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科学《电能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电能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电能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电能从哪里来
课时
1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电不是自然存在的能源,而是由其他能源(风能、水能、热能等)转换来的二次能源。
本课共有三个活动:
1、了解各种各样的电池。教材中列出了干电池、光电池、蓄电池、纽扣电池,以帮助学生了解他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了解它们把哪些能量转化成了电能。
2、我们来发电。教材中安排了用电动机模拟发电的活动。教材中的用电动机来发电,难度很大,小电动机很小,露出来的小螺丝口很难拴住绳子,为此,我对这个实验进行了改进。详见教学过程,活动一。
3、了解发电真的电能从哪里来。
学情分析
在上一课中,学生认识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磁能,这一课认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这就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互相转化。
第一课中学生已经能够制成电流检测器。学生对于电转化成磁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这一课将磁铁也缠上线圈,移动起来,反过来,就产生了电,可以用第一课的电流检测器来检验磁能是如何转化成电能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电池是把化学能或者光能转化成了电能。发电的方法有多种。
电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来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资料认识电能的来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第二个活动,我们来发电,将磁能转化成电能。
难点
电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来的。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本课采取,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完成对“电能是哪里来”的理解。
1、借助第一课和前几课对电产生磁,引出电能转化成磁能,进而通过分组实验,探究磁能转化成电能的过程直观看到电磁之间的互相转化,转化的方法。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发电厂的电是哪里来的。
2、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解剖一节电池,让学生观察电池的内部构造,理解电池作为有毒垃圾的特殊处理方法。
做一个浓盐水电池和水果电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能可以转化成电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解剖好的一节1号电池
2、铜片、锌片,导线,浓盐水
为每个小组准备:
1、电流检测器(罗盘和线圈组成的)
2、条形磁铁
3、导线一米长
4、手摇发电机
实验记录单一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1分钟
同学们好,这个单元第一课我们学习了通电导线和线圈能引起磁针的移动,那么如何磁铁移动是不是会产生电流呢?
出示做好的电流检测器,说说构成和使用方法。
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这里面其实也包含着,可逆性这一认知。比如,我们可以从一楼走到三楼,那么反过来,我也能从三楼下到一楼。
新授
活动一:我们来发电
分组实验
(20分钟)
1、每组一块条形磁铁,将导线缠到磁铁上,和缠到铁钉的方法一样,注意两端留出线头,以便和电流检测器相连。
这样一个简易的发电器就做好了,我们在进行电产生磁的实验中,发现小磁针来回晃动。那么我们现在来回晃动磁铁,是不是就产生了电呢?
2、观察各组的实验情况,适时停止实验,进行小结。
3、教师小结:
这个实验说明了,电能是从磁铁晃动来的。磁能可以转化成电能。
手摇发电机,也是利用摇把摇动使磁能转化成了电能。
那么电能都是从磁转化来的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书:63页各种各样的电池。
1、各小组按照老师要求,做出简易发电器,然后,开始实验如何证明这个发电器发出了电,如何和我们前面做的电流检测器连在一起。
2、讨论交流实验发现:
a、电能产生磁
b、磁铁来回移动产生了电,电流检测器里面的小磁针摆动起来了。
c、„„
3、给每组下发手摇发电机,让每个学生进行操作,观察小灯泡是否亮了,进一步了解发电机的原理。
动手操作,教师适当引导做出简易发电器,再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通过动手操作,真正理解磁能是如何转化成电能的。
新授
活动二:各种各样的电池(演示实验)
(10分钟)
提问:教材中列出了哪些电池,说说是将什么能转化成了电能。
大家一定对电池很 感兴趣,下面请大家看看老师解剖好一个一号电池,看看它的内部构造。
1、教师解剖一个一号电池,让学生观察里面的化学药品。
2、浓盐水电池:
将铜片和锌片(废电池外壳)插入盛有浓盐水的杯中,用导线连接在“电流检测器”上,可以看到产生了电流。
3、水果电池
做一个水果电池,将铜片和锌片插入水果中,也可以产生电流。
请学生思考回答:电池为什么不能乱扔?
同学们感兴趣,可以回到家里,也可以做一个水果电池。
新授
活动三:(5)
发电站的电是哪里来的?
现在我们了解了电池里的电是哪里来的,那么发电厂的电呢?
