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14课《水粉画树》教学设计1
书画版 五年级第二学期 《水粉画树》 高安路第一小学
单志宏
课题:水粉画树 课时:1课时 课型:电脑绘画 年级:五年级
教材:书画版美术教材 五年级第二学期
------教材分析:
通过上学期电脑教学中的《水粉画花》教学,我们熟悉了ArtRage绘画软件。本课继续利用ArtRage绘画软件进行色彩练习,进一步运用电脑技术学习色彩知识和技能。学习画树是风景画的重要内容,在学画树的过程中,能置身大自然的怀抱,身临其境,感受自然美。
学情分析:
通过五年的电脑绘画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Windows画图软件的基本功能,并接触了数位板和ArtRage软件,创作简单的作品。学生在生活中看到大量电脑绘画的作品,所以对用电脑绘画软件进行创作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五年级第一学期,学生用Artrage软件进行《水粉画花》的尝试,对利用该软件进行水粉画不再陌生,所以进行水粉画的笔触教学有一定学习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以树为表现题材,了解色彩的明度和纯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示范、尝试与交流,运用ArtRage软件各种工具的组合使用,学习电脑水粉画的一般画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电脑绘画方便快捷的表现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电脑绘画的兴趣。运用丰富多样的笔触体验电脑水粉画的一般特点,感受风景画的自然美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熟悉ArtRage软件中的油画笔工具。书画版 五年级第二学期 《水粉画树》 高安路第一小学
单志宏
2.难点:用油画笔工具画出大小不同、厚薄不
一、能表现立体的树。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通过比较ArtRage绘画软件与画图软件的不同,让学生谈谈电脑绘画的感受,让学生对电脑绘画有一个更理性的认识。随后让学生交流自己认识的不同造型的树,为《水粉画树》做准备。
让学生利用铅笔工具进行草稿绘画,是教会学生电脑绘画的基本方法,也是对学生自然灌输一个基本的从整体到局部绘画的绘画习惯。
从平涂到绘画有笔触的作品,需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本课通过欣赏梵高的绘画作品,让孩子感受作品中的激情和动感,感受笔触在作品中的作用。再教学笔触的绘画方法,实际也就降低了笔触绘画的难度。
最后让学生欣赏风景画绘画视频,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或自我摸索电脑绘画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请同学说说ArtRage绘画软件与画图软件的不同。“画图”软件:适合画图形类作品;“Artrage”软件能模仿真实的绘画效果。
2.揭示课题:《水粉画树》
二、新授学习
(一)学会画草稿——画画生活中的树
1.交流:你都认识哪些树?说说不同树的不同造型。
2.任务一:利用Artrage软件中的铅笔工具,构思一幅以树为主题的风景草稿。书画版 五年级第二学期 《水粉画树》 高安路第一小学
单志宏
3.小组欣赏交流自己的构图。
(二)学习存储颜色——平涂树冠和树干
1.根据自己绘画的树或者季节确定涂色的两种色彩。2.找一找:哪里可以储存需要的颜色?
