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案正式
第14课《东方之珠》第二课时教案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中国的版图上,有一颗耀眼璀璨的珍珠,他也被誉为世界的“东方之珠”。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听完后告诉老师,“东方之珠”指的是哪儿?(欣赏歌曲)
二、精读感悟:
人们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而且是最难璀璨的一颗呢?让我们来读读第一段。学生自由读第一段。(知道了什么?)
香港以它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深深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赢得了东方之珠的美称。作为中国人,我们为它感到骄傲,让我们大声地来赞美它。(齐读第一段)
同学们,那些人想去沙滩,那些人想去公园,那些人想去街市逛逛?自由选择。选择好了,去沙滩的同学坐在右边,去公园的同学坐在中间,去街市的同学坐在左边。现在自己读课文,沙滩边的同学读第二自然段,公园里的同学读第三自然段,街市上的同学读第四自然段。读读课文,用笔画画重点的词语和句子。
香港是一个国际大都市,每年都汇集了许多世界各地的游客,人们来到这里,大多是来旅游度假的,这时,我们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个好地方。(图片4)
学生自由读第二段,思考:你觉得浅水湾哪儿最迷人?用笔画下来。引导交流,指导朗读:
1、有多舒服?从哪儿感觉到舒服?
2、怎样读出这种舒服的感觉?
3、出示图片5,指名读:感受景色的迷人。
你们如果来到香港,有一个地方一定要去,因为那儿有精彩的海洋动物表演。
学生自由读第三节:从哪儿能看出表演很精彩? 引导交流,指导朗读:
1、从“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可以看出节目很多(图片6)。
2、游客喜欢吗?你喜欢吗?出示动物表演的图片:看到这些精彩的表演,你想说什么?(图片7)
海洋公园真是太好玩了。还有不少人是专门来香港购物的,他们应该到哪儿去呢?
自由读第四节:为什么要推荐铜锣湾?
指导理解:
1、什么是“闹市口”?
2、哪儿能看出铜锣湾很繁华?(图片8)
3、积累:一连学了三个表示多的成语,能记住吗?
小结:转了一天,我们都累了,夜晚的香港也该休息了吧?
自由读第五段:夜晚的香港是什么样的?(图片9)引导交流:
1、从课文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选一个词来说,概括成两个字呢?
2、理解“灯的海洋”,节日的广场上花很多,怎么说?大街上人很多,怎么说?书店里书很多,怎么说?
3、哪些地方灯多?港湾里的灯与马路上的灯有什么不同?
4、从这灯的海洋里,你能看到什么?是谁使这颗东方之珠如此璀璨?
总结:勤劳聪明的香港人用他们智慧汗水移山填海,建造美好的家园,也为世界创造了这颗美丽的东方之珠。
三、拓展延伸:介绍香港的过去.那么老师告诉大家,170多年前的香港他还是一个小小的村子,曾经被英国占领了150多年,直到1997年的7月1日,才回到祖国的怀抱。(播放视频)同时,经过了许多年的发展壮大,香港已经成长为一个繁华的大都市,这都归功于聪明勤劳的香港人,使他们创造了这个奇迹。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布置作业:(图片10)
《东方之珠》说课稿
麻坪镇孤山小学
王霞
一、说教材
《东方之珠》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语言文字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东方之珠——香港的繁华与美丽,而且还配有生动形象的图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不管是文字,还是图画,无一不让人产生对香港和祖国的热爱。
二、说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也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诵读课文感受到香港的繁华、美丽。但是学生对生活周围的东西感受更为真切,而让其感知离自己生活较远的事物则比较困难,也不够真切。
三、说教学目标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所以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而阅读教学的重点又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除此之外,阅读还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诵读课文,能说出香港被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
3、了解香港的美丽与繁华,产生爱香港、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在对课文学习过程中,感受作者介绍景物的方法,并试着说一段话。
四、说教学重、难点
因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具有感受、理解的能力,更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我确定的教学重点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知道香港为什么被称为“东方之珠”。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限,只能对生活中的事真切的感受,对于离我们生活较远的大都市香港了解甚少,为此,我设计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感受到遥远的香港的繁华,产生爱香港、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准备
教师事先准备教学课件及教学资料的收集,学生事先预习课文,能熟读课文。
六、说教学过程
我的整个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我先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自己先自学,找找画画,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交流。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以学生的先感知,代替教师繁琐的分析和讲解,待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之后,教师再加以引导和拓展,是学生加深印象,提高认识。在拓展延伸部分,我先告诉学生香港坎坷的过去,然后播放视频,了解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以增强学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最后以布置趣味作业结束本课的学习。
总之,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由于自身能力和水平有限,可能有部分地方设计的不够到位或者欠妥,希望各位领导,各位同行批评指正。谢谢!
