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1 文言文两则》练习题

时间:2019-05-12 17:01: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下《1 文言文两则》练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下《1 文言文两则》练习题》。

第一篇:六年级下《1 文言文两则》练习题

《1 文言文两则》练习题

《学弈》 字词荟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诲()二人奕 鸿()鹄()将至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1)使弈(yì

.yí)秋诲(huì

huǐ)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wéi wèi)听。..(2)为.(wéi wèi)是其智弗.(fó

fú)若与.(yú yǔ)?(3)弗若之矣.(yǐ

yì)。

(4)鸿鹄.(hú háo)

(5)思援弓缴.(zhuó

jiǎo)而射之

(6)曰.(rì

yuē):非/然也。

3.形近字组词。

弈()诲()俱()奕()悔()惧()4.选字填空。

诲 悔

(1)我会牢记老师的教()的。(2)对以前的事,他感到很后()。

至 致

(3)他离开后()今还没有来信。

(4)由于他粗心大意,()使公司损失一百万。

5.写出意思与“专心致志”相近的四字词语:

()

()

(6.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通国()之善()弈者也(5)思援((2)使弈秋诲()二人弈()(6)虽与之俱((3)惟()弈秋之为听(7)为是其智((4)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8)非然(7.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6BLX01-1

援(缓())弓缴()学)弗若()也)()而射之)与?)))

句段集锦

8.用“/”划分朗读节奏。

(1)使弈秋诲二人弈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9.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10.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惟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链接

11.仔细阅读课文后填空。

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文中哪句话说明了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而效果不同?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效果却不同?

不是他们的智力有很大的差别,而在于是否专心致志。

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

两个人同时在最好的老师指导下学棋,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3)通过学习,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读了《学弈》你有什么想法? 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

6BLX01-2

《两小儿辩日》 字词荟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辩斗()

盘盂()

沧()沧凉凉

探汤()....孰()为汝()多知()乎? ...2.用“/”画出朗读停顿。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仿照“沧沧凉凉”写叠词:

()

()

()4.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词。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3)及()日中则如盘盂

(4)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5)孔子不能决()也。

(6)孰()为汝()多知()乎?

5.一词多义:

(1)为: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为:__________

②孰为汝多知乎

为:__________ ③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为:__________

(2)其 ①问其故

其:__________

②及其日中如探汤

其:__________ ③未有其比

其:__________

6.古今异义:

(1)日中如探汤

汤:古义:

今义: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古义:

今义:

.7.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并写出本义。

通假字___,本义______ 8.找出课文中的3对反义词,写下来。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9.成语加法。

(1)()丝不苟+()霄云外=()万火急(2)()全其美+()神无主=()面威风(3)()思而行+()海为家=()零八落

(4)()长()短+()上()下=()全()美(5)朝()暮()+()丝()毫=()分()裂

6BLX01-3

句段集锦

10.翻译句子。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4)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1.选出正确的翻译

(1)孔子不能决也。()

A、孔子不能决定谁对谁错B、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2)孰为汝多知乎?()

A、谁认为你见多识广呢?

B、谁说你多知识呢? 12.抄写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写出这个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句子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13.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1)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课文链接(课内同步阅读)

14.仔细阅读课文后填空。

(1)本文主要通过___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2)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并写出层意。

第一层(____段~____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段~____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段~____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孔子不能决也(4)结合文章内容,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分别说明两个小孩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的依据和结论。

一个小孩说:“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个小孩说:“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

6BLX01-4

以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________角度出发,一个从________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理,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

15.语言表达训练

(1)两小儿能对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

(2)“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3)孔子为什么不能回答两个孩子的问题?

(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答:

(5)学习了《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你喜欢文中的哪一个人物?为什么?