我们使用的绝大部分电是来自发电厂,发电厂都是用发电机来发电的。发电机和我们刚才做的简易发电器类似。
煤电
是用煤烧锅炉,化学能变成热能,并把热量传给水,高温、高压的水蒸气带动蒸汽轮机转动,热能变成动能,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动能变成了电能。
风力、水里发电就是靠风力和水流动的力量,推动涡轮机,涡杆转动磁铁产生电流。
填写:64页表格
课堂小结
2分钟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电是哪里来的,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
1分钟
做一个水果电池
阅读课外读物,关于电学知识。
板书设计
电从哪里来?
来回移动缠着线圈的电磁铁
铜片和锌片 放入浓盐水
产生了电流
电流检测器里的小磁针转动
第二篇:《我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我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情感与态度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懂得父母养育自己不容易,培养学生热爱 父母、珍爱生命的情感。
2、行为与习惯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的好习惯。3、知识与技能
帮助学生了解浅显的生命科学的知识和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技能。4、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命科学常识的直观教学法和资料信息搜集法,引导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感受到父母养育自己的不容易。通过资料比较的方法,看到自己的成长,并为自己的成长感到喜悦。
【活动准备】
1.了解学生的已有认识和感兴趣的话题。2.动物(小马、小鸡)图片。4.胚胎发育各阶段的动画。5.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堂的主题。
(看一看)1.向学生展示小鸡是从蛋壳出来的图片,小马依偎着马妈妈的图片,引起同学的思考,得出“我从哪里来”的问题,然后带着这个问题打开课本,引出今天上课的内容。
2.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大耳朵图图》中图图与小伙伴们对于他们是怎么来的讨论。(图图:垃圾箱捡来的 小美:石头里蹦出来的 壮壮哥哥:从商店里买来的)
二、想一想
通过图图与小伙伴对于自己出生的看法,让同学们想一想他们对于自己的由来,父母告诉后的答案是什么?【学生答案可能有:1.捡来的 2.充话费送的 3.你是树上结出的果实 4.长大了你就知道等等】
三、探一探
1、让同学观察书上的几幅图片,说出他们发现的问题。根据他们发现的问题,重点讲解“我从哪里来”,边播放视频《小威向前冲》边向同学述说这个视频的主要内容。
2、在通过《小威向前冲》的讲解基础上,学生了解妈妈在怀孕不同的周期身体的变化,以及妈妈生他们不易。
随机出示各种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① 各阶段胎儿的图片:一个半月、三个月、七个月、九个月。体会我们在妈妈肚子里慢慢长大。
四、填一填
给同学分发事先准备好的“出生证”,着重填写姓名、属相、性别、出生时间、剩余三个留着同学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请几个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出生证,介绍完把出生证贴在黑板的小树新芽上。(刚出生的我们就同刚出生的小树新芽一样,需要呵护
五、说一说
爸爸妈妈把我们养到这么大,这过程中一定有好多难忘的事情。这些难忘的事,同学们一定一直记得。老师之前也采访了一位小朋友,她不仅告诉我们她与父母相处难忘的事情,还给我们分享了她的照片。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难以忘记的事。
听完这位小朋友的事情,老师知道同学们也有许多难忘的事。(请学生发言)
六、写一写
既然我们知道了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妈,我们在爸爸妈妈的精心抚育下,就像小树苗一样快乐成长!爸爸妈妈为了我们能够更好的成长,花费很大的经历,老师为同学准备了一些祝福卡,同学可以把要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写在卡片 上,贴到老师为你们准备的一棵已经长大的树上。(学生贴好后,选取一些学生 的祝福卡读出来,并予以点评)
[放背景音乐《小松树》]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希望你们知道,你们的生命是来
之不易的。爸爸妈妈用爱浇灌着你们这棵“小树”,陪伴着你们成长。看到你们写给爸爸妈妈的祝福卡,老师很高心你们长大了,懂得体谅爸爸妈妈的辛苦,带着这份爱健康茁壮的成长。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老师给你的课后作业是帮爸爸妈妈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
第三篇:吃穿用哪里来教学设计
吃穿用哪里来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用品的考察和探究,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调查了解工人和农民如何进行生产劳动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本地区某一具体工农业产品的来历,了解工农业的基本过程。
3、初步感知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合作,体验劳动者的辛劳和智慧。
4、通过了解生产的发展和产品,生产工具的变化,感受生产与人的需求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通过探究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工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对日常用品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3、感知生产过程中的辛劳和智慧。
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四、教学准备:
调查资料:
1、我们当地农村主要哪些农作物?它们是什么季节播种?什么季节收获?
