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力量的崛起教学设计(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2 17:12: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兴力量的崛起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兴力量的崛起教学设计》。

第一篇:新兴力量的崛起教学设计

二、新兴力量的崛起教学设计

文 章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

二、新兴力量的崛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战后多种新兴力量崛起的情况,知道两极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

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从多层次、多角度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2)通过对本课历史史实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解

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学会使用讨论法、分析法和归纳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

展的特殊性。

(2)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趋势,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并逐

步形成对祖国、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要点

1、欧洲共同体

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在“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下,工业生产大体都已恢复到战 前水平。但是受到两极格局的制约,西欧地位下降。欧洲的政治家认识到,欧洲的联合 有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决定把各自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管理之下,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它的建立 加强了成员国经济和政治联系,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 解,为欧洲统一铺平了政治道路。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 共同体。1967年,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2、日本成为经济强国的原因

战后日本政府根据国内经济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把发展经济作为其立国的主要方针; 在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重视教育也是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尤其是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 度,推动经济增长。

3、中国外交方面政策

中国是第三世界中惟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国际地位日 益提高,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4、不结盟运动

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不结盟运动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 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本目重点和难点

1、欧洲共同体的产生和发展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原因

3、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4、新兴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导入:

由两极格局形成,以及两极格局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导入本课。教学:

(一)欧洲人的欧洲

20世纪50至70年代,是西欧国家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 助,西欧各国工业生产大体恢复到战前水平,随着西欧各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 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他们认识到,欧洲的联合将有助于其稳定与发展,因此,欧洲 开始了一体化进程。

(1)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原因

A.雅尔塔体制使欧洲处于美苏两极控制之下,既面临着来自苏联的威胁,又受到美国

经济渗透、政治控制的压力。随着西欧各国的经济恢复发展,要求摆脱美国控制,与

美国建立平等伙伴关系的要求日益激烈。但是,西欧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各

国人民反战情绪非常强烈,他们迫切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来尽快恢复和发展经

济。

B.战后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单独与美苏抗衡,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唯一

的出路在于“联合”,只有联合起来,西欧才能继续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

C.西欧土地面积狭小,资源又相对贫乏,许多重要原料和市场过去都是从它们所属的殖民

地获取,战后殖民地先后获得独立,这些渠道大大缩小或者被堵塞。这就使西欧各国认

识到要尽快发展经济,就必须打破国家壁垒,在经济上联合起来,实行一体化。

D.西欧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太大的差异,经济联系也较密切;西欧各国具有相同或相

近的历史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法德两国逐渐排除宿怨,实现和解;西欧各国都实行

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这一切表明,西欧各国都强烈要求恢复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传统

地位;因此,他们的联合首先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2)欧洲共同体的成立过程

1951年,欧洲六国成立欧洲煤钢联营;

1958年,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

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共体的总部在布鲁塞尔。1975年,共同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80年代之后,欧共体政治联合进一步加强。(3)影响:

促进了西欧经济发展和政局的稳定,增强了同美国抗衡的力量;改善和加强了同亚非 国家的关系。史 料 链 接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无论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

外汇储备等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所占比重则大大上

升。……1955年西欧六国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逐步协调它们的社会政策……1967年7月,六国正式成立欧洲共同体。

材料二 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也不能像战

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选自何春超主编的《国际关系史》 读 史 感 悟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原因是什么?

(2)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呈现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在政治上产生

了什么影响?

