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想象·虚构》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2 17:2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想象·虚构》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想象·虚构》教学设计》。

第一篇:第一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想象·虚构》教学设计

题:《想象·虚构》

型:“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上课日期:2013年9月17日

者:郑国英

位:滕州市西岗镇卓楼中学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想象·虚构》(2课时)课前预习:

1、分小组搜集筛选古今中外的优秀传统故事或构思新巧的短篇小说。

2、观察身边的同龄人,记录下他们个性鲜明的言行。

相关课程标准:

“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 教学目标:

1、通过讲故事,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学会运用大胆的想象、合理的虚构构思新巧的故事情节,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3、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评价任务:

1、能够口齿清晰得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语言较生动。

2、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编写故事,情节设计有亮点。

3、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

同学们,在古今中外的浩瀚文学宝库里,有许许多多奇思妙想的故事,它们如一粒粒珍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下面我们就撷取其中的几颗一起来欣赏欣赏。各学习小组请将你们搜集的好故事选举一名代表精彩演讲,我们比一比哪一组的故事最绝妙,讲得最生动。好,从一组开始。

1、声情并茂讲故事。

2、七嘴八舌议故事。

﹙此环节设计意在考察学生搜集筛选材料的能力、复述表达的能力以及耐心专注地倾听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对作文课的抵触心理。﹚ 教师小结:这些故事之所以这么精彩离不开丰富的想象,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想象为我们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构思了怪诞离奇的故事情节。

二、“编”故事 欣赏了上述精彩的故事后,也许有同学会说:有啥了不起的,我也会!那就请编一个试试,给本单元的这几篇小说“编”个续篇,如玛蒂尔德有了许多钱以后,会不会又变得虚荣起来?朗丹先生发财以后,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把你想象的情节说给大家听,看看谁的更为精彩,更为深刻。

﹙五分钟思考后,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要尽量给予肯定,热情鼓励,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

想象,不神秘,人人都会,问题在于,什么样的想象是比较精彩的,什么样的想象是瞎编。

1、“编”人物

小说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中心,塑造人物不仅是人物的外表,而且是他的内心。而人的内心是很隐秘的,平时看不出。《项链》中玛蒂尔德平时是很虚荣的,但是,在赔偿项链的十年中,却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编”的目的就是让人物潜在的个性暴露出来,这就叫做深刻。鲁迅说过,从这些目前的人、事,加以推断,使之发展下去,这便好像是预言,因为后来此人、此事,确也正如所写。

一定要抓住人物富有个性化的言行事迹来塑造其鲜明的性格特点。

2、“编”情节

本单元的两篇小说提供了一种方法,就是围绕道具发生一点事故,人物情感也发生变化。作家在借助道具想象时,要设身处地想象人物,在那种情境中会怎样。否则,就是想象力不足。

有一次,有一个朋友去拜访巴尔扎克,他敲了敲门,听见巴尔扎克正在同谁在争吵,推门进去,看见屋中原来只有巴尔扎克一个人,他在痛骂作品中的一个卑鄙小人。真切地想象,还会体验到人物的感觉。法国作家福楼拜在描写包法利夫人服毒自杀时,觉得自己也病了,闻到了砒霜的味道想呕吐。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有了想象力,你就领到了进入“创造性思维”领域的通行证。情节的设计要力求新、奇,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还要考虑到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此处要求学生回顾《项链》《珠宝》两文的几处伏笔,深刻领会﹚

请以《_痴》为题,借助想象,参考课本第37页的《球痴》,写一篇科幻小说或其他体裁的想象文章。

1、认真阅读例文,并作简析。

2、构思人物、情节,完成一篇别具匠心的作文。要求:大胆想象,情节离奇,字数不少于600。

三、评故事

1、各小组间互评作文,推举出一篇佳作,在全班朗读,并请作者谈一谈写作构 想。

2、对朗读的佳作进行点评,找出亮点,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

教师小结: 一篇优秀的作品,不仅要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还应能深刻反映社会问题或有发人深省的寓意。如果你的文章在构思中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还仅停留在表面,一定要加上,以提高文章的高度和深度。

四、修故事

1、在原来的基础上,从构思立意、字词句的准确运用方面进行细致修改,自我完善,必要时推倒重写。

2、誊写作文,字迹要端正。

教学反思:

1、本课的设计先从搜集故事、讲故事入手,最大限度的降低学生对写作课的抵触心理,激发他们的热情,让他们深切感受想象和虚构的魅力,再通过续写小试牛刀,最后大胆尝试,体验成功的喜悦。过程循序渐进,学生易于接受。

2、对于如何提升作文的高度和深度,训练的不够。下一步,找几篇反映现代社会问题和人性的佳作,让学生来模仿学习。

第二篇:“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学设计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 作文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想象的内含和虚构的类型。

2、掌握想象与虚构的技巧和标准,既要大胆想象,又要合乎情理。

3、通过作文的虚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习指导】

1、什么是想象?心理学是说,想像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成新形象的过程。而我们说,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而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或者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综合而创造出新的形象,这就叫想像。由此可见,创造性人才的素质智力核心是创造思维的发展,创造思维离不开想像思维,想像是人最宝贵的素质,它以实践经验和丰富的知识为基础。

