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困惑与反思

时间:2019-05-12 17:2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困惑与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困惑与反思》。

第一篇: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困惑与反思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困惑与反思

作为一名科学老师难,作为一名出色的科学老师更难。要想教好科学课,科学老师应具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和丰富的知识。科学课知识面广,涉及到的领域太多,教学活动不好组织。可以说,科学课要求教师具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与困惑,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而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深感实践与困惑同在,责任与对策并重。

一、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现象

1、缺乏资料:许多教学内容没有相关教学参考资料和说明,结论性的东西没有答案参考,也没有确定标准,教学中缺乏客观性,带有很强的个人倾向。

2、科学课堂教学内容密度大。在教学中,许多教学内容需要学生自己经过思考并设计的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教学容量太大,课上时间根本无法完成,虽然布置了课外活动,但由于缺乏有效监控往往使很多活动流于形式。而且有许多活动是学生自己无法完成的即使研究了也是模仿教材提供的参考实验事例。

3、教学活动战线过长,而且活动集中,学生很少长期坚持活动。

4、教学活动离学生生活太远。教师掌握的资料少,学生掌握资料更少,教师讲述多于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枯燥。学生看录像资料的接受能力远比教师的讲解更为直接。

5、许多内容需要学生收集教学资料,寻找相关的证据、但由于许多学生家里没有电脑,同时由于时间和网络原因,学校机房并不能经常对学生开放,使学生搜集资料相当困难,由于学生没有资料,学生活动很难展开。教师的讲解多于学生活动。

6、科学课许多内容紧跟科技前沿,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需要借助多媒体演示。而学校多媒体教室只有一间,很多时候需要用时却被其他课程使用着,教学缺少必要的资料,许多内容学生理解困难。

7、学生对科学课的重视程度远没有对语文数学课那样重视,越到高年级这一现象越严重。

8、许多学生动手能力差,课上时间浪费严重,短时间很难扭转这一局面。

9、仪器配备与科学教学不相适应,很多探究实验无法展开等。综合以上种种原因,除上观察课、实验课、与学生实际生活接近的内容等学生课堂参与程度高、教学效果较好外,其它教学并没有真正的实际的效果,很多活动只停留在形式上。长期如此的结果是,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越来越低,唯一的一点兴趣停留在新鲜、好奇上,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10、另外,学生迷信色彩浓重。学生的很多想法脱离现实,这在学生的提问和回答问题中有较突出的表现,也很难改变,凭课上一时也无法说服。

二、教学中遇到的困惑

1、教师的观念更新赶不上改革的步伐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更多地用探究式方法实施课堂教学,努力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采用全新的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由于受长期的思维定势的影响,总觉得学生不能探究出结论,还是自己把问题讲明白心里踏实。原因是观念上不能果断地更新,很少考虑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的机会,也不能放手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总是把学生限制于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解几个题目。

2、实验条件跟不上,探究活动难保障

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尤其有限,实验器材极其短缺,绝大多数探究活动没有现成的器材,能做几个演示实验就相当不错了,不少实验连演示都不能满足。如果不想方设法,寻找教具或采用替代实验,探究活动只能停留在纸上。

3、班级人数多,探究活动开展难

科学探究的这种教学方法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的,它是基于小班制的教学方式。而我校大部分是特大班额上课,一个班60多人,最少的也有50人左右。课堂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探究时,教室内热闹非凡,人声鼎沸;进行探究活动时,学生兴趣浓厚,但素质不齐,同一个探究活动完成的时间差别大,教师又不忍心打断他们的探究活动,往往一个探究活动要全部做完,下课铃早已响过。由于班级人多,探究小组多,教师指导和参与难以得到充分。

4、学生素质不统一,探究活动难全面

学生接受的都是接受式教育,他们没有探究学习的习惯,更谈不上探究学习的高素质。在课堂教学的探究活动中,他们中的多数人是出于好奇而不是为了探究和学习,抱着看热闹想法的学生也不是少数;真正要动手探究时,很多学生便不知从何下手,尽管教师多方启发,甚至帮他们做完大部分探究活动,还只有少数人能完成整个探究活动。无论是探究的人数还是探究的过程都很难做到全面,探究活动常流于形式,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

