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疑难与困惑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疑难与困惑
回民小学马爱玲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教师的热情都很高涨,个个都气势昂扬,有信心把语文工作做好,但我有很多的疑难与困惑:
一、课堂上的时间不够用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通过学方法,让学生勇于探索,对新事物产生兴趣。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找方法,那就会产生拖堂现象,那我们如何去完成教学计划,识字能力又怎么样培养?
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但学生自己不能成功地自主、探究、合作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即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
第二篇:紫云教师教学中疑难与困惑
紫云教师教学中疑难与困惑
1.怎样真正的改变一位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些学生做了思想工作,当时见效,但是一段时间后旧病复发,还要些学生根本没有把学习当回事,我该怎样去改变他们?
2.农村中小学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总体太差,老师在课堂上很难与学生进行互动,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请问如何克服这些问题?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学生在课上课下都不敢向老师提问题,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5.定义和概念教学科不知如何引入才恰当?
6.学生中留守儿童较多,占一半以上,很难管理。
7.课程太多。
8.留守儿童多,造成两中类型的学生:
(1)学生不爱讲话,也不爱回答问题,无法活动。
(2)没有父母的管理,学生不学习,教师怎么教育业不听,甚至跟教师翻脸。
(3)学生上网太严重。
9.布置的作业总是没有按质、按量、按时完成,怎么办?
10.学生不爱学习,怎么办?
11.对于参差不齐的学生,如何更好地进行分层教育。
12.怎样与非常调皮、不懂礼貌且对家长拳打脚踢的学生交流?
13.学生一直在讲话,无法真正的融入课堂。
14.如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15.对于有理数一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学生总是把符号弄错
16.对于整式一章:学生在去括号与添括号时总是把符号弄错
17.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8.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19.差生转化
20.在课堂上,个别学生软硬不吃,即教育不听、不接受处罚,还抵触教师,怎么办?
21.教材中的内容相对简单,但学生参加中考的知识有点难,如何处理?
22.学生上课爱睡觉,怎么教育都听不进去,怎么办?
23.纪律差的学生该如何教育? 教育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4.作为一名新教师,如何管理班级,尤其是班上有调皮的学生?
25.学生乘法口诀背部了,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让他们背下来?
26.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律性?
27.上课时候讲的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反应很好,回答问题很积极,回答得也很正确,但是课后却不会做题目,请问该如何解决?
28.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9.怎样对待从不交作业的学生?
30.怎样管理班集体?
31.学生厌学现象严重,如何改善?
32.面对新课改,年轻教师怎样养成好习惯,是系统性好还是随意性好?
33.怎样调动后进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4.很多中学生的想法是,读书不如打工,怎样引导他们转变这种思想,引导他们学习。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
梁玉芳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教育教学中体现出来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等都有了崭新的变化,致力于学习方式转变的种种努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小学语文教学一改往日机械灌输和条分缕析式的传统模式,把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放在教育教学设计的首位,于是小语课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但必须承认,众多的尝试和努力可圈可点,其中除了给我们带来喜悦,也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进一步思考的实例,这是任何新事物产生、发展的必然规律。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只有在整个实验进程中不断发现,不断思考,不断研究解决,才可能使得我们的课改工作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在看课评课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一些课乍看上去让人感到耳目一新,但仔细琢磨起来似乎在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实效性方面还有点欠。为什么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感觉到,有些工作我们做了,但在到底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做到什么程度上还欠考虑。所以,我们一方面应该相信我们的努力是对的,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发现问题的症结,剔除不利因素,寻求科学有效的方法,所以我努力地耕耘着,默默地奉献着,享受着语文教学带来的快乐,享受着同学们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成长的喜悦。同时,语文教学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困惑与思考。
困惑一: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何不再浓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只要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他们自然会进入学习的境界中,进行自觉、自主地学习。
有了兴趣作伴,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就会无限高涨,学习激情就会被充分点燃,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享受学习的过程,享受学习的快乐。有兴趣作伴的学习,学生的情感始终是愉悦的,精神始终是饱满的,成效自然是高效的。
然而,在现实的学习中,我们的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再浓厚,学习的热情不再高涨。他们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更多的,他们只是完成学习的任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的这种学习情况呢?