2、想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如何?作文需要虚构,因为要表达心中的希望,就是想象,就是虚构,就是编造故事,作文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不能简单地记录事实,而需要把日常的生活现象典型化,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之一。为此,必须经过艺术概括对生活进行选择、提炼、改造、集中,虚构出新的形象。想像的作文,虚构性的作文,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把现实生活典型化,把生活中的素材集中概括,加工提炼;一类是幻想的。

(1)把现实生活典型化,把生活中的素材集中概括,加工提炼,从而创造出新的形象。

正如鲁迅在《我怎么起小说来》中所说的:“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渐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

(2)进行幻想。幻想,也是一种想像,它是指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或愿望为依据,虚构还未发现或实现的事物的具体形象的想像过程。由此可见,幻想并不是以事实为依据,而是以理想或愿望为依据,但这并不是说幻想可以凭空妄想,归根结底,虚构的事物的具体形象还是决定于人的愿望和需要,反映人类的进步和美好的愿望。

3、想象有什么作用?(1)想象是连接思想和现实的桥梁(2)可以丰富表现的内容和手段。(3)可以塑造生动的艺术形象

4、如何去想象?(1)抓住事物的相似、相关、相反关系加以想象(2)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对未来进行想象(3)超越时空,突破现实,大胆虚构

5、想象有哪些要求:(1)以真实为基础(2)有一定的跳跃性 【当堂训练】

1、△○□请大家就这三个图形,联系现实生 活,构思一篇短文。

2、儿子、鲜花、父亲、核桃。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构思一篇短文。附加材料:

想象能力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智力,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智慧。当我们读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时,眼前就会出现一幅色彩绚丽的的江南春景图;当我们听着那如泣如诉的古筝独奏《苏武牧羊》时,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衰草连天的草原,苏武正怀抱符节,步履维艰地向前走着;面对着黑板上的一个圆,我们可以把它想像为我们所生活的星球。例文 《卡拉 OK来了林黛玉》 盛 煜

话说林黛玉本想在太虚幻境小憩片刻,不想一闭上眼睛就睡着了,一睁眼已经是第二天傍晚。她想去大观园看看,重温一下“物是人非”的感觉。

她信步来到了大观园旧址,原来的景致还在,可是什么人也不认识了。而大观园的匾额上又多了三个字“娱乐城”。街上灯火通明,跑着一些四轮怪物,还有一些穿着西装革履的人来来往往。林黛玉不禁愕然,忽然想起那句“天上方一日,地下已千年”的话来,她想:“我一定是到了一千年以后的大观园了,曲进去看个究竟。”她先来到自己原来的住处——潇湘馆,抬头一望,上书“卡拉OK歌舞厅”,虽不明其所以然,但因是自己的旧居,却信步款款倒也自然。来到里面,她看到十几对青年男女正翩翩起舞,歌台上一个女歌手正在轻声吟唱,灯光扑朔迷离,气氛十分浪漫。忽然她看到女歌手后面的屏幕上突然出现了贾宝玉的身影,以及自己十分熟悉的音乐。她连忙跑上前去,边跑边喊“宝玉”,那女歌手以为她是特邀来的新歌手,连忙把话筒递给她,她虽不明这是何物,但见到那女歌手方才拿着话筒唱歌,便也知晓一二,于是不由得情动便也唱了起来。“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一个《红楼梦》的主题曲,让她唱得缠绵悱恻,委婉动听。她的声音若黄莺出谷,音色似泉水丁东,音质如空山鸟鸣。“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语溅先流”,唱到情浓处,如泣如诉,声音若有若无。待到一曲终了很久,人们才从迷醉中清醒过来,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林黛玉唱完后,眼中珠泪莹莹,举步欲行。可巧,人群中有一个音乐制作拦住她。当他们得知她是林黛玉时不禁唏嘘不已。他们请林黛玉留下来灌制唱片,专门唱中国的古典歌曲,来震一震那些港台歌星和美国的摇滚乐,他们说这是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林黛玉本不想留下,但爱国的激情激烈着她,为繁荣祖国的严肃音乐和古典歌曲,她决定留下来。如今,她正准备出她的第一盘专辑《高山流水》呢![点评] 故事虽是想像的,但是反映了作者对港台歌星和摇滚乐统治音乐歌坛的现状的不满及振兴严肃音乐和民族歌曲的愿望这一积极的主题。

第三篇:《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学设计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虚构的类型

2、通过虚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设想:

学习虚构其实就是培养想象能力。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经常强调要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许多写得好的作文常常是虚构之作,只是这些作品编得圆熟而已,说明写作往往离不开虚构,更离不开想象。因此,本节的作文训练以训练学生的想象为主。

教学重点:

1、什么是想象?想象有什么作用?