3.任务二:利用储存的颜色用平涂法为作品中的树涂色。
(三)感受笔触的魅力——绘画有笔触的树 1.比较两棵树,说说不同的感受。
用不同明度的色彩表现出立体感和阳光照射的明暗变化。用不同的笔触表现出书的动感。
2.欣赏梵高的风景画,感受笔触在作品中的作用。请同学们说说看了梵高画的树有怎样的感受? 风中树的动感 表达作者绘画时的激情
3.示范如何利用水粉笔画出明暗和笔触效果。
三、作业要求 1.创作
任务一:利用铅笔工具,构思一幅以树为主题的风景画。任务二:利用储存的颜色用平涂法为作品中的树涂色。书画版 五年级第二学期 《水粉画树》 高安路第一小学
单志宏
任务三:用深浅不同的色彩、强烈的笔触绘画。涂画背景,调整画面。2.习惯培养:主动交流,大胆表达。
四、巡视指导
1.鼓励学生大胆涂色; 2.示范画出笔触的方法。
五、展示评价
1.小组交流评出最喜欢的画,并说说理由。2.经验交流,说说如何表现出更具动感的笔触。
六、课后拓展 1.欣赏风景画视频。
2.尝试利用Artrage绘画自己喜爱的风景。
第二篇:第14课《水粉画树》教学设计2
书画版 五年级第二学期 《水粉画树》 金山区第二实验小学
姚家栋
课题:水粉画树 课时:1课时 课型:电脑绘画 年级:五年级
教材:书画版美术教材 五年级第二学期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源自书画版小学五年级美术教材第八单元“电脑美术”中的第14课《水粉画树》。通过上学期电脑教学中的《水粉画花》教学,我们认识了数位板和压感笔,熟悉了ArtRage绘画软件。本册教材继续安排数位板作色彩练习,进一步运用电脑技术学习色彩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学习画树是风景画的重要内容,在学画树的过程中,能置身大自然的怀抱,身临其境,感受自然美。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面向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相应的电脑知识与技能,能够基本操作ArtRage绘画软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以树为表现题材,了解色彩的明度和纯度,学习数位板和压感笔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示范、尝试与交流,运用ArtRage软件各种工具的组合使用,学习电脑水粉画的一般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位板绘画方便快捷的表现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电脑绘画的兴趣。运用丰富多样的笔触体验电脑水粉画的一般特点,感受风景画的自然美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熟悉ArtRage软件中的油画笔工具。
教学难点:用油画笔工具画出大小不同、厚薄不
一、能表现立体的树。教学过程:
一、导入 书画版 五年级第二学期 《水粉画树》 金山区第二实验小学
姚家栋
(一)欣赏塞尚的《圣维克多山》。
(二)复习使用ArtRage绘画软件的各项要素
找回工具设置面板、颜色取样面板、颜色采集器等。
(三)出示课题:《水粉画树》
(一)色彩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
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如:同一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较灰暗模糊。
(二)色彩纯度
色彩纯度,是指原色在色彩中所占据的百分比。
纯度最高的色彩就是原色,随着纯度的降低,色彩就会变的暗、淡。纯度降到最低就是失去色相,变为无彩色,也就是黑色、白色和灰色。
(三)色彩认识和准备
教师出示若干张树木照片,学生任意挑选一张入手,根据光照下的色彩深浅变化,选择相应的3、4种颜色,将它们储存在调色板上,感受色彩的明度和纯度变化。
树叶:深绿、色黄绿、蓝绿等。树干:赭石、深赭、色黄赭等。
(四)树冠的形态结构分析
请学生观察树木图片,分析树冠的形态结构。
树冠的整体形态呈球体,也有自由纺锤形、柱形、自然圆头形、疏散分层形,局部叶片为阔叶状。
三、观察与创作 书画版 五年级第二学期 《水粉画树》 金山区第二实验小学
姚家栋
(一)教师示范
1.轮廓和构图。
用油画笔工具画出轮廓线,在电脑画中要调节稀释选项,用淡一些的色彩勾线,也可以选用铅笔工具勾画轮廓。树干不是笔直的,而是微微倾斜,看起来有一种向上感,这样画才不呆板。遵循近大远小的原则,大树在前,远树要小、加上草地、河流、山坡等。
2.明暗画法。
无论是树叶或树干,都有立体感,分有明部、暗部、中间色彩。画的时候可以从暗部色彩画起,再画亮部色彩,最后用中间色彩衔接,调整完成。
3.中间画法。
根据树的形态变化,先画中间色彩,再压暗部色彩,最后提亮亮部色彩,衔接、调整完成。
4.涂抹和圈涂。
在画好轮廓后,用薄薄的稀释了的色彩把画面的每一处都画到,而后直接用调色盘上准备好的3、4种色彩,以深浅、厚薄、大小不同的笔触轮番涂抹,但是在涂抹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树冠树叶的团块形状用短线或点圈涂着画,树的形状更加富有立体感。
5.树干画法。
树干有亮部和暗部,画的时候可以用中间画法,并和树干或树枝的背景结合起来,深色叶片上的树枝应该是淡色的,淡色背景上的树干是深色的。
6.背景处理。
背景色用较稀的色彩表现,笔触随意,轻松洒脱。
(二)欣赏范作
(三)作业内容与要求
1.运用ArtRage软件中的油画笔工具、尝试画一棵树。
2.运用ArtRage软件中的油画笔工具,尝试画一些有远近变化的树。
(四)学生练习创作
四、展示与评价
(一)展示学生作品 书画版 五年级第二学期 《水粉画树》 金山区第二实验小学
姚家栋
(二)评价要求:
1.是否用油画笔工具画出了大小不同的树? 2.是否用油画笔工具画出了厚薄不一的树? 3.是否用油画笔工具画出了立体的树?
