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性质的探究

时间:2019-05-12 17:51: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乙烯》性质的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乙烯》性质的探究》。

第一篇:《乙烯》性质的探究

乙烯性质的探究

【教学设计思路】在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今天,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应当成为变革现存教育教学模式的一个切入点。为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利用化学课程中的实验,在教学中对教材中的部分实验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改进并自主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通过乙烯的教学实例论证新课程改革所指导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在课堂中的应用。通过对乙烯性质实验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改进并自主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 教材分析 】人教版 《 化学 》 必修 2 中 “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 的内容涉及乙烯和苯两种烃的重要代表物,学生能初步从组成和结构的角度认识甲烷的性质,但需要对 “ 结构与性质 ” 的关系进一步深化认识,乙烯与苯的教学就能起到这种作用。另外,学生能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乙烯和苯的广泛应用,再学习它们的性质,强化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本文就该节第一课时乙烯进行相关分析。教学的重点是乙烯的加成反应。通过对乙烷与乙烯的结构比较,引导学生从结构入手分析性质,进行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有机基本反应类型,形成对有机反应特殊性的正确认识,并能从结构上认识其特点。让学生通过对比,体会物质结构与性质间的辩证关系。

【 教学方法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 作为指导思想,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1)采取了实验 - 推理 - 归纳 - 总结 - 巩固的教学方式 ;(2)内容涉及到乙烯分子的结构问题,较为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可使用球棍模型,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结合练习、对比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的知识 ;(3)本节内容涉及到乙烯的化学性质实验,问题的设置和探究思路。做到问题设置层次明显,引导功效突出。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掌握乙烯分子的组成、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 掌握乙烯的典型化学性质 ——— 加成反应。掌握乙烯的氧化反应 ; 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 ; 了解乙烯是石油裂化产物 ; 了解乙烯的用途(乙烯与人类生活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对比乙烷与乙烯的结构,引导学生从结构入手分析性质,进行实验探究,师生共同总结。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通过对比,体会物质结构与性质间的辨证关系。【重点、难点】

1、乙烯的结构和实验室制法;

2、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 教学过程 】

〔 引入 〕 两天前同学们开展了 “ 水果的催熟实验 ” 的实践活动。现请同学展示实验结果并汇报交流。〔 投影 〕 实验 Ⅰ: 无色透明的塑料袋中放青色、未熟的水果(蔬菜),封好袋口。实验 Ⅱ: 无色透明的塑料袋中放青色、未熟的水果(蔬菜)和熟的水果,封好袋口。对出现的现象进行探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可以到网上查阅相关资料)课上展示交流。〔 学生 〕 实验 Ⅰ 和实验 Ⅱ 对比,从颜色上看发现实验 Ⅱ中的青香蕉已由青变黄,而实验 Ⅰ中的香蕉仍是青色。我们预习了课本知识并查阅了资料。推测实验 Ⅱ中熟苹果会释放出一种物质催熟了青香蕉,这种物质和乙烯有关。〔 投影 〕(课件显示)在 Google 里搜索 “ 水果催熟 ” 和 “ 乙烯 ” 关键词,查询结果显示约有 29600 项符合的词条。

〔 设问 〕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来自石油的基本化工原平。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来自石油的基本化工原料 ——— 乙烯。将石蜡油在加强热的条件下会产生什么样的物质呢?

〔 实验探究 〕 将浸透了石蜡油(17 个碳原子以上的液态烷烃混合物)的石棉放置在硬质试管的底部,试管中加入碎瓷片,给碎瓷片加强热,石蜡油蒸气通过灼热的碎瓷片表面发生反应,将反应后生成的气体分别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的CCl4 溶液中,观察现象,思考并回答 :

1.生成的气体中都是烷烃吗?

2.生成物具有的性质与烷烃有什么不同?

〔 学生 〕 生成的气体能使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褪为无色,也能使溴的 CCl4 溶液红棕色褪为无色。因为烷烃不具有此性质,所以生成的气体中不都是烷烃,含有与烷烃性质不同的物质。〔 投影 〕(教师阐述)研究表明,石蜡油分解后的产物中含有烯烃和烷烃,烯烃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也是烯烃的代表物。〔 设计意图 〕 通过情景创设布置学生实践活动(水果的催熟实验),从生活实际出发,寻找学生熟悉的素材组织教学,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给学生适当的动手实验、表达和交流机会。通过科学探究实验 “ 石蜡油分解 ”,扩展认识,产生矛盾冲突,引导学生类比归纳。现象由性质决定,性质又由结构决定。回归到学生熟悉的规律理解中,得出烯烃中不同于烷烃的结构特征 “ 碳碳双键 ”。整个设计是引发问题,归纳问题,实验探究。激发学生不断把问题的思考引向深入。〔 投影 〕(想一想)请写出乙烷的电子式,然后设想从乙烷分子中每个碳原子上去掉一个氢原子后的电子式,分析其能否稳定存在? 为什么? 如何改变可稳定存在?

