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生活元素(定稿)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生活元素
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和生活元素紧密相关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与高中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实践活动是息息相关的。一切教育教学生活都是有信息元素的,而且生活为信息技术提供了不竭的素材源泉。如何把握生活元素的存在,运用生活元素,为信息技术教学所用,从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是每个信息技术老师必须回答的一个时代课题。同时,随着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和信息水平的提高,学生未来的生活质量也会水涨船高,因为信息技术看似一门技术,但它远远超过了纯技术的范畴,而是人的一种境界,一种眼光,一种胸怀的具体体现。信息技术的终极目的就是服务人类,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学好信息技术,对于生活的内涵和外延的影响都是深远的。它可以提升人们的生存价值和生命意义,又可以造福整个国家国民的社会生活。只有认识到二者的鱼水不分的关联性,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才能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维。例如现在很多中学生家里都有电脑,在电脑使用的过程中,经常需要优化、杀毒等,其实这些既是日常生活使用计算机的必备知识,也正是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内容。无论是作为指导教学的参考,还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从生活实践中找寻灵感、元素和素材,都是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可行性路径。
二、强化信息技术在生活实践中的感性存在
陶行知有句名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说明生活中也有信息教育存在的天然土壤,也给开展生活化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了现实和实践可能。有什么样的生活实践,就有什么样的信息技术源泉,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信息已铺天盖地,潜入人们生活已是大势所趋,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宽带进入千家万户,信息技术更是以惊人的速度“飞入寻常百姓家”。而且我们应该认识到,随着信息技术潜入生活,生活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着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也正在信息技术的支点上阔步前进。现代的信息技术涉及到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它们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中坚动力,也是中学阶段教学的重要任务。强化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将让信息技术在生活实践中登堂入室,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也为未来的社会进步做了良好的实践铺垫。所在,在信息课堂教学中,要把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学”“做”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既要以信息技术去教,又要引领学生以信息技术来学,更要让学生用信息技术来做事。例如可以用在不同的橱柜里放置不同的衣物来比喻存储问题。比如上方的大格子空间较大,可以用以放置大件的衣服,而衣柜下方的小格子空间较小,可以放置诸如内衣、袜子等小件的衣物。计算机中的文件存储,同样需要放置和安装不同的硬盘,同时硬盘里面还有大小不一的文件夹,文件夹里面才是我们需要的文件。总之,信息来源于生活,但又改造、革新着生活,其最终的价值取向是为人们的生活实践而服务,所以,只要有条件,就要创造一切可能,让信息技术成为引领生活、走向科学的领头雁和排头兵,使信息技术生活化,发挥其生产力和创造力。
三、寓信息技术教学于生活的快乐之中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应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应给予学生的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要让学生体悟到信息技术给学生生活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就要通过生活情境的设置,把生活元素引入到信息技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的火把,让学生“乐着学,学着乐”,让学生伴着快乐在信息技术中遨游,从而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提升身心的境界。例如让学生在家中搜集PPT素材的时候,就是在完全自由化、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也是学习PPT制作的基本步骤。当信息技术教学和生活情境完美融合的时候,教学、学习都是快乐和自由的,效率和质量自然而然得到提升,信息技术才真正变成生活和教学的贤内助,成为人们学习生活的快乐使者。
四、以信息技术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信息技术是知识,更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它能使知识活起来、动起来,是知识再生产的驱动器。所以信息技术教学不能只是简单的口口相传,而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达到融会贯通目的,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价值导向。对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而言,既要让生活元素和教材知识融会贯通,又要让所学的知识、理论可以为生活实践所用,帮助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反之,生活中的经验、阅历和积累,同样可以用信息技术的原理、理论进行解释,生活内容可以反照到信息技术教学中。要牢记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例如在苏教版信息技术教材中,在讲到信息资源管理的时候,我们就以信息技术中学到的建立文件夹、给文件夹命名和分门别类等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大凡此类,其实都是生活中“资源管理”的写照。借助信息的启示,在现实生活中,碰到对繁杂资源整理时,依然可以做到纲目分明,“井井有条”。其实无论是生活中的日常用品管理,还是计算机的信息资源管理,其目的都是为了更清晰、更快捷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提升人们的生命境界
第二篇:聋校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元素