(二)迅速兴起的日本

1、条件:

思考:日本战后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哪些?补充、归纳:

(1)战后日本一系列民主改革;,(2)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时美国的特需订货及援助;

(3)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

(4)制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5)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人才培养;

(6)利用战后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大力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

2、表现:20世纪5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

济大国;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居资本主义国家之首,成为

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在海外的纯资产占世界第一位;还是世界上主要的贸易

出口大国和对外援助大国。

3、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由于西欧、日本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世

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使美苏两极格局受到冲击,世界

政治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日本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史 料 链 接

材料一 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日本对美国贸易出现顺差并逐年增加。在世界市场上,日本的制成品出口额1707.8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453亿美元。

材料二 从20世纪70年代起,日本在日美同盟前提下开展“多边自主外交”,与中国恢复

邦交,在阿以冲突中支持阿拉伯国家,谋求在国际事务中更多发言权,积极争取安

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世界当代史》 读 史 感 悟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联系材料一,分析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

(三)东方巨龙的腾飞 1、20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的中国

2、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与苏联、东欧各国改革受挫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改革的巨大成就。中国在社会主义

建设中也走过照搬苏联模式的弯路,从1956年开始,中国共产党经过20余年的探索,终于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在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情况下,中 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逐步增强,对国际战略平衡的影响,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建立新的 政治、经济合作体系和战略平衡中,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论 从 史 出

为什么中国改革成功了,而苏联、东欧的改革相继受挫呢?

(1)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是一场崭新的复杂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影响它的进程有国内 外诸多因素。但是,最主要是由于指导思想与路线不同。(2)我们党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符合 我国国情的党的基本路线,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而苏联、东欧的改革没有能完全摆脱苏联模式的经济理论;没能完全把握本国的国情;

苏联热衷于霸权主义,搞军备竞赛,干涉别国内政;东欧则没有完全摆脱苏联的干涉、控制。

(4)因而它们都相继遭受挫折,而我国取得了成功。

(四)发展中国家的呼声

1、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倡导者:铁托、尼赫鲁、纳赛尔。

(2)标志:1961年在南斯拉夫召开第一个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3)影响:第三世界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2、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崛起的意义(1)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2)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为保卫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小结

战后世界多种力量的兴起与发展,充分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不断发展。

第二篇:新兴力量的崛起教学设计

新兴力量的崛起教学设计

乔翠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战后多种新兴力量崛起的情况,知道两极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从多层次、多角度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2)通过对本课历史史实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解 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学会使用讨论法、分析法和归纳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

(2)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趋势,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并逐步形成对祖国、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要点

1、欧洲共同体

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在“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下,工业生产大体都已恢复到战前水平。但是受到两极格局的制约,西欧地位下降。欧洲的政治家认识到,欧洲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决定把各自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管理之下,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它的建立加强了成员国经济和政治联系,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为欧洲统一铺平了政治道路。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2、日本成为经济强国的原因

战后日本政府根据国内经济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把发展经济作为其立国的主要方针;在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 1 经济关系;重视教育也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尤其是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推动经济增长。

3、中国外交方面政策

中国是第三世界中惟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4、不结盟运动

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不结盟运动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欧洲共同体的产生和发展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原因

3、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4、新兴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难点:

1、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总结、表述能力的培养。

2、中国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

3、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时间及力量中心各指什么

四、教学过程

导入: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思考:在两极格局下,“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指的是哪些力量? 教学:

(一)欧洲人的欧洲

20世纪50至70年代,是西欧国家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西欧各国工业生产大体恢复到战前水平,随着西欧各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他们认识到,欧洲的联合将有助于其稳 2 定与发展,因此,欧洲开始了一体化进程。欧洲人为什么要建立“欧洲人的欧洲”?根据下列材料总结出原因。1原因

材料一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 维克多·雨果

原因 ①欧洲联合思想由来已久。

材料二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作出必要的结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一旦潜在的分歧发展成为严重的紧张局势,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维护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阿登纳回忆录》

原因 ②经过二战,西欧各国力量削弱,冷战时期国际政治形势推动下欧洲需要联合自强。

材料三

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对经济凋谢、政治危机、社会**等诸多困难,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过程。

—— 摘自课本(人教版)

原因

③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动因。

材料四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原因

④直接原因:促使法德和解。

2、欧洲共同体的成立过程

1951年,欧洲六国成立欧洲煤钢联营;

1958年,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

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共体的总部在布鲁塞尔。1975年,共同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80年代之后,欧共体政治联合进一步加强。成员国之间的防务合作也加快了步伐。

