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市新厂镇小学教育装备与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2 17:00: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石首市新厂镇小学教育装备与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石首市新厂镇小学教育装备与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范文模版]》。

第一篇:石首市新厂镇小学教育装备与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范文模版]

深度融合 不断创新

教育装备与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

-----石首市新厂镇小学

一、背景与概况

新厂镇小学创建于1914年,是石首第一个中共党小组的诞生地。占地19400平方米,生均为17.3平方米,21个教学班,在校生1400人,专任教师60人。大专以上学历的共有46人,小学高级教师35人,地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0人,教师团队作风优良、业务过硬、勇于创新、不忘初心。

学校校舍总建筑面积为6043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为12112平方米,图书室、电教室,音乐室、美术室、科学实验室)和多功能教室齐全,计算机室64平方米,学生计算机40台,多功能电教室2个,班班通一体机21台套,学校生活区、各办公室网络畅通,计算机办公快速高效,能满足工作需要。

早在2005年,学校就敏锐地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独特魅力,购进了2台奔腾386,就此起步,大胆地尝试着把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和管理。不断积淀的百年老校,11年来,随着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深入贯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精神,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应用水平,努力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关键,以网络和其他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基础,以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和人才队伍的培养为重点,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形式和方法的研究为突破口,密切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 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促进我校的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我校在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方面一步一个脚印,在硬件建设和软件应用上都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二、特色与创新

(一)紧密三个结合,完善信息化应用的发展规划。1.学校实际与信息化发展形势紧密结合。

当今社会正在经历信息革命,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信息技术正在引发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突破,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谁在信息化上占据制高点,谁就能够掌握先机、赢得优势、赢得安全、赢得未来。教育科技高速发展,我们农村学校渴求快捷的信息、丰富的资源,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推进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新潮流,是学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2.学校自身筹建与上级政策引领紧密结合。

我校2005年就购进了计算机,用于学校管理办公专用,2006年各处室配备了办公电脑,2007年添臵了网络服务器,上网访问教育网,实现在线办公,校园网络全覆盖。2008年市教体局、电教馆、政府项目为我校配备了高规格多媒体教室,能共享中央电教馆资源。2009年我校五、六年级配备了8套班班通一体机。2010年新建了第二个多媒体教室,2012年补增10套班班通设备,2015年9月一二年级新增6套班班通,至此,我校24个教室全部配齐了多媒体讲台、计算机及教学软件等,显示终端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操作和使用十 分方便,一直坚持宁愿用坏,绝不放坏。

3.短期实施、中期安排和长远规划紧密结合。

2016年7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我校依据教育部和湖北省有关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方案:《新厂镇小学教育信息化培训制度 》、《基础设施管理制度》、《办公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 》、《网络中心管理制度》、《网络教室使用管理制度》、《教育信息化应用制度》、《教育信息化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方案》等。学校人人是责任人,个个讲文明,分工明确,任务具体。每节课有维护,每一天有小结,每一周有培训,每一月有测试评定,每一期有定性定量的考核评价,将短期安排与长远规划紧密结合,确保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启动三项工程,提升信息化应用的基础环境。1.启动学校网络建设工程

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为教师备课、辅助教学活动提供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应用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加强网络的建设。我校已经建成光纤百兆到控制中心的校园网站,配臵了3台服务器,每个办公和教学场所都有网络终端模块,只要有教学需要,将计算机接入即可实现高速上网。多媒体教室2个,有投影机、实物展示台等多媒体演示设备,用于交流、展示、开放的大型活动的公开课使用。所有24个教室都配备了教学一体机,雅图、希沃电子白板设备,满足整合教学的基本需求。学校电子备课室,满足教师设计预案、课件制作、查找资料等日常工作需求。目前,校园广播系统,班班通网络、电子白板、有线电视,基本努力实现了以校园网为背景的教和学一体的数字化校园。

2.启动教师教科研的空间和群组建设工程

学校电教中心编撰了教师通讯录,收录了全体教师的手机长短号、QQ账号、微信号、优课账号、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注册账号、中国移动和教育账号、博客账号、教师人人空间、工作室等,分学科、分年级都有QQ群、微信群,学校统一组织教师加入相应的群组,如e21湖北教研群、湖北小学数学群、荆州小学数学群、石首教科群、湖北创客教育交流群等等。这使教师们加强学习、加强交流,信息量大增,共享前沿思想,眼界开阔,更好地为“自身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发挥了独特的功能。