(6)两小儿辩日对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孔子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从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8)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请写出你所得到的一种启示。

16.有关《两小儿辨日》中的科学知识。

6BLX01-5

我知道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___________,早晨的太阳之所以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这是视觉的___________。造成的中午的气温比早晨高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___________射大地,中午太阳___________射大地。

文学常识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这部书记录了____的思想和言行,他是我国古代的____家、____家。

2.《两小儿辩日》选自《

》,据说是____时期____所作。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____家、____家、____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写两句孔子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里填上序号。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人有耕田者。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二)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同“否”)?”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dài,哄骗)云“不见”。嘿(同“默”)然大喜,赍(jī,携带)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1.下列加点字注音及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C

A、螳螂执叶伺蝉(sì,等待)

遂于树下仰取叶(zhú,就)..B、扫取数斗归(shǔ,好几)

汝见我不(fǒu,同“否”)? ..C、乃厌倦不堪(kān,能忍受)

妻始时恒答言“见”(héng,总是)..D、吏遂缚诣县(fù,绑)

(zhǐ,到……去)..2.写出下列“以”字的含义。

①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语句。

①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面取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楚人”真的能够自隐其形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5.用原文回答:“楚人”的妻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不见的?

6BLX01-6

6.“嘿然大喜”表现“楚人”怎样的心态?

7.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则选文的内容:______________。

(三)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①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②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① 铛臼:烹茶的工具。② 伏谒:拜见。

8.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然所蓄茶有数等。

蓄:含蓄

B、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恭:通“躬” C、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惑:迷惑不解 D、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热:热情

9.翻译下面的句子。

手自烹进,冀得称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你揣摩一下僧人听了贵官的话后会是怎样的心情?

11.你认为本段文字讽刺了哪一类人?

课外阅读

家乡的蒿笋

我的家乡——武进市,有一种“专利特产”——蒿笋。它有一个奇怪的特性,就是它只产于江阴到丹阳之间沿长江的地段。过了这个地段,穿乡过村,也难于寻觅它的踪迹了。家乡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当年王母娘娘下凡云游人间,来到我们这鱼米之乡时,看到这儿物产丰富,风景秀丽,人民善良,心里留恋不舍,离去时便把头上的银簪留在了江边。从此以后,这里就有了洁白美味的蒿笋。

每年初春,江边的芦苇刚刚发芽,蒿笋便随之探出了小脑袋,到了春夏之交,芦苇在河滩上织成青纱帐,蒿笋经过一个春天的生长,变得白白胖胖了。它们把身子隐藏在芦苇丛中,等待人们去采集。人们把新鲜的蒿笋剥去了一层外皮,便露出了里面洁白无瑕的笋芯,鲜嫩得仿佛吹弹可破——这便可以用来制作鲜美的菜肴了。

蒿笋的吃法很多,()每种做法各有各的妙处,()总少不了鲜、嫩、香、脆这四大特点。

这个季节,正值长江边上又一特产——籽虾上市的时候。于是,蒿笋烧籽虾也就成为家乡的一道名菜,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银条托金虾”。瞧,白嫩的蒿笋上托着鲜红金亮的籽虾,红白相间,看一眼就会使人心醉;扑鼻的浓香沁人心脾,仿佛渗入了每一个细胞,使人胃口大开,垂涎欲滴;夹一段放入口中,只那么轻轻一咬,随着“咔”的一声脆响,一股奇特的鲜味从舌尖渐渐扩散开来,一直鲜到心里。

蒿笋()香浓味鲜,美味可口,()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多种微量元素,还有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的功效呢!

来吧,请到我的家乡来作客,勤劳淳朴的家乡人们一定会让您尝尝家乡的珍品——蒿笋!(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美丽()善良()隐藏()(3)蒿笋生长在哪里?请用直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6BLX01-7

(4)用蒿笋做的菜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精卫填海

——《山海经》

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1.填空。

“精卫”的样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精卫填海”这个故事象征了中华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二)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楚人刻舟求剑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用文中原话回答):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夸父追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理解词句意思。

夸父与日逐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渴,欲得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邓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夸父追日象征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臵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

6BLX01-8

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理解词句意思。

履:____________

度:____________

遂:____________ 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宁信度,无自信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则_________故事,告诫我们做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1.理解词句意思。

短:____________

“更”的读音是():____________ “不肖”的“肖”读音():____________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齐无人耶,使子为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这三个成语运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来表现齐国人多。我知道成语的_____________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两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晏子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用三个以上成语或四字词)

