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推断题的解法及题型教学设计_2010

时间:2019-05-12 17:53: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化学推断题的解法及题型教学设计_201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化学推断题的解法及题型教学设计_2010》。

第一篇:初中化学推断题的解法及题型教学设计_2010

初中化学推断题的解法及题型教学设计

化学推断题是初中化学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题型,这类题具有条件隐蔽、文图较多、关系复杂、综合性强等特点。和以前相比2004年各地中考试题中,推断题的命题水平更高,试题的灵活度也更大。

一、解题步骤

1.审题 认真审读原理,弄清文意和图意,理出题给条件,深挖细找,反复推敲。

2.分析抓住关键,找准解题的突破口,并从突破口出发,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

3.解答 根据题目的要求,按照分析和推理的结果,认真而全面地解答。

4.检验得出结论后切勿忘记验证。其方法是将所得答案放回原题中检验,若完全符合,则说明答案正确。若出现不符,则说明答案有误,需要另行思考,推出正确答案。(推断题常用的突破口)1.以物质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1)固体颜色:Fe、C、CuO、MnO2、Fe3O4(黑色);Cu、Fe2O3(红色);Cu2(OH)2CO3(绿色);CuSO4.5H2O(蓝色)。

(2)溶液颜色:CuCl2、CuSO4(蓝色);FeCl2、FeSO4(浅绿色);FeCl3、Fe2(SO4)3(黄色)。(3)火焰颜色:S在O2中燃烧(蓝紫色);S、H2在空气中燃烧(浅蓝色);CO、CH4在空气中燃烧(蓝色)。

(4)沉淀颜色:BaSO4、AgCl、CaCO3、BaCO3(白色);Cu(OH)2(蓝色);Fe(OH)3(红褐色)。2.以物质物征反应条件为突破口

点燃(有O2参加的反应):通电(电解H2O);催化剂(KClO3分解制O2);高温(CaCO3分解;C、CO还原CuO、Fe2O3);加热(KClO3、KMnO4、Cu2(OH)2CO3等的分解,H2还原CuO、Fe2O3)。3.以物质特征反应为突破口

(1)分解生成两种或3种物质的反应(2)单质A+化合物B→单质C+化合物D(3)单质A+化合物B→化合物C+化合物D(4)化合物A+化合物B→单质C+化合物D(5)化合物A 化合物C 化合物D:(6)三角关系

5.以物质特征反应现象为突破口(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CO2。(2)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固体是C。(3)能使燃烧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O2,使火焰熄灭的气体是CO2或N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4)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水蒸气。(5)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Fe。(6)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是有机物,如CH4、C2H5OH等。(7)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6.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4)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C。(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7)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8)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9)最常用的溶剂是H2O。(10)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二.应用举例

例(”04 南昌市)下图中的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请根据图示关系回答:

(1)甲物质中的元素共有________种。(2)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3)若常温下乙为无色液体,则A为___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__________。

解析:(1)据“单质B+单质C→化合物甲”,可知甲物质中含有两种元素。(2)反应②属于置换反应。(3)据“常温下乙为无色液体”,推断乙为H2O,再结合所学过的有H2O生成的置换反应(即H2还原CuO或Fe2O3),可知A为H2,则C为O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或。混合物甲可能是CuO或Fe2O3,单质B可能是Cu或Fe。

三、题型及例析 1.元素推断题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先理清题目中给出的各种信息之间的关系,找出突破口,逐一推断出来。

例1.(湖南)原子的核电荷数小于18的某元素X,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n为正整数),最外层电子数为,原子中的质子数为,有关X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X能形成化学式为 的碱

B.X肯定能形成化学式为 的含氧酸钠盐 C.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核电荷数肯定为奇数 D.X是非金属元素

分析:解此题的关键是首先确定X为何种元素。因为n是电子层数,当时,最外层电子数为3,质子数为1,这不是氢原子;当或3时,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5、7。质子数分别为7、17。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分别是氮元素和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都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结构,表现为负价,不可能与离子结合成碱,但氯、氮两元素均可与氧元素结合形成含氧酸根原子团,跟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组成化合物,像B项中的。答案为A。2.常见物质的推断题

此类题给出常见物质的特征或特殊性质、特殊反应等。综合能力要求高,但初中涉及的物质种类不多且很典型。根据题给信息,寻找突破口,顺藤摸瓜,可较顺利地推断出来。例2.(辽宁锦州)X、Y、Z三种物质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根据以上关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X_______,甲________,乙_________(2)写出乙与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分析:仔细观察题中框图,我们会发现:在一个反应中,已知物质出现最多的是 以此为突破口,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则X必为,然后可知Y为,Z为,甲为,乙为。把以上答案放入原题,完全符合题意,说明所得答案正确。3.实验推断题

