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化环境中翻转课堂的交互设计研究
信息化环境中翻转课堂的交互设计研究
摘 要: 翻转课堂为信息化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从交互和翻转课堂的起源特征方面着眼,对课堂组织模式和线上线下交互的方式进行研究,探究了信息化环境中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的交互策略设计。希望对翻转课堂中的各类交互设计的深入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信息化环境; 微视频; 翻转课堂; 交互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6)06-98-03
Abstract: The flipped classroom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the reform of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Focus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action and the origin of flipped classroom,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classroom organization mode and online interactive methods,explores the micro course based flipped classroom interactive strategy design in the informatization environment.Hope to play a valuable role in deeply research on all kinds of interaction design of flipped classroom.Key words: informatization environment; micro video; flipped classroom; interaction design
0 引言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翻转课堂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其重点是关注学生是否能进行有效的深度学习。学生在课堂外时间,无人监督;而在课堂上,学习内容多,时间有限。那么我们就需要考虑让学生好好利用课外的时间学习。在信息化环境中,我们通过“交互”能够做到这一点。交互的发展与演变
教学活动是在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进行交互的基础上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称为教学,也就是说教学活动本身是交互性的活动[1]。在国内外关于教学的交互性的研究文献中,都从不同视角解释和描述了交互的含义,有的解释了交互过程的特性,有的定义交互的行为目的,有的强调交互行为的社会性意义。作者认为,这些定义都是在原有传统的学习环境情境中提出的,如果用其来解释信息化学习环境中的教学交互活动是不完全贴切的,会不可避免地显现出其片面性。
由于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课堂的翻转提供了教学交互时空分离的可能。因此,本文将教学活动中的交互解释为:“学习者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为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而与学习系统或学习伙伴等其他人所进行的有意义的通信过程”。
从教育传播的视角,我们可以认为翻转课堂的交互就是一种有意义的单向或双向的教学信息传播过程。这个传播是从一个实体到另一个实体。所谓的实体既可以是教师、学习者,也可以是微课、网络学习的平台等其他一切可以用于接收和发送教学信息的人和物。翻转课堂的起源、含义与特征
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文件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2]。”近几年中,信息化环境中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在变革理念、技术环境、和开放资源等几个方面都其自身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1 翻转课堂的产生背景
翻转课堂目前已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被近几年风靡全球的著名大学视频公开课、可汗学院等采用,逐渐成为信息时代学习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信息化学习环境中课程的设计、开发、共享和应用提供了创新的教学理念。它最早出现在19 世纪早期的西点军校,但当时这种方式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也未进行推广。
翻转课堂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被提出是2000年。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他们是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3]。他们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讲解视频记录后上传到网络供学生下载观看,在学生在家看视频讲解的基础上,利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来帮助学生完成作业时的困难或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这样就“颠倒”了学生们“课堂上听教师讲解,课后回家做作业”的传统教学顺序,变成了学生“课前在家里看教师的视频讲解,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做作业”的新型教学模式。从此越来越多的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都开始关注这两位教师不同寻常的教学模式及其前景,他们的成功探索与实践引起其他各学科的教师也开始积极的探索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并在各自的教学中实践翻转课堂。
2.2 翻转课堂的源起、含义及特征
翻转课堂,即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事先准备好微课等数字化学习资源,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这些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并进行简单练习,记录监督他们的掌握情况,然后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4]。翻转课堂具有如下特征。
⑴ 教学流程方面,翻转课堂颠倒了先由教师讲授,然后学生做作业强化巩固的传统教学过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讲授课程全部内容,学生被动接受,课后再有针对性的完成相应的作业、练习和实验,强化巩固。而翻转课堂则把面对面的知识传授过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放在课前,让学生上课前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完成对课程内容的自学,而在课堂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在课堂上利用大部分的时间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答疑、进行小组的协作探究以及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等。
