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2 华东师大版
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日本明治维新
【内容标准】
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探讨教学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改革开放、学习先进,不断的调整充实自己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
【教学要点】
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作用。难点: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及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导入。日本是如何成为亚洲强国的? 【新课探究】
一、探讨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明确:
1、12世纪开始,日本进入了黑暗的幕府统治时期。2、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是一个闭关锁国,保守落后的封建国家。
3、日本封建统治的构成
天皇 将军 大名 武士 其中掌握实权的是将军。
4、日本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5、1853年美国打开了日本的大门,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二、探讨倒幕运动
明确:1868年倒幕派推翻了德川幕府,明治政府成立。
三、探讨民治维新
1、时间:1868年
2、内容:
(1)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2)创立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3)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4)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军队。(5)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3、讨论:明治维新的意义? 明确:
(1)性质上,明治维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2)世纪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3)摆脱了民族危机。
(4)但明治维新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为什么?提示:自上而下的改革不可能彻底)
4、对日本明治维新双重影响(积极和消极)的认识:
【总结巩固】
学习本课应从德川幕府的统治、倒幕运动和明治初年的改革三个方面去掌握。德川幕府的统治重点了解倒幕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和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了解倒幕运动的简要经过、结果。明治初年的改革要求学生掌握明治维新的国内外原因、内容、性质、意义、局限性。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19世纪中期,日本封建统治阶级中掌握实权的是:(B)
A.天皇 B.将军 C.大名 D.武士
2.19世纪中期,构成日本幕府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D)A.农民反幕府统治斗争高潮
B.中下级武士对幕府统治越来越不满
C.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形成
3.1853年,最先打开日本大门,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资本主义国家是(B)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 4.幕府统治被推翻是在哪一年?(B)
A.1867年 B.1868年
C.1869年 D.1873年
5.明治维新的性质是:(B)
A.地主阶级性质 B.资产阶级性质 C.进步性质 D.封建性质
二、材料解析
6.阅读下列材料:
明治维新首先剥夺藩主对土地和人民的领有权。后来又“废藩置县”,把全国划分为3府72县,知事由中央任免。明治政府强调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及生活方式。同时,把教育放在最优先的地位„„形成了完整的近代学校体制。
回答问题:①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治政府的什么改革措施?(“废藩置县”,设立府、道、都、县,由中央政府任免知事,加强中央集权)
②明治维新属于什么性质的改革?(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③明治维新有何积极作用?(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惟一能保持独立的国家)
三、问答
7.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性质是什么?你对它有何评价?(略)
第二篇:中华书局版 九年级历史 上册 第17课 日本明治维新 教案
第17课 日本明治维新
1教学目标 历史知识
倒幕前的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能力培养
评价明治维新,学会应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培养归纳能力和史论结合的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明治维新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迅速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是明治维新在历史上是一次较为集中的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典型历史事件。2学情分析
对于资本主义性质的维新变革运动方面的历史事件,学生在中国历史的学习中已经感受过了戊戌变法的全貌。这里的内容如出一辙,同样是闭关锁国;同样是被外国的船坚利炮打开国门;同样是像西方学习先进的制度;同样是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进行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改革。不同的是明治维新能够成功,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这是一个值得思考探究的问题。3重点难点
明治维新在日本的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起点。教学难点
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对比中国戊戌变法的失败。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历史知识
倒幕前的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能力培养
评价明治维新,学会应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培养归纳能力和史论结合的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明治维新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迅速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是明治维新在历史上是一次较为集中的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典型历史事件。4.1.2学时重点
明治维新在日本的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起点。4.1.3学时难点
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对比中国戊戌变法的失败。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结合中国戊戌变法的史实,虽然戊戌变法失败,但是日本明治维新却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活动2【讲授】课时内容学习
一、感受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观看课本中的图片)
1、幕府统治下的日本:一方面德川幕府将军大权独揽,另一方面地方藩制独立,再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兴起,但闭关锁国政策却阻碍和外界的交流,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列强却屡屡扣关。
2、倒幕运动波澜壮阔并最终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3、维新后,日本不但摆脱了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命运,而且成为了亚洲强国,一步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改革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有待逐步消除。
二、明治维新的内容
三、明治维新的影响
四、思考讨论
大化改革和明治维新体现了日本人的哪些特点?我们对外来文化应持何种态度?
