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论》复习题

时间:2019-05-12 17:5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理教学论》复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理教学论》复习题》。

第一篇:《物理教学论》复习题

理教学论复习题

一、填空、名词解释、判断、简答

(1)什么是课程标准?我国第一部课程标准《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是什么时候颁发的?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评价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1912年 1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了《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

(2)我国新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是在什么背景下制定的?

我国之所以在21世纪初用课程标准来代替长期使用的教学大纲,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内在需要。我国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均要求提高教育的质量,促进每个个体个性的全面发展,为此,我们制定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方针,然而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阻力。课程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其自身存在很多问题。作为指导教学内容的纲领性文件的教学大纲,侧重于知识技能的教学,无法体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另外,教学大纲的内容偏难、偏深,造成许多孩子无法达到其要求,因而无法实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促进每一个孩子发展的要求;教学大纲刚性较强,无法使教师的教学和教材的编写适应地方差异的要求等。在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也比较借鉴了国外的做法,最后决定用课程标准来代替教学大纲。我国的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目标都做出规定,且弹性较大,很好地切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3)中学物理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公民应具备的科学素养指的是什么? 课程总目标是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像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科学素养: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 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目前各国在测度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时普遍采用这个标准。具备基本科学素养:只有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达到要求者才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4)中学物理教学目标是什么?《课程标准》中的三维培养目标指的是什么?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就其本质来讲,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现代教学观的具体体现。传统教学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备课时要确定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强调教师的教学行为,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课堂、书本为中心,由传统的教学目的确定到现代教学目标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一场革命,这一革命以教学目标的设计为导向,从根本上体现的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体现在知识与技能上,而且还要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有具体的培养指向。(5)STS是什么?STS教育主张什么样的物理课程理念?

STS就是英文“科学”(science), “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三个词的缩写,倡导把科学教育与当前社会发展、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种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以及“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主张:注重物理学知识与其他学科以及技术、社会的内在联系,学生能够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重视看结发展,以讨论课、研究课为主,学生把教师当作领路人。

(6)什么是科学思维?中学物理教学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与形式有哪些?

科学思维,即形成并运用于科学认识活动、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与途径的理论体系;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与形式有:1,讲授法.2,讨论法.3,谈话法.4,实验法.5,阅读法.(7)《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有哪些要素?对各要素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⑤分析与验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

(1)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基础。问题是思维的动因,是探究的起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多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尽可能地鼓励或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核心环节,能使探究者明确探究方向,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探究;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方案是探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是从操作的角度把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具体化、程序化。(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猜想与假设的正确与否,计划与方案是否可行,探究能否得出结论都必须通过这一环节来检验与支持。(5)分析与论证是科学探究中总结规律,得出结论的环节。(6)评估是贯穿于整个探究过程中的一个要素。(7)交流与合作也是在整个探究活动中都要体现的要素。物

理的大多数探究活动,一般都要分成探究小组,每个探究小组成员有不同的分工,为了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成员在各负其责的同时要把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全组,以便组内的交流与合作。

(8)高中物理课程由哪些模块构成?各模块的设计思想和内容是什么?

高中物理课程由12个模块构成,分别为必修1 2,选修1-1 选修1-2 选修2-1 选修2-2 选修2-3 选修3-1 选修3.-2 选修3-3 选修3-4 选修3-5 共同必修──物理

1、物理2:这是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学习内容。在该模块中,学生通过学习运动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等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经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为下一步选学模块做准备。

选修系列──选修1-

1、选修1-2: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选修系列──选修2-

1、选修2-

2、选修2-3: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着重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

选修系列──选修3-

1、选修3-

2、选修3-

3、选修3-

4、选修3-5:本系列课程模块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9)什么是教学过程?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有什么特点?

教学过程是指由若干能够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教学环节组合而成的有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双边互动的活动进程。特点:

一、观察和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基础。

二、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并使其有关能力得到发展是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中心问题。

三、中学物理教学要注意物理学方法的培养,包括物理概念、规律与数学运算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

四、中学物理有理论联系实际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丰富内容。

五、中学物理教学是学习物理科学和其他专业技术的入门教育和基础教育。(10)常用的物理教学方法有哪些?

讲授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学生探究法。一般来说,前三种混合使用比较多,学生探究法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如果学生比较活跃的话效果比较好。(11)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有哪些内容?教学设计分成哪几种?

1、制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和教学环境、选择教学模式、方法和策略、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制定测评工具、教学反思和修改(课本P80)

2、模板设计、单元设计(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建议,课时分配建议)(12)课堂教学设计(教案)形式上一般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编写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形式上的内容:教学课题、目标、实验教具及媒体、教学过程、课后分析

(13)什么是说课?说课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1、说课是在教师备课的基础上,由教授教师对同行或专家、领导系统地阐述自 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2、说课的基本内容包括:1说教材;2说学生;3说教法;4说过程;5说实验。

3、课的要求有:1说课不是备课,不能按教案来说课,2说课不是讲课,教师不能把听说课的老师和专家、领导视为学生,如正常上课那样讲,3说课不是“背课”,也不是“读课”,要突出“说”字。既不能按教案一字不差地背出来,也不能按说课稿一字不差地读下来。一次成功的说课,一定是按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有重点,有层次,有理有据。4注意发挥教师自身的教学个性和创新精神,为防止生搬硬套。5注意避免过于表现“理论依据”,脱离教材、学生、教师实际、空谈理论。6说课与评课结合。说课者固然要充分准备,听说课者也要作一定的准备,评课才有发言权,才能评到点子上,才能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14)为什么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中学物理实验有哪几种类型?