5、评价标准不理想,教师心理压力大

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评价体系是全面的质量观。所谓教学质量是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效果等多方面对质与量两个方面作出的价值判断。在注重量化评价的同时,更强调质性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在道德品质、学习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诸方面的表现,这些都不是几张试卷所能完全评价的,但这些却恰恰是新课标要求达到的最终目标。教师在这方面花大力气,总担心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目前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价,仍主要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就是教师评职称,学生的考试成绩还是一个大硬件。两个标准不完全统一,教师心理压力大,怎敢放手实施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

三、对科学教学中的一些感悟与反思。

感悟一:准备好丰富的材料,是提高活动效率的根本保障。

科学课必须有充分的教学资源,没有探究材料,学生的自主探究将会大打折扣。科学的教学也成了无本之水。如我在上五年级科学课之前,我就担心第三单元《电》的教学对老师、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本单元教学需要大量的探究材料(如:小灯座、开关、电池盒等等)。还好,我校新配置了许多实验仪器,里面就有电流实验的相关材料,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实验,自主探究了。在第1课“点亮我们的小电珠”活动中,学生人手一套材料,他们通过看一看(观察各种器材的特点)、连一连(利用手中的器材连接一个简单电路)、画一画(将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如实地画出来)、猜一猜(猜测电的流动路线)、想一想(有的连接方法为什么不能使小灯泡发亮,从而认识短路与断路)这一系列的活动,初步建立了电流、短路与断路这些科学概念。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又出现了新的材料:电池盒与小灯座。在课前准备材料的过程中,我发现配备器材中灯座与灯泡的连接,电池盒与导线的连接有一定问题,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大大降低了实验探究的效率。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学校原来实验盒中的材料(导线、电池夹等)与新配备的仪器相结合,能保障学生有效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每次上课之前,我都要检测一下实验材料,亲自动手做做实验,因为有时候看似简单的实验,可能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只有教师做一做才能发现问题。同时,我建议大家在上课前多准备1-2套分组材料,这样万一有小组因材料出现问题时就可以及时更换,确保教学效率。科学教师不仅担负着备课、上课的教学工作,同时课前合理选择有结构的材料,制作教具,准备材料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这些课前准备工作,教师一定要抽出时间,精心准备,因为它是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根本保证。

感悟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载体。

科学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化的,它不同于以往的自然课只注重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还需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每次上课前,我都会对每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一个定位与解读,再将这些目标分解到各个教学活动中去,力求通过一节课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都能有所得。如:我在上《导体与绝缘体》一课时,我通过让学生经历检测一块橡皮的活动,让他们学习科学严谨的检测方法,明白每一步实施的意义,从而培养他们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再让他们运用所学到的规范的检测方法检测更多的材料,并作好记录,通过整理检测记录发现导体与绝缘体的特性及其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一节课教学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学生经历了从推测——科学检测——构建认知的探究过程,学会了科学检测的方法,建构了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感悟三:合理运用书后的科学活动记录,达到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本学期,改变了以往科学活动记录只是用来完成课后练习的做法,而是期望体现一本多用。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课堂上,科学活动记录是学生记录实验现象、设计制作方案的实验报告单;课后,它是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的记录本。从科学活动记录上,我能清楚地看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思考、探究的足迹,真正了解到每个学生在课堂、课后的思维与研究轨迹。同时,我还将它作为与学生书面交流的桥梁,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与期望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交流。下一步,我还将鼓励学生利用这个平台与我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走进学生的心里,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

反思一:关注细节,打造亮点。

回顾所上的一些课,为什么总感觉缺少一点精彩?反思原因,实际上是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过多地注重对教学的预设,想做到胸有成竹。但由于自身课堂临场洞悉力不强,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与技巧,有时候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节外生枝”的提问,即使让学生对这些生成性的问题进行研究,也只是简单的一带而过,往往不能抓住有利的时机,合理开发成的课堂资源。诚然,备课前对教学活动的预设能保证教学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但我们的教学设计不能太完美无缺,还需要留一些空白让学生“润色”,很多有经验的老师,他们就是善于运用智慧去捕捉课堂中每个细节,将“意外”转化成动态生成的资源,于是造就了一个个精彩的课堂。的确,课堂教学无小事,作为教师只有不断从小事中、从细节中多思考、多探究,才能从“小处做出大文章”。

反思二:如何以教材为蓝本,把科学课上新、上活?

