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二年级上星星合唱队教案
星星合唱队
一. 教学内容
数学书第6页。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在用图文诉述的具体情境中获取数学信息,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具体情境尝试提出问题,在解决“加减混合运算”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难点:1.发展学生初步的估算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解分步列式的解题思路。
四. 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学具:练习纸
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这个学期又是一个新的学期,你们都从一年级升上二年级,成为现在一年级眼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了。每学期班里的人数可能会有所变动,会有新的同学加进来,又会有同学转出去。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的星星合唱队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培养看图和估算能力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原来我们学校的星星合唱队有几人? 生:原来有52人。
师:今年走了几人?又新加入了几人? 生: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师:谁能说说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生:多了。因为来的人比走的人多。2.教学解题方法和100以内加减混算
师:我们都知道现在合唱队的人数比原来多了,那么你们知道合唱队有多少人吗? 生:58人。(或者别的答案)
师:你们都很聪明,现在请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可能答案一)
生: 52-9+15=58(人)
师:像这种式子,我们叫做什么?只有加号的时候,叫连加运算。只有减号的时候叫连减运算。那么有减号又有加号,我们就叫做加减混合运算。无论是连加运算,连减运算还是加减混合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到右。
(可能答案二)
生:15-9=6(人)52+6=58(人)师:因为来了15人,走了9人。来的人比走的人多,多了6人。也就是说,现在的合唱队比原来的合唱队多了6人。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方法去解决现在合唱队有多少人,但是呢,你更喜欢哪一个,平时就可以用那一个方法。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师:不知道同学们今天学得怎么样。现在老师要出题考考你们。请同学们拿出一号作业本,自己在本子上做一做。
练习一:
淘气今年8岁,叔叔比淘气大29岁,阿姨比叔叔小5岁,请问阿姨今年几岁?
(1)师领导孩子思考题目,同学们自己动手写一写。(2)同学回答,集体订正。
练习二:图书角原来有75本书,借出去46本,又还回来12本,现在图书角有几本书?
练习三:车上原来有56人,下来了27人,上了19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练习四:美术课上,同学们一共带了75个易拉罐做灯笼和向日葵。做灯笼用了35个,做向日葵用了28个,还剩下多少个易拉罐?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第二篇:二年级数学上册_星星合唱队教案_北师大版
星星合唱队
教学内容: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6—7页 教 学目 标:
1、探讨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 学重 难 点 : 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挂图,说图意。引出问题:
1、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2、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二、探求新知。
1、根据问题开展估算活动。
我们知道了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又新加了 15人,谁能估计一下,现在的人数比52多还是少? 说说你的估计方法。
因为毕业的人数少,新加入的人数多,所以现在的人数比52多。
2、探讨运算方法。
谁来说说怎样求现在合唱队有多少人? 列出算式:52-9+15=58(人)竖式:(略)减法数式要注意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借1当10,用12减9;还可以有以下列法:15-9=6(人)52+6=58(人)即现在合唱队有58人,和估算结果相同。
三、完成练一练1:先看情境图,说明其义,再解答: 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探求解答。生试讲:
1、根据问题开展估算活动。
我们知道了车上原来有56人,到站后,下车27人,又上车19人,谁能估计一下,现在车上的人比56多还是少?
说说你的估计方法。
因为下车的人比上车的人多8人,所以现在车上的人数比原来少。
2、探讨运算方法。
谁来说说怎样求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列出算式:56-27+19=48(人)竖式:(略)减法数式要注意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借1当10,用16减7;加法数式要注意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进位1要写得小。还可以有以下列法:27-19=8(人)56-8=48(人)即现在车上有48人,和估算结果相同。
四、巩固练习。
1、商店里原有89台电脑,卖出去35台后,有运进18台,现在商店里有多少台电脑?
2、计算。
68+25-39 92-47+36
3、独立完成其余习题。
五、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星星合唱队
例1 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又新加了 15人,现在合唱队有多少人?
