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精读引领课《奇怪的大石头》《勤劳善良的少年
《奇怪的大石头》《勤劳善良的少年》教学设计
备课人:上口镇口子小学 刘红秀
【课 型】 精读引领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3.读懂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精神写具体的。4.初步学习分段进行对话描写的作用。【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人物对话,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精神写具体的。【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分段进行对话描写的作用。【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搜集李四光的相关资料。同桌相互检查《奇怪的大石头》生字认读情况。【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和文学家高尔基的故事。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位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那么他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走进第七课,一起读课题。
生读课题。(出示ppt1 板书:奇怪的大石头)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课文已经读了几遍,那么接下来由老师来范读一遍课文,老师读的过程中你一定要注意老师读的语音语调,同时边认真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生举手回答,同桌交流后补充。师总结: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明白了这块巨石来历的故事。(出示ppt2)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一)阅读交流,感受巨石之“怪”:
师:李四光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捉迷藏。那么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出示ppt3)
1.师:同学们这是一块怎样的大石头,你有什么感受? 同学交流。——怪(出示ppt4)
2.师:是啊,大石头真奇怪,课文中对这块大石头也有所描述,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课文,思考: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划出相关的句子。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讨论:
一怪,它是独立的──“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板书:孤零零)二怪,这块石头体积庞大──“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板书:严严实实)
三怪,时间久──“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四怪,没有人说得清它的由来──“爸爸也说不清楚”。(老师找到的也是这几个句子,出示ppt5)3.点名读课文的第二段,读出大石头的奇怪。
(二)交流讨论,体会人物的品质
1.师:同学们面对这块奇怪的大石头,你心里浮现出什么问题了? 点名请同学们交流(你们真是会提问题的孩子)
师:是啊,面对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李四光也有很多疑问。请同学们自由读接下来的课文,将李四光提出的问题用笔画出来。
生交流,指导读出问号的语气。①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②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③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出示ppt6)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个问句,注意读的语气。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交流。
师小结:可以体会出李四光小时候很会提问题,很会思考。(出示ppt7 ppt8 ppt9)2.师:是啊,李四光真会提问题,大家看课后第三题,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幻灯片填空: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__________,它应该_________,可它__________________?(出示ppt10)
幻灯片展示:牛顿和瓦特的故事,运用这两个故事练习课后第三题的问句。(出示ppt11)师:同学们,再读一下这几个问题,不仅要读出问的语气还要体会李四光的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品质。(板书:勤于思考)
生读问题。
3.师:产生问题时,李四光是怎么做的呢?请自由小声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找一找。生举手回答,读课文。(出示ppt12)
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了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北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的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3)生读。
师:你从哪些词语里从中体会到了李四光的什么可贵品质? 生思考交流,回答。
师总结: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几个关键词语,理解到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板书:执着求索)
四、回顾课文,对比阅读。
1.师:请同学们再把这几大段连起来读一下课文,仔细回味一下。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和启示呢?
生小组交流
2.师: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勤劳善良的少年》一课,体会李四光身上的优秀品质。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表现了李四光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
找出体现李四光优秀品质的语子读一读,体会一下这些语句是如何表达的。3.师:学习了《奇怪的大石头》和《勤劳善良的少年》两课,你心里有什么要跟李四光爷爷说的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出示ppt13)
五、总结全文。
师总结: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六、布置作业。
1.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什么发现?或者对某一件事情有没有什么疑问?你是如何解决的?
