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唐山市孩儿屯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典型案例
信息技术“点亮”校园,提升学校发展
——唐山市孩儿屯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典型案例
【简介】
唐山市孩儿屯小学始建于1981年10月,2011年2月原孩儿屯小学、洼里小学、胶泥庄小学合并为现在的孩儿屯小学。学校坐落于孩儿屯村西北的石榴河畔,新校址占地面积17.06亩,建筑面积2656平方米,教学楼共三层。崭新的教学楼实验室设备齐全,教学设施先进,实现了班班多媒体教学,现代化的网络机房、全自动录播教室,千兆光纤接入互联网,达到每位教师配置计算机,硬件设施逐年升级,使学校的发展也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仁爱心切必生智慧】
孩儿屯小学多年来重点践行“亲和”理念,“让师生充满智慧,让校园洋溢和谐”的办学目标得以全面贯彻,“仁爱 智慧 勇敢”的校训在各层面形成了有效落实的操作方式。校园文化围绕“三大体系•十二模块”构建并深度实施,即:师生德育体系(常规学习、教学开放、自主管理、有效沟通);教师成长体系(培训 教研 授课 专题);服务保障体系(环境育人、安全教育、现代办公、规范办学)。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在运行中不断完善。
在教学改革、教师成长、专题研究等方面也有所突破。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较有特色的、具有可延续性的孩儿屯小学工作方式。“亲和”教育理念下办学思想经历了“谋划—雏形—运行—完善”的过程,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学校还着力强化基础建设,培育数字化校园的优质土壤,已经着手建设千兆光纤的校园网,开通了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依托集成化、个性化、动态化的教育城域网信息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教学与管理业务的全数字化运行。【融合信息技术,打造智慧课堂】
我校以智慧课堂为抓手,以信息化建设为辅助,一直致力于打造高效课堂。从2016年开始,学校信息化建设加快了步伐,我校分批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为让教育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教学、辅助教学。通过两年来的实践,孩儿屯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教学取得了多方面实效,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明显提高,获取教育教学资源的能力增强,师生互动增多,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在新的教与学的变革中,教师们还通过微课制作,突破学习重难点。微课利用5—10分钟,用最简洁、最直观的方式讲清楚一个教学知识点。教师们根据教学的重难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简单常用的信息设备制作了适合学生的各种微课。并且将制作的各类微课资源上传到教育云空间,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多种端口登录教育云空间,进行预习和复习,课堂上听不懂的地方,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微视频进行消化,通过这种无围墙式的多元化学习,让孩子们整体前进,一个都不掉队!每年老师们都积极参加教育局举办的微课程评比,并推选最优逐级上报,参加市级、省级评选和智慧教育微课联盟大赛的评比,每年都有多名教师获奖。
教育信息化带来育人模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也为教研培训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2016年,孩儿屯小学建成了一间简易录播教室,后期又升级成全自动录播,极大地改善了学校信息化条件。如今学校开展校际交流活动,很多时候是通过云直播平台在网上观摩课堂的。以往教研活动必须集中在一个学校进行,由于我校地处偏远农村,这就需要老师们搭车去参加活动,筋疲力尽还要马不停蹄地准备开展培训交流,而现在走进直播课堂,轻轻松松就能完成。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一起成长,而这个突破口就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了校际网络教研、城乡在线培训和优质资源共享。【相聚在“云端”】
孩儿屯小学在2017年9月参加了沪江互+网络课程——彩虹花晨读。学生们利用网络与全国各地的小伙伴一起学古诗,品画意,互联网成了农村孩子与广阔天地连接的桥梁。2018年新学期教育局打造了属于自己的网络直播课程,我校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了教育局开设的scratch和3D打印两项网络课程。开放的互动学习的平台,使学生的兴趣更广泛了,直播课的神奇就在于足不出户,可以听到不同学校老师的讲课,可以和好几所学校的学生一起聆听讨论,打破了学校的界限,打破了同学的界限。相聚在“云端”,我们共同提高、共同成长!【“聚”在空间,德育育人,体验成长】
学校将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植入学校的校园文化中,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网络平台为依托,基于门户空间平台的建设,我校积极探索少先队活动和综合实践课程的主题活动模式。
1、德育育人,学生成长足迹更清晰可视。
为了弘扬地方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广大学生热爱开平,并以开平乡土文化为载体,推进学校的德育建设,从而抒发乡情,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按照开平区教育局《关于开展家乡文化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的精神,决定在我校开展家乡文化进校园工作。而大队辅导员借助云平台开展主题活动,形式新颖,为学生活动营造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空间,学校主题活动实时评优、自动建档,活动实施因氛围与环境而改变。