反思自己的教学,虽然基本能够达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但感觉按部就班,创造性不强。如何将教学活动从有效到高效,以教材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地加以创新和升华,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发的内在需求,这是我今后要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的观念和方法,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教会他们探究大自然的能力,给学生“鱼”,不如教会学生“渔”。因此我加强学生自主参与的探究,通过让学生积极投入、亲身体验和主动探究,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自身实际问题及生活相关问题的能力;更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主动独立的学习态度与人格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一起探究实验课题,逐步培养学生对科学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使学生形成敢于质疑,善于实践,尊重事实,积极奋发的精神面貌,掌握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学会自主探究,提高学习品质。

科学的教学不仅要给学生“鱼”,更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才能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要创造条件满足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培养学生科学的基础性学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篇: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困惑与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困惑与反思

初中化学国培在岗实践中的困惑与反思 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现状与结果 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化学用语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因为化学用语障碍而影响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突出表现为学生学习化学刚开始兴趣盎然积极性较高学习水平较接近但在学习分子、原子以及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之后特别是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后大约30-40左右的学生感觉到化学难学、难记、枯燥无味有“一听就懂、一用就错”的感觉从而导致学习化学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化学用语的教学成了学生个体学习的“滑坡点”和班级教学的“分化点”。化学用语教学困惑与反思 化学用语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之一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内因与外因两方面。内因主要指知识特点与学习对象外因主要指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

1、化学用语特点决定其成为教学难点。一是化学用语具有“约定俗成”的特点学生必须通过强化记忆来掌握学起来比较枯燥乏味。二是化学用语的形成规律与学生的掌握不完全相适应化学符号和具体的宏观物质与微观物质不能产生联系。三是化学用语点多面广相似相异学生难以分辨和掌握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2、教师教学方法墨守陈规形成难点。主要表现为①教师对教材特点研究不深注重教教材而忽视用教材没有很好统筹兼顾②教师课前准备不足教学中只注重教、记、练而忽视了化学用语的特点与学习方法③不能针对知识、学情差异组织教学学生所学知识前后脱节、容易混淆④教学动机、兴趣培养、学习方法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欠缺⑤教师缺乏规律探索与总结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整合所学知识。

3、学生学习方法、方式单一形成难点。主要表现为①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欠缺②学生学习兴趣难于持久③思维“懒惰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现状与结果 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化学用语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因为化学用语障碍而影响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突出表现为学生学习化学刚开始兴趣盎然积极性较高学习水平较接近但在学习分子、原子以及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之后特别是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后大约30-40左右的学生感觉到化学难学、难记、枯燥无味有“一听就懂、一用就错”的感觉从而导致学习化学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化学用语的教学成了学生个体学习的“滑坡点”和班级教学的“分化点”。化学用语教学困惑与反思 化学用语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之一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内因与外因两方面。内因主要指知识特点与学习对象外因主要指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

1、化学用语特点决定其成为教学难点。一是化学用语具有“约定俗成”的特点学生必须通过强化记忆来掌握学起来比较枯燥乏味。二是化学用语的形成规律与学生的掌握不完全相适应化学符号和具体的宏观物质与微观物质不能产生联系。三是化学用语点多面广相似相异学生难以分辨和掌握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2、教师教学方法墨守陈规形成难点。主要表现为①教师对教材特点研究不深注重教教材而忽视用教材没有很好统筹兼顾②教师课前准备不足教学中只注重教、记、练而忽视了化学用语的特点与学习方法③不能针对知识、学情差异组织教学学生所学知识前后脱节、容易混淆④教学动机、兴趣培养、学习方法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欠缺⑤教师缺乏规律探索与总结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整合所学知识。

3、学生学习方法、方式单一形成难点。主要表现为①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欠缺②学生学习兴趣难于持久③思维“懒惰”带来的负面影响④学习方法与化学用语不适应只注重死记硬背不能较好理解知识、形成规律⑤学生不注意对比、整合、归纳迁移能力较弱。”带来的负面影响④学习方法与化学用语不适应只注重死记硬背不能较好理解知识、形成规律⑤学生不注意对比、整合、归纳迁移能力较弱。“互动”是指在一定的具体环境下人与人之间针对一定的事件、情景而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就是指在课堂这一特定的时空里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即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包括教师和教材的互动、学生和教材的互动。“生成”是指相对于预设而言的通常是指学生在按照预设的方案进行学习时由于互动而随机产生出来的反馈信息。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形成品格和取得发展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在“双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试用几年中笔者认为“互动学习”能使师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主要体现在1、有利于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总结教学得失

2、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促使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化

3、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4、使全体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能动性