3.启动家校联系沟通的建设工程。

“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这是教师和父母都是无可替代的教育者。在“互联网+”的时代,家校联系和合作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迫切,并赋予新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家校联系才会有蓬勃的生命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成功有效、不断发展。我校传承家访、电话和短信联系方式的同时,加强与家长的多方式联系,多渠道沟通的平台建设。现在各班都建议家校QQ、微信及其群组、电子邮箱,网络班级论坛、“校讯通”,极大地提升了交流环境。

(三)拓展三种渠道,促进信息化应用的能力提升。

1.拓展教师研训,着力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

拓展师资培训渠道,建设一支技术精湛、教学能力强,又有一定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是顺利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为此,学校坚持骨干培训、普遍提高相结合、学用结合和分散与集中的原则,深入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培训,打造一支适应信息化的教师队伍。

学校长期珍视各级电教馆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外请专家,组织专题讲座培训,重在更新教育观念、教学思想和管理理念。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普及性培训,如博客培训、课件制作培训、班班通一体机培训等。通过整体规划、全员参与、分层递进的培训,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2.拓展课题研究,不断提升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我校以石首市教科课题为载体,积极引导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加强信息技术理论学习,有效提升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我校承接的《构建和谐有效的课堂》组织得力,研究扎实被评为荆州市先进课题组。校本教研长期坚持,成果显著,大批青年教师得到迅速成长。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我校以课堂为阵地,频繁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不仅是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其他学科甚至体育课老师有时也使用信息技术来上课。现在能用信息技术上课的教师已达到100%。通过教学实践,老师们对如何使整合更有效有了较深的认识,实践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3.拓展大赛渠道,提高师生信息技术素养。

连续几年来,我校把课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同时增强师生的信息素养,我校每学期都开 展了各式各样的信息技术学科活动,如电脑绘画,电脑小报制作评比等等,同时还积极组织全校师生参加电教馆的有关比赛活动,如: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实验操作和信息技术考查、公布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评选、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和教育杯”湖北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暨NOC活动、中国移动“和教育杯”论文大赛等,即将启动机器人及创客教育。

(四)深化三个融合,创新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模式。

1.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的变革与创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促进教育公平;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在创新教育模式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

教师由课堂教学的主宰和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 学生要由知识灌输的对象和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情感体验与培育的主体;教学内容要由只是依赖一本教材,转变为以教材为主、并有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例如学科专题网站、资源库、光盘等)相配合;教学媒体要由只是辅助教师突破重点、难点的形象化教学工具,转变为既是辅助教的工具,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与情感体验与内化的工具。

在教与学的主战场中开展应用,师生广泛参与教与学的活动,6 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应用、实现新的应用,从教育教学的目标要求和学习者的需求出发,以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为目标来安排教育信息化工作。只有聚焦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尤其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才能找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点,才能真正体现融合对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强大支撑作用。

2.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的深度融合

学校建有信息技术教室、美术绘画室、音乐乐器舞蹈室,开设了科学活动制作室,开辟校园科普橱窗展,开设红领巾广播站科普栏目,利用教师博客师生共同交流科普话题,形成了良好的校园科普氛围。让学生在科技活动基地开展各类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学校的科普活动、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的蓬勃开展,已形成了点面结合,人人参与的特点,摒弃了只有少数学生才能完成的科技活动,二是面向全体。学生能够根据日常生活的设计,既真实地反映了活动源于生活需求,又极大地调动了参与的积极性和兴趣。

3.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的深度融合

现在,学校教职工每天上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陆QQ群和微信群,打开校园网,查看学校各类通知公告、工作安排、待办事宜、校内邮件、日程安排等,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学校强力推进数字化办公,学校所有的会议通知、一周工作安排、公文流转全部通过校园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大大简化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办公效率。学校一直重视学生德育工作,重视德育工作的数字化,教导处和少先队充分利用校园网资源有效辅助心理咨询、班会课、中队活动、家长会等 7 常规德育工作。总务处在网上实行了校产公开化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和透明度。