(三)学生互评:交流工具使用心得或你最喜爱的作品。
(四)教师总评
五、拓展
1.到户外用速写的方法画一幅以树为题材的风景画,而后尝试用ArtRage软件把它表现出来。
2.把自己的作品发布在校园网上和其他同学一起欣赏交流。
第三篇:《去年的树》教学设计_1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树的请求──回来再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只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于是,鸟儿在灯火前唱起去年的歌。它通过小鸟和树、树根、大门、小女孩的对话告诉做人要重诺言,守信用,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本文是以诚信为主题,但是诚信、奉献、环保三个主题的多元体会又会造成学生思想混乱。小鸟的执着追寻,对诺言的尊重,传递给我们多少感到:这是一只多么重情义的小鸟啊!所以我以诚信(友情)主题的体会为主,以其余两个为辅来展开教学流程。
【设计理念】
《新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与文本的主要对话方式是多样化的有:读、品、悟、议、辩、入。在本的教学设计中用到的是:读、入。
读:自由读、找朋友读、演读等多种方法,真正做到以读激。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注意启发学生的感觉,比如在指导最后一段时会在前三段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焦急、牵挂、担心的心情去读。
入: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我会让学生两次研读文,“你”就是那只小鸟了,体验小鸟的心情。
【设计思路】
1、因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堂重点的研读对话我放在了小鸟去南方前和大树的一段对话。采用自由读和演读的方式,使学生在对话中感悟小鸟与大树深厚友情。剩下的三组对话都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分角色读,让学生体验小鸟焦急的心情。
2、把文的最后一段作为学生重点感悟的段落,采用的方法是学生自己质疑,在感知的基础上能够入文,与小鸟的情感一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读通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学会把文读薄、读厚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点】
对“重诺言、守信用,珍惜朋友间的情谊”有所感染。
【教学难点】
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时安排】
一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对朋友,看,他们是谁?(板书:鸟儿、大树)听,(媒体播放)鸟儿又在为他的朋友大树唱歌了,鸟儿的歌声是那样的动听、那样的深情。大树呢,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美丽的图画呀!
在这对好朋友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第十一去年的树。
2、齐读题:
去年的树。
二、自读文、多元对话
1、请大家尽情地读读文,与文交流、对话。
(出示阅读提示。)
2、交流初读心得:
你读懂了什么?
三、演读文,倾心对话
师:这对好朋友的感情是那样的深厚。可是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鸟儿必须离开他的好朋友,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他们正在告别了,同学们你跟好朋友告别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依依不舍、难过……)
1、告别:
出示对话:
自由练读→学生示范读→学生评读→男女分角色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着重引导体会鸟儿与大树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和鸟儿许下诺言时的坚定。)
小结:他们告别时是那样的依依不舍,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2、回来:
漫长的冬天终于过去了,万紫千红的春天又来了,鸟儿兴匆匆的回来,他这样兴匆匆的回来于什么呢?然而结果呢?
⑴(出示:鸟儿与树根的对话)引导学生体会好朋友不见时的伤心。
⑵在读中体会鸟儿与树根的心情。
(找好朋读、分小组读。)
小结:听了树根的话,鸟儿又怎样做呢?结果呢?
3、寻找:
鸟儿一次又一次地找不到他的好朋友,同学们你一次又一次找不到朋友时,心情怎么样?
(伤心、焦急)
⑴谁有信心把鸟儿的这种心情读出来?
⑵生读。
⑶加深体会鸟儿对大树的友情:
①可大门的回答令人多么的伤心呀!往日的参天大树,变成了细条条儿,再变成了一根根的火柴。
(播入动画。)
这细条条儿、这火柴还是鸟儿的朋友吗?你们是鸟儿了,你们还愿意去找吗?愿意的举手。
②为什么呢?他已经不是往日的大树了。何必这样千辛万万苦地去找呢?