五、分析讨论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
六、小结
明治维新是资本主义性质改革的成功范例,但是改革留有大量封建残余,使日本
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给亚洲任命,特别是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具有两种的历史影响。
活动3【作业】课外作业 《课课练》
第三篇: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第16课 日本明治维新
执教人:曾朝芳
教学目标
需要掌握的知识:倒幕前日本;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通过对明治维新的评价,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史论结合的意识。
通过对明治维新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①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②认清明治维新的局限性。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教学建议
本课地位
日本明治维新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革命和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唯一的非欧美国家。明治维新是日本走向世界的起点,为日本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的改革并不彻底,这就决定了这个国家带有较强的封建性和军事性。给亚洲国家尤其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重点分析:
明治维新是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起点,是日本与世界接轨的标志,也是意味着日本开始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它在日本的发展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亚洲国家和世界格局都产生较大影响。
难点分析:
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原因。初三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近代史中戊戌变法的内容。同样是闭关锁国的国家,同样是被外国的船坚炮利打开了国门,同样是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制度,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能够成功,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这样的问题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探究。这种探讨的问题难度较大对于初三学生有一定困难。.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日本明治维新
难点: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复习提问】
日本和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关于日本古代的历史.请同学们回忆一下,1192年,日本进入了什么时期?(学生回答)【导入新课】
明治维新是日本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是怎样的呢?
【讲授新课】
一、明治维新的背景
19世纪中期,日本处在封建社会末期。天皇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朝廷设在京都,但实权掌握在将军德川庆喜手中,德川家族就占有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将军以下的封建领主称作“大名”.上国有26O多个,其领地叫“藩”。将军和大名的家臣是武士,全国有200万人左右。所以说,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日本社会的统治阶级。
提问:幕府统治为何成为了众矢之的?学生先阅读教材,分组讨论,然后选出代表回答上述问题。
(提示学生从当时的各个阶级的处境和与幕府的矛盾上思考)阶级、阶层:农民、资产阶级、大名、武士等
除了内忧,还有外患。长期以来,统治日本的幕府推行锁国的政策。政府曾经明确指示,日本各藩不必向中央政府请示,可以随意击沉一切有登陆日本企图的外国船舰。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打开亚洲许多国家的大门。中国首当其冲地遭到资本主义的侵略,同学们想一想,184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同学回答:鸦片战争)不久,西方列强也来敲日本的大门。1853年,美国海军舰队闯人日本浦贺港,第二年,它第一个强迫幕府签订了不平等的《日美亲善条约》。在这以后,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依仗着军舰和大炮的威力,先后迫使幕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的入侵激化了日本人民和以幕府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苦难深重的日本人民对幕府的统治更加不满。内因和外回结合,造成了幕府统治危机的总爆发,幕府的统治成为众矢之的。
二、倒幕运动
那时候,日本西南部的长州、萨摩、上佐、肥前四藩中的下级武士,迅速扩大实力,成为日本资产阶级和新型地主倒幕派的主要政治代表。1867年,倒幕派加紧在宫廷活动,联络一些权贵,争取到年幼的明治天皇的支待,获得讨幕密诏。陷于孤立境地的德川庆喜见势不妙,立即采取以守为攻的策略,辞去将军职务,“奉还大政”于天皇。妄图以此来分化瓦解倒幕派;等待时机,卷上重来。1868年初;德州庆喜潜出京都,伺机反扑。于是,一场公开的内战爆发了。在京都附近的鸟羽、伏见一带,倒幕里与幕府军相遇,展开战斗。幕府军虽然拥有一万五千人的兵力优势,但将领腐败.士气低落。倒幕军不过五千人,但大部分是农民,他们对幕府深恶痛绝,因而士气旺盛,作战勇猛。第二天,幕府军即开始败退。第五天,幕府军已被打得焦头烂额,再无反攻之力。将军见大势已去,便逃回江户。第七天,幕府军彻底清退。鸟羽、伏见战役的胜利奠定了推翻幕府的基础。倒幕军乘胜追击,五月,大军进逼江户,德川庆喜被迫投降。这样,日本最后一个封建幕府政权被推翻了。1869年,明治天皇政府从京都迁到东京,并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政治经济诸方面的改革
三、明治维新
幕府统治被推翻以后,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措施。明治维新内容如下:
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取消大名对各想的统治权,全国设三府七十二县(不久合并为43县),打破了国内封建割据的局面,加强了国家的统一。经济方面废除土地买卖禁令,承认土地私有权和买卖自由,实为保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还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积极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生活方面,颁布“学制令”,努力发展教育等。
由于明治维新的领导权掌握在地主资产阶级的代表武士集团手中,作为幕府统治的支柱,他们同封建势力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地主资产阶级专政。同时,由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间较晚,其生产力发展水平、占有殖民地等都落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后面,致使日本的地主资产阶级特别狂热地运用对外侵略、掠夺和杀戮的血腥手段,来补充本国财政资本的不足。
同样是闭关锁国的国家,同样是被外国的船坚炮利打开了国门,同样是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制度,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能够成功,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在实际操作中,可将班内同学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从背景、准备和内容中找寻成功的因素。最后由教师总结:
从背景上看: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具体表现为日本是幕藩制国家,幕府的中央统治相对薄弱;幕府成为众矢之的:曾经是幕府统治基础的中下级武士成为反对幕府的主导力量。
从准备过程看: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得到天皇和西南四强藩的支持。
从内容上看:制定和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除此之外十九世纪中期日本又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所以这一切保证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
小结:
这节课要掌握一个主题及其三个方面。一个主题就是明治维新。三个方面是;产生明治维新的国内外原因;打倒旧政权、建立新政权;明治维新及对日本社会构成的影响。
第四篇:日本明治维新·教案示例之一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示例之一
教案示例之一
第24课 日本明治维新
新疆乌鲁木齐市教育研究中心 石纪元
(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倒幕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思想教育:①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大名、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为主体的改革力量,利用人民群众推翻幕府统治,而后新政府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逐步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轨道。②认清明治维新的局限性。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明治维新。
重点、难点
明治维新的内容、性质、意义及局限性。
教具
1.放大教材161页《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图;悬挂于黑板。
2.按教材顺序充分利用其九处图画、引文、表格。
教学及板书要点
一、倒幕前的日本
1.内因
①高居于人民之上的封建统治阶级:天皇、将军、大名、武士。
②以农民为主体的反抗斗争与起义。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影响:一些大名、武士日益资产阶级化。
2.外因
严重的民族危机:西方列强侵略激化了国内矛盾。
二、倒幕运动
1.资产阶级化的武士逐渐控制长州、萨摩等藩。
2.倒幕力量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伏见、鸟羽战役。
3.幕府统治被推翻。
三、明治维新
1.内容
①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
③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发展教育。
2.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意义
使日本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4.局限性
改革不彻底,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很快走上侵略扩张道路。
(二)教法建议
1.这节课要抓住三个互为因果的问题,一是幕府统治的总危机,讲清内因、外因;一是幕府统治危机的总爆发,说明打倒幕府的简要经过;一是幕府倒台后明治维新政府的改革,阐明内容、性质、意义、局限性。
2.明治维新的局限性要适当交待。但这一问题因理论性较强,不宜对中学生进行详尽评述。
3.日本明治维新可同中国的戊成变法加以比较。尤其要点明,明治维新是倒幕派利用日本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从军事上打败幕府军,建立自己的新政府后实现的,所以成功了;戊戌维新是软弱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在不根本触动清朝反动统治的前提之下,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因而失败了。
(三)教学过程
1.讲述新课
日本和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关于日本古代的历史,请同学们回忆一下,1192年,日本进入了什么时期?(学生回答:幕府统治时期)。对,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是,统治日本长达600多年的封建幕府,终于在1868年被推翻了。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日本天皇睦仁改年号为明治的这一年,所以叫“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日本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是怎样的呢?