营造了让小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奉献家乡的文化教育环境,使学生在与家乡人、家乡物、家乡事的接触中激发报效之志,成为心中有爱、腹中有墨、肩上有责、身心健康的有用之才,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云+”的新时代,我校在德育方面进行了创新。
2、依托云平台,创设综合实践课程线上、线下双课堂。
线下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线上学生通过参与主题活动,网上“晒”作品,同班好友圈我快乐我分享,学校、班级、社团活动我参加我快乐,记录快乐的校园足迹,在空间中见证着他人的精彩,见证着他人的成长,形成了一个家庭氛围式的和实验实践工作坊式的生活、成长空间。看到一幅幅精彩自然的照片,感受到孩子们的热情,听到孩子们的心声,我们欣慰之余更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这个平台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一座心灵彩虹桥。小小平台满满幸福,它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我们会更好的利用开平教育云平台,整合各种资源,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幸福、健康的成长。
我校通过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将继续充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积极创建新型的校园形态——数字化校园,不断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努力拓展延伸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
第二篇:2018.9唐山市孩儿屯小学简介
孩儿屯小学简介 唐山市孩儿屯小学坐落于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洼里镇孩儿屯村西北的石榴河畔,于2011年2月迁建而成。学校占地17.06亩,本学期共有学生216名,专任教师31名,获得本科学历的有25人,专科学历6人,学历达标率为100%。学校教学设施完善,实现了班班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配有现代化的网络机房、功能齐全的图书馆、设施完备的实验室及音乐教室,各专业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
我校围绕着“亲和”办学理念,不断朝“让师生充满智慧 让校园洋溢和谐”办学目标迈进。在“仁爱 智慧 勇敢”的校训感召下,力争形成“亲近生命 和谐发展”的校风、“厚生乐教”的教风、“勤学善思”的学风。
教学中科研跟进,深化智慧课堂。目前学校申请立项国家级子课题、省、市、区自主研究课题共计11项,其中六项已顺利结题。教学成绩连年跻身区前七名;曾承担语文、数学、科学三个学科与北辰同课异构活动任务;2017年被授予唐山市教师读书先进单位,同年被评为区教学先进单位,科学、数学两个教研组被评为市级优秀教研组,这些都得益于我们的课堂改革。
信息化建设是学校的重点工作,通过系列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教师博客的创建和学校网站的建设实现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每位教师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和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微课程视频,多位教师获得智慧教育微课联盟优秀奖。早晨彩虹花阅读提高了孩子们的朗读能力。本学期又开展云课堂教学活动。
学校通过各种形式培养青年教师,在课题研究工作中鼓励一线教师主持和参与课题研究。现已有?人被确定为区名师培养对象。7名市、区级骨干教师。几年以来,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我校获国家级奖励6人次,省级奖励 13人次,市级奖励21人次。董志国老师执教的科学课《用橡皮筋作动力》获得省讲课、说课二等奖。自上学期以来我校蔡玉彤、董志国两位青年教师开展了-------和scratch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在学生培养方面,我校施行学生自主化管理体系。通过读书节、体艺节、科技节系列活动的开展,努力达到让学生先成人,再成才,后成功的目标。
依托一年一度的开平区艺术节,四年来,我校的艺术工作成绩优异,我校的大合唱四年间共获得二等奖2次,三等奖两次,小合唱获得二等奖三次,我校师生在开平区教育局歌咏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美术小组在艺术节书法绘画各项比赛中共获得二等奖4人次,三等奖32人次,在各级各类美术比赛中均取得好成绩。
在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将与时俱进,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将新的科技手段运用于我们的智慧课堂中,开创孩小教育现代化新的辉煌。
第三篇:孩儿屯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2016)
孩儿屯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2016)
本,我校紧紧围绕教育局的工作部署,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教育技术装备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了我校现代化设施应用的效能,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教学效果,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规范管理机制
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领导小组,徐建萍分管电子阅览室、图书室,蔡玉彤分管机房、网络中心,音体美各学科分管各专用教室,董志国分管科学实验室。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各个岗位的责任分工,使教育装备管理更趋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
本,已经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和教师会议,研究和部署我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规划,交流汇总在平时检查中发现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相关人员改进和纠正,确保了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二、加大投入,提升装备水平