第二篇:赤壁赋教案 正式
赤壁赋(第二课时)
高二语文组 肖利霞
教学目标
1、把握苏轼情感变化的过程,理清行文思路。
2、掌握本文景、情、理相互交融的艺术特色。教学重点
1、把握文中苏轼情感变化的过程,理清行文思路。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人生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教学过程
以自学、讨论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反复采取自读、齐读等方式,使学生感受赋的音乐美。第二课时重点理解主客问答部分,深味其中蕴涵的情感与哲理,培养学生勇于面对人生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谈一下你心目中的苏轼(不超过80个字,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例子: 苏轼是豪放不羁的,“乱世穿空,惊涛拍岸”,是何等的气势磅礴;苏轼是柔情似水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是何等的令人伤心断肠,苏轼是淡泊闲适的,“何妨吟啸且徐行”是何等的自在逍遥;苏轼是心怀祈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引起了多少迁客骚人的共鸣。今天我们就来领略其经久千年而不衰的独特魅力!
二、文本研读:
(一)整体感知:
1.学生思考: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请学生快速自由阅读全文,找出表现情感变化的相关词语。)
板书:饮酒乐甚→愀然→喜而笑(乐)—→(悲)—→(乐)
2.理清思路,请同学试概括本文行文内容。(投影)1段:写赤壁夜游之乐。
2段:写饮酒放歌之乐引出客人悲凉的箫声。3段:主客回答引出人生短暂之感。4段:苏子超然于世的情怀。5段:客转悲为喜,主客畅饮。
(二)赏析评价
1.学生齐读第一段,教师提问,学生思考。(1)本段苏子的心情怎么样? 明确:乐甚(2)为何而乐呢?
明确:美景、畅饮、友情……
(3)本段景物描写胜似仙境,请同学们试描述一下月夜秋景图,并思考有何作用? 学生描述……
总结:月夜秋景图:苏子泛舟赤壁之下,上面是一轮皓月,下面是万顷碧水,月光如烟雾般笼罩着江面,清风徐徐吹拂着,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在水面,任意左右东西。景象澄沏,又似朦胧,如梦境一般。
作用:苏轼这寥寥几笔,描述出了秋夜赤壁的美丽、静谧以及与客人夜游的逸兴。突出了月出前的“清风”、“水波”和月出后的“白露”、“水光”,既烘托了游人自由愉悦的心绪,又为后文对“水”、“月 ”的变与不变的议论作了铺垫。
(4)作者紧接着描绘“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一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何在?请同学们谈谈。学生思考作答……
明确:拟人。月亮从东山后面露出了脸,到斗宿和牛宿之间就徘徊不前了,一“出”,一“徘徊”,写出月亮不易察觉的缓缓移动,以及对游人的依依眷恋和脉脉含情。也反映出作者看月亮时愉悦的感受。
(5)在这个月光如水、气候宜人的夜晚,作者泛舟于浩瀚无边的江上,用了哪两个字表现泛舟时的情景?品味这两个字,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 学生分组讨论……
明确:“纵”、“凌”。作者丢掉了平日的顾虑重重,任由小船在江上漂泊,也是随自己心灵压力的一种释放。“纵”,把一叶扁舟在长江上顺流而下,自由自在地随江势漂流的情景描绘得生动、逼真,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在船上随江而行的激动和轻松的心情。“凌”,既是客观的描述,写出了小船在万顷无边的水面上腾越前进,也写出了作者当时激越壮美的心情。2.学生读第二段并思考:
(1)客由乐而悲,悲又从何而来呢?
