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工具观察教案

时间:2019-05-12 17:30: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借助工具观察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借助工具观察教案》。

第一篇:借助工具观察教案

借助工具观察(拼音)(贴条)

教学目标

1.通过做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动,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2.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功能。3.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难点: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课前准备:

1.放大镜43个、简易显微镜43个、听诊器23个。

2、学习用具(文具盒:铅笔、小尺、橡皮),放在笔槽里。

3、课前洗干净手。课前游戏:《左手右手》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前:今天,咱们的教室里来了一位新朋友,瞧,它是——名侦探柯南!大家喜欢他吗?(喜欢)那一起和他打个招呼吧!(学生与动画人物打招呼,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好奇你们为什么那么喜欢柯南啊?(因为他很厉害,会破案)出示图片(柯南手里拿着放大镜),你看柯南手里拿的是什么呀?(放大镜)他为啥总要拿着放大镜呢?(放大镜可以把物体放大,柯南要破案,破案就需要找出蛛丝马迹,根据坏人在现场留下的痕迹来破案)哦!原来柯南善于借助工具来寻找帮助破案的蛛丝马迹!

1、前两天,柯南委托老师在我们班的小朋友中,帮他找一名小助理,帮助他查案。你们相当他的小助理吗?(想)我看到小朋友们一脸的期待,跃跃欲试呢!

2、柯南的小助理不是谁都可以当的,必须要有一定的本领的。那你觉得柯南的小助理,必须具备哪些本领?(会观察、会思考)对,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今天这节课老师重点要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是善于观察的。(贴出课题中的“观察”两个字)

3、在上两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可以用用到哪些感官来观察?(板贴:感官 眼睛 耳朵 鼻子 手)

二、观察指纹,初步体验观察工具的作用

(一)直接观察,激趣质疑(无工具)

1、师伸出手指,指一指,手指的最上面一节有什么?要观察指纹适合用哪个感官?(眼睛)

2、请小朋友们伸出食指,用眼睛仔细观察指纹。

3、学生观察

4、交流:说说你的指纹是什么样的?(一圈一圈的螺纹或一条一条的纹路;像线一样)

5、你真会观察!

(二)自主观察,深入学习(借助工具)

1、学习使用放大镜(擦干净放大镜镜片)(1)想不想看得更清楚一些?

(2)可以借助什么工具?(板贴图片)放大镜有什么作用?谁知道它的使用方法?(请生演示放大镜,如果不对,再请生示范。)

(3)师总结并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边说边演示:手不动,从下向上移动放大镜,直到看到最清楚的指纹为止。)(借助实物投影)友情提醒大家:不能使用放大镜看太阳,会使眼睛被强烈的阳光灼伤,甚至弄瞎。

(4)生取放大镜。柯南给小朋友们准备了放大镜。请大家从托盘的信封里把它拿出来,信纸放在托盘里。

2、用放大镜观察指纹

(1)请小朋友们观察食指指纹,把观察到的指纹记在心中,然后和《科学活动手册》第6页上的三种指纹对照,看看自己的指纹属于哪一种?在它的下面打上√。(注意不要用手摸镜片)(课件出示三种指纹,先不出示名称,出示号数)(不可以把眼睛贴在镜片上观察,如果用这种方式去看太阳,严重时会把眼睛弄瞎呢!)(2)学生翻到《科学活动手册》第6页;

(3)汇报交流:通过用放大镜观察,发现你的指纹是怎样的?属于哪一种?(学生说到哪一种,教师就介绍那一种指纹)①斗形纹:同心圆形,看上去像水中漩涡。②箕形纹:文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③弓形纹:有的纹形像弓一样。

(4)还有其他不一样的指纹吗?(有的话请他去黑板上画,不会画,能描述一下吗?)你们观察得真仔细!(5)用放大镜观察指纹有什么作用?对,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看得更清楚,它是一种观察工具。(贴出:观察工具)

(三)合作观察,探究学习

1、有没有比放大镜看得更清楚的工具?(学生如果说到望远镜、显微镜等就先介绍)

2、显微镜柯南也给小朋友们准备好了,请从抽屉里取出2号信封并打开,信封放在座位左上角。

3、认识简易显微镜

师通过投影演示介绍简易显微镜的各个部位。(先介绍构造,再发工具)(1)灯光:灯光不能直射眼睛,也不要对着他人;(2)开关:向上调节打开灯光,调至中间关闭灯光;(3)镜头:放观察物的地方;

(4)观察孔:观察的时候要把眼睛贴在上面;(5)镜筒:慢慢向上拉。

4、学习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分解动作)(每一步拍照片)

(1)打开灯;

(2)镜头紧贴观察物;(3)眼睛紧贴观察孔;(4)调节镜筒,直到清晰。

(5)旁边气泡提醒:灯光不要对着他人。

5、下面请小助手们用显微镜观察食指指纹,看看与只用眼睛和借助放大镜观察时又有什么不同。指纹观察好了,也可再用它观察一下我们的衣服、纸、桌面等等,看看会有什么神奇的发现!

