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中 古 亚 欧 文 明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5课
中古时代的东亚和西亚
教学目的
1.知识要点:大和的兴起;大化改新;日本的武士阶层;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帝国的形成和分裂。
2.能力培养:①“日本的大化改新”,通过对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的教与学,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日本武士阶层的形成”的教与学,则要增强学生对重要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②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曾繁荣一时,但由于建立在军事征服的基础上,缺乏牢固的基础,因此,200多年之后就瓦解了。
3.思想品德教育:①古代史上,中朝、中日之间的友好交往,特别是中国文化对这两个国家的积极影响,学习这些内容不仅仅是激起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更应意识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善于吸收外族先进文化,是一个民族强盛发展的重要因素。①通过学习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帝国的建立等史实,使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日本的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难点:日本武士阶层的形成及影响。阿拉伯帝国建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亚洲历史舞台上,东部亚洲除中国外,还有与中国关系密切的日本。由此引入新课。
一、大化改新
日本是地处亚洲东部的岛国,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大国。那么,古代的日本是个什么样子呢?古代日本是怎样统一的?古代的日本,是随着大和的兴起和扩张而走向统一的。
统一后的日本,还是奴隶制国家。日本是什么时候、是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呢?
646年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大化改新是日本古代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政治改革,对日本历史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下面我们从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大化改新的背景应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看,就国内而言是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从国际来看是中国隋唐先进制度的影响。
对于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教师在对学生讲解清楚课文的意思后,将内容归纳为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
孝德天皇效法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进行的改革,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这成为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转折点,其历史意义正如课文所概括的一句话一样,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后的日本,开始进入封建时代,封建社会的两大基本阶级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但在日本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却又形成了一个十分特殊的阶层,这就是武士阶层。
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它位于亚洲西南部的红海和波斯湾之间,半岛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适于畜牧业,少数有绿洲的地方适于农业,在6至7世纪时,半岛处于氏族公社的解体过程中,阿拉伯不同阶级的人们从不同的愿望出发,都要求尽快实现统一。在这种前提下,一神教的产生,对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就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伊斯兰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穆罕默德首先在麦加传教,这有助于打破狭隘的氏族界限,对促进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伊斯兰教的创立虽然符合阿拉伯半岛绝大多数人的愿望,但遭到有钱有势的麦加贵族的反对,这是为什么呢?麦加贵族由此获利不少,他们害怕穆罕默德的说教损害自己政治、经济利益,就百般迫害伊斯兰教徒。
622年,穆罕默德带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麦地那的许多农民、手工业者接受了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因此,622年后来被定为伊斯兰教教历元年,即回历元年。这是一个重要时间。630年,穆罕默德率大军从麦地那返回,进军麦加,麦加贵族无力抵抗,只好向穆罕默德妥协,承认穆罕默德为政治、宗教领袖,穆罕默德也做了让步,把克尔伯神庙改为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教的朝圣之地,克尔伯神庙内的黑色陨石成为伊斯兰教的圣物。伊斯兰教还规定,穆斯林做礼拜时,要面向麦加克尔伯神庙的方向。
此后,穆罕默德的势力日益壮大,不久,基本统一了阿拉伯半岛。思考: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有什么作用?穆罕默德去世后,他的继承人最终完成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而且继续向外扩张,使阿拉伯最终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即阿拉伯帝国。
第6课
中古时代的欧洲
教学目的
1.知识要点: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基督教的产生、传播、分裂;拜占廷帝国及其文化;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和扩张。
2.能力培养:(1)通过分析查理大帝在历史上的作用,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2)拜占廷帝国保存了大量古代希腊、罗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继阿拉伯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它是经过长期的对外扩张形成的。它的统治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3.思想品德教育:(1)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认识到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2)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进步,因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农奴比奴隶的处境有所改善,在生产中表现出一定的主动性。(3)通过对基督教会在西欧中世纪所起作用的讨论、评价,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和西欧封建社会。重点:基督教。
难点:基督教性质的变化。难点:西欧封建社会。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新课】
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奴隶社会在西欧的崩溃,之后,西欧的封建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被欧洲史学界称为中世纪或中古世纪。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一些早期封建国家,孕育了欧洲国家的雏形。今天的英、法、德、意等国是西欧主要的国家,它们是怎样建立和发展的,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去寻找英、法、德、意等国家的根基。
【讲授新课】
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1.法兰克王国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领土上建立了几个国家,其中影响最大,存在时间最长的是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达到全盛时期的君主是查理。为什么说查理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君主?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2.西欧封建社会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封建制度逐渐形成,9世纪开始确立。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历经数百年,而在9世纪,我国却处在封建社会的高峰——繁荣的隋唐时期。
