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0:46: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第一篇:《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各种相互联系的水体,并指出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为学习水循环作铺垫。

2.教材第二部分通过水循环示意图,详细介绍了三种水循环,然后以活动形式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产生的影响,最后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陆地水体的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水循环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树立辩证唯物主义

三、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四、教学方法、教学形式

读图分析,讲练结合,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形式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活动探究一

结合课本图3.1、图3.2分析自然界中水体的相互关系 滚滚长江东逝水,奔流到海不复回? 观察水循环视频 活动探究二

全班同学动手,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写出水循环的环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教师结合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活动探究】展示黄河下游断流的图片,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以上情况?采取什么措施可以解决以上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

李白位于黄河边叹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而到了90年代则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来奔去不到海。小组讨论活动题并回答,教师总结人为自然原因、措施并提倡节约用水。

“假如我是一滴水,我愿意扎进那清澈的小溪,成为孩子们的玩伴;假如我

是一滴水,我愿意幻化成天空中绚丽的彩虹,为人们带去一抹光彩。”;有的学生写到“我是一滴水,我不知道我从哪儿来,但哪里需要我的时候,我就会蒸发到云朵姐姐的身上,奔向那里去。”;有的学生写到“从蒸腾为气,到化作成雨;从坠落满地,到奔流入海;一个循环,便是一次生命的轮回。”„„

【活动与探究】

1、“水资源是可以更新的,所以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写一篇小论文,课后评比。

2、请你提出10条节水建议。

五、板书设计

第二篇:《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臵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过程、环节和意义。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已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基础,主要问题是学生还没有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进行分析,而且自然界的水循环属于全球尺度和大尺度的地理现象,学生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新知的构建。

三、教法分析

1.创设情景:教学实践证明,合理有趣的情境创设,可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提高课堂效率;

2.讨论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 3.多媒体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直观的图片、动画和数字资料,把学生轻松得引入本课,通过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奋点,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

四、学法分析

1、学会用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3.2和图3.3理解水循环的相关性;

2、学会探究:学生思考分析总结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黄河断流的原因;

3、学会合作:学生讨论合作收集相关的资料,完成活动。五、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圈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规律;

(2)通过水循环示意图的分析,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3)通过对实例的分析,理解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4)通过相关材料、图表或实例的分析,归纳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六、教学重点

1、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2、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七、教学难点

1、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2、遵循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安排人类活动。

八、教学过程

【导入】在一次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部分“相互联系的水体”,我们知道了水圈、水圈中的各种水体、以及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次课我们主要讲第二部分“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切换至第二张PPT)

【过渡】首先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回答两个问题:

1、什么是水循环?

2、水循环有哪些类型?

【学生活动】寻找两个问题的答案 【教师活动】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转折】大家也看得差不多了,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回答,就地理课代表吧。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水循环?(稍停顿)

嗯,回答很好,(播放PPT),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种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那么,水循环的类型呢?

你说有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三类,说的没错哈,这是水循环发生的领域,也就是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呢,将水循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请坐下。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这三类循环发生的过程。

首先,海陆间循环,它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至空中,随着气流的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水汽输送),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下渗到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这就是海陆间循环,它是最重要的一种循环。

再看陆地内循环。它发生在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大陆上的水,其中一部分通过陆地表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凝结形成降水,仍然建落在陆地上。

海上内循环。它是指海洋面上的水蒸发形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落到海洋上的过程。

播放PPT,展示其示意图,提出问题:水循环有哪些环节?

主要有: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播放PPT,提出问题:人类活动可以干预或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呢?

例如,人工水库,它可以调节径流量的季节分配;

跨流域调水,它可以调节径流量的空间分配;

人工降雨,对大气降水环节施加影响;

而植树造林,则对蒸发、下渗、径流都产生影响。

【过渡】我们可以看到水循环在生活中普遍存在,水循环对地理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播放PPT)。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 更新了地球上的水资源;  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 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 通过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  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比如黄土高原被塑造成千沟万壑)。

【过渡】现在我要看看大家这节课学的怎么样了。播放PPT“小试牛刀”。【布臵作业】

1、每人绘制一幅水循环过程示意图; 2、20世纪90年代末,黄河下游出现了严重的断流现象。思考:黄河下游断流与哪些自然或人为因素有关?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缓解或者避免断流现象。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水循环的概念、类型、发生的过程、环节以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另外,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人类目前可以利用的水资源非常有限,所以平时我们应该要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人类可以干预水循环的众多环节,所以我们要遵循水循环的自然规律,保护水资源。

谢谢大家!