2、你在以往的写作过程中是否用到了想象?今后的写作中如何更好地运用想象?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想象能力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智力,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智慧。当我们读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时,眼前就会出现一幅色彩绚丽的江南春景图;当我们听着那如泣如诉的古筝独奏《苏武牧羊》时,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衰草连天的草原,苏武正怀抱符节,步履维艰地向前走着;面对着黑板上的一个圆,我们可以把它想象为我们所生活的星球。想象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一种写作能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吧。

二、想象

那么,什么是想象呢?请同学读一下PPT。

好的文章往往得益于美妙的想象,如大家学了的《荷塘月色》中描写荷塘的那段文字,“羞涩”也好,“歌声”也好,都是主观想象之笔。朱自清先生能把月光下寂静的荷塘写得如此富有生气,靠的不是用宏伟的结构和华美的文字,而是新奇的想象,委婉细致的描写。

此类美文,我们的一些同学看后常叹息:“这景,我也观赏过;这些事,我经历过;这一主题,我也思考过,为什么他写得这么精彩,而我不行呢。”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象缺位。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想象练习,请同学们发挥想象。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条波浪线~~~~,学生想象它是什么——山脉、攒动的人头、弯曲的绳子、蛇、心电图、方便面、蜿蜒的小路、妈妈的皱纹、荷花的香味、音乐的旋律、起伏不定的成绩、坎坷起落的人生、不平静的心情……

这看似呆板的曲线,经同学们一加以想象,竟包含了如此丰富生动的内容。可见,想象能让单一变得多样化,让呆板化做生动,能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无怪乎爱因斯坦说:想象是一切创造之源。

三、虚构

什么是虚构? 为何虚构? ,怎样虚构? 现在呢,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经典的虚构之作《程序控制的丈夫》(品读时思考问题,见PPT)

四、下面我们来实践一下自己虚构、编故事的能力,做一个叫“胡编乱造”的游戏。

我给大家一组词,“黑夜、蚂蚁、月球、模型、电灯泡、马路、巨浪、军团”。请同学们从中任选三个词语,展开丰富的想象,在6分钟内将这个句子扩展成一段不少于50字的短文,力求使短文合情合理,使人信服。

好,时间到。有人选了其中的“黑夜、模型、巨浪”这三个词。写了小小说《亚当之死》,现在给大家读一下。

亚当之死

雷电交加,惊涛卷天。

在这恐怖的夜晚,是难以入眠的。亚当和夏娃索性与往时一样坐对大水打发这漫长的黑夜。

呜咽的海啸东一阵,西一阵,给这孤岛上的黑夜带来几许凉意。借着闪电,可以看见,层层波浪,扭在一起,彼此踢打着,撕咬着。

“瞧,那是什么?”又一道闪电划过,“啊,人!”

远处,波浪间似乎有一个人影:一起一浮,时隐时现;他显然已筋疲力尽。

“我去帮他!”亚当匆忙跳入茫茫白水。

“小心!”

夏娃叮嘱声中,亚当已经游得很远。一朵朵炸裂的浪花不时落在他的身旁,将他冲开很远。但慢慢的,他还是努力靠近了那个人影。

“轰”,一声霹雳,巨浪一个连着一个漫天压来,两个人影消失了。

“亚当,亚当……”水面上回荡着夏娃的呼唤,但杳无回音。仿佛坠入了无边的黑暗,她的目光充满了苦涩与畏惧。

十年前,由于气温声高,两极冰雪融化。汹涌的海水向人类扑来,加上水土流失引起地面变低大水吞没了平原淹没了高山。一切陆地的生命都化作鱼类的食物。只有他俩侥幸逃到地球上这最后的孤岛上。

东方发白,一个漫长的夜总算熬过,夏娃焦急的搜索水面:

……

波峰中,一具橡胶人体模型在荡悠,不远处,几只鲨鱼在挣食一具人尸。

[简评]这篇小小说,主题是呼吁人类保护环境,否则,遭难的是我们人类自己。为了表现主题,文章显然是虚构的,那么有没有事实做基础呢?有。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疯狂的破坏环境,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这是显而易见的生活事实基础。

下面,我们看大家写的。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交给同桌点评。

怎样把握点评点:

1、对生活中本有的情节进行了怎样的加工?

2、虚构的目的是什么?

品评点:在哪些地方进行了虚构?这样虚构有什么好处?反映了什么主题?内容是否很好地围绕主题而虚构?

有没有想象一些细节来突出主题?是否有似曾相识但又十分陌生之感?如果加上些什么,效果会怎么样?写的内容是否是生活中的典型?