西欧封建制度确立后,土地是主要财富,国王把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把土地分封给小封建主。封主与封臣这种主从关系只存在于直接建立分封、受封关系的领主和附庸之间。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权力也只限于自己的领地内,甚至无权管辖一个不直接隶属他的小封建主。正如西欧封建社会流行的一则规矩所说“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各级封建主拥有大小不同的封地和数量不同的庄园、农奴武装,形成“封建金字塔”,压在广大农奴身上。从国王到大大小小的封建主,都是统治阶级,他们靠共同压迫剥削处在最底层的农奴为生。
二、西欧城市的兴起
几百年过去了,农奴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改进生产技术、扩大耕地面积,使农作物的产量不断增长,农作物的增长使商业活跃起来;还有不堪忍受封建主奴役的庄园手工业者,被迫逃出庄园,定居在有集市的地方,成为商品的生产者,后来又成了专门从事交换的商人。这些地方逐渐成了日趋活跃的商业城市。城市的兴起,标志着西欧封建社会开始摆脱原始的孤立状态,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当时的城市遍布欧洲各地。正如恩格斯所说城市如同“中世纪的花朵”到处开放。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它们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商业辐辏的都市。
十一二世纪,法国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后来又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三、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原称作拜占廷,所以东罗马帝国又叫拜占廷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拜占廷帝国继续独立发展,6世纪,东罗马帝国恢复过去的罗马帝国。但后来穷兵黩武,国力走向衰微,四分五裂,处于风雨飘摇中。
13世纪末,西亚又出现一个地跨三洲的大帝国,这就是奥斯曼土耳其。奥斯曼土耳其建国后,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占领了整个的小亚西亚,又逐渐渗入欧洲的巴尔干半岛,威胁到已经衰弱的拜占廷帝国,1453年,攻占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此后,奥斯曼土耳其迁都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改圣索非亚教堂为清真寺,至此,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又存在了近千年的东罗马帝国也终于灭亡了。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篇: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 类 文 明 起 源 与 上 古 文 明
第1课
史前时期的人类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目的 1.知识要点
人类从类人猿进化而来:“完全形成的人”;猿人和智人;人种;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私有制的产生;原始社会瓦解;国家产生。2.能力要求;(1)在教帅的帮助下,要求正确认识到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从而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评价问题。(2)通过对本课的阅读和教学,提高学生阅读、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3.思想品德教育:(1)通过对人类出现的学习,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到人类的进化过程,劳动创造了世界和人类本身。(2)通过人种的出现是由于自然和历史条件形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不同的人种之间是互相平等的。(3)通过对氏族、国家的产生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也不断向前发展。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氏族社会、国家的产生
难点: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关系、国家的产生
课堂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人类的历史是从人类的出现开始的。那么人类是怎样起源、发展,不同的人种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人类最初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国家又是怎样产生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一课——人类历史的开端,共同去追寻早期人类生活的足迹吧!【讲授新课】
关于人类的出现,世界各国都有很多神奇有趣的传说。比如说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就有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其他很多国家也有类似的传说,如《圣经》里的“上帝造人说”等等。但这些仅仅是人们的传说和想象。我们应该通过阅读文字资料,考察研究文物、古迹或遗址来学习和了解人类历史。那么,人类究竟怎样出现的呢?
一、人类的出现
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人类是通过劳动和自然进化从类人猿发展而来的,形成于三四百万年前。最初的人类被称为“完全形成的人”。
地史学家根据古生物的演化和地壳的运动,将地球的历史分成五大阶段,即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在太古代和元古代已经出现了极低等的菌藻类生物,它们生活在海洋当中。古生代出现了鱼类、上陆的爬行动物。中生代是恐龙的世纪,还出现了最早的哺乳动物。新生代后期出现了古猿和人类。1.“完全形成的人”
现今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人生活在哪儿?“完全形成的人”又分为哪几个阶段?结合中国的历史,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中国的古人类有哪些,他们分别属于哪个阶段。2.人种的差异
现代人种何时出现?世界上的人类有哪些人种?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由于体型、肤色等外部形态的差异,人类学家把人类分成了这三大人种。黄种人又叫蒙古利亚人种,如中国人、印地安人等;白种人又叫欧罗巴人种;黑种人又叫尼格罗人种。
人种的差异是长时期不同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影响的结果,各人种之间只是在体质的外部形态,如体型、鼻型、眼型、发型、肤色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在基本生理解剖特点和智力方面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那种认为人种有优劣高下之分的观点是反科学的,是别有目的的。当人类出现的时候,人类历史也就开始了。
二、氏族社会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以学生自学、教师引导提问的方式进行。在教师帮助下,师生共同归纳要点。集体生活,但居无定所到定居,形成氏族、部落。(1)母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畜牧业出现)(2)父系氏族社会(原始农业、畜牧业分离,出现手工业和商品生产)
人类早期为什么要过群居生活?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群居阶段逐渐进入氏族社会时期。氏族指的是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集体,他们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依靠集体的力量同大自然作斗争。为什么最早出现的氏族社会是母系氏族社会?由于那时男子打猎,工具简陋,不能经常获得东西,更不能获得很多东西来,充分保障全氏族成员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成为比打猎更可靠和经常的生活资料来源。而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都是妇女的工作。由于妇女的劳动能保证全氏族的生活,妇女在氏族里就居于领导地位。再加上当时的婚姻情况使人们只知道自己的母亲,而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所以最先出现的氏族是母系氏族社会。那么父系氏族社会又是怎样出现的?有什么特点?