⑵ 师生角色扮演方面,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接受者。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由原来在讲台上的“主演”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导演”和学生身边的“助演”,而学生则由原来讲台下的“配角”转变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演”。学生在课前的自学中有更多的自由,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定步调地学习。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因材施教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⑶ 数字教学资源方面,翻转课堂数字教学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微课。它是针对某一个特定的主题的一段长度在10分钟左右的视频,可以按照学习者需求用媒体播放器实现微课的播放、暂停和回放等,在这种学习过程中,资源的保存和播放等技术手段便于学生做笔记反复听讲、进行思考和复习巩固。与此同时,在课堂以外的地方,如餐厅,家中,户外等任意地方学生都可看教学视频,使得学习的氛围更加轻松和舒适,学生也不需要用整块的时间完成学习任务,为其碎片化学习提供了技术保障,也不必像在课堂上听讲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
⑷ 教学环境方面,翻转课堂通过一些整合线上、线下课堂的学习管理系统,例如Spoc平台等作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管理平台,帮助教师呈现教学资源并有序开展教学活动,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数据信息,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依据有效的数据分析,进而做出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学习指导,督促和帮助每位学习者顺利完成学业。在这样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中将课堂上的交互活动有效的拓展到了网络空间,使得师生交互、生生交互效果及有意义程度都大大增加。翻转课堂的交互设计策略
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决定了翻转课堂的交互质量,因此,交互必须精心设计到整个翻转教学计划的各个环节中。学生在翻转课堂课前与课后中发生的交互情况如图1所示。
其中学习者与课程资源方面交互的设计核心是加速学习者的学习进度,提高学习者的自学能力[4]。因为课堂的翻转势必增加学生课前学习的任务数量,如果没有适当的自学能力以及效率,学生不但增加了学习压力,还会影响课堂上深度学习的质量,翻转课堂无法正常“翻转”。
学习者与教师或同伴交互的设计核心是激发交互的动机并获得促进促进学习的效果。因为学习者在线上与线下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难题,如果没有教师或同伴的指导、帮助与协作,容易丧失学习的动力,放弃学习[5]。
学习者与学习管理系统交互的设计核心是创设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因为该系统不仅要为学生的线上自主学习提供服务,还要帮助教师有效监督并提供学习过程信息。其设计不仅要在课堂成为学习者的电子书包,还要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教。针对上述影响因素,笔者提出了以下交互设计策略。
⑴ 简单可视性、启发性、一致性策略。学习资源学习的平台的功能可视性越好,越便于学习者了解使用方法。平台应有充分准确的操作提示,使用尽量简洁。例如,微课等视频内容的组织目录清楚明了并有对应的链接,同一系统的同一功能的表现及操作一致;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给予最大程度的技术支持,例如,为了记录、贮存个人的学习进度与资源使用情况而建立的个人电子学档,就可以储存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数据,便于过程管理;再如简化上传、下载、搜索任务的操作等都可方便学习者。
⑵ 动态更新学习资源策略。即学习资源的组织和呈现最好能够适应学习者个体需求及彼此的差异。实现方法是设置学习过程监控,记录每一个教学单元的被访问人数、访问顺序、被访问的时间等等,并依此调整学习资源等内容的类型、比例和序列。还可以根据学习者对每一小节学习内容后习题的完成情况进行动态地增减一些补充知识或者拓展项目,以此来满足每个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⑶ 数量适当与难度均衡策略。该策略在分小组协作讨论中尤其重要,在协作完成项目任务使教师应尽量安排均衡的任务,使小组当中每个成员都接收到同等重要和数量的任务量,如果达不到,也允许个人自由选择,可以同时参加主题性质不同的小组,以此达到能力结构水平的均衡发展。
⑷ 及时提示与反馈策略。这里的反馈要有相关性,便于学习者能继续下一步操作,例如在前期翻转教学中,以微课视频为主要的表现形式,这个阶段教师很难实时获得与传统教学同样的反馈信息,此时就需要从其他渠道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以达到传统教学模式中同等重要的教学反馈[6]。其次,依据监控记录促使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对于技术原因造成的障碍,教师应采取其他手段弥补。
⑸ 互评策略。这里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课程考核可以独立考核,小组协作时可以小组成员互评,最终教师结合个人成绩和协作成绩综合评定;二是允许学生对教师的指导进行评论、打分并公布,以便学生与教师相互了解,提高教师水平。结束语
无论在传统课堂还是翻转课堂,无论是线上授课还是线下授课,其教学的基本过程都是围绕学习内容所创设的一种交互过程。本文研究了信息化环境中翻转课堂中的交互策略设计问题,就该问题探究了一些设计策略,以期为信息化环境下翻转课堂的交互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根据实践的应用反馈继续逐步改进,希望经过实践中的不断改进,能设计出完善的翻转课堂线上线下交互策略。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李秉德.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DB/
OL].http://.[4] 沈书生,刘强,谢同祥.一种基于电子书包的翻转课堂教学模
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07-111
[5] 焦传震.交互式教学模式下网络开放大学个性化学习有效性
建构[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6:33-39
[6] 杨潇??.对外汉语网络交互式教学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
学,2013:29
第二篇:信息化环境下“翻转课堂”研究与实践课题论证报告
信息化环境下“翻转课堂”研究与实践
课题论证报告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1、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教学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
翻转课堂是从英语“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翻译过来的术语,也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简称翻转课堂或反转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信息化环境下的“翻转课堂”,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则升格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和学习伙伴,培养学生。
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翻转教学的源头来自于美国科罗拉多州伍德兰帕克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的尝试。翻转教学的起因是一些学生由于参加活动耽误了上课,教师使用PPT 的抓屏功能录制课程然后公布到网上供学生学习。1(翻转教学的先进性与局限性——赵兴龙)。“翻转课堂”之所以获得成功,得益于他们一直采用探究性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学习,让学生主动学习。
“翻转课堂”撼动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的根基,极有可能成为传统教学方式的终结者,创意这项教学改革的教师也将成为旧的教学方式的掘墓人。尤其是在关注教育公平、公益的时代,“翻转课堂”为方兴未艾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2(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金陵)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而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尤其是在关注教育公平、公益的时代,“翻转课堂”为方兴未艾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在“翻转课堂”实践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可以充分发挥其“云服务”功能,支持自主学习、教育均衡和个性化发展,让传统的电教手段在“云服务”时代焕发新的活力。(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金陵)
