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S版六下《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
语文S版六下:《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理想是风筝》是选自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课文通过写腿有残疾的刘老师四件典型的描写,来表现了刘老师乐观向上,对生活有着美好理想追求的精神品质。课文开头借助对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刘老师的深深思念之情,与文章结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增强了课文的感染力。
二、设计思路:
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
1、揣摩语言,感悟表达方法。引导学生独立阅读、简要批注、生生交流,真正与文本对话,通过抓关键词语、句子指导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揣摩表达方法。
2、引导学习,交给学习方法。在教学本课时,考虑文章比较长,如何长文短教,我想还是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自己感悟、学习。在四件典型事例中我选择“笑谈残腿”这件事着力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等语言的描写感悟人物的特点进行学习,然后让学生用勾画重点词句、写感受这样的方法自学后面的三件事,再汇报交流,在这三件事中我又重点让学生汇报刘老师的放追风筝这件事,希望能够重点突出,长文短教。
3、以学教写,感悟写作方法。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堂应该把教教材变为学教材,高段的阅读教学就是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作者是怎样写的,怎样安排篇章结构的,从中段段的训练升为篇章的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从文章的景物描写入手,让学生懂得在写人的文章中往往都会采用睹物思人、由景生情的写法写文章开头,最后回顾全文看作者是怎样来写刘老师的,把握作者篇章结构的安排,让学生进行仿写,学以致用。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刘老师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他热爱事业、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3.学习通过典型事例体会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典型事例体会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回顾导入,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当代著名作者苏叔阳的一篇文章《理想的风筝》。(板书:理想的风筝)
回忆一下,《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写了谁?是通过哪些事来写刘老师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笑谈残腿(4)、激情上课(5)、倾听发言(6)、放、追风筝(7-9)
过渡: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四件事,下面我们就来细细品味“笑谈残腿”这件事,它让我们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呢?
【设计意图: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下文学习做铺垫】
(二)品味“笑谈残腿”,感悟“乐观向上”
1、自读“笑谈残腿”,抓住关键的字、词和语句,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
2、汇报交流:你从哪些语句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1)“只是有一次„„我就是那时候被甩掉一条腿的。”说一说为什么?请读出刘老师的幽默、乐观。教师引导学生从刘老师的神态、语言的描写,让学生感悟到刘老师的乐观向上,对生活的热爱。指导学生读出他的乐观向上。(板书:乐观向上 神态、语言)
3、刘老师笑谈残腿后,在场的同学们听了之后的情感是怎样的呢?找出描写同学们情感变化的语句。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从这句话中,同学们感情是怎样变化的?感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引导读出这种复杂的情感。
4、在写笑谈残腿的这件事中,作者抓住了刘老师的神态、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一个乐观向上的,热爱生活的老师,除了之外还写了刘老师的什么呢?读刘老师外貌描写的句子。
【设计意图:感悟刘老师德慈祥、忠厚。通过此环节交给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及对人物、神态、外貌的描写,体会人物的特点的学习方法。】
(三)自学“激情上课”“倾听发言”“放、追风筝”感悟“热爱工作”“生命顽强”
1、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抓住了哪些方面来体会刘老师的特点的?我们在读这类写人的文章时,就应该这样牢牢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读出你的感受,体会人物特点。这样你的心思会更加细腻,你的情感会更加丰富。
2.下面请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用心地读读课文的5—9自然段,圈圈重点词语,划划相关句子,写写自己的感受,说说从中感到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3、读后交流:
u 从刘老师激情上课,感悟刘老师对工作的热爱。
u 从刘老师倾听发言的神态、语言的描写感悟刘老师的关爱学生。
u 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
(残疾也阻挡不了刘老师对放风筝的渴望,他要体验放风筝的乐趣。)【挑战自我、自信自强】
◆ 有一次,他故意撒手,任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我想,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预设:
⊙动作——笑着、叫着、拄着、蹦跳着、追赶、喊着(兴奋、幸福、高兴、乐观,忘记了自己是一个老人,是一个残疾人。真像个小孩。)
⊙故意撒手——挑战
⊙语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刘老师相信自己能够征服困难,自信【挑战自我】
4、刘老师放风筝到追风筝,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虽然是一个残疾人,但是他敢于挑战自我,自强不息,坦然地面对生活的不完美,幸福地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才是真正的热爱生活啊!这才是生命的强者!(板书:热爱生活)他的这份热爱深深地感染着我、震撼着我、激励着我!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
课件出示: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提问:一个活泼的少年应该怎样呢?由此可见,刘老师在他的学生中播下了理想的种子。
课件出示:他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他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的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这理想的风筝到底是怎样什么呢?并引导学生读出对刘老师的思念。
【设计意图:运用上环节的的学习方法,自学,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四)感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
1、在我们的文中有一个自然是景物的描写,你知道是哪一自然段吗?抽生读。这段景物感受到什么?