1、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2实验能为学生创设生动的物理学习情境。3实验能发挥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4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演示实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必要的感性素材,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和认识规律;进行观察和思维的训练,巩固和应用物理知识;提供示范,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作风)

学生分组实验(基本仪器使用训练行的实验;测定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随堂实验(由于让学生通过亲手来学习知识,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克服课堂教学的“满堂灌”的现象;由于在这类实验的间隙穿插教师的启发、引导、讲解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有利于扩大课堂内师生的信息交流;由于这类实验小型灵活,运用方便,可以增加学生动手实验在教学中的比重,提供更多的机会,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15)什么是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教学有什么基本要求?

演示实验是以教师为主要操作者的示范表演实验。要求:1,要有明确的目的。2,要明显和直观。3,要安全、可靠,确保成功。4,要有启发性。

(16)什么是学生分组实验?训练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的过程和要求各是什么? 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在指导下自主地探究、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并应用所学知识的活动。训练性实验要求:1,逐步养成正确认识基本量具、仪表的习惯。2,遵守操作规范,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3,逐步掌握实验操作的规范动作。4,学会正确读数。验证性

实验过程:1,准备阶段。2,操作阶段。3,总结阶段。要求:1,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和设计思想,领会实验的步骤和方法。2,认识实验仪器,了解其性能和作用,并知道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检查和调整所要用的实验器材,并能正确选用,独立进行组装。4,能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操作,并能准确观察、读数和记录。5,能手脑并用,克服困难,排除某些故障。探究性实验要求:1,创设真实的情境,提出问题。2,提出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交流与合作

(17)什么是物理概念?物理概念有什么特点?

物理概念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细微方法,排除片面的、偶然的、非本质的因素,抓住一类物理现象共同的本质属性,加以抽象和概括而成的。在物理概念形成的过程中感觉、知觉、表象等是基础,科学思维是关键。物理概念的特点: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大量的物理概念具有定量的性质;物理概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18)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是什么?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有哪几个环节?

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

一、明确简历概念的事实依据和研究方法;

二、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

三、了解物理概念的外延;

四、了解概念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五、学会运用概念。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学习物理概念的情境;

二、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建立物理概念;

三、选择具体问题,运用物理概念。

(19)什么是物理规律?物理规律有什么特点?

物理规律,指在一类现象及物理过程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特点:1物理规律反映物质结构及物质运动中诸要素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 2物理规律是观察与实验、思维与想象相结合的产物; 3物理规律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20)物理规律通常有哪些类型?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求是什么?教学过程一般有哪些步骤? 物理规律包括物理定律、定理、原理、法则、公式和方程等。

教学要求:1明确物理规律所研究的主题,以及建立规律的事实依据与科学方法; 2理解物理规律的物理意义;

3明确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4明确物理规律与有关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之间的关系; 5学会运用物理规律说明、解释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步骤:1创设物理情境,形成科学问题; 2实施科学探究,促进知识建构; 3讨论物理规律,理解物理意义; 4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1)物理练习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习题课教学通常有哪些步骤?

作用:1物理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活化基础知识,加深和拓展物理知识; 2物理练习能够促进学生技能、能力的发展;

3物理练习能够启发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4物理练习是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

步骤:1复习相关知识;2教师示范讲授或组织学生讨论;3学生独立练习或合作练习;4反思和总结。

22)物理复习的意义是什么?物理复习的种类和方法有哪些?

意义:1巩固知识,减少遗忘;2系统整合知识,建立知识结构;3总结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能力。

种类:1平时复习(引入新课的复习、巩固新课的复习、课后复习); 2阶段复习(单元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 3总复习。方法:1系统归纳总结的方法;2练习复习法;3实验复习法;4利用电化教学手段进行复习。

23)什么是教学评价?评价有哪些类型?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 类型:1按评价的用途分,有选拔性评价、水平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等; 2按评价基准分,有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等; 3按评价内容的角度分,有学业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等。

方法:1观察法;2问卷法;3成长记录法;4测验法;5日常即时性评价。

二、应用题

(1)分析中学物理某节课教材,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写出板书设计。

融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的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重点难点: 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2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板书设计:(2)分析中学物理某节课教材,按照导入探究要求,写出导入新课的教学过程。新课引入: 教师讲述:我们在小学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动画展示:铁矿石在高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它们那里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点明课题:科学上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如冰变水。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如水结成冰。

动画展示:正在喷发的火山。(让学生用以上的结论分析火山喷发的现象)

引出问题:物质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本课设计中用多媒体的方式引入大量的生活物理,从这些感性素材中概括出物理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有利于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3)分析中学物理某节课教材,按照探究的教学要求,写出探究教学的步骤。

探究弹力的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二、复习知识并引入课题

师:[多媒体展示]

1、什么是弹力?弹力的方向如何?举例说明。

2、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3、什么叫形变及弹性形变?

生:回忆并作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纠正总结,并用多媒体展示答案。

1、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例如: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受到桌面对书的弹力,弹力的方向垂直桌面指向书;而桌面受到的弹力方向垂直桌面向下。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电线对电灯的弹力,弹力的方向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2、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两物体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3、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时,如果撤消外力,物体又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弹性形变。

师:[在投影上展示]用手拉弹簧,弹簧会伸长,用力越大,弹簧伸长也越大,手放开弹簧,弹簧立即恢复原状。请同学们分析演示的实验原理。生:……

师:分析并设问

弹簧受到拉力会伸长,且平衡时弹簧受到的弹力和外力大小相等,弹簧的伸长越大,弹力也就越大。可见:伸长(原因)→发生形变(原因)→弹力。那么弹力和伸长量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呢?本节课同学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关系。

二、实验探究

师:[多媒体投影思考题]

1、采用什么方法给弹簧施力?

2、弹力的大小如何确定?

3、需要测量那些数据?如何记录数据?

4、弹簧能否被过分拉伸?

5、什么是弹簧的伸长量?用什么测量?

