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6503高泉《“生命桥”》老师点评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
《“生命桥”》教学设计
初等教育系 06503班 高泉 学号 0601015706
一、教材分析
《“生命桥”》是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生命的壮歌》里面的一个故事,本单元有三篇课文《鸟语》、《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内容生动有趣,贴近生活,都是讴歌动物的可爱。《“生命桥”》讲的是一群羚羊为了躲猎人的捕杀,在一只老羚羊的带动下,纷纷用死亡架起一座座生命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的飞跃悬崖的成功逃亡的故事。故事虽然短小,但却再现了自然界弱小生命逃生的本能,讴歌了区区弱者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让学生懂得生命是宝贵的,要尊重每一个生命。
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一群羚羊被狩猎队赶到了悬崖边。第二自然段主要写老羚羊帮助年轻羚羊跃过了悬崖,自己却坠入山涧。第三自然段羚羊飞渡的悲壮神圣的场面惊得猎人放下了猎枪。饱含深情的笔调,像特写镜头一样把羚羊们面对危险时所表现出来的合作和献身精神淋漓尽致的反映了出来。另外文章在词语上巧妙的应用,使文章不仅限于表面描述故事,而使文章更具魅力,更值得去深思,去推敲。如:1.“刚好、猛蹬、突然升高,轻巧”体现了羚羊配合默契,团结协作的精神。2.“断翅的鸟、笔直的坠入”则给我们一种悲壮的感觉。老羚羊是断翅的鸟,它虽然渴望飞过悬崖,在广阔的大地上奔驰,但是,为了种族的繁衍,它毅然牺牲了自己,做了想飞却没有飞起来的壮烈英雄!课文以朴实、苍凉的笔调勾画出了一副“生命的桥梁”图,深深的刺痛了我的心。
二、教学对象分析
小学中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近2000个常用汉字,基本上具备了阅读的能力,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尤其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的能力。小学四年级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已初步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他们处于生长发育的萌芽阶段,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
生理、心理都在不断的酝酿而走向我们说的成熟。
在学完“蚁国英雄”再学习“生命桥”这篇课文时,学生已经能初步感受动物之间的这种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在学习方法上,他们基本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能将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来,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但是,学生对羚羊这类哺乳动物的实际生活习性和良好的群体精神缺乏了解,因此会理解的不够全面,这都将影响着他们的阅读和感悟。教学中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去阅读,去发现、去感悟。要努力营造氛围,使用多媒体动画的方式把学生带入情境,从而实现文本与学生的交流。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本篇课文是安排在四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组中,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字,词、句、段并了解课文的重点句段及中心思想,培养学生们感悟的能力,理解羚羊们可贵的合作与奉献精神。基于对教材概括性分析中年级学生阅读教学和识字教学的要求以及四年级学生基本上具备了阅读的能力,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尤其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的能力,依据三个维度确立了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3.情感目标:凭借对课文朗读感悟,感受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感悟文中羚羊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难点: 理解老羚羊用生命作桥墩的自我牺牲的过程,理解“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的含义。
(设计意图: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是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
根据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能力、心理、把文章的内容进行挑选整合,制定出适合四年级学情的目标: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目标。学生在学会字,词并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知识目标及能力目标都达成之后最终达成情感目标,使教学过程的三方面的进行互相渗透,螺旋上升。)
四、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学中通过读,议、思、让学生品味作者的心情,体验文中的情景。启发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感悟,表达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文本进行对话。体现了《语文课标标准》“自主研究”、“自我感悟”、学生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教学理念。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阅读,通过启发想象,语言的描述,动画演示、感情的诵读等方法引导学生潜心品读,会文入情。本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以文本凭借出发,历练语言,同时让学生自主建构,朗读表征。不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理性色彩浓烈的概念要求,而是因势利导,把感情的迸发建立在学生表征自身的独特发现上。“感情朗读”水到渠成,天然无痕,真正地实现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从而也保护了学生独特的体验。
基于以上考虑,我在设计中力求做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一)以读代讲
学生自己选择喜爱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文章中最令你感动的,并在空白处适当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这里设计在课文空白处做批注,实际上是给学生一个直接跟作品与作者对话的机会,同时也把学生推进探索与创造的过程中。
(二)举一反三,迁移延伸
在学习“蚁国英雄”这个故事时,学生就已经总结出了学习的方法:初读感知文章内容,精读深入理解感悟,感情朗读表达情感。这时学习“生命桥”,学生就能把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迁移运用,从而激活大脑中储存的以有的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自主合作,持续探究
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教材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质疑,讨论,研究。在学生读过文章画出感人的句子后的交流就是一次平等的对话过程。学生在民主、和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