列出算式:52-9+15=58(人)竖式:(略)例2 车上原来有56人,到站后,下车27人,又上车19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列出算式:56-27+19=48(人)竖式:(略)教学反思: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3、星星合唱队
一、教学内容
《星星合唱队》(教材第6、7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难点: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四、教具学具
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喜欢)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情境图。师:谁能看着情境图说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 ·合唱队的人数变了。
·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多。······
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可是老师就是没有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生1:毕业的人数少,新加入的人数多,所以应该是比原来多了。生2:新加入的比离开的人数多,当然是现在人多了。
师:同学们不仅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还讲出了道理,真棒!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自然而然进入新课。】(二)自主探索
1.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的问题,学生提不出来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参与启发提出。
师:要求“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怎样列算式?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 ·15-9=6(人)52+6=58(人)·52-9=43(人)43+15=58(人)·52-9+15 在学生列出52-9+15之后,启发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如:原来有52人,毕业离开了9人,就是少了9人,所以是52-9,又加入了15人,就是又多了15人,应该再加上15,所以就是52-9+15。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出现综合算式,师生就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并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师: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一方面,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出现的算法以及算法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组织学生交流。师:把你的算法喝结果向大家介绍一下,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一般方法是:先算52减9,再加15,结果等于58.如果出现先算52加15再减9的算法,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并谈谈看法。同时说明一般情况下的计算方法。
师: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师:谁愿意把你用的竖式计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多数学生可能会用两个竖式计算,如果学生出现一个竖式的,就直接指导;如果没有出现,教师就主动介绍。
师: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用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结果的交流,既是计算的检查,也是同学间相互学习的平台,更是教师进行学习指导的机会。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是数学计算的基本技能,教师要重视引导。】
2.说一说,再列式算一算。
师:同学们,这两道习题你能解答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5习题
学生尝试解答第一题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关键弄清:叔叔比淘气大29岁,就是8+29=37(岁),说明叔叔37岁;阿姨比叔叔小5岁,就是叔叔年龄减去5岁,所以写成一个算是就是8+29-5.让学生到前面板演竖式计算的过程。然后再进行第二题的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和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形成过程,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技能。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六、板书设计
加 减 混 合 52-9+15=58(人)5 2 5 2 4 3 — 9 — 9 + 1 5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 或 4 3 4 3 5 8 + 1 5 _________ 5 8 答:合唱队现在有58人。
第三篇:二年级数学上册 星星合唱队教案 北师大版(写写帮整理)
星星合唱队
教学内容: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6—7页 教 学目 标:
1、探讨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发展初步的估算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 学重 难 点 : 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挂图,说图意。引出问题:
1、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2、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二、探求新知。
1、根据问题开展估算活动。
我们知道了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又新加了 15人,谁能估计一下,现在的人数比52多还是少? 说说你的估计方法。
因为毕业的人数少,新加入的人数多,所以现在的人数比52多。
2、探讨运算方法。
谁来说说怎样求现在合唱队有多少人? 列出算式:52-9+15=58(人)竖式:(略)
减法数式要注意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借1当10,用12减9;还可以有以下列法:15-9=6(人)52+6=58(人)即现在合唱队有58人,和估算结果相同。
三、完成练一练1:先看情境图,说明其义,再解答: 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探求解答。生试讲:
1、根据问题开展估算活动。
我们知道了车上原来有56人,到站后,下车27人,又上车19人,谁能估计一下,现在车上的人比56多还是少?
说说你的估计方法。
因为下车的人比上车的人多8人,所以现在车上的人数比原来少。
2、探讨运算方法。
谁来说说怎样求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列出算式:56-27+19=48(人)竖式:(略)
减法数式要注意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借1当10,用16减7;加法数式要注意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进位1要写得小。还可以有以下列法:27-19=8(人)56-8=48(人)即现在车上有48人,和估算结果相同。
四、巩固练习。
1、商店里原有89台电脑,卖出去35台后,有运进18台,现在商店里有多少台电脑?