2、加上1、3自然段后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3、小结:在写人的文章中常常会写一段景物描写,这种写法叫“睹物思人”,我们也可以学习这种写法。
【设计意图:体会景物描写的妙处。让学生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五)小结文章的写法,布置作业
这篇《理想的风筝》通过作者回忆刘老师的四件事,抓住刘老师的神态、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让我们读到了一个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生命顽强的刘老师。在我们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老师,他(她)有什么特点呢?可以用哪些事例来写他(她)呢?请用饱含深情的笔写以为你印象深刻的老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感悟小学高段写文章时谋篇布局的方法。】
板书设计: 26 理想的风筝
睹物思人
笑谈残腿 乐观向上
激情上课 热爱工作
刘老师
倾听发言 关爱学生
放追风筝 热爱生活
无限思念
写人 神态、语言、外貌、动作 边叙事边议论
第二篇: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天河小学 李恩云
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独有的细节表现,感受刘老师乐观坚强的品质和对生活的热爱。
2、通过多角度关联,突出人物的鲜明特点。
教学过程
板块
一、以貌识人,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1、课前互动:认识彼此。知道我是谁吗?认识一个人,先要记住人的样子,现在给你20秒,能记住我长什么样吗?告诉你们一个小技巧。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记住我的样子,一定要抓住我长相中最鲜明的特点。(交流两个,评价)
2、同学们,我们今天还要认识一个人,他是刘老师。他也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出示语段:刘老师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对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头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指名读)
3、.只要一读这段话,刘老师有一个特点,你们一定记住了。(可以指名说,可以一起说,看班级活跃度)【板书:残疾】
4、这是一眼就能看见的,不难。还有一个特点你们看见了吗?
(1)慈祥的眼睛(善),心向善,似乎并不特殊,【板书:善良】(2)为什么在刘老师身上就显得很特别呢?
联系一般的残疾人的表现
5、小结。与他特殊的身份一关联,普通的善良就变得更加弥足珍贵了。【板书:关联】
6、指导朗读
(1)男生读第一句(插话点拨:善良的人很多,没什么特别)
女生读第二句(插话点拨:身有残疾,仍能如此之善,这善良就更可贵了)(2)女生读第二句(插话点拨:失去了一条腿的残疾人,常见,没什么特别)
男生读第一句(插话点拨:面对不公的命运,仍有一颗善心,这样的残疾人就有些不一般了)
7、指着板书:前后两句话关联起来读,往往就能读到言语中特殊的意味 板块
二、以事识人,深入感受人物魅力
过渡:有人说,外貌描写是刻画人物的肖像画,事件则是让人物形象鲜活生动起来的立体画。这篇课文有没有写到刘老师什么事情呢?请大家默读课文,说说写了刘老师的哪些事情?
1、理清三件事(1)谈腿疾。
预设一:如果学生答得很啰嗦。引导:能说得更简洁一点吗?(还说不简洁,老师可直接说: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讲了一件事情:谈腿疾)
追问:说自己的腿疾,很平常啊?刘老师说自己的腿疾有什么不一样吗? 用故事笑着说。(点评:这么一读,刘老师就不是一般的残疾人了,他是多么乐观呀。)【板书:乐观】
预设二:如果学生事情概括得很简洁,就直接追问。
(2)写板书。(过渡:课文除了写刘老师笑谈腿疾这件事,还写了他的什么事情?)提出要求:你能用上刚才的方法,用简洁的话概括出来,并表现出刘老师的不一般吗?