随着劳动工具的不断革新,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适合男子的犁耕农业和畜牧业不断发展,男子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取代了妇女,占据了支配地位。男女经济地位的变化导致彼此社会地位的变化,母系氏族社会逐渐过渡到了父系氏族社会。
由于生产的发展,到了父系氏族社会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社会开始进入阶级社会。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
三、原始社会的瓦解和国家的产生
让学生阅读本课最后一个目录,结合中国历史的发展,思考: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国家又是怎么出现的?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它不是为整个社会成员服务的机构,而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列宁曾说:“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国家机构包括军队、法庭、警察、监狱等设施。”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剩余产品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逐渐发展。生产工具、牲畜、农产品甚至部分土地逐渐变为家庭私产。私有制的出现导致贫富分化,阶级差别扩大。奴隶主阶级为加强自己的统治,设置了一系列组织和机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和城墙等等。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
生产力提高——产品剩余,个体劳动发展——私有制产生,奴隶制度出现——贫富分化,阶级差别不断扩大——阶级矛盾激化——国家出现
第2课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教学目的
1.知识要点:
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汉漠拉比法典。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印度的种姓制度。2.能力要求:(1)在教师帮助下,要求学生结合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起,从国家的强盛和国王对人民的残酷奴役两方面思考,使学生认识公元前15世纪埃及帝国的实质,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2)在教师帮助下,分析汉漠拉比法典的内容,提高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3)通过分析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3.思想品德教育:(1)通过对古代埃及国家的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到金字塔既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更是埃及劳动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世界一大奇迹。(2)通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过新月地带的古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河流域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汉漠拉比法典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专政的实质。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金字塔
汉漠拉比法典
希伯来国家重 印度种姓制度
难点:埃及奴隶制军事帝国的兴衰
汉漠拉比法典的实质 印度的种姓制度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阶段。随着生产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人类步入文明时代。大家都知道世界古代的七大奇迹,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令人神往的空中花园等等,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建造的吗?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开始的?这些文明古国现在还存在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今天学习第二课。【讲授新课】
同学们知道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中国。翻开四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只有中国的历史没有中断,源远流长。
一、金字塔的国度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2500年前希罗多德就说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可见水是生命之源,在世界各地的文明发展史中,水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我们刚才提到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母亲河。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
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陆续出现了40多个奴隶制小国。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建立了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人们不能再称国王的名字,而要称“法老”(意为“宫殿”,相当于中国称皇帝为“陛下”)。2.埃及国王的巨型陵墓——金字塔
为什么叫金字塔?埃及人称金字塔为“庇里穆斯”(“高”之意)。从四面望去,它都是上小下大的等腰三角形,很像中文的“金”宇,所以,人们就很形象地叫它“金字塔”。现在,在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多座金字塔。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国王胡夫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是法国埃菲尔铁塔修建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金字塔全是用石块砌成的。比大金字塔仅低3米的第二大金字塔是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金字塔。塔旁还有一尊巨大的石雕——狮身人面像。希腊人称“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至今已有4500年的历史。
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所灭。(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期)古埃及的历史结束了。古埃及从开始统一到灭亡,经历了约2500年。后来埃及又被罗马统治达600年。公元640年左右,阿拉伯人进入埃及建立阿拉伯国家,古代埃及人渐渐同阿拉伯人融合。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当古埃及人在尼罗河流域辛勤耕种的同时,在西亚这块新月形的土地上也出现了人类文明。两河流域指哪两条河流?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这两条河并行奔流,自西北向东南注入波斯湾。在两河间是肥沃的平原。这一带我们统称为两河流域。它是人类文明的又一摇篮。古希腊人称“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间的土地。两河流域向西到地中海,这一狭长的弧形地带,像一弯新月,所以人们称这一带为“新月地带”或“新月沃地”。这里先后住过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希伯来人和腓尼基人。那么谁最早在这里建立了国家?什么时间?苏美尔人,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了奴隶制小国。
1.两河流域南部早期奴隶制国家(约公元前3500年)2.古巴比伦王国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有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空中花园。地理位置在今天的伊朗、伊拉克。最著名的国王是汉谟拉比。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国力最强大,经过战争,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此外汉谟拉比还用什么措施来维护他的统治?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3.汉谟拉比法典
从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法典在维护谁的利益?奴隶主。汉谟拉比让人用楔形文字把法典内容全部刻在一根黑色的石柱上,所以该法又称“石柱法”。这部法典维护奴隶制专政的实质。它是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印度是个地理概念,它包括今天哪些国家呢?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非常正确!同学们请看图,它北面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东面有一条河流是恒河,西部一条河流就是印度河。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1.古代印度早期奴隶制小国 2.雅利安人入侵
后来一支来自中亚高原的白种人部落,自称雅利安人。征服了当地居民,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3.印度的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内部逐渐产生分化,后来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称“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社会全体成员自上而下分为四个等级,具体情况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的表格。
第3课
希腊罗马的上古文明
教学目的
1.知识要点:
爱琴文明;斯巴达和雅典;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全盛时期的雅典);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及国家性质;罗马共和国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罗马帝国的建立;罗马和平;罗马帝国的分裂及西罗马帝国的灭亡。2.能力培养:(1)指导学生比较斯巴达和雅典的不同,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2)罗马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和罗马帝国的演变。
3.思想品德教育:(1)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腊的繁荣是建立在奴隶制经济的基础上的。(2)罗马帝国建立后,由于内战停止,政局稳定,出现了“罗马和平”时期。说明社会安定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斯巴达和雅典;全盛时期的雅典;罗马霸权的建立。
难点:斯巴达和雅典的区别;罗马和平。
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提问: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古代亚非文明发源于哪些地区?继亚非古代文明的兴起,西方(欧洲)也出现了古代文明,西方文明又是在哪里发源的呢?导入新课西方文明之源。
【讲授新课】
提问1:希腊文明以什么为中心?与亚非文明的中心有何不同?
