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设计
高中地理
自然界的水循环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的三态变化,说出水圈的构成。
2)绘制水循环示意图,结合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3)举例说明水循环在塑造地表形态的影响。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学会绘制简单地理示意图的方法。2)通过分析水循环过程,学会分析相关地理事物的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黄河断流问题,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水体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2)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主动探究生活中地理知识的兴趣。3)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体会到物质运动有自身的运动规律,人类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重点的确定,能使学生树立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从而对我国的“黄河小浪底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难点:不同水体相互补给的关系
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目前对高一学生来说,空间思维想象能力较弱,对各区域的特征了解不多,难以理解各种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
【教学策略】
教法分析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1、地图法
学会观察课本中图3.2和图3.3运用示意图,提取地理信息基础上,师生共同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并利用该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与主要环节。
高中地理
自然界的水循环
2)运用多媒体展示图3.2,让学生理解补给类型,利用讨论的形式,总结出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3分钟)
3)展示flash动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河水与湖泊水、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3分钟)
4)我运用地理板画帮助学生理解方法,学生跟随我共同绘制海陆间循环图,让学生学会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并能结合绘制的示意图来解释水循环的过程及说出主要的环节。(6分钟)3 【合作探究】
在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和水循环的意义两个方面,我设计了黄河断流案例合作探究。
1、人类的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在分析黄河断流案例过程中,学生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合作、讨论出人类的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8分钟)
2、水循环的意义:通过学生自己收集到相关资料的展示与小组讨论,结合资料中的具体的实例概括出水循环的意义(4分钟)
黄河断流案例设置问题预览(生生、师生共探)1)、人类能够干预或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点拨: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
2)、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
点拨:地上河;中上游流经地区气候相对干旱,加之植被破坏,荒漠化严重,易于下渗。
3)、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人为因素有关?
点拨:中上游人类用水过度;中下游人口密集,用水量大;利用不合理。
4)、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避免黄河断流?
点拨:改善中上游生态环境;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国家采取措施,统一调配。设计合作探究的原因是,教育心理学认为,在每节课的后20分钟,学生注意力逐渐不稳定。设置讨论活动,在师生、生生的多边活动中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习效率。【总结与巩固】
1、让学生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知识梳理,然后由教师出示本节课知识体系。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2、学生结合水循环的过程说长白山天池的成因。提升学生分析归纳、对比综合的能力。
3、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习题,学生共同完成。让学生积极思考分析,主动探索学习,4-
第二篇:自然界水循环教案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第四届学生教学技能竞赛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相互联系的水体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以及陆地水相互补给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提升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2.难点:水体的相互联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演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水,在我国的文化中具有阴柔之美。古人云:上善若水。从其自然属性而言,又有人说“水无常形”,形状百变取决于其容器。从它的位置来讲,我们又可以说“水是那样的飘忽不定”。它也许是太平洋的一滴水,但转眼就在太阳的曝晒下变成了轻盈的水蒸气飘散在空中。而后,它又在天空中变成晶莹剔透的雪花,翩翩落于高山之巅。日光渐强,小精灵化身为滴滴清泉渗出石缝,欢快地跃入小溪,或到胡杨体内周游一遭又升腾上天;抑或奔腾而下通江达海。
承转:水在四大圈层中循环往复,那么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都是以什么形式存在呢?
二、主要教学过程设计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的三态
活动:教师用两个透明的杯子,一个加入热水,一个加入冰块。要求学生观察水的形态。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固态、液态、气态
承转:既然水以这三种形式存在,那么它们的数量关系以及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总结:液态水:数量大、主要分布在地表 固态水:数量次之、主要分布在高纬高山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第四届学生教学技能竞赛教学设计
气态水:数量最少、主要分布在大气中
承转:水的存在贯穿了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这四个圈层。并且各种形态的水 相互联系、相互转换。所以我们说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水体的类型
活动:①指出图中主要的水体类型。
②按照水体的存在形态、空间分布对图中的水体进行分类。
③说明图中所显示的陆地水体的主要类型。
3.陆地上的水体
活动:①指出冰川水与河流水之间的关系。
②水位是指河流、湖泊、海洋及水库等水体水面的海拔。那么,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请同学们用图像加以说明(在上图箭头上填注该过程成立的条件,在下图字母处填注该过程成立的条件)。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第四届学生教学技能竞赛教学设计
承转:河流如同大地的血脉,在陆地环境中不可或缺。在人类社会消耗的水资源中,河水又占很大一部分。那么,滔滔河水来自于何处呢?