3、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第一,《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第三十二条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第二,《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中提出推进教育信息化应该坚持 “深度融合,引领创新”。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第三,聚焦课堂教学改革,是实施新课标的重要基点。现代社会要求年强一代应具有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应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得稳定与不稳定、静止与变化的各种知识。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主动建构过程和能动的改造过程,从而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改革。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研究目标:
一是要探索翻转课堂的教育理论基础。
二是探究基于翻转课堂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途径和方法。研究设计“学习任务单”是翻转课堂课外学习的关键。
三是研究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和精品课例。通过教学实践设计打造生动活泼的高效课堂。翻转课堂的教学结构及教学设计是研究的重点和核心。
四是探索与翻转课堂相适应的教师信息化素养,寻求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和专业成长的方法和途径。
2、研究内容:(1)“翻转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法及策略。翻转课堂中学生观看的教学视频资源(微课程、可汗微课),需要教师在实践设计制作完成,通过微课程教师监督检查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调整教学方法,精心求精,探索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方法和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2)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与实践。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单”帮助学生在课前明确自主学习的内容、目标和方法。在“学习任务单“的指引下,学生在课外基于互联网和学习的平台利用学习终端开展课外自主学习的模式,学生课堂缺席,但不被甩在后面,课堂的内容得到永久存档,可用于复习或补课,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3)信息化环境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和课例。学生在课外或家里按照自己的学习步骤(进度)自主学习,课内教师需要做出精心的准备和细致的观察,设计的对话和讨论。对学习有困惑的学生进行一对一互动式指导,减少困惑,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适时介入,帮助最需要帮助的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提升学生“吸收内化”学习过程效益,从而提升教学质量。通过教学设计和精品课例总结适应翻转课堂
(4)信息化环境下支持“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建成支撑“翻转课堂”教学应用的网络资源库。
(5)信息化环境下翻转课堂课堂评价。
3、研究假设 无论是美国“翻转课堂”所取得的经验,还是我国江苏木渎中学上世纪80年代的教改实验和山西新绛中学近年来的实验,都证明翻转课堂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最终实现学习成绩提升。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基本假设是:教师信息素养与翻转课堂效果具有显著相关;学生自主学习资源平台建设可能提高学生学习综合效果(学习动机、成绩、能力);学校管理模式的应当发生整体改变主要探索翻转课堂本土化后的实践的经验,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4、创新点
本课题创新点是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运用技术和资源包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同时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从而使教师、学生共同成长,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重点以小学高年级语、数、外三科为例,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翻转课堂”研究与实践。
首先,分析目前国内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翻转课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以及方法,确定目标,树立现代理念和方法研究。其次,选择课题实验校。我们将选择两至三所具有研究能力的小学作为课题实验校。选拔观念新、技术强、勇于创新和探索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实验,成立学校子课题小组。本课题将在小学高年级主要学科开展研究,并选择实验班和对比班,并做好实验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三,设计学生调查问卷表、家长调查问卷表,对家庭信息化环境以及学生、家长信息技术能力进行摸底统计。
第四,开展信息化技能培训。一是对老师利用信息化设备开展微课程、微课等软件进行资源的制作与开发进行技术培训。二是对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就云平台管理及应用进行培训。
第五,开展实验研究,总结出翻转课堂实施应具备的条件、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翻转课堂应用模式、云平台学习资源库的制作与开发、翻转课堂评价方式等方法和策略。
第六,将总结的经验和方法在校内以及全市进行推广,以翻转课堂实验打造高效课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二)研究方法
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研究的方法。包括:
1.文献研究法:主要通过中国知网、有关学术期刊等对翻转课堂研究和应用的最新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并通过现代教育理论解读该模式的理论原理及其机制。
2、行动研究法:选择部分学校,本着提高综合教育教学改革的效果,发挥教育技术的“制高点”作用,为提高质量而研究、在提高质量中研究,研究结果同步用于教育改革的行动之中,并接受实践检验。
3.教育实验的对比研究法:在实验学校选择实验班和对比班,通过实验前和试验后的各类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结论。
4.调查研究法: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分别对家长、教师、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调查了解每个群体的特点及信息素养等。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
