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根火柴》教案(正式)
七根火柴
一、教学目标
1、感受红军战士对党和革命的无比忠诚和为革命不惜牺牲生命的现身精神。
2、学习从环境、动作、语言描写入手,分析人物形象,体会环境描写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二、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对人物细节描写的具体词句品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
2、难点: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七根火柴的意义。
三、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疏通生字词
2、圈划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句子,说说其表达作用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
1、正音解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试分析人物形象。课文导入:
1、从长征谈起。
2、作者简介: 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人,现代作家。1954年起开始创作短篇小说。其代表作有《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等。
二、研读课文
1、课文以“七根火柴”为题,根据题意,请说说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小说以“火柴”为线索,小说的情节轮廓是:卢进勇渴望火,无名战士需要火——生命垂危却不用火柴,交出火柴——火柴发挥了巨大作用。可见故事情节是围绕这取火之物——火柴来安排的。它是把小说各部分串联组织起来的,贯穿全篇的一条线;是最能表达中心思想的事物——这“火”由火柴点燃,因而火柴的意义和价值非同寻常,它是无名战士赤诚的心,是革命事业的象征。
2、根据线索,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段落?分别概括出每段的段意。
(理解)课文围绕“火柴”安排情节,组织材料,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l-5):通过写卢进勇的观察和感受来描写环境,表明了对火柴的渴望。(开端)
第二部分(6一22):无名战士托卢进勇将火柴带给大部队的感人情景。(发展、高潮)第三部分(23-26):写无名战士奉献的火柴所起的作用,给部队带来的温暖。含蓄地赞颂了无名战士的品质。(结局)
3、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⑴ 作者从哪些方面详写了无名战士的肖像?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看第9段:从无名战士的姿态、脸色、头发、眼睛、嘴唇等方面对无名战士作了细致的描绘。说明无名战士经过风雨冰雹的摧残、饥饿的袭击,再也没有力气前进了,已经到了垂危的地步。)
⑵ 无名战士是怎样献出火柴的?
(引导学生看14、15、20段,着重分析无名战士的语言、动作。从这些语言、动作,我们可以看出,无名战士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珍藏火柴,献给部队,因为它关系到战士们的
生死存亡。这样,就充分表现了无名战士无限忠于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
⑶在描写无名战士献火柴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渲染献火柴的庄严气氛,揭示无名战士的崇高品质,作者运用了很多贴切生动的比喻句,请划出来,并体会其表达作用。
主要的比喻句有三处:
①“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簇火焰在跳。”——揭示了无名战士崇高的精神世界,那跳动的火焰使人仿佛看到了无名战士那一颗跳动的红心。
②“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形象地体现了无名战士对火柴的珍惜。这一动作凝聚着无名战士牺牲前为革命事业贡献最后一点力量的心愿。
③“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支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形象地表明无名战士临死前仍不忘红军前进的方向,体现他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
⑷总结一下这位无名战士的形象?
——有忠诚的信念,大公无私,为整个集体着想,让火柴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作业
1、抄写词语
2、举例分析人物形象。
3、分析文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质疑问难,深人理解
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了课文,那么,在阅读过程中有没有疑问?请讲出来大家讨论。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 明确:小说的主人公是无名战士。本文的题目是“七根火柴”,这七根火柴来自无名战士。无名战士献出七根火柴,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献出的火柴在长征途中的暗夜里终于点燃了一簇簇篝火。这一过程虽然是通过卢进勇的活动展开的,但小说着力表现的人物还是无名战士。
2.既然无名战士是主人公,为什么作者连个名字都没给他写上? 其实作者完全可以很自然地交代这位战士的姓名,因为当他在曙光中揭开党证,党证中定然会清楚地出现这位战士的姓名。作者有意不写这位战士的名字,正是他匠心独运之处。庄子曾有“大象无形”之说。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无数的革命战士为了党的事业,为了集体,为了战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英雄业绩光照千秋,可是他们的名字却鲜为人知。无名战士是千千万万红军战士的代表,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典型,有名固可忆,无名亦光辉。