5、能促进学生发现不足反思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6、能促进知识内化展开质疑解惑增强探究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本文仅就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互动、生成”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让学习目标在“互动学习”中以“问题化”方式生成 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目标往往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事先设定然后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机械模仿完成的。即便是现行许多教学模式学习目标更多是由教师设置、展示或引导认定而完成。学习目标通常用“了解”、“认识”、“理解”、“掌握”、“培养”、“树立”等词语修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往往不知学什么、怎样学不可能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笔者认为学习目标应“问题化”因为学习目标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提纲问题设置是否准确、简明和恰当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学生是否明确本次自学内容和范围是否明确自学的方法是否明确自学的要求是一堂课自主学习探究的基础学习目标应由师生、生生“互动”生成。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先预习学习文本从文本中寻找所获得的信息然后由学生大胆置疑提出所发现的问题最后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梳理、整合学习目标使学习目标以问题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为自主学习文本提供简明的学习要求。如九年级义务教育教材化学“课题2 氧气”一节的学习目标的生成教师先用一个小实验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入装有某种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燃烧得更旺激趣引入课题提出“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34-36页内容将你所获得的信息和发现的问题记录在质疑本上。” 学生预习和记录好后让学生将问题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初步梳理“问题化”学习目标然后由各学习小组中心发言人汇报本组发现的问题通过交流、争辩、相互补充、相互评价的方式初步整合“问题化”学习目标最后教师视整合情况提出质疑激起新的“问题”矛盾最终使所提出的问题与学习目标相一致。

二、让知识技能在“互动学习”中以“探究”方式生成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逐步建构起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识结构得以转换与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交流、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创设师生、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学习环境。其核心内容是体现学生主体为学生发现问题提供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1、简单的化学知识主要采用由学生自学文本内容后教师依据学习目标质疑由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中等生或优等生评价的方式组织互动让学生在表达、倾听、思辩、评价中自然生成。

2、化学用语等记忆内容可采用学生板演评价、练习互补、玩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玩”中互动生成。如学习元素符号教师在课前带领学生利用硬纸片制作好记忆卡一面写名称、一面写符号在课堂上让学生结对互相做对照游戏。通过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对元素符号的记忆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热情。