③你们想快点找到大树吗?(想)让我们一起来呼唤大树。你怎么呼唤呢?
(生呼唤大树)
小结过渡:也许是鸟儿的努力,也许是同学们的呼唤,终于鸟儿在小女孩口中打听到火柴的消息了。这部分对话,老师和你一起来读。(出示鸟儿与小女孩的对话)你们是鸟儿,老师是小女孩。
(师生分角色读)
师:从小女孩的回答中,你知道了什么?
(大树──火柴──用光了《灰飞烟灭》)
师:同学们,老师不得不被他们间的故事感动,老师相信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把鸟儿“回来──寻找”这部分对话在四人小组里分角色读读。你们可以自己选定一个角色练一练。开始吧。
(学生四人小组练读。)
师:你们的对话多么地投入啊!谁愿意来做一回鸟儿在室里一边飞一边找朋友对话。你可以用你的话,也可以用本的话。
(生演本剧)
四、引导想象,补充对话
师:鸟儿鸟儿,你现在看到灯火了,剩下的内容,老师来说,你来演,有信心吗?
(出示最后三段)
(师生合作演本剧)
师:他的表演是多么的精彩,请你把刚才老师读的用心的读读。你读懂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
主要解决问题:
1、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还要唱去年唱过的歌?
2、第一次“盯”着灯火“看”时,鸟儿在想:?
3、鸟儿唱完了歌,为什么还看了灯火一眼才飞走呢?鸟儿又在想:?
小结:多么守信用的鸟儿啊!大树有这样的一位朋友真幸福。
五、拓展延伸、多向对话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你对朋友许过诺言吗?想想看,你实现了没有?
六、回归题,升华理解
鸟儿的这种品质多么值得我们学习,你们有什么话想对鸟说吗?
同桌互说→全班交流→写一写。
【板书】
11、去年的树
鸟儿──────大树
告别────回来────寻找
(依依不舍)(伤心)(焦急)
第四篇:去年的树.doc教学设计1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贺光祥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2、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体会人、动物、植物(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3、让学生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三条、第二十一条、第四十一条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童话故事,明白童话中所阐明的道理。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去年的树》,看看我们又会有什么收获。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把生字词读准确了。
2、说一说通过预习你对课文有哪些了解。
三、自主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懂
2、个体质疑→组内探讨→集体释疑
3、抽读、评议、正音。
四、练习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作业
查一查有关环保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挂图,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一起来读一段美丽的故事。(出示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同学们,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通读全文。你可以一个人读,可以找同桌读,要求边读边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完成屏幕出示的练习题。(教师巡视,学生读书3分钟)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
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她着急地找呀找,问过了()、()和(),于是就在火柴点燃的灯火前()。
过渡:同学们通过朗读课文,已经能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你们真了不起,那么这篇童话故事中有哪些有趣的角色呢?(小鸟、大树、树根、门、小姑娘)她们进行了几次对话呢?(4次)请你们用波浪线划出小鸟说的话,用直线划出大树、树根、门、小姑娘说的话。
三、研读对话,训练朗读
1、指导学习第1组对话。
(1)我们先来看第一组对话。第一次是谁和谁的对话呢?(小鸟和大树。同时板书小鸟——大树好朋友)冬天到了小鸟要到南方去过冬了,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地惜别。大树说……小鸟说……(学生串读对话。)