三成果与影响

教育信息化,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一次革命,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重要途径。辛勤的耕耘换来的是累累硕果。新厂镇小学的老师们在新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中,获得许多市级以上的奖项。其中,我校优质课龙吉庆老师的《马铃薯的沉浮》、杨先军的《沙尘暴》、田文华的《食物的营养》获荆州市一等奖,邓婷老师的科学实验说课《钟摆的研究》获石首市一等奖,曾辉老师的实验论文《浅谈科学课的学生实验》获湖北省教育技术装备二等奖,刘芳老师的课件《小数的意义》获湖北省教育信息化中心一等奖,覃章兰老师的论文《活教圆柱体》获湖北省一等奖,龙吉庆老师的教学案例《信息技术助力学生思维培养》获湖北省一等奖,李蓉老师的信息技术实践征文《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教师能力培训研究》论文获中央电教馆三等奖,杨晓丽老师2015年中国移动校讯通杯论文《教师数字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获湖北省电教馆馆一等奖,吴光波老师2012.10 湖北省电化教育馆、教育学会《依托信息技术提升图形教学》论文一等奖,2013.10湖北省电化教育馆、教育学会《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教学设计一等奖,2014.10 湖北省电化教育馆、教育学会《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等奖,2015年11月《借力信息技术 加强分层教学》获中央电教馆一等奖,学校2015年获中央电教馆全国教育技术论文大赛优秀学校(教电馆【2015】218号文件),这一殊荣是我市唯一的,这些年,我校在信息技术方面取得的成果数量、获奖面、获奖等次在全市都名列前茅。

四、经验与启示 追求卓越的我们清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信息化的应用和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新厂镇小学将继续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努力创建出一流的数字化网络环境,全方位、高水平实现数字化学习、教学和管理,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第二篇: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

自贡一中---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

教育信息化让中学教学插上“天使之翼”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中学校是盐都自贡的一所有九十八年办学历史的城市完全中学,位于自贡市城市中心,学校创立于1918年。前身为加拿大教会创办的“培德中学”和自贡市政府创办的“市立师范和市立中学”,1982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四川省重点中学,2002年经四川省教育厅复查验收,确认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05年1月被四川省教厅批准为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我校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走进了真正的“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走向“创新型”教学发展的道路,这都时时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去。”它以丰富的语言、文字、动画演示、视频、音频等新颖独特的方式给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

我校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结合“三通两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促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1、机构设置 学校为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专门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成员为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和各学科的带头人。明确岗位职责。各司其职,定期交流,协商工作,共谋创新与发展的思路。为落实工作目标,还在每个教研组设立信息化工作小组,其中教研组组长牵头,收集和提供素材,让熟悉电脑知识的老师先活跃起来,信息技术老师做指导,带动教研组其他老师。精细化管理,确保我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有效落实。

2、完善制度 管理制度是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非常详细的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包括每间专用教室、教室的多媒体设备(西沃一体机,音箱终端和监控设施)机房、录播教室、以及校园电视台、网络控制中心、监控中心等的使用制度。信息技术中心管理人员定期对硬件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并及时做好维护和使用记录,每间教室的信息化设备落实到班级,班主任是第一责任人,建立班级学生信息管理员制度,教师监督、学生管理,有力保障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二、学校重视 加大投入 硬(软)件上水平

1、校园网络 精心规划校园网络的布局,将学校的网络中心设在实验大楼的六楼,每栋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都分别设有分支中心。网络中心与各分支光钎互联,千兆主干线,百兆到桌面。实现了有线和无线网络的班班通,整个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校园内线路布局合理、美观。三间计算机机房、功能室、录播教室、通用技术教室全部集中在实验楼(增能楼)五楼和六楼,校园广播电视台和监控中心设在办公大楼(培德楼)五楼。

2、硬件建设近几年来,在自贡市教育局的领导下,教育局和学校先后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信息化基础硬件设备,改善教师办公条件,人手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80间教室全部配备了西沃55寸触控液晶