(3)放风筝。(过渡:还写了什么事情?)
(4)回顾:本文就是通过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三件事情,刻画出一个不一般的残疾人,2、聚焦“放风筝”。
过渡:三件事中哪件事情写得特别具体?是的,这件事情中,刘老师的特殊,也表现得最明显。请同学们认真默读描写刘老师放风筝的相关段落,在默读时候,你始终要与他残疾的特殊身份关联起来,看看刘老师的哪些言行与他的身份不相符,从中,你感觉到了什么?
(1)生默读。提示,边划边批注(2)交流: 语段一: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a、亲手:哪怕不易也要自己做
b、决不肯、总是:对快乐的执着追求
语段二: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a、“故意”:如同一个顽皮的孩子,充满生气 b、“笑着,叫着,拄着„„”:快乐、肆无忌惮得像个小孩,充满活力,享受着自己放飞风筝的快乐 c、“我自己来”:如同一个即将学会走路的孩子,为了证明自己的能耐,即使跌倒,也不会让人搀扶,因为这让他感觉到快乐和满足,他的心不残疾
d、得意和满足的神气: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一股生命的力量,生活的充实溢满他的心胸。
3、小结:简单的几段话,简单的几个动作,但是与刘老师残疾的身份一关联,“总是要亲手放风筝”就不再普通,里面饱含着刘老师对快乐的执着追求;与刘老师残疾的身份一关联,普通的“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也不再普通,因为他快乐、肆无忌惮得像个小孩,充满活力,享受着自己放飞风筝的快乐;与刘老师残疾的身份一关联,普通的“自己来”“故意撒手”也变得不普通,那里藏着一个多么健康,向上的心。学会关联,我们就能更容易发现这些平常中的不平常,更能体悟刘老师的坚强和乐观。才能读到作者眼中特殊的刘老师。
4、指导朗读两段话。(点评落脚点,关键字词要重读)(2-3名学生即可)
板块
三、抓住风筝,全面升华文章主题
1、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因为作者已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这段饱含深情的文字中你们听出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哪些情感?(思念)出示: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深深地思念您„„
2、三十年后,作者写下篇文章,仅仅是为了表达他对刘老师的思念之情吗? 出示背景材料:苏叔阳在一篇回忆录中写道他的经历:文革期间,他遭人诬陷而
被关进了牛棚,遭受了种种非人的折磨与迫害。1993年厄运又一次降临到他身上,他患了肾癌,并在1994年切除了左肾。而2001年又患了肺癌,并切除了左肺上叶,后又发现脾脏内有一块肿瘤,又接受了一次放疗。
(1)这样的命运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坎坷等),面对如此命运,你觉得作者会如何面对?(2-3个学生谈)(2)想知道作者是怎么说的吗? 接着出示:他说:“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你觉得作者是怎样一个人?他为什么能这样乐观坚强?【板书:坚强】 因此,作者在结尾,这样写道:
齐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因为作者也要成为像刘老师一样的人。
3、通过与作者的经历一关联,我们知道了,作者写这篇文章,既是对刘老师的怀念,也是在告诉自己要像刘老师一样乐观,一样坚强。通过关联,我们不仅读到了刘老师,一位与众不同的残疾人,更读到了刘老师背后的作者。【板书:与众不同】
板书:
理想的风筝
善良
残疾 关联 乐观 与众不同
坚强
第三篇:理想的风筝 教案 第二课时
理想的风筝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谊。
3、体会通过细节描写能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的好处。
一、导入新课
1、听到这首歌,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的感受呢?
2、而作者苏叔阳。每当看到空中的风筝时,就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刘老师,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他到底有怎样的魅力让作者30年来一直对他念念不忘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齐读课题)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回忆了刘老师的三件事——笑谈腿疾、旋转板书、放飞风筝。
4、这三件事中都有感人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形象,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品读细节描写,感受人物形象,感受作者表达出来的情感。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形象
(一)品读“笑谈腿疾”
1、就先按活动一的要求来品读“笑谈腿疾”吧。
2、声音渐渐低下来了,想必组内交流好了,就来全班展示交流吧。
3、一般人回忆伤心的往事时,都会痛苦,而刘老师却开着玩笑向我们解释他的残疾,这是多么的豁达、乐观呀!