活动:①图中河流的流量变化呈现出什么样的规律?
②指出该河流域降雨量的时间变化规律。
③推测河流流量变化和降雨量之间的关系,总结该类河流补给的一般规律。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流流量变化与降水量相一致。在我国,这类河流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这类河流的丰水期多出现在夏季,原因是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是夏季降水比重大。
引申:那么,有没有不是在夏季流量最大的河流呢?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第四届学生教学技能竞赛教学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从各种气候类型的降水季节分配特点分析,从而找到答案。
承转:河流水除了直接来自于大气降水,还有哪些主要来源呢?
活动:①指出该河流量与气温的关系。
②简述该类补给的一般规律,并说明此类河流在我国的分布特征。
个别提问或整体讲述均可,之后教师进行小结。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流流量变化与气温密切相关。在我国,这类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这类河流的丰水期多出现在夏季,原因是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大。
三、板书设计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一)水体的类型
1.根据水体的存在形态划分
2.根据水体的空间分布划分
(二)陆地上的水体
1.主要类型
2.河流的补给类型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第四届学生教学技能竞赛教学设计
第三篇: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师评比授课大赛教案
姓名:吴任浪
班级:10级人文5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
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三、【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
2.讲练结合。
3.学生绘图训练。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宇宙中看地球,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地球上 71% 的表面积被水覆盖,因此,地球又被人们称为是“水的行星。”水是地球上的生命之源,水的存在才使得地球变得生机勃勃、丰富多彩。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水的知识。请同学们翻开课本54页,我们共同来学习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首先我们来看相互联系的水体.【板书】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的类型
阅读情境: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水圈的构成图”,提问:水体类型有哪些?比重是多少?我们可以利用的水资源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
按形态可分为:固态、液态、气态。
按水分布的空间上看,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陆地水又可以分为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等。
按化学性质可分为:咸水和淡水
比重最大是海洋水,占了96.53%,其次是冰川和地下水。我们人类可以利用的水资源有那些呢?目前,我们人类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由此可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发紧张。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节约用水。
2、水圈的概念
教师总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液态三种形式存在,而且可以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这些水体构成了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从这个概念我可以看出:水构成水体,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构成水圈。如何理解连续而不规则呢?
【过渡】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井水”真的不犯“河水”吗?其实不然,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而且是通过水源相互补给联系的。
3、河流的补给
下面我们一起来读图3.2“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回答读图思考的问题。
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答案: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地下水
【讲述】大气降水河流补给是最主要的方式,比如黄河。一般河流源头的补给都是靠冰川补给的,比如黄河的源头是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河流和湖泊是相互补给的,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即丰水期),有河流补给给湖泊,反之枯水期则由湖泊补给河流,因此湖泊可以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课件:枯水期和丰水期时的水位变化图。河流水量较大时,部分洪水进入湖内;河流水量减少时,湖水又流入干流,这样就使河流的洪峰流量大为削减,河流水量年内变化趋于均匀。
【小结】可见,湖泊对河流可以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人类修建的各项工程当中,哪项工程是起到类似的作用呢?所以,人类可以通过修建人工湖泊——水库来防洪。如长江上的哪个工程就具有这个功能?(三峡工程)
同样,地下水与河流水同样也存在着相互补给的关系。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时,河流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位高于河流时,地下水补给河流。
井水是地下水的表现形式,因此我们可以知道井水并不是不犯河水的。
【总结】水体是相互联系的。
【特例】(“黄河下游‘地上河’示意图”,思考该河段河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地上河——如我国黄河的下游地区,河床远远高出周围地面,最大的高差要达到7~8米,所以这个地区不管丰水期还是枯水期都只有河流水补给地下水,没有地下水补给河流水。【过度】黄河的补给方式主要是降水,那降水是哪里来的?水汽?水汽是哪里来的?海洋。黄河水汇入海洋(渤海)。这些水体构成一个循环过程。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水循环的过程及其意义。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
1、水循环的过程
【板画】边画边描述水循环过程
教师讲述:广阔的海洋表面的水经过太阳辐射蒸发变为水汽,水汽上升到海洋的上空并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的上空,其中的一部分水汽在过饱和情况下致冷凝结,形成降水。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着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比如我们的长江黄河;而一部分下渗到地表下,形成地下径流。二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归到海洋。
通过刚才的讲述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这个循环发生的领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因此我们称这个循环为海陆间循环。因为它发生的范围很广,囊括海洋和陆地,而且包括环节也多,因为我们又把这个 循环成为大循环。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形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会不会凝结,形成降水,又落回海面?