1993年,欧盟成立

欧洲统一的历程:经济一体化-----------政治一体化---------军事防务体系 从这一历程里体现出西欧走向联合的趋势: 趋势:⑴成员国的数量增多;

⑵合作的领域扩大; ⑶合作的层次向纵深发展

3、影响:

结合材料思考:“欧洲人的欧洲”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1958—1969年间,欧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年平均增长率为16.5%。1984年,欧洲共同体10国对外贸易总额达13747亿美元,超过美国1.43倍。

影响 1促进了西欧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材料二 :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美国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选自何春超主编的《国际关系史》

影响2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材料三:欧盟决不甘愿充当美国小伙伴的消极角色,欧洲作为独立的一极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影响3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二)迅速兴起的日本

1、条件:

材料一:日本采取了“倾斜生产方式”、“倾斜减税”、“倾斜金融”等对策,即在日本政府主导下,将有限的资源向煤炭、钢铁、电力等产业集中,优先发展能源和重工业。

条件1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条件2 政府的支持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非凡的经济增长,是世界上真正引人注目的事。而能使日本完成这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1962年《日本的经济发展和教育》 条件3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材料三:日本还积极引进外国最新的研究开发成果,科研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2.5%,90年代上升为3.0%左右,达到世界最高水平。

条件4大力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 材料4

大力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加快产业的

战后初期美国援 助日本的物资

条件5 美国的扶植

思考:日本战后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哪些?补充、归纳:

(1)战后日本一系列民主改革;,(2)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时美国的特需订货及援助;

(3)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

(4)制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2、表现:①20世纪5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

②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③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居资本主义国家之首,④90年代泡沫经济之后仍是 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在海外的纯资产世界第一位;还是世界上主要出口大国和对外援助大国。

结合下列材料分析总结日本崛起的影响:

材料一:从20世纪70年代起,日本在日美同盟前提下开展“多边自主外交”,谋求在国际事务中更多发言权,积极争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材料二:

任理事国席位。

材料三 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日本对美国贸易出现顺差并逐年增加。在世界市场上,日本的制成品出口额1707.8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453亿美元。日本兴起的影响:(1)亚太和平的隐患

(2)经济领域多极化(3)日美关系:联盟、摩擦(4)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三)东方巨龙的腾飞 1、20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的中国

2、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与苏联、东欧各国改革受挫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改革的巨大成就。中国在社会主义 建设中也走过照搬苏联模式的弯路,从1956年开始,中国共产党经过20余年的探索,终于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在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情况下,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逐步增强,对国际战略平衡的影响,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合作体系和战略平衡中,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发展中国家的呼声

1、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倡导者:铁托、尼赫鲁、纳赛尔。

(2)标志:1961年在南斯拉夫召开第一个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3)影响:第三世界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2、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崛起的意义(1)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2)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为保卫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

了重要贡献。

思考:中国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

①中国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吗?为什么?

不是。理由:不结盟运动形成时,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苏联的同盟国,不结盟运动是不与美苏及与美苏结盟的国家结盟,因此,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

②中国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吗?为什么?

不是。理由:80年代,中苏同盟关系结束后,中国在外交上奉行不结盟政策,因此不会加入不结盟运动。③ 中国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

中国既不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也不是其成员国,1992年中国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

五、小结:

战后世界多种力量的兴起与发展,充分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不断发展。政治上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多极化的多极化,即六七十年代形成的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六、习题练习: 完成练习册的习题 选择题1-----8题

七、教学反思:以西欧走向联合、日本崛起为重点,结合中国的崛起、发展,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学生明确在两极格局之下,新兴力量的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世界的政治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第三篇:二 新兴力量的崛起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教材内容,了解战后多种新兴力量崛起的情况,知道两极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从多层次、多角度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通过阅读地图、图片,了解和掌握识别历史地图、历史图片的基本技能;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中所引用的历史材料,掌握分析、运用历史材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本课历史史实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认识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可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补充材料及自己对教科书的认识和理解,学会使用讨论法、分析法和归纳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设置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究,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客观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