师:将学生前后两桌四人一组,阅读课文并讨论问题,形成统一答案写在草稿纸上,准备派代表回答。

生:阅读课文并积极讨论。

师:在实验室巡视,并询问情况。……

师:请学生逐一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

1、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

2、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当钩码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和钩码的重力大小相等。

3、实验需要测量的数据有:弹簧的原长和每次所挂钩码对应的弹簧的长度。数据可用表格记录,也可用有序实数对记录。

4、加在弹簧上的拉力不能太大,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5、用直尺测量弹簧挂钩码时的长度与未挂钩码时的长度之差,就是弹簧的伸长量,师:将仪器发给学生,每4人一套。

生:学生讨论并得到实验方法:

将弹簧上端固定在铁架台的支架上,下端挂上钩码静止时,弹力大小等于重物受的重力,以此测量弹力的大小F,从固定于竖直支架上的刻度尺上测出悬挂重物时弹簧的伸长量x(或总长度)。

生:学生实验,并列表记录实验数据。

师:在实验室巡视,检查并指点,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抽查学生统计的表格(可能有多种表格),并在实验展台上展示

师:根据学生设计表格中测量的数据,示范数据的处理方法。[多媒体展示]示范图形:

1、以弹力为纵坐标,弹簧的伸长为横坐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2、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

3、按照图中各点的分布与走向,尝试作出一条平滑的曲线(含直线),所画的点不一定正好在这条曲线上,但要注意使曲线两侧的点数大致相同。

生:学生处理数据……

师:抽查学生数据处理情况,抽调几张结果在多媒体上展示,并进行点评,好的给予肯定,差的进行修改和鼓励。

师:

1、根据F—Δx图象,猜测F—Δx的函数关系;

2、函数关系式中常数的单位如何?常数由图象中的什么决定?

生:讨论并回答。

师:[投影展示]

1、根据图象猜测得到函数:F=kx;

2、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单位是:牛/米(N/m),该常数叫劲度系数。

三、根据实验总结

师:根据实验过程,归纳总结实验步骤。

生:学生归纳总结在草稿纸上。

师:[多媒体展示]几组学生的归纳总结

1、测量弹簧的伸长(或总长),及所受的拉力(或所挂钩码的质量),列表作出记录,要尽可能多测几组数据;

2、将记录数据转化为有序实数对;

3、以力为纵坐标,弹簧的伸长为横坐标,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

4、按照图中各点的分布和走向,试作出一条平滑的曲线(包括直线)。把各点连接起来,尽可能让更多的点落到曲线上,不能落到曲线上的点应大致对称分布在曲线两测

5、以弹簧伸长为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

师:归纳实验结论。

生: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F与弹簧伸长的长度Δx成正比。

(4)试就观看过的视频课例,简要说说你的收获和建议。要求字数200-300。

(自己写:电动势或弹力的视频任选一个)

第二篇:09物理《物理教学论》复习题

物理教学论复习题

一、填空、名词解释、判断、简答

(1)什么是课程标准?我国第一部课程标准《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是什么时候颁发的?(2)我国新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是在什么背景下制定的?

(3)中学物理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公民应具备的科学素养指的是什么?(4)中学物理教学目标是什么?《课程标准》中的三维培养目标指的是什么?

装订线(5)STS是什么?STS教育主张什么样的物理课程理念?

(6)什么是科学思维?中学物理教学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与形式有哪些?(7)《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有哪些要素?对各要素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8)高中物理课程由哪些模块构成?各模块的设计思想和内容是什么?

(9)什么是教学过程?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有什么特点?(10)常用的物理教学方法有哪些?

(11)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有哪些内容?教学设计分成哪几种?(12)课堂教学设计(教案)形式上一般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13)什么是说课?说课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14)为什么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中学物理实验有哪几种类型?(15)什么是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教学有什么基本要求?

(16)什么是学生分组实验?训练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的过程和要求各是什么?

(17)什么是物理概念?物理概念有什么特点?

(18)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是什么?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有哪几个环节?(19)什么是物理规律?物理规律有什么特点?

(20)物理规律通常有哪些类型?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求是什么?教学过程一般有哪些步骤?(23)物理练习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什么?习题课教学通常有哪些步骤?(24)物理复习的意义是什么?物理复习的种类和方法有哪些?(25)什么是教学评价?评价有哪些类型?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二、应用题

(1)分析《物理(必修1)》第三章某节书教材,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难点。(2)分析《物理(必修1)》第三章某节书教材,写出板书设计。

(3)分析《物理(必修1)》第三章某节书的某内容,按照科学探究的教学要求,写出探究教学的步骤。

第三篇:教学论复习题

教学论

一、名词解释

1.教学:即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立足于当前基础之上,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依托,指向未来时空的一种结果。

3.教学组织形式: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制度和程序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4.班级授课制:也称班级教学,是将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根据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5.教学模式: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并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模型。

6.引导-发现式教学模式: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7.情景-陶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得知识,同时得到情感陶冶的一种教学模式。

8.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指导思想下,以集体教学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

9.“合作教学模式”:以“合作教育学”为思想基础,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深刻体现人道主义精神为宗旨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合作关系。10.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运用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准备过程和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

11.相对评价:是指以评价对象群体的平均水平或其中的某一对象的水平为参照点,确定评价对象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或与群体中某一个对象之间的差距的一种评价。

12.绝对评价:是指在评价对象群体之外,以某一预定的目标或标准为客观参照点,确定评价对象达到标准绝对位置的一种评价。

13.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把评价对象群体中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评价类型。

14.成就测验:即考试,主要是针对特定领域为检测应试者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而设计的。旨在测评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的学习结果或行为变化,以检查教育或教学目标期望在学生身上所能达到的具体行为。

15.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是相对于标准化多项选择测验发展而来的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一种质性评价方法。