〔 学生交流 〕 当乙烷中按上所述后书写的电子式不能稳定存在,因为碳原子未满 8 电子稳定结构,移动两个成单电子于两个碳原子中间即可达到稳定。〔 投影 〕(列表)书写出乙烷和乙烯的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碳碳键的类型及分之内各原子的相对位置。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两者在结构上的区别。

〔 学生 〕 乙烷中是碳碳单键,分子中各原子不共平面 ; 乙烯中是碳碳双键,分子结构发生变化。〔 投影 〕(教师阐述)配合使用球棍模型,发现乙烯是共平面的分子结构,键角 120°。

〔 设计意图 〕 本块设计主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寻找一个合理的切入点,学生能掌握电子式的书写。从乙烷到乙烯电子式的书写,目的是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层层递进认识。再利用球棍模型使其形象具体化,让学生对乙烯的分子结构深入理解。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 提问 〕 结构决定性质,下面我们继续学习乙烯的性质。现在给大家展示一瓶排水法收集的乙烯,请同学们归纳出乙烯的物理性质。〔 学生 〕 通常情况下,乙烯是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实验探究 〕 点燃一瓶经验纯的乙烯,观察现象并分析化学性质,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 学生 〕 乙烯具有可燃性,燃烧时火焰明亮,有少量黑烟生成。反应方程式为 : C2H4+3O2→2CO2+2H2O 〔 提问 〕在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如何变化?乙烯发生了什么反应? 〔 学生 〕在反应中碳元素化合价升高,氧元素化合价降低,氢元素化合价不变。由此可知乙烯发生了氧化反应,被氧气氧化。〔 质问 〕(联系甲烷的性质,把问题继续引向深入)我们已经知道甲烷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不能使其褪色。那么乙烯也是如此吗?

〔 学生 〕乙烯有不同于烷烃的结构,在石蜡油分解的实验中,烯烃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我推测乙烯能被高锰酸钾氧化。〔 实验探究 〕(改进教材实验,学生人人动手实验)投影出实验内容 :实验药品 :乙烯气体,酸性 KMnO4溶液

实验仪器 :针筒,医用玻璃瓶

实验装置 :如右图所示

实验步骤 :

1. 取液 :用针筒吸取酸性 KMnO4 溶液 3-4mL。2. 注液 :① 左手按住医用玻璃瓶(集有乙烯气体)的橡胶塞,右手持针筒下部,小心将针头插入瓶塞内 ;② 推动活塞,将溶液注射入瓶内,取下针筒。

3.振荡。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4. 实验完毕,将实验用品置于烧杯中放好。

思考并回答 :1.实验现象?2.分析原因。3.如何鉴别甲烷和乙烯?

〔 学生交流 〕 实验现象为酸性 KMnO4 溶液颜色由紫红色褪为无色,我们讨论交流分析原因是乙烯中特征结构 “ 碳碳双键 ” 易被 KMnO4 氧化。同时得出结论 : 乙烯有不同于烷烃的性质,利用这个反应可以鉴别甲烷和乙烯。〔 投影 〕(资料信息)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称为化学键。这种作用力可以用键能来表示,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键能小则不稳定易断裂。已知碳碳单键的键能为 348kJ/mol,碳碳双键的键能为 615kJ/mol。由此可知碳碳双键的键能大于单倍碳碳单键键能,小于双倍碳碳单键的键能。〔 实验探究 〕(改进教材实验,学生人人动手实验)投影出实验内容 :

实验药品 : 乙烯气体,溴的 CCl4 溶液

实验仪器 : 针筒,医用玻璃瓶 实验装置 : 同上 实验步骤 :

1.取液:用针筒吸取溴的 CCl4 溶液 3-4mL。2. 注液 :① 左手按住医用玻璃瓶(集有乙烯气体)的橡胶塞,右手持针筒下部,小心将针头插入瓶塞内 ;② 推动活塞,将溶液注射入瓶内,取下针筒。

3.振荡。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4.实验完毕,将实验用品置于烧杯中放好。

思考并回答 :1. 实验现象?2. 分析原因。3. 如何鉴别甲烷和乙烯?

〔 学生交流 〕 实验现象为溴的 CCl4 溶液溶液颜色由红棕色褪为无色,我们结合资料信息,讨论交流分析原因是与烷烃进行比较,碳碳双键有一根键比较 “ 脆弱 ” 易断裂,发生了相关的化学反应。同时得出结论 : 该反应也可以用来甲烷和乙烯。

〔 设计意图 〕 本块设计主要是改进教材实验为微型封闭实验。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上 “ 教师做实验 - 学生看实验,教师讲实验 - 学生背实验 ” 的模式。改进后的实验药品用量少,装置封闭性好,污染少对环境友好,操作简便安全。易于实现人手一套仪器,方便人人动手,解决了学生动手机会少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环保意识,形成科学探究的素养。〔 播放动画 〕(教师阐述)利用 Flash 动画模拟乙烯分子和溴分子反应的历程。得出结论 : 乙烯与溴反应时碳碳双键断开其中的一根,溴分子内共价键断裂,两个溴原子分别直接与两个价键不饱和的碳原子相结合,形成新的两根键。观看结束请写出反应方程式 :CH2 =CH2 +Br2 →CH2BrCH2Br。