因为这个循环发生的领域是在海洋与海洋上空,因此,我们称这个循环为海洋内循环。与海陆间循环相比,该循环发生的范围较小,且环节也少,因为又称作小循环。
同样地,降落到降落在大陆上的水,其中一部分或全部通过陆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发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降落到大陆上。看动画。这个循环发生的领域是在陆地与陆地上空,因此我们称这个循环为陆地内循环。也称小循环。【提问】这个循环涉及哪几个环节?
【回答】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提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根据这些领域我们把水循环分为三种类型: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
【提问】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了起来?(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
【过度】学习了水循环的过程之后,我们再来学习水循环的定义
2、水循环的定义
【总结】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包括海陆间循环这个大循环,还包含两个小循环,即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巩固:让同学们动手画这个循环过程
板书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体的类型
2、水圈的概念
3、河流的补给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
1、水循环的过程
2、水循环的定义
第四篇: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一、课标的要求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这条标准,与旧教材的教学要求有些不同,要注意把握如下几点:
1、旧教材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标准”并不要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一、课标的要求
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这条标准,与旧教材的教学要求有些不同,要注意把握如下几点:
1、旧教材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标准”并不要求对水循环作这样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2、教学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绘图方式加深理解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与环节。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对水循环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的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知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先阐述水圈的概念与构成,接着说明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互补的关系,从而引出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其中教材所附的读图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分析陆地水之间相互转化补给的关系。活动题让学生结合水循环原理去分析说明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2、教材中出现了三种水循环的概念,与“标准”要求不大符合,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要淡化。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
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2.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3.分析洋流对地理环节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
1.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洋流的分布规律。
六、教学方法
1.小组式讨论法;
2.多媒体教学法;
3.读图分析讨论法;
4.案例分析法;
5.启发式讨论法;
6.自主学习法。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当一个人昏迷不醒的时候,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一般说第一个字是什么呢?(学生齐答“水!”)可见水为生命之源,其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投影显示]
资料一:“世界水日”的来历
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继而,联合国大会决定,自1993年起,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在这一天就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开展活动,以提高公众意识。
资料二:人类面临空前的水资源危机。
21世纪,世界人口将增长3.6倍,农业用水将增加5倍,工业用水将增加26倍,城乡各地生活用水将增加18倍。在非洲有12个国家常年缺水,4亿多人饮水不足,而在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许多大河滔滔人海,水资源未得到有效地利用。
[教师引导]从以上出示的有关“水”的报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着生死攸关的重大意义;意识到当今水资源问题不仅是区域性的,也是全球性的。水资源问题需要全球每一个人的关注,同样我们也不例外。
[计算机显示] 地球水储量百分比图
[教师提问]地球上的水体主要有哪些?它们所占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学生回答]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占到全球的96.53%。
[教师提问]哪些水体是方便人类利用的呢?
[学生回答]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教师追问]那么,这些水体在地球水体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呢?
[教师引导]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要指陆地上各种为人们所利用的淡水资源。结合这一概念,读此统计图表,你有何认识?请利用数字定量回答。
[学生回答]淡水资源及方便人类利用的水体所占的比例太少了!淡水资源占地球水体总量的3.5%,方便人类利用的淡水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教师提问]陆地上哪种淡水资源储量最多?
[学生回答]冰山是陆地水资源的主体。
[教师追问] 冰是否方便人类利用?水资源的利用性质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学生回答] 不,主要是冰川的更新周期比较长,不便使用。
[教师提问]那请说一说为什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主要依赖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作为水资源?