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了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激发对祖国的热爱,并逐步形成对祖国、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过程及影响。

教学难点:新兴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新课

教学过程

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与扩大:(1)背景:战后的西欧力量削弱,国防地位下降。尽管50年代至70年代经济恢复并持续发展,但受到两极格局的制约,不得不与美国结盟,借以抗衡苏联。为重振西欧的世界地位,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西欧国家走上了联合自强的道路。西欧的联合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

(2)经过: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个机构正式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

(3)欧洲共同体形成后政治经济联合的表现:建立关税同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加强科技合作。

(4)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5)欧洲一体化的影响:随着实力的增强,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在政治上,它们也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不得不调整它的对欧政策,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

2、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

① 战后科技革命的兴起为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日本大力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迅速缩小和拉平与国外技术的差距,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②美国的大力扶植。在政治和军事上给日本以保护,减轻日本军费负担;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时美国的特需订货刺激了日本产业成长。③ 战后初期日本的民主改革为经济的高速发展开辟了道路。④国内政局稳定,为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⑤ 重视教育,加快培养人才,为经济的高速发展准备了物质和技术基础。⑥ 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⑦ 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

(2)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从1956——1972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1987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已达2.395万亿美元,超过美国,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3)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影响:

① 随着经济实力的膨胀,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②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这种经济的多极化,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是对美苏两极格局的冲击。

3、中国的崛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迅速增长,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已成为国际社会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1)背景:A、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立;B、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新高涨;C、为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主张团结、支持,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经过:1961年,在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的推动下,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不结盟运动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3)作用:A、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B、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C、有力冲击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两极格局

课堂小结

在“新兴力量的崛起”一课教学中,可利用世界政区图,从不同国际政治力量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角度援引各类材料,以此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形成世界多极化的空间概念。

课后习题

你同意“弱国无外交”的说法吗?发展中国家如何争取发展的条件? 答案提示:(1)是否同意“弱国无外交”:答案开放,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但要言之有理。

不同意:①“弱国”应把握本国和世界发展的大势,积极采取措施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例如,中国是个大国,但在20世纪70年代末之前也是一个“弱国”。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政府采取了巩固政权和恢复发展经济的有效措施,改变了落后的面貌,并制定了正确的外交政策,把握国际形势发展的有利时机,不断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同时加强了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同第三世界国家的联系和交往。②“弱国”应通过不同方式联合起来,以增强自己的力量,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1960年西亚国家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冲破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提高石油价格,增加石油收入,同样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73年石油提价,引发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并导致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第三世界的崛起,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改变了联合国受大国操纵和控制的局面,不结盟运动成为仅次于联合国的最大国际讲坛,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同意:①有些大国一贯无视弱小民族国家的领土主权和利益,把大国的意志强加给“弱国”,如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发动对朝鲜、越南、捷克斯洛伐克、阿富汗等国家的

侵略和干涉及21世纪初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干涉。②大国一贯推行霸权主义的强权政策,一度操纵和控制联合国,并无视联合国的存在,如轰炸南联盟等。(2)条件:①依据本国国情和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不断进行产业的更新换代,发展高科技产业。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鼓励出口。③利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本国产品,减少进口。④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素质,以适应新科学技术的发展。⑤采取措施,稳定国内政局和社会秩序,健全民主与法制。⑥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⑦相互尊重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板书

第2课

新兴力量的崛起

一、资本主义世界的分化

1、欧共体的形成(背景、进程、影响)

2、日本在经济上的崛起(措施、地位)

二、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

1、中国的兴起(背景、成就与挫折、影响)

2、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背景、宗旨、影响)

第四篇: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

新兴力量的崛起导学案

【课标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教学重点】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教学难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曲折发展。

【自主学习】(课前知识梳理)(要求看书完成并准确记忆)介绍课标要求。

♣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学习目标。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教师点评】

