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信息技术(第六课)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教学案 新人教版
广东省阳东广雅中学高一信息技术(第六课)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教学
案 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2、学会判断信息的真伪,并迅速、准确地筛选有用的信息.(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信息的判断,鉴别,评价的过程,了解一些怎么样判断信息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良好的信息情感和信息的鉴别能力.二、教学重点:
1、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
2、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方法
三、教学难点:
1、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
2、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方法
四、学习方法:
学生间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丰富信息的鉴别与判断的经验
五、教学过程:
让学生阅读下面一篇文章.李明平时喜欢上网。一天他无意进入了一个国外网站。该网站介绍说,如C接受它发过来的带有广告内容的电子邮件,上网就可以免费。
李明在网站登记时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地址、电子邮箱等个人资料。没过几天,他收到一封来自国外的航空信件,说他中了23万元现金大奖,只要他立即电汇150元的手续费,两天内就可以将现金送到他手上。
李明将信将疑,到银行咨询。银行职员告知他,最近到银行办理这种汇款的人特别多,怀疑这有可能是国际诈骗,目的就是为了骗取这一定数量的手续费。于是,李明报了警,公安局通过跟踪调查,发现所有把钱汇出去的网民,均没有获得相应的大奖。
教师活动:(讲解)面对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应当如何对获得的信息的价值进行鉴别和评价呢?我们可以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价值取向和信息的时效性三个方面来进行。
1、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
针对上述案例,就下列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分组没个组一个问题)(1)李明从哪里获得“中奖”的信息?这个信息源所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实 可靠?为什么?(2)李明到;银行进行咨询,银行所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为什么?(3)“公安局通过跟踪调查,弄清事实真相”这一做法是鉴别信息的方法之一,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4)评价“李明在网站登记时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地址、电子邮箱等个人 资料”的行为。
(5)列举你或者你身边的人曾经碰过的类似的案例,进行比较和分析。教师活动: 1 总结从信息的来源对其价值进行判断,可考虑以下几种方法:
(1)可以通过查看信息来源,判断信息要素是否齐全,运用逻辑推理资料和查阅的方法进行考证和进行深入调查,来判断信息中涉及的事物是否客观存在、构成信息的各个要素是否真实。
(2)可以通过把获取的信息与同类信息作相互比较,考察信息来源是否具有权威性,考察其研究方法是否科学,研究此信息是否具有代表性、普遍性。
2、从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 教师活动:教师讲解并举例
一个人不可能接受所有的信息,他只关心与自己有关的信息,因为这些信 息对于他来说才是有价值的。例:天气预报
收看、收听天气预报是很多人每天的“必修课”,李明同学的妈妈也不例外。就因为有妈妈对天气预报的关注和添衣的叮嘱,李明今天才不至于在寒冷冬天且气温突降10℃的情况下受冻。
天气变化会给很多人、很多行业带来影响,于是人们希望能尽早地依据天气预报所提供的信息作出一些预防措施,或采取一些适当的手段。如预报天气要降温,我们会多穿些衣服,社会福利院会为老人们送去保暖设备,医院会加强感冒门诊的工作,消防部门会提醒人们注意使用煤气、各种取暖设备的安全,百货零售业和饮食业商家会因生意兴旺而兴奋不已,农民会为田地里的庄稼做好保暖措施…… 学生活动: 集体讨论交流:
(1)天气预报给我们提供了未来天气的信息,它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描述各种不同角色的人对天气预报的关注程度及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2)你关注天气预报吗?其准确性是否对你的关注程度有所影响?为什么?(3)通过对天气预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3、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 教师活动:(分析讲解)
总之分析和判断信息的过程就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参照如下几方面来进行:
(1)信息是否真实可靠。
(2)信息来源是否具有权威性。(3)信息是否可用。
(4)信息是否具有时效限制。(5)信息包含哪种情感成分。(6)信息是否具有实用性。课堂练习:
每个同学申请一个邮箱,并且跟同学互发邮件,亲自体验一下接受垃圾邮件.同学们交流分析对所接收到的垃圾邮件的处理方式及其危害性的认识。
教学总结: 面对接受的最多信息,不可轻易的相信.我们可以从信息的来源、信息的价值取向和信息的时效性三个方面来进行判断.教学反思:利用同学们的互相交流提高同学们的自主探索能力,让同学更深刻地理解信息的可用性的一面.同时提高同学们对信息的鉴别能力.但是在课程时间安排上还有缺陷.