一、倒幕前的日本(板书)
19世纪中期,日本处在封建社会末期。天皇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朝廷设在京都,但实权掌握在将军德川庆喜手中,将军的政府设在江户(今天的东京),称为幕府。德川家族就占有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将军以下的封建领主称作“大名”,全国有260多个,其领地叫“藩”。将军和大名的家臣是武士,全国有200万人左右。所以说,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日本社会的统治阶级。
占全国百分之八十的农民,被世世代代束缚在土地上,他们终年辛苦,却要将收获物的一半以上还给封建领主,还要担负名目繁多的苛税和徭役。统治者公然声言:“农民象芝麻,越榨越出油”,正因为这样,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连绵不断地发生。另外,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属于封建等级的下层,也受到幕府的歧视和压制。
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在日本有了长足的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形成。当时全国雇工十人以上的手工工场有三、四百家,有的手工工场雇工达一百多人。大皈、京都等城市成为商业中心。一些商人和高利贷者还在农村把农民抵押而过期无力赎取的土地据为己有,并召募农民开恳土地,成为新兴地主。由于封建经济的衰败,大名、武士生活水平下降,一些大名、武士开始经商。总之,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成为一种新的政治力量,他们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取得政治上的统治权;而一些大名和武士日益资产阶级化,由原先封建统治的支柱变成反对幕府的一支力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封建的幕府已成为日本社会的众矢之的。
除了内忧,还有外患。长期以来,统治日本的幕府推行锁国的政策。政府曾经明确指示,日本各藩不必向中央政府请示,可以随意击沉一切有登陆日本企图的外国船舰。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打开亚洲许多国家的大门。中国首当其冲地遭到资本主义的侵略,同学们想一想,184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同学回答:鸦片战争)不久,西方列强也来敲日本的大门。1853年,美国海军舰队闯入日本浦贺港,第二年,它第一个强迫幕府签订了不平等的《日美亲善条约》。在这以后,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依仗着军舰和大炮的威力,先后迫使幕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的入侵激化了日本人民和以幂府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苦难深重的日本人民对幕府的统治更加不满。内因和外因结合,造成了幕府统治危机的总爆发(板书课题二)。
二、倒幕运动
早在1837年,下级武士出身的大盐平八郎,在大阪发动武装起义,反对幕府暴政,有几百人参加。尽管在一天之内被镇压下去,这次起义成为打倒幕府统治的一个信号。从60年代中期起,日本人民的斗争出现了新高潮。1865年至1869年五年中,发生了四百多起暴动和起义事件。1866年,为抗议米价飞涨,城市贫民掀起了大规模的“捣毁暴动”,斗争甚至涉及幕府所在地江户。
那时候,日本西南部的长州、萨摩、土佐、肥前四藩中的下级武士,迅速扩大实力,成为日本资产阶级和新型地主倒幕派的主要政治代表。1867年,倒幕派加紧在宫廷活动,联络一些权贵,争取到年幼的明治天皇的支持,获得讨幕密诏。陷于孤立境地的德川庆喜见势不妙,立即采取以守为攻的策略,辞去将军职务,“奉还大政”于天皇,妄图以此来分化瓦解倒幕派,等待时机,卷土重来。1868年初,德川庆喜潜出京都,逃往大阪,集结兵力,伺机反扑。于是,一场公开的内战爆发了。在京都附近的鸟羽、伏见一带,倒幕军与幕府军相遇,展开战斗。幕府军虽然拥有一万五千人的兵力优势,但将领腐败,士气低落。倒幕军不过五千人,但大部分是农民,他们对幕府深恶痛绝,因而士气旺盛,作战勇猛。第二天,幕府军即开始败退。第五天,幕府军已被打得焦头烂额,再无反攻之力。将军见大势已去,便逃回江户。第七天,幕府军彻底溃退,鸟羽、伏见战役的胜利奠定了推翻幕府的基础。倒幕军乘胜追击,五月,大军进逼江户,德川庆喜被迫投降。这样,日本最后一个封建幕府政权被推翻了。1869年,明治大皇政府从京都迁到东京,并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政治经济诸方面的改革(板书课题二)。
三、明治维新
幕府统治被推翻以后,明治政府实行了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措施,明治维新内容如下: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取消大名对各藩的统治权,全国设三府七十二县(不久合并为43县),打破了国内封建割据的局面,加强了国家的统一,经济方面废除土地买卖禁令,承认土地私有权和买卖自由,实为保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还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积极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生活方面,颁布“学制令”,努力发展教育等。
由于明治维新的领导权掌握在地主资产阶级的代表武士集团手中,作为幕府统治的支柱,他们同封建势力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地主资产阶级专政。同时,由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间较晚,其生产力发展水平,占有殖民地等都落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后面,致使日本的地主资产阶级特别狂热地运用对外侵略、掠夺和杀戳的血腥手段,来补充本国财政资本的不足。
2.归纳小结
这节课要掌握一个主题及其三个方面。一个主题就是明治维新。三个方面是:产生明治维新的国内外原因;打倒旧政权、建立新政权;明治维新及对日本社会构成的影响。明治维新是日本的封建制度日趋瓦解、民族危机沉重的背景下发生的。明治维新又是地主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倒幕力量通过军事手段摧毁幕府统治、建立新政府而实现的。明治维新不仅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而且摆脱了民族危机,很快成为亚洲强国。
3.课堂练习
(1)单项选择
①19世纪中期,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当时掌握实权的是:
A.天皇 B.大名
C.武士 D.德川幕府
②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形成后成为主要商业中心的地方,除大阪之外还有:
A.下田 B.兵库
C.长州 D.京都
③19世纪中期,首先敲开日本大门的是哪一个欧美国家?