谐的氛围中大胆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在聆听同学的发言中生成新的观点,真正走上了学习的主导地位。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1、自主合作探究法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学生有探究、获得新体验的需要,有被认可与欣赏的需要,有承担责任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还要开启心灵的窗口,放飞囚禁的情愫。
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独到的见解与思维能力,在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潜能。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解放学生的身心,教学才会有源头活水喷涌而出。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教材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质疑,讨论,研究。在学生读过文章画出感人的句子后的交流就是一次平等的对话过程。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大胆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在聆听同学的发言中生成新的观点,真正走上了学习的主导地位。2.举一反三,迁移延伸法
迁移是发明创造的核心,也是心理学的一大贡献。在学习“蚁国英雄”这个故事时,学生就已经总结出了学习的方法:初读感知文章内容,精读深入理解感悟,感情朗读表达情感。这时学习“生命桥”,学生就能把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迁移运用,从而激活大脑中储存的以有的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学生在课内习得的策略又将推动课外阅读学习活动的开展。使语文教学走向生活,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有限的课堂延伸到无限的生活实践中,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以读代讲法
以多样化的朗读渲染真挚的情感。在学生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则是学生直接抒发情感的最佳时机。老羚羊用生命的死亡架起一座座生命之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过悬崖以求得生存那悲壮神圣的场面出现在学生眼前的时候,怎么能不为之动容呢?老羚羊以生命的坠落换取了年轻的羚羊的重生,这是何等的从容、令人震惊呀!年轻羚羊那种一心想着别人,心中装着他人的可贵的团结精神是多么令人佩服呀!在指名读、齐读、引读、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
小组读、以及听、评、想中,学生的心与那些命运坎坷的羚羊连在了一起,他们不禁为人类的残酷举动而感到鄙弃,发出强烈的控诉。
六、教学过程
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发展。本节课采用以读代讲法的教学方法,并努力建构以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与探究中朝着预期的目标迈进。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一)学习字词,设置悬念
1.(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用心学习了“蚁国英雄”,熊熊烈火中,小小的蚂蚁抱成一团,宁死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谱写了一曲生命的壮歌。今天这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个故事——(板书课题:“生命桥”)。
2.指名读,齐读。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问:“生命桥”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为什么叫生命桥?把什么比作了生命桥?课题为什么加引号?)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和兴趣是很重要的。所以在上课之初设计了“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的问题,激起学生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欲望,对下面教学解决疑问做了铺垫,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解决问题。使教学充满活力,而不是老师提问题让学生去回答问题。)
3.(过渡)课后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生字你会读吗?读时要注意些什么?(眼花缭乱 坠入 秩序井然 桥墩 猛蹬一下 目瞪口呆)
4.(指名读)纠音(“坠”是翘舌音,“蹬”是后鼻音等)。“瞪”、“蹬”,在字形上有什么不同?“足字旁”跟什么有关?“目字旁”呢?谁能演示一下“蹬”这个动作?
5.(过渡)见过桥墩吗?桥墩有什么作用?
6.老师画一幅画,你来猜这是什么?(板画悬崖图)“悬崖”让你想到了什么?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
7.总结:是啊,多高多陡的悬崖啊!别说跳过去,就是看一眼也会腿脚发软的。可故事就在这儿发生了:有一天,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感到了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这群身处绝境的羚羊前面是悬崖绝壁、万丈深渊,后面是狩猎追兵,它们的命运会怎么样呢?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除了辨析易错的字音、字形之外,还通过说作用,做动作。猜画面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了几个和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词,并利用“悬崖”一词设计了悬崖十足的故事开头,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欲望,为下面课文的进一步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潜心品读,迁移学法 ● 交流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按照学习“蚁国英雄”的学习方法,自己选择喜爱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文章中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或词语,并在空白出适当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不懂的地方可以在书旁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谁能描述一下文章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小结 :通过你们的描述,老师的眼里呈现出了这几幅画面:羚羊分群、羚羊试跳、群羚飞渡。
(设计意图:边读边想象,将语言文字还原为鲜活的画面,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小结时的寥寥数语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理清层次。)
4.合作探究:(多媒体展示)自学提示:(作者从三个画面写出了羚羊的团结合作与勇于献身的精神,读1-3节,边读边思考,羚羊的团结合作与勇于献身的精神体现在哪里?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画出有关的句子和词语。再说说感受,试着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5.假设学生问题(几分钟内,羚羊们为什么分成了两类?为什么老羚羊朝年轻羚羊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走了出来,而其它羚羊不走出来呢?老羚羊会说些什么呢?老.羚羊跃起的高度为什么比年轻羚羊低呢?为什么要“紧跟”?为什么“高度还要低一些”?)
