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希望这个课能多增加一些课时,能够多让我了解一些分析的研究领域。
第四篇:化学工程进展 课程论文
《化学工程进展》课程论文
摘要:化学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与我们每个人都联系密切,其生产的产品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学术角度介绍化学工程的进展,化学工程作为一级工程学科正与相关学科结合,形成新的边缘与交叉学科,占领新的学术领城;同时还从工艺角度介绍化学工业的发展态势。化学工业正向原料多样化、产品精细化、技术高新化的方向发展。关键词:化学工程;进展;技术;化学工业;
Abstract:Chemical engineering is closely with each of us as a leading industry of national economy.Its products also have an extremely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everyday life.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progres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from an academic perspective.As the first level engineering discipline, chemical engineeringis combining with related disciplines to form a new-edge and crossing discipline and conquer new academic file, introduc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chemical industry from the process perspective at the same time.The chemical industry is towarding the diversification of raw materials, product refinement, technology high xinhua direction.Key words: chemical engineering;development;technology;chemical industry;引言:
化学工程是一种将一系列与化学专业有关的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的化学或者物理过程,包括对原有设备的改进和优化及研究新的技术的一项工程性学科。以化学为指导思想,将其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结合到一起,包括研发产品、设计实验过程、模拟系统、装备强化、操作控制、保护环境、管理生产等方面的工作。化学工程领域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石油化工化学等领域。因此化学工程既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工程,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工程,也是与高精尖端技术领域相结合的重要工程,推动了高精尖端技术的发展。目前化学工程领域的发展方向:集约化、连续化、高效化、自动化和精细化。由于化学工程和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范围比较广,因此,探索化学工程的进展具有深远意义,对此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掌握化学工程发展的动态,同时也有利于吸收国内外的最新科研成果,有利于改进设备和技术,提高工作效率。1.概述
1.1 “化工”的概念
“化工”是“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化学工业”的有机结合。(1)化学工程—工程一级学科,研究过程工业中反应、分离、传递、单元操作、运行优化与运行控制的共性规律。(2)化学工艺—研究无机、有机、精细、高分子、生物等化学加工的技术路线及其加工方法。
(3)化学工业—实现化学加工并获得产品的工业部门。1.2“化工”的发展对策
(1)产品对策[ 1 ]—传统产品与精细产品并举,不断开发新产品
化肥、农药、制碱等传统产品在化工中仍占重要位置。
石油产品(汽油、柴油、润滑油、沥青及橡塑原料)将进一步发展。精细化工产品(助剂、催化剂、添加剂)发展迅猛。
药物及生化产品(干扰素、酶制剂、新型药物等)得到重点发展。新材料(功能材料、结构材料、特种材料等)特别受到重视。
(2)原料对策[ 2 ]—原料的多样化,适合国情、省情原料的综合利用
石油与天然气依然受到青睐,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具生命力,可能还要进口原油。
煤的洁净利用技术,煤化工与一碳化工在我国尤为重要,发展方向是以煤为原料,发电、供电、供煤气与联产化工产品一体化。
天然作物的综合利用是化工原料的又一来源。
(3)技术对策—挖潜、引进、消化、创新