一、教师自身的原因。教师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如果教师对教学没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缺乏足够的激情,学生又怎么会兴趣盎然、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呢?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自问:我们对教学是否充满了兴趣?我们的课堂是否充满了激情?当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再浓厚,我们是否应该更多地思考自己的教学呢?
二、学生自身的原因。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教师一腔热血、激情四射,一些学生却面无表情、无动于衷。教师的满腔热忱付诸东流、化为乌有,这不能不让教师感到心痛。的确,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部分学生没有表现出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也是一个客观现实。
三、教材的原因。毋庸置疑,教材上所选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美文佳作,集思想性、人文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十分适合学生的学习。但同时不可否认,教材的部分课文太过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忽视了学生学习的感受。
四、学习语文的渠道过于单一,学习的方式过于简单。教学中,课堂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语文课本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用具,大量的练习挤占了学生们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的时间。语文学习成了识记、诵背、练习、考试„„这样的学习,学生会喜欢吗?学生会感兴趣吗?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以趣激趣。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教师必须对语文教学充满兴趣,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感染着学生。教师的兴趣必定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激情必定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只有教师对教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真正地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心理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投其所好”,使之更好地适合学生的学习,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学习,学生会不喜欢吗?
二、培养兴趣。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更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培养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非易事,需要我们教师有足够的耐心,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逐步培养他们的兴趣,逐步帮助他们感受学习的快乐。
三、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习语文的渠道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方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呼吸芬芳的空气,感受景色的怡人,激起情感的涟漪,这是在学习语文;让学生走进社区,感受社区的变化,体验社区人民的生活,这也是在学习语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朗诵会、故事会、辩论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这同样也是在学习语文。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都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课堂上教师的传授,也离不开课外的实践与探索。
四、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读语文课本,久而久之,学生也会产生厌倦情绪。为了追求高分,很多家长都反对孩子阅读课外书籍,他们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他们没有认识到阅读对于孩子学习、成长的重要性。对此,许多孩子可谓是“痛心疾首”。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充分利用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读他们喜欢的书籍。与书本为友,必会受益无穷。沉浸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着一次次心灵旅行带来的快乐和悲伤,心灵一次次地受到震撼和洗礼,情感一次次地得到陶冶和升华。这样的阅读,知识会不丰富吗?这样的阅读,感受会不深刻吗?这样的阅读,学生会不喜欢吗?
困惑二:学生的想象思维为何没有得到较好地发展?
爱想象,爱幻想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理,他们总是喜欢在想象的王国里遨游。在他们眼里,星星会眨眼,小草会微笑,小鸟会歌唱„„他们总是喜欢用独特的想象去描绘五彩斑斓的世界,总能在想象中感受世界的奇妙和生活的美妙。学生在想象中理解,这是真正的理解。正如别林斯基所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爱想象的孩子是快乐的,爱幻想的孩子是幸福的。
然而,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生的想象思维开始变的迟缓,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不喜欢想象。曾几何时,想象的大门正在逐步向学生们关闭。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再热衷于想象呢?
一、想象时间和机会的缺失导致了学生想象思维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
想象力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想象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的,需要有足够想象的时间和想象的机会。作为教师,我们给予学生充分想象的时间了吗?给予他们充分想象的机会了吗?在现有的考试评价体制下,教师们为了追求高分,引领学生进入“题海”,让学生一味地沉浸在学习中,沉浸在“题海”中;为了追求高分,我们挤占了学生太多的课余活动时间,挤占了学生想象的时间。没有充分的想象时间,学生的想象思维会得到发展吗?
科学、音乐、美术等课程对于学生的想象思维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这些课程往往被挤占,尤其是在期末考试的时候,这种现象更为严重。没有充分想象的机会,怎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想象能力呢?
二、“标准化”的评价限制了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
很多时候,为了追求所谓的“高效”,为了让学生快捷、准确地掌握知识,为了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师们总是以一些现成的、常规的思维去引导学生,害怕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害怕学生出错,影响分数。很多时候,教师总是对参考书爱不释手,总是热衷于“标准答案”,一切唯书是从。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书犹如一把矩尺,限制了教师的思维,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在这样的情景下,学生的想象思维会获得发展吗?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呢?