(1)已有成果的社会评价:本课题研究组负责人张铮是汉中市电教馆馆长、汉中市“三一一人才”。她从1999年开始从事教育信息化研究,先后参与了“明天女教师工程”、“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示范工程”、“教育部远程教育试点工程”等项目的研究与实施,主持建设汉中教育资源网、汉中教育网等市级信息化平台。2008至今,主要从事中小学电子白板等新媒体应用研究与实践。设计实施了汉中本地中小学“电子白板环境下的远程互动教学”、“远程赛教评课”等活动。曾参加教育部港澳台办研究项目《构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技术支持服务体系的研究》子课题并获省级一等奖;教研论文《搭建教育专网,促进汉中教育跨越式发展》荣获国家级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论文《发展汉中市“校校通”工程工作思路》获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成果一等奖。策划并主编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培训》教材,参与编写了《卫星数据接收及资源应用教程》《构建教育信息化生态环境的研究与实践》等教材、专著。目前正在研究课的课题还有《构建区域教育信息化生态环境的研究与实践》。
(2)主要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3、翻转教学的先进性与局限性——赵兴龙《中国教育学刊》
4、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金陵《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5、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张金磊、王颖、张宝辉《远程教育杂志》
2、课题负责人的主要学术经历;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1)第一,汉中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全省走在前列,在全国也具有一定影响力,全市行政领导、学校校长、教师信息化理念认识到位,高度重视。第二,汉中在的网络平台建设及应用全国领先,建有省、市、县、校互联互通的资源平台,其总的经验在2010年全省基础教育专网推进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第三,汉中的教师在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和研究上全国领先。2009年至今,在全国电子白板大赛中,汉中电教馆连续五年荣获优秀组织奖,先后有近二十名教师被选拔参加全国的现场展示。在陕西厅举办的信息化培训中,汉中电教馆每次都承担了培训任务。汉中电教馆带领老师应邀赴榆林、安康等地市做示范课培训。
2)、课题负责人的主要学术经历;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在整个课题组中,教授1人(陕西理工学院),中学高级教师3人,中学一级教师6人,形成了以高校、电教馆、基层学校三方合作,高、中级职称为核心的高素质研究团队,研究团队。从专业背景上来看,本课题主要成员都是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功底,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研究等方面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和老师,全部参加了国家级教师技能培训和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汉中电教馆连续五年在全国电子白板大赛中荣获组织奖,其中课题组的大部分老师都荣获过一、二等奖励。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均是“陕西省教育信息化示范校”,承担过十五、十一五教育技术规划课题研究,其中汉师附小连续两此获得“优秀等次”。一批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老中青集合的研究团队位课题顺利实施提供精力和阅历保障。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一是在前期的研究中已经收集到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材料,形成了系列的研究资料储备;对“翻转课堂”在国内外研究情况和发展现状进行了初步了解,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承担并完成本课题的良好前期准备条件。二是汉中在2009年就建立了省、市、县、校四级资源管理平台,教师应用水平全省领先。近期全省公共服务平台也将投入使用,并实现学习空间人人通。三是所选择的课题学校具备无线互联网、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电子白板班班通等硬软件,同时教师均参加过课题研究,具备必要的信息化素质和能力,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也有基础。四是该课题由市电教馆申报课题,便于组织协调,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协作。本课题组主要成员学历和职称比较合理,课题组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且主持参与了一系列科研项目、发表了多篇相关研究论文,具有较高的科研素养。课题组主要成员身处汉中,有较充足的时间可以集中调查研究。另外,课题组有高水平的科研专家指导,课题组理论基础扎实、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孜孜以求的科研精神,并具备了一定的科研素养、科研能力等课题研究需要的条件,可以保证课题按时完成。
第三篇:翻转课堂实验教学设计研究论文
1研究现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属于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跟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采用的方法是学生在家里看视频完成课程的学习,在课堂上跟教师进行交流或跟同学进行讨论,完成内容的学习,不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系统地传授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改革,颠覆了传统的课堂讲授,采用课下练习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对传统学习模式的变革,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权,学生不必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拥有饱满的学习热情,能够明显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率。翻转课堂来源于美国的两位化学教师,当时他们的上课形式跟其他教师的上课形式不同,他们使用录视频的软件完成课堂的讲解,并将网上的视频提供给不能按时到学校的学生,让他们自主完成学习。随着两位化学教师开创性的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方法迅速演变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萨尔曼可汗为翻转课堂的领军人物,他的可汗学院以翻转课堂闻名。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现如今翻转课堂已经是全世界广为流传的新型教学模式。微课程在翻转课堂提出的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录制的网上课程如何设置,在这种背景条件下,微课程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微课程应该说是翻转课堂的载体,它以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在网络设备上完成知识的学习,是翻转课堂重要的自学资源。微课程的设计、开发跟评价、管理等都为翻转课堂的视频制作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以及理论基础。与传统的课程相比,微课程具有时间短、目标明确、可反复学习的特点,并且这种学习模式碎片化,跟传统课堂上系统的知识讲授不同。但是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微课程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正是因为微课程知识碎片化的特点,因此容易让学生忽略知识间的联系,这需要教师特别注意。
2仪表类课程翻转课堂的实验教学设计