(2)你们想,这对好朋友在分别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对话的?请你也就近找一下你的同桌来练一下这组对话,好吗?(生就近找一位好朋友读,师指导)
(3)请一对同桌读对话.(老师评价:老师发现这只小鸟说:“我明年一定回来”时,语气特别坚定,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这样读吗?(4)再请一对同桌读。
过渡: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感觉到这对好朋友的感情是多么深厚啊,让我们的男孩子来读大树,像刚才那位男同学这样读出自己的个性,女孩子读小鸟。咱们一起来对对话看,好吗?(男女生分角色读)
你们这是在向朋友保证啊,坚定些,再来一次,好吗?(女生读
2、自学三组对话。
过渡:他们就这样依依惜别,并做了约定。第二年的春天,小鸟满怀深情地跑回来找它的好朋友大树。然而,往日朝夕相处的伙伴却不见了。她着急地找了又找,问了又问,下面的三组对话,老师想先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面合作来练读,好吗?你们可以自己选定一个角色练一练。(生自由练习)
(1)、指定一个小组读,问:同学们,他们这一组读得怎么样?(学生评价)
A、小鸟应该读得更焦急些。我觉得这样子还不够焦急。
B、我觉得小鸟应该读得再活泼一点。
C、我觉得树根应该读得悲伤一点。因为树根和树它们两个是命运相连的。就等于是好朋友一样。如果哪一方不见了,或者死去了,他们应该是很悲痛的。
从同学们的评价中,我们感觉到了,大家都觉得作为主角的小鸟的话非常重要,应该好好地体会把握。那么就这样,让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小鸟说的三句话。
(2)再指定一个小组朗读。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们知道大树哪儿去了吗?(板书:火柴、灯火)
四、角色扮演,体验感知。
是啊!小鸟焦急地寻找着她的好朋友大树,那么我们谁愿意来做一回小鸟?把这令人感动的场面表演出来呢?就在教室里,就这样飞呀,飞呀,寻找着,你在谁的身边停下来,那个同学就做你的配角读。明白吗?你们可以用自己的话,小鸟,找到朋友大树了吗?(没有)
可怜的小鸟找不到朋友大树,你心里怎么想?你的心情怎样?你说
你们是不是在心里呼唤着自己的朋友大树。你们怎么呼唤的?
你们从小鸟的一声声呼唤中体会到了什么呢?(小鸟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最珍贵的友情。)(板书:珍惜友情)那么让我们再来观看小鸟寻找大树的全过程,体会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五、观看图画,融入情境。
小鸟看了灯火几次,她会怎么想,有什么话想对大树说吗?你们现在就是这只小鸟,请你们静静地凝视着灯火,把想对大树说的话写下来。(学生写后汇报)
同学们,你们都是守信多情的孩子啊。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了我们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板书:信守诺言)。
引入第三条 国家依法实行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依法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权属证书式样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规定。
六、拓展延伸,交流升华
同学们,作为这一篇美丽的童话的读者,你还有什么话想说,你想对谁说?比如说对伐木人……想对谁说,就对谁说。
(1)对小鸟
(2)对伐木工人
(3)对环保问题的思考,出示查找到的资料以警告人们爱护鸟儿、爱护树木。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 禁止毁林开垦、毁林采种和违反操作技术规程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及过度修枝的毁林行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毁林采种或者违反操作技术规程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及过度修枝,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依法赔偿损失,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补种毁坏株数1倍至3倍的树木,可以处毁坏林木价值1倍至5倍的罚款;拒不补种树木或者补种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代为补种,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支付。
七、总结全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读了一个美丽而又令人深思的童话故事,一起为小鸟和大树的深厚情谊而感动,一起为大树的离去而伤心,那么让我们站起来一起共同祝愿:愿我们的世界---诚信之花遍地开放;友谊之树万年永存;环保之河绵延不绝!