A.美 B.英
C.俄 D.法
④幕府统治被推翻是在哪一年?
A.1867年 B.1868年
C.1869年 D.1873年
⑤明治维新的性质是:
A.地主阶级性质 B.资产阶级性质
C.进步性质 D.封建性质
(2)填空。
①明治维新前,一些大名和武士对将军不满,要求改变现状,同商人、_________日益接近。
②那时候,一些有见识的武士希望了解世界,接受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这些武士逐渐控制了________,萨摩等藩。
③1868年初,倒幕武装在京都附近的____、____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
(3)简答
说出明治维新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五篇: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 类 文 明 起 源 与 上 古 文 明
第1课
史前时期的人类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目的 1.知识要点
人类从类人猿进化而来:“完全形成的人”;猿人和智人;人种;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私有制的产生;原始社会瓦解;国家产生。2.能力要求;(1)在教帅的帮助下,要求正确认识到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从而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评价问题。(2)通过对本课的阅读和教学,提高学生阅读、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3.思想品德教育:(1)通过对人类出现的学习,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到人类的进化过程,劳动创造了世界和人类本身。(2)通过人种的出现是由于自然和历史条件形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不同的人种之间是互相平等的。(3)通过对氏族、国家的产生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也不断向前发展。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氏族社会、国家的产生
难点: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关系、国家的产生
课堂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人类的历史是从人类的出现开始的。那么人类是怎样起源、发展,不同的人种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人类最初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国家又是怎样产生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一课——人类历史的开端,共同去追寻早期人类生活的足迹吧!【讲授新课】
关于人类的出现,世界各国都有很多神奇有趣的传说。比如说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就有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其他很多国家也有类似的传说,如《圣经》里的“上帝造人说”等等。但这些仅仅是人们的传说和想象。我们应该通过阅读文字资料,考察研究文物、古迹或遗址来学习和了解人类历史。那么,人类究竟怎样出现的呢?
一、人类的出现
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人类是通过劳动和自然进化从类人猿发展而来的,形成于三四百万年前。最初的人类被称为“完全形成的人”。
地史学家根据古生物的演化和地壳的运动,将地球的历史分成五大阶段,即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在太古代和元古代已经出现了极低等的菌藻类生物,它们生活在海洋当中。古生代出现了鱼类、上陆的爬行动物。中生代是恐龙的世纪,还出现了最早的哺乳动物。新生代后期出现了古猿和人类。1.“完全形成的人”
现今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人生活在哪儿?“完全形成的人”又分为哪几个阶段?结合中国的历史,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中国的古人类有哪些,他们分别属于哪个阶段。2.人种的差异
现代人种何时出现?世界上的人类有哪些人种?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由于体型、肤色等外部形态的差异,人类学家把人类分成了这三大人种。黄种人又叫蒙古利亚人种,如中国人、印地安人等;白种人又叫欧罗巴人种;黑种人又叫尼格罗人种。
人种的差异是长时期不同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影响的结果,各人种之间只是在体质的外部形态,如体型、鼻型、眼型、发型、肤色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在基本生理解剖特点和智力方面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那种认为人种有优劣高下之分的观点是反科学的,是别有目的的。当人类出现的时候,人类历史也就开始了。
二、氏族社会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以学生自学、教师引导提问的方式进行。在教师帮助下,师生共同归纳要点。集体生活,但居无定所到定居,形成氏族、部落。(1)母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畜牧业出现)(2)父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畜牧业分离,出现手工业和商品生产)
人类早期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群居阶段逐渐进入氏族社会时期。氏族指的是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集体,他们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依靠集体的力量同大自然作斗争。为什么最早出现的氏族社会是母系氏族社会?由于那时男子打猎,工具简陋,不能经常获得东西,更不能获得很多东西来,充分保障全氏族成员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成为比打猎更可靠和经常的生活资料来源。而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都是妇女的工作。由于妇女的劳动能保证全氏族的生活,妇女在氏族里就居于领导地位。再加上当时的婚姻情况使人们只知道自己的母亲,而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所以最先出现的氏族是母系氏族社会。那么父系氏族社会又是怎样出现的?有什么特点?