一、创设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
学生的学习、成长应该是全方位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分数,而是要获得全面的发展。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要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能力。我们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能力来换取学生分数的提高。我们要善于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创设足够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
科学课是培养学生想象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平台。学生的思维会随着科学家的大胆想象而任意驰骋;音乐课上,优美、激昂的旋律会激起学生无限的遐想,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美妙的乐池中;美术课上,伴随着学生画笔的飞舞,学生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感受艺术的快乐,感悟艺术的真谛„„这些课程对于学生的想象思维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培养学生想象思维的广阔舞台。语文课上,学生的情感应该是愉悦的,思维应该是发散的。同样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想象,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回答。如“冰融化以后是什么?”学生可以回答是“水”,也可以回答是“春天”。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其中还有一些独特、奇妙而又富有诗意的想象。只要我们给予学生足够想象的机会,我们一定会为他们的想象而欢呼、喝彩!
二、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
学生与生俱来就有想象的能力,我们要善于保护并不断培养他们的想象力。鼓励是帮助学生获得自信的最好方法。不断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学生就会信心十足,就会喜欢上想象。而想象又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收获,更多的快乐,他们便会更加乐此不疲。
当然,也不可否认,学生的想象也会出现一些错误,这是在所难免的。我们不能因为害怕错误而限制学生的想象,更不能因此剥夺了学生想象的机会。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给予足够的指导,肯定合理之处,同时指出不足之处。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期望、信任、尊重。久而久之,学生不会因为害怕错误而畏惧想象,不会因为害怕指责而逃避想象。在老师一次次的尊重、信任、鼓励、期望中,学生的想象思维一定能绽放出绚丽美妙的花朵。
困惑三:语文教学的出发点是把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第一位,还是把应试教育放在第一位。
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把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第一位。由于近几年社会、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教学成绩上,所以绝大多数的语文老师的教学出发点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这一出发点一点错误也没有,但是我认为,我们不能因为这一目的而忽略了语文本身作为文学的魅力,我们应该找到这两点的最佳结合点。据我了解,现在有些老师,包括我在以前也是这样做的,即为了应付考试,惟恐哪篇课文漏掉知识点,所以把每篇课文分解成许许多多的知识点,逐一讲解,让学生一字不差的记下,并且怕学生记不住,反复的让学生写呀写,这样就使的语文课成了学生的负担,时间一长,不但学生不喜欢听,感到了厌倦,就是老师也越上越没意思。困惑四:语文课用不用课件?如何用?
多媒体课件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说已经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但随着课件的长期使用,就我们的语文教学来说,也出现了一些困扰我们的问题。现在出现的问题是,如果从网上下载的一些现成的课件,确实很好看,花样也很多,但如果我们不修改,根本不好用,甚至会约束我们的上课思路,使我们在课堂上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自己制作课件吧,时间有限,而且有很多内容可以不必做到课件上,做的太简单,又不被任可。比如,课堂要探讨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完全可以由老师直接说出来,如果再制到课件上就大大浪费了时间,更主要的是养成了学生的不良习惯,如把问题的答案也制到课件上,学生每次就等着老师打出问题的答案,自己不思考,老师讲的过程也不记,时间一长就会造成学生的思维惰性。
以上是我发自内心地总结了从事语文教学以来的几点困惑与思考,当然,困惑不止这些,比如还有我们的常规教学资料的困惑、语文复习课的困惑、语文作业设置的困惑等。
教而知惑,惑而思进。在教学的过程中,肯定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必将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与探索。与困惑同行,与思索为友,相信困惑一定能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指引我们攀上更高的教学高峰,品味教学的甘甜,享受教学的幸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只要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他们自然会进入学习的境界中,进行自觉、自主地学习。
有了兴趣作伴,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就会无限高涨,学习激情就会被充分点燃,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享受学习的过程,享受学习的快乐。有兴趣作伴的学习,学生的情感始终是愉悦的,精神始终是饱满的,成效自然是高效的。然而,在现实的学习中,我们的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再浓厚,学习的热情不再高涨。他们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更多的,他们只是完成学习的任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的这种学习情况呢?