第二篇:信息与信息传播教学案
洪泽外国语中学教学案
九年级物理NO7
信息与信息传播教学案
备课时间:2010-2-23 上课时间: 主备人:张凯 总课时数:[ ] 学习目标:
1、知道信息的定义,了解人类特有的信息有哪三种。
2、知道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的五次巨大变革,了解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发现这些工具的优缺点。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习重点和难点: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的五次巨大变革;自制有线电报机与接收机。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
放映一段录像(学生上课举手、汽车转向灯亮、电话铃声响、电视广告等)问:在刚才的录像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问:你还能说出生活中一些例子来说明信息无处不在吗?
问:那什么叫信息呢?
二、信息传播
问:你知道蜜蜂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吗?
问:你知道蚂蚁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吗?
问:人类是怎能样来传递信息的?
讲:而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特有的信息有三种:语言、符号、图像
讲:在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语言的产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信息技术革命,其意义不亚于人类开始制造工具和人工取火。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由于人脑容易遗忘事情,一旦遗忘,信息就取不出来了。为了长期存储信息,如记数、记事等,就要创造一些符号代表语言,经过多少年代的发展,这些符号逐渐演变成文字,并固定了下来。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的发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技术与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有密切联系。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引导学生观看五幅图片讲解每一次的作用
三、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
问:信息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有实际意义呢? 洪泽外国语中学教学案
九年级物理NO7
问:那怎么才能让信息有实际意义呢?
问: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有哪些?
问:信息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有实际意义呢?
问:那怎么才能让信息有实际意义呢?
进一步追问:同学们知道早期人类是如何传递递信息的吗?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1图17-2的四幅图,说出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有哪些?你还知道哪些传播信息的工具?
再介绍一些早期的传播工具:海军用的手旗、灯光、擂鼓、鸣金等。让学生阅读课本P64“生活、物理、社会”电报和电话的发明。
四、活动:自制有线电报机与接收机
设计: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电路,分别在自己一方按下开关时,对方一侧的电灯就会发光。
指导完毕让学生看图17—6 问:请同学们判断一下这个图的设计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参照课本上的莫尔斯电码指导学生发“电报”:这种有线电报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
问:请设想一下应该怎样传播信息才更加合理?
三、小结与练习:
1.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消息,消息中包含的内容越多,___________________越大。
2.信息必须通过 才有意义,早期的信息传递工具有:万里长城上的,古代传递官文的,莫尔斯发明的,以及 制作的早期电话等 3.请你列举出三种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我国发明造纸术之前,古人是用、、等记录信息的,而我们现在记录信息的工具有、、等. 5.下列选项中不是人类信息与信息传播经历的五次巨大变革的是()A、语言的诞生 B、文字的诞生 C、计算机的应用 D、蒸气机的应用
6、广告充满着现代媒体,报纸、电台、电视台的广告扑面而来,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电视广告比报纸广告效果要好,其原因是电视广告传播信息采用了()A.图像 B.文字和图像 C.语言和文字 D.文字、语言、图像 教学后记:
第三篇:鄂教版第六课 风筝 学案
美时时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缺少发现三坝中学 七年二班语文学案 授课教师:王军
陸.风筝
---鲁迅
一、文学常识
1、关于文章:《风筝》是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于1925年1月写的一篇散文诗,是散文诗集《野草》的其中一篇。鲁迅先生既有很多言辞犀利的批判文章,也有不少描写自然景物和人间至爱真情的感人作品,《风筝》就是一篇这样的作品,为我们讲述了一对兄弟童年时代游戏的故事。
2、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华盖集》、等。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
二、学习目标:体味感悟亲情的含义;学习鲁迅先生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蕴含的道理。
三、字词过关:在阅读中找出你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用铅笔写在横线上:
———————————————————————————————————————(阅读的同时思考问题)
a.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述出来?