此类题主要是考查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不但要求同学们具备有关化合物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实验操作的经历和分析、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联系实际,逐一分析推断。

例3.(辽宁锦州)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中,通入的气体A是氢气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两种,黑色粉末B是氧化铜和木炭粉中的一种或两种。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判断:气体A和黑色粉末B的可能组合有哪几种?(每种组合中A和B的成分均要求用化学式表示)

分析:由题中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反应后一定生成了 和,可能发生的反应有:①,②,③。因此,水的来源只有一个,则气体A中必含有的来源有两个,则C和CO可能只含其中之一,也可能两者都含有。故气体A和黑色粉末B可能有三种组合:①A为,B为CuO和C;②A为和CO,B为CuO;③A为 和CO,B为CuO和C。4.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

此类题一般难度较大,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分析这类题目时,头脑要冷静,不要把问题想得太复杂,否则将陷在题目设计的迷宫中。

例4.(天津)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以下是某同学进行实验并观察到的现象:取少量粉末放入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后,试管中有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再向试管中滴入足量的稀硝酸后,白色沉淀有部分溶解。由此推断,该包粉末的可能组成是:(1)________;(2)_______;(3)________。

分析:此类推断题的解题思路是:通过题中描述的现象,确定某些物质或排除某些物质。由题中现象“试管中有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可知,粉末中可能有不溶固体或相互之间反应能生成白色沉淀的物质组合(和 和),一定不含硫酸铜;又根据题给信息“滴入足量的稀硝酸后,白色沉淀有部分溶解”可知,此白色沉淀中一定有,还含有和中的一种或两种,则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和,一定不含硫酸铜,可能含有 和中的一种或两种。故这包粉末的可能组成是:(1)(2)(3)。初中化学除杂题的解题方法

将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而分别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种方法叫做混合物的分离。将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而获得纯净物质,叫提纯或除杂。除杂题是初中化学的常见题,它灵活多变,可以综合考察学生的解题能力。一: 物理方法

l 过滤法.原理: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通过过滤而分开的方法称为过滤法。如:氯化钙中含有少量碳酸钙杂质,先将混合物加水溶解,由于氯化钙溶于水,而碳酸钙难溶于水,过滤除去杂质碳酸钙,然后蒸发滤液,得到固体氯化钙。如果要获得杂质碳酸钙,可洗涤烘干。练习1 下列混合物可以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来分离的是:()A.CaCO3 CaO B.NaCl KNO3 C.NaNO3 BaSO4 D.KCl KClO3 结晶法.原理: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同,可用结晶的方法分离。例如:除去固体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杂质,先在较高温度下制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然后逐步冷却,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温度降低,大部分硝酸钾成为晶体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得不显著,所以大部分氯化钠仍留在母液中,通过过滤把硝酸钾和氨化钠溶液分开。为进一步提纯硝酸钾,可再重复操作一次,叫重结晶或再结晶。练习2 下列混合物适宜用结晶法分离的是:()

A.NaNO3 Na2CO3 B.NaNO3 NaCl C.NaOH Mg(OH)2 D.NaCl BaSO4 二: 化学方法:原理

1、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原物反应。

2、反应后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3、反应后恢复原物状态。

4、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初中常用化学除杂方法有以下几种:

2.1 沉淀法:使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生成沉淀通过过滤而除去。练习3 下列混合物可用沉淀法除去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的是()

A.KNO3〔Ba(NO3)2〕 B.NaCl〔KNO3〕 C.NaNO3 [NaCl] D.Ca(NO3)2 [AgCl] 2.2 化气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变成气体而除去。

如:硝酸钠固体中含有少量碳酸钠杂质,可将混合物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稀硝酸溶液,硝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滤液,获得硝酸钠固体。

练习4 下列混合物中的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适宜用气体法除去的是: A.NaNO3〔Ba(NO3)2〕 B.NaCl [Mg(OH)2] C.KNO3〔K2CO3〕 D.Na2SO4〔MgSO4〕

2.3 置换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量试剂通过发生置换反应而除去。如:硫酸锌固体中含有少量硫酸铜杂质,可将混合物溶解之后,加人适量锌粉,再过滤除去被置换出来的铜,蒸发滤液获得硫酸铜固体。练习5 加入下列哪些物质可以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杂质硫酸铜()A.Zn B.Fe C.Cu D.Mg 练习6 将混有少量铁粉和锌份的硫酸铜晶体溶于适量水,充分净置过滤,结果是