3.如果说无名战士是小说主人公的话,那么为什么作者用了许多笔墨去写卢进勇? 明确:卢进勇虽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但对他的描写在推动情节发展,刻画无名战士的形象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①卢进勇的所见,使读者历历在目、身临其境;他的所闻,使读者觉得无名战士衰竭的生命与顽强的意志之间的反差是那样巨大;他的所感、所想,时时引起读者心灵的震撼和感情的波澜。这样,小说的真实性、艺术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②第一部分明写卢进勇,暗写无名战士;第二部分卢进勇和无名战士交替描写;第三部分再明写卢进勇,暗写无名战士。卢进勇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使无名战士的形象饱满而丰富,放射出灿烂的光彩。
③卢进勇是红军部队中的普通一兵,他同无名战士一样,是千万红军战士中的一员。他
对战士充满阶级爱、同志情,他对火的渴求同样表现在无名战士身上,他对战友的救助也出于牺牲自己为战友的崇高思想。因此,这就明确地启示我们:无名战士之所以用生命保存七根火柴,正是以阶级情谊和团结奋斗作为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的。
卢进勇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但在小说中却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将无名战士的高人形象映衬出来。
4.描写篝火有什么作用? 篝火给战士带来了温暖,带来了谈笑,带来了煮热的野菜,带来了革命活力。这熊熊烈火正是从无名战士手中接过来,在无数战士的手中燃烧起来,冲破黑暗,放出了光明,必将带来革命的最后胜利。这也是烘托描写,它充分揭示了无名战士献火柴的深刻意义。
5.卢进勇把火柴交给指导员时,为什么以异样的声调数着:一、二、三、四„„? 明确:表达了对无名战士的深切怀念,也表示了革命战士的决心:一定要接过革命火种,燃起熊熊的革命烈火。
6.小说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烘托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例如结尾部分写了战士们在篝火中烤衣服、煮野菜的情景。这表明无名战士保存下来的火柴发挥了巨大作用,小小的火柴为战友们带来了光、热和欢笑,为走出草地提供了保证。熊熊的火光,正象征着无名战士保存下来的革命火种,必将形成燎原之势。对草地环境的描写,突出了草地变幻莫测的“怪”气候以及沉浸在雨雾中的荒凉景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反映红军草地行军的艰辛。在这样的环境中,有火柴就能得到温暖,吃到粮食,得以生存,这也就暗示了火柴具有特殊的价值。
二、拓展学习
1.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的故事,使你受到哪些启迪和教育? 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一事当前,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是集体,是革命事业,也就是他人第一,革命第一,这样的人,才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心灵美丽的人。
②要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忠于人民,忠于祖国,忠于党的事业。
③应该珍惜革命成果和先烈们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学习他们崇高的思想品质,继承他们的遗志。奋勇前进。
2.你认为以《七根火柴》为题好吗?大家能不能继续发挥创造性,根据你对本文内容的理解,给这篇课文重新拟定个标题呢? 明确:“火柴”前面加上“七根”这样的精确数字进行限定,给读者以非同寻常的感觉,因此而造成悬念。标题既揭示了小说的内容,又提供了故事情节设置与展开的线索。同时,它又是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品质展现的依托。读完小说,“七根火柴”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3.无名战士为什么不先用一根火柴?是不是太傻? 有的同学会赞同无名战士用一根火柴,其理由是尊重个体生命,自我保护,更好地完成任务,应该提倡这种保存实力、保护生命的做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关于“生命”话题的讨论,这是对课文主题的深入挖掘和拓展,也是与学生的生活、现实社会、时代风貌相勾连。明确无名战士不傻,他舍不得用一根火柴,可见其是对党的无限忠心,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是对红军战士这个生命群体的最大尊重,他虽死犹生,他的生命之火永远大放异彩,实现了他人生的最大价值。我们就是要学习无名战士无限忠于革命事业,为集体、为尊重红军这个生命群体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的崇高思想品质,做一个爱国家、爱集体、爱他人的人。
(这个问题的讨论,加深了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同时也教会学生要怎样做人。从而更好
地学习红军战士为了解放,为了光明,无怨无悔地付出了自己的一切。提升了学生的人格,发展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小结课文:
《七根火柴》反映的是红军长征时的故事,故事赞颂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战争年代大放异彩。火柴虽小,从中却体现出革命战士崇高的品质,王愿坚解释:创作者有了丰富的生活感受,然后从中选取了一个看来不大的东西,努力开掘、提炼,写出了这个东西的内涵,写出了这个“小的”和“大的”(即整个社会生活)的联系。这就是常说的‘以小见大’。
三、作业