随着劳动工具的不断革新,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适合男子的犁耕农业和畜牧业不断发展,男子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取代了妇女,占据了支配地位。男女经济地位的变化导致彼此社会地位的变化,母系氏族社会逐渐过渡到了父系氏族社会。
由于生产的发展,到了父系氏族社会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社会开始进入阶级社会。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
三、原始社会的瓦解和国家的产生
让学生阅读本课最后一个目录,结合中国历史的发展,思考: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国家又是怎么出现的?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它不是为整个社会成员服务的机构,而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列宁曾说:“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国家机构包括军队、法庭、警察、监狱等设施。”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剩余产品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逐渐发展。生产工具、牲畜、农产品甚至部分土地逐渐变为家庭私产。私有制的出现导致贫富分化,阶级差别扩大。奴隶主阶级为加强自己的统治,设置了一系列组织和机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和城墙等等。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
生产力提高——产品剩余,个体劳动发展——私有制产生,奴隶制度出现——贫富分化,阶级差别不断扩大——阶级矛盾激化——国家出现
第2课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教学目的
1.知识要点:
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汉漠拉比法典。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印度的种姓制度。2.能力要求:(1)在教师帮助下,要求学生结合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起,从国家的强盛和国王对人民的残酷奴役两方面思考,使学生认识公元前15世纪埃及帝国的实质,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2)在教师帮助下,分析汉漠拉比法典的内容,提高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3)通过分析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3.思想品德教育:(1)通过对古代埃及国家的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到金字塔既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更是埃及劳动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世界一大奇迹。(2)通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过新月地带的古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河流域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汉漠拉比法典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专政的实质。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金字塔
汉漠拉比法典
希伯来国家重 印度种姓制度
难点: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衰
汉漠拉比法典的实质 印度的种姓制度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随着生产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步入文明时代。大家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令人神往的空中花园等等,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建造的吗?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开始的?这些文明古国现在还存在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今天学习第二课。【讲授新课】
同学们知道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中国。翻开四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只有中国的历史没有中断,源远流长。
一、金字塔的国度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2500年前希罗多德就说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可见水是生命之源,在世界各地的文明发展史中,水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我们刚才提到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母亲河。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
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陆续出现了40多个奴隶制小国。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建立了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人们不能再称国王的名字,而要称“法老”(意为“宫殿”,相当于中国称皇帝为“陛下”)。2.埃及国王的巨型陵墓——金字塔
为什么叫金字塔?埃及人称金字塔为“庇里穆斯”(“高”之意)。从四面望去,它都是上小下大的等腰三角形,很像中文的“金”宇,所以,人们就很形象地叫它“金字塔”。现在,在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多座金字塔。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国王胡夫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是法国埃菲尔铁塔修建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金字塔全是用石块砌成的。比大金字塔仅低3米的第二大金字塔是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金字塔。塔旁还有一尊巨大的石雕——狮身人面像。希腊人称“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至今已有4500年的历史。
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所灭。(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期)古埃及的历史结束了。古埃及从开始统一到灭亡,经历了约2500年。后来埃及又被罗马统治达600年。公元640年左右,阿拉伯人进入埃及建立阿拉伯国家,古代埃及人渐渐同阿拉伯人融合。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当古埃及人在尼罗河流域辛勤耕种的同时,在西亚这块新月形的土地上也出现了人类文明。两河流域指哪两条河流?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这两条河并行奔流,自西北向东南注入波斯湾。在两河间是肥沃的平原。这一带我们统称为两河流域。它是人类文明的又一摇篮。古希腊人称“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间的土地。两河流域向西到地中海,这一狭长的弧形地带,像一弯新月,所以人们称这一带为“新月地带”或“新月沃地”。这里先后住过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希伯来人和腓尼基人。那么谁最早在这里建立了国家?什么时间?苏美尔人,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奴隶制小国。