(六)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1.填空,理解词句意思。

鬻():____________

誉:____________

其矛:____________

其人:____________ 其人弗能应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寓言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④归,谓其人曰:“今日病⑤矣!予⑥助苗长矣。”其子趋⑦而往⑧视之,苗则槁⑨矣。

注释:① 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②长(zhǎng)——生长,成长。③揠(yà)——拔。④ 芒芒然:疲倦的样子。⑤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⑥予:我,第一人称代词。⑦趋:快走。⑧往——去,到……去。⑨槁(gǎo):草木干枯。

1.根据注释把全文写成白话文。

2.“予”在文中指“我”,读音是()。这个寓言故事教育我们做事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BLX01-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作者彭端淑(1699—1779),清代四川人。

1.理解词句意思。

①本文第一段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句子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告诉人们做事、求学问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九)女娲补天

——《淮南子览冥训》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燚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1.读故事我知道女娲以_________补天,我觉得女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2.用自己的话翻译。

(一)精卫填海

1、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2、持之以恒、艰苦奋斗

(二)刻舟求剑

1、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2、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三)夸父追日

1、夸父与太阳竞跑 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 化成桃林

2、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

(四)郑人买履

1.鞋子 量长短 于是 你为什么不用脚试试呢?

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寓言 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五)晏子使楚

1、身体矮小 gēng 改变 xiào 品德不好 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 齐国难道没人吗,派你作为使者? 比喻

2、热爱祖国、能言善辨、机智勇敢 六)自相矛盾

1、yù 卖 夸耀 他的矛 那个人 那人不能回答了。

2、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

6BLX01-10

(七)揠苗助长

1、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2、yú 按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好心办坏事。

(八)《为学》

1、设问、对比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学它,那么难的也变得容易了;不学,那么容易的也变得难了。

2、两个和尚去南海的经验个 勤奋努力,奋发向上 成功

(九)女娲补天

1、五色石 勇敢善良、不怕危险、甘于奉献。

2、在很早很早以前,但又在盘古时期的开天辟地之后,天的四周塌下来了,与地连在了一起。包括九州在内的中国版图并不完整,它们并非完全相连接的一个整块。天,不是完整的天。地,不是完整的地。尚有天地未分,互相粘连的地方。有时,冲天烈火熊熊燃烧,森林大火蔓延不息。有时,滂沱大雨倾盆而下,很多地面被水覆盖,到处是一片汪洋。(在这种情况下),凶禽猛兽,经常伤害百姓。

在这样的情况下,女娲带领人民,采用焚烧木材“炼五色石”的方法,来修补出现漏洞的苍天。通过“砍断大海龟脚”的方法,使天的四周不会塌下,不再与大地互相粘连。通过“杀死黑色的龙”,来解救中原大地的黎民百姓。通过堆积草木灰,来吸干并阻止泛滥横流的大水。

苍天的漏洞被补上了,天的四周不再与地相连了,在地面泛滥横流的大水被吸干、被阻止住了,天上的黑龙被杀死了,中原地区安定了,百姓得以生存繁衍了。

6BLX01-11

第二篇:小学六年级文言文练习题(定稿)

小学六年级文言文练习题

二、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解释字义。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 ④子何恃而往__________

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2分)_

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二.1.①边境。②到。③难道。④凭借2.人们确立志向,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境上的和尚吗?3.对比,立志。三.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1.解释字义。(1)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居:(2)

如入鲍鱼之肆

肆:2.文中的“鲍鱼之肆”比喻怎样的环境? 3.根据文意,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近朱者赤,4.对这个成语所包含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1.居:一起

店铺 2.比喻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3.近墨者黑

4.(言之成理即可)四.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馋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1.翻译下列句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2.这则短文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谈谈你的感受。四. 1.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2(略)五.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字义。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②臣安敢戏其君③孰与昧行乎

④何不炳烛乎2.翻译下列句子。(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2)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答:五.1.①向②戏弄③昏暗④点燃