本文以仪表类实验“SR253Z智能调节仪在热电偶检定系统炉温控制中的应用”课程教学为例,进行整个教学设计。首先对课程的实施条件进行分析。本次的授课对象为大一学生,他们有基础的信息获取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班级人数控制在36人,本次实验将学生进行分组,分成12个组,教师可以兼顾每个小组的学生并与之进行交流;学校准备基本教学设备与仪器。因此,这样的基本构成能够有效开展翻转课堂。课前准备教师首先应该在课程之前进行教学资源的准备,这些准备主要包括智能调节仪与热电偶的有关资料、智能调节仪、热电偶等。在基本工作准备完成之后,进行微视频的制作。每个微视频应该简单介绍几个知识点,本次实验采用软件CamtasiaStudio6.0来进行微视频制作,画面效果好、操作简单。画面呈现了智能调节仪的使用方法以及在市场上的应用情况。微视频制作完成之后,教师应该让学生观看视频,随后开始实验。图1为微视频中调节仪的控制系统示意图。课中。
1)合作探究的阶段。顾名思义,合作探究阶段是教师提出相关任务,小组之间合作完成。对于“SR253Z智能调节仪在热电偶检定系统炉温控制中的应用”课程来说,学生应该首先了解讲解到的仪器的概念与用途,学生之间开展讨论,了解智能调节仪与传统的控温仪的不同,随后进行实验,3个人一组。在具体实验过程中应保证分工明确,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实验,从而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2)个性化指导阶段。个性化指导阶段指的是教师为不同的小组解答问题的过程。每个小组在实验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整齐划
一、系统讲解,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小组的问题进行指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有的小组在实验过程中得出的结论是智能控温仪跟传统控温仪的结果基本相同,认为智能型的控温仪没有突出的优点。这时候教师应该观察他们在实验中没有注意到的细节问题以及实验方法,从而帮助他们找到智能调节仪的优点。教师在传授给不同小组内容之时,可以让其他小组的学生旁观,有助于他们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强化正确认知。
3)巩固学习阶段。在经过教师的个性化指导之后,小组内部应该对本次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巩固知识重难点,加深印象。如果自由学习时间充分,还可以跟不同的小组进行交流,将问题与人分享。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应该对理论与实践进行总结,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采用获得的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在此次“SR253Z智能调节仪在热电偶检定系统炉温控制中的应用”课程中,学生发现使用智能型控温仪代替原来的控制器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智能型控制仪的主要特点是:能够任意设定给定值,设定控温时间,数字显示,且测量数字准确,控制温度稳定。这就解决了实验中经常存在的升温慢以及控制不稳定、测量不准确的弊端。
3翻转课堂的优劣势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翻转课堂并不是利用了更先进的技术,而是一种思维模式上的创新。世界上不存在任何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完美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虽然有其优势,但是不可忽略的是其也存在明显的不足。首先,教师将课程资源上传到指定的网站上,学生一般只会学习教师上传的资源,而不主动去搜集其他的资源,因此不能有效提升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其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习中下的学生没有明显的效果。翻转课堂采用自主学习模式,而学习成绩中下的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自主学习,因此,实验结果显示对中下学生没有明显的效果。最后,翻转课堂受到人数的限制,这种教学模式只适用于小班教学,不适应于大班教学,教师很难有精力照顾到所有的学生。
4结语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如何设计仪表类课程还处在研究阶段,设计原则重点在于发挥翻转课堂的优势,避免存在不足,并利用高科技平台帮助实现翻转课堂。翻转课程的应用得到快速发展还需要一段时间,这需要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
作者:任连辉 单位: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19.[2]陈立军,冯玉昌,韩晓菊,等.测控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3(11):82-83.[3]陈立军,王建国,沈继忱.《检测技术与仪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6,26(5):62-65.[4]郝迎吉,张明,王洪波.多路温度采集及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7(6):21-22.
第四篇:信息化条件下“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信息化条件下“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伴随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如何恰当地进行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信息化改革值得探讨。在关注教育公平的时代,倡导移动学习、个性学习的今天,翻转课堂为课堂教育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式。本文主要探究了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良性效应,分析了翻转课堂下的教学模式,并主要结合微课这一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技巧和效果,分析与探讨了信息化条件下翻转课堂与微课的有机结合。关键词:信息化;翻转课堂;微课;研究实践
信息技术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深刻影响着教育的各个方面,信息化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起到支撑和引领作用。我国教育信息化目前总体处于“初步应用整合”阶段向“融合创新”阶段的迈进,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变革教育理念、模式与方法,支撑教育创新发展,实现翻转课堂,都是目前应该研究和探索的内容。
一、翻转课堂的良性效应
翻转课堂的雏形最先源于美国某高中,该校教师为了便于缺课学生补学内容,用软件录制课堂内容并上传至网络。如此,学生可以在家自学并完成作业,这一形式受到公众好评。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在课堂上教授内容,学生在课后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在当今信息化背景下显得过于死板和落后。翻转课堂实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新模式下教师可以事先以音频或视频等形式录制好教学内容,学生由此可以自学,当课堂时间到来时,学生可以将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限度,教师也能更好地解惑答疑,从而促进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知识吸收度提高。翻转课堂的另一个显见优点在于,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可以被长久保存,学生可以随时学习、反复学习,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疑点的巩固和加强。