第五篇:《那树》教学设计1
《那树》教学设计
教学依据
《那树》是一篇文质兼美、意蕴含蓄而深刻的散文。它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的深厚感情和对它最终被伐的深切痛惜,表达了对都市文明发展利弊的深层思考,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感慨和忧虑。作者从第三人称的角度,客观地叙述大树的故事,用词达意尽量节制而含蓄,意味深长。读者稍加品味,便可从字里行间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章按大树生命经历的顺序叙事,以描写和叙述为主,其思路和写法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其一,有关大树之事可述者甚多,文章仅述大树有益于人类的情况和被人类所伐倒的情况,从矛盾对立的两方面写,意蕴深刻;其二,按时间叙述,越是久远的叙述得越简略,越是近期的叙述得越详细;其三,将大树的具体形象描写放在文章较前的位置,意在先给读者一个鲜明的、整体的印象;中间穿插一些传说,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趣味性;文章三个层次的分段,具有较为明显的语言标志,即第二部分开头有一“但是”转折,表明另一种相反或矛盾对立的情况将要讲述,由大树的一种生活状况自然地过渡到另一种生活状况,第三个层次开头说:“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表明某一具体事件将要讲述,由写人类文明发展、写大树的自然生活自然地过渡到摹写大树被伐的惨剧;其四,文章最后写道:“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以叙述结尾,不作议论,但却隐隐地透出一种悲哀、幽怨和愤恨的情绪。总之,文章按大树生命经历的顺序叙事,是因为大树的经历本来就具有撼人心魄、启人深思的特质。更是因为这样写更加符合大树那种向往闲适、恬静的个性特质。
本文的语言表达,以描摹叙述为主,用语生动、老练、简洁。有许多生动活泼的写景状物,成为文中的“亮点”,如写大树的形态,“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比喻非常奇特,形象感、动感强,显示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又如写入夜后的大树,“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露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更可算是诗化的语言,“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可谓神来之笔,写出了细雨的真切形象和作者的独特感觉。作者文学功底、语言功底良好,爱化用文言,生出新意,如“星临万户,天象庄严”,“日月光华,周道如砥”等,都是作者化用文言而来,显示了作者非凡的造句技巧,表达了一种全新的思想感情;再如讲述树的命运,“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一切预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在多言”,长短句交错相间,用语简省,节奏感强,而又蕴涵丰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1)了解王鼎钧其人,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2)了解文章的行文线索,赏析文章凝练而蕴味深刻的语言。(3)理解本文的立意,把握散文的“神”,把握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和情感。(4)理解对比的写法。
②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内容;运用默读、跳读、精读的方法品味那些能体现大树品质的描写片断,那些蕴涵了作者的情感,描摹大树悲惨命运的片断,在语言品味中把握文章主旨。(2)鼓励学生在分析、品味中质疑解难,发现创造;鼓励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对散文的主题有自己的心得。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文明的进步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认识保护自然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使学生懂得,人类文明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和谐的自然环境作保障,没有了青山绿水,没有了鸟语花香,没有了蓝天白云,人类的生命将困难重重,人类文明的进步将变得不可想像。
教学方式
本文是台湾散文名作,曾得到散文界许多专家的好评,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值得认真揣摩品味,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揣摹,探究,品味散文的主旨,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阅读散文的方法,并运用所学的方法去阅读其他的散文作品,另外,还要引导学生了解王鼎钧散文的创作特色。总之,本课的教学,应充分挖掘课文各方面的资源,既要把课文当做语文材料来学习,又要把它当做认识自然、透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教科书来学习。
(1)通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
(2)采用多种阅读方法。朗读时注意把握感情分寸。本文思想深刻,感情不太张露,所以朗读时感情不宜过于强烈、奔放,但要深沉,有力度,有余味。
拟采用下列阅读策略:朗读——整体感知;默读——了解行文顺序;跳读——发现精彩片断;精读——探究字里行间蕴涵的深层次的内涵;品读——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3)传授散文阅读方法。散文的结构——形式和内容看似松散,主题却极为集中、深刻。散文的语言——凝练而富有诗意。散文的蕴味——婉曲、深刻,可以有多种合乎情理的理解。
(4)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过程中重点拨,重启发,重视调控思维难度和理解难度。
(5)鼓励学生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阅读优美的散文,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一种创造,要创造性的理解文章内容,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教学构思
一、以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导入新课。
即由学生熟悉的环境遭到破坏的场景(现象),或者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人与自然其乐融融的现象(场景)入手,学生有话可说,能切中课文主旨,并能很快导入对新课的学习。
二、阅读课文,把握文章行文顺序。
先用默读的方法,利用工具书,疏通课文,把握文章的行文顺序。
三、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先采用朗读的方法,体会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然后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多角度理解文章主题。最后采用跳读、品读的方法,感悟文章冷峻而婉曲、优美而深沉、内敛而蕴味深长的语言特点。
四、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题。课堂实录 师生活动 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人与自然既是一对矛盾的主体,又是一对需要和谐发展的统一体。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危及到自然生态的平衡,而自然生态的美好和谐又是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基础。那么在同学们的印象中,有没有为了人类的发展而破坏自然环境的现象呢?有没有因为保护自然环境而延缓某方面事业发展的事例呢?