6、学生观察

7、交流、汇报:

(1)你用显微镜观察指纹看到了什么?(生:线越来越粗,还看到一些小点。师:表扬你,你有一双火眼金睛,掌声送给他。生:看不出属于哪种指纹了,只看到一部分。师:为什么?生:放大了。师:说明简易显微镜把指纹放得更大了,更清楚了。)(变大,变得多大?)(2)有没有看其他的?你看到了什么?

(四)对比观察,总结升华

师:刚刚我们使用了肉眼、柯南提供的放大镜和简易显微镜这三种方法观察了指纹!谁能说说用这三种方法观察到的大拇指有什么不同呢?(出示三种方法图片和它们观察到的指纹图片)(生讨论)(谁比谁清楚)

生1:纹路越来越清晰,凹凸程度越来越大。

生2:放大镜比眼睛直接看清楚,简易显微镜比放大镜看得清楚。

师:原来借助工具可以观察得更清楚啊!所以我们要学会借助工具观察。(补充完课题)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师:还有哪些观察工具可以让我们看得更远?

生:望远镜(远)、天文望远镜、汽车后视镜、显微镜(清楚)师:小朋友们知道的真多!

三、借助听诊器,听得更真切

1、刚才老师了解了同学们用眼睛观察的能力,都很棒!但不知同学们用耳朵灵不灵?接下来,老师要来考一考你们耳朵观察的能力。

2、(播放心跳视频)问:你听到了什么?在生活正常状态下,你能听得见小伙伴和自己的心跳声吗?

3、那怎样才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呢?(耳朵侧着听,用听诊器听)(今天,在没有跑的情况下,有什么办法听?)

(一)直接听音,触动听觉

1、直接用耳朵听的话,贴哪儿听?(让学生指一指,演示一下)(左边还是右边?)

2、请大家两两合作贴着听一听。

3、有刚才听得清楚吗?怎么办?

4、还可以借助听诊器。(板贴图片)

(二)借助工具听音,深入助听

1、在哪里见过?怎么用?

2、教师演示使用听诊器的方法:金属耳管应向前倾斜,将耳管戴入外耳道,使耳窦与耳道紧密闭合。将胸件正面(白色一面)靠在胸部靠左下方人体心脏部位,注意不要隔着衣服听。听的时候能不能讲话?(不能)要注意保持安静。听筒不随便移动。(屏幕出示图片及气泡提示,读一读)

3、柯南还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件观察工具,请一号小助手从抽屉里取出3号信封并打开,信封放在座位左上角。它是——听诊器。

3、学生互听

4、交流汇报: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生:沙沙声;师:这是衣服摩擦的声音也是听觉扩大的例子。生:咚哒声;师:表扬你!你的耳朵真灵敏。)

(三)对比听音,发现区别

1、分享你的感受,用耳朵听和用听诊器听有什么不同?(生:耳朵听(微弱的咚咚声);听诊器(声音很有清晰,是咚哒声)师: 是啊!工具可以帮助人们听得更真切,大大延伸了人的听觉功能呢。)

2、听诊器作为一个工具,它帮助了哪个感觉器官?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对于听觉正常的人来说,用耳朵和听诊器可以听见;对于听力有障碍的人,他们要借助什么工具听得更清楚?(借助助听器。(板贴))

2、助听器能够将声音放大,让听力有障碍的人听得更清楚。

四、认识各种观察工具

1、借助放大镜、简易显微镜我们可以看得更清楚,借助听诊器、助听器可以听得更清楚。那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观察工具帮助这两个感官观察?(皮肤和鼻子)(生看图讨论)皮肤、鼻子可以用来干什么?

2、认识盲杖

(1)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你能发明什么帮助他们走路呢?(小棍、拐杖)

(2)盲人使用的拐杖被称为盲杖,(课件出示)盲人借助它触摸物体,判断是否有障碍物。有了它,盲人再也不会摔跤啦!

3、认识温度计

(1)平常发烧,自己会怎么做?(用手摸额头)(2)能确定有多热吗?