[学生回答]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更新周期较短,利用后在较短时期可恢复。因此,它们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也是我们目前开发利用的主要水体。
[分组活动]阅读教材图3.2思考:
(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2)河流与湖泊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的补给关系。
[学生讨论](略)
[教师补充]大气降水是大多数陆地水体的直接来源,所以,我国东部绝大多数河流的径流与降水量季节变化关系密切,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靠雨水补给的河流,其汛期出现的时间与降水量出现的季节一致。但是一定要注意:汛期都在雨季,而非夏季,因为不同的气候类型,降水的季节并非都在夏季。在内陆地区,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所以,河流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有直接的相关性,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季。但是应该注意: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因此,在冬季,我国大多数河流进入枯水期,河水主要靠地下水补给。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湖泊对河流水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洪水期,沿河湖泊及水库会起削减洪峰的作用。
[问题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的水资源数量是有限的,但是为什么没有用完呢?(因为地球上的水处在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播放录像】有关台风及其影响的新闻报导(或图片)。
【教师提问】2004年8月12号晚浙江省遭遇台风“云娜”袭击,在13个小时内,台风夺去了115条生命,卷走了153亿元的财产,有859万人不同程度受灾,给浙江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请同学们思考,台风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教师点评】台风有三大危害和一大好处:(l)暴雨灾害,(2)狂风灾害,(3)台风风暴潮灾害,(4)带来大量降水,可使干旱缓解。
【引入新课】台风为什么会带来大量降水及暴雨灾害?这与台风输送大量的水汽有关。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有关水循环的知识。
【板书】 一、水循环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思考绘出地球上水循环的示意图。请1—2名同学到黑板上绘图,其他同学在坐位上自己绘图。
【学生讨论】同学们绘出的水循环示意图是否正确、完整?地球上的水循环有哪些主要环节?
【板书】1.水循环的概念
【教师讲解】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放投影图】或教师画水循环示意图。
【板书】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学生归纳】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
蒸发、植物蒸腾和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学生讨论】根据水循环发生的范围可以把水循环分为哪几类?分别说明其循环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学生探讨归纳】:海陆间循环(也叫大循环),陆地水循环,海上水循环。
大循环: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大海
陆地循环:陆地→蒸发(蒸腾)→降水
海上循环:海洋→蒸发→降水
【学生活动】
1.读图P59页图2-40,想一想,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什么?
2.大量砍伐树木会对当地水循环带来什么影响?
3.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产生影响。
【教师点评】 在太阳能及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森林能涵养水源、增加蒸发和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促进水的良性循环,被称为“绿色天然水库”。大量砍伐树木会破坏当地水的良性循环,使水资源减少或枯竭。
水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巨大,人类目前只能以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降雨及跨流域调水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教师提问】水循环这种规律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下面请同学们思考:我国许多地方修建水库,以及“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解决什么问题,有何作用?
【教师归纳】修水库,主要是解决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季节变化大)的问题。水库的作用是在河流的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
“南水北调”工程,以及前些年搞的城市引水工程,如“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引黄入晋”等,均属跨流域调水工程,主要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
【过渡】阅读P60页“黄河输沙造陆”。
【教师提问】水循环有什么意义?
【板书】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生讨论】学生就近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① 水循环既是物质流,又是能量流,它联系了地球的各圈层。
② 水循环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滋润土地,养育生命。
③ 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的作用及其意义——概括起来有四点:
一是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通过各个环节,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有机地联系成为一个水循环系统,水在不断地运动、转化);
二是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水循环使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乃至与海洋水之间相互交换转化,促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水循环系统);
三是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
四是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板书】(1)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
(2)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3)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
(4)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教师提问】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在其运动过程中水的总量是否发生变化?这说明什么?
【学生讨论】看书得出答案:全球总水量在长时间范围内保持不变,说明整个水圈的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教师提问】既然自然界中的水总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那么我们人类是不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利用水资源呢?