3、以生活联系较紧密的内容可采用小组合作开展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如学习水的知识教师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完成以下任务1调查学校周边环境农村与工厂寻找浪费水资源与造成水资源污染的原因2畅游本县两湖星云湖与抚仙湖思考两湖污染情况为什么不同3上网查寻有关水资源的知识与资料并作好分类4以水为话题写一篇小论文文题不限。学生完成任务后师生共同开展组织小组辩论赛、制作展板等活动。通过活动学生不仅熟悉了水的相关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4、性质、制备、原理等内容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方式。教师要求学生面对疑惑设计实验或交流讨论重视采取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现场学习、实践操作、集体讨论等方法提供给学生更多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如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师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猜想氧气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由学生发散性回答、补充、评价后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讨论并设计验证猜想的实验方案和操作要点然后由各组中心发言人汇报各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和操作要点通过交流、争辩、互补、评价教师引导学生筛选出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与操作要点再由各组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实验。实验后让各组交流实验现象和获得的结论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表达、倾听、思辨、评价并书写反应表达式。由于活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和心理、情感上的体验自然生成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让解题方法在“互动学习”中以“反思”方式生成 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类型的化学知识许多学生显得茫然不知所措特别是在化学解题方面学生没有多少方法解题的能力非常的欠缺。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学好初中化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教师要注意教会学生学会反思、补尝创新。反思的目的在于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构建其核心是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分为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补尝创新是针对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化矫正、重点落实一个“补”字分为自我补尝、合作补尝。具体做法是第一步教师展示设置好的基础练习题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组内交流、补尝第二步师生先结合所学知识自编基础题和拓展性习题教师选择有价值的展示给全体学生练习后由学生自由组合交流收集并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类比、互补、反思、归纳形成解题方法第三步师生针对练习、交流中出现问题再次提出质疑由全体同学讨论、交流、反思教师点拔、引导从而达到查漏补缸、深化知识、发散思维、求异创新的目的。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是我们进行教改的目的。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归纳、类比、思考、交流、反思等活动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学会多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发展思维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师生互动的有效载体——提问创设充满趣味、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的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中的本质特性生生互动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形式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与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学生的活动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活动。教师创设一种“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发展个性、体验情感、贵在探究”的情景或途径教学过程中注重落实四个到位学习目标到位、自主预习到位、展示交流到位、点拨升华到位、达标反馈到位。最大限度地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编制初中化学“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集体备课形式化导致“导学案”形式化 教师上课“导学案”的准备非常重要我们常称这一过程为备课。然而在我校目前的现状是教师一人备两个单元大家合起来共用有时“一人操心大家享受”。有的干脆从网上下载直接打印后应付学校的检查。备课的是一位教师上课是另一位教师把“备课”这个重要的环节简单化了最后形成了“备课”与“上课”两张皮的问题。究其原因第一从学校层面看由于学校的管理与评价重结果轻过程从而忽略了教师的教学过程的管理。第二从备课组层面看由于备课组活动起步不久备课组长对备课组活动的策划能力不够成熟备课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没有形成规范化和制度化。第三从教师层面看由于教师对集体备课设计、编制“导学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走入了集体备课的误区。2.设计、编制“导学案”不合理 1把“导学案”看作“习题集” 有些教师在设计、编制导学案时仅为学生设计了课后练习题。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往往把教学内容上完后让学生拿出导学案做练习这种做法是典型的把“导学案”看作“习题集”。究其原因是教师不清楚导学案的内函与实质。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的实质是沟通“学”与“教”的桥梁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方法、技能、思想等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构建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它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2教学目标确定不科学明确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设计、编制导学案的首要环节和关键环节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的确立关乎整个教学活动的成败。教师没有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定得过低即使达到目标也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也就形同虚设而毫无意义。3照搬教材不能创造性使用教材 有的教师在设计、编制导学案时完全照搬教材把教材二次翻版为导学案就算完成了导学案的设计、编制工作。这样编制出来的导学案是典型的“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创造性使用教材。编制导学案要求教师要深刻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和理念全面地熟悉新旧教材的变动情况了解各种版本教材的编写特点要在钻研教材内容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开发学习资源和运用导学案对教材内容、顺序、详略、深浅等作适当取舍、补充、加工、提炼等处理。使得设计、编制的导学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技能的训练有利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参与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4问题设置及选点具有随意性 提问是师生课堂互动交流的最常见、最主要的方式好的教学提问具有增进师生交流、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反馈信息等教育功能。然而在工作中有的教师往往忽视问题设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编制导学案过程中常常出现以下两种情境第一在不需要提问处往往勉强设置问题且设置的问题价值低提问蜻蜓点水浅尝辙止如问学生回答的好不好对不对是不是等第二在最需要提问或提问效果最佳处一般认为应在关键点、重点、难点处在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处在学生容易混淆处在知识转折或开拓处。往往反而没有设置问题或设置的问题不具有探索性和启发性。3.编制“导学案”与上课“教学模式”不配套 现阶段我校课堂教学均使用“以学定教互动生成”的有效教学模式上课目的是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灌输——接受”从而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角色、教学行为、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构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高效学习方式。在上课的过程中虽然多数教师均能运用“以学定教。互动生成”的教学模式上课但是课堂上却经常出现教师讲的仍然多学生自主学习不充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流于形式等现象。究其原因是教师在设计、编制导学案时没有理解导学案用于课堂教学就是把新课程理念以载体的形式用于现实的教学。如果教师没有为学生的学习预设自主学习的机会、时间没有为学生预设合作学习的问题、交流讨论的议题那么这样编制出来的“导学案”就会与上课的“教学模式”不配套。就形成了“理论”与“实际”相差甚远的问题。之所以出现上述诸多问题其最根本的原因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改革迅速推进西南农村初中优质资源积累少且分布极为不平衡教师参加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少而又少教育科研能力较弱教师专业化发展步伐缓慢现有的业务技能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的需要。大部分教师不懂得如何编制导学案不清楚设计导学案应遵行的原则不明白编制导学案的方法与步骤。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初中教学改革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减负增效”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课堂教学走上规范、优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全国各地学校正在摸索、探讨的主要问题。学校教育主要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实施“减负增效”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也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关键。初中化学教学中普通存在教学效率不高学生易于产生畏难情绪对化学失去兴趣而化学本是一门生动有趣、与生活密切联系、与许多重大科技成果密切相关的基础科学。因此只有在课堂规范、优化上多下功夫才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下面就课堂教学的规范、优化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教学设计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导具体操作中应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目标明确以学定教训练达标课堂教学的规范、优化要求。

1、目标明确就是要求在教师备课阶段要认真分析研究课程资源和学生实际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教师建立的三维目标不一定是针对每一节课的而是针对每一个完整的教学内容。