b.听读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
c.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大家一起解决。(黑笔勾画重点,红笔勾画疑难)
四、小组展示阅读(可以由学生进行简单点评)
五、合作学习
①为何“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注意上下文的结合理解)
②勾画出描写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试着去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往事的回忆放在这样的画面中展开。
③为什么说“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近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北京天空中荡漾了”?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第四篇:第六课 心中的天平教学案
第六课 心中的天平教学案
主备人:吴明录 涧池中学备课组
第一课时 个人和社会都需要公平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公平既是个人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懂得个人和社会都需要公平;了解在公平的前提下提高效率,在讲求效率的同时追求公平过程与方法目标:
感受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明确公平的积极作用;知道公平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想想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谈谈生活中的感受。认识公平的秩序是为了解决效率问题 教学重点:为什么个人和社会都需要公平教学难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自主学习】
1、想一想,填一填:
如果升学考试不公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工资分配不公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工作岗位安排不公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排座位不公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讲一讲自己受到公平或不公平的对待的事情,说说当时的内心感受。(语言要求简洁)
3、P71 小讨论:为什么三个和尚反而没有水吃了呢?
4、P71想一想:谈谈你对有序排队和无序排队的感受。
5、你能分析几种排队方式中存在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吗?(完成在教材上)
6、效率和公平兼顾的原则是什么?
【精讲点拨】
为什么个人和社会都需要公平?(公平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课堂练习】
选择题:
1、古今中外,公平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公平()
①是保证人们应得的经济利益 ②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③是单纯的分配问题 ④是每个人心中的天平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2、日常生活中,银行、车站、邮局等公共场所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排队。按照时间先后排队()
①有利于提高效率 ②有利于维护秩序
③不利于公平④相对于其他方式来说,是最有序和有效的方法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3、当前教育投资不公平的普遍现象,主要表现在
①教育设施(软件、硬件)投资不公平②教师教学艺术差异大 ③师资力量配置差别大 ④学生学习兴趣差别大 ⑤城乡师生待遇差别大 ⑥学生质量差异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4、在2008年高考期间,黑龙江省教育厅共查处了19起利用无线电设备在高考中作弊的 案件,没收作弊所用设备25部,对7个作弊信号进行技术阻断。上述措施
①保证了考试公平公正 ②维护了其他考生的合法权益
③影响了这部分考生的考试成绩 ④能彻底杜绝考生作弊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5、胡锦涛对日本进行了国事访问。中日双方在互谅互让、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对两国经贸、能源和环保等领域进行了讨论,双方取得了一系列有利于增强和深化双边经济关系的成果。这则材料告诉我们
①社会发展需要合作 ②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
③要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④合作可以解决我国目前所有的问题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材料分析题:
6、步入21世纪的中国,每件惠民政策的出台对于老百姓来说,无疑是最大之辛事。免除了农业税,建立了覆盖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颁布实施了《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民政部报国务院审议的社会救助法、慈善法„„
(1)政府解决民生问题体现了教材的哪些观点?解决民生问题有何意义?
(2)你认为政府解决民生问题应该从那些方面入手?
第二课时 什么是公平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公平
2、①了解对公平的理解②知道人们对公平的理解是不同的
3、①认识公平的不同含义②明确不同的内涵的公平都有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公平的含义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的实际体会公平的含义及积极作用 【自主学习】
1、公平在于,不偏袒;公平在于 ;公平在于有 的权利。
2、公平表现为各尽其能、、各负其责和各得其所。
3、公平具有重要意义: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维护团队、群体或社会的。【合作探究】
1、公平确实非常重要,但我们真的理解公平吗?为了对公平有全面的认识,我们今天在此举行一次“大家谈”,请各位畅所欲言,各显神通。
2、由学生自由谈一谈: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公平?
3、讨论:当上述情况都得到公平时,我们的社会生活一定会更美好。你认为公平的积极作用有哪些呢?