聋校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元素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把“课堂知识生活化”。聋教育的教师就要善于引导聋哑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同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宗旨就是使数学教学更贴近聋哑学生生活,让聋哑学生感觉学习数学知识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并学会把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解决问题,使数学变得富有生命活力。如何将课堂知识生活化,笔者在教学中有如下几点体会:(1)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成教具学具,帮助聋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2)结合聋哑学生的生活,让数学知识形象化;(3)联系聋生生活,让数学知识实用化;(4)联系山区聋哑学生的生活实际整合、处理教材;(5)数学知识与聋哑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的培养相结合。
中图分类号:G76文献标识码:A
聋哑学生由于听觉障碍而导致的语言缺损,使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与健全人有所差异,他们获取信息主要靠双眼,思维带有较强的直观性。所以,他们对直观形象的知识易掌握,对叙述式的抽象的知识理解比较困难,不容易掌握。这就需要我们从事聋教育的教师思考:怎样结合聋哑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化。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把“课堂知识生活化”。聋教育的教师就要善于引导聋哑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同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宗旨就是使数学教学更贴近聋哑学生生活,让聋哑学生感觉学习数学知识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并学会把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解决问题,使数学变得富有生命活力。数学即生活,只有将聋哑学生领到生活中去,引导他们去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切实地感受数学在生活的原形,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喜欢学习数学,以求达到爱学乐学数学。
如何将课堂知识生活化,笔者在教学中有如下几点体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成教具学具,帮助聋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聋哑学生由于自身的特点,他们获取知识,必须用眼观察,动手操作,通过直观形象的思维,掌握所学的知识。这就需要教者提供大量的直观形象的教、学具来帮助他们学习、掌握知识。因为聋哑孩子多为住校生,远离父母,准备学具需要老师帮忙。我便带领他们利于生活中的常见的材料或废料,制作许多美观、实用的教、学具。如:收集全校高年级(普、聋)学生用完的圆珠笔芯,洗干净后做小棒,帮助聋哑学生数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式题,比起用竹签、小树枝做的小棒,既漂亮又实用,既节约有环保。同时还利于大家使用过的废旧玩具、图片,贴在纸上,让聋哑学生练习读数;收集生活中的牙膏盒、墨水盒等等帮助聋哑学生学习认识长方体等等。更有趣的是在教高年级聋哑学生“长方体的认识”时,我用扑克牌的呈现方式让聋哑学生感知长方形与长方体的异同。如:出现一张扑克牌时,聋哑学生告诉大家:这是长方形,继续增加出现一叠扑克牌时,教师告诉他们:这是长方体。让聋哑学生直观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变异,对数学知识进行一点初步渗透。在聋哑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处处存在着数学知识和数学现象,当我们留心就能发现很多很多这样有趣的现象。结合聋哑学生的生活,让数学知识形象化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聋哑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缺乏兴趣,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不能理解数学中的术语,即概念。特别是在新授课中,有一部分聋哑学生对有些数学概念一字不解,造成学习新知识的困难。虽然他们使用的手语与老师的一样,表面上看似乎懂了,但一做练习,问题就显现出来:他们并没有正确理解。这就需要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肢体语言)对其循循善诱,帮助他们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如:在教“长方体的认识”时,在探索新知之前教者用手势比划,让聋生根据老师比划的形状说出“相交”、“相对”、“垂直”、“相离”等数学术语后,并引导他们看看:两只手臂是怎样的?(相交),两只手心是怎样的?(相对)……初步建立“相对”的概念,再让两聋哑学生面对面走到一起站着,更加形象的理解这就是“相对”而立。然后再让聋哑学生学习“长方形相对的两个面相等,相对的边相等”时,他们就能轻松愉快地理解掌握所讲知识,并加以正确运用,很好的完成教学内容。同样的道理,我在教学低年级的“图文式题”时,先处理学生没有学习的新词和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的重要的词语,让聋哑学生先正确理解它们的意思,再进行教学。如:在引导聋哑学生学习“电线上有5只小燕子,飞走了3只,还有几只”的减法图文式题时,先让聋哑学生学习动物名称:小燕子、飞走了、还有等重点词语;再认读题目,理解题的意思,然后正确解答出来。在放手让聋哑学生自主学习“小猫图”、“小鱼图”、“青蛙图”时,先认读学习“草地、猫、跑开”、“池塘、鱼、游走”、“荷叶、青蛙、跳进、” 等关键词语;然后才解答“减法图文式”的应用题,聋哑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较准确理解题意,找到方法,正确解答此类减法图文式题。联系聋生生活,让数学知识实用化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学习“5的乘法口诀”时,我借助一只手有5个手指头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通过思考:1只手有5个手指头,2只手有10个手指头,3只手有()个手指头,4只手有()个手指头,5只手有()个手指头来帮助聋哑学生学习、记住“5的乘法口诀”。再运用口诀计算时,我设计了“一个小组5个人,4个小组多少人?”的问题,有的聋哑学生很快算出来了,有的则在想吃饭时的情景,一会儿也做出来了。
聋哑学生由于自己身体的原因,他们的生活经历、生活环境是极为有限的、简单的,他们的生活经验更是非常贫乏的,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适时的给他们创设生活情景,有意地让聋哑学生进行实践和体验。比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这一内容后,我创设“商店购物”这一教学情景,把教室布置成一个简易商品店,摆出聋哑学生平时爱吃的水果、零食、小饰品和文化用品,标上价格。如“ 书包31元/只、文具盒8元7角/个、铅笔1角/支、墨水1元5角……;苹果5角/个,香蕉8角/只,桔子4角/个……;小镜子2元7角、梳子1元8角、香水7元5角……”等等。并且每个聋哑学生的手中都有一份换好的零钱,让同学们轮流扮演营业员和顾客,买你最想买的一件商品。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兴趣高涨。在购物的过程中井然有趣,即巩固了人民币的换算,同时又在找补钱的过程中运用了数的计算。在聋哑学生对钱的数目有了感性认识之后,教师问“:老师给你40元钱,你最多可以买哪几样东西?” 联系山区聋哑学生的生活实际整合、处理教材