(3)出示温度计。有了它,妈妈能又快又准地测出我们的体温。

4、认识酒精测试仪

(1)要知道一个人有没有喝酒,有什么办法?(用鼻子闻)

(2)那警察要知道一个人有没有酒驾,有什么办法?(板贴酒精测试仪)警察叔叔让司机对着吸管呼一口气,酒精测试仪马上能测出准确的数据。

五、完成作业,及时巩固(有无时间)现学现做,看谁记得牢,认识的观察工具最多。

师:跟老师一起试着读题,先说一说图片,再自己用线练一练,最后说说理由。

六、结合板书,总结升华

今天,老师观察了同学们借助工具观察的能力,通过观察发现小朋友们观察能力都很强,都有可能成为柯南的小助手。但一开始同学们都说了,要当柯南的小助手,除了善于用感官观察,还要会用大脑思考。小朋友们是否善于用脑思考,下一节课老师将继续来进行这方面能力的考核。大家有信心通过老师第二轮的考核吗?老师很期待哦!

第二篇:借助工具观察--j教学设计修改1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

《6.借助工具观察》教学设计

大连金普新区松林小学

王丽燕

教情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中的第三课《借助工具观察》。本节课是学生认识感官、了解各种感官功能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当我们直接用感官观察不能解决问题时,借助工具观察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本节课从学生发现用肉眼和放大工具看到了不一样的拇指纹路,用耳朵和借助听诊器听到不同的声音后,引发出他们对不同观察工具浓厚的兴趣,之后让学生拓展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观察工具:了解望远镜、显微镜和汽车后视镜延伸了人的视觉功能;盲杖延伸了盲人的触觉功能;助听器延伸了听力障碍者的听觉功能等等。教学目标:

1、通过做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动,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的细节。

2、通过阅读图片资料,了解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的作用。

3、意识观察工具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以及观察工具给人们带来了便利。

教学重点:

知道使用观察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的细节。教学难点:

会正确使用放大镜、显微镜、听诊器。教学准备:

大拇指、放大镜、听诊器、记录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感官来观察周围事物,想一想,如果你走入这片森林,你会用到哪些感官去观察,有什么发现?(生回忆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官可以观察周围世界。)

2、同学们说得都很棒,我们通常是用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官直接来观察事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观察。

二、活动体验----------认识放大镜的作用

1、师:我们来一起观察左手的大拇指指纹,边观察边记录指纹的样子。

(1)说一说,你看到的指纹是什么样子的?(生答)(2)师:指纹那么细,我们有什么办法看得更清楚呢?

(3)师:谁知道怎样使用放大镜?(生答并演示,教师演示提醒学生不能用放大镜看太阳,来回移动放大镜,直到看清楚物体。)

2、小组长领取观察工具——放大镜,开始观察并记录。

3、收拾器材。

4、使用放大镜,你看到的大拇指指纹是什么样的?

5、小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我们借助放大镜观察发现,指纹一般分为这三种,其中像圆圈一样,叫斗形纹。一边开口的,叫做箕形纹,像弓一样的,叫做弓形纹。

6、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大拇指是什么指纹。

7、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发现直接观察和用放大镜比有什么不同吗?

8、有没有一种工具让我们看得更清楚呢?你知道这是什么?怎样使用呢?(课件说明)

9、小组内一人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大拇指一次,时间为2分钟。

10、说一说使用显微镜观察,你又有什么发现。(课件补充)

11、显微镜真的有那么神奇吗?我们一起再观察自己穿的外衣布料,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最后用显微镜观察。

12、这次观察后,你又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谈感受,借助工具可以使我们的眼睛看清楚肉眼看不清的的微小的物体。观察工具太有用了,延伸了眼睛的视觉功能……。

13、想一想,如果到野外观察,除了放大镜、显微镜外,还也已带哪些工具帮助观察。(课件望远镜)

望远镜可以让我们看得更远。

三、认识听诊器在观察中的作用

1、野外游玩时,如果生病了,我们必须看医生,(图片)看这张图片,这个医生在干什么?如果不同听诊器,能听到声音吗?两人合作,试一试先用耳朵直接听心跳,再用听诊器听心跳的声音。注意心脏在身体胸部左侧偏下一点。

2、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用耳朵直接听和用听诊器听你觉得有什么不样)

3、小结:利用听诊器后,可以更清楚地帮助我们听到心跳的声音。延伸了耳朵的功能。

想一想有听力障碍的人,怎样才能听得更清楚呢。

三、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觉功能。

1、提问:除了刚才我们利用的放大镜、听诊器以外,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观察工具?(例如马路上)

2、出示图片:后视镜、盲杖、酒精测试仪……提问它们有哪些用处?