《七根火柴》反映的是红军长征时的故事,故事赞颂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战争年代大放异彩。那么和平时期还需不需要这种精神?还需不需要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奉献自己生命的革命英雄?请写一篇300字的读后感。
提示:
作者王愿坚创作的小说,其创作思想是明确的:“我们今天走着这条幸福的路,正是这些革命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给铺成的;他们身上那种崇高的思想品质,就是留给我们这一代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新的时期,革命英雄主义仍然需要。只是这种需要应该转化形式了,只要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奉献自己的都是革命英雄主义,过去战争时期有革命烈士,现在和平时期,有杨立伟,有桑兰,甚至还有刘翔。这些人都是为了国家奉献自己的典型。
第二篇:《七根火柴》教案(正式)
1、课文以“七根火柴”为题,根据题意,请说说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小说以“火柴”为线索,小说的情节轮廓是:卢进勇渴望火,无名战士需要火——生命垂危却不用火柴,交出火柴——火柴发挥了巨大作用。可见故事情节是围绕这取火之物——火柴来安排的。它是把小说各部分串联组织起来的,贯穿全篇的一条线;是最能表达中心思想的事物——这“火”由火柴点燃,因而火柴的意义和价值非同寻常,它是无名战士赤诚的心,是革命事业的象征。
2、根据线索,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段落?分别概括出每段的段意。
(理解)课文围绕“火柴”安排情节,组织材料,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l-5):通过写卢进勇的观察和感受来描写环境,表明了对火柴的渴望。(开端)
第二部分(6一22):无名战士托卢进勇将火柴带给大部队的感人情景。(发展、高潮)第三部分(23-26):写无名战士奉献的火柴所起的作用,给部队带来的温暖。含蓄地赞颂了无名战士的品质。(结局)
3、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⑴作者从哪些方面详写了无名战士的肖像?有什么作用?
(第9段:从无名战士的姿态、脸色、头发、眼睛、嘴唇等方面对无名战士作了细致的描绘。说明无名战士经过风雨冰雹的摧残、饥饿的袭击,再也没有力气前进了,已经到了垂危的地步。)
⑵ 无名战士是怎样献出火柴的?
(14、15、20段,着重分析无名战士的语言、动作。从这些语言、动作,我们可以看出,无名战士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珍藏火柴,献给部队,因为它关系到战士们的生死存亡。这样,就充分表现了无名战士无限忠于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
⑶在描写无名战士献火柴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渲染献火柴的庄严气氛,揭示无名战士的崇高品质,作者运用了很多贴切生动的比喻句,请划出来,并体会其表达作用。
主要的比喻句有三处:
①“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簇火焰在跳。”——揭示了无名战士崇高的精神世界,那跳动的火焰使人仿佛看到了无名战士那一颗跳动的红心。
②“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形象地体现了无名战士对火柴的珍惜。这一动作凝聚着无名战士牺牲前为革命事业贡献最后一点力量的心愿。
③“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支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形象地表明无名战士临死前仍不忘红军前进的方向,体现他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
⑷总结一下这位无名战士的形象? ——有忠诚的信念,大公无私,牺牲自我。
第二课时
一、质疑问难,深人理解
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了课文,那么,在阅读过程中有没有疑问?请讲出来大家讨论。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
明确:小说的主人公是无名战士。
本文的题目是“七根火柴”,这七根火柴来自无名战士。无名战士献出七根火柴,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献出的火柴在长征途中的暗夜里终于点燃了一簇簇篝火。这一过程虽然是通过卢进勇的活动展开的,但小说着力表现的人物还是无名战士。
2.既然无名战士是主人公,为什么作者连个名字都没给他写上?
其实作者完全可以很自然地交代这位战士的姓名,因为当他在曙光中揭开党证,党证中定然会清楚地出现这位战士的姓名。作者有意不写这位战士的名字,正是他匠心独运之处。庄子曾有“大象无形”之说。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无数的革命战士为了党的事业,为了集体,为了战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英雄业绩光照千秋,可是他们的名字却鲜为人知。无名战士是千千万万红军战士的代表,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典型,有名固可忆,无名亦光辉。
3.如果说无名战士是小说主人公的话,那么为什么作者用了许多笔墨去写卢进勇? 明确:卢进勇虽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但对他的描写在推动情节发展,刻画无名战士的形象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卢进勇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但在小说中却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将无名战士的高人形象映衬出来。
4.描写篝火有什么作用? 篝火给战士带来了温暖,带来了谈笑,带来了煮热的野菜,带来了革命活力。这熊熊烈火正是从无名战士手中接过来,在无数战士的手中燃烧起来,冲破黑暗,放出了光明,必将带来革命的最后胜利。这也是烘托描写,它充分揭示了无名战士献火柴的深刻意义。
5.卢进勇把火柴交给指导员时,为什么以异样的声调数着:一、二、三、四„„?