2.(1)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2)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3.一个人要有活到才老学到老的精神。六.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1.解释字义。①邻居有烛而不逮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③资给以书

④遂成大学2. 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译文: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译文: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

六.1.①到,此指照射过来②报酬③把④就2.①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让邻居家的光亮照过来,拿着书映着灯光来读书。②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3.凿壁借光,凿开墙壁,借邻居的灯光来读书,现在这个成语形容勤学苦练。4.①学习要主动——匡衡凿壁借光,主动创造条件来学习,其好学的精神值得学习。②学习要刻苦——虽然家庭贫穷,可是,他不畏艰苦的环境,并且能以“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方式“得主人书遍读之”,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七.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1.解释字义。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②非然也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3.翻译:①惟弈秋之为听译文:②为是其智弗若与?

译文: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七.1.①教诲,教导②这样③引,拉④一起 2.C 3.①只听弈秋的教导。②能说(难道)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4..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八.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1.解释字义。(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为:(2)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说:(3)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好:2.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的大意:

3.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4.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 八.1.(1)替 给(2)通“悦”,愉快 高兴(3)喜欢喜爱2.滥竽充数

3.管理混乱,职责不明;领导昏庸,优劣不辨。4.(略)九.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逆:违抗

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1.解释字义。

(1)天帝使我长百兽

(2)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4)兽见之皆走

2、翻译句子。

①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②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③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不同含义。〈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2〉故遂与之行

()〈3〉其不善者而改之

()〈4〉曾子之妻之市

()〈5〉学而时习之

()〈6〉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

,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它们都是用来比喻

一类人。5.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九.1.①做首领②认为③对的④逃跑 2.①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②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③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3.①助词,无义 ②它,代狐狸 ③它,代缺点或错误 ④到 ⑤它,代学过的知识

⑥的4.狐假虎威

狗仗人势

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

5.(从正反两面评价都可以)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还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十、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解释字意。(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2)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3)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2.翻译句子。(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3.上文的内容可用成语

来概括。4.“其人勿能应也”。当时,这位楚人的神态会是怎样的呢?请你用一个成语或者俗语来回答。5.我们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耶很多。请你举出两个来。(1)(2)(1)

(2)

十.1.(1)卖(2)助词,无义(3)同时存在2.(1)我的矛很锋利,锋利得没有一样东西不能被刺穿的呀。(2)用您的矛来刺您的盾,会怎么样?3.自相矛盾 4.瞠目结舌

目瞪口呆5.(略)十一.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解释字义。(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因释其耒而守株(3)冀复得兔

(4)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2.翻译句子。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3.用一个成语概括这则寓言的大意:

4.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一类人?它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十一1.(1)逃跑,奔跑(2)放下(3)希望(4)被2.兔子是不可能再得到了,可是自身却被宋国人耻笑。3.守株待兔4.既讽刺了懒汉思想,也批判了经验主义。这告诉我们,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老经验去办事,一般是不会成功的。十二.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注释:长――生长、发育的意思。揠――拔的意思。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谓――告诉。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非徒――不仅只是。1.解释字义。(1)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2)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3)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4)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十二1.担忧

劳累

赶去

放弃

2.(1)天下不想帮助秧苗生长的人是很少的。(2)(这样做)不只是毫无益处的,还会害了秧苗啊。3.拔苗助长

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4.(略)十三.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祠——音词,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宗或先贤、烈士的地方。这里是祭祀的意思。舍人——部属,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卮——音之,古代饮酒用的器皿。固——固然,本来的意思。安——文言疑问词,怎么、怎样的意思。亡——不存在,这里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1.解释字义。(1)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

(2)我能为之足(3)蛇固无足

(4)为蛇足者,终亡其酒2.翻译文言句子。(1)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请你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上文的大意:

4.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十三1.(1)将要(2)替、给(3)本来(4)失去、得不到2.(1)几个人喝这杯酒不够,一个人喝这杯酒又有多。(2)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 3.画蛇添足 4.为人处世,不能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十分了不起,于是不顾客观实际,主观武断,否则,对人对事,总是有害的。多此一举,往往会让你失去很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十四、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吕氏春秋——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的。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⒈解释字义。(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3)舟已行矣,而剑不行2.翻译句子。(1)是吾剑之所从坠。(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类似于刻舟求剑这样的故事,请你举出两个事例来。十四1.到

它,代剑

可是,但是2.(1)这是我们的剑坠下去的地方。(2)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的吗? 3.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4、(略)

十五、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1.解释字义。(1)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

(2)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3)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4)童子方欲弹黄雀2.翻译下列句子。(1)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2)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3.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上文的大意:

4.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十五1.展开

夺取(这里有“捕捉”的意思)

抬(起)

正2.(1)螳螂正想吃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的后面,伸长脖子,正想啄食它呢。(2)小孩子正想(拉开弹弓)去弹黄雀,却不知道前有深坑后有截断的树桩。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4.①为人处世,应该有长远的打算,不能鼠目寸光,只顾眼前的利益;②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去侵害别人的人,也往往被他人算计。

十六、杞人有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杞人忧天)1.解释字义。(1)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2)因往晓之

(3)其人舍然大喜2.翻译句子。(1)奈何忧崩坠乎?(2)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3.杞人忧天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哪一类人?这个成语的含义与哪一句俗语大致相同? 4.从探究的角度上看,你是如何评价这位 “忧天”的杞人的? 十六1.(1)通“无”,没有(2)告诉,使人明白(3)放心的样子 2.(1)为什么要担忧天会迸裂、地会塌陷呢?

(2)大地是由土块和石块组成的,它们充满着四方,没有一处地方是没有土块和石块的。3.讽刺的是生活中那种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没根据更没必要忧愁的人。它与俗语“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含义大致相同。

4.(略)

第三篇:六年级下册练习题1

Lesson1-2小测试

一.单词练习(35分)

1.运动____________ 2.乒乓球__________ 3.篮球____________4.羽毛球________

5.足球____________ 6.T恤衫__________ 7.短裤____________ 8.球鞋__________

9.总是____________ 10.需要___________ 11.购买___________ 12.最喜欢的____

13.也_____________ 14.学习___________ 15.因此___________ 16.商店________

17.太好了_________ 18.店员___________ 19.帮助___________ 20.这个________

21.这些___________ 22.那个___________ 23.那些___________ 24.七十________

25.七_____________ 26.三_____________ 27.三十___________ 28.美元________ 28,喜欢___________ 29.我们___________ 30.他们___________ 31.元(人民币)__

32.当然可以_______ 33.有_____________ 34.询问___________ 35.但是________

二.短语练习(20分)

1.一双,一对_____________ 2.打扰一下_____________ 3.展示给某人___________

4.在体育店______________5.打篮球_______________ 6.好吧_________________

7.想要干某事___________ 8.打算,将要干某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多少钱?_____________ 10.请求某人帮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首字母填空,完成句子(20分)

1.I play basketball and s___________.I like basketball best.It’s my f______________.2.W__________you like to learn to play basketball?

3.Do you have a T____________?

4.I always w___________a T-shirt,shorts and r__________to play basketball.5.T__________is a clerk.6.I’ll s____________you ,if you like this one.7.I am g___________to buy those runners.8.I am a b_________________girl.9.I l________blue and r________

10.D_________you like this one.四.根据要求完成句子(25分)

1.我喜欢吃苹果。(请用四种方式表达这句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I like playing ping-pang,too.(同义句转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这句话改为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是一个美丽的女孩(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棒了).Let’s______________(go)to the store.5.我最喜欢的作者是鲁迅。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author(作家)is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小学六年级下语文:1 文言文两则 教案(人教版)

A案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学弈》)

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

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五、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学习《两小儿辩日》)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

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三、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

4.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5.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四、激励测试,交流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

其:

为:也:

如:此:乎: 始出:小儿:

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五、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o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Co C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5.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哪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准备)

6.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B案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得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学弈》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1.谁学下棋?谁是老师?――有两个人学下棋,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

2.(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注意力十分集中,一心一意);“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