明确:主要由客人的洞箫声引发的。联系二三段内容及创作背景体会,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从歌声中来(政治失意)从箫声中来(箫声幽怨)从历史人物中来(人生无常)从个人境遇中来(生命短暂)
(2)如何写箫声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连用了四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箫声的幽怨悲凉。使人如闻其声,几乎也要流泪。“舞幽之壑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运用夸张性比喻,从侧面写出了箫声摄人心魄的感染力,也为苏子“愀然”发问创设了气氛。
(3)这种借音乐来抒写一腔忧思哀绪的写法,我们还在哪篇课文学过?
明确: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就是借琵琶写愁情。经过吟诗与吹箫的描写,使“泛舟”的快乐气氛向悲哀转化,完成了两段之间的过渡。这一过渡自然圆转,使读者不知不觉地为这种感情的抑扬起伏所吸引,迫不及待地去倾听下面的对话。(4)文中“美人”指什么?作者远隔千里,被贬黄州怎么还惦记仕途呢?大家交流一下。
明确:①古人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②说明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依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心,而不甘心沉沦。受到儒家思想经世致用的影响,作者身在千里,心忧天下的一种责任感的体现。
总结:箫声起,悲意生。哀怨,爱慕,哭泣,申诉,潜龙舞,新妇泣,六个比喻,渲染箫声的悲凉,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为悲凉,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3.学生分组分角色朗读第三段。
(1)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那么,“客人”之悲来自哪几方面?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学生讨论作答)
明确:对比。一是由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曹操、周瑜)的消逝想到自己的渺小,二是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三是要摆脱现实处境(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度),却“知不可乎骤得”。赋写“客人”的生悲之因,实为下文写苏子的开导之词蓄势。
总结:客的回答重复了一个前代人重复的永恒主题:感慨人生苦短。这就留给了我们一个悲观者的形象。表现了一种消极的社会观点以及虚无主义的思想。对封建文人士大夫而言,当政治上失意或生活上遭受挫折的时候,往往陷入迷茫与苦闷。这其实也是苏轼贬谪黄州时思想感情的一个侧面。
4.学生齐读第四段并思考。
(1)针对“客”所发出的人生悲叹,苏子是如何说服“客”的?(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苏轼关于水、月、人“变与不变”的词句,并深入理解。)
明确:从地面上的江水和天空上的月亮说起。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江水不舍昼夜地滔滔流去,作为一段江水,确乎从这里消失了,而作为整个江水,则始终绵延不绝,因此可以说“未尝往也”。月亮有时圆满,有时缺损,周而复始,始终无所增减。(2)由此得出什么道理?
明确:变与不变,无论是宇宙还是人生,都是相对的。如果从变的角度来看,人生百年,天长地久,其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曾保持常态;如果从不变的角度来看,万物无穷无尽,人生也一样绵延不息。
(3)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观?如何评价?