一、教师自身的原因。教师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如果教师对教学没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缺乏足够的激情,学生又怎么会兴趣盎然、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呢?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自问:我们对教学是否充满了兴趣?我们的课堂是否充满了激情?当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再浓厚,我们是否应该更多地思考自己的教学呢?
二、学生自身的原因。
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教师一腔热血、激情四射,一些学生却面无表情、无动于衷。教师的满腔热忱付诸东流、化为乌有,这不能不让教师感到心痛。的确,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部分学生没有表现出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也是一个客观现实。
三、教材的原因。
毋庸置疑,教材上所选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美文佳作,集思想性、人文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十分适合学生的学习。但同时不可否认,教材的部分课文太过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忽视了学生学习的感受。
四、学习语文的渠道过于单一,学习的方式过于简单。
教学中,课堂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语文课本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用具,大量的练习挤占了学生们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的时间。语文学习成了识记、诵背、练习、考试„„这样的学习,学生会喜欢吗?学生会感兴趣吗?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以趣激趣。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教师必须对语文教学充满兴趣,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感染着学生。教师的兴趣必定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激情必定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只有教师对教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真正地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心理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投其所好”,使之更好地适合学生的学习,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学习,学生会不喜欢吗?
二、培养兴趣。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更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培养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非易事,需要我们教师有足够的耐心,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逐步培养他们的兴趣,逐步帮助他们感受学习的快乐。
三、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习语文的渠道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方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呼吸芬芳的空气,感受景色的怡人,激起情感的涟漪,这是在学习语文;让学生走进社区,感受社区的变化,体验社区人民的生活,这也是在学习语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朗诵会、故事会、辩论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这同样也是在学习语文。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都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课堂上教师的传授,也离不开课外的实践与探索。
四、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读语文课本,久而久之,学生也会产生厌倦情绪。为了追求高分,很多家长都反对孩子阅读课外书籍,他们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他们没有认识到阅读对于孩子学习、成长的重要性。对此,许多孩子可谓是“痛心疾首”。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充分利用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读他们喜欢的书籍。与书本为友,必会受益无穷。沉浸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着一次次心灵旅行带来的快乐和悲伤,心灵一次次地受到震撼和洗礼,情感一次次地得到陶冶和升华。这样的阅读,知识会不丰富吗?这样的阅读,感受会不深刻吗?这样的阅读,学生会不喜欢吗? 困惑二:语文教学的出发点是把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第一位,还是把应试教育放在第一位。
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把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第一位。由于近几年社会、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教学成绩上,所以绝大多数的语文老师的教学出发点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这一出发点一点错误也没有,但是我认为,我们不能因为这一目的而忽略了语文本身作为文学的魅力,我们应该找到这两点的最佳结合点。据我了解,现在有些老师,包括我在以前也是这样做的,即为了应付考试,惟恐哪篇课文漏掉知识点,所以把每篇课文分解成许许多多的知识点,逐一讲解,让学生一字不差的记下,并且怕学生记不住,反复的让学生写呀写,这样就使的语文课成了学生的负担,时间一长,不但学生不喜欢听,感到了厌倦,就是老师也越上越没意思。困惑三:语文课用不用课件?如何用?