教学一体机,教室内接入互联网,无线网络全覆盖,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近三年,学校在信息化硬件建设上加快步伐,建成了校园电视台、校园数字寻址广播系统、校园数字网络监控系统、录播(直播)教室、升级更换了校园广播系统音柱,实现了校园室内外广播同步与分离广播以及每间教室,每个年级或者每栋楼,每层楼的同步与分离。校园电视台也顺利开播,自创节目有”自贡一中校园新闻”(每两周一期),每周一到周五都有节目播出,“百家讲坛”、“原声影院”、“实验集锦”、“事实新闻”等。

校园电视台在校园内开展得有声有色,深受广大师生好评,制作的节目也有极高的专业水平,今年选送的《高2017届远足活动》、《2015自贡一中招生宣传片》在四川省电教馆、四川省教育电视台举办的四川省第十一届中小学校园电视评选活动中获得金奖和最佳摄像奖。自办节目有《校园新闻》、《名师访谈》等。校园电视台充分发挥了我校在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推动文化创新和引领文化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从而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自录播教室建成以来,鼓励教师探索新型的教与学模式,培养教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资源开发。每学期通过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形式,以举行晒课活动、一师一优课为平台,组织教师对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的集成与整合等方面进行研讨。

3、软件建设 2016年学校的网站进行改版,合理规划网站栏目,设有学校概况 校园动态 党工建设 教学园地 教改科研 艺体教育 德育管理 学生园地 招生考试等栏目,有专人管理网站,并成

立领导小组,对网站信息的发布进行全方位的知道、监督和督促。分配给各部门、科室相应的信息发布权限,做到校内信息及时更新,做学校宣传的主阵地,做到家庭、社会、学校联系的纽带作用。学校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学校的一些重大事件和新闻,能与社会和家长形成互动,有效推进学校的发展。

三、定期开展专业培训 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晒课、一师一优课、录像课、微课、微视频、课件、优秀教案等活动的评比。并取得了优异的奖项和名次,使广大教师在不断实践中提高信息素养。与教务处、教科室等部门相互协作,定期对教师进行办公软件、PPT、微课制作、音视频处理等软件的培训。学校也每年举行现代教育技术大赛,鼓励教师积极向学校资源平台提交课件资源。

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结合信息技术课堂的实际,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注重课堂学生兴趣的培养,课堂环节围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来设置,每一个学生必须有一个自己的特长方向,打字、画画、编程、制作网页、视频制作等等。根据这样的要求,信息技术老师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在课外兴趣班、中午开放时间等注重学生兴趣培养,积极辅导学生,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比赛。

五、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

当然,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我校的教育信息集散功能不强,服务器容量及配置较低,学生机房配置较低,教育教学资源库尚不完善,学生在比赛中获得的奖项较少,教师、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参与网络学习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培养等等。

虽然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我校一直坚持“一切为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的总目标,努力提升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同时努力实现教科研活动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开展教科研活动,逐步开展校际远程教学与听课、评课、远程培训等,总之,学校信息化工作是一个基础工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信息化来带动学校教育的现代化,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而且服好务。今后我们将继续围绕“三通两平台”建设,逐步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逐步实现“一生一空间、生生有特色”。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带动下进一步提高学校信息化的水平!

第三篇: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

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

我校近几年来以教育科研为引领,致力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并取得了显著进展,信息技术已真正融入了教师的日常学习、工作中,并成为学校课堂改革和办学水平提升的重要推手。

网络信息点:遍布校园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领域,具百兆到桌机的交换能力,教学区还实现高密度宽带无线网络全面覆盖,满足教育、教学、管理和科研的需求。云课堂网络机房、数码钢琴教室、数字校园移动终端等一系列数字化设施为全面开展数字化校园应用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着解决实际问题,方便教育教学与管理的出发点,积极开展多网融合应用实践,实现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智能广播网、闭路电视网、电话通讯网和安全监控网应用整合,取得了一系列校园数字化应用成果。

当前,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普及与应用,校区间的教研问题迎刃而解,两校区教研员通过网络视频、网络论坛、网络信息交流等方式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在强化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融合研究的同时,学校鉴于当前电子白板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较强的互动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年在全县率先开展以电子白板为主的教育教学活动,实现课堂教学的变革;学校于今年为每个教室采购了以电子白板+短焦投影为主体设备的“班班通”,覆盖率达100%,教室多媒体装备迈入了交互式技术时代。学校每年利用校本课程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通过企业培训、专家引领,为白板的课堂教学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基础教育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典型案例