明确:表达了对无名战士的深切怀念,也表示了革命战士的决心:一定要接过革命火种,燃起熊熊的革命烈火。
小结和归纳:
(1)重复小说的情节:需火柴——献火柴——数火柴——送火柴——数火柴
(2)小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点明大草地潮湿、阴暗、寒冷的艰苦环境,渲染悲壮的故事气氛,为下文的展开做铺垫,同时暗示了火柴的价值,更加能突出无名战士的品质。
(3)小说是怎样描写人物的?
明确:描写了卢进勇和无名英雄两个人物,主要通过神态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肖像描写、心理活动描写来展现人物。各举一例做简要的赏析。
(4)为什么小说以“七根火柴”为题?你觉得好吗?为什么?
明确:因为故事是围绕着“七根火柴”的线索展开的,同时“火柴”象征着光明和希望,文章讲述“无名战士”牺牲的故事,也是为了向我们传达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革命的信心,这也正是一种光明和希望的体现,因此“七根火柴”既揭示了小说的内容,又是人物品质的依托。总结:
《七根火柴》是通过一件事歌颂人物,歌颂了红军战士忘我无私、献身革命的崇高品德。文章在叙事中抒发了作者对无名英雄的无限热爱、敬仰之情,是“以小见大”。在写法上,环境描写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通过多重细节和第三人称的写法突出人物。同时火柴和火把整个故事贯串了起来,既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又有耐人寻味的象征意味,深刻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
第三篇:七根火柴教案
《七根火柴》教学过程
《七根火柴》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小说(与散文、诗歌、戏剧并列)什么是线索?此文线索是什么?
叙事性文艺作品中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脉络。它把作品中的各个事件联成一体,表现形式可以是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或某一贯穿始终的事物。一部叙事作品通常都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线索,但起主导作用的只有一条。
《七根火柴》一文的线索就是七根火柴。
什么是表达方式?开头三个自然段属于什么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
表达方式是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表达方式随语言表达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种类包括: 记叙 描写 抒情 议论 说明。
开头三个自然段属于描写中的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主人公出场渲染气氛,起烘托作用。
划出第三自然段运用恰切的动词:
探、沉浸、冲洗、梳理、躺倒、洒落、打、溅起
“要是有对火烤该多好啊”是什么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心理描写。引出下文,同时反衬出草地气候的恶劣。与后面的火柴前后呼应。第四自然段“他心里一喜„„幸亏昨天早晨没有发现它”主要是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细节描写。注意动词:蹲、翻、粘、泡、刮、捏 作用:草地中粮食的宝贵。反衬无名战士的信念与境界。第九自然段又是什么描写?说明什么?
细节描写。动词:倚着、半躺、贮满、挪动、糊贴、塌陷、闭着、抖动、一张一翕
也有语言描写。
说明无名战士已经生命垂危,奄奄一息。既因为是累,更因为是饿。极为需要粮食。为后文做铺垫。
第十六节又是一个细节描写。想想看:草地下了一夜雨,无处躲避,无名战士生命垂危,在小树下,身子底下是一汪水,但是党证没有一点湿痕,火柴确实焦干的!说明什么?
无名战士把党证、把火柴看得比自己生命还要重要。体现了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对于战友、对于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红红的火柴头簇集在一起,„„像一簇火焰在跳。”什么修辞手法?作用?
比喻。比喻无名战士对党、对革命事业的一片赤诚之心。第二十节:什么描写?作用?
细节。注意动词:舒展、爆发、合起、捧起、擎着、贮满、放进、握、盯着
说明无名战士在完成交接时的郑重、神圣。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战友的无限关爱。
第二十二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 对比。雾蒙蒙的——清晰的 雾蒙蒙的是写实,清晰的是写虚。实景是我感动得流泪了,看不清眼前的一切。清晰是无名战士的举动、精神给了我目标、给了我动力,让我清晰地看到了前进的方向。
比喻:像一只路标。倒数第二段的作用?