2、我们餐桌上的食品,哪些是本地产的,哪些是外地产的?
3、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早晨起来到现在,你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学生汇报)。是啊,我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用到了好多物品,如:衣服、毛巾、牙膏、食品等等,那你们知道这些生活用品都是从哪里来的吗?今天咱们一起研究这个话题。(板书课题:吃穿用哪里来)
二、探究新知
(一)、追根溯源生活物品分类
1、师:我们每天的生活需要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26页,根据书上的提示想一想,我们在吃穿住行和学习方面都用到了哪些物品?
学生小组讨论。
师: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说的是吃的重要性。除了童谣中的大饼,我们生活中还吃了哪些东西?下面,让我们进入“快乐接龙”。每位同学说一种,最好不要重复呀。
学生依次说吃、穿、住、行和学习用品。
2、师:怎么样,数的完吗?看来我们生活中需要的物品真是数也数不清。那这些物品都是从哪里来的?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物品请同学们说说它们是从哪里来的。
各小组选择一样物品展开讨论,之后各组派一名代表回答。
3、师:同学们,真能干!弄清了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那你们能不能自由结组找找自己亲密的朋友,认为是相同地方来的朋友站在一起。
教师采访,学生说说这样站的理由。
师:我们可以根据物品来源不同,把物品分为农产品和工业品(板书:农产品、工业品)
师:在采访时,老师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农产品这一组每两个小朋友都在手拉手,老师去问问他们。
采访后得出这些农产品分别是种植、饲养、捕捞得来的。(板书:种植、饲养、捕捞)学生概括出农产品、工业品的概念。
4、师:老师发的资料袋里还有很多物品,下面同学们一起合作把这些物品分分类。一会儿,小组派代表回答。
学生回答后,把写有物品名称的图片贴到相应的位置。
5、师:同学们做的都很好,看来我们对什么是农产品,什么是工业品已经了解了,那我们能不能总结一下农产品有什么特征?工业品有什么特征?他们还有什么共同特征?(幻灯片出示问题)同学们可以跟你的伙伴探讨一下,然后每小组派个代表说给大家听。小组内开始讨论。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指导。讨论完毕,各个小组出代表来回答这个问题。
教师引导说出农产品特征:农民伯伯生产出来的,工业品是工人叔叔生产出来的,它们的共同特征:都是劳动人民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
师:刚才大家说出了好多物品,这些物品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如果离开它们就无法生存。在生产过程中,劳动人民发挥了他们的智慧,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板书:劳动人民生产出来的)
(二)、给物品找“老家”
师:今天老师能来这里和同学们一起上课,真的很高兴。我遇到了一群聪明、可爱、能干的小朋友。再来之前呀,有几个朋友非要和我一起来,因为他们有很急的事情要请教大家。那就是他们不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了,想请大家告诉他们。大家欢迎他们吗?(生答)
1、看来大家很欢迎我的朋友,下面我就请出我的第一个朋友。(出示铅笔)我这个朋友大家认识吗?那下面就请你告诉它是从哪里来的? 生1:铅笔是从商店里来的。生2:铅笔是从铅笔厂来的。
生3:铅笔是由木材和石墨加工成的。请生3讲讲理由。
师:噢,原来我的朋友的老家是木材和石墨呀,你懂得真多,真了不起。你帮我的朋友解决了问题,他很高兴。
2、我们再请出我的第二个朋友吧。(出示西红柿)大家能不能告诉它是从哪里来的?
生答(来自农村、农民种植出来的)
3、看着前两个朋友的问题很快解决了,我的第三个朋友非常着急啊,(出示衣服)它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1:是从服装厂来的。生2:是从纺织厂来的。
生3:我觉得这件毛衣是从羊身上来。师(惊讶)问:为什么这件毛衣是从羊身上来?