2、以学定教育就是教师的教学行为要由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决定即根据学生的学、着眼于学生学的教也就是“先学后教以教导学”。首先要布置每个学生课前预习基本疏通并整体感知课程资源。预习可以安排在课内也可以安排在课外要因课程资源的内容来决定。学生的预习要带着一定的思考任务以防止走过程不求甚解但也要防止将预习作为全面自学预习的宗旨就是基本疏通并整体感知课程资源。其次导课后教师依据自己所确立的教学目标向学生提出自学要求组织学生“先学”。在“先学”过程中我们要强调“自主”与“合作”并举。教师要鼓励、促进学生高效地完成好自学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特别是能创造性地学习的学生可给“走错路”或“迷路”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为他们“指南”。但教师的讲话不宜多以免分散学生自学的注意力。教师应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提问、参与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发现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是倾向性还是个别问题是旧知识回生还是新知识方面的问题把主要的倾向性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修攻课前的教案或者说是“第二次备课”。再次就是“后教”。“后教”其实就是组织、引导学生对“先学”的内容进行交流、探究相互启发教师做适当的点拨、讲解。学生的交流、探究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自出评价也可以由“待优生”汇报自学结果中等生补充中等生或优等生评价。教师的点拨、讲解要坚持“三讲三不讲”原则“待优生都会的不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或是超出教材要求的知识不讲”讲学生易混、易错、易漏点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知识点讲学生不能自己解决的知识点。总之在课堂上教师要敢于“勇敢的退适时的进”。最后要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学生质疑后教师再次组织“后教”。

3、训练达标就是通过对学生实施训练从而达成教师所确立的教学目标训练的目标是努力化知识为能力训练的内容要具有针对性、量力性和典型性。训练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就是上面的“先学”的过程第二是课堂独立作业第三是课后作业。教师在设计训练题时要体现层次性记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是训练学生的六个思维层次。当然不是要求每次训练都要面面俱到除了阶段测试外平时的训练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有侧重的进行

第三篇: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小学科学是一门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科,科学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科学的探究意识,可以养成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让学生可以频繁的接触生活,而且能够更好地了解自然,为学生今后的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多年来,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科学课教学,不断配备实验仪器,能够根据教师教学需要及时地购买教具,学具,大大方便了教师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在长期的科学教学中,我们又隐约感觉到一丝丝困惑。

1、作为科学教师,感觉自身压力比较大。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要想教好科学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科学老师不但要具有深厚的教学功底,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底蕴。因为科学课知识面广,涉及到的领域太多,教师常常感到所学的知识不够用。有时我会感觉到科学课仿佛是真人版的小孩“过家家”,但是上起课来,却没有说得这么轻松,科学教学活动不好组织,学生活动范围大,探究活动多,探究活动时间相对比较长,教学中容易出现许多的不可预测性。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足够的掌控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不仅需要科学教师在课前精心备课,做大量的实验,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时少走弯路,而且还需要准备大量的教具、学具。课上,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带领学生参与到科学探究全过程,从而得出正确合理的科学结论。课下要整理教具、学具。真可谓一节课下来,让科学教师感到有些疲惫。

2、科学教具不配套、个别教具数量不足,有的教具出现严重缺损。

科学学科,实验活动非常的多,比如,《建高塔》、《做框架》、《用纸造一座桥》、《做个太阳能热水器》等等,都需要学生自筹、自备大量的学具,如剪刀、刻刀等危险工具有时是必需品。因为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缺乏合作意识,缺乏动手操作能力,即使教师再三叮嘱,由于班级人多、组多,教师视野又十分有限,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科学实验课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令科学教师很头疼。

3、科学书的循环使用效果不佳。

由于科学课中有大量的观察、实验,很多地方需要记录。再加上书中表格齐全,记录形式多样,因此,学生记录起来十分方便。但是,现在科学书是循环使用,学生难以及时记录,尽管我们组织学生自备了学习笔记,或者教师自制了记录单,这样不但会浪费教师的时间,学生记录时也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部分无用精力。所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难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总之,尽管科学教学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困惑,但是我们科学组全组成员一直在努力克服一切困难,争取上好每一节科学课。而且,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努力践行:将遥远的知识生活化,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努力让学生深深地爱上科学课!相信:只要学生们学有所获,学有所乐!我们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第四篇:初中历史教学困惑与反思