古希腊文明以海洋(爱琴海)为中心,而亚洲文明以大河为中心。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一、雅典城邦的繁荣
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而希腊文明又渊源于爱琴文明,所以说爱琴文明是欧洲最早的文明,是古希腊历史的开端。从爱琴文明衰落后四五百年,到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开始出现奴隶制城邦。
希腊形成的奴隶制城邦中,最重要的是哪两个城邦?斯巴达、雅典两城邦各有何特点?斯巴达:内陆、崇尚武力、经营农业,雅典:近海、崇尚文化、工商业发达、奴隶制共和国。雅典为何工商业发达?被征服居民人数数倍于斯巴达人;雅典境内多山、临海且有良好的港湾。希腊奴隶制城邦经济逐步发展,全盛时期的雅典,它成了地中海的霸主。
雅典处于全盛时期是谁当政?伯利克里。他是古希腊政治家,他进一步改革政治制度,扩大奴隶主民主,使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达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他大兴土木,修雅典卫城、港口和确保海外交通的长墙;他奖励学术,提倡文艺,重视教育。他当政时期雅典进入全盛时期。另外必须指出,他是奴隶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的所有政绩,是建立在对奴隶的专政基础上的。雅典处于全盛时期表现在哪些方面?①经济兴旺②文化发达。
但是,盛世没能维持多久,希腊衰亡了。希腊为什么衰落?(斯巴达、雅典长期争霸)
二、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罗马共和国是在罗马城的基础上建立的。罗马于公元前509年建立了共和国。早期的罗马共和国是一个以罗马城为中心的城邦,包括周围一块不大的地方。从“王政时代”到“共和时期”也正是罗马奴隶制产生的过程。罗马共和国建立标志着罗马进入奴隶社会。
罗马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称为什么?由什么样的人担任?执政官,由贵族担任。
罗马共和国有两名执政官,都由贵族担任,两人权力相等,任期一年,一切政令必须两人一致同意才能实行。当国家遇到紧急情况,经元老院提名,执政官中一人为独裁官,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任期不能超过半年。由于执政官任期短,两人又互相牵制,所以真正掌握国家大权的是元老院。元老院是古罗马兼有立法和管理权的国家机关,制订一切法律、制度并通过执政官执行。
古罗马怎样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罗马军队在意大利半岛南征北战,经过200年努力,于公元前3世纪征服了意大利。接着,为取得地中海上的霸权,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同迦太基人发生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最后终于取得胜利。到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已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霸主地位的确立靠的是尚武精神和长期的军事征服来实现的,长期的对外侵略扩张使罗马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但罗马社会内部孕育着危机„„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三篇: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欧 美 主 要 国 家 的 社 会 巨 变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12课
西欧走出中古时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时间及实质、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达伽马、迪亚士、麦哲伦。
2.能力培养:本课的关键是让学生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及突出表现。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文艺作品的分析,初步领会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培养透过现象看事物本质的能力。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就是西欧人在地理上取得重大发现的过程,它使世界结束了彼此孤立的状态,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了。新航路的开辟者,既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又具有超乎寻常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毅力。
3.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实质和进步作用有所了解,还应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从而坚定自己积极投身先进文化事业的信念。要求学生结合开辟新航路的动机和取得的成果,结合开辟新航路的后果进行思考,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郑和远航等史实的穿插对比讲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二、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文艺复兴的重要代表人物。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难点: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先决条件及其阶级实质。对开辟新航路作出恰当评价。
三、【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14世纪~16世纪欧洲在政治经济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然后指出:这时欧洲发生巨大变化的又一个标志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由此引入新课。提问:什么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为什么首先发生在意大利?
一、文艺复兴
14世纪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并产生了最初的资产阶级。资产阶级随着自身力量的增强,而提出一系列符合自身利益和要求的思想主张;14世纪的意大利是一个需要巨人的时代„„。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首先在意大利发展起来,所以与它相适应的资产阶级文化思潮也首先出现在意大利。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意大利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需要文化科学知识,他们渴求摆脱教会对于人的生活和思想束缚。他们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来考察一切。他们相信并且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人的伟大,认为人可以创造一切。他们赞美人生和自然,崇尚科学和理性。这种从人出发而不是从神出发思考问题的思潮被称为什么?(人文主义)从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人文主义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思潮。那它为什么被称为文艺复兴呢?文艺复兴表现最突出的领域是哪两个?(文学和美术)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学领域杰出的代表人物是——(诗人但丁)。但丁是意大利佛罗伦萨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青年时代他是在博览群书中度过的,除拉丁文、修辞学以外,他对诗学、神学、历史、天文、地理、音乐、绘画等都作了研究,从而使他成为那个时代一位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学者,为他日后的从政活动和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302年,但丁被代表罗马教廷的反动势力放逐,流落意大利各地,最后客死他乡。但丁的作品很多,《神曲》是他的代表作。下面再看美术领域的成就。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美术领域最著名的艺术家是谁?(达芬奇)达芬奇所画的人物和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宗教故事,都是以现实人物为蓝本的,所歌颂的是人的现实美好的生活,这些作品都体现了人文主义者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
15-16世纪,文艺复兴发展到欧洲的其他地方。英国的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文学巨匠。一生创作了三十多部剧本和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代表作《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莎士比亚不仅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文坛上的巨匠,西方文艺评论界把他同荷马、但丁和歌德并称为世界四大诗人。莎士比亚毕生主要献身于戏剧事业,他的写作题材广泛,一身兼为悲剧、喜剧和历史剧作家,各方面都硕果累累,这一点超越了以前所有的悲剧家和喜剧家。与新旧交替时期的先驱但丁相对照可以看出,莎士比亚的作品更富于现实主义色彩,这也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正在深入,时代正在前进。莎士比亚与中国的大戏剧家汤显祖同处一个时代。
一、新航路的开辟