多媒体课件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说已经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但随着课件的长期使用,就我们的语文教学来说,也出现了一些困扰我们的问题。现在出现的问题是,如果从网上下载的一些现成的课件,确实很好看,花样也很多,但如果我们不修改,根本不好用,甚至会约束我们的上课思路,使我们在课堂上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自己制作课件吧,时间有限,而且有很多内容可以不必做到课件上,做的太简单,又不被任可。比如,课堂要探讨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完全可以由老师直接说出来,如果再制到课件上就大大浪费了时间,更主要的是养成了学生的不良习惯,如把问题的答案也制到课件上,学生每次就等着老师打出问题的答案,自己不思考,老师讲的过程也不记,时间一长就会造成学生的思维惰性。
以上是我发自内心地总结了从事语文教学以来的三点困惑,当然,困惑不止这些,比如还有我们的常规教学资料的困惑、语文复习课的困惑、语文作业设置的困惑等。由于经验不足,以上有些认识非常肤浅,谈的也很不充分,很不深入,甚至有些只是一时之见,甚至有些语言表述也不甚流畅,恳切希望全体语文同仁提出宝贵的意见,在此深表感谢.教而知惑,惑而思进。在教学的过程中,肯定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必将引起教师更多的思考与探索。与困惑同行,与思索为友,相信困惑一定能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指引我们攀上更高的教学高峰,品味教学的甘甜,享受教学的幸福。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困惑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困惑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教师的热情都很高涨,有信心把语文工作做好,但经过几年的探讨,我们这些基层的教师对语文课改还有一些困惑。
1、时间不够用。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通过学方法,让学生勇于探索,对新事物产生兴趣。在班级人数多达80人的情况下有一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动起来一节课的时间就到了,学生发言的时间少,老师的个别指导难以开展。
2、怎样落实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成了许多教师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一种装饰。
3、语文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但把握不住语文课该教什么。谈到语文教学时,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不少人感慨,“耗时多,收益少”。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怎样渗透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4、期末检测的形式单一。我们的朗读训练、字词句段篇的训 最后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评价学生是最合适的?
5、口语交际课上,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却没有在日常生 中交谈得好。一大部分学生不想发言,发言的学生也没有创新,好像被一个模式固定了。
这些教学工作中的困惑也是我想在工作中解决的问题,我想一名教师也正应该在困惑中成长。
困惑一: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何不浓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只要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他们自然会进入学习的境界中,进行自觉、自主地学习。有了兴趣作伴,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就会无限高涨,学习激情就会被充分点燃,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享受学习的过程,享受学习的快乐的。然而,在现实的学习中,我们的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再浓厚,学习的热情不再高涨。他们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更多的,他们只是完成学习的任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的这种学习情况呢?
困惑二:感觉高年级的阅读课存在着以下问题。
1、目标不明确。表现为教学目标没有定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而是定位在“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上。烦琐的分析还没有退出语文阅读教学的舞台。
2、学生的个性体验不够。热热闹闹的一堂课,从教师的教学语言到教学设计,可以说近乎完美。似乎也抓住了课文的重点、难点,解决了课文的重点、难点;课堂上老师也指导学生进行了感情朗读,学生似乎也读得很有感情。但是当课堂巩固时,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的朗读又回复到初读时的水平。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学生对文本缺乏自己的个性体验。无论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是朗读时情感的把握都是教师强加的。这种情况不是偶然的,而是赶羊式教学的必然后果。
3、学生学习方式是转变了,但学生自己却不能成功地自主、探究、合作
4、语文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但把握不住语文课该教什么?如何备好课?如何备好学生?
面对新教材,面对教学新理念,相信每一位语文老师都有很多困惑。我认为做好语文教学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教语文,踏踏实实地做语文教师,踏踏实实地教我们的孩子爱我们的母语,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你就是一个称职的语文老师!