我反思,我成功,我快乐

——关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困惑与反思

安徽长丰县造甲中学王文青

教了几年的初中,今年我又承担九年级历史的教学任务。由于习惯了以前一套教学模式,学生的反映很是迟钝,再后来换了套路,还是老样,何解?难道是学生的素质差?还是我的方法、手段有问题?学生怎么一问三不知呢?面对新情况,我感到困惑与压力。

困惑一:如何对历史学科定位问题,在许多学校,初中历史课比起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课程,通常被称为“副课”、“小科”。由于中考时,历史科占的分值较低,所以大多数学生和一些家长都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甚至个别学校领导也重视不够,从而导致七、八年级历史教学的某些不到位,致使许多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较差,有的学生甚至连起码的时间、朝代概念都没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平等的考试机制也是影响历史教学的原因之一。中考的开卷考试是教育改革的表现,无形中在社会、学生中造成一种学科不平等的感觉,直接影响重视度和学习态度,当然也影响到了学习效果和质量。

困惑二: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作用怎么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怎么体现?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到底贯彻了没有?贯彻了多少?从近三年多次的听课中,我发现,如今真实的历史课堂上,确实有很多东西似乎已经“变了味”,背离了新课程理念之初衷,偏离了航向,且有渐行渐远之势,有些历史课仍旧是“满堂灌”或“满堂问”。另外,所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往往也是“变味的学生主体”和“变味的主导”。一方面传统历史教学上的教师“满堂灌”“我的课堂我做主”并没有遭人摈弃,另一方面时下“我的课堂不做主”却正在抬头。前者是学生主体地位丧失,后者是教师首席地位和主导地位的“缺席”。教师完全放手让学生去“自主”,面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理解和认识也“不置可否”或一味

肯定,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为主体”。对此,我们怎么办?

困惑三:作为历史教师,我们教学的快乐幸福体现在哪里?我们怎样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历史课堂教学?平时,我会经常听到一些抱怨的声音,包括我自己,抱怨学生不学习历史、不做学案练习,不读书,抱怨历史教学工作越来越难以开展,抱怨学校评价管理老师的一些机制和办法等,我们的抱怨告诉我们:我们教学、工作的幸福快乐在逐渐远离着我们。身为肩负“育人育才”重任的教师——我们又该怎样为我们的教学改善我们的心态和环境,在与时俱进的学习之余,时刻保持青春般的热情,在教学中时刻体味工作着的幸福和快乐呢?

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有新的思考,直面困惑,我力求改变。

一、快乐教学源于快乐自己

作为一个老师,应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思想品位。尽管现实有许多压力让很多老师都感到身体累,心累,但教师必须对生活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即使在工作作期间,也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创造性地处理教学。教师要善于观察与思考问题,保持活跃的思维能力,务必克服思维的惰性。

二、以情感人,提高学习积极性

历史课,本是梏燥无味的一门功课。如果教学方法不当,那么,整个课堂就会象一潭死水一样,无法出现波浪,一堂课也只会是老师的无味讲解,学生也只会听之甚之,不加记忆,不加思考,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根据这种现象,自己在备课过程中,除深刻钻研教材外,并认真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引进相关的历史典故,穿插在教学内容中,利用讲故事的形式,活灵活现地叙述。这样,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我能及时地把握课堂教学气氛,发现有不认真听课或搞小动作的学生,我能及时提醒,引起他们的注意。

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爱因斯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通过设疑,创设一种有

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例如,讲《美国内战》前,教师首先设疑:八十年代美国民意测验结果,开国以来四十多任总统最受尊敬的是林肯,出身平民的林肯何以在美国人民心中有如此崇高的威望?大家知道《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作品吗?那位伟大的林肯曾对这部书的作者斯托夫人说:“一部书导致了一场战争。”那么这部书导致了什么战争呢?它的原因、性质、结果如何呢?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去认识、分析、概括和评价,这样便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较好。

教师要研究课堂提问的艺术,示范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适时适当地提出问题,借助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展开思维过程,在学生对基本问题认知基础上及时通过“为什么”,“还有什么”,“哪位同学还有什么补充”之类的探询,促使学生更好的去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思考历史。如在分析学习《抗日战争》一章时,设问“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两次侵华,结果一胜一败,原因何在?你从中能受到哪些启示?”对比两个历史事件,使学生对认知对象的了解更加鲜明生动。