〔 设计意图 〕 在课堂教学适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复杂枯燥的化学问题简单化、形象化、具体化,能够剖析分子的内部结构,深化学生对这些抽象的分子结构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化学反应中断键和成键的实质,可使学生容易理解、记忆深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 教师 〕 乙烯与溴发生的反应是加成反应。它是指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是烯烃不同于烷烃的特征反应。〔 教后反思 〕1.熟悉教材,明确教学思路,把握教材编写思想是上好课的前提。我校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版本,但我还分别研读了苏教版、鲁科版教材。每个版本对教学内容的展示都有各自的特点。本节内容苏教版设计了 “ 你知道吗、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交流讨论 ” 等教学安排 ; 鲁科版的 “ 联想质疑、交流研讨、拓展视野 ”,包括人教版的 “ 科学探究、学与问、实践活动、科学视野 ” 等都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思想和教学要求。合理整合了各版本教材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同时使得教学更有新意和创造性,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和中心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突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在课堂中学生应该是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自己探究。根据我校的实验条件和学生特点,在本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既有学生实践活动又有改进后的探究实验,有利于学生对有机物分子结构中官能团决定性质的关系进一步深化认识。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从教学反馈来看,学习效果好。

3. 合理整合教学资源,教法得当在教学过程中,整合了多种教学资源,除了实验这一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外,应用了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采用探究式教学,设置的问题前后衔接过渡自然,难易度层层深入,不断在旧问题解决的基础上适时提出新问题来引导学生,解决新问题。较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学习的能力。从课堂教学的实践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率高,收到了预期效果。

第二篇:《乙烯》教案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乙烯是石油裂化产物,苯是从煤中提练出来的产品。2.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

3.利用模型了解乙烯的结构,知道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这一基本原理。

4.认识乙烯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我国乙烯工业近几年的发展势态。通过结构决定性质认识到本质决定表象,表象是本质的体现这一辨证关系。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 重点难点

从乙烯的结构认识烯烃的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

石蜡高温裂化生成乙烯和烷烃的混合物,乙烯属于最简单的烯烃。

一、乙烯的结构

乙烯的球辊模型(立体图)分子式: C2H4

结构简式: CH2=CH2 结构式: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空间构型:平面型

二、乙烯的性质 1.物理性质

乙烯是无色气体,稍有气味,密度是1.25 g/L,比空气略轻(分子量28),难溶于水。2.乙烯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

①可燃性-----甲烷的燃烧

实验现象:产生黑烟,火焰明亮。②被氧化剂氧化-----乙烯使高锰酸钾褪色

由于乙烯的不饱和结构,容易被氧化剂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2)加成反应-----乙烯使溴水褪色 乙烯与溴单质的加成历程

(3)加聚反应

3、乙烯的用途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了乙烯的性质,重点讲解了它的化学性质。由于乙烯具有C=C,使得它的性质不同其他的饱和烃。这也是烷烃和烯烃性质上最大的区别。课后作业

1.根据乙烯的化学性质,鉴别乙烷和乙烯两种气体有几种方法? 2.制取一氯乙烷的最好方法是()A.乙烷和氯气反应 B.乙烯和氯气反应 C.乙烯和氯化氢反应 D.乙烷和氢化气反应

第三篇:乙烯相关知识

乙烯项目相关知识

1、乙烯是什么?

乙烯是由两个碳和四个氢组成的碳氢化合物,是最基本的化工原料。乙烯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气体,其危险性与天然气相当。

2、乙烯是怎样生产的?

按传统工艺,乙烯主要由石脑油热裂解生成,同时副产一定比例的丙烯。随着技术进步,目前已经开始采用以液化气为原料的先进工艺生产乙烯。

3、乙烯有什么用途?

乙烯被称为“石化之母”,是石油化工的基础性原料。经过各种化学变化,可以“繁衍”出塑料、化纤、树脂、化妆品、橡胶、医药、染料、香料等种类繁多的化学制品。乙烯项目的产业链长,对经济的拉动力很强。

4、青岛炼化拟建乙烯项目有无PX装置? 无PX装置。

5、乙烯项目与PX项目有何区别?