6.小组讨论交流。
重点做如下引导:
7.还有哪些震撼感动你的地方?是什么原因震撼感动了你?(“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我们都听的出来你的感动,你愿意把你的感受用朗读的方式与同学分享吗?(指名读,齐读。)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
8.假如让那“几分钟”延长,再多些时间让这些羚羊话别,他们分别会说些什么呢?
9.总结:短短的几分钟,羚羊们已经想好了逃生的决策,体现了它们临危不惧,勇于献身的精神。多么另人感动的一幕,让我们一起带着敬佩之情来读读这一段。(指名读,推荐读,齐读。)
(设计意图: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篇难以理解的文章。这里采用小组合作研究法来学习。合作交流就是学生与教师,文本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促进,通过交流交往,形成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和同学间的良好的人际交往以及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例如: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集体合作。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启发激励下,学生呈现出多向发散的思维状态:例如:几分钟内,为什么羚羊会分成两队?,大胆设疑,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善于表现自己,形成具有个人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 交流第二自然段
1.(过渡)学生默读课文,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想与问题? 假设学生问题:(“刚好”是碰见还是巧合?“一叫一应”他们是说些什么?老羚羊坠入山涧的心情是怎样的?)
2.(出示:老羚羊„„坠入了山涧。)读了这句话,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把你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齐读)3.对于这样的结果,老羚羊自己知道吗?哪里看出老羚羊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刚好”)这里的“刚好”是碰巧、巧合吗?结合“一叫一应”可知这是老羚羊事先安排的结果。)透过这“一叫”“一应”,你仿佛听到它们在说什么?
4.正是有了老羚羊的刚好出现,才有了年轻羚羊的“猛蹬一下”这一猛蹬,蹬出了什么结果?(板书:蹬、落、坠)
5.引读:同样的一次飞跃,因为这一“蹬’,酿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这一蹬,年轻羚羊下坠的身体——(突然升高),这一蹬,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让我们去看看这是多么悲壮的一幕吧!(播放老羚羊下坠的动画)
6.假如你就是这只年轻的羚羊,当你成功跳过悬崖,回头望着老羚羊像一只断翅的鸟,至直地坠入了山涧,你想对老羚羊说什么?
7.你的话语充满了对老羚羊的感激、赞美、敬重之情。年轻羚羊,请你称老羚羊为“您”吧,来,再读一读这段话!(指名读,齐读。)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
8.如果你是这只老羚羊,当你向下坠的过程中,微微抬头一望,望见年轻羚羊成功地站在悬崖边,你又有什么话想对年轻羚羊说?
9.总结:好一只勇于献身的老羚羊,让我们用心去读一读这伟大的壮举吧!(配乐齐读!)
● 交流第三自然段
1.(过渡)“试跳成功!”羚羊群终于找到了解救自己的办法了。于是,山涧上空出现了群羚羊飞渡的壮观景象。默读第3自然段,看看哪些词句触动了你?
2.(出示:没有拥挤„„飞跃。)“秩序井然”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书上的词语回答吗?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羚羊群舍生忘死、从容镇定、团结一致的精神。)
3.(出示:山涧上空„„生命桥。)这是怎样的一道道弧线呢?(课件演示)为什么说这弧线是“生命桥”? 4.分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对“生命桥”的理解,最后小组总结汇报讨论结果。5.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你又有怎样的感受?你想说些什么?(任选一个写一写。)
我想对老羚羊说:“。” 我想对年轻羚羊说:“。” 我想对猎人说:“。”
6.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悲壮的场面,一起感受这伟大二神圣的生命桥吧!(欣赏“群羚飞渡”动画)7.总结:多么惊心动魄的场面啊!同学们,捧起课本,和着音乐,带着自己的感受尽情朗读这段话吧!(自由读后指名读,最后齐读)
(设计意图:以“情”为基调,以“读”为线索,以“品”为核心,首先通过“在这些画面中,„„让你感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在组织交流时,紧扣“刚好”“一叫”“一应”等几处情感色彩最浓的细节描写,通过启发想象。语言描述、动画演示、感情诵读等方法引导学生潜心品读、会文悟情,从而实现人与物的情感共鸣。)
(三)读写结合,深化主题
1.面对此情此景,原文的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我没有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
另一半的方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我更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
——沈石溪《斑羚飞渡》
2.追赶羚羊群的猎人也被深深震撼了。(出示:猎人们„„放下了猎枪。)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位猎人,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
3.学生交流猎人内心的惊讶、感动、忏悔„„教师简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猎人”的身份写话,更具现场感,更有表达欲。学生在以“猎人”的身份进行“自我拷问”的过程中夜唤醒了内心深处对动物的怜爱,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是啊,在死亡威胁面前这群羚羊以自己的智慧、胆识,特别是老羚羊从容镇定、自我牺牲的精神,为人类唱响了一曲悲壮的生命的赞歌!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座悬崖上的生命桥吧,学会友善地关爱一切生灵,友好地呵护每一个生命。
2.播放一段有关羚羊现状的资料,并意味深长地讲述。