明确:这是一种辩证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这种宇宙观表现了诗人对政治迫害的的蔑视,对于所追求的理想的坚持;表现了他在身处逆境时候的一种豁达、开朗、乐观、自信;也表现了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包含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安慰。5.分析第五段。
结尾段主客感情如何?请找出相关语句分析。
明确:“喜而笑”、“相与枕藉”。“客”心悦诚服。主客心情分外欣慰和轻松。
三、延伸阅读
定**·三月七日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思考: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赏析】此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所作。这首词写作者途中遇大雨,乃吟啸徐行的经历和感受。“穿林打叶”形容风雨急骤,“吟啸” “徐行”表态度从容,“竹杖芒鞋”指条件陋,“莫听” “何妨”“谁怕”体现倔强豁达的风度,宛然在目。下片转入雨后,经风雨洗礼,人醒、雨霁、天晴、日出。回首往事,一切阴晴、雨霁,无不消逝一空。自然有急雨扑面,人生旅途中也有风雷盖顶,只要沉着履险,从容应变,岂有闯不过的风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等乐观自信、飘逸旷达的人生态度!深邃的人生哲理,寓于平常生活小景描写之中,弦外之音,令人回味无尽。
四、名人评价
“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人,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佛教徒,巨儒政治家,酒仙,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林语堂《苏东坡传》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五、本文小结:苏轼的诗文才气贯天,苏轼的思想博大精深,苏轼的人格光芒万丈。苏轼一生想着天下,心系苍生,让他豪情万丈;在失意时,寄情山水,洒脱飘逸;在悲观时又以佛家道家思想宽慰自己,而变得豁达开朗。正是因为有了这三种思想,才成就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赤壁也因苏轼的介入才得以完成它的美丽,赤壁诗文也将和这个伟大的文学家一起流芳千古!
六、开卷有益
1、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2、方方《喜欢苏东坡》
3、梁衡《来生嫁给苏轼》
4、百家讲坛《少年成名》《潇洒东坡》
六、附板书
饮酒乐甚→愀然→喜而笑
(乐)—→(悲)—→(乐)
第三篇:正式丑小鸭教案
《丑小鸭》教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感受丑小鸭生活的艰辛;懂得要尊重他人,与人为善。
3、激起阅读经典的兴趣。
重难点:学习目标1、2
教学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
2、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词析句,进行语
言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快来做一个字词游戏吧,大声地读出这个字,并给它组词。这么多得小鸭子都破壳而出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童话故事。板书课题:丑小鸭
二、独立阅读,整体建构
通过预习,我们一定知道丑小鸭最后变成了什么?美丽的天鹅。板书:天鹅
丑小鸭命运牵动了我们的心,让我们寻着他的足迹去感受他的成长历程吧!(画足迹)请打开书126页。
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鸭?(可以有不同的答案)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先独立思考,在书中勾画。然后4人一组,分组交流。
三、精心品悟,启发互动
预设一:这是一只又大丑的小鸭
找到描写他丑的句子,读一读。出示句子(看插图):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叠词可以把句子写得更生动,读起来也更好听,我们一起来读读看,(可以与单个词比较)感受一下。请你用上叠词来说说其他小鸭子(看插图):“这群鸭子的毛(),嘴巴(),身子(),真可爱!”这群小鸭子真可爱啊!再看看丑小鸭:(对比读)过渡:丑小鸭来到世界上,他生活的怎样?
预设二:这是一只可怜的(不幸的、命苦的、孤单的)小鸭 相关语句:
1、(在家里)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结合上下文理解:“咬”和“啄”的区别(看嘴巴特点)。讨厌(换词“不喜欢”、“厌恶”、结合图中小女孩动作、想象不给他吃的、经常打他的情形)、欺负、孤单(没有朋友、没人理他、很寂寞孤独)
观察插图,想象说说丑小鸭受到的欺负。
一天天过去了,丑小鸭浑身都是伤,他一个朋友也没有。多么痛苦呀,多么孤单呀。谁能读好这段话?
个别读(丑小鸭是多么可怜呀,该怎么读呢?谁再来试试/评:你读得真投入啊,你也在为丑小鸭伤心,是吗?/听了你的朗读,我感觉丑小鸭的心都碎了/——齐读)
2、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理解:讥笑 谁能给“讥笑”找个近义词呢?(嘲笑)假如你是小鸟会怎样讥笑它呢?(你长得可真丑啊。哪里来的这么一只丑小鸭!)是啊,这就是讥笑,每句话都像一把刺深深地扎进丑小鸭的内心,不仅小鸟讥笑它,猎狗也在追赶它,会是一只怎样的猎狗呀?可怕的猎狗(张牙舞爪 凶恶)看到这样一只猎狗,我们的丑小鸭会怎么样了?(紧张 提心吊胆 担惊受怕 浑身发抖)丑小鸭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又躲又藏。他在躲是什么?