好,游戏到此结束。通过这个“胡编乱造”啊,我们发现其实很多不可能的东西经过自己的合理加工都会变成可能。这说明,我们虚构作文首先就要敢于胡编乱造,只有胡编乱造才能让我们的想象大胆而又新颖。但虚构仅仅是胡编乱造就可以了吗?不可以。那么虚构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请同学回答)

首先,虚构要有目的。同学们在虚构的时候呢,常常会虚构虚构,只重虚而忘了实,让自己的想象变成了漫无边际的胡编乱造。其实,任何好的虚构作品,无论看起来多荒诞,它都是紧紧围绕着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而去的。例如: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宫是够荒诞了吧,但作者这样虚构的目的是为了借孙悟空表达一种敢于反抗追求自由的精神。

其次,虚构要合情合理,以真实生活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尽可能多的占有生活素材。

巴尔扎克:“想象是双脚站在大地上行进,他的脑袋却在腾云驾雾。”这句话非常精辟,我把它送给大家,如果大家在以后的作文实践中,谨记这个想象的标尺,胡编乱造便会成为奇思妙想了。

四、结束语

最后,祝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心灵的彩翼,让我们的作文成为一次奇思妙想的旅行。

五、布置作业: 作业1 教育部最新消息:

从今年开始,一年一度的高考制度正式取消……请以此展开想象,把你、爸爸、爷爷三代人听到消息后的情形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出来。(从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方面入手)

作业2 想象世界,合理虚构

 第一大组:写一个表事物名称的词语。

第二大组:写一个表地点的词语。

第三大组:写一个表动作或心理的词语。

 将三个词语连成一句话。

 展开想象,将这个句子扩展成一段话。

 4—6人为一小组,讨论组内同学的作品,选出优秀的作品推荐给全班同学。作业3  二十二年后的我,回到母校参加毕业二十周年纪念……  嫦娥一号登陆月球,发现了外星人……  动物界召开09年奥运会……

板书设计 :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

虚构≠说假话

想象是一切创造之源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如果教学时间允许,还可辅导以下内容:)

一、虚构性的作文,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把现实生活典型化。就是把生活中的素材集中、概括,加工提炼,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物的“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课本上的例文《程序控制的把戏》和下面附的《对门》就属于这一类。一类是科学幻想的。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基础,大胆想象,如外星人、时空隧道、记忆移植等等。后面“有关资料”中附的《乔迁之喜》和《重生》就属于这一类。见素材部分

第四篇:表达交流综合实践计划

二0一0年七年级(上)“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泥江口镇樊家庙中学蔡彦苗

一、指导思想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中“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只有在阅读教学和综合性学习中紧密结合写作口语交际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攀登上智商与美育的高峰,才能使写作、口语交际生活化、情景化。

二、学期训练目标

本学期作文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主,兼及一些基本写作技法的训练,使学生能够运用一定的作文技巧,说真话,诉真情。善于观察生活,做到描写细致,想像合理;善于运用优美、有个性的语言;能够围绕中心作文,有主题;合理选材、组材;能写出展示自我个性风采的作文。

具体如下:

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的能力,积累写作素材,使文章内容言之有物,并能表达真实感受。

2、培养学生表述的完整性,能层次分明地、有条理地写出自己所熟悉的人和事。

3、能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合理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来完成写作。

4、有一定的写作速度,在70分钟内完成500字以上的文章。书写认真,字迹端正。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0人,通过分析入学考试试卷,发现大部分学生能独立成文,能较好的审题,并能突出中心且按一定的顺序写作,部分学生能将生活中的事件融入作文,故部分作文内容真实,感情真切。作文水平相对来讲较好的有樊莹、何金、尹媛媛、谢金、聂燕妮等,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作文能力较差,亟待提高作文水平。另外本班还有几个基础奇差的学生,根本就连造句都不会,写起文章来是上气不接下气,辞不达意,错别字连篇,如何雅晴、樊雄杰、蔡港回、聂建军、王威能。

四、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中,“表达•交流”综合实践一方面与阅读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中,这样,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又便于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表达•交流”综合实践与本单元的阅读都在内容上是互相勾连的,它是本单元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所设计的活动主题都是与学生和生活全方位的结合起来,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发展自我个性,展示自我文采。这些训练,要求学生调查访问,获得资料,研究问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和加强学生间的团结。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单元

本单元安排的是以童年为主题的课文。童年,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尽的话题。每个人都会有难忘的童年,每个人又不尽相同。写作训练引导学生表达童年生活中幸福的回忆、美好的向往、纯真的童心。

小作文:

l.主题深化: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在深入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以“童年”为题,以诗歌来表现童年的美好清新与对人生的深远意义。1

例:“如果说人生是一首诗,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写意的一笔;如果说人生是一幅画、一首歌、一座建筑、一场戏„„”

2.学习《雪地贺卡》之后,在深入理解主题,揣摩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发挥想象,代替李小屹给雪人回一张贺卡。

3.学习《童年絮味》以后,以《舒婷,我比你更调皮》为题写一篇作文,回忆童年趣事。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永葆童心”,引导学生回忆童年的美好生活,永葆童心。大作文:以“童年”为话题作文。提示:可拟题为:《童年的秘密》、《童年的幻想》《童年记趣》

第二单元

本单元选文以秋日为主题,引导学生去发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精神,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美、环境美,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对于秋天的赞美。作文训练重在激发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会发现身边的美、季节的美。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寻找自己的秋天。引导学生在搜集与秋天有关的作品的基础上,进行相互交流,描述自己的阅读感受。举行一次“多彩的秋天”朗诵会,积累一些名篇。

口语表达:

1、阅读有关秋天的文章后,谈谈读后感。

2、朗读并背诵与秋天有关的美文或名篇。

大作文:以“我的秋天”为题,写一篇作文。提示:在单元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中充分领略秋日的美,感受秋天不同于春夏秋之处,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投入秋天,体验秋景唤起的心情和思绪,然后真情作文。

第三单元

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中朴素、自然、平常的亲情,教育他们珍惜点点滴滴的亲情,不断丰富自己的心灵。

口语表达:

1、改编故事:不用《父母的心》原来皆大欢喜的结尾,在不改变主题的前提下设计另一个、或者多个结尾,讲给同学听。

2、学完《金色花》后,联系本单元课文及《鞋匠的儿子林肯》,就“感恩”这一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感悟亲情。

大作文:每一个孩子对亲情的温暖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以《爸爸(或其他亲人),我想对你说》为题作文。要求写出真情实感,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

第四单元

这个单元选的是反映品行善恶的文章。涉及寓言与戏曲等体裁,以寓言故事为主,通过有趣味的小故事,讽喻、劝诫世人,告诉学生一些做人的道理。

口语表达:

1、借助成语词典或其他资料,每人讲一个成语故事。

2、寓言剧表演:用对话的形式改编《渔夫的故事》《东郭先生与狼》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生活的棱镜

大作文:以“记者”身份写一篇消息或通讯,报道本单元的语文学习活动。

第五单元

本单元以生命为主题。丰富的题材,多样的文体,引人人胜的情节,令人深思的主题和精美的语言表达,将使学生对这个单元的学习充满兴趣。本单元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对人与动物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

口语表达:

1、读完《猫的故事》后,练习复述,比比看谁遗漏的关键情节最少。

2、比较《天鹅的故事》与《猫的故事》,说说它们的主要区别。

3、观看《动物世界》,交流对动物的了解和情感态度。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关注动物朋友”。

大作文:在家禽家畜或野生动物中选择一两种动物,开展调查活动,着重调查这些动物在当代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及人们对这些动物的看法、态度。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

参考题目:《趣味“小花”》《人类的朋友——记××动物》

第六单元

本单元的文章以“性灵愚慧”为主题。目的在于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向英雄学习,从日常的点滴做起,把自己培养成对祖国、人民有用的人才。

口语练习:

以诚实、机智、勇敢、坚定为题,收集有关格言、谚语或俗语,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在班上发言。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做个智勇双全的少年。

大作文: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与阅读积累,编写一则表现“智胜于力”的童话故事。参考题目:《区寄新传》《小超人》《智取×××》

五、具体措施

1、树立信心,培养兴趣。

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以写作的素材,为习作提供实践经验和经历感受。鼓励学生创新,不拘一格,放开胆子写。对于优秀的习作,要及时在班上讲评、表扬,给以充分肯定,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出来。多创造一些学生作品交流的机会,可以通过周记交流、学习园地展示、黑板报刊登、班级小报发表、向各级刊物推荐等,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就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2、写作内容上注意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加强生生间的交流体验,并通过最擅长的语言表达方式切磋砥砺,闪出思想的火花,从而感悟到写作的真谛,促使学生写作“我口说我心”,让学生将作文当作倾吐心声的载体。

3、写作过程中,应该创设一个轻松的愉快的氛围,允许能力稍差的学生晚交,这样做目的无非是希望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能轻松的完成文。

4、作文修改上可让学生反复阅读自己的初稿,在原作的基础上对文字加以修改润色,删除那些与文章情感、主旨等不大符合的枝蔓,并在必要的地方添加一些照应、过渡的语句或关联词,使文章的语句更为优美、思路清晰、语脉畅通,最终达到文质兼美的效果。

5、作文讲评时应以学生为主体,不管学生的作文写得如何,都是他倾注自己的心血,应该给予他们尊重。让学生针对两次作文的修改谈谈自己的所得,并朗读自己的文章,其他的同学边听边做记录,提出修改后的作文还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这样,讲评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在唱主角,学生的写作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6、注意指导学生观察认识事物、搜集积累材料,指导学生课外经常练笔,把所见、所闻、所感随时写下来。

7、经常评析一些有借鉴价值的例文或学生习作中的优秀篇章,使学生有具体可感的材料学习。

8、注重培养学生多说、多读、多写的好习惯,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学生养成写日记、随笔的好习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必须坚持每天写些文字。日记、随笔往往以生活感悟为基础,有助于聚集题材,激发思维,扩展视界,对于提高作文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六、教学安排

1. 永葆童心 :以“童年”为话题作文。提示:可拟题为:《童年的秘密》、《童年的幻想》《童年记趣》

2. 寻找自己的秋天:以“我的秋天”为题,写一篇作文。提示:在单元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中充分领略秋日的美,感受秋天不同于春夏秋之处,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投入秋天,体验秋景唤起的心情和思绪,然后真情作文。

3. 感悟亲情:每一个孩子对亲情的温暖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以《爸爸(或其他亲人),我想对你说》为题作文。要求,写出真情实感,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