4、公平的宗旨(判断标准)是什么?
【课堂练习】
选择题:
1、汶川地震后北川县里的大批人员需要转移,当直升机运力有限的时候,救援指挥人员决定先送重病员,再送小孩和老人,最后送轻伤者和青壮年,得到了大家认同。这一方案充分体现了公平的特点是
A、先急后缓 B、合理合法 C、合情合理
2、从公平的角度看,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上的差距不能过大。
A、经济、社会和文化 B、收入、地位和权利 C、职务、地位和名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3、材料:国家实行了义务教育经费新机制,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1)这一做法体现的公平是指什么?
(2)我们应当怎样珍惜这一公平的机会?
第三课时 努力维护公平
教学目标:
1、理解自己在维护社会公平时所负有的责任以及正义的制度是维护公平的保障
2、体验维护公平的重要性和方法,认识维护社会公平不仅我们个人自觉,更需要正义公平的社会制度作为保障。
3、教育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公平地对待他人,自觉遵守并维护正义的社会制度,为建设“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教学重点:个人维护合法权利并公平地对待他人
教学难点:认识并自觉维护正义的社会制度,努力维护公平【自主学习】
1、个人维护公平
人人渴望公平,但公平要靠大家。维护公平首先要反对对自己的 对待时;自己受到不公正对待时,要敢于表示,反对不公正对待要注意方式方法。维护公平是我们每个人的 ;维护公平应当从 做起。
2、制度保障公平
维护公平需要道德的力量,更需要 的力量。因为制度是人们获得结果公平的 ;公正的制度是人们获得公平的。【合作探究】
(一)个人维护公平
1、经历回顾:在学校生活中,你有否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遇到过不公正的事情?你是怎么处理的?
2、阅读感悟:阅读《给老师的一封信》
(1)问:该生是否受到不公平待遇?他是怎么处理的?结果怎样?
(2)这则材料告诉我们面对不公平待遇,我们应持什么态度?
(3)我们希望别人公平对待自己,那么当你不公平对待别人时,这公平吗?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4)阅读P76《一毫米的距离》,想一想:你对波尔做和评价?
(5)想一想:你做过不公平的事情吗?自己有何感受?
(二)制度保障公平
(1)阅读感悟:品味《分粥》,你赞同哪种分粥方式?为什么?
(2)议一议:在维护公平中,为什么要有一个“好”制度?你认为“好”制度应该具备哪些特点?(3)在学校生活中有哪些不公平现象?你能用建立规则或制定制度的方式使之得到改善吗?
(4)个人维护公平的意义是什么?
(5)我们怎样维护公平?
(6)请列举近年来我国为实现社会公平所采取的措施。
【课堂练习】
选择题:
1、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我们,应该()①努力维护教育公平②当受到不公平对待时,要敢于反抗
③努力学习,珍惜公平教育的机会 ④要积极与破坏教育公平的行为作斗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2、2008年4月24日,山东省公务员考试全部结束,今年的录取比例为55:1。截止目前,我国先后组织了10余次公务员录取考试,这种通过公开招考录用公务员的做法()
①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②有利于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地获取利益 ③能够为每个考生的发展进步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④不利于全面考查和选拔人才,弊多利少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3、2010年5月份开始,十堰市教育部门为每一名农民工子女建立借读学籍,并纳入学校常规管理,约有6万名农民子女享受到了与十堰市民的孩子平等的义务教育。这表明()
①公平是我们社会生活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 ②教育公平是社会稳定的中心 ③教育公平才能使弱势群体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权 ④国家正积极采取措施促进社会公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简答题:
4、当前教育不公平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你认为教育不公平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2)怎样解决这一现象以维护社会公平,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材料分析题:
5、材料一 :2010年5月27日-28日,主题为“公平发展特色发展评估与监测”的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峰论坛在重庆举行。论坛就如何促进就业均很衡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材料二:2010年6月2日,十堰市委、市政府召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题会议,会议提出四条措施加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1)结合上述材料谈一下,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促进就业公平有何重要意义?
(2)为了促进就业公平,我国采取了那些措施?