生3:从羊身上剪下羊毛,送到纺织厂加工成毛线,再织成毛衣。师:你的回答太精彩了。我的第三个朋友也终于找到了老家。
同学们,你们真棒,给我的三个朋友都找到了老家,他们非常高兴,让我向你们表示感谢:“谢谢大家。”
4、通过刚才给铅笔、西红柿、毛衣找老家,大家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总结出:我们生活中的有些物品直接和农业生产有关,比如西红柿、鱼、肉等;有些物品直接和工业生产有关,比如自行车、电视机、汽车等;还有些物品的老家可以追溯到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两个过程,比如毛衣、被褥、罐头等。
三、了解家乡的农产品
1.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分组选择一种家乡的农产品,在班上介绍这种农产品的特点及其生长的环境。(苹果、橘子、芒果、柠檬)
2.小结并过渡:是的,由于地区不同,气候就不同,所以农业的内容也不同。下边去听听橘子和苹果的对话吧。你会更明白自然条件对农产品的影响了。
3、找两个学生扮演橘子和苹果进行对话。(幻灯片)
4、师生共小结:农业生产受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不同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农产品种类也不同。那咱们烟台有哪些农产品呢?(栖霞苹果莱阳梨、牟平东泊子西瓜、莱山樱桃和卡鲁蜜桃)教师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农谚(还有一些农谚告诉我们农业生产会受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学生读一读)比如:
春不种,秋无收。
枣芽发,种棉花。
立夏勿下雨,犁耙倒挂起。五月端午晴,烂稻刮田膛。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老。有水才有谷,无水守着哭。水库是个宝,防旱又防涝。
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人靠饭养,稻靠肥长。肥田长稻,瘦田长草。土肥长谷,猪肥长肉。万物土里生,全靠两手勤。只要功夫深,土里出黄金。好种长好稻,坏种长稗草。三年不选种,增产要落空。好儿要好娘,种田要好秧。
作物不好胡搭配,乱点鸳鸯要吃亏。清明前后,种瓜点豆。麦秀寒,冻煞看牛囝。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桃花落在尘土里,打麦打在泥浆里;桃花落在泥浆里,打麦打在尘土里。)
5.激励学生为家乡的农产品打广告。
孩子们,农产品是我们家乡的骄傲。我们要让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知道我们家乡的产品,怎么办呢?让我们为自己家乡的农产品设计广告语吧!学生设计广告语。
6、畅想:
(1)、未来的农业会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尽情的畅想。老师适当点拨和鼓励、激趣。)
(2)、如果你长大以后是个农业工作人员,你准备怎么做?(可以讨论、交流再汇报)。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我知道了吃穿用哪里来。(师:哪里来的)是劳动人民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
我知道了什么是工业品什么是农产品。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这么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五、作业
师:下节课我们要一起去了解农业生产包括哪些内容,请同学们调查一下我们当地都有哪些农产品,选择一种农产品,了解它的种植过程。(幻灯片)
六、拓展延伸
孩子们,在伟大领袖习近平主席和共产党的领导下,城市和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在吃穿住行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还记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从国家方面我们来背一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对呀,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富强,孩子们你们感受到了吗?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国家为我们小学生做了哪些事情?(免费课本、免费校服、免费校车、免费查体、免费开水),我们怎样做才能回报国家和社会呢?(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同学们说的太好了,老师希望孩子们落实到行动上,老师相信你们能做到。
板书设计
吃穿用哪里来
农产品
工业品
劳动人民生产出来的
第四篇:《吃穿用哪里来》教学设计
《吃穿用哪里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吃穿用哪里来》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第一个主题第一课时的内容。编者的意图在于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吃穿用哪里来,并真实地、客观地、综合地了解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使学生能从生活的角度,知道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从小体验劳动者的辛劳与智慧。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日常生活用品的考察和研究,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基本领会各种物品的属性和类别。
3、知道农、牧、渔、林的生产都是农业生产。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明白我们每天用到的物品都来自工农业生产,工农业生产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生活用品不单单只和农业生产或工业生产有关,而有些用品的“老家”,可追溯到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两个过程。
教学设计:
一:歌谣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谣,同学们想听吗?
大饼哪里来? 面粉做出来。面粉哪里来? 小麦磨出来。小麦哪里来? 农民伯伯种出来。
师:我们看这首歌谣里都出现了哪些物品?是怎么说这些物品的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说出“哪里来”。
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身边与我们关系密切的吃、穿、用都从哪里来!
板书:吃穿用哪里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揭示课题,通过歌谣引出生活中的物品从哪里来,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
二:追根溯源
(一)、生活物品分类
1、师:我们每天的生活需要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26页,根据书上的提示想一想,我们在吃穿住行和学习方面都用到了哪些物品?
