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 1.7 近似数教学设计 (新版)沪科版

时间:2019-05-12 17:5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数学上册 1.7 近似数教学设计 (新版)沪科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数学上册 1.7 近似数教学设计 (新版)沪科版》。

第一篇:七年级数学上册 1.7 近似数教学设计 (新版)沪科版

近似数

教学背景

1、学生:初中七年级

2、学科:初中数学

3、内容:《近似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近似数的概念。能按要求取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近似数的学习,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近似数的学习,向学生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学情介绍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无法精确的数字或是没必要精确的数字,这时提出近似数学生很易接受。

内容分析 教材首先从实际情境出发,提供学生进行观察的材料,由于实际生活中有时要使结果准确是办不到的或没有必要的,所以近似数应运而生,同时也为后面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处理数据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近似数的精确度。

难点:正确把握一个近似数的精确度。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但有些较大的数,有时没有必要或者说无法说出它的准确数,比如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经费是200000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亿6千万元,这个1亿6千万也只是一个大概的数据结构又比如某县有人口总数近660000人,这里的660000人也只是一个大概数据。问题1 在实际生活中常碰到不可能取准确的数的时候,如1块月饼,平均地分给3个孩子,如何分?

问题2 在生活中,你常听到某人的身高为1.7115米吗?

问题3 在圆面积计算中,圆周率常用怎样的数来代替计算? 在生活中,有的数据无法取到精确数据或没有必要取到精确数据,因此取近似数.既然生活中用到这类数很多,那我们就应重视它的学习,本节课我们就要学习它的有关知识。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操作:(1).数一数今天班级上的同学数;

(2).查一查你的数学课本的页数;

(3).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度;

(4).称一称你书包的质量.

交流:在上面操作中取到的数据,那些是精确的?哪些是近似的?(1)、(2)中的数据是由计数得来的,是准确值;(3)、(4)中的数据是测量得来的,结果有差别,是近似的.

1.准确值和近似数 准确数:与实际情况完全吻合的数.近似数:与实际数值很接近的数.

2.误差: 探究解决操作(3),量一量课本的宽度,图(1)是用只有厘米的刻度的尺去测量,得到的宽度约18.7cm,图(2)是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去量,得到的宽度约18.73cm. 这里得到的18.7cm,18.73cm是课本宽度的近似值,近似值与它的准确值的差,叫误差. 误差=近似值-准确值.误差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误差的绝对值越小,近似程度越高,反之,越低.

3.近似数产生的原因 是不是只有测量才会得到近似数?其它什么情况下还可以得到近似数? 在计数、计算等许多条件下,有时很难取得准确数,有时因不必要使用准确数,于是就使用近似数.例如在涉及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时,常取≈3.14.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例1 下列实际问题中出现的数,哪些是准确值,哪些是近似数?

(1)某同学的身高1.58米;

(2)中国有31个省级行政单位;

(3)北京市大约有1300万人口;

(4)那座山高出海平面3875米.解:31是准确数,1.58,1300,3875是近似数 例2 求近似数

(1)2.953保留一位小数;

(2)2.953保留整数;

(3)0.003569精确到0.001.分析:按要求,找到应精确的那一位,再根据下一位的大小决定是舍是入.

解:(1)2.953≈3.0;(2)2.953≈3;

(3)0.003569≈0.0036.例3 按要求求近似数.

(1)364700(精确到万位);

(2)364700(精确到十万位).

分析:当数据较大时,先应科学计数法表示,再按要求四舍五入.

解:(1)364700≈3.6×10

5(或36万)(2)364700≈4×105(或40万)变式练习:课本第47页练习

1、练习2.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

在生活中,要分清所碰到的数是准确数还是近似数,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五.作业:

1,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中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0.34482(精确到百分位);1.5046(精确到0.01);0.0697(精确到千分位);30542(精确到百位);603400(精确到千位);0.6328(精确到0.001);7.9122(精确到个位);47155(精确到百位);130.06(精确到十分位);460215(精确到千位);2.746(精确的十分位);3.405×10

5(精确到万位).2,课本习题 第48页1、2、3、4。

第二篇:1.7近似数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近似数

第课时

设计人李静静审核人李中锋执教人教学预设时间43min

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前面学习了科学记数法,本节近似数,还有精确度的确定,按照要求写出一个数的精确度,对以后的学习大有帮助。

学情分析:与科学记数法联系,会求一个用科学记数法的数的精确度。

二、学习目标:

1.了解近似数的概念。

2.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近似数。3.会确定一个数的精确度。

三、学习“三点”:

教学重点:掌握近似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近似数。易错点:精确度的确定。

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导新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6400000(2)-260000(3)-20370000 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把原数写出来。(1)-3.06107(2)-3.002106 生:写在草稿本上 师:巡视指导

(二)指导自学

指导自学一:

生:预习教材P45-46至第四段,并将P45操作的问题写在草稿本上。师:巡视指导 指导自学二:

生:预习教材P46第五段至P47练习题的上面 师:巡视指导

(三)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一、师:举出是精确值与近似值的例子 生:小组讨论,举手回答

师:什么是准确数?什么是近似数?