多么可怜呀,谁来读读——“小鸟讥笑它,猎狗追赶他。”指导学生怀着同情、怜悯的心情,用比较低沉、缓慢的语调朗读这段话。
3、丑小鸭来到湖边的芦苇里悄悄地过日子。
抓住“悄悄地”再次感受丑小鸭的忍受的孤独。指导朗读。(坚忍)
4、天越来越冷,湖面结了厚厚的冰。丑小鸭趴在冰上冻僵了。读得低沉、悲惨。
小诗歌:
丑小鸭,丑小鸭。大家都()他。在家里,只有妈妈疼爱他。哥哥、姐姐()他,公鸡(),养鸭姑娘也()他。在外面,小鸟()他,猎狗()他,湖边()过日子,冬天冰上()了。多么()的丑小鸭。多么()的丑小鸭。
预设三:
这是一只坚强的、有美好理想的、有美好追求的丑小鸭。他离开家是为了什么?──寻找美好的生活。
丑小鸭虽然历经苦难,可是他没有放弃生活的勇气(坚强)
他怀有美好愿望的句子: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又惊奇又羡慕。结合天鹅图片,体会“惊奇”
理解“惊奇”(惊讶、奇怪、感叹、喜出望外)惊奇时会是什么表情?呆呆的、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瞪得圆圆的。
和“羡慕”(自己也想那样)。想象说话:
“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惊奇极了,他心里想„„”“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羡慕极了,他心里想„„”。指导朗读。
预设四:
这是一只幸运的丑小鸭、幸福的丑小鸭
幸亏一位农夫看见了,把他带回家。(换词“多亏”如果没遇到农夫会怎样?读出幸运)
历经苦难,丑小鸭终于苦尽甘来,他变成了美丽的天鹅。找出描写天鹅的句子。读出天鹅的美丽。
天鹅戏水的视频。读出天鹅的美丽
课后练习(雪白的羽毛、漂亮的影子)、结合插图或视频仿写(用上这样的词描写第三幅图)提示:()的湖水()的柳枝(蔚蓝、蓝蓝、清澈、碧绿)(长长、碧绿)
丑小鸭看着自己惊人的变化,心情怎么样?朗读(读出赞美、不相信、惊喜)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问号,疑问不太相信的语气,重读“难道”“自己”)要有指导、训练、展示。
啊,(示范读,让老师的情感激活孩子的情感,读出不同的效果去体会哪一个更合适)
原来我不是丑小鸭(强调“不是”)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强调“漂亮”读得再高兴一点、惊喜一点,轻读)朗读的最高境界是把内容读到脸上,你们一定行!朗读展示。
假如你是丑小鸭,这时候你会想些什么,以采访学生形式完成。出示安徒生原作中的最后一段话:
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去,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这是一只()的小鸭总结。
亲爱的同学们,其实,我们人人都像丑小鸭,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但只要始终怀有美好的愿望,最终也会像丑小鸭那样,变成美丽的天鹅。此时此刻,你想对丑小鸭说些什么?(丑小鸭丑不气馁,不自满。他有着一颗善良、高贵的心。)
你还会对其他人(哥哥姐姐、养鸭的小姑娘、小鸟、猎狗)说什么?
四、自主实践,拓展延伸
1、介绍安徒生及他的经历。(历经坎坷终于成功)
2、推荐读安徒生的《丑小鸭》原著或其他童话作品。
结束语:希望我们走进安徒生的经典童话。把这些故事作为我们心中永远的珍藏。
第四篇:秋游正式教案
秋游
一、导入新课
1、你最喜欢干什么?
老师最喜欢的是旅游,下面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我在旅游途中拍下的照片吧。【课件播放图片,配乐】
2、知道这些照片是什么季节拍的吗?