九、板书板图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利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绘制水循环过程示意图是个较好的策略,一方面避免时间的浪费,另一方面黑板上绘制图形并讲解可以加深学生理解。但是,由于时间的有限,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没能一一展开举例。而这节课的导入为复习导入,不够新颖。

第三篇:《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技能要求: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道德价值观:

(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

1、水体的类型,各种水体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2、水循环的过程。

3、水平衡原理及应用。教学难点:

1、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的有限性。

2、水循环的意义。教学媒体

地球水体储量表、地球水储量百分比图,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

多媒体综合教学法。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示:地球,与太阳系其它大行星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 学生:(有丰富的水)

是的,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行星,表面四分之三为水所覆盖,是一颗“水的行星”。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就是地球上的水。【板书】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设问:

1、地球上的水体主要有哪些?它们所占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2、根据初中学的知识,哪些水体是方便人类利用的呢?

3、那么,这些水体在地球水体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呢? 学生自学。

教师展示:地球上各种水体储量图(教材第 58页)。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1、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占到全球的96.53%。

2、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教师引导]问题3: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要指陆地上各种为人们所利用的淡水资源。结合这一概念,读此统计图表,你有何认识?请利用数字定量回答。

[学生回答]淡水资源及方便人类利用的水体所占的比例太少了!淡水资源占地球水体总量的3.5%,方便人类利用的淡水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教师提问]陆地上哪种淡水资源储量最多? [学生回答]冰山是陆地水资源的主体。

[教师追问]冰是否方便人类利用?水资源的利用性质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学生回答]不,主要是冰川的更新周期比较长,不便使用。[教师设问]那请说一说为什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主要依赖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作为水资源? [学生思考] 讲解: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更新周期较短,利用后在较短时期可恢复。因此,它们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也是我们目前开发利用的主要水体。

[分组活动]阅读教材图3.2思考:

(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

体?

(2)河流与湖泊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的补给关系。[学生讨论](略)

[教师补充]大气降水是大多数陆地水体的直接来源,所以,我国东部绝大多数河流的径流与降水量季节变化关系密切,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靠雨水补给的河流,其汛期出现的时间与降水量出现的季节一致。但是一定要注意:汛期都在雨季,而非夏季,因为不同的气候类型,降水的季节并非都在夏季,如地中海式气候区。在内陆地区,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所以,河流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有直接的相关性,河流的汛期出现在夏季。但是应该注意: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因此,在冬季,我国大多数河流进入枯水期,河水主要靠地下水补给。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湖泊对河流水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洪水期,沿河湖泊及水库会起削减洪峰的作用。而且,河流一般都是有好几种补给方式的。

课下讨论:回忆初中知识,根据我国河流分布,我国河流东北、西北、东部河流有几次汛期?分别出现在什么时间?

【过渡】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这么有限,那么,随着人类对淡水的利用越来越多,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岂不是很快就枯竭了吗?淡水是不是越来越少了呢?

【点题】自然界的水资源是不会枯竭的,因为,水在地球上是循环运动的,在这种循环运动中,水资源得以不断更新。下面,我们就来分

析分析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板书】

二、水循环

面对滔滔黄河水,李白曾叹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但若果真水不复回的话,黄河早就干涸了。那么,黄河水是怎样更新的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图3.3《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找出构成海陆间水循环的八个主要环节,标出每个环节的含义。

2、海陆间循环、陆地循环、海洋循环分别包括哪些环节? [教师要求]请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

[学生回答]地球上的海洋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陆地径流等环节,最后又返回海洋,形成了海陆间水循环。

[教师补充]在海洋内部和陆地内部也存在着水循环运动。陆地循环通过蒸发或植物蒸腾形成水汽,水汽凝结又形成陆地水。这就是水的陆地循环,但不论是其发生的空间领域,还是参与的水量,陆地循环都不如海陆间水循环的规模大。因此,海陆间水循环对自然环境及人类影响最大。

[学生活动]通过学习“水循环”示意图,设想沿海的A地和内陆的B地,水循环对这两地气候、水文、植被会有什么影响?

[教师补充]海陆间水循环对沿海和内陆两地影响有所不同。沿海降水多,植被丰富,内陆降水少,植被稀少,进一步影响气候、地貌等。

[教师提问]海陆间水循环除对自然环境有影响外,对人类社会是否也有重要意义呢?请同学们观察水循环示意图回答。[学生回答]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更新。

[知识补充]正是海陆间水循环,使海洋水蒸发,源源不断变为水汽输送到陆地,实现了海洋水、大气水和陆地水之间相互转化,维护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了陆地淡水资源的不断更新。所以,海洋水汽能够到达的区域,生态环境充满了生机。宜人的自然条件使农业成片分布,也使人口和城市相对密集。这也正是前面讲到的目前全球有50%多的人口生活在海岸的重要原因。可见,海陆间水循环对于地理环境乃至地球生命的影响是既广泛又深刻的。