2、计算。
68+25-39
92-47+36
3、独立完成其余习题。
五、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星星合唱队
例1 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又新加了 15人,现在合唱队有多少人? 列出算式:52-9+15=58(人)竖式:(略)
例2 车上原来有56人,到站后,下车27人,又上车19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列出算式:56-27+19=48(人)竖式:(略)
教学反思:
第四篇:《星星合唱队》反思
《星星合唱队》教学反思
黄塘中心小学 周燕萍 2014年9月12日
《星星合唱队》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星星合唱队》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和教学中,领悟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与运算规律,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我努力立足于新课标的精神,根据二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乘车”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探索,使学生能够通过“上车”、“下车”、“上车又下车”的情境,比较轻松地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我在学生的表演中间,适时穿插引导:“现在车上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提出问题,大家合作解决了问题,从而领悟到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和运算规律,突破了教学重点,完成了教学任务。
教学本节课我从教师节活动导入:教师节时,我们每个年级都准备了一首歌送给老师,看看我们的淘气和笑笑他们也正在排练歌曲准备送给他们老师呢?大家顿时兴趣黯然,把目光都集中到了情境图上。接着,请大家说一说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之后,我抛出问题: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其实这对学生估算意识和数感的培养相当重要,因此我尽量让更多的学生说一说。紧接着提出数学问题,从中筛选: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大部分学生都会列式,我重点引导为什么加,为什么减,让学生明白毕业了就是离开了要减掉,加入了就要加进去。由于前面已经计算了连加连减,大部分学生都懂得分两步计算,但个别学生前面喜欢三个数摞在一起加或减,这时就出现三个数摞在一起又加又减,我重点拿出来与大家交流,让学生清楚加减混合不能三个数摞在一起算。本节课主要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针对题目中有关键字如毕业,加入,借出,还回,卖出,运进„„大家都能轻松写出加减混合算式,但针对叔叔:我比你大29岁,阿姨:我比叔叔小5岁,淘气今年8岁,阿姨今年几岁呢?这类型学生就有点糊涂了。我主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要计算阿姨的年龄,需要知道叔叔的年龄,要计算叔叔的年龄,需要知道淘气的年龄,一步一步推算出我们的问题。
一堂课下来,我发现孩子们读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都还比较差,这也是我接下来需要不断渗透、加强的。
《买文具》教学反思
黄塘中心小学 周燕萍 2014年9月19日
《买文具》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重点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人民币的功能;培养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我通过小淘气买文具的情境引发同学学习的热情,从观察文具的种类价格迁移到人民币的使用,要合理使用人民币,必需认识人民币。这一环节的设计考虑到了同学的经验,从同学的知识起点动身,合理地利用教材。
关注同学的生活经验,开展各种同学熟悉、兴趣的数学活动。注重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解决一些对他们来说较难理解的数学问题。如对“1元=10角”这个关系,不少同学不是都能很好地理解。对于这个问题,设计“1元钱兑换10张1角”的师生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同学在动手操作中感知“1元=10角”这个进率,、遵循二年级同学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本节课设计了把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和换算关系这些知识有机地融合活动中。让同学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充沛调动同学的主观能动性,把同学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激发同学的探索、创新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引导学生说完整话,通过模拟售货情境让学生体会五元以下几种人民币的关系。理解“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课后我发现本节课有以下几点不足:
1、在认识人民币这个环节浪费了太多时间,导致情境模拟时间不是很充分。
2、没有利用好课堂上的及时生成。
3、由于学生手上都有一些假币,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容易被转移,课堂秩序必须不断调整,教师在课堂调控方面有待加强。
《有多少块糖》教学反思
黄塘中心小学 周燕萍 2014年9月19日
本节课是北师版新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第一课时,通过数糖块活动,为学生学习乘法积累经验的起始课,为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使学生体会日常生活的数数中经常会遇到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为学习乘法做铺垫。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数糖块的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累活动经验;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把相同数相加的问题,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教材把数数的方法进行了层层深入的安排,从数比较凌乱摆放的物体过渡到摆放整齐的物体,学生对数数的方法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首先,教材出示了一堆糖,请学生数。这一环节是复习旧知,学生很容易想到原有的数数的方法,1个1个地数,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等。然后,教材安排了数排列整齐的糖,进而让学生能感受不同的观察角度,为学习乘法奠定基础。在教学本节课时,我顺着教材的编排,层层深入。