3.学得结果怎么样?“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解答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追问:是什么原因使“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

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全文注释如下:

弈秋(人名),通(全)国之(文言助词,的)善(擅长)弈(下棋)者(的人)也(文言助词)。使(让)弈秋诲(教)二人弈,其(其中)一人专心致志(集中意志),惟(只)弈秋之(文言助词,有提起动词性谓语“为”的作用,从而使句中的“弈秋之为”取消了句子的独立性,成为了“听”的状语。――这一点只对教师讲,之所以提出这个“之”字,使为了和本文其他“之”字含义相区别。)为听,一人虽听之(他,指代弈秋),一心以为鸿鹄(天鹅)将至(原是生丝绳,这里指系着丝绳射鸟用的箭)(到),思(想)援(拉开)弓(弓箭)缴而射之(它,指鸿鹄),虽与(和)之(他,指代另一个学生)俱(一起)学,弗(不)若(如)之(他)矣(文言助词)。为(因为)是(这,指这个人)其(他的)智(智力、智慧)弗若与(文言助词,同“吗”)?曰(说):非(不是)然(这样)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生背诵《学弈》。

2.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

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

* 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

(2)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

*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3)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

(译文如下: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1)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

(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

(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4)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

(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①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②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1)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

(2)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分组表演故事。(学生自由选择使用现代话或使用文言文表演)

(3)学生背诵课文。

第五篇:《海底两万里》练习题1

《海底两万里》

一、填空(每空2分,第9题3分,共35分)

1、凡尔纳是(法)国的科幻小说家,他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他被公认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的之父”)。

2、《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的三部曲之二,其余两部是:第一部(《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

3、凡尔纳的作品形象夸张地反映了19世纪“ 机器时代”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并成为(科幻)现代小说的先河,我国的科幻小说大多也受到他作品的启发和影响。

4、《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潜艇的故事。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动人,原因在于构思巧妙、情节惊险,还在于 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

5、《海底两万里》书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个半。即:船长(尼莫)、自然科学家(阿龙纳斯)、仆人(康塞尔)、捕鲸手(尼德•兰),“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舰长(法拉格特),只在小说开头部分昙花一现,姑且算半个。

6、《海底两万里》中诺第留斯号潜艇是船长尼莫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

7、《海底两万里》中人物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尼德•兰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儒艮),它的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

8、《海底两万里》一书,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具有强烈的可读性,而且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地质、气象)方面的知识,使读者在阅读引人入胜的历险故事的同时,还能够轻松地获取科学知识。

9、《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说了一句话来形容人类的进步:(3分)

答:“人类进步的实在是太慢了。”

二、选择(每题4分,共36分)

10、(B)是加拿大人,勇敢机智,捕鲸技艺天下无双。A康塞尔 B尼德 C阿尤纳斯

11、尼摩船长在海底用(A)做的笔写字。A鲸鱼骨头 B鹅毛 C塑料

12、“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了地球表面的七分之一。大海纯净清新、大海充满了生命力、大海具有宽广的胸怀、大海就是永恒。”这句话是谁说的(B)。

A阿尤纳斯 B尼摩船长 C尼德

13、鹦鹉螺号是用(A)作为动力源的。A电 B太阳能 C海水

14、鹦鹉螺号最快时速是(A)海里。A、50B、500C、500015、鹦鹉螺号总计费用是(C)法郎。A、225万B、100万C、500万

16、尼摩船长邀请我们去打猎,他们打到了什么?(C)

A、兔子B、水獭C、鲨鱼

17、在托雷斯海峡遇到什么危险?(B)

A、鲨鱼B、撞上一块暗礁,搁浅C、被炸弹轰炸

18、为什么尼摩船长要将死去的同伴安葬在珊瑚地呢?(B)

A因为珊瑚地很美丽 B因为珊瑚虫将永远封闭墓穴

三、简答

1、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请概括3次。

(1)搁浅(2)土人围攻(3)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

2、请说出尼摩船长与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旅行的路线。(7)

(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南极)13、简述《海底两万里》内容。(5分)