教学论

二、选择、填空

1.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方法。2.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教学问题。3.教学过程阶段理论:

(1)赫尔巴特:明了、联想、系统、方法;(2)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3)问题/探究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明确问题-深入探究-作出结论。4.教学目标的特点:

预期性、生成性、整体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5.教学目标的功能:

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聚合功能。6.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体系的内容:

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智力技能、动作技能、态度。7.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目标分类:

结果性目标-认知与技能;体验性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8.教学目标的陈述中常犯的错误:

把教学目标等同于学习内容;教学目标含糊、不明确;教学目标单

一、不全面; 教学目标缺乏启发性、引导性;教学目标忽视了整体性与个性的统一。9.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组织的要求: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兼顾平等;

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交往与合作;关注教学过程的互动性、趣味性和实践操作性; 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建立开放式的教学环境。10.在课程理念下如何对班级授课组织进行改革:

(1)不同的人员组合方式:分组教学;小队教学;开放课堂;个别化教学;合作教学;(2)不同的教学时空组合方式:活动课时制;现场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与网络教学。11.教学模式的结构:

理论基础;功能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评价等。12.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沿革(不同形式的主要特点):(1)古代学校以个别施教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

(2)近代以集体学习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贝尔—兰喀斯特制(导生制)。(3)向个别教学回归的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设计教学法;分组教学;特朗普制。

(4)班级授课制改造:复式教学、现场教学。

教学论

13.教学评价的功能:

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教学功能、管理功能。14.教学评价的类型:

(1)按照评价的功能不同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2)按评价基准的不同分: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3)按照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分: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4)按照评价主体的不同分:教师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15.测验根据其目的的分类:

成就测验;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16.教师评价的基本方法:

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同行评价、观察和座谈。17.教学评价的内容:

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教师素质的评价、教学行为的评价。18.学生评价的内容:

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测验、标准化测验、日常考查与学生评语改革; 新方法:档案袋评价法、表现评价法。

19.教师评价的内容:教师素质评价、教师行为评价、教师成果评价。

三、简答

(一)教学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1.学生

(1)学生是一种专门的社会角色,是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者;(2)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3)学生具有独特的个性,身心不断发展完善。2.教师

(1)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负责人;(2)教师是特殊的专业技术人员。3.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是师生活动的客体;(2)教学内容代表着人类文明的核心成果;(3)教学内容经历了教育化的加工处理。

(二)对教学的理解

1.教学是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这是教学概念的内本内涵; 2.教学是追求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这是教学的几班价值规定性; 3.教学是教育的基本形式,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4.教学的具体形态是变化发展和丰富多样的。

教学论

(三)传统教育论的代表人物及其教学思想 Ⅰ.夸美纽斯:

①教育目的: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的艺术; ②教学原则:教学遵循自然的法则; ③教学组织:提出并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教学基本原理:①教学以自然为鉴的原理;②兴趣与自发原理;③活动原理;④直观原理。Ⅱ.赫尔巴特:

①观念和统觉;②教育性教学思想;③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多方面的兴趣; ④第一次揭示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⑤第一次把教学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

⑥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儿童的德性⑦教学的“形式阶段”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四)现代教学论的代表人物及其教学思想 代表人物:杜威

思想:1.教学组织:学生为中心;2.课程安排:以经验为中心;3.教学过程:从做中学; 4.教学方法: 思维五步教学法: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儿童发现情境中的问题;鼓励儿童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 引导儿童提出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假设;鼓励儿童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现代三大教学论流派。

1.代表人物:发展主义教学论-赞科夫、结构主义-布鲁纳、范例教学论-瓦根舍因 2.主要思想: ⅰ赞科夫:

(1)理论基础: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学说;

(2)发展指的是儿童身心品质的质的变化,教学创造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3)教学设计的五大基本原则: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以理论知识为主的原则;使学生理解教学过程的原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ⅱ.布鲁纳:

(1)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精英;

(2)任何学科都能用在智育上是正确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3)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4)重视培养儿童的知觉思维。ⅲ.瓦根舍因:

(1)要发展学生的能力,就应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即基本概念、基本科学规律或知识结构,也就是所谓的“基本性”;

(2)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改革教材,使学生借助精选过的材料,与“范例”接触,训练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教学论

(六)教学过程的本质。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2.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交往过程。

(七)教学目标及与教学目的的区别。

1.教学目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完成教学任务所提出的概括性的要求,是整个教学计划的基础,教学设计的起点。所有教学步骤都是为这些目的设计的。

2.教学目标——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标准。是师生双方所预期的,既是教的目标,又是学的目标。

(八)我国教学目标的体系构成。

1.课程总目标 2.学校教学目标 3.课程目标 4.单元目标 5.课时目标

(九)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1.学生的实际 2.教学内容 3.社会需要

(十)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可行性原则 4.可操作性原则 5.阶段性原则

(十一)教学目标设计的一般步骤。

1.细化、具体化目标 2.分析、确定任务 3.寻找教学起点 4.确定教学目标的表达方式

(十二)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1)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方法;

(2)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叙写方法;(3)表现性目标的叙写方法。

(十三)当代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1.缩小班级规模;

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3.座位排列多样化,加强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 4.探索现代化、个别化教学。

(十四)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关系。相同:

(1)都是教学理念、教学原理的具体化;(2)具有可操作性;

(3)多以精练的语言、象征的图形和明确的符号来概括和表达教学过程。不同:

(1)教学模式是相对稳定的,教学策略是灵活多样的;

(2)教学模式指向整个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聚焦单个教学活动(行为)。

教学论

(十五)教学模式的内涵、结构。

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并具有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模型。1.理论基础:方向性和独特性;

2.功能目标:教学结果的预先估计;具有指导和制约作用;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 3.实现条件:条件的最佳组合和方案,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时间等。