情境引入环节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糖吗?淘气也喜欢吃糖,淘气今天带了一小些糖果来,他想请同学们帮他数一数这些糖果一共有多少块?你们愿意吗?请同学们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块糖。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的数法:一块一块地数,两块两块地数,五块五块地数„„
教学反思:简单的情境引入,快速进入新课教学,同时学生对数数的知识掌握情况好,所以这一环节简洁干脆,为新知学习留足时间。
新知探究环节教学设计: 1.数一数,填一填
自由数的时候同学们表现得很出色,现在老师要求同学们看图数一数,填一填,能做到吗?你能用算式表示吗?还可以怎么数? 2.说一说,算一算。
横着看,竖着看,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明白:横着看,3个5相加;竖着看,5个3相加。
教学反思:在新课教学开始,我增加了认识行、列的知识。把行、列的知识进行补充,有了充分的认识后再来数。
数的过程我采用请学生说,教师总结说,全班一起说,以说来帮助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再用书上的图来练习巩固。在充分数数后再来列式,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找到相同加数。
本节课的不足:
1、在让学生找横着数、竖着数的异同点时;学生说是“反过来的”我没有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指出来。如果让学生到黑板上指出来学生会更清楚横着数和竖着数有什么不同,相同点也就更清楚。
2、让学生讨论交流之前,我没有讲清楚要求;
3、练习的设计应该有一个层次的递进。
4、在培养学生说完整话这方面要继续加强。
第五篇:星星合唱队教案
《星星合唱队》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加与减》第6、7页:星星合唱队。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2、教学难点: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生:喜欢)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情境图。
师:谁能看着情境图说说图中的合唱队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时,关注学生是否发现了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1)合唱队的人数变了。
(2)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
(3)合唱队加入的人比毕业的人多。
师:同学们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多呀!可是老师就是没有明白,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
生1:毕业的人数少,新加入的人数多,所以应该是比原来多了。生2:新加入的比离开的人数多,当然是现在人多了。师:同学们不仅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还讲出了道理,真棒!(二)自主探索
1、师:根据图中的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现场解答。)
生: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师:要求“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怎样列算式?(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有:15-9=6(人)52+6=58(人);52-9=43(人)43+15=58(人);52-9+15)
在学生列出:52-9+15之后,启发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如:原来有52人,毕业离开了9人,就是少了9人,所以是52-9,又加入了15人,就是又多了15人,应该再加上15。
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出现综合算式,师生就一起把两个算式改为一个算式,并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样的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试一试。(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一方面,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出现的算法以及算法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组织学生交流。)
师:把你的算法向大家介绍一下,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一般方法是:先算52减9,再加15,结果等于58。如果出现先算52加15再减9的算法,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并谈谈看法。同时说明一般情况下的计算方法。)
师: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师:谁愿意把你用的竖式计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多数学生可能会用两个竖式计算,如果学生出现一个竖式的,就直接指导;如果没有出现,教师就主动介绍。)
师: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用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2、说一说,再列式算一算。(课件出示:教材第5习题)师:同学们,这两道习题你能解答吗?
学生尝试解答第一题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关键弄清:叔叔比淘气大29岁,就是8+29=37(岁),说明叔叔37岁;阿姨比叔叔小5岁,就是叔叔年龄减去5岁,所以写成一个算是就是8+29-5。
让学生到前面板演竖式计算的过程。然后再进行第二题的解答并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和计算过程。
(三)练习巩固
完成课本第7页练一练的题目。
(四)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六、板书设计
星星合唱队 ————加减混合运算 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52-9+15=58(人)
2 4 3 5 2
— 9 + 1 5-9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或 _____________ 4 3 5 8 4 3
+ 1 5 _____________ 5 8
答:合唱队现在有5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