导入拉近了同学与文章、与作者的距离,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生1:有。我生活在枝城,那里有密集的工业区,空气质量很差,街边的树已死了十之六七,现在,大量的居民开始迁往陆城。
师:真是够可怕的!为了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你能给有关部门写一封信吗? 生1:我已经在今年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写过了。
师:你的行为让教师敬佩,你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好学生。
生2:为了改善居住环境,陆城在大力发展工业企业和大力发展交通事业的同时,非常注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开展自然环境的美化、绿化、净化工作,使宜都市被评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
生3:我爸爸在政府工作,我听他说,陆城地区宁愿少赚钱,也不发展那些重污染企业,而是发展以蔬菜加工等为主的轻工业。
师:确实是这样,看来,你是一个非常关注地方时事的学生,真是不简单啊。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台湾作家王鼎钧写的《那树》,作家用凝练而深刻的语言描写了“那树”坎坷而悲惨的一生,反映了人类文明发展与自然生态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同学们,你们了解王鼎钧吗?
生4:王鼎钧,台湾散文家。山东临沂人,1927年生。14岁开始写诗,16岁写成《评红豆诗人的诗》。到台湾后,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工作。王鼎钧的创作内容很广,有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散文、随笔、杂文、小品、电视剧、影评、小说批评等。他的主要作品有散文《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等。
师:王鼎钧可是大师级的散文大师哟!在阅读散文《那树》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散文的相关知识吧!
生5:散文的结构——形式和内容看似松散,主题却极为集中、深刻。散文的语言——凝练而富有诗意。散文的蕴味——婉曲、深刻,可以有多种合乎情理的理解。
一句“王鼎钧可是大师级的散文大师哟!”再次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师:下面请大家采用朗读的方法,理清作者的行文顺序。注意朗读要求:姿态正,吐字清,节奏准,感情真。
关于朗读方面的学法指导,不仅必要,而且,教师的语言表述非常精练。生1:这篇散文以大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描写了大树悲惨的一生。
师:写了大树的哪些经历?
生2:开头到“一厘米一厘米的向外”描写早期的大树早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作者在这部分主要写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的友善;从“但是,这世上还有别的东西”到“在星空下仰望上帝”叙写现代文明对大树生存的负面影响以及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从“这天”到结束,作者对大树的最终命运作了浓墨重彩的描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愤恨之情。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心所在,大致四件事:醉汉驾车出事、电锯锯倒树身、清道妇讲述蚂蚁国故事、挖树根、平路面。
师:为什么说大树的一生是悲惨的?
这个问题问得很简洁,但却切中了理解文章主旨的要害。
生3:早些时候,大树虽然佝偻,已露出老态,但尚能在台风肆虐中屹立不动,连一片叶子都没有掉下来,夏天里张开巨大的绿盖荫蔽人们,并且,还在黑暗里努力延伸它的树根,加大它所能荫蔽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然而,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延伸得更快,于是所有原来地面上的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大树已经是多余的了,最后,由于喝醉了酒的驾驶者被树干撞死,一直默默奉献的大树被连根拔起,真是悲惨至极,惨不忍睹。
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师:(过渡语)大树的命运真是很惨,那么文章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请同学们品读这篇散文,咀嚼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读的时候,要注意一些重点语句和语段,要反复地品味那些语言用词凝练、意蕴深刻的词句。
学习语文,离不了品味语言,教师的过渡语言不仅开起了下一阶段的学习重点,而且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根本。
生1:“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对大树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生2:人们“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阴„„”,这是一个拟物句,它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在炎热的夏天,人们对绿阴的渴望和感激之情;“情侣止步”,那树在“暗中伸展它的根„„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这两处语句分别从侧面和正面描写出大树的高尚品质,它没有向人类索取什么,不管环境怎么变化,它总是一味地追求为人类服务,为人类奉献。
师:你的发言既理解了语言的内涵,又赏析了语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真不简单。
生3:“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在这句话里,作者排比的修辞手法,告诉我们,人类的建设活动在飞速发展,自然环境在不断地遭到破坏,同时也暗示了那树最终的悲惨命运。