四、案例分析题

(一)教学目标表述常犯的问题

(1)等同于学习内容;(2)含糊、不明确;(3)单

一、不全面;(4)缺乏启发性、引导性;(5)忽视整体性与个性的统一。

五、论述题

(一)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关系

提升和抽象,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和概括化; 在主动联系中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得以展开和具体化。

(二)教学内容预成与生成的关系 教学内容本身:社会实践中的主动建构

教学过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加工。

(三)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的内容及评价 1.内容:

(1)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1956年,布卢姆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该书把认知领域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类目标。这六类目标是有层次、有顺序的,知识是最低层次,是最基本的要求,其余次是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评价为认知领域的最高层次,是前面五种目标的综合,并增加了价值标准。这六类目标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排列。

(2)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布以价值内化的程度为依据,将情感领域的目标分为接受/注意、反应、价值评价、价值观的组织和价值或价值体系的性格化五类。

(3)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该领域的目标分类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辛普森的分类,他将动作技能分成知觉、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和创作七类。2.评价:

(1)贡献:①教学领域里的一场革命;②细化得比较具体。(2)局限: ①破坏了目标系统完整性的和谐;

②各领域内层次的划分有些不科学; ③分类理论的前提假设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教学论

(四)教学目标的形式取向。(概念、特点、评价与比较)1.普遍性目标:

(1)含义:是基于经验、哲学观或伦理观、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

(2)特点:普遍、模糊、随意、规范;

(3)评价:优点:适应性强;不足:缺乏科学根据,受日常经验局限;逻辑性不强,比较随意,不够完整;含义不清晰、过于模糊,容易产生歧义。2.行为性目标:

(1)含义: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形式陈述的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2)特点:预期性、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

(3)评价:优点:便于控制教学 ;便于教学交流 ;便于准确教学评价 ;缺点:机械化;肢解;忽视高级复杂活动 3.生成性目标

(1)含义: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教学目标。它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2)特点:过程性、非预期性

(3)评价:优点:活动过程与结果、手段与目的统 一;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兴趣 ;利于终身学习。缺陷:师生对话困难;教师工作量大 ;学生学习有盲目性 ;不利于理论知识的有效学习。4.表现性目标

(1)含义:是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的各种相互作用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2)特点:参与性、创造性、多元化 5.四种课程目标取向的关系:(1)历史地位比较:

普遍性目标最古老;行为目标随着课程领域科学化和独立而产生的 ;生成性目标早在20世纪初期杜威的思想中诞生,流行于20世纪70年代;表现性目标是最新的,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课程领域。

(2)价值取向比较:普遍主义价值观、控制本位——普遍性目标和行为目标;实践理性 ——生成性目标;解放理性 ——表现性目标

(3)内在统一性:体现课程发展方向;相互继承和发展

教学论

(五)班级授课组织的含义、特点及评价。

1.含义:也称班级教学,是将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根据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2.特点:(1)以“班”为教学单位;(2)以“课时”为教学时间;(3)以“课”为教学活动单位;(4)以“日课表”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周期

3.评价:(1)优越性: ①提高教学效率循序渐进,系统完整;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④有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2)缺陷: ①不利于因材施教; ②割裂内容的完整性; ③学生主体地位、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④缺乏真正的生生之间的合作。

(六)介绍一种国内和国外的教学模式构成、评价。1.国内: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1)含义: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2)理论基础: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3)教学目标:创造性思维;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探索态度和习惯;(4)实现条件:师生协作;教师设置情境;提供材料

(5)操作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拟订计划—验证假设—总结提高

(6)评价:有利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探索能力; 一般适用数理学科,需有经验储备。2.国外: Ⅰ支架式教学模式

(1)概念:教育领域——有效支持(支架)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2)理论基础: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主要环节: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4)学习支架式的形式:图表支架、范例支架、问题支架、建议支架、向导支架、工具支架。Ⅱ.掌握学习模式:布鲁姆创立:集体教学,辅之个别化帮助。

(1)理论基础:新的学生观、情感影响学习结果、“教育目标分类”、教学评价(2)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和教育质量

(3)实现条件:信心;各项准备工作;制定计划。(4)操作程序:评价—教学—测验—巩固—下一单元。

(5)评价:优点—使教学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别差异,大多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不足—存在问题,如教学内容划分、教师负担加重、不利优秀学生学习等。

教学论

(七)教学过程的本质

1.概念:所谓教学过程的本质,即教学过程之所以成为其本身并使其能够区别于其他过程的那种属性。

2.教学过程本质说概览: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九大类:

(1)特殊认识说;(2)发展说;(3)层次类型说;(4)传递说;(5)学习说;(6)统一说;(7)实践说;(8)认识实践说;(9)交往说。

3.教学过程的建构交往本质观:教学过程是旨在促进人的文化生成的师生特殊交往的实践过程。

(1)教学过程是以特定社会历史经验和文化价值内容为中介,(2)以师生间的特殊交往活动为基本形态,(3)以教与学对成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为运行机制;(4)以促进人与文话的双重建构为根本目的的实践过程。4.教学过程本质的结构分析:(1)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其内涵本质与外延本质的统一;(2)是主观规定与客观规定的统一;(3)是全部对成关系的统一。

5.教学过程“建构交往本质观”的方法论特征:(1)是一种建构本质观、生成本质观、历史本质观。

(2)是一种超越实体、突出关系、定位于特殊交往实践的本质论、对成本质论、交往本质论。

第四篇:物理教学论

1.为什么在物理教学中,学生起主体作用,教师起主导作用?