(设计意图:播放羚羊的现状的资料,让学生不仅学习书本上的“羚羊”,更要了解生活中的“羚羊”。语文的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不要拘泥于课本,而要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加强了课内外的沟通与融合,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让语文的学习无处不在。)
七、板书设计
生命的壮歌 “生命桥”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我采用了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两座山,用双弧线表示老羚羊,单弧线表示年轻羚羊,向下的箭头表示坠落。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板书运用了简单的线条来表现山崖的陡峭,简洁的语言来诠释文章的主旨,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概括的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八、作业设计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有感情的朗读全文。2.课后把故事讲给家长听,听听并记录家长的想法。
(设计意图:我们语文教学应巩固本课的内容并坚持“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文 教育观,这样的作业加强了课内外的沟通与融合,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语言与精神、心智与情感的高度融合。)
九、设计反思
(一)特色与突破
1.品读课文时我会采用小组合作研究法来学习。合作交流就是学生与教师,文本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促进,通过交流交往,形成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和同学间的良好的人际交往以及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篇难以理解的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解放学生的身心,这样教学源头的活水势必会喷涌而出。
2.在本课第三自然段的最后我设计播放《斑羚飞渡》这一动画来直观地让学生看到老羚羊井然有序、坠入山涧的悲壮画面,学生不自觉地进入到语言文字描述的情境中,势必会在学生心灵上掀起一次次震撼。
3.设计升华主题时让学生以“猎人”的身份写话,更具现场感。学生在以“猎人”的身份进行“自我拷问”的过程中也唤醒了内心深处对动物的怜爱,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为学生架起了一座桥梁,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让文本走进学生心灵,肯定能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以及感受到伟大而圣洁的情感场面。
4.板书的设计运用了简单的线条来表现山崖的陡峭,简洁的语言来诠释文章的主旨,肯定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思维与综合实践的能力。)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
(二)缺憾与不足
1.设计中较多地运用了多媒体,固然能够使得课堂教学更为直观、生动,但这就要求执教者不仅能够熟练使用现代教学设备,还要能够很好地把多媒体课件与课堂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并且能够适时调整学生的关注点。
2.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学习习惯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对于执教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感受与体悟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特点,对这一理念的理解还不够完善,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还需要结合实践操作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对新课程理念有一个更高层次的理解与提升。
2.毕业教学设计的完成对于我的综合知识与能力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和考验,在原有基础上也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与提高,特别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设计方案的思考等方面。
第二篇:生命桥
《生命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句子: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理解老羚羊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献身精神。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两个难句的含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献身精神。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质疑激趣。
1、板书:桥。对于桥大家一定不陌生吧!都见过什么桥?指名说。
2、今天老师要向同学们介绍一座桥,一座没有钢筋水泥的桥,但却是一座无比神圣的桥,一座令人震憾的桥,它就是生命桥。板书:生命
3、齐读,再读。“生命桥”
4、读了两遍后,心里一定有许多的疑问吧?(暂且保留)
二、初读感知。
1、看,(出示斑羚图片)这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它们善于奔跑,具有高超的跳跃技巧,然而此刻——后面有猎人的追捕,前面是悬崖,尽管它们有高超的跳跃能力,也无法跳过那么宽的山涧,它们面临着——(面临着绝境,面临着死亡的危险)。
2、故事就从这里开始,来,打开书,带着刚才的疑问自由读课文。
三、深入文本,悟情明理。
1、读完课文,你此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能用一个词来说说吗?
2、一个故事,一段文字,带给我们的是震撼,是感动,是泪水„„而亲眼目睹这一切,亲身经历这个故事的猎人,他们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
⑴指名读。“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课件出示)
⑵齐读。
3、到底是怎样的情景让那些以捕杀动物为生的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呢?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那些令人感动的情景找出来,说一说它为什么令人感动。可以在旁边作出标注,也可以互相讨论。
4、汇报交流:
A、“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课件出示)是怎样的奇迹呢?