1、阅读材料,结合课文分析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1: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 维克多·雨果(l802-1885)

材料2:

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作出必要的结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一旦潜在的分歧发展成为严重的紧张局势,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维护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阿登纳回忆录》

材料3:西欧各国普遍较小,各国须扩大市场,打破阻碍经济发展的桎梏,才能进一步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同时只有加强联合,才能增强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迅速扭转在与日本、美国竞争中所处的不利地位.材料4: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

材料5:20世纪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无论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等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所占比重则大大上升。……1955年西欧六国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逐步协调它们的社会政策……1967年7月,六国正式成立欧洲共同体。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材料讨论问题。教师点拨:①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求;

②重要原因:与美苏抗衡,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 ③思想基础:欧洲统一的思想源远流长; ④经济基础:战后西欧各国经济的恢复;

⑤政治前提:法德两国的和解,为欧洲统一铺平了道路; ⑥科技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介绍欧洲一体化过程。

3、结合材料思考:欧共体的形成发展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一:1958—1969年间,欧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年平均增长率为16.5%。1984年,欧洲共同体10国对外贸易总额达13747亿美元,超过美国1.43倍。

材料二 :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美国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选自何春超主编的《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欧盟决不甘愿充当美国小伙伴的消极角色,欧洲作为独立的一极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材料讨论问题。

教师点拨:促进了西欧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同时培养学生归纳影响问题能力,了解到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既要分析到本地区还要分析到世界的影响。

二、日本的崛起

1、介绍日本迅速崛起的表现;

2、结合材料分析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有哪些?从日本的发展给我们什么启示?

材料一 从朝鲜战争爆发起,美国军队就向日本企业发出了大量有关武器、运载工具零部件和其他军用物质的订货单。为了帮助实现这个目标,美国被迫紧急地复兴日本的经济……从1950年开始的五年时间里,日本的企业由于军用物资的巨大需求而发达起来。……对于日本来说,这种发展是极其幸运的。事实上,当朝鲜战争爆发、特别需求突然猛增的时候,不论是企业家还是政治家都为此而高兴,并欢呼:“神风终于开始刮起来了!”

——森岛通夫《日本为什么“成功”》 材料二 日本采取了“倾斜生产方式”、“倾斜减税”、“倾斜金融”等对策,即在日本政府主导下,将有限的资源向煤炭、钢铁、电力等产业集中,优先发展能源和重工业。

——党建信息网

材料三 二战后,日本虽然受到重创,但还是从1949年毅然宣布实行从小学到初中的九个年级免费教育。日本政府每年用于教育支出都在国家当年预算总支出的20%以上,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英、美、法、德等国而居于世界首位。

——《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及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材料四 日本是“二战”后最典型的技术引进和创新型国家,它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加以本土化,成功建立自己的科学体系。

——《湖南日报》

材料五:通货膨胀率极高,失业人数超过五百万,并且罢工不断发生。所有的日本人都在准备沉重的赔偿。他们认为,日本要作为一个军事强国而复兴,那就是愚蠢的;同时他们也认为,人民的生活水准即使要恢复到战前的水平也不过是对遥远的将来的一个梦幻。但是,到1948年(后),亚洲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不能不影响到日本。……面对着这种新的形势,美国政府不得不把日本重新建设成为一个反对苏联和中国的堡垒,而这样一个堡垒又不得不以极高的速度建成。盟军最高司令部在占领政策上实行了一个较大的转变。

——(日)森岛通夫《日本为什么“成功”》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材料讨论问题。

教师点拨:①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②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③大力发展教育事业。④大力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⑤美国的扶植。

启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确立科教兴国战略;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等等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同时我们应该从日本飞速发中总结经验,从日本的不足中吸取教训,使学生明白学为今用的道理。

三、中国的振兴。只提中国腾飞。

♣ 设计意图:这部分已经在中国史里详细介绍过。

四、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快速提问:兴起的条件、诞生的标志、主要内容、影响。

♣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落实巩固基础知识并介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五、各国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符合各国国情的模式才是最好的模式