新课改后使用的教材,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城乡、沿海和内地的聋哑学生的生活情况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就需要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根据当地的社会生活环境、聋哑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多种因素对教材进行取舍、补充。如:教学“4的乘法口诀”时,教材配图是“4个小朋友坐过山车”。“过山车”对于我们贫困山区的聋哑儿童是十分陌生的,我便改成“4个小朋友坐在小饭桌前吃饭”,这样更有利于聋哑学生在学习“4的乘法口诀”时,在短时间内记住、掌握 “4的乘法口诀”;当他们做作业遇到困难时,通过回忆学习过程中老师教给的方法,脑中再现生活中的情景,呈现知识再现,有效的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数学知识与聋哑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的培养相结合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巧妙地迁移到聋哑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聋哑学生的生活起示范作用。例如:学习了“时、分、秒”的认识时,结合教学插图,让聋哑学生知道小学生一天的正确作息时间,再联系我校规定的作息时间:早上6:30起床6:40洗脸刷牙7:00整理内务、打扫卫生 7:30早餐8:30上课: 12:00午饭12:30午觉15:00上课 16:30课外活动19:00看电视21:00就寝。我让学生记录自己每天的什么时间,在做什么。然后算出每天吃饭、睡觉、上课、做作业、活动等各用去的时间,并且要自我评价时间的安排是否合理。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时、分、秒”的知识,而且还把这一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同时与生活管理老师合作,依靠班级的“小助手”在班上开展良好作息习惯的评比,促进聋哑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
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使笔者深切地体会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有让聋哑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有用,才会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尤其是聋哑学校的低年级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聋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感觉、认知的气氛中想学、乐学、会学,使聋哑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知识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第三篇: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作者单位:南乐县东方中学 姓名:张志彬 电话:*** 科目:中学信息技术
内容提要: 20世纪80年代初期。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自从那个时代发展到信息化时代以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各个领域争相学习的内容。在教育教学领域就使学校信息技术课教师面临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资源,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就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字:信息技术 计算机与网络 教学过程
正文: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前,教育部已把信息技术课列入必修课范畴,在未来五至十年内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将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清醒的看到:不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电脑要从娃娃抓起,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己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之一。
信息技术属于新兴学科,加上各地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所以信息技术教学没有既定的教学教法,又没有教育管理部门指定的教学大纲,下面我简单的想把我这几年来的我的一些教学经验简要的分析一下这个学科的特点。
一、首先,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在理论上不只是简单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课这一单一性的其他学科的特点,关键是在实践当中不断上机练习,上机操作是实现中小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基本手段,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环节。上机时,学生可以综合应用自己所学到的各学科知识和方法指挥计算机工作,来实现自己的创意,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熟练掌握老师本节课所讲的知识内容只有练习的熟练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另外还要用所掌握的知识去敢于探索创新,因为信息技术本身就是在不断发展的,所以要教育好学生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
其次,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课程。
大家都知道信息技术学科的表现就是鼓励学生把在这一学科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嫁接”或“移植”到其他学科,以解决这些学科的实际问题。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这种“嫁接’和“移植”机会是很多的。比如,计算机程序设计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个极好手段。学生只需要学会教材上介绍的十几个语句,巧妙地加以组合就能编出多样的程序,用以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创造性。教师应多布臵一些具有跨学科联系性的程序设计任务,培养学生的创
性。