4、刘老师笑谈腿疾后,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呢?(导读)每个学生心里······
5、那么,这道填空题会做吗?指名填空
6、刘老师解释腿疾的一段话,让学生们先是笑,然后感到酸涩,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这一笑、一酸、一敬,是“泛”起来的、慢慢产生的心理变化。
7、像第四小节中描写刘老师的外貌、语言及学生们的心理变化就叫做(板书:细节描写)。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第四节,用心体会细节描写的好处。描写刘老师外貌的语句。哪一组来读? 刘老师笑谈腿疾的语句,哪一组来读?
描写学生心情变化的句子,哪一组来读?(其它两组也不能闲着,你们就做评委吧!)
8、身体残疾、却那么乐观,刘老师以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个学生,所以,作者是那么地思念刘老师——(出示,导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二)品读“旋转板书”
1、随着时间的流逝,刘老师的板书内容在作者记忆中也许模糊了,但刘老师旋转身体板书的情景,却永远定格在作者的记忆里。
来吧,让我们轻轻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又认识了怎样的老师?
2、看来大家都准备好了,那么就交流交流吧。
3、激动、感动,说得真好!那就请你带着这种感情来读一读。(出示这段话)
4、看来这圆木棍已经和刘老师融为一体了,它撑起的是刘老师顽强的生命和对工作的热爱,所以,他每转一次(引读——,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
5、小结:刘老师 时的情景,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文革期间,作者遭受不公正的待遇,由大学教授沦为伞厂员工,挨批斗,遭棍打,甚至游街示众。当时,多少人因此而自杀!他曾经对生活也感到绝望啊:后来,他又患上了癌症,十年间切除了部分胃、左肺、脾脏时。他也曾绝望过呀。但他在绝望的边缘都会想起刘老师,想起他上课的情景,就仿佛看到了什么?(导读:“他用圆木棍撑地······在转向讲台。”)
6、正是刘老师的这份勇敢坚强,激励着作者笑对人生。所以30年来,作者一直在心里默默地呼喊——(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三)品读“放飞风筝”
然而,留给作者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飞风筝的情景。接下来,就按活动三的要求品读“放飞风筝”这件事吧。
1、声音渐小,你们准备好了吗?那就汇报汇报自己的体会吧。
2、“漾”本来的意思是指液体溢出来,这里是说刘老师溢满了甜蜜的笑,笑得是那么灿烂、持久。来,还请你,快乐地读一读这句话,也把这份快乐带给大家吧。
3、继续交流吧。
4、你也来把这自信带给大家吧。
5、你们读得好!是的,课文的字里行间无处不体现出刘老师的乐观、坚强、和对生活的热爱。
6、那么,同学们,刘老师放飞的仅仅是风筝吗?(不)。他放飞的是什么呢?(理想)齐读课题。
7、他放飞的是什么理想?(板书:热爱生活)
8、难道他放飞的仅仅是自己的风筝吗?(不,他还放飞学生的理想,希望学生也向他一样遇到困难挫折,都要乐观,坚强地面对,要热爱生活,他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为学生播下了一颗颗理想的种子,升腾起一只只理想的风筝)
9、这样乐观自信、热爱生活的老师,怎么能忘记呢?所以,30年来,作者一直在心里默默地喊——(导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三、品味心声、深化风筝
1、可是笑谈腿疾、旋转板书、放飞风筝这些事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因为作者不见刘老师已近30年了。(听第10小节的录音)
2、30年来,作者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历尽了人生的坎坷,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出示幻灯片)谁读出来,与大家分享分享?