【学生讨论】播放讨论案例:
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我国的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例如,作为我国能源工业基地的山西省,十年九旱,煤多水少。人口密集、工业集中的太原、大同等城市,缺水更为严重,有些工矿企业由于缺水不能正常生产,甚至被迫停产。华北平原重要粮食产区之一的河北省,因为缺水,使粮食大幅度增产受到限制。首都北京的缺水情况也日益严重。北京主要的供水源地密云水库、官厅水库的蓄水量均在减少;地下水的开采也越来越深。我国水资源总量并不少,为什么北方地区却严重缺水呢?
1991年,环境保护部门对全国大江大河总河长的4万多千米河段进行了评价,发现大约44%的河流因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较差,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加剧了水资源危机的程度。
我市的哪些河流存在水污染,已污染的水会产生怎样的危害呢?
【学生集体讨论】归纳出结论:如果人类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不顾水循环和平衡的原理,就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
【教师点评】①强调: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了水资源更新的数量,或者遭到了污染,就会造成了水资源的枯竭,因此,一定要保护水资源。一是合理利用,即利用量不能超过水的更新数量;二是保护水质,免受污染,这样才能保证水资源的永续利用。②用数据说明水资源是有限的:水资源通过水循环得以更新,因此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但是人类目前真正有效利用的水资源是很少的(如下表)。
水量 水体类型 占全球水量
全球水量 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淡水+咸水)100%
人类目前可利用的水资源 淡水 2.53%
人类目前比较容易利用的
淡水资源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十万分之七
人类目前真正有效利用的
淡水资源
每年只有9000km3
水循环在总体上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虽然说水是洁净的可再生资源,但是水循环过程在地
球表面各个区域又是不平衡的,尤其是有些地区淡水资源奇缺,我们必须很好地珍惜。
[学生活动]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目前,我国正在实施一项伟大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定为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从扬州附近的江都抽长江水,利用京杭运河及大致与其平行的河道作为主干线,逐级提水北送到天津。主要解决黄淮地区东部、山东、冀东和天津等城市的缺水问题;中线从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北送至北京、天津。重点解决沿线城市用水并且兼顾农业和其他用水;西线从长江干支流(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上游。主要解决西北干旱缺水问题。目前,东、中线工程实施方案基本敲定、整个工种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
(2)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最根本的措施是 ,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3)跨流域调水是利用和的原理解决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的方法。为
了缓解天津和青岛两市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我国已经别建成了和工程。
课后练习:
1、水循环的意义主要是()
A.使陆地淡水得以更新
B.使海洋水体更新
C.增加陆地水体总量
D.减少海洋水体总量
2、能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的水循环是()
A.陆地循环
B.海洋循环
C.海陆间大循环
D.地表水、地下水互补
3、下列地理事物中,不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是()
A.长江水
B.台风
C.刚果河
D.昆仑山冰雪融水
4、.塔里木河的补给主要是()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冰川融水
D.湖泊水
5、读我国四条河流径流量图回答:
(1)A河流在4月份出现涨水主要是由于靠 _______________ 补给的结果。
(2)B河流主要是靠___________ 补给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D两河流中,靠冰雪融水补给的是______ 河,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条河流中,水量最大的要数______ 河,最小的应该是________ 河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择填空)
第五篇:《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标解读:
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学生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这条标准,与旧教材的教学要求有些不同,要注意把握如下几点:
、教学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绘图方式加深理解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与环节。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对水循环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的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知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学情分析:本节是本章的开篇,学生的已有知识是知道自然界水的存在形态、能够概括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各圈层的特点。已有的技能是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会的知识是河流的补给和水循环,河流的补给学生不容易理解全面,但这不是本节的重点,可以少花费时间。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是难点,特别是水循环的意义学生理解难度大,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完成。教材分析
、教材先阐述水圈的概念与构成,接着说明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互补的关系,从而引出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其中教材所附的读图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分析陆地水之间相互转化补给的关系。活动题让学生结合水循环原理去分析说明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2、教材中出现了三种水循环的概念,与“标准”要求不大符合,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要淡化。
学生学习目标
1、学生根据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类型、过程和主要环节。
2、学生举例说明水循环的意义。
3、学生运用水循环过程能够说出物质的运动是客观存在的,且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人类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
学生学习重点
学生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学生学习难点
学生举例说明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生学习方法
1.小组式讨论法;
2.多媒体教学法;
3.读图分析讨论法;
4.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第一章的内容吗?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对,因为地球有生命之源—水。水又以气、液、固三种形态存在,你知道这三态中各个圈层是如何分布的吗?