乙烯项目是以乙烷、丙烷、液化气为原料,经过蒸汽裂解后得到乙烯、丙烯等基本化工原料,并进一步加工得到聚乙烯、聚丙烯等产品的过程。

PX项目是以原油加工所得的石脑油组分,经过催化重整、歧化、异构化得到对二甲苯(PX)产品的过程。

两者区别:(1)原料不同,乙烯项目主要以直链烷烃为主,PX项目主要以环烷烃为主;

(2)生产过程不同,乙烯项目是热裂解过程,PX项目是催化反应过程;(3)产品完全不同。

乙烯项目主要产品为两或三个碳的低碳单体(CH2 =CH2,CH3-CH=CH2)的聚合物,而PX项目主要产品为八个碳的芳烃化合物()。

石化专家答记者问

问:近期,国家颁布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青岛炼化百万吨级乙烯项目废气排放是否满足这一规划要求?

答:青岛炼化百万吨级乙烯项目符合国家《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根据重点控制区新建项目废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放“增一减二”的要求,将通过停开制氢装置、催化裂化烟气治理等措施,实现大炼油工程现有排放源减排,项目实施后将使青岛炼化公司炼油和乙烯总的二氧化硫排放在现有基础上减少47.1%,氮氧化物减少22.8%,区域废水外排量减少42.9%。

问:在青岛炼化建设乙烯项目有何必要?

答:(1)完善石化区产业链的需要。园区及周边聚集了大批家电、汽车和众多的塑料加工企业,需大量使用乙烯下游塑料产品,建设本项目可改变目前需从市外调入或进口的现状。

(2)可实现资源充分有效利用。青岛炼化现有1000万吨/年炼油能力,缺少乙烯生产能力,不能实现炼化一体化,炼油工程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益。现石化区拥有多家石化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缺乏乙烯关联,无法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增值。建设本项目可实现资源最有效利用,促进区域经济良性循环;石化区为本项目预留了项目建设用地及相关资源,本项目充分依托石化区现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发挥现有设施的潜力,避免重复投资。

(3)减少交通安全隐患及尾气排放。现阶段,青岛炼化副产品液化气每年有40多万吨通过17000余辆次汽车运送出市,有50多万吨液化气通过330余船次水路运送出市;园区其他企业每年远距离运进乙烯副产品原料超过10万吨。由于液化气属易燃物质,造成了较大的运输安全压力。建设本项目,可以实现液化气资源的就地加工升值利用,有效减少危化品运输车辆、船只,减少运输安全隐患和车船尾气排放。

问:公众十分关注乙烯项目的安全、环境风险问题,乙烯项目在安全风险防控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答:乙烯项目生产过程存在高温、高压环节,有安全事故及环境风险,实践证明,只要采取科学可靠的防范措施,事故风险是可控的,如新加坡裕廊岛、美国休斯顿、国内上海、南京等大型石化工业园区一直保持安全纪录,没有发生大的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

乙烯项目将采取以下措施:

(1)项目采用国际先进成熟可靠的生产技术,按照设计标准规范进行设备、仪表、电气选型,采用先进的集散控制系统和安全仪表系统,设置装置泄压、防爆、防火设施和可燃气体、污染物质检测报警措施,配备火灾探测及报警设施和监控、通讯设施,确保生产情况时刻处于监控状态。

(2)项目设置有效容积为3万立方米的事故水池,收集初期雨水和事故状态下的污水,设置31公顷排洪集水区,收集事故情况下产生的消防废水,待恢复正常后送污水处理场处理,避免事故废水排入环境污染水域。

(3)本项目在立项阶段须委托具有国家甲级资质的环境和安全评价单位编制评价报告,对生产过程各环节的安全和环保措施进行技术评估,并通过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审查。本项目环保设施投入达到20.28亿元。

(4)针对本项目潜在的环境风险,为应对安全和环境方面的风险,青岛炼化成立了应急指挥中心,编制了应急预案,并依托石化区现有现代化监控系统和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完善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

第四篇:《乙烯》说课稿

《乙烯》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是烃的知识的继续,也是学习不饱和烃的开始。乙烯是学生学习有机化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到的烯烃的代表物,乙烯分子结构中的碳碳双键决定了乙烯的化学性质,因此教材在介绍乙烯的化学性质之前,首先介绍了乙烯的分子结构,然后通过三个现象明显的实验引出乙烯的化学性质,并着重通过加成反应体现结构与性质的辩证关系,不仅使学生对乙烯的性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继续学习烯烃以及它们的衍生物的性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才接触有机化学,虽然在上一节中对烃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还是比较陌生,对物质的空间结构更是不了解,对有机反应的产物判断和书写结构式、结构简式都比较困难。

三、教学重点:

乙烯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从结构上认识乙烯的加成反应

五、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乙烯的分子组成、结构和化学性质;

(2)进一步了解结构与性质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乙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通过已有知识确定乙烯的结构模型,从而得出乙烯的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3)通过乙烯的结构及实验现象,探讨出乙烯的化学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乙烯的学习,养成良好的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加强“结构与性质”的认识;