3、天高云淡,雁过留声,不知不觉得,美丽的秋天又到了。在这金风送爽的时候,咱们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看一看,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名字就叫做《秋游》。
【板书课题】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22页,大声地朗读课文。读之前,先来看看老师送给你们的阅读小提示。【课件出示:
1、摆好读书姿势。
2、读课文时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一定要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先一句一句的读,等把句子读通顺了再一段一段的读。
4、标好自然段。】
2、检查生字。【出示带拼音词。】
(1)、读了好几遍了吧,那么这些词语你注意到了吗?自己拼一拼,读一读
(2)同桌互相读,读对竖起你的大拇指表扬一下他,读错帮他纠正。
(3)这些词语的读音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4)小老师领读。
(5)【出示“棉”,】课文中有个和它很像的字“绵”。这两个字有什么好办法区分吗?(棉花是植物,所以是木字旁。绵羊身上的毛很细,像丝线一样细,所以是绞丝旁。)【课件加深】
师:我们根据偏旁的意思记住了两个形近字。(6)【出示“追逐逮”】观察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走之旁)走之旁跟什么有关?(学过的知识掌握的这么扎实,真棒。)走之旁的字先写哪?再写哪?(7)【出示“追逐”】猜谜语“一撇一竖两半口,加个走之追着走。”
师:写字时我们要“一看,二描,三写”。看什么?(看结构,关键笔画。)“逐”字比较难写,我们来找找它的关键笔画吧。(评:一下子就找到了,真了不起。)下面请摆好你的写字姿势,描一个,写一个。
(8)【课件出示三组枫叶词语】秋姑娘还是一个魔术家呢,只要把片片枫叶上的词语读对,相信一定会给你惊喜的。——开火车
(9)瞧,秋姑娘送给了我们一幅多么美的图画啊。【课件出示完整图】
三、精读课文
1、下面请四个小朋友来读读课文。其它同学边听边想,课文描写了秋天哪里的景色?【板书:天空
农田
草地】
(一)学习第一段。
1、秋风起了。——引读第一段。齐读。
“凉”是本课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天凉了,汗就变少了,所以是两点水)(评:根据偏旁的意思记忆生字,好办法。)
(二)学习第二段。
1、我们先去天空看看吧。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
2、【课件出示“望”】谁来做做“望”的动作?“望”是什么意思?(往远处看)【课件:一望无边】“一望无边”又是什么意思?
【出示“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你能想想着“一望无边”读好这句话吗?——生读。(评:可以再远一些。)——生读。
2、【课件:第二段。】蓝蓝的天空不但一望无边,而且还飘着几朵白云呢。谁来读读?生读第二段。
3、白云像什么?(兔子,绵羊。)
是呀,白云还会变魔术呢,多有趣呀!谁能读好它?——生读第二段。2【课件配乐】
师:听小朋友读的这么有趣,老师也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这些有趣的白云,让我也来试试好吗?(师范读第2段)谁也想向老师一样配上音乐美美的读读。——生读。这些有趣的白云你们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蓝天上那变化多端的白云吧。——齐读第二段。
(三)、学习第三段。
1、欣赏完了美丽的天空和变化多端的白云,让我们接着去农田里走一走,看一看吧。【课件出示第四段】齐读。奋)请你高兴的读读。——生读第四段。
4、对着蓝天你最想喊什么?(秋天多美呀、我喜欢秋天)
2、同学们,秋天的田野给你什么感觉呢?(美)美在哪儿呢?能抓住关键词语谈谈吗?【课件出示带颜色第四段】——生回答。黄、红、白
2、你一下子就抓住了“黄、红、白”这三个表示颜色的词语,你很会读书。下面就让我们欣赏一下那金灿灿的田野,红彤彤的高梁,雪白雪白的棉花。【课件出示图片。】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秋天的田野五彩缤纷,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田野的美丽吗?——生读。(评:读的时候把颜色稍微拖长一点,声音逐渐加强,就更好了。)谁再来读?