15世纪,随着商业的发展和贸易的日益扩大,西欧国家对黄金的渴望更加强烈。但是,西欧的贵重金属矿藏很少,开采也很慢,为了寻求黄金,欧洲人便把注意力转向了东方。为什么呢?(《马可·波罗行纪》内容的影响)《马可·波罗行纪》中,把东方描写得富丽繁华,介绍中国和印度是“黄金遍地,香料盈野”,这对憧憬黄金的欧洲上层分子有很大的诱惑力,因此,他们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远渡重洋到东方去寻求黄金。另一方面,欧洲贵族亲眼看到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把东方的珠宝、瓷器等贩运到欧洲而大获其利,这更坚定了他们去东方寻金的决心。但是,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呢?15世纪前叶,东西方的商路主要有三条:一条是陆路,从小亚西亚出发,沿黑海、里海经过中亚到达中国和印度;第二条是经叙利亚、两河流域抵波斯湾,换海船前往印度和中国;第三条是经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出红海,经印度洋去印度和中国。当时,红海以东和地中海一带的贸易,分别主要由阿拉伯商人和意大利商人所垄断,后又被奥斯曼帝国所控制,它的统治情况如何呢?(奥斯曼帝国阻碍东西方商路)因此,在大西洋沿岸诸国的大商人迫切希望寻找到一条绕过地中海东部,开辟直达东方的新航路。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濒临大西洋的两个欧洲国家,他们无力加入欧洲大陆的争夺,特别希望获得海外的财富,最热衷于探寻新航路。当时人们具备了远洋航行的条件了吗?(学生看书答:地圆学说的流行、航海技术的发展)西班牙和葡萄牙在15世纪末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这为组织大规模远航提供了条件,同时两国的造船业和航海业较发达,当时地圆学说在欧洲日益流行,意大利地理学家绘制的世界地图,把印度和中国画在大西洋对岸,并断定从欧洲一直向西航行就可以直达东方。15世纪欧洲已能制造适于航海的多桅快速的大型帆船,中国人发明的罗盘针,14世纪已普遍用于航海事业,使远航不至迷失方向。最先探寻新航路的是葡萄牙人。教师指图讲解:葡萄牙人探寻新航路的方向是向东。
(1)1487年,迪亚士率三艘帆船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非洲的最南端。这是探寻新航路中的第一次突破。葡萄牙国王认识到非洲南端的重要性,肯定由此向东航行可以到达亚洲,因此,就把这个地点称为“好望角”,这次航行证明了大西洋与印度洋是相通的,为达·伽马的探寻新航路准备了条件。
(2)1497年~1498年,达·伽马率4艘帆船,160名水手从里斯本出发,沿迪亚士开辟的航路南行,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海岸前进,进入印度洋,到达非洲的莫桑比克,然后由阿拉伯人领航,顺利渡过印度洋,到达印度的卡里库特。返航时,劫掠了大批香料、象牙、丝绸、宝石等物品,他们带来的收益高达航行费用的60倍。继葡萄牙之后,西班牙也积极进行航海扩张,并且选择了西进的路线。
(3)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乘三艘帆船,率88名水手,从西班牙启程,横渡茫茫无际的大西洋,经过69天的艰苦航行,终于到达古巴、海地,哥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伦布误认为他所到达的地方就是印度,因此,称当地居民为“印地安人”(印度人),这个名称一直沿用下来。哥伦布直到死一直误认为自己所到的是印度。后来,意大利另一位航海家亚美利哥,证实哥伦布所到达的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块“新大陆”,于是这个大陆就被称为“亚美利加”洲。
(4)第四位探寻新航路的是麦哲伦。他率领的船队最终完成了环球航行。1519年,麦哲伦带领5艘船,262人组成的远航船队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沿南美洲海岸南下,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后人命名为“麦哲伦海峡”),进入另一片辽阔的海洋,因沿途风平浪静,航行很顺利,麦哲伦高兴地把这片海洋称为“太平洋”,麦哲伦的船队在太平洋上航行三个多月,很多船员因饥渴而死去。当船队到达菲律宾群岛时,与当地土著居民发生冲突,麦哲伦在冲突中被杀,其他船员逃出后继续航行。他们绕过好望角,直到1522年,才回到西班牙,这时只剩下一只船和十几个人了。这样,人类第一次实现了环球航行,从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新航路的开辟有什么意义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新航路开辟后,密切了世界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从此,世界结束了彼此孤立的状态,联成一个整体,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了。这四次重要的远航,大都发生在15世纪末,在同一时期,我们中国也曾有过远航的壮举,可以请同学思考、对比世界史上的四次远航与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在目的、规模、后果上有何不同?
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第13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命前夕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成长和新贵族的出现;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苏格兰人民起义;1640年议会斗争;纳西比战役;查理一世被处死和英国宣布为共和国;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1688年政变;《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能力培养:①引导学生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因,从而初步认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②通过分析克伦威尔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提高学生辩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②资本主义制度同封建制度相比较,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重大进步。但资产阶级革命终究是用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的革命。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保守性。
三、【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我们知道,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利用它处于大西洋航路的中心地位,积极开展对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当时统治英国的斯图亚特王朝实行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要推翻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专制统治,必须实行革命。今天,我们就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变成拥有广大殖民地的海上强国了。市场扩大了,财富来源增加了,同时国内工场手工业也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强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势力。当时英国的封建经济基础瓦解了,但是保护它的上层建筑却不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阻碍。这是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之一。
一、“君权神授”下的英国
查理一世继位后,仍然独断专行。由于议会不同意他随意收税,他竟多次解散议会,结果形成多年无议会统治的局面。王室生活腐化,挥霍无度。国王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压榨劳动人民。大量工人失业。农民反对封建压迫,要求取消地租,获得土地,革命运动蓬勃兴起。城市平民和失业的手工业者为生活所迫时常暴动。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使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迅速激化。在人民革命运动的推动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自己的利益结成联盟,反对封建统治,并取得对运动的领导权。
二、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
首先起来反抗查理一世统治的,是苏格兰人民起义。查理一世为了筹划军费,镇压起义,被迫于1640年恢复长期关闭的议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起来,利用议会同国王进行斗争,他们要求限制王权,取消国王的专卖权,监督国王和大臣的活动。国王和议会最后决裂。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了内战。内战结束后,在人民的压力下,议会和军队组成最高法庭审判查理一世。判决他为暴君、叛徒、杀人犯和国家的敌人。1649年初,查理一世在白厅(王宫)广场被处决。
三、《权利法案》的颁布
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独揽大权。竭力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完全不顾人民的死活,甚至掉过头来,同人民为敌。就任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护国主”,成了英国的无冕之王,共和国名存实亡了。1660年5月,流亡法国的查理二世被迎为英国国王,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了。面对着复辟王朝的高压政策,人民群众从不满发展到武装起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也无法容忍复辟王朝的倒行逆施,迫切要求改变现状。但是,他们已经脱离了人民,害怕人民,不敢依靠和发动人民通过革命的手段去推翻复辟王朝。他们就向封建贵族妥协,于1688年发动了政变,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复辟王朝。荷兰执政威廉当了英国国王。