(2)通过乙烯性质的探讨方法的学习,使学生养成探究有机化学的良好思路。

六、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创设情景:小故事引入乙烯的用途之一植物生长调节剂。激发学生对乙烯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究不同于烷烃的烃--乙烯的结构,使学生加强对有机结构的认识;初步养成由物质的结构去讨论性质的习惯。从自主探究物质的结构模型的角度去深化认识乙烯的结构,有利于学生掌握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写结构式、电子式等,促进学生对有机物结构的认识。在以上的基础之上,进行乙烯的物理性质的简介和化学性质的重点探究。对于不饱和烃的加成反应,教材以乙烯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为例,以直观的实验现象说明问题,再结合乙烯的结构碳碳双键分析加成反应,并辅三维动画演示加成反应过程以进行巩固,尽可能的让学生掌握加成反应。

《乙烯》说课稿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赵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乙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生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谈谈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幼师《化学》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乙烯》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幼师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本节教材内容主要是乙烯的结构、实验室制法、性质、用途。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要求学生达到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乙烯碳碳双键的结构,知道乙烯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实验装置及实验条件。

2、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

3、了解乙烯的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建立对有机物“结构(组成)—性质—用途”关系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树立运用化学解决生活生产问题的意识。培养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思想。

教学重点是乙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是乙烯的结构与加成反应、聚合反应。

三、学生分析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对有机物、化石燃料等有了非常粗浅的了解,上节课对甲烷、烷烃性质又有了深入的了解,但对乙烯是初次接触,没有以往的知识经验。

另外,幼师学生本身知识基础较差,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理科学习较为吃力,对数理化普遍不感兴趣。

四、教法、学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分析,本节课较难教难学:实验难度大,用品多,操作复杂,实验用时较长;本课新概念多,比较抽象;本课内容多,知识点多。为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我采用了如下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在教法上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化抽象为形象,创设积极的情境导入,同时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和直观教学,注重学生思维的启发。

在学法上,学生主要以实验探究与交流活动相结合,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流的习惯。

五、教学过程

因为乙烯的制取与性质实验用时较长,为了节省时间,因此课前就将实验装置和实验用品装配齐全,一上课就先做上实验,在合适的时候再开始讲解。然后开始进行如下教学环节。

(一)生活导入

我们把化学课称为魔法师修炼课堂,本节课以多媒体为媒介,通过生活中水果商长途运输过来的水果都是生的,催熟后再出售,以及深秋时节棉农对向棉田打催熟剂的这样两个生活中的事实案例进行场景创设,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魔法-催熟,魔法精灵-乙烯产生兴趣,为探究乙烯的结构与性质做好铺垫。

(二)直观演示

用球棍模型直观演示从乙烷裂解制乙烯的过程,得出乙烯的结构模型,然后比较乙烯和乙烷的结构,引导学生思考:乙烯的性质与乙烷相比会有什么不同吗?推测乙烯的性质,再用实验来检验推测,边实验边讲解,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三)精心设疑

思考1、甲烷、乙烷等烷烃一般不与氧化剂等起反应,乙烯却能够使高锰酸钾褪色,说明什么问题?

思考2、烷烃能与卤素单质起取代反应,乙烯与溴发生的反应是取代反应吗?

通过这两个思考,导向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乙烯中由于存在碳碳双键的结构,因此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容易被氧化,容易发生加成反应。

(四)形象模拟

乙烯的加成反应与聚合反应是两个新的反应类型,既是微观的,又是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我用动画模拟了加成和聚合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化微观为宏观,降低了学生思维难度,提高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反应实质的理解。为了帮助学生区别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又灵活的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并配上了形象的图片。

(五)当堂检测

练习题从易到难,检测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六)本课小结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同学们谈谈通过本课的学习,对乙烯的了解有哪些,最后老师进行归纳总结。

(七)作业与延伸

留下本课的书面作业,同时留下家庭实验与思考题,并在微信群内投放拓展阅读材料:乙炔,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水果催熟和保鲜的一些材料等。

六、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比较成功,我深深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扩充课堂容量,创设积极的教学情景;可以发挥技术优势,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难题,生动呈现教学内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课后在微信群投放延伸阅读材料,拓展了课堂空间和学生们的知识面,深化了教材内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起到引导作用,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探索及发现的需求,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是超越学科知识,对学生终生有益的。

教学当中由于内容的紧凑性,在时间把握上应该更注意。在探究中要充分“想学生之所想”,做好充分的准备。

《乙烯》说课稿3

古浪三中高一化学必修Ⅱ模块

说课稿

——高中新课程实验研讨会交流课例

课题:《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一课时 乙 烯

说课人: 袁俊厚

时间:20xx年5月15日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二课时 乙烯

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一课时:乙烯。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四个方面谈一谈对本节课的认识。

一、说教材

1.地位和功能:

本节内容是学习了烷烃之后,向学生介绍不饱和烃和烯烃的概念,乙烯的分子结构、和乙烯的化学性质。在乙烯的化学性质中,又介绍了另一种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加成反应。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系统地学习了烷烃之后,已初步了解学习有机化学的方法的情况下学习的又一类烃,在教材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且本节内容所涉及到的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产品,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能源、药物等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乙烯的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学习目标:

1、探究乙烯分子的组成、结构式;掌握乙烯的典型化学性质,掌握加成反应的概念和特征。

2、从实验现象到乙烯结构的推理,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3、通过乙烯分子结构模型,意识到物质世界的外在美。

学习重点和难点:乙烯的化学性质和加成反应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

二、说教法:

1.本节内容涉及到乙烯分子的结构问题,较为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在教学中可多使用球棍模型,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结合多练习、多对比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的知识。

2.本节内容涉及到乙烯的化学性质实验。由于条件所限,无法做演示实验,只能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理解乙烯的化学性质。

3.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用计算机课件模拟乙烯与溴的加成。其主要作用在于突破难点,化小为大,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创造性思维或想象力去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促进其发散思维的发展。

4.我校高一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统一采用“学案导学”模式教学,学案导学有以下优点:一是使学生有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二是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三是为学生探究问题搭建了平台,四是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五是有利于集体备课的落实和打造团队精神,六是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高密度,七是可以弥补农村中学硬件设施短缺问题。

三、说学法:

1.观察法:通过观察分子结构模型,掌握物质的分子结构特点;

2.对比学习法:通过对比,掌握乙烯、甲烷燃烧火焰的情况。引导学生把知识学活。通过对比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讨论交流学习法: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1.检查预习学案

看同学们完成的怎样,如果有困难的予以讲解,错误的予以纠正,完成的好给予表扬。

2.进行课堂探究

首先创设情境,从“提前凋落的树叶”引出乙烯,导入新课。通过观看视频——石蜡油分解实验,思考学案上罗列出的三个问题①看到了哪些实验现象?②哪些现象证明生成物具有与烷烃相同的性质?哪些现象证明生成物可能具有不同于烷烃的性质?③推测:你认为生成的气体中都是烷烃吗?说明理由。如果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肯定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其次,结构探究,通过投影观察乙烯的球棍模型图片,让同学们写出乙烯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然后合作交流、检查书写是否正确,教师给予评价与强调。

第三、性质探究,重点是化学性质的探究,通过回忆前面观看过的石蜡油分解实验视频中的三个实验现象:气体燃烧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气体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气体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通过分析前两个现象的得出二者发生了氧化反应,投影化学反应方程式,再通过分析第三个实验现象讨论加成反应,这是本节的重点,设问碳碳双键如何变化,用电脑动画演示乙烯的加成过程,刺激视觉,加强同学们记忆。强调反应前后碳碳双键的变化,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加成的位置。然后举一反三进行练习,让同学们上黑板写出乙烯与氢气、氯化氢以及水的加成反应方程式,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

第四、性质决定用途,鼓励学生课外根据教师在学案上提供的网址,上网查询关于乙烯的知识,并撰写一篇有关乙烯与生活的小论文,题目自拟,与同学交流。

3.完成练习学案

精心设计符合本节知识的习题,鼓励同学们争当小老师,利用自己学习的知识解答“我能解答”练习,使其具有成就感,完成后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总结。

五、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1)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观看视频、利用学案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推理和归纳。(2)在加成反应的讲述中用动画模拟反应的微观过程,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直观化。(3)通过多媒体演示实验对乙烯性质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不足之处:(1)由于实验条件所限未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不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化学实验带来的乐趣,的确是一个遗憾。(2)由于时间有限,不能把学生收集的有关乙烯用途的资料进行很好的探讨与交流,学生的能力未能很好的发挥。

第五篇:类比探究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

类比探究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

上海市桐柏高级中学李淑艳 马莉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刘达

一、案例背景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上海市高中课本《数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高中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列与数学归纳法》章节的数列性质探究课。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提出:普通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观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并指出:“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实践环节和拓宽学习渠道,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建构并丰富学习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积极情感形成的统一”。在顾泠沅博士的“三个阶段、二次反思、行动跟进”的行动教育研究模式下。本课例从“背景研究”,“教学实践”和“评价反思”,都是在“以学定教”原则的基础上的。从教材体系来看,等比数列概念的学习就渗透类比的研究方法,鉴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及乐于思考新问题的特点,我们设置了有一定层次的供类比的数列问题,同时也对学生学习过程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了预测。同时根据学生目前现状,以及教材内容收集、整理、提炼利用类比的思想方法,研究数列中问题等有关素材,在自我理解的层面上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思路及手段、教学过程,先进行第一次教学尝试,然后进行反思;再请专家、教研员、教研组长、全体组员在听取本人的设计初衷及反思后进行全方位的再设计与指导,而后开设公开课进行教研,在系统评价的基础上,再进行第二次实践;第三次看目标的达成度与教师理念的转变、教学经验与教训的总结。我们就是按照这种“行动教育”模式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围绕着“类比——发现——自悟”的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如何运用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模式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探究》教学中融合类比的本课希望通过“类比——发现——自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体会类比在数学教学中的三个维度:“一维——知识结构上的类比;二维——证明方法上的类比;三维——学生自主的理性思想方法的类比。”