再次,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随时间变化,内容迅速更新的课程。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从它出现一只到现在都是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中摸索前进的,它随着时间的变化一直不断改变着它的结构和特点,一直随着人类的不断需求满足着人类的需要。它的内容包含的越来越丰富,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自从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各个不同的教学层次都在开展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为的就是使以后的社会主人都能够适应信息技术带来的社会变革,随着它的不断发展进步,它所包含的内容更加丰富,适应性更加广泛。所以这一课程以后肯定还会有更多、更广泛的发展。
二、时代要求我们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了以下的几种教学模式,并取得可观效果。
1、一方面实行边讲边练的教学策略
我认为,信息技术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重要的是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信息技术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的上机练习,那么,学习效率难以保证,很多中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自学能力较差,常常出现面对一无所知的新兴知识茫然无措,上过
一、两节这样满头雾水的课之后,就会失去对该课程的兴趣。所以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15-20分钟进行讲解、示范,按照需要,该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
个问题就让学生实践一下,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达到熟练掌握。
2、另一方面实行了精讲多练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讲课的内容作出适当的调整,我力求精讲、少讲,仅把同学们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把时间最大限度的放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的思考。
3、再者结合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过程显得形象、生动
现在不论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其他所有学科也是提倡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因为多媒体课件以其生动的图像、声音等效果已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欢迎。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讲的作用,在课堂上多是利用粉笔、黑板,教学过程显得非常单调;而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利用教师机演示教学过程
利用多媒体教学及电子教室的功能,把学生用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防止了学生乱动机器而导致的混乱状态,这样再将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认识、了解课本中的理论
知识是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事实证明,以这种方式进行知识的讲授,学生学习的效率非常高。
5、师生之间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之间也可相互探讨,相互切磋,大多数学生的思维还是比较活跃的,所以教师一定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每节课我都挑选几个出色的学生,和我一起进行进行教学过程,而且在相互讨论中,每个人还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教学效果还是显得不错的。
6、课后耐心辅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感
学生在上机过程中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有些深度,有的非常容易,中学生是个独特的群体,有着不同于成年人的心理,敏感而脆弱,很容易失去兴趣和信心,一般来说,对学习内容懂了,通了,有了学习成果,就有了自信心,兴趣也就随之萌发、高涨。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根据情况做出不同的解答、有些问题需要演示操作过程,有些问题需要简短的讨论,有些问题需要直接了当地回答,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整个辅导过程中,老师要站在与他们平等的角度,切忌对学生的问题有不耐烦的表现,也不要因为问题简单而嘲笑、训斥学生,不然会导致不可想象的问题。
三、教师要学会运用好的教学方法
教师运用好的教学方法是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经过多年的尝试,我觉得以下几种方法还是可行的。
1、适当运用比喻的方法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是个新的事物,目前,很多同学对它还感到陌生、不可想象,教师在讲课时适当的运用比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讲文件在磁盘中分门别类的存放,我们可以拿生活中如何利用书架分门别类放臵我们的书籍为喻,又如,在讲网络时,关于域名和IP地址,我是这样讲的: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我们可以使用身份证号来唯一的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的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的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
2、结合现实生活指导学生学习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中的很多构想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教师可以拿大家现实生活中熟悉事物的对照讲解,使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以便于学生理解。比如关于电子邮箱的用户名和密码,我是这样讲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在邮局申请一个邮箱以后,属于我们的信件、报纸等,邮局会每天派专人送到我们自己的邮箱中,每个邮箱都有它的号码和锁,要使用邮箱,我们必须记清自己的邮箱号,拿好对应的钥匙,这样,找对邮箱、打开信箱门上的锁就能拿到自己的信件。网络中,有很多计算机在网络上为我们传送电子信件,我们称之为电子邮局,我
们可以向电子邮局申请一个电子信箱,用于收发自己的电子信件。申请电子邮箱时要提供用户名和密码,有什么用呢?同生活中一样,每个电子邮局中有很多电子信箱,为了区别辨认,每个电子信箱也有一个邮箱号和一个密码锁,申请时提供的用户名就是我们为自己的电子邮箱所设的邮箱号,密码就是我们为密码锁设定的密码,那么,我们使用电子信箱时,只要提供正确的邮箱号和密码,就能开启信箱,从而收发电子信件。这样讲解,很多同学恍然大悟,原来,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如此一致!