3、总结:是啊,当作者经受精神上的、肉体上的折磨时,是刘老师以自己的言行激励着作者、感召着作者、让作者扬起生活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师恩难忘啊,30年来,作者一直在心里默默地呼喊——(导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啊?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4、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我”有好多心里话要对您说。(出示幻灯片)
第四篇:《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案
《理想的风筝》第二课时教案
执教者
王妍蓉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体会刘老师是一个身残志坚,热爱事业、热爱生活的人。
2、从语言文字中感受作者浓浓的师生情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1、又是一年芳草绿,春天又生机勃勃、绚丽多姿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浓浓的春意和漫天飘飞的风筝总是能激起人们无限的遐思和对往事的追忆。——出示图片。
2、每逢这时,作者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他的老师——刘老师。——指名读10、11节。齐读。3、30年哪,往事如烟,许多事情早已淹没在时光的流逝之中,但刘老师的形象却如此清晰、深刻地刻在作者的心坎上,刘老师到底是怎样一位老师?他究竟有什么魅力,让作者30年来对他念念不忘?
二、逐层渐进,走进人物
1、课文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情?板书:笑残疾、板书、放风筝
2、请同学们细细地品读课文的4—9小节,你觉得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从课文找出响应的语句读读,再用自己的话来和大家交流。
板书:刘老师是个()的人 全班交流:
▲ 重点一:(“笑残疾”)——幽默乐观
1、指名读老师幽默的话。
2、出示:“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你(1)同学们因何而笑?刘老师说话风趣。
(2)“酸涩”:辛酸、难受——刘老师遭遇不幸令人同情。“泛”:涌,充盈内心(3)“尊敬”:刘老师笑对人生,坚强乐观,怎不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重点二:(“板书”)——坚强不屈、热爱学生、热爱事业
1、“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转动写板书”“年过半百,跳跃旋转多少次”
2、出示:“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为什么?
是啊,这心跳里包含着多少钦佩、感动、感激、尊敬、爱,这真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3、齐读第5自然段。
▲ 重点三:(“放风筝”)——心灵手巧、富有童心、自信自强、1、放风筝的快乐
出示:“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A、看图感受快乐。
B、理解“漾”字和“露”做比较。(发自内心的,十分快乐)C、为什么他放风筝时是那么快乐?
(他放的是亲手制作的风筝;以残疾的身体放起了风筝是很不容易的;他觉得放起的风筝自由自在,自己仿佛也自由自在„„)
2、放风筝的自信自强——热爱生活、执著追求、充满自信、勇于挑战自我
A、出示:“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我想,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B、教师引读第9节:
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所以——有一次„„ 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所以——他笑这„„
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所以——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 那时侯的他一定觉得„„
C、此时此时此刻,刘老师放飞的仅仅就是一只风筝吗?(不,是他的理想,是他对生活和事业的追求与热爱。)齐读第9节。D、他的理想是什么?(好好生活,爱孩子,爱岗敬业„„)齐读第9节。
●
3、我们细细品读了课文4-9节,深深地感到了刘老师是个身残志坚,热爱事业、热爱生活的人,你能选择一个方面,结合课文内容和你的感受来说说吗?
三、深入探究,理解课题。
1、这样的一位刘老师,尽管已有近三十年不见,可他的音容笑貌依然保存心间。
2、谁来读读作者心声——配乐朗读10、11自然段。
3、出示图片:你对这“理想的风筝”怎样理解?
(有了理想,生活才不会空虚;有了理想,生活才会有方向。热爱生活的刘老师,用风筝寄托自己的理想,让理想伴随风筝在蓝天翱翔。他的乐观开朗,敬业向上,他对生活和生命的追求和热爱就如同春天灿烂的阳光,照亮了自己,照亮了学生,同样也照亮了大家。)
4、因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柳枝染上了嫩绿,连翘花唱起生命之歌,风筝漫天飞舞的时候,我依然轻轻呼唤————齐读11节。
板书: 理想的风筝
笑残疾 身残志坚
板 书 热爱事业
放风筝 热爱生活 树立榜样 播下理想的种子
第五篇:理想的风筝教案第二课时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2、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揭示课题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重点:
1、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2、体会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跟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2、挑写生字
风筝
哽咽
翩翩起舞
3、课文主要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学生回顾并板书)
笑谈腿疾
深情上课
认真倾听
放风筝
4、师引入: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让作者三十年都难以忘怀呢? 这节课我们就去品味人物,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一)、自主探究 感悟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刘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找出相关语句,做上批注,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二)小组合作
交流展示
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教学顺序)事例一:笑谈腿疾-----刘老师是一位乐观幽默的老师。
1、这“笑”字的背后你们体会到一位怎样的老师?