(四)学习第四段
1、秋天的天空美,农田也很美,这么美的景色把孩子们也吸引来了,【课件出示第四段】谁来读读?——生读。
2、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此时此刻,你最想干什么?——生交流。(打滚儿、逮蚂蚱,喊)
3、师拿蚂蚱,生逮。逮蚂蚱时心情怎么样?(高兴、兴
让我们一起对着蓝天喊出我们现在的心情吧。全班喊。(刚才我们喊的声音这么亮,这么高兴,难怪“喊”有2个“口”呢。)[课件出示“喊”】。刚才喊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开心)请你开心的读读这段吧。谁再来读读这一段?
5、想想看,他们还可以在草地上干什么呢?【课件出示填空】
6、【课件出示第四段】齐读第四段。
评:同学们在草地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玩得多开心呀。【板:快乐】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去郊外游玩,不仅欣赏了郊外的美丽风光,还感受道了自然的无穷魅力,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从优美的语言文字中再一次感受秋天的美景吧。——齐读全文,配乐。
7、欣赏儿歌《秋游》。
第五篇:合欢树正式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 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略读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合欢树》 教案
1、体会作者母亲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母爱 【教学重点】: 1.作者母亲母爱的特殊性
2.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教学方法】:朗读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2、把握文章脉络及细节描写
3、感受作者母子情深
一、导入
(情境渲染)在我上大学时,宿舍旁边种着一排树,每到五月底六月初的时候会开满很漂亮的粉色的毛茸茸的花,它就是合欢花,树就是合欢树。每到六月份的时候我就特别怀念,特别是现在工作以后就更加怀念了,有时候做梦都想再回到大学时代。合欢树是我和同学朋友美好大学生活的见证,象征着我美好的大学生活和无比幸福的时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颗合欢树却又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
二、作者、作品及合欢树
1、作者:
(结合课下注释)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放牛,一次遭遇暴雨和冰雹,高烧后发现腰腿疼痛,当时没在意,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 代表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病隙笔记》、《我与地坛》、《命若琴弦》(散文)《务虚笔记》(长篇小说)
3、合欢树:
又叫绒花树,夜合花,马缨花等。属落叶乔木,树冠扁而圆形,常呈伞状。合欢树是一种吉祥树,从“合欢”这两字字义上讲是指相爱的双方在一起欢聚,又意“合家欢乐”。合欢花就像用丝绒线绣出来一样,顶端的绒毛柔软而细腻,看去显得特别高贵典雅,故称“绒花树”;既像系在服装或器物上的穗状饰物,又像清朝官员冒顶上的红缨子,故称“马缨花”叶子在夜间双双合拢,白天一起张开,象征夫妻恩爱和谐,婚姻美满,故称“夜合花”
三、基础知识
敷(fū)熏(xūn)灸(jiŭ)惊惶:惊慌、害怕 虔诚:恭敬而又有诚意
瘫痪:由于精神机能发生障碍,身体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运能力,也比喻机构涣散,不能进行正常工作。
四、整体感知课文,品味母亲形象
学生朗读课文找出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而把握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6段)追忆母亲。第二部分:(7-12段)思索合欢树。
五、合作探究第一部分
1、浏览第一部分思考在这部分中作者回忆了哪几件事? ★作文竞赛 ★母亲为我治病 ★鼓励我好好写作 ★为我去借书 ★推我去看电影
2、关于“我”在一次作文竞赛中得了第一的事,母亲在我十岁和二十岁时有不同的表现,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 学生讨论后明确:
就形式而言,作者采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对同一件事,母亲在我十岁和二十岁先后说过不同的话,这是由于“我”的境遇不同,因此目的和用意也就很不一样,对于年少的心高气傲的急切期待母亲表扬的孩子来说,一瓢冷水可以让孩子冷静,不至于骄傲;对于因残疾二绝望的青年,母亲旧话重提“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这是激励,以此鼓励“我”振作精神,把写作的路走下去,以获得生的勇气和尊严,可见母亲的良苦用心。
就内容而言,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至今还在缠绕着“我”的既有母亲的慈爱,教子之道,还有母亲的美丽和悲伤,正是这一切的一切,才使我在母亲去世多年后仍对她无法忘怀。
3、一篇文章想要写得生动感人,靠的是什么?(细节描写),没有细节描写的文章就像一颗光秃秃的树,毫无生气。而这篇课文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运用了很多细节描写。课文描述了给“我”治病过程中母亲的哪些细节? 学生细读课文找出细节描写并指出它是属于哪种细节描写 肖像描写: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动作描写:“母亲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 3 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
语言描写:“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没有用?” 心理描写:“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4、第三件事用了什么描写?