3、完成活动册第6页,将观察工具与感官连一连。

四、评价本课表现与收获。(5星自评)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总结:(课件)生活中观察工具种类很多,而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工具也在不断发展,希望同学们课后去了解并能用好这些观察工具,去认识世界、了解自我。

第三篇:课堂观察工具开发

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 安桂清 沈晓敏(人民教育2010.23)

课堂观察是课例研究的中心环节,该环节提供反映教学效果的证据,是对教学进行反思和重新规划 的基础。课堂观察的重点是基于课例研究的主题而确立的,观察重点一旦确立,就需要选取或开发适当的观察工具。在传统的教研活动中,教师进行课堂观察的工具仅限于一本听课笔记和一支笔,甚至连这些也没有,只是为听而听,不知道要听 什么,也不知道怎样去听,听完课后只是三言两语地就课论课,潦草结束。这一方面表明传统教研活动太过随意,缺乏规范;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教研活动中有效的课 堂观察工具不可或缺。课例研究是教师群体的一种专业发展行为,为提升其研究品质,必须借助有效的观察工具来收集反映学生学习状况的证据,以使随后进行的教 学反思和重新规划有据可依。

一、教案观察表。

最直接的课堂观察工具也许是教案。因为只要对照教师的教案,我们就可以了解在课堂的预设之外 生成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生成以及可以怎样改进原有的设计。在日本,教师通常都会带着一份经合作设计达成共识的教案去观课,以便在观课过程中参考查 对。如右表所示,教案观察表是在复线型教案的基础上开发的,“教学活动设计”与“预期行为”两栏是复线型教案的设计内容,“非预期行为”包括学生的非预期 行为及教师的非预期应对,是课堂观察时观察者重点记录的内容,“提升空间”则是基于对非预期行为的分析提出课堂教学改进的建议。

以《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的教案片段为例,任课教师执教这一片段时,观课教师发现一位学生的发 言超出了教师的预期,他问道:“小蝌蚪为什么先长出后腿?”教师一愣,显然没有意识到学生会问这样的问题,于是他来不及思索,回答道:“这是它的生长规律 决定的。” 在课后研讨时,教师们开始反思,任课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应对是否恰当。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如果只是简单地把他们引向现代科学的自 然秩序,那么很有可能会阻断他们继续探索的热情和动力。对学生所提问题的恰当回应才能使他们保持对问题持续的、鲜活的兴趣,一个机智的教育者可以做到这一 点。因此,当学生问“小蝌蚪为什么先长出后腿”这一问题时,“启发他们通过养蝌蚪观察一下”或许是更为恰当的回应方式。

显然,作为课堂观察的工具,复线型教案成为以学为中心的课例研究的有力支撑。教师教学研讨 的重心不再是单一的“怎样教”,而是把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应对作为教学研讨的重点。课例研究重心的转移不仅可以丰富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更可 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策略,随着教师专业知识的丰富和完善,教学改进亦成为现实。正如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所作的形象比喻,好的教学就如接住学生“投 过来的球”,即“接住”每个学生的发言,并能与那些倾心“投球”的学生的想法产生共振,而不是只注意自己教学的进度。

二、观察量表。

为改变传统教研活动中教师仅凭印象和感觉开展教学研讨的局面,课例研究小组通常会先根据观察目的编制合理的量表以用作课堂观察的记录工具,而后在研讨中依据观察量表中的“数据”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提高课例研究的实证水平。

在当前的课例研究中,观察量表的使用较为广泛。观课教师在确定观察点后,就可以结合自身的实 践经验,独立或合作开发观察量表,而后进入课堂,并在试用中不断加以修正,最终形成科学的观察工具。比如,观课教师想了解学生的合作讨论技能,就可以设计下列观察量表,通过记录技能的频次了解小组成员对合作讨论技能的理解与运用 状况,并据此对每个小组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需要说明的是,观察量表的使用要非常谨慎。首先,并不存在一个适用于所有人和所有课的观察量 表,每一位教师所面临和所关心的教学问题都是具体的、不同的,因此他们根据自己对观察点的理解和对自身教学特点的认识所编制的观察量表也是具体的。当我们 借鉴这些量表时,必须依据自身的需要对其作出修正,只是照搬他人的观察量表,恐怕无法实现我们全部的观察意图。其次,在对观察量表的统计结果进行解释时,要对其所呈现的“数据”进行一种历史性的考察,明确这些数据产生的背景和条件,防止被表面的数字所迷惑,以致对课堂教学做出错误的观察结论。

三、座位表。

座位表也是课例研究中课堂观察的重要工具。在听课前,观摩教学的教师可以向任课教师要一份班级学生的座位表,以便在课堂观察中利用座位表记录班级中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下面是一个班级的座位表:

为方便观课教师了解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所在,在座位表上可以用相应的符号对班级的学优生(如表中的“★”)和学困生(如表中的“▲”)进行标注,观课教师在进行学生抽样观察时可以根据这些标注选择恰当的观察对象。