生:举手回答

师:准确值是与实际情况完全吻合的数,近似值是与实际数值很接近的数. 师:什么是误差?怎么表示?误差的大小和正负? 生:点名回答

师:误差=近似值-准确值,误差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误差的绝对值越小,近似值就越接近准确值,也就是准确程度越高。

(四)点拨拓展

二、师:把你觉得最重要的一句话画出来 生:画出

师:什么是精确度?一般如何表示? 生:小组内交流,报告回答

师: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按四舍五入保留小数)师:点拨例3(3)2.40万=24000,2.40万的末位上的数字0位于百位,即精确到百位。

(五)强化训练(作业)

1.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1)54.8;(2)0.00204;(3)3.6万.

解:(1)54.8,精确到十分位;(2)0.00204,精确到十万分位;(3)3.6万,精确到千位.

生:每组三名同学写到各自的黑板上,其他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师:巡视指导

2.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里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

(1)0.65148(精确到千分位);(2)1.5673(精确到0.01);(3)0.03097(精确到0.0001);(4)75460(精确到万位);(5)90990(精确到千位).

解:(1)0.65148≈0.651;(2)1.5673≈1.57;(3)0.03097≈0.0310;(4)75460≈8×104;(5)90990≈9.1×104.生:每组五名同学写到各自的黑板上,其他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师:巡视指导

(六)归纳总结:

生:小组讨论,各组长发言总结 师:补充总结

1.准确值是与实际情况完全吻合的数,近似值是与实际数值很接近的数。一般测量得到的数都是近似数.

2.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只需看这个数的最末一位在原数的哪一位。

五、教后反思:

第三篇: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正数和负数(2)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2.会根据要求把给出的有理数分类.3.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作用.4.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及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有理数包括哪些数.难点:要明确有理数分类的标准,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分类结果应是不重不漏,即每一个数必须属于某一类,又不能同时属于不同的两类.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空:

①正常水位为0m,水位高于正常水位0.2m 记作

,低于正常水位0.3m记作。

②乒乓球比标准重量重0.039g记作,比标准重量轻0.019g记作,标准重量记作。

2.一个物体沿东西两个相反的方向运动时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它们的运动,如果向东运动4m记作4m,向西运动8m记作 ;如果―7m表示物体向西运动7m,那么6m表明物体怎样运动?

二、讲授新课

1.数的扩充:

数1,2,3,4,„叫做正整数;―1,―2,―3,―4,„叫做负整数;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数,8,+5.6,„叫做正分数;―,―,―3.5,„叫做负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2.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0”是整数吗?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 ②“―2”是整数吗?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 ③自然数就是整数吗?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 要求学生区分“正”与“整”;小数可化为分数.3.有理数的分类

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有理数进行不同的分类:

① 先将有理数按“整”和“分”的属性分,再按每类数的“正”、“负”分,即得如下分类表:

正整数整数0负整数有理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2314457967②先将有理数按“正”和“负”的属性分,再按每类数的“整”、“分”分,即得如下分类表: 有理数 正有理数正整数正分数0负有理数负整数负分数

注:①“0”也是自然数。②“0”的特殊性.③非负数:0或正数;非负整数:0或正整数;非正数:0或负数;非正整数:0或负整数;非负有理数:0或正有理数;非正有理数:0或负有理数.4.数集:把一些数放在一起所形成的集合,叫做数的集合,简称数集。它的符号标志为{ „}.所有正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数集合;所有负数组成的集合叫做负数集合;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叫整数集合;所有分数组成的集合叫分数集合;所有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有理数集合;所有正整数和零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数集.三、例题讲解

课本P6页

评析:掌握正负数的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四、巩固练习

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集合的括号内:

29,―5.5,2002,―1,90%,3.14,0,―2,―0.01,―2,1(1)整数集合:{29,2002,―1,0,―2,1 „}(2)分数集合:{ ―5.5,90%,3.14,―2,―0.01,„}(3)正数集合:{29,2002,90%,3.14,1,„}(4)负数集合:{―5.5,―1,―2,―0.01,―2,„}(5)正整数集合:{29,2002,1,„}(6)负整数集合:{―1,―2,„}(7)正分数集合:{,90%,3.14,„}(8)负分数集合:{―5.5,―2,―0.01,„}(9)正有理数集合:{29,2002,90%,3.14,1,„}(10)负有理数集合:{―5.5,―1,―2,―0.01,―2,„} 注:要正确判断一个数属于哪一类,首先要弄清分类的标准。要特别注意“0”不是正数,但是整数。在数学里,“正”和“整”不能通用,是有区别的,“正”是相对于“负”来说的,“整”是相对于分数而言的.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基本内容?学习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让学生小结有理数的定义和两种分类方法.***36713671