基础教育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典型案例

努力做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新教师

蚌埠师范附小

洪宏 2015年11月

努力做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新教师

蚌埠师范附小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个信息化时代。社会对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促使我们要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但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什么,其实并非是配备几台电脑,安装几种软件。而是实现教师工作方式、思维方式、职业发展方式的信息化。

一、帮助教师理解信息化对教育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

对于教育信息化,很多专家的注意力都在于解决技术上的问题。但我们认为,教育改革的路线需要顶层设计,但改革的主体一定是我们奋战在一线课堂上的教师。我们都知道教育信息化会带来变革。但一线老师们的思维方式如果未能转变,没能从革命的角度去看待教育信息化,而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搞形式,那么装了再强大的软件,装了再先进的硬件也不用。我们在实践就曾发现了个别的教师有一种思想:多媒体教学只是花架子,我一根粉笔,一本书,一样能教书。这种认识甚至还一度挺有市场。

因此,我们学校特别重视对教师进行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变革方面的理论培训。首先,让老师们重新认识信息化教育中教师的角色。教师要从封闭状态走向开放状态,在网络无处不在的今天,应将自身的教学与发展放在更大的视界范围内在看待。教师不再是信息的绝对掌控者,学生可以从手机、计算机、特别是互联网上得到海量的信息,可以说学生掌握的教学信息资源也许并不比教师要少。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要从传授者转向设计者、引导者。其次,让教师们重新定位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学生。今天的教师,不能再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不能让学生进行接受式的、被动式的学习。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要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要让学生的教学中的角色从接受变为探究。第三,让教师们重新认识信息化教育中的教育媒介。信息化时代的每一间教室,都是一间多媒体教室,声音、图像等资源不再是被动展示,而是互动展示。需要一张图,整个互联网都是一个大的资源库。这比一支粉笔的功能自然大得多。而教材也不再仅仅是绝对的权威,用教材来教成为信息化时代的一个基本理念,以教材为依托,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资源的拓展,必将是教学的常态。

二、引领教师感受信息化为教育教学提供的巨大力量

除了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对信息化教育时代的认识之外。我们还注意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实践,让教师们切实感受到信息化为教育教学带来的巨大动力。因为,虽然我们有理论学习,有专家培训,但是仅仅想靠学习来为老师们带来本质的改变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教师来说,平日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实实在在的,许多教师干了几十年,在日复一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逐渐熟悉与适应了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式的教学模式。要想让他们在工作中乐于运用信息化手段,必须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信息化式的教育所带来的巨大改变。换而言之,就是要让教师们工作实践中感受到信息化给教育教学带来的便利。为此,学校也动了不少脑筋。首先,在办公形式上融合信息化手段。我们利用网络即时通讯软件,建立了学校教师的QQ群,各学科组的QQ群。这种信息化的联系手段一建立,老师们立刻发现了其中的好处,通知信息即时、准确、可回查。特别是不清楚的地方,沟通得特别方便。一些老教师也开始在年轻人的帮助下,申请了QQ号或微信号,开始体验这种信息化的沟通手段。我们还建立了学校网站,附小微信公众号,经常在其中发布最新的信息。我们还要求教师们都加入我们学校的微信公众号,让教师们切实感受到这种信息化手段的力量。