现有装置重在节能降耗、挖潜改造与技术革新。引进少量关键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形成中国技术。石油化工、大化肥、大氯碱装备一定要实现国产化。
(4)体制对策—集约化、大型化,资产经营是体制发展的重点
化工企业将由生产经营型向资产经营型过渡,保证国有资产增值是企业的任务。
化工企业向大型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组建大型化工集团公司,生产成为有目的性的集约化体制。
企业家是化工企业的无形资产,要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懂技术、善经营的企业家。2.化学工程的进展
2.1近代化学工程的发展趋势之一—化学工程与相关学科的交叉
(1)生物化学工程: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的结合 生物化学工程的特点[ 3 ]:操作条件温和(常温常压反应);多为分批操作;产物浓度低,反应器体积大;温度、pH、溶氧的影响大;多为非牛顿高粘物系;无菌操作。
生物化学工程的应用[ 4 ]:
生产化工原料(到2020年,预测20%化工产品将由生物技术生产)[ 5 ]; 生产单细胞蛋白(如甲醇蛋白);
生产氨基酸(22种氨基酸中,18种由生化法提取); 生产酶制剂(如碱性蛋白酶用于洗涤剂); 生产有机酸(如发酵法生产柠檬酸、乳酸); 生产生物农药(如农用抗菌素);
生产生物医药(如辅酶、激素、维生素、多糖、核酸)。
(2)材料化学工程:化学工程与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的结合
材料化学工程的核心问题:聚合反应工程、高分子传递过程、粘性物流体力学。
材料化学工程的应用[ 6 ]:
生产新品牌树脂(农用薄膜、汽车用基材、新型建材、光缆等);
生产新品牌纤维(中空纤维分离膜、海水淡化渗透蒸发膜、异形纤维丝等);生产新品牌功能材料(导电高分子、感光树脂、防伪材料等); 生产新品牌复合材料(陶瓷基高分子、长短纤维增强复合基材料)。(3)精细化学工程:化学工程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的结合
精细化学品的特点:批量小;附加值高;质量要求高;装置柔性化;品种多;更新快;有极强的商品性[ 7 ]。
现有化工企业必须大力发展精细化学品:现有化工企业有原料、人才、公用工程的优势;精细化学品发展的重点是涂料、助剂、表面活性剂、饲料添加剂、水处理剂等;化肥厂要发展甲醇下游产品与一碳化工系列产品;石化厂要发展石油精细化工产品。
(4)微电子化学工程[ 8 ]:化学工程与物理学、微电子学的结合
微电子化工产品的重要性:95年世界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已达1万亿美元,需要电子化工原料300亿美元。
18种微电子化工用原料,举例— 基材:硅、砷化稼等半导体元件材料,聚酷线路板材; 光刻胶:光致抗蚀剂、甲基丙烯酸及其酷的聚合物; 掺杂剂:气态AsH3固体硼化物提高导电能力; 封装材料:聚硅氧烷、硅树脂等; 微电子专用清洗剂:氯甲烷、氯乙烯等。
2.2近代化学工程的发展趋势之二—化学工程与数学、物理学、基础化学的进一步结合
(1)与近代数学的结合,举例—
非线性数学在化学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最优化方法是化学工程必须掌握的数学工具; 偏微分方程理论在化学工程中受到高度重视。
(2)与近代物理的结合,举例—
X光衍射测物相与分子筛结构与物质相态; 气相色谱程序升温脱附(TPD)研究物质表面性质[ 9 ]; 气相色谱程序升温氧化(TPO)研究催化剂析炭; 红外光谱研究吸附状态与反应动态学; 电子能谱研究催化剂状态组成与失活。
(3)与物理化学的结合,举例—
热力学参数的预测;
非理想溶液与复杂反应的化学平衡; 多态反应动力学。
(4)与生物化学的结合,举例—
生物环境治理;
SOD(超氧化歧化酶)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 10]。
2.3近代化学工程的发展趋势之三—“十项延伸”
(1)由简单物系向复杂物系发展,举例—
流体输送:多相流流体输送; 反应工程:气液固三相床反应;
系统工程:多种反应、分离装置的结合优化。
(2)由定态向非定态[ 11 ]发展,举例— 非定态SO2转化、非定态甲醇合成。
(3)由常规小分子向高分子、大分子发展,举例—
特种高分子材料的开发; 团簇化合物,如C60的崛起。
(4)由宏观向微观发展,举例—
超微粒子形态控制与包裹[ 12 ];
分子化学工程学科分支的形成,研究分子热力学、分子传递现象与分子动力学。
(5)由描述现象向阐述机理发展,举例—
反应器的多态与颗粒催化剂的多态,从现象到机理; 动力学方程的实验测定与机理探讨。
(6)由理想溶液向非理想溶液发展,举例—
由牛顿型流体到非牛顿型流体;
由常压发展到超临界反应与超临界分离。
(7)由非生命向有生命发展,举例—
生物医药工程,药物设计与疗效的关系; 基因工程、酶工程与化学工程的结合; 动植物细胞在生物反应器中的大规模培养。
(8)由探索试验向有效预测发展,举例—
催化剂设计; 药物分子设计。
(9)由简单过程向耦合过程发展,举例—
反应—精馏藕合(在MTBE、TAME[ 13 ]工艺中应用取得实效); 反应—萃取藕合(中药、香料有效成分提取和稀有贵金属提取中应用); 反应—结晶祸合(超细超纯炸药合成); 反应—膜分离藕合(甲烷一步制甲醇)。
(10)由参数的单项测量向过程的集散系统控制发展,举例—
DCS[ 14 ]分散控制系统,IDS[ 15 ]集成控制系统与网络标准化已逐步推广使用,并迅速发展。 智能控制成为新的热点,模糊控制、模式识别、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均取得突破进展。2.4近代化学工程的重要方向
