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时间:2019-05-12 17:11: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设计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设计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第一篇:教学设计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牟平一中

郝义政

【设计思想】

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本节课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选用联系学生实际的素材来实现教学目的,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学生能够“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展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以某区域为例”,要引导学生通过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的分析,学会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和思路。【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及地貌特点。

2.、理解并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形成原因。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案例的探究,学会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危害和原因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危害的学习,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重点、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新课导入】:通过播放黄土高原视频,导入课题,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探究一:黄土高原水土了流失的地理背景:

通过预习,学生完成导学案当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理背景”的相关内容,然后交流黄土高原位置、范围、地表特征及成因等相关内容。

(在分析地表特征的时候,要区分黄土高原的形成与千沟万壑形成的外力作用的差别)【承接】:严重的水土流失,给黄土高原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大屏幕出示材料)【探究二】:水土流失的危害(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据水土保持部门观测,在黄土高原常年平均流失的16亿t泥沙中,含有氮、磷、钾总量约4000万t,这就使黄土地生产能力大大降低,甚至失去生产能力,从而导致和加剧贫困;水土流失使坡耕地成为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致使土地日益变薄,而且使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土地的透水性、持水力都下降,加剧了干旱的发展。

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植被,恶化了生态环境,加剧了土地和小气候的干旱程度以及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据甘树生省18个县连续44年的资料,旱年或大旱年17年,占38.6%;其他灾害年份19年,占43.2%

黄土高原大量的水土流失,每年有4亿吨的泥沙被冲刷淤积在河道上,致使河道以很高的速度淤高,从而造成下游河床高出河岸地面,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提示:同学们从水土流失对耕地、生态、河流三个方面的危害进行分析 【活动说明】:本活动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分析,归纳出水土流失的危害,旨在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通过材料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通过材料的分析与交流,归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承接】:水土流失不仅给当地,也给下游地区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那么如此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如何产生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水土流失的危害。首先我们通过一个实验视频,来了解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要素有哪些? 【探究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播放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实验视频,【活动说明】:观看事先录制的实验视频,然后根据实验结果,归纳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分组讨论,完成导学案的表格,归纳得出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要素。【成果展示】:四个小组完成表格后,交流,然后总结出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要素:(植被覆盖率、地形坡度、土壤质地、降水强度。)

【合作探究】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根据给出的相关资料,结合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

1、植被状况:通过出示黄土高原自秦朝至今植被覆盖率的变化,结合图片,分析该地水土流失的原因。

2、土质:

出示图片资料:钙质胶结的粉砂质土状沉积物,干燥时坚实,直立性好,遇水容易分散,极易受流水侵蚀。3:地形坡度: 出示黄土高原的地形图片,感知黄土高原许多地区坡度陡,水土易流失

4、气候—降水特点:读延安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图,分析降水特点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根据延安的降水分布分析)【承转】同学们刚才通过实验结论,分析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上述四个因素是分析水土流失的共性因素,除了以上四个原因外,还有什么原因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呢? 5:读中国地震、火山、泥石流分布图(根据地质灾害的分布,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6:读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图,通过读图分析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过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学生可以从地形、干湿区、植被、农业生产方式的过渡性来分析)

【承转】:地理位置的过渡性,使黄土高原多种地理要素交错,生态环境脆弱,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归纳总结】:学生根据刚才的学习,归纳总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承转】: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除了自然原因,更主要还有人为原因,我们接下来来一起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播放视频: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 【同学交流】:观看视频后,同学们交流从视频中获取的信息,然后教师在同学们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点拨。最后归纳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有哪些方面。【预案】:学生有可能不能完整的回答出所有的原因,需要老师引导。(烧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秦朝最宏伟的宫殿

阿房宫

历史上,接连不断的战争,秦汉以来黄土高原经历了三次滥伐滥垦高潮,“屯垦”(边防军有组织大垦荒)和“移民实边”开垦)通过这些事例,帮助学生来完成人为原因的分析 【归纳总结】:根据刚才的分析探究,同学们归纳总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然后交流。【学以致用】:结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结合材料,试分析东南丘陵水土流失的成因。“ 东南丘陵是我国分布最广最密集、土地面积最大的丘陵。海拔高度多在200米至500米之间。东南丘陵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量的40%以上集中在夏季,还多以暴雨形式出现。