课堂上教师应该经常鼓励、引导并参与问题的争辩,以唤醒并留住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灵活的思维。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时,课堂从学生们的阅读提问开始,争论在“胜利的原因”处集中。有的同学说:“抗战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抗战的结果”;有的说:“胜利是中国人民觉醒的结果”;有的说:“日本的投降如果缺少了苏联的参战和美国的原子弹几乎不可能”;有的说:“日本的失败是战略决策的失败,无限度地扩大战争导致了国际上的失道寡助。”„„答案在相互提示中不断完善。

四、教会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抓住学习重点

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

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确定重点。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四方面去确定教材中的重点:第一,能够说明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观点的内容;第二,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第三,属于“中国之最”、“世界之最”的内容;第四,教科书上有插图,课后有练习题的内容。学生掌握了上述原则,就比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点。

五、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授之以渔”是我国历代教学的经验结晶,只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很好的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在平日的历史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摸索出了“把学法指导贯穿在历史课堂教学始终”的教学模式,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如分散记忆法。让学生把知识点分开学习,当时看一遍,一周后再复习一遍,一个月后再重复一次,记得就会比较牢固。再如趣味记忆法。再如联想记忆法。通过想象,联系得越新奇,生动,有趣,就越能记住知识。学习历史要善于联想,充分发挥联想的作用,不管想象多么古怪,只要有助于记忆的都可以采用。多联想,知识才会学得生动,活泼,牢固,才能形成永久性记忆。另外提高学生历史记忆效率也可尝试化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理解了的内容,就容易记住,理解得越深刻,记忆得越牢固。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出知识内在的本质联系,加强对学生意义识记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并使其具有不断调整记忆方法的能力,从而真正掌握记忆历史的“金钥匙”,保持长久且稳定的历史学习兴趣。

总之,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最好的教学就是适应于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学,它既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分数提高的教学。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常反思,多探究就一定会解决一个个疑难与困惑的。

第五篇:语文教学中的困惑教学反思

我走向教师工作岗位十年,教学语文十年,一直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我享受着语文教学带来的快乐,享受着同学们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成长的欢乐。同时,语文教学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困惑。

困惑一: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何迟迟提不上来?在农村语文学习中,我的一些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很冷淡,学习语文的热情不高。他们感受不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更多的,他们只是完成学习的任务。任凭我怎么努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仍然提不上来。

困惑二:学校语文教学始终把应试教育放在第一位,让我们这些语文老师难以开展一些活动。如何把应试教育与培养学生的能力很好地结合一起呢?

困惑三:语文课用不用课件?如何用?

困惑四:如何布置农村学生的语文作业?

现在很多语文作业需要上网查资料,一些孩子家里没电脑,无法进行。布置的语文作业学生多半达不道预定的效果。

困惑五:如何教学农村学生的阅读?农村学生阅读量太少,学生做有关阅读的作业,很烦躁。

以上是我发自内心地总结了从事语文教学以来的五点困惑,当然,困惑不止这些,比如还有我们的常规教学资料的困惑、语文复习课的困惑、语文作业批改的困惑等。由于经验不足,以上有些认识非常肤浅,谈的也很不充分,很不深入,甚至有些只是一时之见,恳切希望全体语文同仁提出宝贵的意见,在此深表感谢。

下载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困惑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困惑与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疑难与困惑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疑难与困惑 回民小学马爱玲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教师的热情都很高涨,个个都气势昂扬,有信心把语文工作做好,但我有很多的疑难与困惑: 一、课堂上的时间不够......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 梁玉芳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教育教学中体现出来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等都有了崭新的变化,致力于学习方式转变的种种努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 充满智慧和挑战的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我们的教学观念正在逐步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得到改变,课堂洋溢着学生成长的气息,......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惑 关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困惑 现在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累,老师更累。老师想方设法的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创设情景似乎......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困惑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困惑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教师的热情都很高涨,有信心把语文工作做好,但经过几年的探讨,我们这些基层的教师对语文课改还有一些困惑。 1、时间不够用。......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困惑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困惑 通辽市科尔沁区敖力布皋镇中心小学----杨国斌 时间过的很快,我从事小学体育教学已经13年了,经过这十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觉得教学真的很不简单,没有想......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与策略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与策略 天台中心小学 代忠贤 刘从荣 摘要: 作为基础教育——小学教育,上好科学课和开展好科学活动,无疑是实现这一任务的最好途径。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阶......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与困惑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与困惑 任一年级的数学,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大的挑战。责任促使我要尽快适应新的工作,无怨无悔的做好工作。快两个月过去了,我在工作中有些反思与困惑: 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