答:

一、必须坚持教师的主体作用,在教育教学中坚持这一思想有它的客观必要。

二、必须坚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内因,老师和一切教育环境都是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内起决定作用。

三、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好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必然会体现出来,学生进入了学习的主体地位,肯定与老师的巧妙引导分开。

四、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不应该是径直的过程。教师的引导应该让学生明确干什么,并以极大的热情、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投入到学习中,通过学习主体产生巨大作用。

2.中学物理教学应坚持哪些主要的教学原则?

答: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激发学习兴趣的原则;创设物理环境、突出观察实验的原则;启发思考、教给方法的原则;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原则.

3.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用“物理课程标准”代替“物理教学大纲”,试说明这种代替发生了那些实质性的变化?

答:课程的价值取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从只注重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4.结合实例论述中学物理规律教学的主要环节 同16题

答:a.创设便于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物理环境;b.思维加工建立规律(运用实验总结规律、运用已有知识,理论推导得到新规律、提出假说,检验修正假说,得出结论;c.引导学生对物理规律进行讨论,加深理解;d.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总之,从感性认识入手,到理解物理规律,最后在运用规律的过程中,从定性和定量方面不断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5.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时,对教师提出了那些更高的要求

答:首先,讨论前教师要提出讨论的题目(恰到好处)思考提纲和讨论的具体要求(估计会出现个情况及如何解决)。其次,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既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意见,又要抓住问题的中心,把讨论引向揭露问题的本质。最后,讨论结束时,老师要进行总结。对不同的意见进行辩证的分析,做出科学的结论,教师要正确评价学生的发展,应着眼于引导和鼓励

6.为什么说物理教学论具有综合性的特征?

答:因为物理教学论的内容涉及物理学的知识、技巧和方法,涉及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测量和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也涉及信息论、控制论的观点和方法,以及哲学、逻辑学、工艺学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使它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7.请结合实例说明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

答:引入、形成、巩固深化、总结。

8.你认为现代的物理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

答:物理学科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教育专业知识、信息素养 9.物理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物理专业的必修课,你认为学习该课程重要吗,为什么?

答:物理教学论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物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高等师范院校物理专业的学生、在职的物理教师以及物理教育工作者学习和研究物理教学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1.物理教学实践活动需要物理教学论作指导2.学习物理教学论是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必然要求。3.学习和研究物理教学论是物理教学实践的迫切要求。总之,高等师范院校物理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物理教学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学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学习物理教学论的重要性,运用良好的学习方法,认真学习物理教学论,努力提高物理教学理论水平和物理教学方面的修养,就会为将来做一名优秀的物理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

10.为什么说物理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答:首先是一种认知过程,与人类一般的认识过程有一致性,但又有特殊性: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序列性;其次是一个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11.试说明我国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答:注重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屋里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次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12.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答:课程目的: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结构:注重共同基础,体现选择性;课程内体现课程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课程实施: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课程评价:更新评价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13.中学物理练习作业有哪些主要具体形式

答:问答、实验、作图、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

14.科学评价考试质量有哪些主要指标,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反映在四项指标上: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信度:信度是测验的可靠性指标,它反映测量的稳定性程度。具体的说,是指两次测验关联的程度。效度:效度是测验的准确性指标。一般来说,主要分析内容效度,要保证测验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难度:难度是指每个试题的难易程度。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每个试题将考生的水平(能力)区分开来的程度。一种测验的区分能力越大,区分度越高

15.你认为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特征大体可分为几个层次?

答:直觉、操作、因果认识、概括性认识兴趣

17.结合教学经验论述物理教学必须坚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原则

答:加强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教学;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正确、恰当的联系实际;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18.为什么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

答: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物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科学作风

19.为什么要让学生在物理环境中学习物理?

答:是由知识形成过程的本质决定,它的形成和发展基础是由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这种

作用通过主客环境实现的。

20.中学物理教学法的性质是什么?

答:包括物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现代科学有机结合的综合学科。

21.中学物理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是理论和实践

22.什么是物理课程?

答:是按照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有计划的选择物理科学内容,并改造为学校的一门课程

23.什么叫观察能力?

答: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或科学仪器,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感知现象,从而获得科学事实的能力。

24.什么叫做实验能力?

答:就是做时间的技巧,包括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纪录必要的数据,能分析整理数据得到必要结论,会写实验报告的一系列能力。

25.教学过程包括哪几个基本因素?

答:教师,学生和教材

26.巩固深化物理概念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答:要强调概念中的字、词、句;运用概念解释某些物理现象;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辨析,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通过练习巩固,深化概念。

27.12.物理规律主要包括哪几类?

答:物理定律,定理,原理,法则,公式和方程等。

28.物理习题对学生学习有什么作用?

答: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确切含义,掌握物理基本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运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加深和扩展物理知识,理论联系实际。

29.物理复习的种类一般可分为几种?

答:结构型复习,重现型复习,发展型,校正型,专题兴。

30.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答: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教师特点,学校特点

31.分析和评议一堂课应考虑哪些方面?

答: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

32.信度、效度、信度和效度之间的关系。

答:信度与效度有什么关系?

信度与效度是评估测量质量的两个标准。

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效度的充分条件。没有信度就不可能有效度,但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

首先,有效的测量,一定是可信的;

其次,不可信的测量,一定是无效的。

再有,可信的测量,不一定都是有效的。

33.什么是教学模式?

答: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方法论体系,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34.介绍物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答:

1、“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明确提出来,强调物理课程应该变偏重知识传授而轻视思维启迪及科学方法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2、“课堂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涵义。课堂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运用观察、测量、制作、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提出模型和交流等多种方法进行学习,主动去获取知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概念、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未知世界的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让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新时代赋予教师的圣神使命,也是我们名族发展的需要。因此,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贯彻到教学的全过程是至关重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越来越快,我们要给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教育他们怎样做人,教育他们怎样思考问题,将来他们就会自己拿起钥匙去开启知识的大门。因此,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倡导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35.什么是教学设计?