4. 生活的棱镜:以“记者”身份写一篇消息或通讯,报道本单元的语文学习活动

5. 关注动物朋友:在家禽家畜或野生动物中选择一两种动物,开展调查活动,着重调查这些动物在当代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及人们对这些动物的看法、态度。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

参考题目:《趣味“小花”》《人类的朋友——记××动物》

6. 做个智勇双全的少年: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与阅读积累,编写一则表现“智胜于力”的童话故事。

参考题目:《区寄新传》《小超人》《智取×××》

每次“表达交流”综合实践安排3课时,6次综合性学习共需要18课时,小作文及口语表达训练穿插在教学中进行。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情趣》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情 趣

一.设计意图

1.初步了解什么是“情趣”、什么是有情趣之文。

2.懂得面对同一景物,不同的人,因情感不同,从中感受到的情趣也是不同的。

3.明了诗文中景物的情趣,实际上便是作者的情趣;作者感受景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感受自我;与其说观察、贴近生活、事物,不如说阅览、洞悉自我的心灵。

二.相关理论

情趣的捕捉,有赖于感受能力——心灵的丰富性与同化力。

感受,是指作者的感官与情感,受到外界各种现象(如形色、音响、气味、滋味、冷暖或山川景物等)的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与客体刺激相应的心理活动。感受不同于感觉:感觉主要是一种简单的生理反应,是先天的、感官的、人皆近似的;感受则是在感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后天的、情意的、因人而异的。

对作者来说,善于灵敏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是进行写作最可宝贵的特质之一。托尔斯泰曾这样评论普希金:“他的美的感觉发达到了任何人所没有达到的高度”,同时,他又“善于这样强烈地体验和灵敏地感觉自己的一切恶──这是宝贵的需要的特质。善于象普希金这样灵敏地感觉的人是幸运和特别有意思的。”

感受与观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区别在于:观察侧重于客观方面,着眼于表现客体的具体形态;感受侧重于主观方面,着眼于表现主体的感情层次和情感变化。换句话说,观察所要反映的是“物”,感受所要表现的是“情”和“意”。即使面对同一事物、同一题材,两者的区别也极为明显。例如,一九八○年十月,艾青夫妇应邀访问美国时,观赏了驰名的爱荷华秋景,艾青的妻子高瑛,在书简里对这迷人的景色作了异常详尽的描述:

丰富多采的秋叶,有深红的、浅红的、鲜红的、杏红的、紫红的、玫瑰红的。红得透明,红得有光泽,红得有水份……有的满树红似火,有的艳丽而辉煌,象一顶巨大的凤冠,有的树只有树梢是红的,有的树红一半绿一半,或是黄一半红一半,有的树红黄绿三色为一体。颜色的层次很多,从浅到深,从简到繁……

在这段文字里,她主要运用的是观察:准确、精细的记述了六种红颜色、三种红光泽和六种红树 态,把爱荷华的红叶翔实而又有层次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显然,作者所要着重表现的,是客观的景物,即“生活中的图画”。

同样面对这一景色,在场的艾青从满城红叶中得到触发,他以诗人特有的激情,赞叹道:“多象燎原大火!”随即写下了《爱荷华的红叶》这首小诗:

秋天了 爱荷华树叶红了 红得象桃花 红得象彩霞 红得象鲜血 红得象火焰

在阳光照耀下

整个爱荷华都燃烧起来了

在这首诗里,艾青所要表现的是感受。他所着重展示的,已经不是客观景物的具体形态,而是由客观景物所触发的主观情感,即诗人“心灵中的图画”——与其说是“整个爱荷华都燃烧起来了”,不如说是艾青的情感、激情在燃烧。

感受与观察又有其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一面。无论观察或感受,都需要作者具有开放的五官──这是进行写作活动不可缺少的生理条件。观察,要以此为基础,把注意力向客观事物延伸;感受,也要以此为基础,把注意力向主观感情进发。它们不仅起始点相同,而且,主观感受往往需要以客观观察为前提。观察越细密,越有助于丰富感受的层次和内容。因此,培养感受能力,最好在学会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感情要丰富。感情是感觉的进一步升华。由感觉转化为感情,是迈向感受的关键性一步。感情,先有感(觉),而后才有情;然而,如果有感无情或多感少情,则感受必定不丰富。多情,才能善感(受);情深,感受才深。所谓感受,可以理解为生活的风雨打在作者心灵上所引起的颤动,即“心灵的颤音”。其核心就是一个“情”字。

人的情绪,一般可以分成喜、怒、哀、乐、爱、恶、惧、忧等,由于主观情绪的变化,即使客观的刺激前后相同,激起的感受也绝不会一样。雪,曾多次在毛泽东的诗词中出现。当作者豪情满怀地称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礼赞祖国大好河山时,雪是吟咏的对象:“更喜岷山千里雪”,“梅花欢喜漫天雪”,“…… 万里雪飘……分外妖娆”;而在《念奴娇·昆仑》里,雪不过是要剑裁的昆仑山的附庸,因而作者喝令道:“不要这多雪”!可见,感受是客观事物和主观感情的统一。情,因物而生、依物而存;物,为情所用、因情而异。