生4:“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一句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这样一个哲理,那树生于斯,长于斯,长久在这里繁衍,至死也不愿离开这块土地。
师:以上,大家对大树早期的形象和生活经历以及大树近期面临的和人类建设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行了精彩的品析,下面我们重点对文章最后三段进行品读。
由整体把握转移到品读重点段落,教学的层次感很强。生5:“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
“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一切预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在多言。”这一段中的“咬”“骨粉”“呻吟”都是描写性词语,描画了一幅人类屠戮大自然生命的图景。
赏析重点词语,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了深度。
师:那么,这三个词分别是从人的哪种感官来写的? 生6:“咬”是诉诸于作者视觉的感受,属于动作描写;“骨粉”也是诉诸于视觉的感受,运用了比拟的手法,把锯出的粉末比作“骨粉”,突出人类的残忍。“呻吟”是诉诸于听觉的感受,让人感到凄楚异常。
师:你分析得很有深度,这几个词都给人以痛苦和悲哀的感受。这一段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语调来读呢?请同学们再次品读本段。
重视朗读的语气和语调,再一次切中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
生7:这一段要用一种冷峻、深沉的语调来读。我是这样读的,请教师和同学们听完后加以指点。„„
生8:“早晨,行人只见地上有碎叶,叶上每一平方厘米仍绿着”一句写出了大树虽惨遭人类屠杀,却仍不改为人类服务的初衷的悲壮性格。
生9:“清道妇包着手臂扫街”的情节、“蚂蚁国的故事”充满了悲痛的氛围,饱含了作者的悲痛和愤怒。
师:能说得具体些吗? 生10:“老树是通灵的,他预知被伐”;老树面对厄运,用“绿着死”来抗争;“每一个黑斗士在离巢后,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写出了小动物对于大树即将被伐的悲哀和无奈;“它们来参加树的葬礼”写出清道妇们对大树被伐的同情和哀悼。
师:那么,这一段要读出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呢?请同学们边读边品。生11:要读出缓慢、深沉而悲痛的情感。
师:树被砍,还不够,还要连根铲除,实在是残忍至极,请大家品味文章最后一段的语言。
多角度理解,鼓励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生12:“割下„„的大头颅”“做„„陷阱”“切断„„动脉静脉”“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等词句,把树当人来写,四个残忍的动词,写出了人类对自然的迫害之深,迫害之彻底,刻画了一种刽子手的形象,同时也突出了大树命运的悲惨。
师:分析得很到位,那么,这一段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呢? 生13:要读出作者的愤怒之情,悲痛之情。
师:冷峻的语言,犀利的笔调,刻画出了残害大树的刽子手形象,描绘了大树多舛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大树的深重情感和它最终被伐的深切痛惜。
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题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深入感受了文章的语言和作者的情感,那么,作者想借此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呢?
既小结了学生的发言,又小结了本文的教学。
生1:作者似乎对城市建设怀有不满,作者向往那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生活。
生2:作者不是对城市建设不满,而是对那些为了建设城市而不注意保护自然生态的行为表示愤慨和忧虑。
生3:人是生命体,树也是生命体,野花野草、小虫小鸟也是生命体,作者认为,如果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去破坏甚至是残害其他的生命,那么人这一高等动物就变成了屠杀生灵的刽子手。
生4:在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作者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进行了形象的描绘,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现状表示出了一种深深的感慨和忧虑。
师:以上四位同学的发言特别精彩,他们相互补充和完善,多方位地理解了文章的主题,真的不错。这是一篇文质兼美、意蕴含蓄而深刻的散文,它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的深重情感和对它最终被伐的深切痛惜,对都市文明发展利弊的深层思考,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感慨和忧虑。课外延伸,老师推荐类似作品,引发课外延伸阅读的兴趣
如果说前面的教学过程在理解深度上有所作为的话,那么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则是力图在阅读的量上有所作为。
教学反思
①品味语言是这节课的主旋律,这一构思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有了落脚点,使学生对文章的主题有了深刻认识,使学生的语言赏析能力得到了有效训练。
②学习方法的指导,尤其是朗读方法的指导很有必要,也很到位。不然的话,学生对于作者的情感把握可能就不那么顺利,对于重点词句的理解就不会那么深入,也就更不可能个性化、多角度地把握文章的主题。
③无论是从学习方式、课堂气氛、理解深度,还是从个性张扬来看,“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题”一节都是本节课的亮点,在这个教学阶段,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简洁有效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激活了,其发言也甚是精彩。
④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阅读课教学,这篇课文的教学可以算得上是阅读欣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