A.滤出了混杂在其中的铁粉 B.滤出了混杂在其中的锌粉 C.滤出了一些铜粉 D.什么也没滤出 2.4 吸收法:两种以上混合气体中的杂质被某种溶剂或溶液吸收,而要提纯的气体不能被吸收时,可用此方法。

如:一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碳时,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的溶液。2.5 其它法: 将混合物中的杂质用化学方法转化成其它物质。

如:氧化钙中含有碳酸钙,可采用高温燃烧的方法,使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除去杂质。

第二篇:初中化学经典之推断题专项练习题

初中化学推断题练习

1.如图所示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A是紫红色金属,B常温下是气体,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

(1)A的一种用途是;

(2)B的化学式为;

(3)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右图转化关系中没有涉及至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A、B、C、W、X、Y、Z分别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物质。已知A、B、C是单质,W、X、Y、Z是化合物,且X和Y的组成元素相同,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

(1)分别写出A、Z的化学式:

A、Z。

MnO2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3.下图是初中化学中某些常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其中X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A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B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

(1)A、X的化学式:A

;X。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右图中的物质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是常见的无色液体,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甲是生活里常用的燃料。根据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有些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是_____;

(2)D→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反应。

5.如图所示,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和B可发生中和反应,C为生活中最常见的液体,F可供给呼吸,X常用作食品干燥剂,Y为单质,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B的俗名为

;(2)H的化学式为;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④的反应条件。

6.A~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B、C、D、E均含有同一种元素,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C。

(2)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D。

E→A。

7.如图所示的是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B、C、D、E是单质,甲、乙、丙、丁是氧化物.已知:丙是红色固体,E是最清洁的燃料,丙高温下与乙反应可生成D.(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的化学式为;

(2)甲的化学式可能为

(只写一种)

(3)丙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写出A的一条用途:。

8.甲、乙、丙、丁是常见的化合物,它们有如右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已略去)。甲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6的有机物;乙是最常见的溶剂;丁是白色难溶固体,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则甲的化学式为;

反应②和③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试剂A中溶质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9.A、B、C、D、E五种物质为初中常见物质,反应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通过相应的化学反应可制得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略去)

(1)若B、C、E为常见气体,且E为最轻的气体,A、D为黑色固体,D—E反应生成红色金属。

问答:①C的化学式;

②D的化学式;

③A→B的化学方程式。

(2)若A、B、C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D为蓝色溶液,E为人类从自然界中提取量最大的一种金属。

问答:①E的化学式;

②A→B的化学方程式;

③C→D的化学方程式。

10.现有A~G七种物质,已知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E的浓溶液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G溶液为蓝色,它们之间存在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D:

F:

(2)在反应①②③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填序号)。

(3)工业上常利用反应①的原理来炼铁,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物质A与E的稀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1.某实验小组对实验室中A、B、C、D四瓶无色溶液进行鉴别,它们分别是硫酸钠、稀硫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钠四种物质的一种.可供使用的实验用品有: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紫色石蕊溶液、硝酸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溶液、玻璃棒、试管、胶头滴管.请利用提供的实验用品,鉴别出四种物质,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四支试管,各取少量的A、B、C、D溶液,分别先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B溶液变红色,D溶液变成蓝色。A、C溶液都呈

色。

B是

D是

另取二支试管,各取少量的A、C溶液,分别先滴入硝酸钡溶液后再滴入稀硝酸溶液。

A、C、A是硫酸钠溶液

C是

【发现问题】做完实验②后,该小组在网上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进行检验SO42-时,亚硫酸根离子(SO32-)的存在干扰了SO42-的检验。如往亚硫酸钠(Na2SO3)溶液滴加硝酸钡溶液后有沉淀生成,再加足量的稀硝酸酸依然有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若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SO42-)与亚硫酸根离子(SO32-)中的一种或两种,该如何检验?

【查阅资料】亚硫酸钡(BaSO3)是无色晶体或白色粉末,在水中是白色沉淀。往亚硫酸钡中加入盐酸能发生类似于碳酸钡与盐酸的反应,生成有刺激性的气体

【猜

想】该无色溶液中含有(1)SO42-

(2)SO32-

(3)

_______。

【实验探究】请你将下列实验填写完整。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该溶液少量试管E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后再加入稀硝酸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确定猜想

一定成立

取该溶液少量试管F中,加入加入稀盐酸,加热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猜想

可能成立

写出亚硫酸钠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组对溶液的鉴别进行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实验目的】Na2CO3溶液、NaOH溶液、Ca(OH)2溶液、稀盐酸四种溶液的鉴别。

【实验药品】未贴标签的四瓶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Ca(OH)2溶液、稀盐酸]和紫色石蕊试剂。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等。