刘老师虽然肢体残疾了,可是他的心理并不残疾,是那样的乐观开朗,风趣幽默。(板书:乐观)
你能学者刘老师的样子,笑着谈谈自己的残疾吗?(试读、指读)
3、看看同学们听完故事的反应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注意这些红色的词,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学生是笑刘老师的风趣,酸涩充满着理解与同情,尊敬反衬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孩子亲密无间,令孩子们敬佩。)
(2)体会“泛”的准确性,通过与“冒出”“涌出”等对比感悟,感受“慢慢产生”的复杂情感。(3)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这就是细节描写,能读好吗?(指名读,并及时评价)
4、身体残疾,却那样的乐观幽默,刘老师以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其中也包括我们的作者。所以作者说——
生齐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事例二:深情讲课------刘老师是一位课讲得极好、爱国的老师。
1、抓住刘老师和同学们情感变化来理解感悟人物品质。
2、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多么令人难忘的历史课呀!谁来读一读?
从中你还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坚强)
师:刘老师的敬业顽强又一次征服了每一位学生。引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事例三:提问时认真倾听------刘老师是一位热爱学生、与学生心心相印的好老师。
(1)、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语言、神态、动作来体会。
(2)、师:刘老师就是这样,对学生的回答,总是那么关切,那么紧张,有时仿佛像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因此,这情景虽已过去了三十年,作者今天一回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事例四:放风筝
1、师:这一切都另作者难以忘怀,然而,留给作者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放风筝的情景,用心读第八、九自然段,找出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感人细节,并在旁边写出令你感动的理由。
2、刘老师哪些放风筝的细节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交流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批注并及时通过朗读表现。适时点拨: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热爱生活的老师
——童心未泯的老师
——虽然身体残疾,但却充满活力的老师
你觉得刘老师放飞的仅仅是风筝么?(还是自己的理想、信念、追求……)
这一切怎能不令年幼的我——感动呢?(板书:感动)
3、整合:让我们把记忆的镜头拉得更近些!再次来读读这几个感人的细节。(引读)每年春天,刘老师都会亲手制作起各式各样的风筝,那时候,他一定会觉得幸福而充实;(做风筝)
他决不肯亲手失去把风筝放上蓝天的快乐,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脸上漾出甜蜜的笑,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放风筝)
他故意撒脱手,任风筝自由飞走,当他拄着拐杖,气喘吁吁地追到风筝的时候,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追风筝)
4、虽然生活是清苦的,身体是残疾的,但是刘老师却用各种各样的风筝装点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所以,作者记忆中永远留着刘老师放风筝的样子—— 生齐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三、品味心声,深化风筝
1、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因为作者已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
(配乐读“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2、这段饱含深情的文字中你们听出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哪些情感?(板书:思念)
3、是的,这思念是一种牵挂,是一种爱,更是一首无韵的诗歌——
(以诗歌的形式出示: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齐读
4、一只只自由翱翔的风筝成为作者心中最美的风景。虽然作者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遇到过很多的挫折,甚至在“文革”期间受到了非人的迫害,被关进了牛棚,有很多的人都以近乎悲壮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可作者不会,因为他的世界里永远有那些数不清的风筝。即使过了30年,刘老师放飞的那一只只风筝将永远飘飞于作者的世界里。再读“他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
四、提升感悟,放飞风筝 1、30年,能让一个少年从懵懂走向成熟,30年同样可以让一个曾经充满活力的中年人失去年轮的光华,漫长的30年呀,可刘老师又在哪里呢?
(出示)刘老师您在哪里?我深深的、深深的思念您……”
2、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呀!深深地思念刘老师的什么呢?是刘老师永远灿烂的微笑、是他功德无量的圆木棍?还是……拿出你的笔,继续写下去好吗?
刘老师呀,思念您
3、学生读并及时评价。
板书
老师
“我”
谈腿疾
乐观
尊敬
理想的风筝
回忆
写板书
坚强
激动
放风筝
感动
现在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