为了限制君主的权力,英国议会在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提问:(1)英国议会制定《权利法案》的目的是什么?(2)《权利法案》起了什么作用?《权利法案》确定了议会的大权,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是英国政治史上的重要文件之一。这样,经过半个世纪的斗争,英国终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然后教师归纳总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世界意义)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14课
美国独立战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印第安人是美洲的主人,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北美殖民地的发展和美利坚民族的形成;英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压制;第一届大陆会议;来克星顿之战;第二届大陆会议;华盛顿;《独立宣言》;萨拉托加战役;约克镇战役;1787年宪法;美国联邦政府的成立。
2.能力培养:(1)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提高学生以马克思主义原则、以美英双方作战的目的来区分战争性质的能力。在美国的独立战争中,北美人民的斗争是正义的。英国的殖民统治是非正义的。正义战争是“得道多助”,必将得到国际援助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取得最后的胜利。(2)美国独立战争是以弱胜强的战争。通过作战双方力量的对比,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认识问题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1)北美是土著印第安人、欧洲等地移来的劳动人民和从非洲贩来的黑人奴隶共同开发的。(2)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战争;人民群众经过艰苦斗争,以弱胜强,取得了独立战争的最后胜利。(3)独立战争是民族解放运动,同时又是资产阶级革命战争。战争的结果,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对欧美的革命特别是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二、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和经过。
难点: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和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三、【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提问:英、荷、法在相互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中,哪国获胜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英国)它对殖民地进行了哪些罪恶活动?正是由于欧洲各国争夺殖民地的战争和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灭绝种族和贩买奴隶等罪恶,才导致了美国人民争取独立的解放战争。
美国的独立战争不是一次偶然的事件,而是一次必然的事件。这是为什么呢?
一、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
美洲最早的居民印第安人,与从欧洲来的大批移民共同开发,经过一百多年的开拓,各地的经济往来与交流,北美13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特别是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发达,造船工业成为主要的工业部门。南部种植园经济,主要种植烟草、蓝靛、甘蔗等以商品为主的经济作物,主要供应欧洲市场。种植园经济性质是什么呢?它进行的是商品生产,它又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种植园主既是地主、奴隶主,又是农业资本家。从欧洲到北美殖民地的移民主要是英国人,其次还有德、法、荷兰、瑞典等国人。他们经过长期开拓和经济的频繁交流,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英语作为统一的语言,这样由来自欧洲的移民融合的新民族——美利坚民族就形成了。
二、来克星顿枪声
北美殖民地人民,对英国竭力压制北美经济发展和永远把北美十三个殖民地作为它的原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表示极大不满,反抗斗争日益高涨。英国政府面对着北美人民的反抗采取了什么政策呢?是严厉地采取了掠夺、压迫的高压政策,对北美人民的反抗斗争,派军队武力镇压。北美人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组织起来准备武装斗争。综合上述内因和外因,美国的独立战争这一事件的爆发不是偶然的。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是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独立战争爆发后,1775年5月在费城召开了第二届大陆会议。会议决定建立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1732年2月,华盛顿出生在弗吉尼亚东部的一个大种植园主家庭,曾在1756年爆发的“七年战争”中参加英国军队一方对法军作战,受到了军事锻炼,成为具有军事才能的人。1759年为弗吉尼亚议会议员,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他又被选为第一、二届大陆会议代表,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他指挥大陆军取得了胜利,赢得了人民的爱戴。
三、《独立宣言》的发表和独立战争的胜利
大陆会议于1776年7月4日发布了《独立宣言》。为什么说《独立宣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进步的?它还有哪些局限性?(1)《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北美脱离英国独立和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后来把7月4日定为美国独立日。(2)《独立宣言》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进步的,因为它反映了殖民地人民摆脱民族压迫的要求,包含了资产阶级对民族独立、民主、自由的主张。
在战争初期,美、英力量相差悬殊,美军处于不利地位。但由于美国人民的坚强不屈、英勇战斗,人民群众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供应粮食,砍伐树木,阻止英军前进,支援美军。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美军采取灵活战术,迫使英军走投无路。英军将领率5 000人投降,美军取得了“萨拉托加大捷”。这次战役不仅增强了美国人民争取战争胜利的信心,也为美国人民的抗英斗争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从此,美国独立战争由防御进入了进攻,成为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美军由防御转入进攻。在人民群众和法国、荷兰等国援助下,美军力量逐渐加强壮大,美军越战越强,战争形势由战争初期的不利形势变化为对美军的有利形势。在1781年,美法联军在约克镇又取得了重大胜利,英军被迫投降,战争胜利结束。
美国独立后,在1787年制定了一部宪法,历史上称“1787年宪法”。现在的美国宪法,就是1787年制定的。根据宪法的规定成立了联邦政府,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分析思考独立战争的意义影响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归纳:(1)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使美国赢得了独立;(2)有利于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了道路;(3)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第15课
法国大革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三级会议的召开;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死路易十六;雅各宾派专政;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战争。
2.思想情感教育目标:①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前的法国社会状况,懂得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是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专制统治矛盾的必然结果。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②指导学生分析资产阶级在革命中采取的措施,使学生认识法国革命是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具有广泛性、深刻性,是一场影响巨大和深远的资产阶级革命。③组织学生讨论对拿破仑的评价,使学生学会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学会正确看待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能力培养目标:①分析能力培养,指导学生深入分析雅各宾派专政的措施、特点,认识雅各宾派专政在法国革命中的作用。②评价能力培养,指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和标准,评价拿破仑的一生。
二、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雅各宾派专政,拿破仑帝国。
难点:雅各宾派专政的特点与作用,对拿破仑的评价。