【设计并实验】甲组同学利用紫色石蕊试剂鉴别四种溶液:

实验操作和步骤

实验现象与结论

(1)用4支试管,各取少量四种溶液,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剂;

一支试管中溶液由无色变红色,则原溶液是

溶液。

(2)另用3支试管,各取少量未确定的三种溶液,分别滴加步骤(1)检验出的溶液。

一支试管中溶液有气泡放出,则原溶液是

溶液

(3)另用2支试管,一支试管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则原溶液是

溶液,另一支试管溶液中无现象,则原溶液是

溶液。

乙组同学经讨论认为,不用紫色石蕊试剂也能鉴别出四种溶液。他们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同学

实验操作

实现现象

小红

用3支试管,各取少量三种溶液,分别滴加另一种溶液。

一支试管溶液中有气泡放出,其余两支试管溶液中无现象。

所滴加的溶液是稀盐酸。

小勇

一支试管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其余两支试管溶液中无现象。

所滴加的溶液是Na2CO3溶液。

小新

三支试管溶液中都无现象。

所滴加的溶液是NaOH溶液

乙组三位同学经过交流后发现本组

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所滴加的溶液应是

溶液,由此鉴别出了四种溶液。

【反应与体会】①物质的鉴别有多种方法;②鉴别物质的关键是利用物质的特征性质等。

13.某班同学做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用到的药品有铁丝、铜丝、银丝、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实验结束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对该实验的废液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交流表达】

(1)小明通过观察,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2)小红通过分析,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她的依据是:。

【作出猜想】小华认为废液中还可能含有硫酸。

【实验验证】(1)小华测得废液的pH小于7,证明废液中含有硫酸。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

(2)小明取少量废液,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小明的实验现象是。

通过分析与实验,同学们得出废液中含有硫酸亚铁、硫酸铜和硫酸。

【拓展应用】

(1)若将废液中的溶质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写出该反应过程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2)反应完全后,过滤,滤渣中物质为,滤液中溶质为硫酸亚铁。

初中化学推断题练习答案

1.【答案】(1)做导线(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2)H2

(3)CO2

+

H2O

=

H2CO3

(4)分解反应

2.【答案】(1)C

H2CO3

(2)2H2O2

=2H2O+O2↑

分解

3.【答案】(1)

CO2

CaCO3

(2).CaO+H2O=

Ca(OH)2

化合4.【答案】

(1)H2

(2)CO2+2NaOH=Na2CO3+H2O等

(3)CaCO3+2HCl=CaCl2+H2O+CO2↑

复分解反应

(或CaCO3

高温

CaO+CO2↑

分解反应)

5.【答案】(1)熟石灰

(2)Fe3O4

(3)CaO

+

H2O

=

Ca(OH)2

(4)点燃

6.【答案】(1)CaO

CaCl2

(2)CaCl2

+

2AgNO3

==

2AgCl

↓+

Ca

(NO3)2

CaCO3

CaO

+

CO2↑

7.【答案】(1)CO

(2)SO2

(3)Fe2O3+3CO2Fe+3CO2

(4)供给呼吸

8.【答案】CH4

CO2+

Ca(OH)2==

CaCO3↓+H2O

CaCO3+2HCl==

CaCl2+

CO2↑+

H2O等

灭火(或作气体肥料等)

9.【答案】(1)①O2

②CuO

③2C+O2

2CO

(2)①Fe

②Ca(OH)2+Na2CO3

=CaCO3↓+2NaOH

③CuO+H2SO4

=CuSO4+H2O

10.【答案】(1)FeSO4(1分)

Cu

(2)②③

(3)Fe2O3+3CO

==2

Fe+3CO2

(4)Fe2O3+3H2

SO4

==

Fe2(SO4)3+3H2O11、①

紫色;B为稀硫酸;D为石灰水;

②有白色沉淀;无现象的;C为氯化钠溶液;

【猜

想】(3)

SO42-

SO32-

;【实验探究】③

(1);④(2)或(3);Na2SO3+

Ba(NO3)2=BaSO3↓+2NaNO312、(1)稀盐酸;(2)Na2CO3溶液;(3)各取少量未确定的二种溶液,分别滴加步骤(2)检验出的溶液;

Ca(OH)2溶液;NaOH溶液;小勇;

Ca(OH)2溶液

13、【交流表达】(1)溶液显蓝色(2)铁丝与稀硫酸(或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或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实验验证】(1)将待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确定pH(2)滴加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后才有沉淀生成【拓展应用】(1)铁片(或Fe、铁粉、铁丝等)Fe