无名战士用生命保护下来的火柴为战士们送去了温暖,送去了欢乐。无名战士的生命用另一种方式延续,他的精神将会激励后来人踏着英雄的足迹继续前进!
用准确的语调,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中两次数火柴的段落,体会其中的不同含义。
第四篇:七根火柴教案
七根火柴
姚集中学
翟从贤
教学目的
1.明确本文紧扣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和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2.学习红军战士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勇于献身的高贵品质。
教学设想
1.本文故事性感人,易于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因此,在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时,要注意让他们把重点放在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和理解上。
2.在提问时,要避免杂而碎,而应紧紧抓住人物形象的意义分析这条主线,从整体阅读出发,全面、准确地理解小说内容。
3.引导学生分析内容时,应抓住重点词语和词句,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
4.充分利用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5.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紧扣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
2.烘托和映衬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篇小说所以写的感人至深,除了立意深刻,用多种描写方法正面刻画人物形象之外,还采取了有效的写作手段。
二、分析写作方法
1.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师提示:火柴虽小,人们也习以为常,但作者却赋予它深刻的意义,从而表现红军战士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崇高品质,这就是以小见大。
教师提问:小说是怎样写火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学生分析、明确:小说中有六处写到火。
“要是有堆火烤”→“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像一簇火焰在跳”→“一个通红的火堆”→“一簇簇的篝火”→“熊熊的野火”。
前四点写想象中的“火”,后两点写真实的“火”,使“火”的意义逐步扩大:由个人到战友再到部队。这就启示我们:这“火”由火柴点燃,火柴的意义和价值非同寻常,它是无名战士那颗赤诚的心,“火”就是革命事业的象征。
2.紧扣七根火柴这条线索推动情节发展的写法。
“七根火柴”是全文的线索,围绕“火”展开情节,塑造人物,突出了火柴的价值和作用。
教师提问:请把小说中直接写到火和火柴的地方找出来,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学生分析、明确: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卢进勇需要
无名战士
无名战士
点燃篝火
卢进勇
有堆火烤
需火堆
托付火柴
用上火柴
交火柴
由此看出本文构思上的特点:火柴这条线索由隐而明,前两次突出对火,对火柴的渴求,第三次出现火柴,体现火柴引出的人物崇高内心世界,后两次强调火柴的价值与作用。
3.映衬手法的运用。
教师提问:小说有两个人物,卢进勇贯穿全篇,但无名战士是主人公,那么卢进勇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分析、明确:卢有进勇虽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但对他的描写在推动情节发展,刻画无名战士的形象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①卢进勇的所见,使读者历历在目、身临其境;他的所闻,使读者觉得无名战士衰竭的生命与顽强的意志之间的反差是那样巨大;他的所感、所想,时时引起读者心灵的震撼和感情的波澜。这样,小说的真实性、艺述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②第一部分明写卢进勇,暗写无名战士;第二部分卢进勇和无名战士交替描写;第三部分再明写卢进勇,暗写无名战士。卢进勇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使无名战士的形象饱满而丰富,放射出灿烂的光彩。
③卢进勇是红军部队中的普通一兵,他同无名战士一样,是千万红军战士中的一员。他对战士充满阶级爱、同志情,他对火的渴求同样表现在无名战士身上,他对战友的救助也出于牺牲自己为战友的崇高思想。因此,这就明确地启示我们:无名战士所以用生命保存七根火柴,正是以阶级情谊和团结奋斗作为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的。
4.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教师提示: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既是情节发展的组成部分,也起到了烘托作用。
第一部分中第二自然段是客观描写,第三自然段通过卢进勇的观察和感受来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草地气候变化异常、遍地潮湿的特点,烘托出卢进勇处境恶劣和他的苦恼、焦急与盼火的内心活动,烘托出火和火柴的无比珍贵。结尾写篝火,烘托出红军战士的欢乐情绪,烘托出部队的生机和活力,从而说明火柴的巨大作用,赞颂了无名战士的革命品质。