三、【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美国独立战争的枪声刚停,仅仅隔了几年,欧洲大陆上的法国又响起了反抗封建统治的隆隆炮声。这就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是欧洲大国,也是当时的强国,同时还是欧洲最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那么,这场革命是怎样发生的?雅各宾派专政又是怎么一回事?拿破仑是如何崛起的?这些问题将是我们本课要学习研究的问题。
一、法国大革命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法国这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18世纪法国思想、经济、社会、政治各方面的状况如何?思想上是启蒙思想传播;经济上是资本主义发展,但农业为主;社会上分成了三个等级;政治上是君主专制。
法国的各种矛盾存在已久,为什么这时爆发革命?三级会议的召开,这就是直接原因。
革命爆发的标志是什么?攻占巴士底狱。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不久,三级会议改为制宪会议。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请同学分析一下《人权宣言》。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权宣言》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是法国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人权宣言》发表后,革命是如何发展的呢?革命的发展,使国王路易十六十分仇视和恐惧,企图逃到国外,将来卷土重来。但国王装扮成平民逃出巴黎后,被人认了出来,又被押解回来。1793年,国王路易十六被以“阴谋反对公众自由和危害国家安全”的罪行推上了断头台。其后不久,法国政治舞台上出现了雅各宾派专政。(1)雅各宾派是在什么情况下掌权的?(2)雅各宾派的措施有哪些?(3)这些措施的特点是什么?(4)这些措施起了什么作用?(5)为什么雅各宾派统治会很快结束?
(1)雅各宾派是在反法同盟准备入侵、王党**多处发生的危急关头上台的;(2)其措施涉及物价、惩办反动分子、反对外敌、土地、农村、封建制度等;(3)其措施特点是果断、全面、严厉;(4)其措施的作用是打退了反法联军,平息了国内叛乱,维护了革命政权;(5)迅速倒台原因是过份严厉的措施使自己孤立。评价:雅各宾派是法国革命发展中资产阶级内部矛盾的产物。雅各宾派巩固专政和推进革命,是法国革命最激进的阶段。它对以后法国历次革命运动和其他国家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拿破仑和他的帝国
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从而扩大了法国疆域。但这只是拿破仑全部活动的一部分。实际上,他从战争中起家,到夺权,到称帝,到扩张,有很多重大活动,是法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对这样一个复杂人物,人们历来争论不已。怎样评价拿破仑?讨论这一问题时,可以从拿破仑的一生谈,也可以从某一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个侧面、某一个角度谈。例如,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评价历史人物要放到当时的历史时代中去判断、分析,要历史地、客观地、辩证地、全面地进行评价。
第一,拿破仑掌权期间,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颁布《法典》,规范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第二,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1)正义性,保卫法国;(2)进步性,保卫和传播资本主义制度;(3)侵略性,奴役和镇压当地人民的反抗;(4)争霸性,与英国争殖民霸权,与俄国争欧洲大陆霸权。第三,拿破仑是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
拿破仑帝国的覆亡,标志着法国历史一个阶段的结束。轰轰烈烈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过去了,拿破仑帝国也覆亡了,其后法国的政局又有许多重大变化,但资产阶级制度,最终还是在法国确立下来,法国成为最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之一,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这些与法国资产阶级的壮大,启蒙思想的传播,大革命的作用,拿破仑的内外政策都是分不开的。所以法国革命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四篇: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华东师大版)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第二单元的基础知识,能综合归纳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综合归纳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近代化起步的艰难历程。
【教学要点】
重点:掌握第二单元的基础知识。
难点:能够初步阅读、理解和归纳一些基本的历史材料。
【导入新课】
近代化的起步是八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的主题。这一节课,我们还要对这一主题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与归纳。
【新课探究】
一、基础知识回顾与巩固
(略)
二、知识综合与归纳
1、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两条主线
①列强不断入侵,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②中国近代化。
2、列强侵华的双重后果
一方面,他加重了中国危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是最主要的;另一方面,它给中国封建经济和政治以强烈的冲击,客观上迫使中国社会向工业化、资本主义化的方向发展,加速了近代化的进程。
3、近代化的内涵
中国近代是一个急剧变动的时期,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这反映在政治上,使一系列政治变革的此伏彼起;反映在经济上,是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反映在社会生活方面,是不断求新求变。中国近代化实质就是中国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过程。但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下,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历程极为艰难曲折。
4、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历程极为艰难曲折,这一历程中的四次尝试(或四个阶段)及其主要领导人,并概括中国近代化起步历程的基本线索(特征)。
①四次尝试:洋务运动——曾国藩、李鸿章等(19世纪60--90年代);维新变法运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19世纪末);辛亥革命——孙中山、黄兴等(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1915年)。
【其中,洋务运动主要是学习西方军事器物;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则是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②基本线索(特征):层层推进;急速深入;艰难曲折;由技术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心理等领域逐步发展;等等。
5、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民族危机,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农民阶级、清朝统治者等阶层各抱有什么态度?采取什么行为?结合最后结果,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①维新派抱着“救亡图存”的思想,进行了戊戌变法;革命派肩负“振兴中华”的责任,进行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农民阶级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帜,开展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光绪帝抱着“不能成为亡国之君”的态度,支持变法;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统治者中的顽固派却反对变法,发动政变。②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维新派的资产阶级改良道路、革命派的共和国方案都行不通;农民阶级的自发斗争也不能取得胜利;腐败的封建制度也是不能自救的;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革命取得最后胜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6、新文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都曾提出过“打倒孔家店”,全盘否定孔子和儒家文化,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有失偏颇。虽然是出于斗争的需要,但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科学辨证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何况,孔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其创立的儒家思想有很多在今天仍有潜在价值。
此外,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或经过)等相关史实及其作用意义的评价,具体参见各课教案。
【总结巩固】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真题训练】
1、近代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下列选项中搭配不当的是