这震撼人心的一幕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1)“刚好”感受老羚羊估算之巧,感受奇迹。
(2)“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引导要点:鸟儿没有了翅膀就等于没有了生命,此刻老羚羊就像断翅的鸟,他为子孙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看到老羚羊这样,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伤心、紧张、敬佩、赞叹„„)通过朗读来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这样一种结果,老羚羊想过了吗?哪里看出老羚羊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品读重点词“刚好”)
(3)为什么老羚羊会坠入山涧呢?指名读“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
引导要点:从“猛蹬”看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用力,不这么用力行吗? 如果你是这只年轻的羚羊,这一脚蹬下去,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高兴、感激、悲伤„„)
(4)是的,对于年轻羚羊而言,尽管它不忍,尽管它痛苦,但是它依然要猛蹬一下。它要把这种悲痛化作一种力量啊。(5)把你的感受带进去再读一读。
(6)老羚羊很伟大,它原本可以跃的更高,尽最大的力也许可以落到对面的悬崖边,但它没有这样做,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都感受到老羚羊可贵的献身精神吗?(相机板书:勇于献身)
(7)教师小结:这是一只多么伟大的老羚羊,它用自己的死换来年轻羚羊的生。
他的献身精神,它对死的无怨无悔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5、仅仅是读着这一段文字,我们的心都被震撼了,你们说亲眼目睹这一切的猎人们会无动于衷吗?不,不能。
——是啊!即使铁石心肠也不忍心去伤害这可敬可佩的生灵。
6、其实令人感动的情景还有。我们接着交流。B、“试跳成功!紧接着„„”(课件出示)自由朗读,能讲讲它令人感动的地方吗? ⑴“试跳成功!”令人感动。因为是试跳,没有足够的把握,它也有牺牲的可能。
⑵指名读“试跳成功!”。因为有了它们的试跳,才给后面的羚羊以勇气和力量。
C、“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令人感动,联系上文,羚羊当时处境怎样?(有一个狩猎队„„)面对猎人的追捕,越在后面跳的羚羊越危险,谁能通过朗读再现那秩序井然的场面。
(1)他们为什么能做到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呢?(课件出示)因为羚羊心中想着他人,心中想着集体,他们身上可贵的献身精神和团结的精神,多么令人感动!把我们的感受带进去一齐读。(板书:团结协作)
(2)教师小结:面对枪口羚羊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面对死亡那么从容,那么镇定。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是因为(出示课件——),这让他们怎能不放下猎枪呢?
7、随着一对对羚羊的腾空跃起,“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课件出示)(1)没学课文时,我们不知道生命桥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桥,现在你明白了吗?你愿意把这座桥画下来吗?就在课本93页的插图上画。可以在小组内交流讨论。(2)(课件出示)交流、品读重点句:“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说“弧线”(展示学生画的弧线,让学生陈述理由。)点评参考:
△这是年轻羚羊成功逃生的弧线。
△这是一条死亡的弧线,怎么会是生命桥呢?
△仅仅是一条吗?是的,那是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每一只年轻羚羊的生都伴随着一只老羚羊的死。
这座奇特的桥,为什么叫生命桥呢?(3)老羚羊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作桥墩,为年轻羚羊架起生命之桥,年轻羚羊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4)如果没有老羚羊那一刹那的支撑,年轻羚羊哪能完成第二次飞跃而获得新生。
(5)(出示课件)如果我们要给桥涂上颜色,你认为要涂上什么颜色呢?这桥上洒下了老羚羊的一腔热血。(涂上颜色)(6)现在你对 “生命桥”是否有新的理解,生命桥的真正内涵是什么?
一只只老羚羊都甘愿牺牲自己,用自己的生命给年轻羚羊架起一座座生命的桥梁,让一只只年轻羚羊逃脱死亡,求得生存。这是一座座真正的生命桥。所以,我们要为它加上引号。(板书:“”)
(7)是啊,那情景是何等地神圣!想看一看这一幅场景吗?动画演示
多么神圣的情景啊!让我们再次走近这座生命桥,去见证生命的顽强。(引读第三自然段。)
(8)小结:多么深情的朗读,现在你还觉得这座生命桥仅仅架在悬崖之间吗? 那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桥,是用老羚羊的血肉之躯架起的。它不仅仅闪现在我们眼前, 架在悬崖之间,更应刻在我们的心上。让我们永远铭记这座——生命桥(齐读课题)
三、总结提升,回归主题 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我们在震撼与感动的同时,还应该有深深地思索——(老羚羊牺牲了,这一切是谁造成的?),热爱动物,热爱生命吧!让我们一起听听本文作者沈石溪先生写这篇文章时的真实想法吧!(出示课件:)
我们人类应该尊重动物特有的生存方式,并更多地关爱它们,为它们创造自由的环境。可以这样说,我是为生命而写作。
我们能做到吗?我们都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
老羚羊为我们谱写了一曲生命的壮歌,(板书:生命的壮歌)带给了我们许多震
撼。(播放音乐)让我们怀着对它们的关爱之情来读课题——生命的壮歌,让我们怀着对它们崇敬之情来读——生命的壮歌,让我们歌颂它们谱写的这曲——生命的壮歌。
神奇的大自然赐予了万物生命的力量,几乎每一种生物他们都曾经顽强的活着。老师相信,一曲《爱满人间》将伴随我们永远牢记————“关注生命,珍爱生命!”