1.两河流域南部早期奴隶制国家(约公元前3500年)2.古巴比伦王国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有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空中花园。地理位置在今天的伊朗、伊拉克。最著名的国王是汉谟拉比。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国力最强大,经过战争,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此外汉谟拉比还用什么措施来维护他的统治?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3.汉谟拉比法典
从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法典在维护谁的利益?奴隶主。汉谟拉比让人用楔形文字把法典内容全部刻在一根黑色的石柱上,所以该法又称“石柱法”。这部法典维护奴隶制专政的实质。它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印度是个地理概念,它包括今天哪些国家呢?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非常正确!同学们请看图,它北面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东面有一条河流是恒河,西部一条河流就是印度河。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1.古代印度早期奴隶制小国 2.雅利安人入侵
后来一支来自中亚高原的白种人部落,自称雅利安人。征服了当地居民,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3.印度的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内部逐渐产生分化,后来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称“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社会全体成员自上而下分为四个等级,具体情况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的表格。
第3课
希腊罗马的上古文明
教学目的
1.知识要点:
爱琴文明;斯巴达和雅典;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全盛时期的雅典);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及国家性质;罗马共和国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罗马帝国的建立;罗马和平;罗马帝国的分裂及西罗马帝国的灭亡。2.能力培养:(1)指导学生比较斯巴达和雅典的不同,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2)罗马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和罗马帝国的演变。
3.思想品德教育:(1)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腊的繁荣是建立在奴隶制经济的基础上的。(2)罗马帝国建立后,由于内战停止,政局稳定,出现了“罗马和平”时期。说明社会安定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斯巴达和雅典;全盛时期的雅典;罗马霸权的建立。
难点:斯巴达和雅典的区别;罗马和平。
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提问: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古代亚非文明发源于哪些地区?继亚非古代文明的兴起,西方(欧洲)也出现了古代文明,西方文明又是在哪里发源的呢?导入新课西方文明之源。
【讲授新课】
提问1:希腊文明以什么为中心?与亚非文明的中心有何不同?
古希腊文明以海洋(爱琴海)为中心,而亚洲文明以大河为中心。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一、雅典城邦的繁荣
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而希腊文明又渊源于爱琴文明,所以说爱琴文明是欧洲最早的文明,是古希腊历史的开端。从爱琴文明衰落后四五百年,到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开始出现奴隶制城邦。
希腊形成的奴隶制城邦中,最重要的是哪两个城邦?斯巴达、雅典两城邦各有何特点?斯巴达:内陆、崇尚武力、经营农业,雅典:近海、崇尚文化、工商业发达、奴隶制共和国。雅典为何工商业发达?被征服居民人数数倍于斯巴达人;雅典境内多山、临海且有良好的港湾。希腊奴隶制城邦经济逐步发展,全盛时期的雅典,它成了地中海的霸主。
雅典处于全盛时期是谁当政?伯利克里。他是古希腊政治家,他进一步改革政治制度,扩大奴隶主民主,使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达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他大兴土木,修雅典卫城、港口和确保海外交通的长墙;他奖励学术,提倡文艺,重视教育。他当政时期雅典进入全盛时期。另外必须指出,他是奴隶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的所有政绩,是建立在对奴隶的专政基础上的。雅典处于全盛时期表现在哪些方面?①经济兴旺②文化发达。
但是,盛世没能维持多久,希腊衰亡了。希腊为什么衰落?(斯巴达、雅典长期争霸)
二、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罗马共和国是在罗马城的基础上建立的。罗马于公元前509年建立了共和国。早期的罗马共和国是一个以罗马城为中心的城邦,包括周围一块不大的地方。从“王政时代”到“共和时期”也正是罗马奴隶制产生的过程。罗马共和国建立标志着罗马进入奴隶社会。
罗马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称为什么?由什么样的人担任?执政官,由贵族担任。
罗马共和国有两名执政官,都由贵族担任,两人权力相等,任期一年,一切政令必须两人一致同意才能实行。当国家遇到紧急情况,经元老院提名,执政官中一人为独裁官,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任期不能超过半年。由于执政官任期短,两人又互相牵制,所以真正掌握国家大权的是元老院。元老院是古罗马兼有立法和管理权的国家机关,制订一切法律、制度并通过执政官执行。
古罗马怎样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罗马军队在意大利半岛南征北战,经过200年努力,于公元前3世纪征服了意大利。接着,为取得地中海上的霸权,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同迦太基人发生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最后终于取得胜利。到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已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霸主地位的确立靠的是尚武精神和长期的军事征服来实现的,长期的对外侵略扩张使罗马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但罗马社会内部孕育着危机„„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