东南丘陵地区人口多,粮食、民用燃料等需求压力大。在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发展种植业,强调粮食生产,把只适合林业、牧业利用的土地也辟为农田,大量开垦陡坡;为缓解燃料不足,人们滥砍滥伐森林,树木锐减,使地表裸露,红壤流失。另外,不合理修筑公路、建厂、挖煤、采石等,破坏了植被,使坡面稳定性降低。【归纳总结】:分析总结东南丘陵水土流失的原因。【课堂小结】:给同学们一点时间,回顾一下本节的内容,然后归纳交流。【结束语】: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经过多年的努力,治理效果显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好了,经济也发展起来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就多次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相信,未来的黄土高原会出现更多的绿水青山,会出现更多的金山银山。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牟平一中郝义政

第二篇:水土流失的治理

水土流失的治理

——以我国黄土高原为例(第1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识记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2.通过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及气候等,引导学生课后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3.理解并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重点、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讨论探究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名著《平凡的世界》发生的背景——黄土高原,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然后导出问题:什么是水土流失呢?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哪些?造成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又是什么?今天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节课的第一课时,去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具体情况。[讲授新课]水土流失的治理(第1课时)

一、水土流失的概述

教师给出水土流失的概念,并引导学生理解水土流失的概念。教师和学生探讨得出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自然条件——“地”“气”“水”“生”“土”;

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表植被状况和地貌形态来起作用。

二、黄土高原的概况

通过观看地图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概况――位置、地形特征、范围和气候特征。

1、位置:

(1).经纬度位置:34°N~40°N,103°E~114°E之间。

(2).相对位置:大约位于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古长城、乌鞘岭以南。

(3).海陆位置:我国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地带。

2、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

地形区——黄土高原、汾河谷地、渭河平原(2).地势:地势较高,由西北向东南倾斜。(3).地表形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3、范围:

东西1000余千米,南北700千米。跨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及河南等省区。

4、气候特征:

(1).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2).气温特点: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3).降水特点:

年降水量较少,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夏季多暴雨)。

通过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及气候等,引导学生课后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通过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1).地形:地面破碎,沟谷纵横,地形坡度大,地质灾害频繁,地貌形态不稳定。(2).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明显。(3).水文:夏季汛期时,河流冲沟现象明显。

(4).生态环境脆弱:植被覆盖率低,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降低。

(5).土壤:黄土以粉砂颗粒为主,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多,极易受到流水侵蚀。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1).人口迅速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2).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②不合理的耕作方式:轮荒耕作制度。③露天开矿,不合理的工程建设(修路)等。(3).植被破坏:

农业垦荒、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和战争。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水土流失的治理第1课时,首先,我们对水土流失的概念和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有了一个大体了解;其次,关于黄土高原的概况:比如它的位置、地形特征、范围、气候特征有了新的认识;最后,要重点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并且在这两大因素中,人为原因是起主导作用的。课堂练习:(略)

第三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教学设计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

张道英

一、教材分析

《中国黄土高原》是中图版必修3教材第二章第一节课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可持续发展有关内容,这为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是以案例形式深入研究生态环境的方面相关内容、是可持续发展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

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 措施。三、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治理对策;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掌握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湿地开发)及主要对策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前面学习掌握的知识,通过自主分析、探究,得出结论。

3.情感与价值观:学生形成保护环境,因地制宜的观念、树立可持

续发展的思想。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分析当地问题。

四、教学的重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和治理

五、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2~3分钟)

展示水土流失的图片及我国和贵州水土流失的数据,通过数据和图片,营造水土流失的情景,引起学生对水土流失的关注。2.讲授新课:(40分钟)(1)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

首先让学生思考回答,通过追问补充完善,通过练习巩固。(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A、黄土高原的基本概况

B、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C、播放视频,完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回答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A、播放当地人关于水土流失的评价视频 B、让学生感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C、共同分析水土流失黄土高原的危害(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A、小组讨论并以大组为单位展示成果,提倡学生打开思维发现新的办法。B、分析学生展示的成果、总结。3.课堂小结:(1分钟)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相关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布置作业。(结合当地实际、学以致用)

收集资料,分析贵州省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第四篇: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教学设计

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

严重的水土流失教学设计

曹经湘(邯郸23中)

教学设计总体思路:以小见大,以点带面

人口、环境、资源,是影响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问题,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只是个案例。我主要是想通过本节课让学生由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后果能想到整个中国乃至全球的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从而产生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能成为今日和未来世界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地球公民。(这也是我一贯坚持的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后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明确目标

导入新课:(课前欣赏:歌曲《信天游》)一曲粗犷苍凉的“信天游”把我们带进了贫瘠、荒芜的黄土高原。也许有同学要问:黄土高原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吗?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从这段视频中我们了解到原来黄土高原并非自古就是这样贫瘠荒芜,只是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才导致它今非昔比。现在,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并结合刚才的视频,找出水土流失的原因及产生的后果。