+

H2SO4=FeSO4

+

H2↑(或Fe

+

CuSO4=FeSO4

+

Cu)(2)铁和铜(或Fe和Cu)

14、[调查研究]

CuSO4

[实验探究]

Na2CO3

实验解释:

CaCO3

Ca(OH)2

‚Na2CO3+2HCl=2NaCl+H2O+CO2↑

盐酸   NaOH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有白色沉淀产生

有气泡产生

第三篇: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

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认识发生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这既是课标的要求,更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生存技能。为使学生更好地达到上述目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趣味引入,激发兴趣

对于生活中的燃烧与灭火现象,学生已经见怪不怪,但却较多学生不能准确说出其中的道理,正是这种“半生不熟”的状态容易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倦怠。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合适的情景(如水中生火、烧不坏的手帕、吹不灭的蜡烛等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充分利用“实验活动3”

教材中“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的有效落实,不仅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这一知识目标,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这两个化学实验常用方法的认识。此外,实验中选择的材料都可以代表生活中的一类可燃物(如棉花代表纤维织物、乒乓球代表有机合成材料、滤纸代表木制品及书籍等等),这既可促进学生意识到可燃物的无处不在,必须提高防火意识以及灭火、自救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和加强。

为达到上述目的,实验活动过程可以更开放些,只提供材料、不限制方法,让学生自行设计方案进行验证,教师随时给予必要的提示和帮助,使学生在设计并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的重要作用。

此外,实验活动后的及时反思也有助于上述目标的达成。反思中可包括以下内容:1.燃烧的三个条件是什么关系?2.在证明每个条件时需要控制的变量有哪些,如何控制?3.生活中如何防止各类可燃物发生不必要的燃烧?如果发生了,应采取哪些灭火措施?„„

3.多措并举,让安全意识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心中 “安全无小事”,让学生意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仅凭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教师)讲述身边事、视频资料播放、教师演示实验等手段达到这一目的。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下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制定防火措施或失火预案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虽然学生的某些想法还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加以完善,但通过这一活动无疑能促进消防安全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当然,这一活动的落实还需要老师积极的鼓励和引领。

(二)教材分析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同学们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三)学生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九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主动探究真理的兴趣和愿望,也愿意自己动手做实验,而且他们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在课堂他们厌倦教师的说教和灌输的教学方式,希望教师能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所以本节课我的设计思路是主要通过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验、讨论总结、班内展示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会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渗透“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唯物主义观点;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是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五)教学策略

演示实验、多媒体展示、分析讲解相结合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实验用品:白磷 红磷 热水 铜片 粉笔 小煤块 小石子 棉花 镊子 酒精灯 蜡烛、剪刀、扇子、烧杯、湿抹布、碳酸钠、白醋水、烧杯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学生预习课本,填写学案上的问题。

(二)新课导入部分

【视频展示】烧不坏的手帕。【教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板书】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三)师生互动部分

活动1【教师提问】大家知道火的由来吗? 【讲授】【图片展示】

展示与火的发展史有关的图片,并同步简介火的发展史。雷电、火山引起的自然火→阳燧取火→火镰取火→火柴取火

【教师】火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工业上炼制青铜和炼铁,在农业上人们放火烧荒、刀耕火种,用火把驱赶病虫害;在军事上利用火攻法攻城,在医学上用火针治病,在隧道工程上采用“火烧水击方法”开凿山洞,开世界隧道史的先河……火的力量巨大无比,火的文化灿烂辉煌。

活动2【导入】【温故知新】

同学们,在前边,我们学习了炭、硫、磷、镁的燃烧,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展示图片】展示镁、铁、硫燃烧的图片 【学生回答】会发光发热

【教师问】能否根据燃烧现象说出燃烧的定义呢?

【生交流总结】 【课件展示】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拓展延伸: 1是不是发光放热的变化就是燃烧呢?请举例说明。2.是不是氧化反应都有燃烧现象呢?请举例说明? 小组讨论,班内展示,教师点拨。

活动3【讲授】【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设疑]:再看一段录像和一组图片(多媒体展示一组影视资料和图片。如煤炉烧饭、火箭发射、奥运圣火、火灾现场等,让学生认识到火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和破坏性。)带着对火不同的感受,引入燃烧条件的探究 [提问]:燃烧都需要哪些条件呢?