3六、布置作业

P7页第7题

第四篇: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近似数》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近似数 教学目标:

1.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2.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3.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交流收集的数据。

1.交流收集的数据,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的特点。

2.出示“填一填,说一说。”中的一组数据,重点讨论取不同的精确值后数据的变化情况,从中让学生发现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如果学生发现有困难,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其他的数据,让学生再一次进行观察,直至他们发现“四舍五入”的方法为止。然后,引出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的概念。

二、巩固与应用

做试一试第1题: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

试一试第2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在本题中,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讨论。在讨论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

三、作业 练一练1、2、4 板书设计: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2001年我国造林面积统计是224318570公顷。精确到千公顷 万公顷 亿公顷:约2亿公顷。

第五篇:近似数教学设计

《近似数》教学反思

去年教学《近似数》,批阅作业时那个头痛至今都忘不了。一是当时对这节内容没有教学过,心中总是没有一定的“自信”;二是又感觉不会很难,不就是用个“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么?导致自己的备课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些脱离,所以交上来的作业,可想而知,学生出现的错误直接告诉自己没有上好这一节内容。自我认为很是简单,教材也是安排一个课时结束新知,可实际不然。所以今天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把事速度放慢了许多,也打算用2个课时来完成。与其快速没有效果的完成,还不如让学生掌握牢固多用一个课时来消化。

今年放慢了速度,所以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正是让我明白学生对于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真实情况,以免后面会忘记,所以特记下来,以备下次之需,同时也改进自己的教学。

问题一:学生明白“四舍五入法”,不明白的是怎么用这个方法。

在讲解完“四舍五入法”时,学生通过其他人的理解和老师的引导,能够接受‘满五要也向前一位进一,不满五就要舍’的道理。但是真正用的时候,他们还是不理解。例如教材中安排了“233184人约等于20万人,说说你是怎么得到的?”有些孩子一下子就明白了,“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就看万位是不是比5大?”;可在今天的课堂中仍然有一些孩子提出自己的“质疑”:那8不是比5大吗?为什么不是“进一”,而是“舍掉”。从这些孩子的理解上出了问题。课堂上没有直接消除他们的疑问,而是由两个孩子说了自己的看法。A说,8在十位上,表示八十,对20万是根本不受影响的。B说,就算是五入,8向前进一位,那也只能说百位上变成,然后不能再继续向前进一位了。C说“233184”在数线上离20万更近,所以约等于20万;其实三个孩子的说法都有一定的理由,同时孩子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解述自己的看法,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于是在孩子们的想法上,我把“四舍五入”的方法进行了讲解,可还是有一部分人不明白什么“四舍五入到十万”。所以要让学生掌握到关键: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再看这一位的下一位„„。

问题二:15000约等于多少?

教材为了让学生理解近似数更接近于哪一个精确的数,安排了一个直观的“数线找位置”的方法,再观察与哪个更接近,再约等于哪个数。这个方法很好,非常直观。课堂当中有一位男生对18000接近于20000,理解就非常好。这个孩子告诉大家,在数线上,先找到15000,如果比15000大一些就近2万,如果比15000小一些就近约等于1万。其实就可以说是直观的“四舍五入法”了。但是有人就提出疑问,那如果正好在中间,15000又是近似哪一个数。

今天这节课虽然没有按照教材的安排一个课时完成,但课堂中学生提出的疑惑让人很是开心。这些暴露在学生中的问题,既是今后在备课教学所需要注意的,也是能看出学生在课堂中有善于思考,学会提出问题。这应该也是课堂中的一个较大的收获。

下载七年级数学上册 1.7 近似数教学设计 (新版)沪科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数学上册 1.7 近似数教学设计 (新版)沪科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近似数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注意过没有,我们在听新闻、看电视时,会听到或看到很多数据,这些数据有些是精确数,有些是近似数。我记录了这样一条信息,请你们帮助我看看,哪些是精确数,哪......

    《近似数》教学设计

    《近似数》教学设计 虎石台镇第二小学 郎艳君 【教材简析】 教材分三步安排: 第一步是在比较中体会近似数,通过对我国公共图书馆2709个和图书馆藏书约43776万册这两个数的体......

    近似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结合生活实际判断哪些数是精确数;哪些数是近似数。 2、能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得到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 理解“四舍五入......

    近似数教学设计

    《近似数》教学设计 篇二:近似数教案 1.5.3近似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并按要求取近似数。过程与方法:经历对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体会用近似数字刻画现实问......

    《近似数》教学设计

    《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 2. 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3. 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

    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P10 例6,P13 练习二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了解求计算结果......

    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晴儿 五年級數學上冊《積の近似數》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新課標人教版五年級上冊P10 例6,P13 練習二の第1—3題 教學目標: 1、創設學生感興趣の情境,使學生在自主探索中了解求計......

    2015秋七年级数学上册 4.4 角教学设计 (新版)沪科版

    4.4 角 第1课时 角的表示和度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角的有关概念,认识角的表示,会读、写角、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过程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