目前学校主校、分校各有科学实验室1间,电脑网络教室1间,图书室1间,全校共有电脑147台,所有教室均装备了多媒体投影仪,其中10个电子白板教室,各专用教室配置齐全,图书电脑管理系统、消防、防盗等安全设施齐全,这些设备为广大师生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016年9月份,我校教学点进行了千兆光纤接入,本还增添了一体机、视频会议设备,路由器网关,针式打印机1台,购置了联想启天M4500台式电脑4台用于办公,佳能3800打印机1台,鸿合HD-I6565E触摸一体机(含移动支架)1台放置于幼儿活动室。这些先进的教学仪器能及时为教学所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
同时动员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资源库建设,推动广大教师积极上传优秀课件、教案、教材分析、试题等,不断充实学校的教育资源库,并与资源城域网有效整合,真正的服务于日常的教学工作。本,信息技术组加强了对教师多媒体设备使用的指导,提高了教师对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使用能力和频率,改进教学手段 1 和方法,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发挥了现代化设备的作用。在对各班级教室内多媒体设备使用情况的抽查中发现,我校老师在新课教学中的使用率是非常高的。
学校图书馆现有专职教师1人,负责图书馆管理和阅览课教学。图书馆现有藏书6887册,人均28.46册。纸质图书总值5.68万。图书馆配备计算机3台,能够基本满足日常教学和管理的需要。图书馆总面积168.96平方米,其中藏书室面积32.24平方米,教师阅览室36.12平方米,学生阅览室100.6平方米。我们学校加强领导,分工明确。学校派王永春主任监管图书室工作,规范了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在这一,学校大力加强学校图书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图书资源,培训好一批小图书管理员,发挥他们的管理职能,加大图书的借阅与流通,使学校现有图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让图书室真正成为学校教学科研与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基地。
各班也各根据班级实际开展各种富有意义的益智读书活动,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书籍可以到图书室借,也可在班级图书角借。组织阅读兴趣小组,开展讲故事、办报纸、知识竞赛等活动,如:名作欣赏、讲故事比赛,书香系列活动等,使一本书的价值和作用充分体现。把知识性强、趣味性浓、富有创意的文章在专栏内展出,供学生浏览,激励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图书室紧密围绕素质教育,充分利用室藏资源,积极配合教导处、各班语文老师开展了各种读书活动及有效的导读工作。如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故事演讲比赛等一系列读书活动。图书室推荐提供读书内容,有童话故事、儿童诗、寓言、成语故事、唐诗、宋词、名人名著、儿童文学作品、少儿百科全书、爱国故事、有关发明家、科学家的故事、有关数学方面的知识、法制宣传知识等一系列图书。还配合教导处、各班语文老师组织同学们阅读与各年级读书活动主题相关的书籍,让每位同学认真阅读。阅读完后,写好摘抄、读后感、自编读书小报。
通过一系列读书活动的开展,有效的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我校科学实验室的工作仍旧在以往的基础上,继续以争创先进实验室的标准来严格要求。实验室能做好各项工作:及时做好实验室的各项资料备查等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验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组织开展实践活动,以举办科学知识和小实验等竞赛来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三、改进方法,提高使用效能
学校图书室虽然发挥了它应用的功能,但同时也存在不足,图书更新缓慢,大部分图书版本太旧,班级阅读量参差不齐,少数学生不够爱惜图书,图书破损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教师和学生不能够及时还书。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克服不足,进一步发挥图书室的育人功能,把图书室的工作做得更出色。
确保实验室的开设率,我们鼓励教师尽可能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增加学生动手机会,提高实验能力。
继续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努力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四、注重管理,做好资料积累
本,学校领导小组对各种装备使用情况记录、各种帐册的记录等进行了多次检查。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发现的不足及时得到了完善。要求做到能随时查看出各专用教室的使用情况。
回顾过去的一年里,在全校教职工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现代化教育装备得到了较好的使用,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得到了有效地开展,但其中还有许多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我们将认真总结不足,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使我校的现代化设施发挥更大的效能。
第四篇:孩儿屯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计划(2017)
孩儿屯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计划(2017年)
围绕学校特色建设,积极有效、有序地开展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坚持技术为教学服务的理念,规范办学、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以强化管理为基础,以优化服务为保障,以深入学习研究为动力,大力推进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努力提升效益,积极创建区域教育现代化学校。