当然,对座位表的应用也有许多变式。有的教师在座位表上记录前一节课学生的反应或在作业本中 表达的想法、观点等,有的则在座位表中预设学生可能持有的解题方法或对事物的观点,并标注持不同观点学生进行互动的方式。有时座位表会同复线型教案相结 合:中间是教案,两边是座位表。这样可以更为详细地呈现每一位学生的课堂反应及教师对其反应所作出的应对。座位表不仅反映学生个体的状况,还将整个班级学 生在经验和认识上的联系、冲突以及互动学习的方式一目了然地展现在执教教师和观课教师面前,为课例研究中的群体反思提供了具体而真实的素材。由于教师的研 讨话语贴近教学的实况,教师的所思所悟扎根实践,教学改进也随之具有了可能性。

四、姓名牌。

姓名牌是一种在讨论课上使用的工具,在日本的课堂中被广泛应用。通常在讨论课上教师会呈现一 个事物或现象,从而引发学生各种观点的碰撞。讨论时,教师会在黑板上划分两个代表不同观点的区域,学生将自己的磁性姓名牌贴在某个区域内表明自己最初的立 场,并出示自己选择这一立场的事实依据。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移动姓名牌,以表明自己立场的改变并说明理由。在课例研究中,执教教师或观课教师也可 以利用姓名牌记录学生观点的变化和学习的过程。下面所呈现的是一个日本小学社会课上的例子,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姓名牌的妙用。

在这堂社会课上,学生们对“根岸湾的填海造地”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教师要求每位学生表明自己 的观点和立场,于是第一次姓名牌位置图就形成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站在同一立场上的学生,姓名牌的位置也可能是不一样的。如上图所示:富山是强硬的赞成 派,宇和岛则是坚决的反对派,而佐佐木等人则是中立派。随着研讨的深入,姓名牌的位置会发生个性化的移动。这种移动表明学生们的认识在发生改变,而认识的 改变及深化却反映了学生的视野在不断扩展。同座位表一样,姓名牌的使用也为课例研究研讨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事实材料的支撑。

五、观察者自身作为观察工具。

以上所呈现的课堂观察工具都具有一定的结构,但是我们始终都不要忘记在课例研究中还有一种没 有预先设置的分类——用语言对观察到的事件和行为加以详细描述的记录方式。描述以观察者自身作为工具,通过观察者的语言记录并揭示其所探究的现象。描述可 以延缓观察者对课堂教学的简单分类,使学生学习时的具体情境在教学研讨时重新浮现出来,从而为课例研究小组提供与情境对话的机会。虽然描述不能直接产生答 案或解决办法,但是能给予我们思考的空间,在本质上,描述致力于对人性的洞察、理解和期待。下面是一位观察者对《黄山怪石》一课的教学片段所作的描述:

老师让学生在各种怪石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并说明喜欢的原因。课堂开始活跃起来。有的孩子喜 欢“猴子观海”,因为平时喜欢孙悟空;有的孩子喜欢“神仙晒靴”,因为喜欢晒太阳„„教室里响起了零落却令人愉悦的孩子的笑声。在谈到“金鸡叫天都”这块 石头时,一位小男孩站起来,“有三点”,他一边解释,一边竖起三根手指,“第一我喜欢黄色;第二我老家没有闹钟,要靠鸡来报时;还有就是„„”说到这,他 忍不住笑起来,边笑边说:“我也喜欢吃鸡肉。” 零落的笑声连成了一小片。但老师显然对孩子们的回答有点不满,“大家刚才说为什么喜欢怪石时,很多都提到了吃的或玩的。我们之所以喜欢它们,更应该是因为 课文把它们描写得美啊,对不对?所以„„”教师指着刚才的小男孩说:“你应该说四点!” 小男孩坐了下来,伸手在自己的额头重重拍了一下。

描述让课堂教学的真实场景在我们面前展现,从而启发我们去思考现象背后的意义。在上述片段 中,学生因为从未见过真实的黄山怪石,所以只能从自身的经验、体验出发来谈论喜欢的理由。虽然学生表达了自我认识的多样性与真实性,但对教师而言,与文本 的写作意图相比,学生的回答显然没有切中主题。为维护书本知识的权威性,教师最终把所谓正确的观点强加给学生。面对制度化、权威化的课程知识,很多时候他 们会想当然地贬抑学生,把他们的个人话语视为浅薄之论,理直气壮地用自己的观念覆盖学生的观念,并且笃信自己的观念才是他们值得拥有的。在课后研讨时,教 师们意识到这类现象在课堂中经常发生。大家讨论了这种做法的危害性,最终将其定性为一种对学生的“暴力”行为,因为在这种粗暴的态度与冷漠的知识的裹挟 中,学生心灵的丰富性、复杂性、独特性以及无限可能性无可避免地走向萎缩。透过对这一片段的描述和解读,我们可以发现描述性语言有助于保持课堂教学的整体 性与复杂性,有助于我们从广泛的联系中探究教学情境的意义。因此,对课例研究而言,结构化的课堂观察与非结构化的课堂观察应相互补充,相得益彰。随着课例 研究的深入,期待教师们创造出更多有效的课堂观察工具。