四、布置作业
老羚羊,我想对你说„„
年轻羚羊,我想对你说„„
猎人伯伯,我想对你说„„
我想对自己说„„
要求:选择其中一个接下去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生命的壮歌
勇于献身
“生命桥”
团结协作
第三篇:生命桥
《生命桥》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意思。
2、感悟课文,感受羚羊团结协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3、懂得生命是宝贵的,要尊重每一个生命。
教学重难点:感悟课文,感受羚羊团结协作、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生命的壮歌》第一个小故事,认识了肝胆俱裂也要也不放弃自己岗位的蚁国英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另一个小故事《生命桥》。
板书课题:“生命桥”
二、感悟生命
1、老师检查预习:
出示生字墩、坠、蹬、瞪;词语:眼花缭乱、目瞪口呆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你们现在的感受是什么?亲眼目睹这一切,亲身经历这个故事的猎人,他们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快速默读课文。
⑴指名说。出示幻灯:“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⑵检查预习:理解“目瞪口呆”,可以用动作来表示,然后用朗读来表示。板书“全部活捉、放下猎枪”。
⒊(过渡)到底是怎样的情景让那些以捕杀动物为生的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呢?
⒋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那些令人感动的情景找出来,并想一想它为什么令人感动。
⒌最感动你的是那个情景?出示幻灯。“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指名读。说说它为什么令你感动。
⑴抓住“猛蹬一下”谈自己的感受。你愿意再读一读吗?
⑵把你的感受带进去再读一读。
⑶看看他是怎么描写这老羚羊的?抓住比喻句(断翅的鸟)
⑷望着这只年轻的羚羊越到了悬崖的对面,而这只老羚羊笔直地、默默无声地坠入了山涧,你的心情怎样?心里怎么想的?
⑸这是一只怎样的老羚羊?教师小结:这是一只多么伟大的老羚羊,它用自己的死换来年轻羚羊的生。他的献身精神,它对死的无所畏惧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⒍ 看到这悲壮的一幕,我们的心都被震撼了,你们说亲眼目睹这一切的猎人们会无动于衷吗?
⑴再次出示幻灯:“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齐读。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是因为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就是文中的“奇迹”。就在大家都以为年轻羚羊要坠下山涧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老羚羊———这“奇迹”让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猎人们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呢?————是啊!即使铁石心肠也不忍心伤害这可敬可佩的生灵。
⑵猎人被感动了,我们被感动了,你们愿意通过自己的朗读让在场的老师也受到感动吗?指名朗读、齐读。
⒎其实令人感动的情景还有。指名读。出示幻灯。“试跳成功!紧接着„„” 自由朗读,能讲讲它令人感动的地方吗?
⑴“试跳成功!”令人感动。因为是试跳,没有足够的把握,它也有牺牲的可能。
⑵指名读试跳。因为有了它们的试跳,才给后面的羚羊以勇气和力量。⑶ “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令人感动,联系上文,羚羊当时处境怎样?(有一个狩猎队„„)面对猎人的追捕,越在后面跳的羚羊越危险,谁能通过朗读再现那秩序井然的场面。
⑷他们为什么能做到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呢?
这是一群怎样的羚羊?(上黑板板书)把我们的感受带进去一齐读。
8.面对枪口羚羊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面对死亡那么从容,那么镇定。随着一对对羚羊的腾空跃起,“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出示幻灯,自由朗读。
(1)跟老师一起画一画这座生命桥。
(2)原来这座奇特的桥并不是真正的生命桥,因而需要在生命桥加引号,但就是这座桥却比任何一座桥都要神圣。
(3)这座奇特的桥,为什么被称作“生命桥”?(指名回答)师生共同小结:它虽然只是——但是,这座桥是以——为桥墩,这座桥以—— 托起——,这是一座——的桥!这是一座——的桥!(再齐读这一句)
(4)如此神圣、悲壮的场面,怎能不令人感动,怪不得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猎枪,让我们带着这份神圣再读读这一段。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不再是转瞬即逝的弧线,而是以老羚羊的死亡做桥墩的生命桥,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生命的壮歌”。
9.学完课文你们最想说的话是——
三、尊重生命
1.我们在震撼与感动的同时,还应该有深深地思索————(老羚羊牺牲了,这一切是谁造成的?)让我们看看本文作者沈石溪写这篇文章时的真实想法吧!