2.课下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搜集名人小时候的故事,读一读,讲给大家听!(出示ppt14)【板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
李四光
巨石 勤于思考 孤零零
严严实实 执着求索
著名的地质学家
【教学反思】:
第二篇:精读引领课
29寓言两则 精读引领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有关词句,体会“学习要练好基本功”“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
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流程: 1.激趣导入
2.检查预习,以学定教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把握课文主要内容。(1)听写词语
(2)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
《纪昌学射》《扁鹊治病》分别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精讲点拨,随文得法
品读《纪昌学射》,感悟寓意。
(1)仔细读2、3两段,用“——”画出飞卫教的句子,用“~~~~~” 画出纪昌下功夫练眼力的句子。并在一边写下批注。全班交流:
一开始飞卫是怎么教的? 给纪昌提出了什么要求? 出示句子: 你要想学好射箭...不能眨一眨。
这个师傅怎么样? 从哪些词体会到的?(从“牢牢地盯住”“不能眨一眨”体会到飞卫的要求很严格。)纪昌面对师傅的严格要求,又是怎样做的? 出示: 妻子织布的时候....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A.“注视”是怎么样地看?
这不是普普通通的看看而已,是专注地看,是心无杂念地看!用飞卫的话来说就是: 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B.纪昌让自己注视着什么来练眼力?(穿梭着的梭子)
梭子,同学们大概没有见过它,它中间粗,两头尖,形状像枣核。人们在织布的时候,便由它牵引着织线来回地、不停地穿过来穿过去。(如果有实物图片可以展示)纪昌就是躺在小小的织布机下面,足足看了——两年!700多个日子!当他疲惫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仍旧注视着穿梭的梭子);当他眼花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他快要支持不住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两年之后-------出示: 两年以后,....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纪昌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可是飞卫认为他的眼力怎样呢?(还不够)他又给纪昌提出了什么要求? 这一次,他又是怎样练习的呢? ④出示:他用一根长头发.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自己默读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⑤出示: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4.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1)用学习第一则寓言的方法自学《扁鹊治病》。小组交流,全班汇报。(2)课下搜集更多的寓言故事读一读。
第三篇:《奇怪的大石头》评课稿
《奇怪的大石头》评课稿
听了《奇怪的大石头》一课,从张老师课中感悟到了每一次课都是教师和文本,和学生的对话过程,每一次上课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感悟。针对张老师的这节课,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1、张老师的课堂体现了朴实、扎实的教学风格。在字词学习、课文朗读、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等几个方面,都给予孩子们充分的时间,比较到位的指导,让学生学有所依,学有所靠。
2、教学重点突出,学习了大石头的特点,以及我们小时候玩时对大石头引起的兴趣。但难点的突破和把握还应商榷。我觉得重点应放在“大石头为什么会引起李四光的兴趣?他是怎样提出疑问,又是怎样来解决自己心中的疑问”等几方面来解读课文,把人文性和语文味很好地结合起来。
3、另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方式和对待学生的疑难问题应该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在课堂上,学生有两次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可是老师都没有足够的耐心听完,这是教学中非常忌讳的。教师应呵护学生求知的欲望,给予充分的肯定。
4、渗透方法传授
“想想,我们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是什么呢?哦,对,要抓住这几个要素。”“谁听出来了,她在归纳主要内容的时候,漏掉了哪一项?”这里,于老师主要传授的是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先领着学生回忆方法,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找出不足,从而把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落到实处,让学生通过一堂课一堂课的训练,扎实掌握。
在引导学生回答“从哪儿看出石头大呢?”这个问题时,于老师又渗透了方法的传授。如,大屏幕上出示:我从“”这个词体会到石头的大,因为„„.所以„„..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老师就引导学生按照大屏幕上的方法来说,很好。
5、注重情景创设。
“如果你是李四光,你会怎样问老师?”老师的这个情境一经创设,我发现学生的情绪马上高涨起来了。后面不时发出咯咯的会心的笑声。
“老师也向你们提出一个问题,恐怕是什么意思?”学生的发言也很踊跃。
在学习李四光和老师的对话时,让同桌俩分角色朗读,也是一个成功的情境创设。
以上的情境创设,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把学生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中,也是我近期很有心得的一个教法,学生都非常喜欢。最重要的是,学生在愉悦中,不仅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他们的想象能力、各方面表达能力也都得到彻底激发。
崔丽娟
《新型玻璃》评课稿
《新型玻璃》紧紧扣住一个“新”字,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鼓励人们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创造出更多的新型玻璃。