二、创设情境 自主学习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教材P68,完成以下问题。

1、找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后果。(独立完成)

2、学以致用:完成P69活动题3。(小组合作)

三、总结达标 主题升华

结束语:同学们,短短的二十分钟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我相信这节课带给我们的反思却很多。此时此刻,老师也有很多话想对你们说,就用一首歌代表我的心声吧!同时,在歌声当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这节课。

备注一:在讲水土流失的后果时可补充一些黄河灾害知识:由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平均年输出沙量达16亿多吨,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黄河常被人们称为中国的母亲河,同时,黄河还被称为“中国的悲伤”。黄河由于泥沙淤积,防洪困难,水灾频繁,1887年中国黄河大水灾,死亡数百万人,最保守的估计为150万人,也有学者测算为700万人,成为有史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洪灾。

备注二:视频文件包含特效字幕,需要特殊的视频播放器播放,如Potplayer(最佳)或mplayer。

严重的水土流失教学反思

严重的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一节中的重点和难点,其中核心知识是严重的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后果。教学中,针对初中教育特点,我先通过听视频和看图片设置问题:找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后果(独立完成)。由于书中对其讲解和说明已非常具体,学生都能通过阅读教材就能找到答案,但是地理学必须教会学生地理思想和地理规律性的东西,否则换一个区域,学生还是不会解决问题。所以我提示学生从地形、植被、气候、土壤、人类活动去解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在我的提示下,学生能很好的从五个方面找到答案。

在探究活动设置上,我致力于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学会通过所学去解决同样的问题。我设置的问题是:除了黄土高原找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并根据图上信息,分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这是教材P68页活动题3。对照图学生可看出分布特点: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通过探究学生也知道从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解释,但是不知地形如何解释,因为学生不知 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地形特点,所以在这儿学生的活动显得不太充分,但我认为学生掌握地理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这一节课我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即不仅黄土高原,即使中国任何水土流失的地方,同样,世界任何水土流失的地方,都可用今天所学去分析。

疑惑:地理教学本身要求要有深度和广度,但是初中地理教学面临困境:不是中考科目,所以大的社会环境并不允许你去实行。虽然很多人说地理教学要有内涵,但现实中,初中地理教育一般是流发展、关注地球发展的人值得深究的课题。于形式而缺乏内涵,所以学生升入高中后基本上所有的地理基础知识都得重学。这一点假如去问问高中地理教师就会明白了。在生本教育的今天,如何有效推行初中地理教育是每一个真正关心地理学

第五篇:福建省水土流失治理情况与建议

福建省水土流失治理情况与建议

福建省山地丘陵面积所占比例达80%以上,由于山高坡陡、土层薄、土壤抗蚀能力差,自然生态环境具有先天脆弱性,再加上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极易造成水土流失现象。经过多年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逐年下降,但仍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本文就近年来全省特别是对22个水土流失重点县治理实施情况及成效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全省水土流失现状

(一)水土流失区域分布较广。福建省水土流失的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各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流失现象。较为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山区22个县(市),是省政府确定的水土流失重点县。截至2012年底,22个市县的水土流失面积达5691.77平方公里,流失率达12.58%,是福建省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和难点。

(二)流失面积较大,但强度和极强度流失所占比重较小。根据2013年11月底发布的福建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资料,2011年底全省水土流失总面积为1.2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95%。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中,轻度流失的占54.64%,中度流失的占26.39%,强度流失的占13.26%,极强度流失的占3.51%,剧烈流失的占2.20%。

二、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和治理方法

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把水土保持工作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特别是2012年超额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务,全省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25万亩,是下达任务200万亩的112.5%。其中22个重点县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50.53万亩,是下达任务142.96万亩的105.5%;综合治理崩岗500个,完成坡耕地综合整治6.6万亩,整治生态清洁型小流域100条,治理“青山挂白”3.95平方公里,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初见成效。具体做法是:

(一)积极筹措专项治理资金,提供财力保障。2011―2012年,福建省总共争取中央水土流失专项治理资金3.835亿元。长汀等16个原苏区县列入国家规划,中央补助资金达4.5亿,省级水土流失专项治理资金追加3亿,专项用于22个重点县水土流失治理。同时,各市县有关部门也出台相应配套政策,积极筹措配套资金,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坚持“封禁”与疏导相结合。部分市县改变简单封山保护政策,实行“封禁”与疏导相结合,积极探索封禁治理配套措施,尽力从根本上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柴草问题。龙岩市采取多项疏导措施,出台以电代燃料补贴政策,建立群众燃料补助制度,市、县两级筹集3400万元,对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实施电价补贴,群众用电由市、县每度各补助0.1元。宁化县对重点流失区按照每个常住人口补助30―50元生活燃料补贴,现已补助1.5万户。永定、上杭县对水土流失区域的果园采取免费提供种苗、配套完善路网和水网,长汀县帮助封禁区农户转移劳动力5万余人,发展针织、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三)创新工作机制。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各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地区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市、县、乡三级领导、相关部门与省重点治理县(市)、市重点治理乡(镇)的挂钩联系制度,指导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二是建立目标考核机制,任务分解到位。如泉州市将水土保持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三是建立督促检查服务指导制度。如三明市市委、市政府把水土保持工作作为各县(市、区)新农村建设考评的重要指标,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水利部门把水土保持工作列为重点监督检查内容。四是探索特色治理新路子。如三明市的“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公司运作、大户承包,土地流转、农户入股,单位承包、社会参与,全面封禁、分类治理,长效管护、惠及民生”。

(四)注重统筹开发治理。各地因地施策,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在水土流失治理中实现 “三个结合”。一是与治穷相结合。如龙岩市结合水土流失治理实际情况,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建立了万亩杨梅、官溪蜜柚、茶叶、竹业基地和千亩板栗、银杏、油茶基地,既治理了水土流失,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与发展绿色农业相结合。如安溪县官桥仙都、龙门洋坑崩岗区通过采取强度削坡等办法,把整片崩岗群整理成水平梯田,种植茶、果等经济作物,2012年新增农业用地680多亩。三是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结合,如龙岩市按照“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山林权流转制度,实行谁种谁有、谁治理谁受益的政策,推行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治理开发模式,山林经营权30年不变。

(五)强化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全面执行水土保持设施开发建设项目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最大限度减少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同时,实行水利(水土)分别与国土、林业、农业、交通、环保等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组织开展开发建设项目、山地农业开发、土地及矿产资源开采和交通设施建设等各类水土保持专项执法检查活动。

(六)坚持依靠科技治理。一是创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治理技术要与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与新农村配套措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与防灾减灾、发挥社会效益相结合。如宁化县推行“鱼鳞坑+山边沟”、“竹节沟+水保林”、“筑谷坊+穴播(种)草”、“坡改梯+草覆盖”、“全封禁+强管护” 五种技术模式。二是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协作。如长汀县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合作建立长汀县水土保持院士专家工作站;邀请台湾水土保持专家交流考察,成立福建农林大学专家技术服务团共同开展水土流失治理研究,应用于具体实践。三是建立水土保持科普示范园。在紫色土严重侵蚀区,建立集水土保持科研、科技教育培训、实用技术应用推广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水土保持科普示范园。

三、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的困难及成因

(一)治理任务繁重,治理难度较大。尽管近年来全省水土流失治理初见成效,但部分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地形复杂,且多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偏远地区,治理任务繁重,治理难度较大。一方面,从目前情况来看,全省共有22个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其中Ⅰ类县的水土流失情况较为严重。如2012年安溪县水土流失面积668.64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的23.08%;崩岗12000多处,约占全省的一半。

另一方面,受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影响,部分水土流失区域水土治理难度较大。以全省乃至全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龙岩为例,2011年10月遥感卫星调查结果,全市仍有211.2万亩未治理,强烈度以上流失面积大于100亩的有170个,特别是长汀、连城、永定、上杭等4个重点县仍存在大面积水土流失和崩岗,且多在自然条件恶劣、沟壑纵横、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治理难度大;已治理地区生态功能比较脆弱,存在反弹的可能。

(二)水土保持投入不足,队伍建设仍需加强。一是治理资金紧缺。据反映,2013年,各地按照3月份省政府的工作量要求,部署了全年水保工作,但由于省级水土治理计划调整,致使部分市县专项资金大幅度减少,加上市、县、乡各级配套资金紧缺,已招标签订合同的项目资金到位严重不足,实施受阻。二是工作机构与人员配备不适应。目前大部分市县水保办为水利部门的二级机构,人员不足,熟悉水保工作的业务骨干比较缺乏,难以满足当前水土保持工作要求。