(1)合成化工
极端条件下的合成(高温化学工程、高压化学工程、超临界反应合成); 温和条件下的合成(丁辛醇、甲醇、氨向较低压力与温度合成的方向发展);
新结构化合物合成(分子化学工程学发挥更大作用); 功能分子设计(选态化学、选键化学的产生); 合成路线的优化(如避开有毒、污染的零排放合成工艺)(2)超分子构筑
天然高级分子的模拟—以大环化合物起步的超分子化学已经起步;用组装、复合、掺杂、改性的方法构筑新型高分子;
生物化工中的单体设计—新型药物分子的构筑与合成路线探索; 可控合成[ 16 ]—分子识别下的定向合成,如酶控制下合成手性化合物。
(3)化学工程中的新基础研究
非定态技术(稀SO2转化);
过程模型化技术(特别是复杂系统的模型化问题);
反应一分离藕合(反应一精馏、反应一萃取、反应一结晶、反应一膜分离、三相床反应分离一体化)。(4)新材料化工
纳米材料(超细磁粉、超细碳酸钙、超细催化剂等);
医用材料(要求安全、无毒、纯度高、可加工成不同形状,物化与机械性能好,适应性强,正努力开发新型骨质材料、牙质材料、人造血管、人造心脏等);
记忆材料[ 17 ](即智能材料),分子器件(由有机高分子组成的器件); 仿生材料(如新型固定氮材料);
导电高分子(聚唾吩、聚钦普、聚乙炔等)。
(5)能源化学工程 节能—大力推广热管技术、热管换热器;大力推广热泵技术,拓宽蒸汽压缩式热泵的应用范围;推广高效导向浮阀塔盘等节能型板式塔。
煤炭加工中的化学工程问题—煤气化新工艺,国产新型煤气化炉,水煤浆气化;以煤为原料整体联合循环发电,提高煤利用率。
新能源化工—制氢与贮氢,研制贮氢合金新品种;再生能源的化工利用(再生纸,垃圾与塑料的再生);太阳能与化学能的转化与利用。(6)催化剂工程
开发方法上的发展—重视热力学研究;神经网络用于催化剂活性组分、助剂与制备方法的优选。
新型催化剂开发—分子筛催化剂、均相络合催化剂、生物催化剂、三相床催化剂、环境保护催化剂等的开发。
新型催化工艺,举例—低压液相法生产丁辛醇,可使生产能力提高70%,消耗下降;乙苯加氧新工艺制苯乙烯,选择性提高到93%,装置增容30%。(7)计算机技术在化工中的应用
共享新库—化合物库、物性数据库、数学模型库等。
辅助分子设计—计算机成为合成、设计、预测与控制不可缺少的工具。生产优化控制—仿真培训系统,DCS集散控制系统。
(8)环境化学工程
洁净合成工艺(废除光气等毒害物的生产工艺,减少或消除三废排放)。环境无害化(如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电厂烟气SO2治理,新型克劳斯尾气处理催化剂等)。
CO2利用(CO2合成有机物的探索)。
(9)深度加工技术
各企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开发深度加工产品。3.化学工程学科未来的发展动态 3.1将化工过程与系统过程研究相结合
化学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是因为性质决定的,其非对称性和不平衡性打破了人们的惯性思维,使其控制因素增多,结构尺度变多,其中结构是对过程工程研究的中心问题,主要解决办法是简化其结构,使复杂的结构变得简单,更具有使用价值;首先研究特殊系统,然后推理出一般性的结论,进而推而广之,这些都为解决结构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解决了复杂系统不容易被分析的问题,采用整体法和还原法研究复杂的系统有利于把握系统的主要变换方向,多尺度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可以将过程问题转换成平时的时间和空间问题,对研究化学工程的复杂结构有好处[18 ]。
化学工程的这一转变趋势预示着化学正在向着应用领域进行扩张,更加注重其实用性和价值性,而非学科本身理论的研究。这就需要化学与数学、物理等相结合,甚至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进而实现化学过程的更好研究。3.2将化学工程与材料科学研究相结合
科学的进步使大量新的技术和产品能源不断涌现,并且在先进技术的引导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就为化学工程的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为新的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并不断形成新的完整的理论,化学工程的发展就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学科研究的方法上更多的注重学科的交叉,更多的研究材料其中包括信息和化学、生物与化学、能源与化学、环境与化学相结合的工程学科,这些都为化学工程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和研究课题,为化学的发展做了良好的铺垫。3.3将化学工程与信息工程研究相结合