在课的一开始,耿老师老师用课文的话直切课题,很好地利用了课本。在初读课文时,根据学生的朗读随机解决对字词的理解,让字词回归到课文,同时结合生活,在教学 中随机应变,在学生说到“藕断丝连”的理解时,恰到好处的进行了点拨:文中的“藕”指什么?学生马上明白了,这是指“玻璃”,与此同时也就明白了这个词语 的意思。
在课文教学中,耿老师能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玻璃进行学习,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符合课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利用表格的形式,把课文所学按表格的内容罗列,很好的展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归纳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强调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且操作起来省时省力便捷可行,易于调控。在最后环节耿老师让学生做推销员,推销自己最喜欢的玻璃,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在展销会上,同学们针对自己的喜好,利用课文的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得头头是道,台下的同学听到推销员的精彩介绍不禁发出赞叹声,学生的积极性顿时高涨,上台讲的同学也更有自信心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尤为重要,它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还影响了学生一生的学习、发展。
如过在展销会前,能提出如何做好推销员的要求,那学生推销的时候就会做得更好,更有目的性,语言组织也会更清晰。在最后,建议评选一下“最佳推销员”,以鼓励发言好的同学,激励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
崔丽娟
《炎帝创世》评课稿
听了舒老师的《炎帝创世》一课,教学任务较轻,运用多媒体,上得充满乐趣。本节课的亮点有:
1、课堂教学设计的流畅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导入的新颖,二是打破了教材原有结构,对教材作了合理而便于学生理解接受的新的整合,教师的主导性得到较好的体现。三是各环节过渡的流畅,一气呵成。
2、整个教学流程学生高度参与,能关注到所有学生。在一些重要环节和重要知识的落实上,均来自于学生的主动探讨和质疑,课堂民主气氛浓厚。
3、充分运用图片和图示,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力和解释力。历史地图形象直观,包含了很多信息,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图示的运用也是对历史问题的有力的解释,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力。
4、运用史料,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充分利用教科书上已有的资源,培养学生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
5、本堂课理清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关系。其实所有的故事都体现了人类初期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的艰难,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但表现出的精神可贵,即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学生有了这种感悟后,就能迁移到其它方面,会影响到他们的对生活和学习的态度。
6、注意了主次问题,重点要突出。
崔丽娟
第四篇:《观潮》精读引领课
精读引领课
第一单元
《景物描写一组观潮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钱塘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的特点。2.抓突出表现白鹅特点的语句,体会写法。
3.体会课文中的有关于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现象。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白鹅的特点。2.抓突出表现白鹅特点的语句,体会写法。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动物的特点,采用你人的修辞,用先总后分的结构来描写动物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默读课文,说说《观潮》是按什么顺序写钱塘潮的? 时间顺序: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头过后
二、默读批注 1.出示提示:
默读3、4段,思考:大潮来时,江面上出现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景象?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惊奇?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课文适当处批注(圈、划)2.合作小组内交流
3.出示泡泡提问:我仿佛感觉到了那种壮观的景象?请把你的体会用一段完整的话说具体,先说给同桌听听。4.全班交流。
5.教课后提问:我发现课文许多语句写得具体形象。如,“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我们找出来读一读,谈谈对这些描写的体会。
间接描写:对观潮人神态、动作的描写,从中体会观潮人的惊喜之情,从另一个角度体会钱塘潮之奇。直接描写:声音、比喻句 2.出声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2.展示朗读。
四、总结写法
作者耳闻目睹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五、总结学法
1.这节课我们都学会了哪些学习的方法呢? 2.学生汇报 3.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感受钱塘潮的奇特、壮观。朗读课文,深入体会钱塘潮的奇特、壮观。抓典型语句,学习按时间顺序的描写景观的方法。
六、拓展练笔:
请抓住一种景观的特点,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采用比喻的修辞,写一段话。
主题单元精读引领课说课材料
松山三小
张