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具有很多良性效应,因此在今天,我们才提倡翻转课堂。其良性效应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有利于学习落后的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每节课时间有限,尤其是在高校或大中专院校的课堂中,每个课时内的教学内容很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教授大量知识,这对学生的接受度有一定要求。但是,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同样的教学形式下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如果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这些学生的疑点无法及时解决,如果他们没有在课后积极与同学交流请教,问题会累积到下一堂课,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这种恶性循环将导致学生对这一科目的学习效果低下,收获不大。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前可以自主学习,对于理解能力不太足够的学生,可以反复预习和吃透,即使仍然存在疑惑,也可以在课堂上及时、有针对性地提出,获得老师的帮助和解答。这对提升一些同学的学习效果是很有帮助的。
第二,有利于增强课堂互动性。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一直以来都是教学改革中提倡的,但传统教学模式下很难达成,这是因为教师枯燥的板书式教学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能作为受众被动接受信息,当学生对这一形式产生反感时,教学效果会很差。而翻转课堂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既能过滤和筛选信息,知道哪些地方存疑,也能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更多更深的问题,带到课堂上和老师、同学一起探讨,形成头脑风暴。这无疑提高了课堂互动性,使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有利于教师展开个性化教学。翻转课堂下的“个性化”教学不仅体现在教师教学时的个性化,也体现在学生接受内容时的个性化。前者主要是由于教师通过录制教学内容,这一过程中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运用更多有趣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充分体现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后者主要是因为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模式下所有学生受教的“一致性”,而使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预习后的需求有目的地向教师提问,弥补自身的不足,因此不会造成以往的尴尬局面,即:接受能力好的学生认为基础知识的反复强调没有必要,而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觉得拓展知识不易理解且很难巩固基础。
第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翻转课堂下,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有更多机会动手操作和实践,这在高校和大中专教育的课堂中,尤其是理工科教学课堂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操作性很强的科目中,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多做练习,能使他们更快掌握操作要领,学会授课内容。
二、翻转课堂的实施和效果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显见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和翻转课堂的优势,因此翻转课堂的实施势在必行。研究翻转课堂的实施路径和效果,是实施翻转课堂的基础。
(1)课前预习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信息设备录制教学内容,无论是理论还是实操,都可以详细进行讲解。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可以通过各式移动终端设备观看教学内容,对理论内容的难点和疑点,可以反复观看;对实操内容的详细过程,也可以学习得更仔细,这大大改善了传统教学中部分学生看不清教师操作过程的问题。学生在自学后可以自行记录疑惑,更可以向教师反馈教学内容的不足,方便教师按需改进,适当增加和改变教学内容。对于大家普遍反映的疑惑,教师还可以多做准备,以便在课堂上形成专题讨论或讲解。
(2)课堂互动
有了学生预习后的反馈,教师就能更有效地组织课堂活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按分好的小组,先由每个小组确定自己的疑难所在或想要讨论的话题,每组组长进行总结和汇报,这一过程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展示交流能力。之后,汇总每组的总结报告,先在小组之间展开相互学习,解决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筛选出所有小组都无能为力的难题,由教师进行解答。这一过程也能使教师明白学生的统一性需求,甚至能反思自己教学内容中的改进点。对于操作性强的科目,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演示操作,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在这整个互动过程中,教师担任的应该是引导者的角色,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不破坏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3)课后加深
良好的课堂学习效果需要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教师可以在课后向学生布置适当数量、适当难度的拓展任务或思考题,以期升华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课后反思和探究。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对本课时的课堂学习进行总结报告,同时也可向教师提出建议意见,一方面锻炼学生的知识总结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对过去已实施的视频资源教学反馈调查[1]中发现,绝大部分同学认为长度适中的视频有效地激发了自己的学习兴趣,且四分之三的学生建议教学视频的长度控制在7-12分钟为最佳。超过一半的同学表示视频教学条理非常清晰,教学效果好,对自己吸收知识很有帮助。当然,也有同学表示,网络会对学习者造成很大干扰和诱惑,这要依靠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努力来抵制诱惑,有效进行时间管理,提高学习效率。该调查对学习效果的分析发现,近90%的学生认为视频教学能够提升自己的自学能力,82%的学生认为通过自主探索更牢固地掌握了知识,70%的学生觉得视频教学使自己对知识的记忆更持久,65%的学生认为视频教学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90%的学生觉得这种形式有助于解决课时少、内容多、教学仓促的问题。
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可以更方便地通过QQ、微信、微博、飞信等平台及时便捷地解答同学的疑惑,且这种线上非面对面的交流形式鼓励部分性格内向、不敢当面交流的同学勇敢提问,对提升学习效果很有帮助。
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
微课这一概念是在2008年由美国的教学设计师首创和提出,这对促进翻转课堂教学大有帮助。微课概念引入国内是在2010年,之后众多大学的教授学者开始关注这一教学形式,并通过2012年的微课大赛将之正式推广至全国。微课对知识点的提炼要求很高,其时间短、内容精、教学目标明确、条理清晰,非常适合信息化条件下的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
在信息化条件下,无论是微课的制作还是学习都很便捷。在微课的制作上,时长最好控制在10分钟内,知识点的单一性和针对性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提升学习效果。微课可以制作为视频形式,运用虚拟动画或教师亲自讲解,也可以用音、图、文结合的形式,三位一体地展示教学。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需求,选取合适的微课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专注学习。当然,好的微课尽管时间短,但应该条理清晰、逻辑鲜明,而不是粗枝大叶、粗制滥造,只有大体框架或综述内容,使学生云里雾里。一堂微课不应追求知识内容的多,而应重在“精”,使学习者一看就会,一听即懂。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微课,对微课的展示或学习的平台有技术性要求:一方面需要该平台能容许多种文件格式的播放,使教师的制作形式多元化;另一方面,平台要增加交流反馈功能,使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甚至教师与教师之间能够及时在线交流,随时解惑、随时学习;此外,平台要具备考核功能,教师可以在管理端建立试题库,学生可以在用户端讨论、答题、提交作业,这样也使教师更方便批改作业。当然,这个平台还应尽可能在多种设备终端上运行,不仅在PC端,还可以在其他终端设备上登录,随时能够学习。