出示幻灯:我们人类应该尊重动物特有的生存方式,并更多地关爱它们,为它们创造自由的环境。可以这样说,我是为生命而写作。(齐读)
2.勇敢破冰的天鹅告诉我们生命的可贵,肝胆俱裂也不放弃岗位的蚂蚁告诉我们生命的可贵,英勇赴死的老羚羊更告诉我们生命的可贵!生命是宝贵的,生命是神圣的,同学们,让我们善待这世界上所有的生命吧!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这份敬意再次朗读——《生命桥》,相信同学们一定有不同的感受。
四、作业布置
1、是不是所有的羚羊都能跳跃成功,是不是这群羚羊正好是偶数,老师可以告诉你们,不是的,到最后还剩下一只孤零零的老羚羊,这只老羚羊的命运如何呢?同学们可以课后阅读沈石溪的《斑羚飞渡》。
2、也可以选择第二个作业:写一份建议书,建议人们不要随意捕杀动物。
第四篇:蔡高泉 先进事迹
蔡高泉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蔡高泉,男,中共党员,大学文化。94年7月至今在南湖中心初中任教,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自2003年1月兼职东港区地震观测网点观测员以来,做到风雨无阻,始终如一地做好观测数据的记录、分析、上报,确保了观测数据连续、准确、翔实可靠。在担任学校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在地震科普教育、宣传和防震减灾的方面,取得了好的成绩,受到了好评。
一、政治思想表现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努力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心国内外政治时事。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勤奋上进、求真务实,以诚待人、乐于助人。做到处处从大局出发,为集体着想,任劳任怨,踏实肯干,责任心强。
二、主要工作表现
日照市东港区南湖地震观测点条件简陋。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观测点不断改善观测条件,观测质量不断提高。作为一名基层观测员,历经风雨,更明白自己所担负的责任,面对困难、挫折,没有退却,知难而上,出色地完成了上级领导交给的观测任务。
1.忠于职守,务实肯干,扎实有效地做好地震观测点的工作
作为一名基层观测员是很光荣的,也必然有一种责任和压力。我很珍惜这个学习锻炼的机会。夏天热去观测,冬天冷也不在乎。春夏秋冬,年复一年,定时测量、及时科学的记录、分析、上报观测数据资料,其中的酸甜苦辣感触颇深。
2007年的夏天,连续几天高温后,有一天早晨下起大雨,风呼呼地刮。到观测时间了,拿了把伞,我冲进雨里。刚出胡同口,伞刮折了,硬硬的雨点儿砸在头上。脸上,脚底下到处是水,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平时走惯了的路,今儿不知怎么走好了。“哪有什么地震,今儿别去了,雨停了再说吧。”我转身往回走,刚走两三步,不知怎么搞的,摔倒了。爬起来,见自己全身都往下淌水,气不打一处来,“我 1 还不信这个邪!不回去了!”我捡起折坏了的雨伞,犹豫了一下,撇了,一瘸一拐地向前走。“就当我在战天斗地,是男人,走。”我给自己鼓劲。哆哆嗦嗦的测完数据,记在心里,这时又自我感觉象英雄一样地往回走。
这一折腾,几年不曾感冒的人,晚上发起了高烧,一夜未眠。随后连着打了五个吊瓶。妻子埋怨我傻,三百多块钱没人给报销……,我无话可说。但我心里明白,领导布置的工作就该好好干!第二天,照常去测量。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天塌地陷一样震撼了我们。那一批一批的死难者,一个又一个伤残儿童的孤独眼神,一排一排再无人背起的书包……让人心碎,又一次次警示着我——你也在做地震监测,今后,更要认真仔细!我深深地明白了——自己一日日单调的测量,一次次平常的记录,关系重大,非同儿戏。
从此,我更加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服从和服务于工作大局,克服不足,迎难而进。越是天气不好、气温异常,越能及时观测,加密观测,实时上报。同时,我注意干中学,学中干,学习地震常识,科学分析数据资料,自觉规范观测行为。参与观测网点建设,协助区教育局、学校建立网站,充实网页内容,做到无怨无悔,任劳任怨,七年如一日,圆满完成领导交给的数据观测任务。
2.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地震教育,宣传避震、地震自救互救知识,举办逃生演练等活动,努力提高广大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1)开展防震减灾教育活动。每年的“国际防震减灾日”及相关活动,都邀请区地震局领导,举办地震防护知识讲座。专家结合大量实例(汶川大地震,唐山大地震),向师生讲解地震基本概念、地震灾害、监测预报、震害防御等知识,重点介绍了如何避免、减轻地震灾害,正确自救互救。全校师生对地震知识有了深刻认识。
(2)大张旗鼓地宣传防震减灾知识。5.12汶川地震周年纪念日,通过挂图、展板、发放资料、播放光碟、咨询等形式,利用校广播站、黑板报、科技橱窗等阵地,举办汶川、唐山地震图片展,举行汶川地震诗歌朗诵会、手抄报比赛,进行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举行了大讨论“地震来了,我该怎样做”等活动。前一段时间,海地大地震发生,我又及时做了补充宣传,使师生时刻绷紧防震减灾这根弦。
2(3)开展避震、地震自救互救、逃生演练活动,提高师生防震应急能力。5.12地震纪念日,我校进行了避震、地震自救互救、逃生演练活动。此次活动,我们邀请了区地震局、教育局领导现场指导观摩。活动有一千多师生参加,规模之大,效果之好,演练之成功,超出了我们的预想。活动的成功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师生防震减灾能力,较好地完成了“一月一小练,一学期一大练”的应急演练规划。