学生小组讨论。
师: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说的是吃的重要性。除了童谣中的大饼,我们生活中还吃了哪些东西?下面,让我们进入“快乐接龙”。每位同学说一种,最好不要重复呀。
学生依次说吃、穿、住、行和学习用品。
2、师:怎么样,数的完吗?看来我们生活中需要的物品真是数也数不清。那这些物品都是从哪里来的?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物品请同学们说说它们是从哪里来的。
各小组选择一样物品展开讨论,之后各组派一名代表回答。
3、师:同学们,真能干!弄清了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那你们能不能自由结组找找自己亲密的朋友,认为是相同地方来的朋友站在一起。
教师采访,学生说说这样站的理由。
师:我们可以根据物品来源不同,把物品分为农产品和工业品(板书:农产品、工业品)
师:在采访时,老师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农产品这一组每两个小朋友都在手拉手,老师去问问他们。
采访后得出这些农产品分别是种植、饲养、捕捞得来的。(板书:种植、饲养、捕捞)学生概括出农产品、工业品的概念。
4、师:老师发的资料袋里还有很多物品,下面同学们一起合作把这些物品分分类。一会儿,小组派代表回答。
学生回答后,把写有物品名称的图片贴到相应的位置。
5、师:同学们做的都很好,看来我们对什么是农产品,什么是工业品已经了解了,那我们能不能总结一下农产品有什么特征?工业品有什么特征?他们还有什么共同特征?(幻灯片出示问题)同学们可以跟你的伙伴探讨一下,然后每小组派个代表说给大家听。
小组内开始讨论。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指导。讨论完毕,各个小组出代表来回答这个问题。
教师引导说出农产品特征:农民伯伯生产出来的,工业品是工人叔叔生产出来的,它们的共同特征:都是劳动人民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
师:刚才大家说出了好多物品,这些物品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如果离开它们就无法生存。在生产过程中,劳动人民发挥了他们的智慧,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板书:劳动人民生产出来的)
(设计意图:紧紧围绕《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这一要求,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说说吃穿用各种物品的名成,再给生活用品找“老家”。同时加以分类(农产品和工业品),根据学生初步感知吃穿用物品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吃穿用的来源,并展示自己带来的物品与同学们分享交流。加深对吃穿用物品来之不易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行为。)
(二)、给物品找“老家”
师:今天老师能来这里和同学们一起上课,真的很高兴。我遇到了一群聪明、可爱、能干的小朋友。再来之前呀,有几个朋友非要和我一起来,因为他们有很急的事情要请教大家。那就是他们不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了,想请大家告诉他们。大家欢迎他们吗?(生答)
1、看来大家很欢迎我的朋友,下面我就请出我的第一个朋友。(出示铅笔)
我这个朋友大家认识吗?那下面就请你告诉它是从哪里来的? 生1:铅笔是从商店里来的。生2:铅笔是从铅笔厂来的。生3:铅笔是由木材和石墨加工成的。请生3讲讲理由。
师:噢,原来我的朋友的老家是木材和石墨呀,你懂得真多,真了不起。你帮我的朋友解决了问题,他很高兴。
2、我们再请出我的第二个朋友吧。(出示西红柿)大家能不能告诉它是从哪里来的?
生答(来自农村、农民种植出来的)
3、看着前两个朋友的问题很快解决了,我的第三个朋友非常着急啊,(出示衣服)它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1:是从服装厂来的。生2:是从纺织厂来的。
生3:我觉得这件毛衣是从羊身上来。
师(惊讶)问:为什么这件毛衣是从羊身上来?
生3:从羊身上剪下羊毛,送到纺织厂加工成毛线,再织成毛衣。师:你的回答太精彩了。我的第三个朋友也终于找到了老家。同学们,你们真棒,给我的三个朋友都找到了老家,他们非常高兴,让我向你们表示感谢:“谢谢大家。”
4、通过刚才给铅笔、西红柿、毛衣找老家,大家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总结出:我们生活中的有些物品直接和农业生产有关,比如西红柿、鱼、肉等;有些物品直接和工业生产有关,比如自行车、电视机、汽车等;还有些物品的老家可以追溯到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两个过程,比如毛衣、被褥、罐头等。
(设计意图: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实践活动去观察、认识吃穿用来之不易,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三、了解家乡的农产品
1.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分组选择一种家乡的农产品,在班上介绍这种农产品的特点及其生长的环境。
2.小结并过渡:是的,由于地区不同,气候就不同,所以农业的内容也不同。下边去听听橘子和苹果的对话吧。你会更明白自然条件对农产品的影响了。
3、找两个学生扮演橘子和苹果进行对话。
4、师生共小结:农业生产受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不同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农产品种类也不同。那咱们这个地方有哪些农产品呢?