微课的制作也有很多学问。对于某一节内容,可以按图片、文字方式展现的就不必用视频方式,如果展示方式不当,容易造成东拼西凑、花里胡哨的感觉,反而分散学生注意力,不利于课堂教学。同时,微课的制作对教师的信息化素养要求较高,这对年龄较长的教师有一定困难,要制作好微课,首先要帮助他们学习好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知识。教师要制作优秀的微课,必须学会自主设计微课中的元素,掌握专业软件的运用、后期处理等技术。此外,与传统课堂模式一样,微课更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微课时间短,因此教学者应表达精简流畅,体现出互动性和情感上的交流,同时展示出自身的生动、幽默、亲和,控制好微课的节奏和气氛,营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
总之,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普及极快,其对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提升都使得这一模式将得到广泛应用。教育与信息化的结合是顺应潮流的必然趋势,探究信息化背景下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提升教学效果、促进教育改革有着重要意义,更多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发展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郑颖,周影.翻转课堂在大学面向对象程序课程中的教学实证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年2月.
第五篇:翻转课堂教学课堂互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课堂互动研究
翻转课堂是什么?是一种手段,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是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老师是学生身边的“教练”,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是混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学习。是学生课堂缺席,但不被甩在后面。是课堂的内容得到永久存档,可用于复习或补课。是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学习的课堂。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
如何开始翻转课堂
根据多年的经验我们总结了下面的步骤:
1、创建教学视频:首先,应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目标,以及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其次,是收集和创建视频,应考虑不同教师和班级的差异;第三,在制作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想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组织课堂活动:内容在课外传递给学生后,那么课堂内更需要高质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其所学内容。包括:学生创建内容独立解决问题,探究式活动基于项目的学习。
翻转课堂是如何改变学习
1、“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
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动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
2、“翻转”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
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
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教练,这让我们有时 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到学习小组,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当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我们会注意到部分学生为相同的问题所困扰,我们就组 织这部分学生成立辅导小组,往往会为这类有相同疑问的学生举行小型讲座。小型讲座的美妙之处是当学生遇到难题准备请教时,我们能及时的给予指导。当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我们也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我们在教室内巡视过程中注意到学生发展起了他们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学生们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依靠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传播者。它确实是神奇的观察,使我们对学生们的合作学习探讨充满了敬畏。
当我们尊重学生们的这种方式,他们通常会作出回应。他们开始认识到,我们在这里,是在引导他们的学习,而不是发布指令的教师。我们的目标是他们成为最好的学习者,并真正理解我们课程的内容。当我们在学生身边和他们一起掌握概念,他们会以他们最好行动来回应。
可能有些同行会问,我们如何形成我们的学习文化。我们认为关键是让学生确定学习作为自己的目标,而不是争取完成任务。因此我们着力于把课程变成有意义的活动而不是完成繁忙的工作。
3、“翻转”让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更深入
翻转课堂改变了我们与家长交流的内容。大家都记得,多年以来,在家长会上,父母问得最多的是自己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比如:安静的听讲,行为恭敬,举手回答问题,不打扰其它同学。这些看起来是学习好的特征,我们回答起来却很纠结。因为在我们翻转课堂后,在课堂上这些问题也不再是重要的问题。现在真正的问题是:孩子们是否在学习?如果他们不学习,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学习呢?这个更深刻的问题会带领教师与家长商量:如何把学生带到一个环境,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学习者。
学生为什么不学习有无数的理由:他们没有相关的基础知识吗?他们个人问题干扰他们的学习吗?或者,他们更关注“在学校玩”,而不是学习吗?当我们(家长和教师)可以诊断孩子为什么不学习时,我们就能创建一个强大的时刻来实施必要的干预措施。
翻转课堂背后的学习理论 乔纳森·贝格曼和亚伦·萨姆斯在他们的网站上声明,翻转课堂模式并非源自新的教育和学习理论,其仍然采用的是为广大教师所熟悉的掌握学习法。掌握学习法是本杰明·布卢姆创立。在传统群体教学模式中,许多教师相信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分布是正态,并针对中间水平进行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学会课程的学生比率相当低。布卢姆认为这个假设缺乏代表性。他声称只要提供最佳的教学条件、足够的学习时间,学生的成绩将不是正态分布,绝大多数学生会掌握学习任务,获得良好成绩。他认为采用掌握学习法,能有90%以上的学生能学会课程内容。芝加哥大学进行的实验(据个别教学、掌握学习、传统的群体教学条件下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结果也印证了这一推论:大约90%的个别教学组,70%的掌握学习组的学生达到了终结性成绩水平,而群体教学只有20%达到。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组数据来看看现在美国高中的情况:全美国每天有7200学生中途退学,一年下来就有高达1300000左右的学生辍学;每年只有69%的高中学生能完成学业,而余下31%的则不能毕业——数据来自美国自适应学习网络平台公司Knewton的“翻转课堂信息数据图表”。从中可以看到目前的效果似乎并不理想,原因何在呢?