【小结提升,边练边清】 小结:战后世界多种力量的兴起与发展,充分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不断发展。

一、单项选择:

1、亚非会议最重要的意义是()

A、支持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B、促进了亚非国家的经济发展 C、维护了世界和平 D、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 2、20世纪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是在()

A、30年代中期至50年代中期 B、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后期 C、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 D、70年代初期至70年代后期

3、法国和德国开始走向和解的重要步骤是()A、“舒曼计划”的提出 B、共同加入“北约”集团 C、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4、“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由经济上的扶植转为竞争,这种变化反映出()A、美国有能力来控制日益发展的日本 B、美使日成为对抗社会主义的据点 C、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都在恢复发展 D、美国独霸世界经济的局面一去不复返 5、18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时,不包括()

A、法国和意大利 B、荷兰和比利时 C、卢森堡和民主德国 D、英国和爱尔兰

6、二战后,日本和西欧经济发展的不同点是()A、都得到美国的大力扶植 B、都受益于朝鲜战争 C、政府都实现了一系列社会改革 D、都经历了高速发展

7、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A、货币一体化 B、国家一体化 C、经济一体化 D、军队一体化 8、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演说:“┅┅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尼克松演说中的“挑战”是指

()A、苏联的威胁 B、西欧和日本的经济竞争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美国的经济滞胀

9、欧共体成立的政治目的是()

A、与美国抗衡 B、与苏联抗衡 C、保证自己安全 D、维护世界安全

10、第三世界崛起的标志是()

A、万隆会议的召开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C、“七十七国集团”的兴起 D、新中国的成立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C

4、D

5、D

6、B

7、C

8、B

9、C

10、B

第五篇: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新兴力量的崛起》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新兴力量的崛起》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要求】

阐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战后多种新兴力量崛起的情况,知道两极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从多层次、多角度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2)通过对本课历史史实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学会使用讨论法、分析法和归纳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

(2)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趋势,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并逐步形成对祖国、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感情。【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欧洲共同体;东方巨龙的腾飞;不结盟运动。

教学难点:了解多种力量的崛起对世界两级格局带来的影响。【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讲述法、情景法、设问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法国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曾经说过: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维克多雨果的理想已经变为现实。欧洲联盟是怎么发展而来的? 新课学习

一、欧洲人的欧洲

1、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引导提问:欧洲国家为何要建立这一组织? 学生回答:解放战争的基本胜利,是新中国成立的前提条件。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理论和路线方针的准备;而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做了具体的组织工作方面的准备。

教师引导提问:很好,了解了新中国成立的条件后,我们着重来看一下一届政协的情况。请同学们把一届政协的内容归纳出来。

学生回答:欧共体的成立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产物。欧洲国家随着自身实力的恢复与增强,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要求改变受美国支配的局面。同时,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障自身安全和发展。引导提问:西欧的联合首先从什么领域开始的? 学生回答:西欧的联合从经济领域开始的。引导提问:欧洲史怎样走向联合的? 教师点拨归纳: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7年3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六国签署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建立欧洲原子能联营条约,总称《罗马条约》。1965年4月8日,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共体。但三个组织仍各自存在,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布鲁塞尔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2、欧洲共同体的发展

引导提问:欧共体是怎样不断发展的? 学生回答:欧共体随着经济的一体化,正朝着政治一体化发展,努力在国际上步调一致,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

引导提问:欧共体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学生回答:欧共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引导提问:欧共体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 学生总结回答,教师归纳:性质是西欧国家经济、政治一体化,并具有一定超国家机制和职能的国际组织。

引导提问:欧共体是怎样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的? 教师点拨:请同学们抓住三个关键的时间:1973年、1991年、1993年欧共体发生的重大事件。

引导提问:欧洲的联合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联合的西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共同体。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壮大了欧洲的实力,促进了欧洲的发展,在国际政治中成为重要的力量中心,使它能与美国、苏联相抗衡,并挑战美国。这对维持欧洲均势与世界和平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随着力量的增强,欧共体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迅速兴起的日本 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