3、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我经常精心设计一些作品,在一堂课的开始,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然后根据他们的练习结果,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比如,学习WORD中图文混排时,我先给他们展示了一幅图、文并茂,版式精美的文档,其中包括了图片的典型格式应用、图片作为背景及各种文字环绕格式。事实反应出,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对于我补充的内容,他们也掌握的既快又牢固。
4、通过表扬鼓励方法
有时候学生把自己的好的作品让我看时,我会利用多媒体教学网,展示给全班同学,同时提出表扬鼓励,这不仅会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也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认真做好教学设计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现实生活与工作中,重要的是对兴趣的培养,因为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这就是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一个过程。因为一个人只有在做事情时才会感到其乐无穷,精神才会高度集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与创造性这样才能有所发明有所收获,所以兴趣才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问题的引入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有了引人入胜的开题,才能有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担负着“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等重要责任。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诸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是所有从事此门课程的教师要努力研究的。
参考书目:施方良 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1999年8月第一版2001年3月第4次印
四川省泸定中学 郭健波;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之我见[N];中国电脑教育报;2010年
第四篇: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已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时代对信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计算机与 网络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网络电话、智能小区、网上银行逐一亮相,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地球的呼声逐日提高,加上各商家、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使人们清醒的看到:不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因此,信息技术教育也越来越重要,成为中学生的必修课。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在教学过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几年来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巧设“导语”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导语”的设计,使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乐于去学新的知识。
中学生的年龄、心理决定了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计算机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从而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
当然这儿所说的“导语”,不仅仅是指“语言”,还可以是“范例”。
让学生看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教师制作完的成品。比如:讲解WORD时,我就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出能够反应每节课知识点的范例,“春”、“海滨仲夏夜”、“高智商的青年如何拥有健康人格”、“父亲节贺卡”、以“环保”为主题的用Word设计的版报等。„„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之,上课伊始,巧设“导语”,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从而愿意学、喜欢听。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二.演示、实践
结合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传奇世纪”电子教室的“教师演示”功能,把学生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这样再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15-20分钟进行讲解、示范,并力求讲话幽默风趣,有感染力。当然按照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一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上机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尽量精讲、少讲,把时间最大限度的放给学生去上机实践。
因为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同时,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多巡视指导,做到所
学知识能够随学、随练、随巩固,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学生示范
教师的示范在计算机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而学生的操作示范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更有推动和促进作用。每当学生有好的作品完成,我都会借助“传奇世纪”电子教室的“学生示范”功能,展示给全班同学,同时提出表扬鼓励。这不仅会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分组学习
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之间也可相互探讨,相互切磋。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一定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每个班我都挑选几个出色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和我一起进行辅导。这样一方面小组长可以帮助还没学会的同学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在相互讨论中,每个人还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共同得到进步。当然遇到小组长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协助解决。每个学期末我都会评出助人标兵、优秀小组长、优秀合作小组等,使学生能够体验多层面的成功。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效果很好。
当然,上述几种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 促进的。新形势赋予我们新的任务,新任务又指引我们探索新的方法。“教无定法”在某种意义上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学方法必然具有多样性、灵活搭配性和创新性。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实践、创新,设计最好的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断体验成功。
2014年6月20日
第五篇:《生活中的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三年级的学生心里特点,学生第一次上信息技术课,兴奋是在所难免,教师应以身作则,从图示、动作的规范、学生的亲历活动等方面规范其行为,要关注细节,如你的座位号是几号等,这些都将对学生的以后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学生的行为习惯需要长期持之以恒地抓,不可“以小而不为之”。信息技术课90%以上的课时是在机房中进行学习的,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对号入座,爱护计算机设备,培养正确规范的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机房上课的管理一直是令计算机教师头疼的问题,而这正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都要明确的要求,如:下课后要督促学生做好整理工作,关好门窗、用电设备。
总之,无论如何,我们要在下节课的学生来时看到的是一个整洁的机 房,看到的是电脑完好,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当然,我们也应带领学生营造一个整洁的环境,应及时地把卫生问题(有的同学把垃圾塞到隐蔽处)、不按程序关机等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教育并引导他们自律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