第五篇:一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
霍州煤电机关学校 郭金花
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但一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一条自己非常满意的方法,反而困惑颇多,当然也找到了几点自己认为可以一用的做法,现就自己的几点粗浅想法简谈一下,也许有些可能也是许多同仁的共同困惑。
一、课内阅读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把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第一位。能力培养主要包括阅读欣赏和写作两大能力;而语文素养,我的理解就是学生文字素材在大脑中的积淀,以及据此而表现出的语言表达水平及层次。当然,也不可否认,由于近几年社会、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教学成绩上,所以绝大多数老师的教学出发点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这一出发点没有错误,但是我认为,我们不能因为这一目的而忽略了语文本身作为文学的魅力,我们应该找到这两点的最佳结合点。据我了解,现在有些老师,包括我在以前也是这样做的,即为了应付考试,惟恐哪篇课文漏掉知识点,所以把每篇课文分解成许许多多的知识点,逐一讲解,让学生一字不差的记下,这样就使的语文课成了学生的负担,时间一长,不但学生不喜欢听,老师也越上越没意思。所以就产生了我们语文教学的困惑之一:语文教学的出发点是把学生的能力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第一位,还是把应试教育放在第一位。
我现在的做法:上课完全抛弃应付考试这一思想包袱,挖掘每篇文章的精彩点、趣味点、价值点,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教会学生如何欣赏一篇文章的方法,而不是去讲解一些知识点,当然,有碍于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知识点还是有探讨的必要的。那么,作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一员,也不能不为自己利益考虑,所以考试还是要估计的,我解决这一矛盾的方式是把上课时没有涉及到的课文中的一些零散的知识点在课后复习、单元复习以及总复习时以练习的形式呈现出来。
在过去的一年多中,我就是以这种思想为指导来组织我的语文教学的,自我感觉效果很好,既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没有使他们的成绩受到较大的影响。
二、课外阅读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我认为无论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都要归功于一点,就是让学生大量的阅读,只要学生读书多了,他的阅读能力肯定能得到提高,欣赏能力提高,也就会更假观察生活,自然而然,写作也就有东西可写,有文词来表达。要解决好这一问题,主要的就是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资源,二是阅读时间。校现状来看,学生多,有些书籍学生不喜欢看,学生自买的资料几乎没有,如果硬逼学生去读他不感兴趣的书,很难想象会取得多少效果;就阅读时间来说,学生现在课业负担过重,不用说有多少老师能拿出多少时间来让学生读书,就是学生自己抽出的时间看书,被老师发现还要被没收。由此,也就产生了我们语文教学的困惑之二:如何从阅读资源和阅读时间两个方面解决课外阅读教学的问题。
我这几年的做法:首先是阅读资源问题,对于学生阅读的书籍要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书,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感觉学生比较喜欢读适合学生读的期刊,所以近几年我一直让学生自愿订阅一些刊物,如《少年文艺》《小学生优秀作文选》《小小说选刊》《创新作文》《小学生阅读》《课外阅读》《新作文》等刊物,这些学生都非常喜欢看;此外,为了扩大阅读渠道,制作一个小书架,由学生自愿捐出一些书籍,图书室借阅,在班里建立图书角,学生可以相互借着看。其次是阅读时间问题,我认为,也是我的做法,每周都要拿出固定的一到两节课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但这还不够,最好每次上课前让学生读适量的文章,不要认为这是浪费时间,从长远来看,这种效益要远远高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课本知识上的学习效益。
四、课件使用的困惑及对策。
课件在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说已经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但随着课件的长期使用,就我们的语文教学来说,也出现了一些困扰我们的问题。如果从网上下载的一些现成的课件,确实很好看,花样也很多,但如果我们不修改,根本不好用,甚至会约束我们的上课思路,使我们在课堂上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其次,无论是下载的,还是自制的课件,有些可用可不用的都用,不但浪费了时间,而且浪费老师的精力。比如,课堂要探讨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完全可以由老师直接说出来,如果再制到课件上就大大浪费了时间,更主要的是养成了学生的不良习惯,如把问题的答案也制到课件上,学生每次就等着老师打出问题的答案,自己不思考,老师讲的过程也不记,时间一长就会造成学生的思维惰性。这就造成了我们语文教学的困惑之四:语文课用不用课件?如何用?
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及做法:我认为,课件在可用可不用的情况下就不用,更不要在乎它的形式有多漂亮,而是要有实际内容,比如我们用课件检查字词是很方面的,那么我的做法就是利用极短的时间只制一张带字词的幻灯片,甚至有的时候连课文的标题页都没有。总之我的理解就是课件的应用以节省时间、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为原则。
以上是我发自内心地总结了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以来的几点困惑以及反思,当然,困惑不止这些,比如还有我们的常规教学资料的困惑与反思、语文复习课的困惑与反思、语文作业设置的困惑与反思、语文活动课的困惑与反思等等。
语文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学得聪明一些,灵气一点,当然,新课程所蕴涵的新思想、新理念,也给我们前所未有的冲击,给我们带来困惑,但新课程所构建的理想未来,正是需要我们带着困惑去实践,去探索,去创造。
2016年8月10