作出猜想,学生们自主进行猜想,给出提供的实验器材并设计实验验证。[学生实验探究]:分三个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小块棉花,分别蘸取水和酒精,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观察现象;(用镊子夹取石子 和木条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现象:酒精、木条可以燃烧,而水、石子不可以燃烧 [交流讨论]:

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燃烧需什么条件 [结论]:燃烧条件之一——可燃物 [实验2]:点一支小蜡烛,将其用烧杯罩住,尽可能使烧杯与桌面间不留空隙,观察实验现象。蜡烛熄灭

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燃烧需什么条件 [结论]:燃烧条件之二——氧气(或空气)

[实验3]:将一跟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块放在酒精灯上点燃,比较点燃的难易[交流讨论]:

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燃烧需什么条件

引出着火点的概念:着火点是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通过常见物质的着火点列表,知道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着火点。[结论]:燃烧条件之三——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播放白磷燃烧演示实验的视频

【教师提问】试管中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白磷不燃烧,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没有氧气

【教师提问】怎样能使水中的白磷燃烧呢? 【学生回答,教师演示如下图所示】 观察试管中有何现象(实验后不要从水中取出试管)观察白磷是否燃烧充分,并分析原因;在冷水中重复实验步骤观察白磷是否燃烧并分析原因。利用该组实验进一步验证燃烧的这三个条件。

板书:可燃物 氧气 温度达着火点 缺一不可

活动4【讲授】【过渡转移,引出灭火】 【播放视频】2015年几起火灾事故短视频。【教师引导】同学们,“火”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美好生活的同时,若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我们在学习燃烧的条件的同时,也要学会怎样灭火。

活动5【讲授】【群策群力,探寻奥秘】 【课件展示】提供用品: 实验用品:蜡烛、剪刀、扇子、烧杯、湿抹布、碳酸钠、白醋水、烧杯、等。【 灭火大比拼】

小组讨论,看哪组的灭火方法最多,并能说出灭火的原理,最终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灭火的原理(缺一即可)及常见的方法。【课件展示】

灭火方法:

1、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2、使可燃物隔绝氧气

3、移走可燃物

【板书】灭火的原理:缺一即可

活动6【讲授】【火灾逃生我最棒】

演示实验:生观察:哪只蜡烛先熄灭?试分析原因

学生讨论:根据上述原理,如果身陷火灾现场,据我们现有的经验,该如何自救逃生?

师生共同得出火场自救逃生秘籍: 展示逃生秘籍 活动【知识梳理】

设计思路:突出重点,完成中考化学考纲所要求的内容。展示本节知识 板书:燃烧 缺一不可 灭火 缺一即可

(四)课堂总结部分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正确认识了燃烧现象,学习了燃烧所需要的三个必要条件,了解了灭火原理及常用的灭火方法。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化学是服务于生活的,我们利用化学原理,可以解决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达标测试部分,我将题目分为两个难度,首先是考查学生本节课的基础概念,如燃烧的定义、燃烧的三个条件和灭火的三个条件等等,其次创设实际情景,寻找其原因和解决办法。

(五)课后作业部分

有基础习题10道,拔高习题10道,链接中考或中考改编题3道。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总体上看,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挖掘教材,构建关于燃烧的知识体系,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本课的最大特点是:学生的自主活动时间较为充足、参与面广、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的积极性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被激发、被展示,学生的学习情绪饱满、教学效率高。然而,对于这节课我认为还存在如下不足:

1、关于学生小组讨论燃烧的发生需要哪些条件,其中关于着火点的描述应当事先铺垫好,这样学生展示讨论结果的时候会更加顺利。

2、每个小组同学提出假设问题而其他组提出反驳意见后,可以组织学生间的相互辩论,互相反驳,最终得出正确结论,前提必须是时间充裕,并且教师要进行一定的点拨。

3、最后高低蜡烛的实验没有来得及演示,时间把握上做的不够好。针对以上不足,我觉得应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完善教学思路,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另外本次课程涉及到的一些实验具有污染性,所以在设计教学时应十分注意。

第四篇:浅谈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教育部于2004年12月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在该标准中教学设计被定义为: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那么如何进行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呢?

一、教学理念的设计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理念共有五个含义:化学教学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增长发展潜能;给学生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化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以过程方法为主线,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将三维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中,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设计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要充分注意两条线,一条是主线一条是暗线。主线也就是显性教学内容,它具有以下功能:第一、贯穿整节课的教学内容。第二、引领各个知识点。第三、高效推动教学活动的进行。所以清晰的主线是高效教学的保证。教学主线的创设路径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用实验活动创设教学主线(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关系-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木炭与氧气反应)第二、用专题化探究创设教学主线(溶液的浓度:农业生产上用溶液来选种--如何选种---用多大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如何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浓度的溶液---学以致用拓展延伸。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供解决问题方案--收集证据--根据证据得出结论。)