三、教学流程

首先通过科学事实——鲁班造锯的典故引入类比思想,然后提出第一维问题(以回顾的通过这一回顾,学生能从“第一维”层面上开展类比学习,体会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在概念形式上的相似之处。

在基本认识了类比探究方法之后,教师通过问题提升本节探究课活动性和探究性,设置了若干性质探究的问题供学生思考。

问题1:在等差数列an中,若项数数列kn是等差数列(knN),则akn仍是等差数

列。

类比:若an是等比数列,当kn(knN)是________数列时,akn是________数列。

问题一是在学生已掌握“数列an是等差数列,对an中下角标成等差数列的项也成等差数列”这一性质后,将“文字语言”转化成“符号语言”,让学生来类比等比数列中相应的性质,并加以证明。学生一方面从形式上加以类比,另一方面,从证明方法上也进行类比证明。这样的问题,在学生理解性质后,初步体验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类比”方法。

问题一结束后,启发引导学生如何类比并得到正确结论?经历运用类比思想方法研究数列问题的过程。

问题2:有一位同学发现:若an为等差数列,则an1an也成等差数列。由此经过类比,他猜想:若an为等比数列,则an1an、an1an也为等比数列。你认为呢?

问题二是一道开放性问题,有近85%的学生最初得到了an1an、an1an也为等比数列,并有部分同学给予了“证明”。学生初步感觉到“和”与“积”的类比,“差”与“商”的类比。此时,教师再抛出一个问题:“积”为等比数列,那么“和”呢?在你证明完“积”为等比数列后能说明“和”不是等比吗?对于这一问题,学生根据前面两个问题的解决已经隐约体验到类比不但是形式上的模仿,其证明方法、考虑角度也可进行类比,说明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已不自觉地纳入他们的思维体系之中,下面是一段课堂实录:

师:对刚才问题,同学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生1:我判断并证明了等比数列的“和”仍然是等比数列,且公比什q。

(师环视四周,似乎每个人都投以赞同的目光,并且频繁点头表示同意)。

生2:我有点不同意(全班只有他一人有不同意见),我觉得,对数列-1,1,-1,1,„这个数列来说,其和不是等比数列。(此时全班恍然,都认为是正确的)

师:我们来看一下生1的证明过程(投影仪): an1ana(q1)n(常数)q,anan1an1(q1)

an1an是等比数列。你们看证明过程严密吗?

生3:当q=-1时,他的第二步不成立。(此时同学们又都给予肯定)。

师:答得好。本来我们不知道这一反例,但在证明过程中发现了问题的存在,由此找到了反例,说明同学们在发现问题时,能够进行大胆猜想、小心论证的严密的科学态度。

师: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4: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类比中,我发现除了形式上存在着类比之外,正确的要加以证明,错误的可以举出反例。

生5:我感到就算是类比的结论在形式上未必一致,但证明方法有相似之处。

这番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几经“冲浪”辗转,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热情已被唤起,严谨的数学发现历程正在探索中内化着。

问题3:一位同学发现:若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则Sk,S2kSk,S3kS2k也是等差数列。在等比数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结论?为什么?

问题4:我们知道对于等差数列an,a1a2a3anna1n(n1)d成立。通过

2类比,尝试发现等比数列中的相似结论并给予证明.问题三的设计和问题四是结合在一起的,设计问题三的时候考虑到学生有可能只能通过证明找到反例从而得出Sk,S2kSk,S3kS2k不成等比数列的结论,而对类比的结论有困难,甚至会有同学得出Sk,S2kS3k成等比数列的结论。对于问题四,可以将问题三沟通起,SkS2k

来探索。经过讨论、形式上类比、对结论进行论证。我们可以在学生最终明确结论后再回到问题三,让同学们进一步思考并指出“Sk,S2kS3k成等比数列”的说法虽然不对,但在“类,SkS2k

比——发现”的探究过程中也有不少新的收获。继而提问:如何改动使得结论成立?这个过程,将“类比——发现——自悟”模式的核心——学生在思维上经过反复的类比、验证,自我领悟并掌握类比的思想方法——完全体现在了教学过程中。

四、教学反思

第一次教学之后,在教研员、教研组长等老师的指导下,总结了以下一些不足:

1.在教学设计时,偏向于行形式上类比,尽管在形式上的类比达成度较高,但反映在数学实质上的内容偏少;

2.问题之间的联系不是很好,问题似乎有些孤立;

3.题目偏多;

为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调整过程中关注了这两个方面:

1.为将“类比——发现——自悟”的模式更加清晰地在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学设计由重形式向重思维方式转变;

2.精选例题,设计的数学问题关注一题多变、多题环环相扣的连锁关系,同时体现思维“严密性”,并且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努力实现“发现——自悟”的过程。

在公开课教学之后,听课老师以及学科组的专家在一起再次开展了评课探讨,结合教师的反思总结如下:

1.本堂课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性质的类比,在学生经历了类比的学习后,能够体会:从形式上得到类比的特征,从本质上体验思维的过程,了解类比不仅是形式上的“相似”,而是从相似中得到结论,再由论证使之成为类比。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辩证中掌握类比的思想方法。

2.本堂课知识目标的达成度较好,学生能够基本掌握类比的特征,但学习过程中教师没有刻意地总结、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以体验为主,只是学生对于“类比——发现——自悟”的探究方式仍略显模糊,需要今后不断尝试采用类似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

3.教师在平时应时时具备二期课改的理念,重视学生的思维活动。比如,在问题二中,有学生提出反例:在数列-1,1,-1,1,-1,1,„中,an1an0,所以an1an不是等比数列。教师应加以表扬,并紧接着提问:你是怎样想到这个反例的,你能得出什么样的规律?如果这位学生不能回答清楚的,可以再回顾他们的证明过程,从中寻找问题所在。这样不但顺应了学生的思维结构,而且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能进一步更深层次地考虑问题,从而为问题三打下伏笔。

4.在学生有困难的地方可以预先做准备工作,这样可以使这堂课的达成度更高。比如,在问题三中,Sk,S2kSk,S3kS2k是非常抽象的,它牵涉到子数列的问题,而且在原设计中是“数列Sn,S2nSn,S3nS2n,,S(k1)nSkn是等差数列,请同学在等比数列中进行类比”,但由于证明过于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改为上述形势,而且考虑如果在课前能举一些例子,渗透子数列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也许更容易。

因此在下一堂的课中,作了如下改进:

1.在等差数列复习中,将问题2、3在等差数列中的情况进行证明,再事先将等差数列的证明打在幻灯片上,如果在课堂中学生在证明等比数列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的话,就可以把等差数列的证明显示给他们看,从而使他们体验到证明的方法也可以进行类比,更加凸显类比的本质特征。事实上,在本堂课中也达到了这样的目的,学生的掌握度也更好了。如:在证明问题3的时候,有的同学利用前n项和公式证明较为繁琐,而有的同学很快就得出结论,她说:“证明是类比等差数列的思路和步骤,结论是类比问题二得出的。”这就充分说明她已经掌握了类比的本质,表明经历几次设计问题并逐步解决、探索,学生正体验着数学思想和方法,领悟其价值,滋生应用意识。

2.因为问题2和问题3是同类型的问题,尤其是它们的证明以及在证明过程中发现反例的这一思路是相近的,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这里就采取分组的方法,请两组同学解决问题二,另两组同学解决问题三,再进行讨论总结。实施下来,时间缩短了,而且有了比较,同学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大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并且把原先在上课时来不及解决的推论解决了,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延伸,而且使学生对类比的本质特征有了理性上的认识,从而达到了第三维:学生自主的理性思想的类比。

通过“类比——发现——自悟”的初步实施,学生在自主的学习和探究过程中体验知识发生的过程,通过对产生的见解的辩论进行了思维方式的转变,使得学习方法得到了改善,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带来了信心和严谨的思维方式,其效果应该说是显见的。教师方面,我们得到的感受是:教学理念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尤其对于“类比——发现——自悟”的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应用的效果启发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为学生创设学习氛围和问题情境,教学设计应多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原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学习经验。另外,用先进理念和经验指导教学,能使自己不断加深对课改理念的理解,并逐渐内化为自身的教学风格,促进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

参考资料:

[1] 廖哲勋:关于课堂教学案例开发的理性思考——《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6

[2] 郑毓信:《数学方法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5

下载《乙烯》性质的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乙烯》性质的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教学反思

    设计思路:1、贴近生活,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并能提升生活;通过探究过程的环节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研究积极性,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教案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安峰初级中学林玉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

    《探究苯酚的性质》教学设计(精选合集)

    《探究苯酚的性质》教学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准确描述苯酚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苯酚的分子式、结......

    认识硬币材质 探究金属性质

    认识硬币材质探究金属性质 认识硬币材质 探究金属性质 硬币是一种用金属铸造的货币,金属硬币具有使用方便、耐磨损、流通寿命长等优点,除了自身所具备的货币职能外,还有很高的......

    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性质的探究实验报告

    天水市一中研究性学习——实验报告 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性质的探究 天水市第一中学 组长: 组员: 一. 实验原理: 在纸带的一端挂上重物(如钩码等),利用重物拖着纸带竖直下落,如果......

    《二氧化硫性质探究》的教学反思

    一、精心创设求知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以全球瞩目的全球三大环境问题之一“酸雨”为切入口,播放一段有关酸雨的录像,使学生感到亲切又渴望,亲切的是日常生活所能碰到的问题,渴望了解......

    乙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人教版《化学2》必修第三章第2节第1课时乙烯【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位于化学必修2的第三章的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教材介绍了乙烯是一种重......

    《乙烯》说课稿[五篇模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乙烯》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