工作目标:
我校将继续开放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室等,为丰富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创设优越的条件,为科技制作、小发明等各类课外活动小组搭建自我体验、自我尝试、展示自我的不同平台,发挥设备作用,促进教学发展。
继续抓好实验教学的管理,加强对实验管理人员的培训,树立各方面典型,提高实验仪器的使用率。达到:管理组织体系化、建设配备标准化、管理工作责任化、装备使用目标化、规章制度完善化、档案建设实用化。
组织参加上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观摩课、电教录像竞赛课、教育技术成果评优等研究活动。发动广大教师大力开展资源库建设,为我校教育教学服务。
图书室管理思路:
1、安排好各年级学生借还书的时间,周一至周五大课间对应年级集中借书,保证每班每周不少于1次借书时间,图书馆全天开放。
2、每学期必须保证新书及时入室、上架,并及时发布新书信息。做好书刊的入库、出借登记工作。
3、做好图书总括帐、分类帐及注销帐,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随时做好破损书刊的修补工作。
4、与班主任老师联系,做好学生的借阅工作,提高学生的借书质量。低年级重点是拼音读物的集体阅览;中高年级名著的推荐阅览,提高学生对书的品位,阅览课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5、根据学校实际开展读书活动,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6、教师图书全天开放,为方便教师查阅资料,工具书一律不得出借。
7、班级图书角每学期每班借书50册以上,学生人均每学期借书不少于10本。
8、图书室将组织学生开展主题读书活动和各种征文比赛。
9、图书室将配合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及时为师生提供所需材料。
10、学生进图书室每周不少于一次。
图书馆建设投入
1、更新图书,资金投入1000元左右;
2、建设“走廊文化”,随时随地读书,资金投入100元左右。(上学期上级检查图书馆工作提议:建立走廊读书角,营造校园读书氛围。初步计划:举办一次全校诗词大会,范围限定唐诗300首,打印塑封,建立走廊书箱放入300首古诗资料,供学生诵读)
工作措施:
1、设备使用有新成效。计算机教学要按规定开足课程。图书室全部实行网络化管理,图书流通量学期生均不少于10本。加强实验教学,实验开出率达100%。实验室、准备室不得挪着它用。
2、资源建设有新内容。继续发挥优质资源作用,组织老师利用集体备课时间集中观看,学习名师的教学思想与方法。继续充实学校资源库,为学校课堂教学优化工程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与支撑。
3、学科整合有新突破。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讨课活动,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由学科骨干教师到所有教师推广,由示范课、研究课、公开课到常态课应用。继续开展教育技术论文、图书、实验管理论文、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活动。
4、督促对学校网站管理,网站要不断更新,对学科专题网站要不断充实。充分利用好办公平台,学校有关通知、常规检查等材料将在学校平台公开,进一步提高教师知晓率。
5、学校在公用经费中要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实验仪器、图书及计算机的添置与维护,按照教育现代化创建标准,添置所需仪器设备。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和检查电教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要加强学习,要落实责任,将各项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分解,做到事事有人做,做事有责任。要督查考核,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第五篇: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
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
我校近几年来以教育科研为引领,致力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并取得了显著进展,信息技术已真正融入了教师的日常学习、工作中,并成为学校课堂改革和办学水平提升的重要推手。
网络信息点:遍布校园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领域,具百兆到桌机的交换能力,教学区还实现高密度宽带无线网络全面覆盖,满足教育、教学、管理和科研的需求。云课堂网络机房、数码钢琴教室、数字校园移动终端等一系列数字化设施为全面开展数字化校园应用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着解决实际问题,方便教育教学与管理的出发点,积极开展多网融合应用实践,实现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智能广播网、闭路电视网、电话通讯网和安全监控网应用整合,取得了一系列校园数字化应用成果。
当前,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普及与应用,校区间的教研问题迎刃而解,两校区教研员通过网络视频、网络论坛、网络信息交流等方式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在强化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融合研究的同时,学校鉴于当前电子白板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较强的互动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年在全县率先开展以电子白板为主的教育教学活动,实现课堂教学的变革;学校于今年为每个教室采购了以电子白板+短焦投影为主体设备的“班班通”,覆盖率达100%,教室多媒体装备迈入了交互式技术时代。学校每年利用校本课程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通过企业培训、专家引领,为白板的课堂教学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