让我们回顾一下掌握学习法,以便更清楚弄清各种原委。掌握学习,就是学生按他们自己的节奏学习课程;当他们完成一个单元,他们必须证明他们已学到了内容;采取的方式是通过“退出评估”——包括实验室和书面测试。如果学生在这些退出评估中得分低于85%,他们必须回去,重新学习他们错过了的概念,并再次参加考试。学生的成绩不再是由预想的比例决定,而是他们已经掌握了多少内容。
看似完美的模式,在实际运作中却不尽人意。原因在于群体教学模式还顽固的存在着,所以学生不可能按自己的时间和节奏进行学习,必须跟上班级群体教学进度。
鉴于此,现行的教学策略采取群体教学与掌握学习结合方式——群体学习并辅之以每个学生所需的频繁的反馈和个别化的矫正性帮助;反馈通常采取形成性检测的方式揭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再通过个别化辅导协助学生矫正错误,达成学习目标。不过这种策略在课堂教学实际运用中已是面目全非:注重群体教学和目标检测,缺少了个别化辅导矫正,导致学习效果大幅倒退。
而现在,如果你关注翻转课堂,你会看到一些令人兴奋现象,你会发现真正的掌握学习在21世纪的学习中实现。而罕学院甚至利用科技实现翻转课堂的一对一学习。
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
聚奎中学的做法:
在明确方向后,翻转课堂实验就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了。我们首先搭建了视频和学习管理平台,为每位学生发放了平板电脑作为学习终端。其次在高2014级中随机选取了两个实验班级,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8学科中主要“翻转”了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和四个注重
四个转变:从“注知识的传授”向“关注学生的发展”转变;从怎样“教教材”向怎样“用教材”转变;从注重“教”向注重“学”转变;从“传统教学”向“新理念教学”转变。四个注重:注重了学习过程,注重了学生活跃的思维方式培养,注重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了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2、少讲多学,合作共赢
翻转课堂与聚奎中学原有的“541”高效课堂模式结合,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我们认为,学生的学比教的教更重要、更关键。传统课堂40分钟的讲解浓缩为15分 钟,教师少讲、精讲,节约群体授课平均化教学的时间,学生就有了大量的自主学习时间。我们所理解的“合作”包括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师合作,“共赢”包 括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长。学生课前已经完成了对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先独立做作业,对于难题则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完成,组内不能解决的通过全 班来解决,全班学生都不能解决的由教师来解决。在学生独立或互助学习时,教师巡视课堂,给学生以必要的个别指导。翻转课堂让所有学生都有事可做,让所有学 生都“动”起来、“忙”起来,增加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
3、课余学习与课堂练习
传统的课堂是“课堂学习+课后练习”,而翻转课堂则是“课余学习+课堂练习”。实验教师提前一周录制好教学视频并上传至学校服务器,学生在自习课或课外使用平板电脑从服务器上下载并观看教学视频,回到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面对面交流、讨论和完成练习。
4、减少教师的重复讲解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只能抓中间层级的学生,很难照顾到优等生和后进生。所以,在传统的课堂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优等生 “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优等生觉得教师重复啰嗦地讲“简单”的知识,后进生觉得教师讲得实在太快以致来不及理解和做笔记。科技能解决班级教学弊 端,帮助学校达成一对一的教学,从而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时,看不懂的反复看,并且可以随时暂停教师的“讲课”,有更充裕的时间做笔记 和理解,减少教师的重复讲解。学生如因特殊原因请假缺课,也不必担心落下课业。由于教学内容得到永久存档,期末复习时,学生如要补漏,只需点击,教师的教 学内容即可重现。
5、让优等生可以加速学习
翻转课堂实验的理论设计是教师提前一学期录制好教学视频,而第一阶段我们只能做到提前一周。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学科差异,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让学生得到个 性化教育服务。在优势学科中,学生可以加快学习进度,做该科的“先遣部队”,而不必像传统课堂一样跟随大部队,从而更好地发展这一优势学科。
6、即时掌握学生的学业情况
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将一部分练习(目前主要是选择、填空和判断三种题型)上传至服务器,学生在课前根据预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自学完后,马上在线完成相关练习,学习的平台会立即反馈正误。学生根据作业反馈决定是否再次学习本课内容,错误的记忆和理解得到及时纠正。通过一套统计软件,教师登录教学平台后立即知道 这名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全班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而帮助教师调整教学进度、难度,制定个别辅导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