有意识地养成触景生情(或见物生情、闻声生情、嗅气生情、尝味生情)的习惯,才能触发、延展和丰富自己的感情。常见这样的描写:月残落泪,鸦噪生悲,花香动情,酒醉增愁……这便是多情善感的表现。杜甫见春来草木繁茂,生感时恨别之情(见《春望》);听无声春雨,想到满城春色,喜上心头(见《春夜喜雨》);闻秋风怒号,为“天下寒士”忧(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睹鄜州之月,遥怜小儿女(见《月夜》)。诗人面对这些极平常的景物,各种各样的感情油然而生,形成了自己极不寻常的感受。可见,欲“善感”,必先要“多情”,情深感亦深。(参见林可夫主编:《基础写作概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7~84页)

生活,只有跟人的个体生命需要相切,跟言语生命相互激荡,才能成为情感、思想的土壤,成为言语表现的素材和主题。在语文教育中,不是为了生活去写作,而是为了倾听生命的呼唤、表达生命的需要去写作。如果跟人的生命——情感、思想无关,生活再丰富,也不真正属于你,写出来的是枯燥乏味、苍白贫血的文字垃圾;跟生命需要相感应,哪怕生活不怎么丰富,情动于衷,有感而发,笔下也会变得丰满生动活泼起来。因此,需要贴近的不是共性化、抽象化的生活,而是生命化、个性化的生活。写作,不是人的生活化,而是生活的人化、生命化、心灵化。语文、写作教学,就是要使不切己的生活“生命化”,变得切己,使一般的生活内容,和学生个体的、内在的、原生态的兴趣、爱好、体验相勾连,使之真正鲜活动人起来。

语文,需要关注的不是与“生活”外延的一致,而是不一致。与生活一致,那是生活;与生活不一致,与自我的言语生命、内心一致,才是语文。外在的生活不是语文,生命化、心灵化的生活才是语文。不是所有的生活都与语文重合。语文教育,所关注应是内在的“生命化、心灵化的生活”,将外在的不切己的生活排除在外——这才是科学的准确的表达。

三.实践参考

关于“寻找自己的‘敬亭山’”。这要求学生写出属于自己的情感体验。

感受要独特。由于感受侧重于表现自我的情感世界,具有浓重的主观色彩,因此,每个人都可以借助于客观事物来表现人人皆无、唯我独有的生命体验。一个人的感触愈独特、愈深刻,文章的个性就愈鲜明。同样咏梅,在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眼里,它是个有骨气、不合污,内心愁苦、孤芳自赏的失败者的形象;而在毛泽东同志看来,它倒是个傲霜雪、战严寒,刚健俊逸,坚毅不拔,对未来满怀乐观主义豪情的革命者的化身。独特的感情必须与特殊的事物统一起来。感情的丰富性提供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而感触的独特性则要求作者根据自身的阅历、体验选准感情的灵敏区、喷发口。丰富的感情只有在自己感触最独特的地方喷发,才有个性,才不失之浮泛。在这里,既不需要有、也不可能有什么“标准答案”。如果一定要的话,也只能是:按照你感触最深的那点去写,个人的感情色彩愈浓烈,愈不像人家的愈好。

下面是学生写的个体差异例文,对同一幅《川西牧歌》图的不同感受:

川西牧歌

在明媚的天空下,是一片遥无边际的广阔草原。

远处的山就像在牛乳中洗过的一样,那么柔和,那么清新。

山脚下,牧民们骑着马,在羊群中徘徊,看着一群群纯白滚圆的小羊,脸上不时幸福地微笑着。牧羊狗仿佛被注射了兴奋剂。不时地在羊群中奔来窜去,好不自在。羊群安祥地吃着软软的青草,不住地“咩—咩—”地叫着。远远望去,那成群的羊就像镶在山脚下的一条白玉带,洁白而柔和。

山脚下,一潭清流照人的湖水,把蔚蓝蔚蓝的天,柔和的山,洁白的羊群都融入了自己的怀里,那么幽静,又显得风度翩翩,胸怀宽广。她是一位仁慈的母亲,又是一位端庄的少女。湖里荡着涟漪,使她显得那么诱人,真想捧起来,轻轻地掬上一口。

一阵微风缓缓地吹来了,吹来了野花的芳香,吹来了湖水的温馨,也吹来了牧民们欢乐的歌声。多以温馨的,恬静的生活呀。

奇怪的草原

几缕破棉絮般的白云踱着迟疑的脚步,游荡在草原天际。瓦蓝的天空与远处青山喋喋不休地唠叨着,连绵的山峰似乎很激动,心潮起伏不止。

苦涩的风掠过青山、草原、扰动吃草的羊。绵羊愤愤地抬起头寻找那故作玄虚的风,空空洞洞的天空眨着鬼眼窥视着绵羊。一阵夹杂着忧愁、不安的“咩咩”叫声,弥漫在草原上空。嫩绿的青草对自己任受他类践踏而无力抵抗的悲惨命运而悲哀,竹低垂着头,唉声叹气。牧人骑着一匹瘦马,捏着马鞭,恼怒地 盯着天顶游云,眼前的一切是那么令人讨厌。

一条小溪绕着草原缓缓流过。溪水忧心忡忡地考虑着前途。岸边几株娇艳的野菊舒展着金黄的脸庞,不时地向绵羊、流水、白云抛去令人作呕的媚眼。

草原?这就是充满诗情画意,令人神往的草原吗?