其次,在班级管理中融合信息化手段。+-我们鼓励一些青年骨干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家长与学生的信息群。不光在网上发布一些教育信息,也在网上与家长进行互动与沟通。我们学校一位家长就在班级微信群中就一道数学题的辅导方法对数学张欣老师提出了问题,张老师进行了热情而认真的回答,并表扬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这种沟通方式也不但方便快的捷,也激励了其他的家长。在知道这件事后,学校管理层高度重视,将其视为推动教师信息化意识再提高的一个良好的契机,将这件事写成新闻发布在学校微信群中,用这种形式表扬和激励老师们使用信息化手段与家长沟通的意识与积极性。现在,全校的班主任,特别是年轻班主任,基本上都使用了信息化手段进行班级事务的管理与沟通。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第三,在日常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手段。我们早在九十年代就开始积极在课堂上倡导教师们使用多媒体手段,也一直将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写入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之中。但现在我们也认识到,信息化不仅仅是运用多媒体那么简单,那是具有更大的潜能。当前,我们几次组织以班班通的使用为主题的研讨交流,老师们在亲眼目睹之后,对电子书包、资源库、网络搜索等功能有了深入的认识。认识到这些信息化手段对教学带来的巨大的助力作用。现在,班班通的使用已经不再是一种要求,而是老师们自觉自愿的行为,更是老师们教学的一种新的依托。甚至有一些老师们会说,现在如果班班通出了故障,就感觉特别不方便。我们要求全体教师注册安徽省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并将自己的教学资料上传至自己的空间,并积极下载平台上的资源。教师们通过实践,逐渐喜欢上了这个强大的资源库。他们的上传下载的行为也从被动变为主动,现在我校的资源上传数量达到1500个左右,而下载量更是达到2000多。学校教导处也正在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起课件库、教案库、论文库、试题库、教学视频库。我们通过“五库”建设,要让教师每年的教学准备都不是零起点,达到“资源共享、超越课堂”。当然,我们还在引导教师们感受“微课”“翻转课堂”“易学网”等更为先进的信息化课堂的发展成果,引导老师们积极地参与到这场变革之中。

第四,教育活动中使用信息化手段。从上学期开始,我们就在实施将校园图书馆数字化工作。我们将学校图书馆的三万册藏书建立起了数据库,实行电子化管理。我们还先人一步,购置了一个数字图书网站,将图书数据库内嵌其中,可以让学生在任何可以上网的地方。登陆这个网站就可以完成对校园图书馆所藏图书的检索与借阅。利用信息化手段,让我们的图书馆从固定开放时间变为24小时开放,真正让图书馆成为了图书馆,而不是图书仓库。在建立这个数字化图书馆的过程中,我们没有请专业的公司代营,而是组织了很多教师参与其中,目的就是让教师切身地感受到信息化手段对于我们教育的巨大的助力作用。从而将自身的教育活动自觉地与信息化结合起来。我们将学校的图书馆和“数学图书馆”有机的结合起来,开设“走进图书馆课程”,让学生在电子版纸媒和书籍阅读感受读书和成长的乐趣。

三、驱动教师学会教育教学信息化时代所必备的技能

多年的实践,我们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就是教育的信息化绝不是增加几台电脑,配备几个信息技术教师。如果将信息化的责任全部都放在几个信息技术教师的头上,那我们的信息化工作绝不会开展好。可以简单地设想一下,如果老师们连简单的电脑故障都不会排除,如果老师们连制作简单课件的本领都没有,而全部要依靠信息技术教师,那一个学校,特别是一个具备一定规模的学校,需要多少位信息技术教师才能保障实施信息化的教育。从这个简单的设想得出的结论就是,我们必须让我们所有的教师,至少是大部分教师,重点是年轻教师及骨干教师具有完全的信息化教育的技能。

我校的中青年教师全部参加过INTER未来教育培训。学校也为老师们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提供最大的便利,先后送各学科骨干教师参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培训多达数十次。除了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之外,我们在校内也展开了有梯次的培训,像班班通使用技术的培训、电子白板的培训、省信息资源应用平台的培训等等。下一步,我们想在微课制作与使用上展开对教师的技能培训,让这一可能带来教育革命的新事物也被老师们进一步的了解和熟悉,提前学会制作与应用。我们也逐渐增加教师用机的数量,现在已达到2:1,我们计划在两年之内达到1:1,从硬件上为老师们利用信息技术改进自己的教学提供物质保障。

今年的3月,全球教育信息化大会在青岛举行,习近平主席专门为大会写去贺信。这些信号无不表明,教育信息化即将全面展开。我们也将不断努力,帮助我们的教师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形势,做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新教师。

第五篇: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我校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结合“三通两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

一、建设网络教育资源基础环境

学校早在2001年就开始组建校园网并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活动。随着2004年新校的建立和使用,校园网进行了彻底的更新换代,每间教室,每个办公室都连接到了互联网,为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完善的硬件保障。