答: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36.物理教学设计包括那几个环节?

答:

1、进行任务分析

2、制定教学目标

3、确定教学内容

4、设计教学策略

37.了解常用的物理教学方法

答:

1、讲解、谈话、讨论法

2、物理实验法方法

3、自学方法

4、练习方法

38.了解探究式教学及一般教学程序

答:探究式教学(Inquiry Teaching),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

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39.物理概念课教学特点

40.物理规律课教学特点

41.物理实验课教学特点和要求

42.如何理解学生学习的发展性评价

44.如何理解教师教学的发展性评价

答:教师评价,从目的上分可分两种类型:一是奖惩性教师评价,二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奖惩性教师评价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做出解聘、晋升、调动、降级、加薪、减薪、增加奖金等决定。这种教师评价势必影响教师的坦诚态度,很难指望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而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它是一种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它不以奖惩为目的,而是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45.学生的实验能力主要指那些方面?

答:

一、认真观察的能力

二、阅读分析的能力

三、语言表达能力

46.谈谈物理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答:1.具有正确的科学观,高尚的情感、意志和师德,热爱物理学专业,关爱学生,乐于投身物理教学工作。用坚强的意志克服工作中的困难。

2、强烈的学习兴趣

3、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

4、观察学生个性特征的能力

5、物理实验技能

6、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力。投影、录象以及计算机技术

7、教学评价能力。

8、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

9、终身学习能力。

47.试说明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有哪些?

答:

1、依赖心理

2、急躁心理

3、定势心理

4、偏重结论 48.有一位物理教师在讲解“摩擦力”概念时先将摩擦力的定义写在黑板上,然后逐字逐句地进行解释、说明,然后要求学生记住。情分析这种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你 认为应当如何进行“摩擦力”这一概念的教学。答:不得当;

活动导入

准备两只碗,分别放入数量较多的玻璃小球,一只碗内是光滑干净的,另一只碗内是粘有灰尘的.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从碗中用筷子夹出来,比赛看谁夹得快.然后让两位同学分别说出自己的感想,从而引出摩擦力的问题.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播放运动员滑雪的录像,如图3-3-1,让学生说出滑雪要求的环境条件,然后导

出摩擦力的概念.问题导入

粉笔在黑板上可以写出字来,在玻璃上写得出来吗?试试看.想想若在外面的柏油路面上用粉笔写字又会有何不同?为什么?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

第五篇:物理教学论

名词解释:

1.物理课程:是按照教学目的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计划地选择物理科学的内容,从而改造成为学校的一门课程。

2.引入:是指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的开始,教师指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方式

引入常用方法;(1.运用实验引入(2.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3.从复习旧知识引入(4.利用物理学史资料引入(5.利用类比发引入

3.信度:多次测验所得成绩的一致性程度,是衡量测验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4.专业引领:专家通过对话、现场指导、专题讲座及亲身师范等方式,向教师展示教育理论于教师实践应有的内在一致性及转化的可能性,以此培养教师的智慧和教育直觉,并从整体上提升教师个人的教育哲学

5.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手段办法的总称,基本方法有:讲解法,讨论法,实验法读书指导法

6.效度:衡量测验结果的有效性或准确性的质量指标,是反映测量结果与所要测量的结果相符合的程度,是一个测验对于它所欲测量的行为特征能够测量到的程度。

7.区分度:试题对不同知识和能力水平的考生的区分程度和鉴别能力 8.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个体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科学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和和逐步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

9.物理教学测量:根据一定客观标准,运用各种手段统计方法,对物理学领域内事物或现象进行严格考核并依据一定规范对考核结果予以数量化描述过程。

10.物理教学评价:依据教学目标,通过平均系统的收集资料和处理教学信息,对物理教学活动过程和成就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改进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参考的过程

11.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11课程的含义: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是学校为学生接受教育而设计和组织的一切活动总称;学习者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

12素质教育:使每位学生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得到充分发展,同时使他们获得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品质

13物理课程内容:是指物理学科中的事实、概念、原理和问题以及他们选择、组织和呈现方式

14前概念:学生在学习正式的科学概念前,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的感知以及长期的经验积累与辨别式学习所形成的对事物的认识

二.简答

1.物理课程的具体目标:

(1)教育的目的:教育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的

(2)中学教育性质:基本任务是以培养全面发展人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

(3)素质和素质教育

(4)中学物理的教育目标:根本目标在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2.物理教材分析方法:(1)知识分析法

含义:在全面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以新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从不同层次上对教材及涉及的知识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分析,是分析知识为主的方法

(2)心理分析法:从学生学习物理心理过程的心理过程入手,挖掘和研究教材和与教学的心理因素以便充分地发挥物理教材的各种功能,提高教育效率

3.简述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种评价类型

(1)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2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3.诊断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4,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5.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4.影响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心理因素?

(一)心理基础因素(课堂前物理课程或物理学习在学生心理和记忆中产生的印象)。

(二)心理动力因素

1、好奇心

2、求知欲

3、求成欲

(三)心理状态因素(精神状态)

(四)心理成果因素(课堂教学后,师生心理各自留下的印象)5.如何培养中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 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注重科学探究,提高学习兴趣 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学习兴趣 加强学法指导,巩固学习兴趣 6.引入物理概念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1、运用实验引入;

2、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

3、从复习旧知识;

4、利用物理学史资料引入;

5、利用类比法引入。

7.简要阐述物理教学的方法,以及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实验法、读书指导法。教学方法选择:依据教学目的;依据教材内容;依据学生实际情况;依据教师特点;依据学校特点

教学方法的运用:

1、要娴熟,正确地运用各种基本方法,发挥其最佳功能;

2、要善于综合运用教学方法,发挥教学方法体系的整体功能;