[深化思维]陆地之间不断地进行相互转换运动,也在促进陆地水资源更新转换方面与水循环运动发挥着异曲同工的效应;根据水循环的原理和转化规律,我们了解到水资源具有永续利用的性质,那么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为什么在全球范围内还会发生水资源的严重危机呢?目前造成水资源危机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呢? [总结]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和季节、年际变化大等自然原因以及人口膨胀、过度开采、利用不合理、环境污染等人为原因都是造成“水荒”肆虐的重要原因。板书设计:略 课后练习:略 教后记:

第四篇: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必修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内容要求中提出:“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同时给出了活动建议:用计算机设计水循环动画。该“标准”旨在引导学生能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根据“标准”要求,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图3.2直观地说明各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3、三维目标定向

⑴.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

②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③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地理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⑵.过程与方法

①课前布置思考题《如果地球没有了水》,加深学生对地球上水的认识。②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同学间合作探究长江水的补给形式,播放水循环flash动画,通过“说、指、画、比、思、辨”等让学生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③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黄河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和措施。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4、教学重点

① 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② 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5、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

① 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② 遵循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安排人类活动。

二、教法分析

1.创设情景

教学实践证明,合理有趣的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提高课堂效率 2.讨论法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3.多媒体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直观的图片、动画和数字资料,把学生轻松得引入本课,通过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奋点,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

4.案例分析法(黄河断流问题)

三、学法分析

1、学会用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3.2和图3.3理解水循环的相关性

2、学会探究:学生思考分析总结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黄河断流的原因。

3、学会合作:学生讨论合作收集相关的资料,完成活动。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用李白的诗《将进酒》其中有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之水真的“奔流到海不复还”了吗?引入新课自然界的水是不断循环运动的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自学探究】结合图3.1,自学第一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上的水体从存在形态上和存在空间上分为哪几种类型?

2、陆地上的水体有哪些?

3、水圈有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总结(展示课件)

【过渡】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课件展示图片】:图3.2“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大家思考两个问题(学生自主讨论)

师问:

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生答:大气降水、高山冰川或冰雪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

师问:

2、河流与湖泊的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他们之间的补给关系。

生答:从水往低处流的道理,当湖泊水位较低,河流水补给给湖泊;当湖泊水位较高,湖泊水补给河流水。(播放河、湖水互补关系动画)

【过渡】“以上的内容充分说明,自然界的水体由很多部分组成,但是他们都处于相互转换、相互影响的过程,他们是相互联系的。”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问题承转】滚滚长江东逝水。为什么长江水源源不断东流入海而不枯竭呢? 【动画演示】播放水循环flash动画。

【学生活动】说一说: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哪些?

指一指:水循环发生的环节有哪些? 画一画:水循环的简单示意图。

比一比:水循环的三种类型?

想一想:哪一种水循环可使陆地上的水不断更新?哪一种水循环所参与的水量 最多?

辨一辨:內陆湖泊水蒸发、洪水入海、台风登陆、赤道海域的对流雨等分别属于那种类型的水循环?

【教师播放图片后提问】自然界中水循环有什么意义?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归纳水循环的四点意义。(水量平衡器、天然淡水制造厂、大自然的空调、地形雕塑师)

【案例分析】“黄河之水奔流不到海”,黄河断流逐年加剧。1972年至1998年的27年中,有21年下游出现断流。进入20世纪90年代,几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河段上延至距河口约780千米的河南开封。

【问题探究】

1、目前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2、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

3、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人为因素有关?

4、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者避免黄河断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补充总结)

【小结】人类活动可以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环节产生影响,因此人类活动一定要遵循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否则这种影响会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危机。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体形态———固态、液态、气态

2、水体分布———陆地水、大气水、海洋水

3、水体联系———相互补给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形式——海陆循环、内陆循环、海上循环

2、水循环的意义: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第五篇: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图3.2直观地说明各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第一章第四节学习使学生对“水”有了初步的认识,已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地理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最基本的地理素养都没有,地理读图能力、理论归纳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辨证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较弱,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课标标准:理意义。

根据课程标准设置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说出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②理解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以及意义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②小组合作,培养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②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转化。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① 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② 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

① 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②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五、教法分析

1.创设情景。教学实践证明,合理有趣的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提高课堂效率

2.讨论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

3.多媒体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直观的图片、动画和数字资料,把学生轻松得引入本课,通过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奋点,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

六、学法分析

1、学会用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3.2和图3.3理解水循环的相关性

2、学会探究:学生思考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3、学会合作:学生讨论合作收集相关的资料,完成活动。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第一章我们学习了宇宙的地球以及地球的运动的相关知识,第二章我们学习了地球上的大气,第三章我们将学习地球上的水,然后播放视频《水说》,从而引入新课——自然界的水循环。【学习目标】

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课前预习检测】

PPT展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学生答题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先由学生解决,解决不了的老师再作解答,从而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便课堂中加强相 应的知识要点。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自学学习一】结合图3.1,自学第一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水的三态分布有什么特点?