学校建立了专门的网络中心,由专人负责管理。网络设计详细规划,构建了一个松散耦合的分布式应用体系,为学校的教学、教研、管理提供全面的服务。网络采用了网通的百兆专线出口,骨干网采用千兆光纤传输,办公室与教室实现了百兆到桌面。在教学应用方面学校以信息化校园建设为基础,强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育信息化核心理念,重点落实“三通两平台”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每间教室都配备了完善的多媒体设备。学校建立了数字化录播教室,实现课堂全过程、全场景的无人值守自动录制,以及视频的编辑分享。建立的电子阅览室、信息技术教室、探究实验室、校园一卡通、校园监控系统等一系列硬件平台。网络中心部署了十多台服务器,为全校师生提供办公管理平台、教学服务平台、心理咨询、网络科技馆、教学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视频监控、网络教研、上网行为监控、流量控制等功能。

二、监督管理,保障信息安全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教师日常办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对网络的安全和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构建一个高效安全的网络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需要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

为保证网络正常运行,我们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每天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技术处理。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并且做好网络的规划,我校根据学校的情况将网络划分为三大部分,教学区、办公区、微机教室。通过合理的VLAN划分以及流量限制,行为管理等措施提高网络的运行效率和安全。

刚开始,如何有效地控制网络的合理使用是一件让人头痛的事。专业的行为管理软件过于昂贵,很多免费软件不适合学校现有的网络情况,后来我们采用了一款国产免费行为管理软件Panabit解决了这个问题。只需要一台配置不很高的计算机,三块网卡即可。首先根据不同的部分划分了三个IP群组,每一个群组将会赋予相同的策略,从而完成管理。

首先,我们根据不同群组特点,利用“自定义协议组”的功能定义需要禁止、限制或放行的各类网络协议集合。比如上班时间禁止网络购物、禁止网络游戏、对于学生微机课限制网络聊天等等。

然后,我们利用“策略管理”来进行“流量控制”、“连接控制”和“HTTP控制”。我们利用“策略管理”中的“数据通道”功能可以限制预留或者保证某些对象的可用带宽。通过“流量控制”指定不同群组的具体应用的流量策略。然后设置策略调度,也就是给策略一个发生作用的时间段。这样一条完整的流量控制策略就设置完成。通过这些不同的策略搭配可以有效的控制网络中访问行为,实现校园的上网管理。另外利用Panabit强大的日志记录功能,可以讲每次访问互联网的各种程序行为记录到专门的日志服务器,以便需要时查询。利用Panabit的统计功能,我们可以监控到网络的各种数据传输统计,便于我们分析网络的应用情况分布,便于及时发现部分网络问题,方便网络的管理。

三、提高应用水平,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

1、我们坚持以平台为依托,以培训为先导,使老师们对各种应用平台由了解到熟悉,由熟悉到应用,不断的提高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各种应用培训是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纽带,我们从信息技术基础开始,包含了教学应用的各个方面,从计算机等级考试、英特尔未来教育等等专业培训,到学校组织的各种软件和教学平台的专项培训,平均每学期进行一次全员的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调动了广大教师技术应用的积极性。