(B)
A.李鸿章——洋务运动
B.魏源——戊戌变法
c.孙中山——辛亥革命
D.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2、请根据提示信息列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运动——洋务运动
(2)旨在变法图强,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资产阶级改革——戊戌变法
(3)结束了中国XX多年封建帝制的革命——辛亥革命
(4)以民主科学为旗号,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条件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教学实践与反思】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九年级历史上册 5.15《法国大革命》教案 华东师大版
第15课 法国大革命
【内容标准】
1、简述《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2、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简述《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归纳问题教学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根据问题进行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自由、平等取代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是历史的进步。【教学要点】
重点:《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与意义。难点:分析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导入。美国独立战争硝烟未尽,欧洲大陆革命风暴风起云涌。【新课探究】
一、分析讨论法国大革命的根本原因
明确:波旁王朝专制统治与封建等级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三级会议的召开成为大革命的导火线。
二、阅读教材,讨论归纳法国大革命的进程
1、起止:1789.7.14年攻占巴士底狱——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
2、主要领导人之一:拿破仑(Napoleon)
3、其他革命大事
1789年制宪会议颁布《人权宣言》 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1793年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1793年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雅各宾专政,把革命推向高潮。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拿破仑《法典》
三、讨论分析《人权宣言》
1、时间:1789年
2、颁布机构:制宪会议
3、内容:A、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力上是平等的;B、自由、财产、安全、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C、国家主权属于人民;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E、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F、其核心内容是人权与法治。
4、意义:
提示:它的发表,打碎了君权神授的神话,否定了封建等级制,激发了革命人民的巨大热情,起到了动员、组织人民群众参加反封建斗争的作用。人们高举“人权”的旗帜,给封建特权阶级与封建专制制度以沉重打击,促进了大革命的深入发展。《人权宣言》成为法国大革命彻底性和典型性的重要标志。《人权宣言》是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阐明资产阶级社会基本原则而提出的纲领性文献。它所确立的原则是改造封建社会,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
明确:《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纲领性的历史文件,它明确地提出人权和公民权,阐明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的基本原则,被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对否定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四、讨论评价拿破仑
1、拿破仑的对内政策
①1804年颁布《法典》,用法律形式肯定法国大革命成果,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这部法典是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和法国启蒙思想结合的产物。《拿破仑法典》尽管经过几次修改,但在法国一直沿用到今天,并成为世界各国编纂新法典时所参考的蓝本。②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工商业的发展巩固了拿破仑帝国的军事力量,为抗击反法同盟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总之,拿破仑为法国的资本主义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以至在1815年拿破仑帝国瓦解之后,在王朝复辟时期,法国资本主义照样发展下去。这是拿破仑政权的重要政绩。
2、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拿破仑战争是指从拿破仑上台执政到1815年滑铁卢战役期间法国与其敌国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拿破仑的政权,是与对外战争相始终的,具有极其错综复杂的性质。拿破仑战争具有双重性质,既有明显的反对外国武装干涉、保卫大革命基本成果的一面,又有强烈的侵略扩张和争霸的一面,这也是导致帝国覆亡的重要原因。
进步性:拿破仑战争最初具有保卫法国大革命果实、反对封建复辟的进步性。如与反法同盟的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进一步摧毁了封建旧制度,巩固了资本主义秩序,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在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农民的解放。
局限性:拿破仑战争也有侵略扩张的一面,而且它的侵略扩张性质到战争后期越来越明显了。当反法同盟的进攻被打退以后,拿破仑继续发动战争,侵犯欧洲许多国家的独立,掠夺各国人民的财产,这就有了侵略性。对被占领地区人民的奴役和掠夺,引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这也是导致帝国覆亡的重要原因。
五、讨论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明确:
1、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
2、它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3、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4、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5、它是一次欧洲范围的革命,推动了欧洲的革命斗争,并为欧洲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6、《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巩固】
学习本课,主要通过阅读教材及相关材料,了解法国大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攻占巴士底狱是大革命开始的标志;巴黎人民三次起义在大革命中起了重要作用。重点分析:《人权宣言》的内容及其影响;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以及拿破仑的内外政策;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将正确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C)A、三级会议的召开 B、制宪会议的召开 C、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 D、《人权宣言》的颁布
2、阐明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的基本原则被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的文献是D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1787年美国宪法 D、《人权宣言》
3、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的时间是(C)A、1792年 B、1799年 C、1804年 D、1814年
二、材料解析
4、阅读下列材料:宣言指出: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自由是指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回答问题:①上述材料的内容出自哪个国家哪一年颁布的什么宣言? ②该宣言的颁布有何重大意义?
③你怎样看待“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规定?
(提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规定,在当时主要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但承认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三、问答题
5、法国大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
6、关于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你认为它进步意义大,还是局限性大?说说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