第三、用生活实际问题创设教学主线(燃烧和灭火:如何灭火---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灭火的方法)。第四、用学科逻辑关系创设教学主线(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用途--如何制取--药品--装置(发生、收集)--检验--验满)

暗线即是隐形教学内容,它具有以下功能:第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增进学生的人文底蕴。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例《生活中常见的盐》中通过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在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来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并且培养了学生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所以在教学中把化学学科的显性和隐形的教学内容要有机地深度融合起来,通过创设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认识、理解、掌握显性的教育内容的过程中,受到影响和教育,得到体验、感悟,内化,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四、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如何让学生学会并且学生会学习的问题。

1.分发挥实验优势,运用探究教学,通过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B。

(1)改进演示实验,优化演示过程

有些实验容易产生污染或实验现象不够明显,在实验时老师要坚持实验的无污染设计,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将一些实验方案进行改进或增补,提高演示效果,确保实验的高效性。

(2)利用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

开展家庭化学小实验,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延伸。教师可以同学生一起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根据他们的形状或构件巧妙地自制微型化实验仪器。

2.运用信息化教学

现在学校班级都使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它对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都是很大提升,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有助于复习和记忆效果的保持,教师能够在交互白板支持下更好地管理课堂,提高课堂容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可以更方便更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有助于课堂生成性教学的开展。

1.在复习课中:可用白板进行知识结构网络进行图表式归纳,知识点归纳,重点知识填空,重点知识回放,典例回顾,实验现象的再现。使用了电子白板,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容量

2.在实验教学中;对于错误实验操作导致的后果可用白板演示;课堂上难以实现的实验可用白板进行演示。如讲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装置选择时,制成白板课件,课堂上通过电子白板把药品和装置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拼成一套完整的装置。

3.化学用语教学:可用白板模拟微观世界,例如讲分子和原子、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

4.习题课教学:将学生的做法在白板中展示,可以同时展示多名同学,并且及时在白板上进行进行批注。

第五篇:2015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名称

基本信息

课题3 制取氧气

执教者 课时 1

所属教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目录

本节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氧气是初中阶段化学学习的第一种具体的化学物质。之所以把氧气作为第一个学习的物质,是因为氧气不仅是一切人和生物须臾也离不开的重要物质,而且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大气)中,并且氧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教材分析

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氧气是初中化学必须掌握的一种重要物质,故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对于九年级学生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基本实验。本节课在初中化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生刚刚学习化学这门学科不久,只了解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但对于物质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只知道了实验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了解了一些简单的、独立的实验基本操作,但如何将单个的学情分析 实验操作有机地结合、连贯起来并制取出具体的物质更毫无所知。所以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学生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还很有限,所以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教师要及时观察并给予恰到好处的启发和引导。

知识与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认识分解反应,知道氧气的工能力目标 业制法,认识催化剂。

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探究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过程与教置的设计,提高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学方法目标

会依据反应原理选择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

学目标

情感态

在设计装置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在实验中度与价值观

激发兴趣,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创新意识。目标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包括方法、反 重点教应原理、仪器装置、检验方法、收集方法等。

学重难难点

两套制取气体装置的使用原理。

本设计计划充分利用多媒体、板书、学生实验等多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气体学策略的操作能力。首先利用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激发出学生探究的欲望;然后开门见山地告诉学生,制取氧气肯定需要用“含与 设计氧”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重点是指导学生去思考和研究如何用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完成本节课的目标。教说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以观看图片的形式引入课堂

回答:氧气在我们内容,新颖,易引1.展示图片:氧气用于动植物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起学生兴趣,同时呼吸,医疗等

用途,是不可或缺的物在无形中感受到

了氧气的重要性。提问: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 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观看,思考

课本未涉及,思考,讨论,回答。

但确实是最重要

自然界中氧气获的制氧方式,培养2.工业上需制取大量氧气,你认为得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开阔孩子们的思怎样制取既方便又经济? 光合作用。维,灵活掌握知识4的能力。

简单介绍工业制氧过程,引导2分思考,讨论。学生利用沸点不同来分离混合物的钟 通过工业制

物理,因为没有新氧过程介绍,让孩方法。

物质生成。子们了解到一种该过程是物理还是化学变化? 分离混合物的方

学生了解到:过氧法。

3.那么大家想不想自己亲手去制一化氢中加二氧化锰,加瓶氧气呢?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学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明确实验室习一下实验室是如何制出纯净氧气可以制氧气。制氧气的三种方的。法,便于接下来的学生认真观察老学习思路清晰,系说出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师的操作方法,实验现统掌握。法。象并做记录。

培养学生观提出问题:大家知道在自然界中我们是如何获取氧气的吗?