(本文系2010 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课例研究的国际比较”的阶段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均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第四篇: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

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 ——《课堂观察》笔记

课堂观察是课例研究的中心环节,该环节提供反映教学效果的证据,是对教学进行反思和重新规划的基础。课堂观察的重点是基于课例研究的主题而确立的,观察重点一旦确立,就需要选取或开发适当的观察工具。在传统的教研活动中,教师进行课堂观察的工具仅限于一本听课笔记和一支笔,甚至连这些也没有,只是为听而听,不知道要听什么,也不知道怎样去听,听完课后只是三言两语地就课论课,潦草结束。这一方面表明传统教研活动太过随意,缺乏规范;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教研活动中有效的课堂观察工具不可或缺。课例研究是教师群体的一种专业发展行为,为提升其研究品质,必须借助有效的观察工具来收集反映学生学习状况的证据,以使随后进行的教学反思和重新规划有据可依。

一、教案观察表。

最直接的课堂观察工具也许是教案。因为只要对照教师的教案,我们就可以了解在课堂的预设之外生成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生成以及可以怎样改进原有的设计。在日本,教师通常都会带着一份经合作设计达成共识的教案去观课,以便在观课过程中参考查对。如右表所示,教案观察表是在复线型教案的基础上开发的,“教学活动设计”与“预期行为”两栏是复线型教案的设计内容,“非预期行为”包括学生的非预期行为及教师的非预期应对,是课堂观察时观察者重点记录的内容,“提升空间”则是基于对非预期行为的分析提出课堂教学改进的建议。

以《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的教案片段为例,任课教师执教这一片段时,观课教师发现一位学生的发言超出了教师的预期,他问道:“小蝌蚪为什么先长出后腿?”教师一愣,显然没有意识到学生会问这样的问题,于是他来不及思索,回答道:“这是它的生长规律决定的。” 在课后研讨时,教师们开始反思,任课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应对是否恰当。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如果只是简单地把他们引向现代科学的自然秩序,那么很有可能会阻断他们继续探索的热情和动力。对学生所提问题的恰当回应才能使他们保持对问题持续的、鲜活的兴趣,一个机智的教育者可以做到这一点。因此,当学生问“小蝌蚪为什么先长出后腿”这一问题时,“启发他们通过养蝌蚪观察一下”或许是更为恰当的回应方式。

显然,作为课堂观察的工具,复线型教案成为以学为中心的课例研究的有力支撑。教师教学研讨的重心不再是单一的“怎样教”,而是把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应对作为教学研讨的重点。课例研究重心的转移不仅可以丰富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更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策略,随着教师专业知识的丰富和完善,教学改进亦成为现实。正如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所作的形象比喻,好的教学就如接住学生“投过来的球”,即“接住”每个学生的发言,并能与那些倾心“投球”的学生的想法产生共振,而不是只注意自己教学的进度。

二、观察量表。

为改变传统教研活动中教师仅凭印象和感觉开展教学研讨的局面,课例研究小组通常会先根据观察目的编制合理的量表以用作课堂观察的记录工具,而后在研讨中依据观察量表中的“数据”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提高课例研究的实证水平。

在当前的课例研究中,观察量表的使用较为广泛。观课教师在确定观察点后,就可以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独立或合作开发观察量表,而后进入课堂,并在试用中不断加以修正,最终形成科学的观察工具。比如,观课教师想了解学生的合作讨论技能,就可以设计下列观察量表,通过记录技能的频次了解小组成员对合作讨论技能的理解与运用状况,并据此对每个小组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需要说明的是,观察量表的使用要非常谨慎。首先,并不存在一个适用于所有人和所有课的观察量表,每一位教师所面临和所关心的教学问题都是具体的、不同的,因此他们根据自己对观察点的理解和对自身教学特点的认识所编制的观察量表也是具体的。当我们借鉴这些量表时,必须依据自身的需要对其作出修正,只是照搬他人的观察量表,恐怕无法实现我们全部的观察意图。其次,在对观察量表的统计结果进行解释时,要对其所呈现的“数据”进行一种历史性的考察,明确这些数据产生的背景和条件,防止被表面的数字所迷惑,以致对课堂教学做出错误的观察结论。

三、座位表。座位表也是课例研究中课堂观察的重要工具。在听课前,观摩教学的教师可以向任课教师要一份班级学生的座位表,以便在课堂观察中利用座位表记录班级中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下面是一个班级的座位表:

为方便观课教师了解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所在,在座位表上可以用相应的符号对班级的学优生(如表中的“★”)和学困生(如表中的“▲”)进行标注,观课教师在进行学生抽样观察时可以根据这些标注选择恰当的观察对象。

当然,对座位表的应用也有许多变式。有的教师在座位表上记录前一节课学生的反应或在作业本中表达的想法、观点等,有的则在座位表中预设学生可能持有的解题方法或对事物的观点,并标注持不同观点学生进行互动的方式。有时座位表会同复线型教案相结合:中间是教案,两边是座位表。这样可以更为详细地呈现每一位学生的课堂反应及教师对其反应所作出的应对。座位表不仅反映学生个体的状况,还将整个班级学生在经验和认识上的联系、冲突以及互动学习的方式一目了然地展现在执教教师和观课教师面前,为课例研究中的群体反思提供了具体而真实的素材。由于教师的研讨话语贴近教学的实况,教师的所思所悟扎根实践,教学改进也随之具有了可能性。

四、姓名牌。姓名牌是一种在讨论课上使用的工具,在日本的课堂中被广泛应用。通常在讨论课上教师会呈现一个事物或现象,从而引发学生各种观点的碰撞。讨论时,教师会在黑板上划分两个代表不同观点的区域,学生将自己的磁性姓名牌贴在某个区域内表明自己最初的立场,并出示自己选择这一立场的事实依据。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移动姓名牌,以表明自己立场的改变并说明理由。在课例研究中,执教教师或观课教师也可以利用姓名牌记录学生观点的变化和学习的过程。下面所呈现的是一个日本小学社会课上的例子,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姓名牌的妙用。

在这堂社会课上,学生们对“根岸湾的填海造地”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教师要求每位学生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于是第一次姓名牌位置图就形成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站在同一立场上的学生,姓名牌的位置也可能是不一样的。如上图所示:富山是强硬的赞成派,宇和岛则是坚决的反对派,而佐佐木等人则是中立派。随着研讨的深入,姓名牌的位置会发生个性化的移动。这种移动表明学生们的认识在发生改变,而认识的改变及深化却反映了学生的视野在不断扩展。同座位表一样,姓名牌的使用也为课例研究研讨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事实材料的支撑。

徐柳

2012年6月

第五篇: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第2单元《借助工具观察》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 第2单元 用感官观察

6、借助工具观察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中的第三课。本课是在学生认识感官、了解各种感官功能基础上推出的,当人们直接用感官观察不能解决问题时,借助工具观察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本课从学生亲自使用观察工具开始,拓展到了解生活中还用到哪些观察工具。第一个活动,学生分别用肉眼、放大镜、简易显微镜观察自己的指纹,通过比较三种方法看到的不一样的情形,知道使用工具可以观察到物体更多的细节,而这些都是肉眼无法看到的。这个活动中还要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和简易显微镜。第二个活动,除了比较眼睛观察到的不同,还可以比较用耳朵听和借助听诊器听心跳声有什么不同,发现听诊器听到的更清晰,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使用工具大大延伸了人的听觉功能。第三个活动,认识各种观察工具。望远镜、显微镜和汽车后视镜延伸了人的视觉功能,盲杖延伸了盲人的触觉功能,助听器延伸了听力障碍者的听觉功能,学生活动手册中还列举了酒精测试仪,它延伸了人的嗅觉功能。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做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动,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功能。科学探究

●会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学习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科学态度

● 养成安安静静、仔细观察、耐心倾听的好习惯

●乐于对生活当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进行探究与分享。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让学生认识到各种观察工具在一些行业中的运用,以及观察工具使用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听诊器。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次课我们学了认识世界的感官——眼、鼻、舌、皮肤等。正是这些器官,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你会用哪些器官来发现周围的世界?

2、学生交流互动。

3、小结:前两节课我们用自己的自己的各种感官观察周围的世界,大家对于如何观察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了解世界。

【评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成体系的逐层推进式的,从认识感官到各种感官的具体功能以及综合运用几种感官观察事物,到最后借助工具观察,为了让学生理清思路,在教新课前用对学生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复习旧知,强化学生语言表达交流能力的培养,同时引出新课的教学。

二.活动探究、认识工具在观察中的作用

(一)活动一:观察大拇指指纹

1、观察左手拇指指纹,提问:你能看到什么?看到的指纹是什么样的?

2、追问:指纹又细又小还比较淡,我们看起来很吃力,也可能看不清楚,你有没有办法能看得更清楚一些呢?