三、小结
小说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是赋予司空见惯的事物以不同寻常的意义,揭示小说的深刻主题。“七根火柴”是小说的线索,线索的延伸就是情节的构成和发展,就是小说主题的不断深化和升华。
小说采用的不同写法各有不同的作用和体现,但目的是一个,就是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布置作业
第五篇:《七根火柴》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本文故事感人,容易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应以对人物 形象的分析和对主题的把握为重点。
明确本文紧扣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和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提问时应以分析人 物形象为主线,引导学生展开充分讨论,理清语言的深层含义。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火柴,在我们今天看来,也许是毫不起眼的事物。但谁又能想到,这小小的火柴在 红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会跟~个人甚至整支部队的生死存亡密切相关呢?在红军 长征时艰苦卓绝的生活里,这小小的火柴正折射出了红军英雄们伟大人格的光辉。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七根火柴的故事。
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人,现代作家。1954年起开始创作短篇小说。其代表作有 《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等。
三、学生阅读“自读提示”,疏通字词读音。掌握下列加点字的音、形: 擎刹时寒颤青稞腭下蓦地
篝火一瘸一拐一张一翕小心翼翼
四、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以“七根火柴”为题,请把小说中直接写到“火”和“火柴”的地方找出来,分 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理解)课文中五次直接写到“火”和“火柴”,前两次突出对火、对火柴的渴求,第三 次则由火柴体现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后两次则强调火柴的价值与作用。小说以“火柴” 为线索,随着线索由隐到明安排了曲折的情节,环环相扣,塑造形象,表现主题。2.课文以“火柴”为故事线索,可以划分为几个段落层次?分别概括出每段的段意。(理解)课文围绕“火柴”安排情节,组织材料,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l-5):通过写卢进勇的观察和感受来描写环境,表明了对火柴的渴望。第二部分(6一22):无名战士托卢进勇将火柴带给大部队的感人情景。第三部分(23-26):写无名战士奉献的火柴所起的作用,给部队带来的温暖。含蓄 地赞颂了无名战士的品质。
3.课文以“火柴”为线索又是怎样写火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理解):“要是有堆火烤”——“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像~簇火焰在跳” ——“一个通红的火堆-----如“一簇簇的核火”——“熊熊的野火”,这“火”由火柴点燃,因
而火柴的意义和价值非同寻常,它是无名战士赤诚的心,是革命事业的象征。写法,课后应做适当练习。
五、学生朗读第一部分,教师提问:
文章是怎样描写卢进勇所处的自然环境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理解:第一部分中第二自然段是客观描写,第三自然段通过卢进勇的观察和感受来 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草地气候和环境的恶劣,烘托出火和火柴的无比珍贵。另一方 面,卢进勇活动的环境也是无名战士活动的环境,所以这段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是为无名 战士的出场和他的英雄行为作铺垫。
六、学生快速阅读第二、三部分,教师提问: 1.第二部分安排了几个情节? 理解:三个情节:呼唤战友、拒绝帮助、托付火柴。
2.课文对无名战士的描写是从哪些方面描述的?(学生在课本上画出词句。)(理解):课文从声音、肖像、动作、语言等方面表现出无名战土在身体极度虚弱的 情况下,竭尽所能来保护七根火柴,同时也通过抓住这些震撼人心的人物语言和动作的
描写,烘托出无名战士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及他内心世界的崇高与美。3.第三部分有三段,每一段都怎样体现了无名战士托付火柴的巨大意义? 理解:①“卢进勇走得特别快”,含蓄地点明无名战士的崇高品格给予他的巨大鼓 舞和力量。②写黄火,写火柴给部队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暗示了火柴的巨大意义,从 侧面赞颂了无名战士的精神。③写卢进勇递交火柴时的细节,显示出火柴的不同寻常 和重大价值,重现无名战士的崇高形象。
七、结合课后练习二,让学生展开充分讨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这是本堂课重点,在学生发言完毕后,教师应作评析、小结。)
理解:主人公是无名战士。判断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应依据小说的主题而定。小说 而定。