2、加强信息平台建设,为教学教研提供有效支持。结合学校情况,为各教研组和教师提供了资源共享平台,学校组织骨干教师编制学案等教学资源并共享到资源平台,教师将自己上课时用的资源、课件、视频等分享到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与学校自建的资源库、科技、电子图书馆行成了有效教学资源支持平台,为教师的备课、教研和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我校还建立了自己的在线备课授课系统,系统选用了成熟免费课程管理系统Claroline(课廊)。Claroline是“Class Room Online”的缩写,它是一个开源的Web课程管理系统,由比利时鲁文大学开发,它有八年多发展史,并获得多个奖项。它的设计目标是建立一个高效的、易操作的在线学习和课程管理系统,它特别强调合作性学习活动的管理,课廊包括在线课程管理、学员管理、课程讨论、作业、小组学习、测试评估、进度状态跟踪等典型LCMS(在线学习与课程管理系统)的几乎所有功能。课廊的设计最初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合作性学习系统,所以它安排了学习小组、班级、协作资源(wiki)等内容,为合作性学习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也适合于构建主义的教学模式。它在教学管理上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可以方便地实施“因材施教”。课廊相比其实几个课程管理系统,最大的特色在于“学习路径”,它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把素材按照不同的顺序组织成不同的路径,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按照不同的路径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而且本系统操作简单,构架合理,运行速度快,并且是一个自由软件可以免费获得。利用教师账号登录系统后,在面板中单击“新建课程”按钮,在创建课程页面输入新课程的相关信息。确认后,一个拥有计划安排、讲义材料、课程论坛、聊天答疑等管理功能的新网站就建成了。登录后,就可以按照需要添加先前准备好的课程素材了,如课程简介、课程计划、课程讲义、练习、作业等。还可以建立“学习路径”,它本身没有任何题目和教学内容,它只是把“课程讲义”、“课程练习”和“作业”里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学习。比如必须先学完“文字的设置”后,才能去做“字体的练习”,最后才能去学“超链接”。这对于循序渐进的学习很重要。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下知识间的联系,还可以做到“边学边练”,从而避免了学生被埋在素材堆里不知所措的情况。相对于传统教学,我们还可以利用“学习讨论”、“学习小组”、“聊天答疑”、“协作资源”等功能,充分体现网络优势和体现合作性活动。除了教学活动,利用本平台也可完成网络备课活动。

3、利用网络的优势和便利,展示优秀教师风采。为了突出优秀教师的带头引领作用,我们专门建立了滨州一中三名教师工作室网站。将其教学经验、管理经验、教案、学案、课件、检测题、课堂视频等优质教学资源上传至个人空间与广大师生分享。

四、拓展数字服务,丰富资源支撑

学校充分利用网络通信便利,建立了学校、年级部和部分学科QQ群,方便信息的沟通与联系。班主任都加入了学校的飞信平台,及时地传递学校的管理信息,促进了学校管理。

为丰富教学资源,学校定制了中学学科网网校通、中学学科网e卷通、第二教育资源网、校视通等校外资源网站,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教学资源,方便教师的教科研工作。

学校大力推进滨州市数字化教育应用服务平台的应用。为此,学校组织260多名一线教师进行了专门的培训,使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平台的建设和使用。通过其建立网上教育资源库的共建、共享机制,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享用,使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每个章节都有可供教师参考利用的资源,让教师从低层次、低效率的备课中解脱出来,以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教学设计的改进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今后将继续推动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探索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有效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真正使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助力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均衡教育发展,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

下载石首市新厂镇小学教育装备与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石首市新厂镇小学教育装备与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

    打造数字化校园,推动学校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工作典型案例 2014年5月 打造数字化校园,推动学校的发展 ——教育信息化工作典型案例 不可否认,当今学校的发展与学校信息化建......

    滕州一中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

    滕州一中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 我校是山东省首批规范化学校之一,优越的教育教学资源和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在省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目前正积极创建国家级示范校,向建设......

    符川初级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

    符川初级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典型案例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为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个性化“教”与“学”的变革,教育观念、教育......

    唐山市孩儿屯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典型案例(范文大全)

    信息技术“点亮”校园,提升学校发展 ——唐山市孩儿屯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典型案例 【简介】 唐山市孩儿屯小学始建于1981年10月,2011年2月原孩儿屯小学、洼里小学、胶泥庄小......

    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社区工作典型案例(精选五篇)

    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社区工作典型案例 社区社会工作案例 社区社会工作案例 小区背景 该村是一个依山傍水的自然村落,约70户人家,人口约250人。该村距离成都约1个小时左右车程......

    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

    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案例 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崇信县城区第二小学 章海龙 一、实施背景 崇信县城区第二小学现有2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00多名,教职工56名。......

    小学教育装备应用自查报告

    ********小学 教育装备应用工作自查报告 高标准的教育技术装备,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小学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

    铜陵春晓小学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案例[最终定稿]

    铜陵市春晓小学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案例 ——网络教研与常规教研相结合,有效开展教研活动 铜陵市春晓小学坐落于狮子山区西湖春晓小区内, 2012年9月正式开办。作为一所新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