讨论,总结: 察和分析实验的能力。

1.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1.常温下过氧化氢分方法 解缓慢 通过实验探

究法引出催化剂,按照课本38页实验步骤 2.加入二氧化锰后过培养学生实验探

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 究能力和科学分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析能力。

3.二氧化锰可重复使从二氧化锰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 通过观看多用,归纳出催化剂的概念及特点 媒体视频图片,更

4.二氧化锰自身不能生动直观的了解 指出概念,强调重点词汇意思。产生氧气 到二氧化锰在化

工生产中的重要

1、“改变”是加快或减慢物质的化交流二氧化锰在作用。学反应速率 反应中所起的作用,了

解到什么是催化剂 试着学会归

2、“质量、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

纳总结知识。

有发生变化”是指催化剂没有发生知道催化剂能改改变,同时也意味着催化剂没有参变(加快或减慢)化学提高分析问 加化学反应。反应速率,在化学反应题的能力。

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总结催化剂特点为“一变两不没有发生改变。通过对比法 变”更容易地认识了

观看,了解催化剂分解反应,同时也多媒体演示催化剂 作用 学会了利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化学写出过氧化氢制氧反应的文字正确写出该文字知识。表达式 表达式。设问:实验室又是怎样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氧气的呢?

通过交流反

认真观看,记录 思有利于巩固所

学知识

认真观察实验现

练习反馈,加深理解,查漏补缺 实验探究,引导观察

利用多媒体让同学们看到高锰象 酸钾和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的状态和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记录并记忆 演示实验:将混有二氧化锰的根据描述试着写氯酸钾混合物放入小试管中加热,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文字表达式

指出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是催认真记忆,回忆各化剂,并在板书中写出该反应的文个步骤的实际操作方字表达式。法

演示实验:将适量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加热,并用带火星的木条点燃

讨论

根据实例理解概描述:高锰酸钾加热后会放出念 氧气,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这两

通过讨论得出结种物质。

论:

指出高锰酸钾制氧气操作中的同属于化各个步骤与要点,总结为“查、装、相同点:定、点、收、离、熄”对应谐音“茶学反应中的基本类型 庄定点收利息”

不同的:化合反应

而分解总结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特点是多变一,反应特点是一边多。法,分析对比,发现规律

交流并整理本堂提问:通过对以上三个反应文字表达式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共课知识点 同点,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积极思考,认真完与学生们共同讨论后得出,该成 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并在板书中写出分解反应的定义

引导学生将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作对比,得出它们的相同的与不同的。课堂小结

2分钟

布置作业

1分钟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及练习册对应题目 板书设计

本节课基本能按课前设计落实了各项目标。在跟学生一起进行探究过程中,时刻想着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所以我尽可能的鼓励学生对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对他们提出的见解中合理的部分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对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加以详细的分析,用学生能懂的理论或实验来说服他,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教到了困难,如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不清楚时及时加以帮助,以确保探究能顺利的进行下去。在学生想到收集气体后再检验等方法时,由于他们知识的缺乏,学后面的探究活动就无法进行了,我及时介绍了收集装置。这样探究活动就得以顺利进行,同时也巩固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反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想我会充分发挥学生课前预习的作用,思 课上通过汇报预习结果的形式来代替老师的讲解。

通过随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反馈的信息来看,本节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当时听课的老师认为我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方面做的很到位,有利于学生的后期发展。

下载初中化学推断题的解法及题型教学设计_2010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化学推断题的解法及题型教学设计_2010.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分子和原子 *** **** 一、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习......

    中考数学填空题主要题型和基本解法

    初中课程网络辅导: http://edu.21cn.com/kcnet1280/ 填空题的主要题型 一是定量型填空题,二是定性型填空题,前者主要考查计算能力的计算题,同时也考查考生对题目中所涉及到数学......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概念之后,进一步系统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又为我们以后学习一......

    分式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

    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教案 执教:杨华忠 课 题:分式方程的解法 课 型:新授课 课时计划:第1课时(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 2.体会分式方程到整式方程的转化思想. 3.培养......

    分式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

    《分式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 2.体会分式方程到整式方程的转化思想. 3.培养学生的数学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鸡兔同笼问题解法教学设计

    篇一:鸡兔同笼教学设计与反思“鸡兔同笼”教学设计与反思永泰县城南小学卢鸿祯设计理念: “鸡兔同笼”作为一种经典名题,在国标新教材中,不少版本都有编排。比如,北师大版五年......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

    石家庄第五十中学 李志永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 【摘要】: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创设情景,复习引入 、体验实例,导入新知 、分组探究,合......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 富裕一中 张传河 一、 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第一课时 2、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代数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