3、组织成立学生防震减灾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活动,让防震知识扎根校园,开花结果
为进一步搞好防震减灾宣传,吸引更多的师生加入到防震减灾宣传队伍中来,我们组织成立了学校地震活动研讨兴趣小组,每学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老师讲解地震成因、地震预防等知识。师生共同征集散在民间的地震故事,小常识,进行交流。指导学生收集土办法、老办法观测,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观测的积极性。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定期或不定期地安排兴趣小组到观测点进行科学观测记录,提高同学们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为防震减灾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组织开展全体师生参加各种类型的防震减灾竞赛活动,有好多同学取得了较好的名次,获得了表彰和奖励。活动的开展,取得了实效,真正达到了让防震知识扎根校园,开花结果。
4、积极参与地震观测网点间的工作交流,开拓眼界、开创新的工作思路
积极参加区地震局、教育局举行的地震观测知识的有关培训,严格遵守《观测点日常管理工作制度》、《地震速报制度》,对照《地震观测规范》和《观测资料评分标准》,进行观测资料的处理和分析,养成多年如一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为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尽心尽力,贡献力量。同时,积极参与地震观测网点间的工作交流。做到多与其他观测点老师进行工作交流, 以开拓眼界、取长补短,丰富和完善新的工作思路,共同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全力推进全区地震的群测群防和防震减灾工作。观测点工作点点滴滴,多而琐碎。我要用一颗平常心,始终如一的干好每件事,尽职尽责。
第五篇:感恩老师点评稿
《感恩老师》主题班会评课稿
通过聆听杨海芹老师的《感恩老师》的主题班会,整个活动过程体现了对学生心灵、情感的点拨和对学生爱的培养和教育。
一、课前准备充分
从整堂班会课的过程可以看出,杨老师在上这节班会课之前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不仅有视频、图片,还在课前给学生教歌曲《老师你好》、《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等等
二、课堂设计巧妙,构思独特
在我们二年级一共听了六节感恩老师的主题班会,杨老师的这节班会让我感觉与其他几节的班会不太一样,杨老师的班会设计巧妙,构思独特。在这节课的开始让学生细细看图片,说一说老师都在忙什么,从而引出这节课的主题《感恩老师》。
三、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展示
这一节班会课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还有学生参与主动,展示积极。这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来说,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的作用。如通过看图片让学生说,通过看《感动中国》谭秋千老师的视频,让学生说自己的感受,还有在最后“老师,我想对你说”这一环节,这些都能体现出学生的主动参与,说明杨老师在这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情境设置真实、有效
这节课,杨老师创设了多个真实、有效的情境:如观看的图片、观看的视频、还有不尊重老师的一些图片,这些都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比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让学生加深对《感恩老师》这一主题的印象。
五、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有层次性
本节班会活动表现形式丰富,有视频,图片、诗歌朗诵、合唱歌曲等,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这些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在整个过程的安排上都比较有层次性,通过一层一层的引导,让学生深刻体会老师的伟大,从而让学生知道要感恩老师。
六、课外延伸富有教育意义
杨老师在班会课最后提出了一个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在生活中,我们除了要感恩我们的老师,我们还要感恩谁”在这个问题上学生都能踊跃的站起来说,最后老师总结说我们除了要感恩老师,还要感恩爸爸妈妈、祖国、社会、、、、、、让学生要心怀感恩,充分的达到了教育意义。
七、教师的点评比较及时到位
杨老师在整堂班会课上只要学生能够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杨老师都能给予及时的点评和鼓励,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当然,正如我自己上课一样,这节班会课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我觉得杨老师在让学生讨论以前有哪些不尊重老师的行为时给学生给的时间有点短,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讨论,从而能够更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