晶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和各位交流的是“主题引领,单元推进”九模块教学模式中的第三模块“主题单元精读引领课”的教学流程和设计理念。
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是这样要求的: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我校语文主题学习的任何一种课型都是在把握和研读课标的基础上形成的。我这节课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就是围绕着课标中的第四条(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和第五条(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进行设计的。
二、说对本单元和本课教材的理解: 1.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安排了3篇课文。这3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采取了不同的手法,有的侧重从人物的语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为主。这3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编者安排“作家笔下的人”一组课文,其意图就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这是本组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根据本组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本组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读写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来学习本组教材。二是要注意整合和提升,注重将学生已有的关于“写人”的读写经验与本组教材的学习有机结合,提高阅读和写作这方面文章的能力。三是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不应是几条干巴巴的结论,要以课文对人物描写的语言文字为依据,从人和事件的具体材料出发,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在对人物有充分感性的、形象的认识后,再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和评价。对描写人物方法的总结,也应如此。如,侧重从人物的语言上来刻画人物,首先应该充分理解人物对话的内容,并从这些语言材料中得出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人物的对话来描写人物的。2.本课教材分析
《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非常独特,它是由三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第一个片段侧重动作描写,第二个片段侧重细节描写,第三个片段侧重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这三个片段基本包括了人物描写的主要方面,可以说这三个片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三个人物的鲜活形象并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三、说具体的操作流程
作为本单元的开篇之作,结合单元导读的目标要求我把它设计为精读引领课,起到引领学法的作用,为后面的所有相关文章的阅读奠定基础。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以下几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等人物形象。2.抓突出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语句,体会写法。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为体现“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的教育理念,这节课我主要是采用以读为主,读中悟情,读中得法,拓展阅读的方式进行教学。操作如下:(一)复习导入
开门见山直接进行复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听写词语检测上节课的掌握情况,二是回忆主要内容,整体感知。
(二)问题引领,默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这个能够统领全文的问题我们一般都是根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结合课后题进行确定的。如本课的问题就是课后的第二题:“文中的三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以这个关键问题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安进行思考感悟,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用一段话把自己的理解说完整,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我们教师的作用就是起到点拨和启发的作用,不对课文中的词句进行深度挖掘,使学生对文字产生深不可测的恐慌感。感受了人物的形象只是完成了教学目标中的一点,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学习作者是如何对人物进行描写的。我依据课后第三题“文中有一些语句突出表现了人物的性格,请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我选择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朗读,在刚才的体会和理解的基础上再次用心体会作者用词用法的精妙之处。由于我们以前已经有了人物描写的读写经验,所以老师切记不要急于把答案给学生,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自己去琢磨和体会。
(三)学法的总结和运用。学法的梳理和总结,是精读引领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在这节课上梳理出学习的方法,后面的略读提高课、拓展阅读课,以及今后同类文章的阅读学生才有法可循。那么这个学习方法的梳理就需要教师心中必须有明确的方向,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结合本组课文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学生才能在课堂中得出学法。本课的学习方法是:1.默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2.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3.抓典型语句,学习人物描写方法。这三个学习方法适合这单元所有课文以及配套丛书同类文章的阅读。最后一个环节是拓展阅读,根据课内大量阅读的这一语文主题学习的核心理念,课上留有五六分钟时间用来拓展阅读,利用前面已掌握的学法自主阅读,扩大阅读量。结合本单元的主题,结合这节课中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知和作家描写方法的了解我选择的是从书中与课文体裁和写法都相近的《欧也妮葛朗台》,请同学们继续巩固前面掌握的内容。