教师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农谚,进一步了解农业生产会受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5.激励学生为家乡的农产品打广告。
6、畅想:
(1)、未来的农业会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尽情的畅想。老师适当点拨和鼓励、激趣。)
(2)、如果你长大以后是个农业工作人员,你准备怎么做?(可以讨论、交流再汇报)。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我知道了吃穿用哪里来。(师:哪里来的)是劳动人民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
我知道了什么是工业品什么是农产品。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这么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五、作业
师:下节课我们要一起去了解农业生产包括哪些内容,请同学们调查一下我们当地都有哪些农产品,选择一种农产品,了解它的种植过程。(幻灯片出示)
板书设计
吃穿用哪里来
缺不了
吃穿用
要爱惜
来不易
第五篇:《吃穿用哪里来》教学设计[模版]
姓名:陈苓
单位:奎屯市第三小学
职称:小教一级 《吃穿用哪里来》教学设计
《吃穿用哪里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吃穿用哪里来》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第一个主题第一课时的内容。编者的意图在于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吃穿用哪里来,并真实地、客观地、综合地了解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使学生能从生活的角度,了解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知道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从小体验劳动者的辛劳与智慧。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已有帮父母进行家务劳动及购物的经历,初步认识粮食作物的生产过程,能体会到父母生产劳动的不易。从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基础来看,孩子们对生活用品种类的认识有了极大的扩展,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划分。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基本领会各种物品的属性和类别,工农业生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知道农、牧、渔、林的生产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明确自然条件不同,人们生产农产品的种类会有所不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和讨论交流,领会各种物品的类别和了解工农业生产的内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行为。教学重点:
基本领会各种物品的属性和类别,工农业生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知道农、牧、渔、林的生产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教学难点:
懂得农产品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习惯。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歌谣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童谣,同学们想听吗?播放音频:《大馒头哪里来》
师:原来大馒头是这样来的。大馒头属于我们生活中的吃的,除了吃,我们生活中还需要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样一个话题:吃、穿、用都从哪里来?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揭示课题,通过歌谣引出生活中的物品从哪里来,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
二、追根溯源
(一)、给生活物品找“老家”
1、师:我们每日的衣食住行都需要生活用品,可以说五花八门。现在,请打开书26页,根据书上的提示,把它们一一列出来,并想一想这些物品来自农 村还是工厂?学生根据提示在书上列出所需用品。
2、给物品找“老家”
师:我们根据物品的不同来源,给物品分类,可以分为农业区、工业区。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物品,请把这些物品分分类。
(1)做游戏:“下面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找老家”的游戏:每一个学生扮演一种物品,教师采访物品的“老家”,学生回答后,把写有物品名称的图片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你还知道哪些农产品,工业品 ?
(2)师:同学们做的都很好,看来我们对什么是农产品,什么是工业品已经了解了,那我们能不能总结一下农产品有什么特征?工业品有什么特征?(3)师:刚才大家说出了好多物品,这些物品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有一天,我们没有了农业品,会怎么样?如果没有了各种工业品,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呢?在生产过程中,劳动人民发挥了他们的智慧,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设计意图:紧紧围绕《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这一要求,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说说吃穿用各种物品的名称,再给生活用品找“老家”。同时加以分类(农产品和工业品),根据学生初步感知吃穿用物品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吃穿用的来源.加深对吃穿用物品来之不易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行为。】
三、到农村去看看和不同的农产品
师: 接下来,老师要带聪明的你们一起去农村看看,请大家一边看一边说说你都看见了什么?这些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
1、同学们,是不是所有地区农业的内容都具备农、林、牧、渔呢?为什么?下面我们就来交流农业生产内容中的种植业。
2、老师这里有一些特产,你能说说哪些是本地产的,哪些又是外地产的呢?
3、为什么新疆不出产橘子、香蕉呢?而为什么新疆库尔勒的香梨特别甜?
4、交流农谚: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设计意图:了解不同的农产品,知道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农产品种类有所不同。】
5、无论是本地产的,还是外地来的,都饱含了生产者的辛劳,咱们去田间地头看看吧!
6、提问:看到了什么?你想对图中的人说点什么?【设计意图:懂得农产品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习惯。】
四、课堂小结
师: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下节课我们将学习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板书设计:
吃穿用哪里来
农业区
工业区
西红柿
毛衣
铅
笔
鸡蛋
自行车
肉
电视机
鱼
书
包
(珍惜劳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