学生回答(语言描写)“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搞过写作”“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
5、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 了什么描写? 明确:动作描写
6、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母爱?
学生讨论后明确:母爱是无条件的,无私无怨,坚强执着,宽厚仁慈,牺牲自我的
7、作者在第5段中说“她心里太苦了”这种苦是什么样的苦?你能理解吗? 各抒己见,只要自圆其说即可。
8、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情真意切的怀人散文文章前半部分以时间为线索追忆母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和对母爱的高度赞美。作业:课文为何要以合欢树为题? 板书设计:
合欢树
第一部分:(1-6段)追忆母亲。第二部分:(7-12段)思索合欢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合欢树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一、导入:(复习课文结构、细节描写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课文第二部分
1、课文以合欢树为题,第二部分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合欢树的来历和母亲培育它的过程,母亲为什么要栽这棵树呢?
讨论后明确: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这是融情于物的写法。
2、母亲去世后,作者对于母亲栽下的合欢树的态度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请找出来
1)、母亲去世后“我们都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颗小树忘记了”“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搬了家,忘记了它,遗忘在记忆的深处,不愿提起。2)、母亲去世后,很少再去小院“不愿意去那个小院,推说手摇车不方便”。但是“我心里一抖”;“还是推说不方便”——想起了它,但是不敢去看合欢树,怕睹物思人,怕看到合欢树又想起母亲来,勾起自己无尽的悲伤。作者回避的不仅仅是树,更是一个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一份永远还不清的恩情。(合欢树融入了作者对母亲无以回报的愧疚之情。母亲为他付出太多太多,牺牲了一个正常女人所追求的事业、生活和爱情。如果自己不残疾的话,母亲的生活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3)、时间久了,自己的心情平复了,“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问起那棵„„”“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自己很想看看母亲住过的小屋。看到母亲生前的事物让我感觉母亲似乎就在身边。
3、如何理解“悲伤也成享受”这句话的含义
讨论后明确:母亲的去世让人悲伤,合欢树里有作者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感伤,传递出人事代谢的无奈之感。但深挚的母爱却始终温暖鼓舞着作者,感伤过后对生活充满更坚定的信念。解析:情感来源于母亲,寄托于合欢树上,伟大的母爱只要拥有过,就永远也不会失去,因为它已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里。
简言之,就是虽然作者一想起母亲就觉得无限悲伤,但一回想起来这其中浓浓的母爱,他就倍感温暖,沉浸其中就像被母爱包围着,所以说是享受。
3、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同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同学们现在已经能明白,课文不单单是在写合欢树,深入分析,其实我们发现,合欢树其实是有“象征意义”的,那合欢树象征着什么 呢?我们不妨来探讨下
补充:“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是一种深入浅出、寄意深远的的构思方式。生活中比较复杂的又有深刻意义的,有时又是不便明说的事情,运用象征的手法,可以通过某一形象表现出深远的含义,让人既能体会到事物的意义,又能体味到文章语言的深刻与美好。
①作者自己——母亲悉心照料的病中的自己。(合欢树的成长经历与作者的成长经历有类似之处。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
②母亲,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物,是母亲活在人世间的见证,是母亲生命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③亲情的象征,合家欢乐的象征
④当年母子合欢的见证,是母亲恩泽的一个生命 ⑤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4、课文主旨:作者通过追忆母亲以及对合欢树由来的叙述,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对母爱的高度赞美。
三、拓展延伸:
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史铁生母亲对孩子的深切的爱,在生活中你们感受到了母亲的爱了吗?如果不好表达也可以尝试使用象征的手法。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预习《善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