四、最后我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来谈谈开展语文主题实验以来的一点体会: 我们学校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半年来,我深感自己和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回想我自己以往的语文课上,我总是习惯于口若悬河,生怕学生弄不懂学不会,于是自作多情地将一篇篇精美的课文进行肢解分析,精剖细刻,但是最后导致的却是越来越多的学生与语文渐行渐远,他们的能力并没有我预想的那么高,反而养成了等待老师给予答案的习惯。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更简约、更有效,我们学校的领导老师逐渐探索出了主题单元九环节教学模式,通过反复研讨,摒弃无效的教学环节;又通过不断地强化训练,让学生适应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习惯于个性的理解和感悟。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们终于从字斟句酌的讲解中走了出来,把大量阅读带进了课堂。当我们把课堂真正交给孩子们的时候,我们发现原来的种种顾虑其实是多余的。其实语文课如果这样简简单单地上,反而因为我们的“懒惰”让孩子得到了自由。他们的能力也逐渐在我们的“放”中得到了锻炼,文学审美能力也在书海中得到了提升。现在孩子的读书胃口被调动起来了,语文课也渐渐变得丰盈而充实起来,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都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学生每天都在书海中快乐地遨游,语文素养得以全面提升。语文主题学习,真的带给了我们反三归一的惊喜。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语文主题学习”课堂会既丰富又专一,既广博又精邃,因丰富而广博,因专一而精邃。
以上我就课标、教材、流程和自己的一点收获几个方面和大家进行了交流,有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五篇:精读引领课设计
《梅花魂》 单元精读引领课
张金霞
教学内容
精读《梅花魂》,自主学习《主题丛书》中的《故乡的泥土》。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2.感悟作者怎样表达出这种感情的。领悟写法。3.积累语言。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2.感悟作者怎样表达出这种感情的。领悟写法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准备 检查交流
1在阅读本组课文时你感受到最深的情什么?思乡情。
2.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找出你最打动你的句子,细读品味,写写你的体会。
二 品读体验 随文得法
(一)快速自由浏览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思考:文中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2、你怎样理解“梅花魂”的“魂”?
(二)品读赏析
1、小组内合作朗读课文,从那几处地方能读出外祖父的思乡情
(一)三落泪,品游子情切。1. 教念古诗,悲伤落泪。
“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吁出一口气,说:‘莺儿,你小呢,不懂!’” 为什么外祖父说作者不懂?在外祖父眼里年幼的作者不懂什么?(不能理解外祖父强烈的思乡之情;不能切身感受到一个身在异乡、远离故土的海外赤子的眷恋祖国的心情。)
2.无法回国,失声痛哭。
“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 这句话把外公比作什么?(小孩子)
外祖父和小孩子应该说在年龄上相差甚远,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比喻,你体会到了什么?(外祖父无法控制自己的悲伤之情,从他的失态中体会到外祖父思归难归的悲痛心情。)
3.望归国路,泪眼朦胧。
“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仅仅是因为风撩乱了老人的头发吗?(思归难归,愁苦变老)。
(二)品梅花
1.课题为什么叫“梅花魂”?找出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文中的“他们”指的是谁?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怎样理解老人的话?
老人的话表达了什么?(外祖父把梅花看作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魂”。在表现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
2.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老人对梅花的眷恋?(因“我”弄脏墨梅图二大发脾气,临别送梅花手绢。)
3.本文以“梅花魂”为题想告诉读者什么呢?(梅花的禀性;外祖父思乡、爱国之情……)
(三)感悟写法
《梅花魂》:所寄之物是梅,围绕着梅花,作者写了外祖父与梅花之间的五件事,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写出了外祖父的思乡之情。三、类比阅读 领悟异同
1、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故乡的泥土》要求:
(1)作者围绕着泥土写了回到故乡发生的哪几件事?(2)作者从故乡带走了什么作为她对故乡的永久怀念?
2、选取文中最感动你的句、段展示读。
3、说出令你感动的理由。四、实践体会 学以致用
小练笔:外公就是这样一位时时刻刻都牵挂祖国的老华侨,他在临终前还不忘嘱咐家人,必定要把他的骨灰带回到祖国去,我们完成了老人的遗愿,把他安葬在梅花树下。又是一年的冬天来临了,面对着梅树下的老人,你想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梅花魂
一哭:
教“我”读诗词时
思乡的泪 二哭:
得知不能回国时
悲痛的泪 三哭:
送“我们”上船时
不舍的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