化学工程技术的热点是将化学工程与信息工程研究相结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各行各业,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收集大量信息,并对此进行精细的计算,随着大量的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很多重要的规律和结论,这些规律可以用来作为提高效率和生产效益的理论依据,同时可以预见,将化学工程和材料科学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必将是化学工程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必将成为引领化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房鼎业.化学工程的技术进展与化学工业的发展态势[J].化工生产与技术,2009(2):1-8.[2]戴干策.化学工程进展[M].上海:化工进展,2012.[3]潘慧.论生物化学工程技术在绿色食品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报,2004,21(1):60-61.[4]Ma Longlong.Process technology of bio2energy utiliza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J].Chemical Industry , 2007 ,25(8):9~14.(in Chinese)[5]陈惜明 ,彭宏.化学工程技术的几个热点与发展趋势[J].安徽化工,2006(1).[6] 徐南平,时钧.我国材料化学工程研究进展[J].化工学报,2003(4).[7]Li Na , Ma Xiaoqian, Zhao Zengli, et.Benefits of biomass gasification and waste incineration combined power technology on CO2reduction[J].Transactions of t he Chinese Society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 , 2007 ,38(6):121~124.(in Chinese)
[8]韩钢,宋喆.化学工程技术中微化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2(34):326-326.[9]吴创之,马隆龙.生物质能现代化利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0]Wu Chuangzhi,YinXinli, Ma Longlong, et.Design and operation of a 5.5 MW biomass integrated gasificationcombined cycle demonstration plant [J].Energy &Fuels , 2008 ,22(6):4 259~4 264.[11]Huang Yanqin , Yin Xiuli , Wu Chuangzhi , et al.Feasibility of integrated biomass gasification and fuel cell powergenerating system in China[J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2008 ,30(5):11~14.(in Chinese)[12]宋东安,裴广庆,王风芹等.中国燃料乙醇生产用原料的多元化探索[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3):302-307.[13]马志强,谢磊,朱永跃.我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建议[J].生产力研究,2009,14(9):106-108.[14]金涌,汪展文,王金福等.化学工程迈入21世纪[J].化工进展,2000(1).[15]叶庆国,周传光.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动向及对策[J].山东化工,2011,,31(4):80-82.[16]徐南平,时钧.我国材料化学工程研究进展[J].化工学报,2003(4).[17]梁斌,段天平,傅红梅等.化学反应工程[M].科学出版社,2003.[18]刘志平,黄世萍,汪文川.分子计算科学--化学工程新的生长点[J].化工学报,2003(4).
第五篇:心理科学进展论文格式
中文题目
摘 要
摘要内容(摘要以提供论文的内容梗概为目的,中文摘要以3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
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4。(3~8个)
正文(以1.5倍行距、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5号字单面打印在A4纸上,稿件还应标注页码以利于编辑和修改。正文各部分都应简洁明了。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小圆点相隔,末位数字不加标点符号。如“1”,“1.1”等)
1一级标题
1.1 二级标题 1.1.1 三级标题
图1
中文图题
表1
中文表题
参考文献 2 3
Title in English(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且每一个实词的第1个字母大写)
Abstract
Key words
keyword1;keyword2;keyword3;keyword4(中、英文关键词一一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