第五篇:高一信息技术(第三课)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学案 新人教版
广东省阳东广雅中学高一信息技术(第三课)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案 新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是《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章的内容属于信息技术课的基础,也是信息技术课的重点内容。学好了本节课的内容,为以后的学习打好了基础,才能在学习过程发中更快捷、方便的解决问题,所以本节课在全书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对象分析
我们学校的高中生都是由农村和市区两部分的学生组成,基础差距很大,所以教师不能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采用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参与的任务驱动法。在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章中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有关概念、特征等,对信息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如何有效地获取信息并运用信息,尚未形成明晰的思路。本节课结合要如何了解更多自己的学校,设计关于学校板报,通过活动,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获取信息过程与方法的了解。
三、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
1、能分析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原因,懂得根据实际信息需求(数量、质量、形式、时效等),获取信息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体验信息获取过程,掌握信息获取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同组学生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与努力探究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根据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采用适合的方法有效选取获取信息的方式。
教学难点:确定某一具体主题的信息内容大纲以及整理信息、分类保存。
五、教学方法:提问法,讲授法。
六、教学资源: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课件、拷贝资料。
七、教学过程
1、教学引入
刚刚踏进学校,对于现在的学校我们都不是很了解,学校为了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学校,假设学校要求每一个班都要搞一期以学校为主题的板报,那我们要按怎样的步骤来做呢? 提问学生。
2、讲解过程
(一)、确定信息的需求――你需要什么? 1)、制定信息需求内容大纲
如:
1、学校的历史
2、学校的师资力量
3、学校的环境
2)、确定成果目标的形式及所需要载体类型(不同的目标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载体类型)
板报——文字、图片 其它:论文——文字
演示文稿——文字、图片、声音、视频
3)、列出需求清单
包括:需求内容,所需载体类型,成果目标形式等内容。如: 学校的历史——文字
学校的师资力量——文字、图片 学校的环境——文字、图片
过渡:(提问)我们知道了要取得学校的历史、师资力量、环境等方面的相关信息,那我们可以从哪里得来这些信息呢?(边讲边列举相关内容)
(二)、确定信息的来源 1)、媒体
包括:报纸、书刊、广播、电视、录像等 2)、他人
包括:老师、朋友、同学、父母等 3)、事物本身
亲自研究观察学校里面各方面的情况。
注:信息源越广阔,收集的信息量就越大;信息源越可靠,收集到的信息就真实可信。过渡:(提问)我们知道需要哪些信息,也知道这些信息从哪里来了,那我们就要进行采集信息了,通常我们采集信息的方法有哪些呢?(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分别讲解信息采集的内容)
(三)、采集信息
1、采集信息的方法(不同的信息源有不同的采集方法)。1)过检索媒体采集信息
举例:按图书馆的分类目录检索、按时间或节目类别收听或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等。2)通过与他人交流采集信息
举例:请教老师或父母、与同学讨论等。3)通过亲自探究事物本身获取信息 举例:直接观察学校的各种情况
2、采集信息的工具
举例: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计算机等。附:各设备的图片一张 过渡:我们采集到得信息都是比较零散杂乱的,也不可能说我们采集到了信息就马上把它放到板报上,肯定是要先把它整理放好,以后再用。
(四)、保存信息
1、整理信息、分类保存
2、输入计算机保存
特点:容量大,可根据需要按不同形式存储。
数字化格式-直接输入计算机中存储
如:数码相机照的相可直接输入到计算机中。非数字化格式-经软件处理后输入计算机中存储
如:传统相机照的相需经过扫描仪处理后才可以输入到计算机中。
3、练习:根据制作板报的需要分类保存资料文件夹的内容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是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存储信息,并且了解到信息的各种来源,以及采集信息的各种方法和采集信息的各种工具,并学会如何将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保存,将得到的信息为自己所用。希望同学们在以后遇到的问题中,可以根据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思路来解决问题。练习:填写信息采集卡
教学反思:学生对信息采集的过程基本理解,并且有想实践一范的愿望,基本上达到教学目标.但是在理解信息需求方面还是比较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