3、运用教学方法必须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8.简要阐述物理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一、教师的基本素养

(一)道德素养

1热爱教育事业,喜欢教师职业;2关爱所有学生,平等对待他们;3具有团队意识,善于互助协作;4坚持严谨治学,不断学习钻研

(二)知识素养

(三)信息素养

(四)能力素养 1常规能力

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语言表达;恰当的身体语言;板书版画能力;教学组织能力 2物理实验能力

3解决物理问题能力 4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交流与合作能力 6教育科研能力 7应用信息技术能力 论述

一、请你谈谈为什么物理教学中强调科学探究:科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七个要素。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的目的是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学生在科学探究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性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

补充 第一章

一、课程的基本类型

(1)显在课程和潜在课程;(2)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3)必修课程和经验课程;(4)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5)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6);理想课程、正式课程、领悟课程、运作课程和经验课程;

二、物理学的学科特点:

1、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一门严密的物理科学

3、一门精密的定量科学

4、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基础科学

5、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

三、物理课程的价值:

1、物理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2、物理课程的学习能够满足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和热情

3、物理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社会问题的决策能力

4、物理课程的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

5、物理课程的学习能提高学生对物理学在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及社会发展的作用的认识

6、物理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科学价值观的培育。

四、物理课程标准的特点

1、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2、突破学科中心

3、改善学习方式

4、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

5、为课程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五、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特点与趋势

1、内容的选取突出基础性和时代性

2、突出探究活动,强调做科学

3、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个性的培养

4、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评价

5、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丰富多样

6、提供物理学习情境和学习资料,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

7、加强对学生学习指导,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8、将实验和理论融为一体,突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基础地位

9、体现物理和人文的融合、多学科的渗透

10、重视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关注知识产生与发展过程

11、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2、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六、用“物理课程标准”代替“物理教学大纲”,其实质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表现:(1)课程价值取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2)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3)从关注教师的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4)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第2章

一、中学物理学习中常见的思维障碍有:(1)先入为主的生活观念形成的思维障碍;(2)相近物理概念混淆形成的障碍;(3)类比不当形成的思维障碍;(4)物理公式数学化形成的思维障碍;(5)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形成的思维障碍;(6)思维定势干扰形成的思维障碍。

二、元认知能力培养 教给学生元认知知识; 激发学生主体内在学习动机; 引导学生进行“出声思维”训练; 加强策略性知识传授; 第3章

一、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特点

1、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

2、以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为中心;

3、以数学方法为重要手段;

4、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

5、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

二、中学物理教学原则有哪些?

(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重视科学探究,突出实验的原则;(3)重视过程与方法,启发思考的原则;(4)突出学生的主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原则(5)联系学生实际,重视STS(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原则

第四章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依据

(1领会课程改革精神理解教材设计意图(2灵活调整教学顺序,重组和整合教学内容(3重视教材中各个栏目,充分发挥各个栏目的功能

二、物理教材的功能

1、教科书只是为教师教、为学生提供必要地素材;

2、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第6章

一、物理概念的应用 1运用概念解答悬而未决的问题;2运用概念解释某些常见现象;3运用概念解决实验现象;4运用概念解决相关物理习题

二、物理概念教学的要求有哪些?

(1)明确建立概念的事实依据和研究方法;(2)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3)了解物理概念的外延;(4)了解概念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5)学会运用概念。

第7章

一、物理规律课教学一般包括哪些环节?

(1)提出问题创设便于发现物理规律的物理环境;(2)带领学生探求物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形

成规律;(3)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讨论,加深理解规律;(4)指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第11章

一、物理教学测量的特点: 间接性、随机性、相对性、目的性。

二、在教育测量中最常用的特征量数:集中量数(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差异量数(平均差、方差、标准差)、相关量数

三、物理教学评价的功能: 1评定功能;2鉴定功能;3反馈功能;4激励和强化功能;5导向功能;6诊断功能;7教育研究功能

第12章

对专业引领的建议

1对于教师,应提高自主自觉性;2对于专家,应尊重教师主体地位;3对于内容与形式,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4对于学校,应创设有利环境 另附13题

为什么说学生是教学过程中认识的主体,教学中怎样才能较好地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1)从理论上说,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一定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2)要建立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增加学生自己学习的活动量;要花功夫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下载《物理教学论》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理教学论》复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理教学论复习题

    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地理课程标准:它是地理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地理课程的基础,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

    教学论复习题(5篇)

    生物教学论 一、名词解释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兼有文、理学科特点的学科课程,课程内......

    地理教学论复习题

    第一章 1、地理课程标准: 地理教学论:地理教学论是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地理教学设计: 2、地理教学的基本要素:3、夸美纽斯: 4、......

    化学教学论复习题a

    化学教学论复习题 第1章 导 论 1.近代和现代化学开设时期?化学学科开设时期? 2. 你对化学科学怎样认识的? 3. 你对化学科学与化学教育的关系是怎样认识的? 4. 什么是 科学教......

    《化学教学论》复习题

    《化学教学论》练习题 一、填空 1、《化学教学论》具有较强的思想性、 、 (简称“三性”)。 2、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 为主旨;重视 的联系;倡导以 为主的......

    中学历史教学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角色扮演模式2、历史知识3、历史事实4、教学内容优化5、教学内容过程化6、教学方法7、探究教学法8、、备课9、教学反思10、说课11、评课 12、板书13、图画......

    11级物理学专业《物理教学论》课程期末复习题

    11级物理学专业 《物理教学论》课程期末复习题 一、简答题(50分)(考题任选其中的五道,每题10分) 1.你认为初、高中物理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一改以......

    物理教学从论

    以兴趣为先导,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这学期对《物理教学从论》的学习,特别是由于课程的改革对学生的教师教学有一定的变化,通过学习《物理教学从论》我觉得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