主要讲述了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见到了一条独角鲸,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诺第留斯号的潜艇,并且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

4、你认为尼摩船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5分)

尼摩船长逃避人类,蛰居海底,而又隐隐约约和陆地上的某些人有一种特殊联系。他富有同情心,性格阴郁、知识渊博、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

5、《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你觉得这部书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书中哪些想像事物如今已经变成现实,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些关系吗?(6分)

(1)海底世界充满异国风情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海底潜艇,人类登月、太空飞行都已成为现实。(2)科幻小说往往也是科学研究基础上的的推理和预言。(3)曲折的情节和对海洋知识的介绍潜水艇、潜水服、电的使用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科学的发展。

海底两万里试题21、因为(怪兽撞了船),所以人们开始使用捕杀怪兽

2、阿龙纳斯教授认为怪兽是(独角鲸)

3、尼德¬•兰是(叉鱼能手)

4、怪兽其实是(潜水艇(鹦鹉螺号))

5、尼摩自称与(整个人类)断绝了关系

6、(布)是由海洋纤维制成7、在采珠场,尼德和船长一起杀死了(一条鲨鱼)

8、尼摩把采珠人托出水面后,从自己口袋里取出(一包珍珠)送给他

9、“鹦鹉螺号”从红海进入地中海是通过尼摩发现的(海底通道)潜行的10、尼摩是利用(打捞沉船里的财宝)救济穷人和从事科学探险的11、(尼德)总想逃离鹦鹉螺号

12、在红海,尼德使用鱼叉杀死了(一头海马)

13、尼摩允许尼德杀死海马,是因为(为船上提供鲜肉)

14、被海水淹没的城市是(大西洋城)

15、当抹香鲸向长须鲸进攻时,(尼摩船长)决定帮助长须鲸

16、尼摩发现有一头长须鲸死了后,他的两个人跳上鱼背,(挤出奶水)

17、(尼摩)是第一个登上南极点的人

18、当被困在冰下时,是(尼摩和康尔塞把空气箱中的最后几丝空气给了我),使我活了下来

19、在尼德、教授和康塞尔逃出船时,船遇上了(大旋流)

20、从上船起,(十)个月后,尼德、教授和康塞尔逃出船

人物形象:

尼摩:“鹦鹉螺”号艇长,他智慧、勇敢、孤独,身世不明,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遇事冷静。阿龙纳斯:自然科学家、教授,乐于探索,康塞尔:阿龙纳斯的仆人,30岁,比利时人,诚实,对工作尽职尽责,身体健壮。任劳任怨,寡言少语,从不轻易发表意见,但过于礼貌,对生物分类感兴趣。

尼德:鱼叉手之王,大约40来岁,加拿大人,高大魁伟,体格健壮,神情严肃,不喜欢讲话。脾气暴躁,身手敏捷。

下载六年级下《1 文言文两则》练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下《1 文言文两则》练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下《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 《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六年级下比的认识练习题(精选)

    第四单元比的认识阶段测试 一、 填一填.(42分) 1.10:36=,读作( )。 2.4/( )=( )÷12=9:( )=25%。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边长与周长的比是:( ),边长与面积的比是:( )。 4.A是8.4,B比A少3.6,A:B=:( ),比值......

    六年级圆柱圆锥练习题1

    圆柱圆锥练习题 一、填空 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分别相等,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 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1厘米,高是2.5厘米。它的......

    音乐六年级下教案1

    第一课 青春放歌 教学目标: 一、在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学生珍惜青春年华。 二、能够依据《拉起手》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有......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 1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课文重点内容 (一)第一单元重点课文:《文言文两则》《匆匆》《桃花心木》 ★《文言文两则》 1、作者:《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文言文专项练习题)(精选5篇)

    文言文专项练习试卷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一、《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

    课外文言文综合练习题

    备课大师:免费备课第一站! 课外文言文综合练习一、(2012·衢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白侯之贤 三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①之贤。予问之曰:“侯定科繇②如何?”曰:“豪者......

    初中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十篇

    初中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十篇 (练习一)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戌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