3、指导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来回移动放大镜直到看清楚。提示:在使用放大镜时,不得用放大镜看太阳。

4、认识指纹的三种常见形状:斗形纹、弓型纹、箕形纹。

5、用放大镜观察指纹,完成活动手册上的选项。

6、谈话:用放大镜我们已经基本能看清指纹了,还有一种工具能让我们看得更清晰,你知道是什么吗?(显微镜)

7、示范手持式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8、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指纹。

9、交流观察感受。

(二)活动

二、听心跳声

1、指导学生相互听心跳声。

2、示范听诊器的使用方法。

3、学生用听诊器听同桌心跳。

4、交流直接用耳朵和用听诊器听心跳声听到的有何不同。

(三)活动

三、认识各种观察工具,了解各种工具的功能

1、导入:放大镜、显微镜能让我们看清细小的物体,有种工具能让我们看得更远,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对于望远镜你知道什么?

2、视频介绍望远镜的种类、功能。

3、看书上的各种工具,视频介绍各种工具的功能。

4、指导完成活动手册中的连线题,让学生对各种工具对应延伸我们什么感官功能有清晰的认识。

【评析】一年级的学生用感官观察事物的经验是有的,但是用工具观察事物的体验就比较少了,尤其是比较专业的观察工具,那就更少了。所以本课中地三个主体活动对于学生的吸引了是巨大的,这既是好处也往往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比如说学生的的关注点往往会是观察事物的过程体验,对于工具使用带来的好处,以及观察工具对我们感官的延伸意义会忽略,就是我们常说的“玩得很开心,什么没学到”,针对这种情况,设计时加强了两种方法观察方法观察体验的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工具的优势,以及观察工具带来的便利。

三、延伸拓展,全课总结

1、谈话:生活中观察工具种类很多,这些工具能帮助我们认识世界、了解自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的工具也在不断发展,这些工具让人类认识了解世界变得更轻松方便。

2、总结: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如果家里有放大镜,我们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什么?

【评析】组织学生进行回顾与总结,帮助学生对用工具观察的好处有一个更具体,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可以详细梳理各种工具对应的感官延伸。

教学片段赏析

“观察大拇指”教学片段

师:仔细观察自己的左手大拇指指腹部位,你能看到什么? 生:有一条一条的线。

师:这些线就是我们的指纹。你的指纹长什么样的? 生:有好多线。生:淡淡的。生:很细。生:看不清。

师:指纹又细又小,我们看起来很吃力了,你有没有办法能让我们看得更清楚一些? 生:到亮的地方去看。生:看得时候离眼睛近一些。

师:你们说的方法都行,那有没有什么工具能让我们看得更清晰呢? 生;用放大镜。

师:好主意,你用过放大镜吗? 生:书上看到过的。

师:谁用过放大镜吗?来说说怎么用? 生会演示,不会说。

师:看明白了吗?把放大镜放在大拇指前面,慢慢移动放大镜,眼睛觉得看清楚了就行。一起试试吧。注意小手上有些脏,不要碰到镜片哟。生:看清楚了。

生:老师,我手上的线一圈一圈的。生:我的也有一个个圈。

生:我的和旁边小朋友的不怎么一样,我的不圆。生:我的也不圆。„„

【评析】教学过程平淡无奇,但是过渡设计自然巧妙,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于课堂中生成的资源能充分把握利用,并且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不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是提倡教师依据自己所追求的,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

下载借助工具观察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借助工具观察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使用工具教案

    1、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 常识在实践中解决......

    使用工具教案

    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

    绘图工具教案(模版)

    绘图工具 学习目标: 1、学会使用几种常用的绘图工具。 2、学会使用工具箱中的文本工具。 3、掌握几种常用属性面板的使用方法。 4、了解自由变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5、学会综......

    耕地及耕地工具教案

    农耕 一、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了解当地耕地工具的演变历史。 2通过探究和讨论,使学生理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3加强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教育。......

    《喷枪工具》教案

    第9课 描绘林中夜话 教案 【教学内容】 学习“画图”软件中“刷子”和“喷枪”工具的使用 【教学目标】 ·了解“刷子”和“喷枪”工具,运用两种工具画一幅画 ·辨别“刷子”......

    研究三: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

    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 课堂观察是课例研究的中心环节,该环节提供反映教学效果的证据,是对教学进行反思和重新规划的基础。课堂观察的重点是基于课例研究的主题而确立的,观察重点......

    其他常见工具_教案1

    其他常见工具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锤子、筛子、漏斗、镊子等更多常见的工具,知道它们的用处。知道安全使用工具的方法。 2.科学探究 尝试建立工具的结构、用途、操作......

    通讯工具作用大(教案)

    通讯工具作用大(大班) 一、活动目标: ⒈ 对现代通讯工具感兴趣,有创造、发明的欲望。 ⒉ 发展观察、比较的能力和语言表演能力。 ⒊ 了解现代通讯工具是多种多样的。知道它能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