夏季牧场的燥热

天空湛蓝湛蓝,无一丝风,云儿似乎也凝固住了。炽热的太阳毫不吝啬它的光芒,慷慨地挥洒着它的光热。广袤的草原现着一片枯黄,远处起伏的山峦也显出一层干渴的黄色,这一切都是太阳的杰作。

燥热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特别的气味,那是绵羊身上膻味和着臭味以及牧人腋下发出的骚味的混合气息。湖面漾不起一丝涟漪,岸边的野花焉巴巴地垂着头,似乎是不堪忍受这燥热的虐待,又好像是无福消受太阳如此慷慨无私的奉献。铺着老羊皮袄的草地上躺着闭着眼四仰八叉躺着的牧人,古铜色的脸孔由于青藏高原上那带有强烈紫外线的阳光的照射而现出一层紫红。牧羊犬早已收敛了往昔欢蹦乱跳的风采,无精打采地趴在牧人身旁,耸拉着耳朵,吐出半截舌头。躜动的羊群挤在一起,不吃不喝,在燥热的淫威下,眼中现出的是疲惫,偶尔有几只牛蝇飞过,懒散的羊群只是将头上的毛抖一抖,伴着几声稀拉的咩咩声,是牧羊狗有气无力的吠声,那纯粹是为了应付主人。牧人懒洋洋地躺在地上,沐浴着灿烂的日光,眼皮都懒得眨一下。一切归于寂静。

这是一个寂静得令人窒息的燥热的中午。慵懒而舒适的草原

一些金黄的花如铜铃铛在清脆地响着。

闲散惯了的微风在湖边踱步,或者在湖面上懒懒地徘徊。

平缓而广阔的草原半闭着眼闲闲地躺在湖边。牧羊的小伙,眯缝着眼看长在蓝天上的白云。夕阳烧得真香,似乎还有点辣劲儿。咸咸的湖水里(北方的牧区多为咸水湖)腌着大块大块肥厚的白云,散发着烤羊肉的清香。

有酒就好。他咂咂嘴,想。

羊儿象洁白的云栖息在他宽广的胸膛,真软真暖。风轻轻地哼着民歌,远处几缕细细的青烟在轻轻地摇。他躺着,一句话也懒得说。就这样躺下去,该多好!他想。

[简评]面对同一副图,如果同学们写得都一样,或大同小异,这是不正常的,写得各有情趣,有异趣,这才是正常的。上面第一位同学的《川西牧歌》,是写得比较“正”的,和绘画者的表现意图,和多数人的共性化的理解比较接近,是一种“向心”的再现。作者主要用的是“观察”的方法,试图尽量客观地领会画面的“本意”,如实地反映对象。其他三篇的方法是“感受”的,着眼于表达主观的情感。是一种“离心”的表现。《奇怪的草原》,是作者视角的怪异,使文章中的意象显得都有点怪;《夏季牧场的燥热》,是作者心情的烦躁、焦灼,给草原景物加温添燥;《慵懒而舒适的草原》,是作者将自己的懒散、安逸、享受,强加于无辜的牧羊人。面对如此画面,相信同学们也会找到自己的情趣的。

下载第一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想象·虚构》教学设计[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想象·虚构》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6+1模式)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 教学设计

    课题: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 (6+1模式) 教学目标 1.了解虚构的类型 2.掌握虚构的技巧和标准,既要大胆想象,又要科学合理。 3.通过作文的虚构,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表达 交流”综合实践《通感

    通感·表现 1教学目标 1 认识通感。 2 学习使用通感和比喻的修辞 描写声音。 3 培养审美能力。 2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已经较为全面,读写说背是语文积累的途径,......

    表达交流综合初中场面与细节教学设计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场面与细节教学设计 胭脂湖街道中心学校邹炳南 【教学目标】 1、体会阅读:学习本单元人物描写的精华。 2、写作指导:训练写好人物之间交往交流的场面,学......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理趣》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理趣》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理趣》 活动目标 1、学会计议论性的或包含议论性成份的文章,能从中明事理、长辩才。 2、学会拟写讲......

    五下第六单元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活动目标】 1、通过综合性学习,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影响。 2、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

    五年级上综合实践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地震防护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主题活动,主要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地震的知识,懂得大震之前的一些前兆,提高对自然灾害的认识。 2、通过学习,了解避震方法和应对措施,增......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表达 交流”综合实践《场面与细节》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1

    场面与细节 1教学目标 1. 体会阅读:学习本单元人物描写的精华。 2. 写作指导:训练写好人物之间交往交流的场面,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个性。 2学情分析 场面是一个具体的空......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 山中访友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