引导提问:战后美国为什么要帮助日本恢复经济?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160页内容,要求学生概括当时的世界形势的特点:冷战形成与加剧,美国出于遏制苏联和中国的战略考虑,改变对日占领政策,开始扶植日本。

引导提问: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促使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内部因素有哪些?促使其崛起的最有利的外部因素是什么? 学生总结回答,教师归纳:内部因素有:战后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政府利用战后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国防费用小的有利条件,集中力量搞建设;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重视教育,加快人才培养;利用战后的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大力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等。外部因素是指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特需订货以及美国的援助,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引导提问:日本经济发展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给我们以什么启示?日本崛起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什么变化?日本经济崛起后外交政策上有什么变化?(由三个学生分别回答)学生1: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最大变化是:1956年到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学生2:日本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要与时俱进对生产关系作适时改革和调整;要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要重视科技和教育;要抓住机遇。

学生3: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其朝野对政治大国的呼声日益强烈。日本政府对外开始举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三、东方巨龙的腾飞

教师点拨:讲清中国建国以后社会主义建设曲折与发展的基本脉络。从新中国建立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从1956年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到十年文革的巨大挫折,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振兴,成为目前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体。最后说明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

四、发展中国家的呼声

引导提问:第三世界国家为什么要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学生回答:战后亚非拉许多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避免卷入大国的争斗,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发展民族经济,采取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

教师讲解:1955年的万隆会议本着求同存异原则,通过了团结反帝的纲领,显示了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巨大力量,给不结盟运动以思想启迪和政治推动;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南斯拉夫会晤,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

引导提问: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回答: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

引导提问: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和原则是什么? 学生回答:原则和宗旨是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化。引导提问:不结盟运动提出了哪些主张? 学生回答:不结盟运动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与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引导提问:不结盟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 学生总结回答,教师归纳: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改变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决定世界的局面。有力地冲击了两级格局。从第四次不结盟首脑会议开始,正式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

课堂小结: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使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格局由美国控制变为美、日、欧共体三足鼎立局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第三世界的不断崛起和中国的振兴,冲击着二战以后美苏对峙的两级格局。国际关系格局是一种不稳定、充满矛盾斗争的国际关系状态,其演变是以国家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的,世界多极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多种国际力量的出现,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板书设计

一、欧洲人的欧洲

1、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2、欧洲共同体的发展

二、迅速兴起的日本 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

三、东方巨龙的腾飞

四、发展中国家的呼声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讲述了几个新兴力量的崛起,应主要结合现在的国际关系来阐述这些新兴的力量。欧盟、日本、中国、第三世界,这些世界的主要力量,学生都有一些了解。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资料补充,运用典型史料对于重点问题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解读史料能力,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所学内容进行较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的目的。

下载新兴力量的崛起教学设计(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兴力量的崛起教学设计(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达标训练:(二十七)新兴力量的崛起含解析

    课时达标训练(二十七) 新兴力量的崛起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

    《苏联的崛起》教学设计

    《苏联的崛起》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启......

    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教学设计

    《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为了人民的解放和祖国的富强,许多革命先辈不断探索拯救中国的革命道路,体会中国的爱国志士为了拯救中国所作出的不懈......

    四川省德阳五中高中历史《第二课 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四川省德阳五中高一历史《第二课 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自主预习】 一、请自主学习教材第九专题第二节159页至163页 二、思考题目: 1、欧共体形成的原因? 2、......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合集)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余心言 周恩来12岁那年,因家里贫困,只好离开苏北老家,跟伯父到沈阳去读书。 伯父带他下火车时,指着一片繁华的市区说:“没事不要到这里来玩,这里是外国租借地,惹......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第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

    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教学设计 石蕊(汇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 7课 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石蕊 【设计理念】 本课以中国人民的探索和革命为主线,突出了中国共产党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