〔学生讨论〕这三态中各个圈层是如何分布的吗?
[教师引导]从形态和空间分布上来理解水圈的特点----连续而不规则
[教师提问]读图3、1水圈的构成,说出地球上的水体主要有哪些?它们所占的比例大概是多少?我们可利用的是哪些?为什么只能用这些?
[学生回答](略)
[教师提问]那请说一说为什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主要依赖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作为水资源?
[学生回答]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更新周期较短,利用后在较短时期可恢复。因此,它们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也是我们目前开发利用的主要水体。
[分组活动]阅读教材图32思考:
(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2)河流与湖泊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的补给关系。
[学生讨论](略)
[教师补充]大气降水是大多数陆地水体的直接,所以,我国东部绝大多数河流的径流与降水量季节变化关系密切,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靠雨水补给的河流,其汛期出现的时间与降水量出现的季节一致。但是一定要注意:汛期都在雨季,而非夏季,因为不同的气候类型,降水的季节并非都在夏季。在内陆地区,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所以,河流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有直接的相关性,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季。但是应该注意: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因此,在冬季,我国大多数河流进入枯水期,河水主要靠地下水补给。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湖泊对河流水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洪水期,沿河湖泊及水库会起削减洪峰的作用。
[问题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的水资源数量是有限的,但是为什么没有用完呢?(因为地球上的水处在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板书】
一、水循环
【学生讨论】我们所用的水从哪里来?怎么来的?绘制我们所用水的来龙去脉。
【教师讲解】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放投影图】或教师自绘板图边画边讲,讲清水循环的概念。
【板书】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学生归纳】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
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学生讨论】根据水循环发生的范围可以把水循环分为哪几类?分别说明其循环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学生探讨归纳】:海陆间循环(也叫大循环),陆地水循环,海上水循环。
大循环: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大海
陆地循环:陆地→蒸发(蒸腾)→降水
海上循环:海洋→蒸发→降水
【教师提问】
.想一想,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什么?
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产生影响。
【教师点评】在太阳能及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水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巨大,人类目前只能以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降雨及跨流域调水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教师提问】水循环这种规律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下面请同学们思考:我国许多地方修建水库,以及“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解决什么问题,有何作用?
【教师归纳】修水库,主要是解决水资源年内分配不均的问题。水库的作用是在河流的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
“南水北调”工程,以及前些年搞的城市引水工程,如“引黄济青”、“引滦入津”、“引黄入晋”等,均属跨流域调水工程,主要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过渡】阅读P60页“活动”讨论相关内容。
【师生归纳】(略)
【过渡】水循环有什么意义?
【板书】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生讨论】学生就近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举例说明水循环可以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2、举例说明水循环可以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3、举例说明水循环可以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4、举例说明水循环可以塑造地表形态
【教师归纳】
水循环的作用及其意义——概括起来有四点:
一是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通过各个环节,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有机地联系成为一个水循环系统,水在不断地运动、转化);
二是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水循环使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乃至与海洋水之间相互交换转化,促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水循环系统);
三是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
四是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板书】(1)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
(2)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3)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4)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教师提问】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在其运动过程中水的总量是否发生变化?这说明什么?
【学生讨论】看书得出答案:全球总水量在长时间范围内保持不变,说明整个水圈的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教师提问】既然自然界中的水总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那么我们人类是不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利用水资源呢?
【学生讨论】用事例说明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学生集体讨论】归纳出结论:如果人类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不顾水循环和平衡的原理,就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
【教师点评】强调: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了水资源更新的数量,或者遭到了污染,就会造成了水资源的枯竭,因此,一定要保护水资源。一是合理利用,即利用量不能超过水的更新数量;二是保护水质,免受污染,这样才能保证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板书设计
一、水循环
.水循环的概念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
(2)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3)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4)塑造地表形态
学习评价
教师评价(40分)
小组评价(40分)
学生自评(20分)
学生在小组讨论
中的参与情况
学生在小组中
的探究效果
学生回答问题情况
学生在本节的 收获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