2.地球上的水体分为哪三大类? 比重最大的是哪一种? 3.陆地上有哪些水体? 其中淡水主体是哪种?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总结(展示课件),并强调可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仅为总体水量的十万分之七,水是有限的,应该倡导节约用水。

【过渡】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合作探究一】:展示图3.2“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大家思考两个问题(学生自主讨论)

师问:

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生答:大气降水、高山冰川或冰雪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

师问:

2、河流与湖泊的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他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展示两张河水与湖泊水的图片,学生判断其补给方向并说明理由。

生答:从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丰水期,湖泊水位较低,河流水补给给湖泊;枯水期,湖泊水位较高,湖泊水补给河流水。(播放河、湖水互补关系动画)【过渡】人们常说“井水不犯河水”,互不往来。而自然界的各种水体却是“礼尚往来”。

【拓展】假设河流水位与地下水水位存在差异,分析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并用简图画出其补给关系。

生答:丰水期,地下水位较低,河流水补给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位较 高,地下水补给河流水。(播放河、湖水互补关系动画)

师问:地下水都会补给河流水吗,读图分析黄河下游的河水与地下水之间水体怎样补给。

生答:河流水位补给地下水,因为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河水的水位高于地下水水位。

【小结】我们学习了自然界的水体,水体之间是相互补给的,且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是降水补给。

【过渡】“以上的内容充分说明,自然界的水体由很多部分组成,但是他们都处于相互转换、相互影响的过程,他们是相互联系的。”诗仙李白在诗歌《将进酒》中写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真是这样吗。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自主学习二】:结合图3.3,自学第一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什么是水循环?说出水循环类型有哪些?有哪些环节? ②结合水循环示意图,绘制简图并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总结(展示课件),利用西沃授课助手在电脑上展示学生绘制的水循环简图,其他组对其进行修改、评价。

【动画演示】播放水循环flash动画。并分别演示三种水循环简图。

PPT展示:未登陆的台风、《长江之歌》中唱道:“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塔里木河的水分别属于那种类型的水循环?

PPT展示:水循环的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合作探究二】人类活动会影响和干预水循环的环节吗?请举例说明。学生自主讨论,并归纳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小组代表发言。小组1发言:略 小组2发言:略 小组3发言:略 老师对对小组的发言作评价和总结,PPT展示图片并总结:

【过渡】了解了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那么水循环对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呢?学生阅读课本56页归纳总结水循环的意义。【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归纳水循环的三点意义。① 更新水体,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 促进海陆间物质交换和能量的转移 ③ 塑造地表形态

【教师播放图片后提问】图片中体现了水循环的哪个意义? 【播放视频】水循环的意义及水循环与人类的关系

【小结】人类活动可以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环节产生影响,因此人类活动一定要遵循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否则这种影响会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危机。

八、板书设计

九、课堂检测

PPT 展示题目,给学生相应的时间完成,掌握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以便下节课强化。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据此完成1~2题。1.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径流

2.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

A.基本不变

B.总趋势为增加 C.总趋势为降低

D.在冰期相对较低

3、读水循环各环节示意图,回答问题。(1)把图中箭头补充完整

(2)写出各字母所示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 F __________ G ________(3)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个环节关系最密切?

(4)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季风的环节是 ________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授课过程思路清晰,主题包括两大部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课程内容难度不是很大,学生都比较容易理解。但在上课过程中,由于时间没有把握好,导致时间比较紧张。在介绍陆地上的水体时知识拓展耗时较长,下次课在基础知识授课方面系统介绍即可,不用详细讲授,这样更有利把握课堂进度,合理分配时间,达到最佳课堂效率。

下载《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图示等方法表达陆地水的组成及相互关系,说明陆地水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重要作用。 2.结合实例说......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营造充满探究的地理课堂环境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能够说明陆地水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重......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2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 ②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

    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抚顺市第六中学----刘宏丹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2、理解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3......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广铁一中 詹德虹 ★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析 1.通过阅读有关资料,理解......

    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自然界的水循环》作为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第3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内容,涉及水资源基础知识,本节课由“相互联系的水体”和“......

    自然界水循环教案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第四届学生教学技能竞赛教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相互联系的水体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以及陆地水相互补给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提......

    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师评比授课大赛教案 姓名:吴任浪 班级:10级人文5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