(三)对水土治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监督执法力度不足。部分市县水土流失治理目标责任意识较为薄弱,重申报、轻落实,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急功近利,部分单位为抢抓进度,没能很好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存在边开发、边治理、边破坏现象。以龙岩市为例,截至2012年底,全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率达80%以上,而验收率仅20%左右。

(四)部分水土保持建设项目“重建设轻维护”。由于水土保持建设项目本身的特殊性和地质结构的复杂性,许多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后期维护资金投入和持之以恒的管护措施。在实际情况中,部分地区的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存在“重建设轻维护”的现象,对建设项目的后期维护投入不够,使得治理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如诏安县秀篆镇焕塘村梅堂自然村旁的一座崩岗治理群,2012年作为漳州市水土治理十大竞赛项目之一,总投资40多万元。竣工后因多次暴雨冲刷,使崩岗大沟小沟侵蚀、水沟受损、所种的梧桐树移位冲离和生虫、次生崩岗的现象较为明显,维护十分困难。此外,一些地方林地治理工程还存在操作不当等问题。如漳州部分造林项目种植完成后,没有实行三年的管护期就直接移交,一亩地一年仅有10元的管护费,而一般情况下一亩林地的管护费用要在300元左右,管护资金缺口大,严重制约后续维护管理工作。

四、建议

(一)继续加大对水土流失治理投入,加强水土保持队伍建设。一方面,全省水土保持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大水土保持建设工程的投资力度,实行“有差别,分阶段”的灵活财政支持手段,特别是要加大革命老区、贫困县、水土流失重点县的资金投入。在积极争取中央专项治理资金的同时,确保省级专项治理资金及时到位并保持适度增长,各有关市县要积极筹集配套资金,确保水土流失治理项目不因资金投入不足或资金到位不及时而影响建设项目进行。

另一方面,针对目前各市县水土保持办公室级别偏低,人员配置不足的现状,建议各地适当提高水土保持办的行政级别,适当增加人员编制,成立专门的水土保持执法队伍,在有条件的重点治理乡镇设水保专职人员。在选拔人员的时候,多吸收相关专业的年轻人进入队伍。定期举办各类业务培训,提高专业人员业务水平,努力提升水土保持队伍建设水平。

(二)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基金制度。福建省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市县大多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力十分有限。为此,建议完善我省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基金制度,由省财政和受益的沿海发达地区和主要江河下游地区共同筹资作为生态补偿基金,用于水土生态保护地区农村居民燃料补助、植树种草补助和水土保持生态保护建设,以保障生态保护区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提高当地人民群众参与水土保持的积极性。

(三)要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机制。水土流失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部门多、科技含量高,特别是贫困地区,需要持续不断的人、财、物投入,因此必须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同时要进一步引导当地农民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增加农民收入,以调动、保护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

(四)加大水土保持监督和执法力度。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全面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一是加强监督,要提高工作责任意识,将水土保持方案作为环评审批、用地审批、规划许可、项目可行性研究审批或核准的前置条件。水利、国土、建设、环保、公安等水土保持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立足部门,各尽其责,共同做好水土流失预防治理的宣传教育、资金保障、监督管理等工作,形成水土保持工作合力。二是要继续加大水土保持执法力度,对辖区内矿山开发、重点交通建设项目不定期巡查,维护生态环境。

此外,应强化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后期维护工作,建立水土流失治理建设项目成效的长期检验等制度,巩固既有的水土流失治理成果,确保治理成效。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 福建省顺昌县仁寿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洪峰

下载教学设计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设计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工作经验材料

    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工作经验材料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县地处**岭南端西麓,地势丘陵起伏......

    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经济成效

    水土治理绿了山包 鼓了腰包 清流县运用治理与保持同步、治理与经济发展同步、治理与新农村建设同步的“三同步”机制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取得良好成效。去年,该县完成水土流失治......

    高二《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写教学......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小编整理)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学设计【标】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教学设计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部分,该内容围绕着“黄土高原的范围----黄土的形成——水土流失——脆弱......

    边坡水土流失的治理方法

    边坡水土流失的治理方法 (深圳市盐田区农林水务局防洪排涝设施管理所 李映波) 摘 要:本文结合我区边坡水土流失治理情况,介绍了几种边坡治理的方法,如三维植被网、喷混植生、格......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范文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编号:06 [参考答案] [典例导入1](1)陕 甘 川 俞(各0.5分共2分) (2)降水少,干旱 (2分) (3)黄土结构疏松,有多暴雨;地表植被破坏严重。(2分) [典例导入2](1)黄河......

    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第49讲 水土流失的治理、荒漠化的防治 和河流的综合治理 [考纲要求] 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综合治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