这篇小说表面上看,掉队后又赶上部队转交火柴的卢进勇用笔颇多,像是主要人
八、归纳写作特点。1.以小见大的写法。
.去感受,然后从中选取了一个看来不大的东西,努力开掘、提炼,写出了这个东西的内。r,写出了这个叫。的’和‘大的’(即整个社会生活)的联系。这就是常说的‘以小见大’。” 2.紧扣七根火柴这条线索推动情节发展的写法。3.映衬手法的运用。
卢进勇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但在小说中却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将无名战士的高 人形象映衬出来。
4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对于这些特点,要结合课文细心体会,真正领悟了才能在写作时借鉴。
九、课外作业:
1.安排课本剧,指导学生抓住细节安排场景。
2.体会以小见大的写法,训练学生从生活中选取一个看来不大的东西,努力挖掘、提炼,写出这个东西的内涵。板书设计: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卢进勇无名战士无名战士部队卢进勇
需有堆火烤需大堆托付火柴点燃髯大交火柴 用上火柴(王军)
教学设计(b)
二、阅读课文,感知内容。;.利用录音带朗读课。前。段,引导学。进。费。情境。(有条件的。利。多媒体 播放电影小片段,配以适当的背景音乐。)
2.边默读课文,脑海中边再现课文中描述内容。力求能深切体会到课文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
3.课文以“七根火柴”为题,是以什么为线索安排情节结构的? 说明:结合课后练习一,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线索安排情节结构的方法。
可设计三张幻灯片:雨景图、献火图、省火图,引导学生在掌握文章线索的情况 下,划分文章段落层次结构。
三、揣摩课文,理解小说的主人公问题。
两人一组,讨论下列问题,然后参加全班交流。
1.小说采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自然环境?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用自然环境的描写来烘托人物、展开情节,是这篇小说的一个特色。小说在客观描 述了草地天气后,紧接着用卢进勇的眼光来观察暴雨后的草地。这段描写不仅展示出人 物活动的背景,而且烘托出“七根火柴”的重大意义,同时也为无名战士的出场和他的英 雄行为作铺垫。
2.小说的主人公是卢进勇还是无名战士?
在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后,可让学生自己进行辨析,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得出无名战 士才是小说的主人公的结论。
3.在得出结论后,可进一步追问:既然无名战士是主人公,那么贯穿全篇的卢进 勇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卢进勇虽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但对他的描写在推动情节发展,刻画无名战士的形象 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使无名战士的形象他满而丰富。
说明:这是本堂课的重点,讨论中,鼓励尽可能多的同学发言,发言中不大准确的 理解,一般教师不予纠正,引导学生在自己辨析中解决。
四、默读课文,揣摩文章中的语言。1.“他也知道这是妄想——”,破折号后面的语句起什么作用?“妄想”一词是什么 意思?
破折号后面的语句起解释、说明的作用。“妄想”一词在这里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想 法”的意思。后面却居然有了火柴,这就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效果。一个破折号,一个词 语,既突出了火柴的重要性,又为下文理下了伏笔。2.第_部分最后一句,为什么连用“小心地”“居然”“吝惜地”“暗自庆幸”等词语? -co.
各有什么含义?
“小心地”说明粮食的珍贵;“居然”反映出意想不到的心理状态;“吝惜”“暗自庆幸”说 明粮食的意义。这些词语的运用突出了这点粮食对卢进勇赶上部队,走出草地的重大意 义,同时为下文他毅然拿它救助战友,体现红军部队团结友爱埋下了伏笔。3.课文第二部分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无名战士?(声音、肖像。语言、动作)4找出无名战士托付火柴时的动作和语言来,说一说这些词语有什么含义? “睁开”“指着”“急急地说”指出存放部位,表达急切心情,“抬手”“伸开”“小心翼翼 地„„拨弄”“数着’等表明无名战士认真的态度,在重的神情,表明火柴的意义非同寻 常。“舒展”“放射”“合拢”“捧起”“像擎着”“小心地放”“紧紧地。„··握„„”“直直地盯着”
表明交待后的无比欣慰,郑重的托付,殷切的期望。5.无名战士所说的话:“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为什么要一词一顿?
表明了无名战士生命垂危、力气将尽的特点,也表明了话语意义的严肃和着重。6无名战士牺牲之后,为什么写卢进勇“眼睛模糊了”,又写“只有那只手是清晰 的时“模糊”与“清晰”不是矛盾吗? 不矛盾。“模糊”写卢进勇对战友牺牲的悲痛心情,“清晰”是点明卢进勇心里已经明 确自己所负有的重大责任。
五、总结本文中心思想。
本文以红军长征路途中过草地为背景,通过写一位无名战士不顾生命垂危,向党和 部队贡献火柴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党对革命的无比忠诚和无私奉献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